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oc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3年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3年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NH3.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5g.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专题0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0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下列对该有机物推断正确的是( A )
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推断
2.定量推断
例1.(2020·邵阳)已知某纯净物4.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
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甲 前 60 后 10 变 50
丁 乙+丙 10 18 38 40 28 22
A.丁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甲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中乙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是14:11
考点突破
1.(2019·山东日照)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丁一定是化合物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 方法一:求系数配平方程式
➢ 方法二:元素质量守恒法
系数比=
实际质量质量×10 相对分子质量
系数 R +3O2 =2CO2+ 3H2O
Mr
32 44 18
质量 4.6g 9.6g 8.8g 5.4g
【方法指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2.6g+7.2g-6.6g-1.8g=1.4g。
4 C2H2 + 9O2 点燃 6 CO2 + 4 H2O +2 CO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

常见的题型有: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以及根据残缺型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利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

设问形式主要有:判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

模|板|构|建一、关于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步骤 具体方法①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反应前),(结果负值为反应物;结果正值为生成物;结果为0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或杂质)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正误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步骤 具体方法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步骤具体方法①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②推断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③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正误判断疑|难|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网络一、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2.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2.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如化学方程式:①表示一个客观存在的变化事实,客观上确实存在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②若36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一定能产生32份质量氧气和4份质量的H2,从另一角度来看,当有32份质量的氧气产生时一定是分解了36份质量的水,同时一定产生了4份质量的H2,一个化学方程式确定了,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就已确定了,且成了固定比例:(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写、配、标、等”四个步骤)二、常见考点例析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例1(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 乙是反应物C.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点拨: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即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即乙是生成物,生成乙的质量为26g-1g=25g;物质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丙,一是没有参与反应,二是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25g-20g=5g,即X=18g-5g=13g;其中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选B。

答案: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专题0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B.50mL水和50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C.在100g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D.1.2g碳和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2.(2022·泗洪一模)下列实验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白磷燃烧B.酒精与水混合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D.镁条燃烧3.(2021·江苏镇江)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B.装置②③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C.取装置①中剩余固体,加入稀硫酸,振荡,溶液变蓝D.将装置②中固体改为足量碱石灰,仍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4.(2021·江苏无锡)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与丙均属于氧化物B.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D.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5.(2021·广西河池)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含有四种物质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部分改变,原子种类均改变6.(2021·山东滨州)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D.X的值为47.(2021·辽宁鞍山)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8.(倒扣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中有水雾生成,测得水的质量为2.7g ;同时生成4.4g 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精)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精)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精)本课程将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进行全面复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其应用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与起源2.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式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作用4.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与应用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与起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指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质量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最早由拉瓦锡于18世纪提出,其后经过多位科学家的探讨和实验验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2.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式质量守恒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质量守恒原理、质量不灭定律、质量恒等原理等。

其最常见的表述方式为“任何一个封闭系统的质量总量在系统内外部相互转移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3.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被用于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其次,在机械领域中,质量守恒定律可用于计算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在工程领域中,质量守恒定律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4. 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与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案例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被用于计算反应前后氧气、氢气和水的质量,从而掌握反应的产物比例。

2H2 + O2 -> 2H2O在上述反应中,两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反应前的质量为(2x2+1x32)g,即68g,反应后的质量为(2x18)g,即36g,反应中质量未发生变化。

案例二:力学问题中的质量守恒在弹性碰撞问题中,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动量。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质量为m1,速度为v1,与另一个物体质量为m2,速度为v2相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物体碰撞后的速度。

案例三:工程问题中的质量守恒在管道工程中,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管道内流体的体积和速度。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A.物质甲是生成物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5.(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B.乙一定是催化剂A.14C.甲可能是单质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考点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B.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C. 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D.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7.(2023年江西省中考)兴趣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分析交流】(1)方案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两个方案反应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发现问题】方案A中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故采用密闭装置。

但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没有气体,为什么也要用密闭装置呢?(2)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再次实验,并使用pH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溶液pH,其数据如下图。

分析图像可知,反应开始阶段溶液的酸性逐渐______(填“增强”或“减弱”),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提出猜想】考点3 微观示意图8.(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O=CO+N(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甲与丙的粒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考点4 化学方程式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的分子数之比为1∶2C .理论上,2O 、2H O 足量可以将NO 、2NO 全部转化为3HNOD .工业上,30kg NO 生产得到42 kg 3HNO18.(2023年重庆市中考A 卷)《科学》刊登了用CO 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4(1),包头2021.
请将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______=== 4Fe(OH)3,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CO2
D.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未知数值的确定: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计算未知量。
(2021河北改编)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
反应后的质量/g 3.2 13.6 x y
A. x+y=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增加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 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比为17∶ 9 答案:D
4.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 (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 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7% B. t1时刻,甲和丁的质量比为5∶7 C. 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 D. 若丙是Cu、丁是CO2,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D. 该反应中P、R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1. 未知数值的确定: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 和,计算未知量。 2. 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或杂质的确定: (1)反应后质量增加→生成物 (2)反应后质量减少→反应物 (3)反应后质量不变→催化剂或未参与反应的杂质
微观示意图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升温等方法,降温错误;故选项错误;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90.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c.c(A)不随时间改变 7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和Y反应生成Z和W,反应前后分子变化 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2Cl2 N2+5HCl
8.(2023·湖北)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X,试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B )
A.H2
B.H2O C.CO D.H2O2
【变式1】(2023·江苏)Y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为Y+3O2 2CO2+3H2O,则Y的化学式为( D )
吗? 不正确
参。加为反什应么的?物质除了细铁丝外还有氧气,
_故__这__个__反__应__遵__守__质__量__守__恒__定__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2023·湖南)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
9.6 g,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 24.5 g。
2.求元素符号、化学式或原子数:根据化学方程式“ ”号两边各
原子数目 必须相等。如根据3NO2+H2O 化学式为 NO 。
2HNO3+X,推断X的
3.解释化学现象: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
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正确
1.(2023·湖北)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定量分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定量分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定量分析》【典例分析】类型一: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的数据分析【典例1】(2022•阜新)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a b c d40403210反应前的质量/g12x010反应后的质量/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等于90B.b可能是单质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D.d一定是催化剂【答案】C【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x=40+40+32+10﹣12﹣0﹣10=100,错误;B、a、c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因此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b不可能是单质,错误;C、参加反应的a、c的质量比为:(40﹣12):(32﹣0)=7:8,正确;D、反应前后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错误;故选:C。

【变式1-1】(2022•朝阳)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数值为8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C.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答案】D【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8+3+1+2+5﹣9﹣2﹣8﹣2=8,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了丙和戊,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物质质量变化可知,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8﹣9):(8﹣5)=3:1,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了丙和戊,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变式1-2】(2022•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1227556反应前的质量2637X30反应后的质量A.X=5B.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C.丁一定是化合物D.丙可能是催化剂【答案】C【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26g﹣12g=1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7g﹣27g=1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6g﹣30g=26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6g﹣14g﹣10g=2g,故X的数值为5+2=7。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课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课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D.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变化比是4∶7
突破点4 密闭容器中数据处理
思路分析 第一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设待测值为x,即反应前总质量为6 g+2 g+14 g+35 g=57 g,反应后总质量为x g+2 g+22 g+13 g=57 g,x=20。 第二步:甲的质量增加了20 g-6 g=14 g,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 可能未参与反应;丙的质量增加了22 g-14 g=8 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5 g13 g=22 g,是反应物。 第三步:该反应中丁是反应物,甲和丙是生成物,具有“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第四步:该反应中甲的质量增加了14 g,丙的质量增加了8 g,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 变化比为14 g∶8 g=7∶4。
突破点2 “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2 (3)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其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如下。
【答案】A
12. [2019·龙东]实验室需配制50 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A [解析]B选项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滤液一定变红,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氢氧化钠;C选项产生的气体容易带出溶液中的水蒸气,氢氧化钠固体也
突破点4 密闭容器中数据处理
例4 [2021龙东地区中考]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
C. 将称量一好的固定体倒条入装件有水的下量筒发中溶生解 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
大多数固体为白色,大多数溶液为无色,大多数气体为无色。
法正确的是( A ) (一)化合反应
18. [2016·柳州]图Z9-6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复习专题2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中考复习专题2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23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中考复习要求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从微观角度上认识化学反应整个反应物的质量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常见类型,学优生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使学困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基本计算。

4、使中等生掌握字母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使学优生会利用元素的质量守恒,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回顾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遵循定律。

即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

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变化,只是反应物的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

请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上述规律。

(1)反应前后没有改变;(2)反应前后没有增减;(3)并且也没有变化。

三、重点疑点讨论1、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个数、种类是否改变?2、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3、蜡烛燃烧后总质量是否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四、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下列诸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质量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的数目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⑦D.①②③⑤⑦[答案] B例题2、设有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反应完全,可得到cg氯化钾,同时生成的氧气一定是() A.(a+b)g B. (a+b-c)g C.(a-c)g D.(b-c)g[答案] B例题3、R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R+3O2==2CO2+3H2O,下列化学式符合R的是()A、C2H6B、C2H4C、C2H5OHD、CH3OH[答案] C例题4、在A+B=C+2D的反应中,9.8克A和8克B完全反应生成14.2克C,则同时得到D 的质量是() A.1.8克 B. 14.4克 C.7.2克 D. 3.6克[答案] D例题5、在反应2X+Y2=2Z中,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0B.80C.62D.56[答案] A例题6、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不含氧C、一定含有碳、氢,可能含有氧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 C例题7、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A、只含C和HB、一定含有C和H,可能含OC、只含CD、一定含C、H、O [答案] D例题8、反应物A和B按下列化学方程式之一进行反应,得到生成物C和D。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2.下列关于3Fe+2O2Fe3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表示铁生锈的反应B.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D.上述反应中10gFe和10gO2反应,能生成20gFe3O43.《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

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4.在反应C+2ZnO2Zn+CO2↑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命题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5.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

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

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

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纸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

6.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天平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了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煅烧实验,研究了实验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

2g某物质在适量的氧气中燃烧后,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这种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第一章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书写原则
01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书写方法:
02
概念:
D
想一想,看谁脑筯转得快! A B
破,用某些物质在高强电场中,有催化剂的条 件下,可转化成金刚石,下列物质在上述条件 下可转化成金刚石的是( ) A. 氯化钾 B. 甲烷 C. 氮气 D. 硫酸锌
2.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人造金刚石方面有重大突
01
和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B.它是氧化物 C.它有水 D.它很稳定
316 32
02
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KMnO4 K2MnO4 + MnO2 + O2↑ 158 32 6g X
对定义的理解
典型例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3gC在10gO2中充分燃烧,生成13gC02。 (4)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变成燃油(主要含C、H)
宏观
微观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原因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01
02
03
生成物都算在内。如肉眼看不见的气 体也应考虑。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

初中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教学应用

初中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教学应用

初中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教学应用【摘要】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在闭合系统内始终保持不变。

它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实验验证以及应用举例。

还探讨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结尾部分指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介绍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强调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教授和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初中、教学、实验、教师、学生、重要性、原理、应用、教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能力。

1. 引言1.1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中,系统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在任何条件下都保持不变的物理定律。

简而言之,质量守恒定律就是说物质总量永远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发生转化。

这意味着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起始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必须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是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基础,也是其他化学定律的基础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首次提出。

他用称为“去质量法”的方法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得出结论:物质虽然可以改变形态,但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过程,也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了基本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为学生奠定了深厚的化学基础,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重要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小规模实验还是在工业生产中进行的大规模实验,都需要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

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发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元素的种类B. 碳原子的数目C. 氢元素的化合价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2. 关 于质 量 守 恒 定 律的理解,错误的是()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C. X +3H O=== 2HPO 中的 X 为 P O5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 3 4 2命题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向 1化学式或化学计量数的推断3. “气体烙铁 ”是一种以气体 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 加热温度可达 1 300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2X + 13O 2===== 8CO 2+ 10H 2O 。

燃料 X 的化学式为 D.CH OH( ) A.CH 8 B. CH C. CH OH3 4 10 3 2 54.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H OH +______O 点燃===== 2CO +3H O ,在 “ ______中”填上的数字是2 5222A. 1B. 2C. 3D. 4( )5. AgNO 3 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AgNO 3 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 可 能是()A. SO 2B. NH 3C. N 2D. NO 2C H N+2NO === 2X ↑+ 3N ↑ 6.偏二甲肼 (C H N )与 N O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22822 42 8 242+ 4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的化学式为 CO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40%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生成 N 2 和 H 2O 的质量比为 14∶ 97.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 Cu 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 △的是()2H 2SO 4(浓 ) =====CuSO 4+ SO 2↑+ 2R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A. 该反应中涉及了 3 种类型的化合物B. R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C. 反应前后, H SO 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D.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2 4考向 2 物质元素组成的推断8.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 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 C 、 H 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B. 只含有 C 、 H 元素C. 含有 C 、 H 、 O 三种元素D. 无法确定 9.现有 32 g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 88 g 二氧化碳和 72 g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是氧化物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考向 3 微观反应示意图10.如图是四种物质 a 、 b 、 c 、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A. 生成物中 c 与 d 的分子个数比为 1∶ 2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11. 某 个 化 学 反 应 的 微B. 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物质 c 可能是一氧化碳观 示 意 图 如 图 。

有 关 说法 正 确的 是()第11题图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H 2+ Cl 2===== 2HCl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考向 4 数据分析1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2题图A. X 的值为 2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 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413.(2016 兰州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 (g) 0反应后的质量 (g) XA. X=B. 丁一定是单质C. 甲和乙是反应物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 14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 、 t 时各物质质1 2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 7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4 第14题图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中丁、乙质量变化之比为2∶3C. 反应后图中的X= 4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命题点 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第15 题图16. (2016 毕节 )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第16题图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D.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中考冲刺集训(时间: 40分钟满分:40 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 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 ),能达到目的的是()2. 高温15 g ,则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在反应 C + H O===== CO +H 中,若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2A. 9 gB. 12 gC. 14 gD. 15 g3.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 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B. 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第3题图4.某纯净物 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X 的说法正确的是X + 2O 2===== CO 2+ 2H 2O 。

下列关于 () A. 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C. X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 D. X 属于有机化合物 5. (2016 常德 )某有机物 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 g 二氧化碳和 g 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在一密闭容器中, a 、 b 、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 误 的是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b 可能是催化剂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D. 反应生成的 c 和 d 质量相等第 6题图7.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 NO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NO 气体和活性炭,反应生成甲、乙气体,测得各 物 质 的 质 量 如 下 表 所 示。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物质质量 /g反应时间 /min活性炭NO 甲 乙 030 0224 xA. x 的值为B. 反应中活性炭只起吸附作用C. 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D. 生成甲、乙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 1∶ 28.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 CaO 为催化剂B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 .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 .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 第8题图 二、填空及简答题 (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0 分)9. (6 分 )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第9题图(1)在 B 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4 分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 消防专家确认, 大约 40 种危化品中就有 700 吨剧毒氰化钠 (NaCN)。

(1)氰化钠 (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 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X +2NH 3=== 2NaCN + 3H 2 。

①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②NH 3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

11. (3 分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 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________。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B. 每 32 g S 和 32 g O 2 完全反应后,生成 64 g SO 2理论。

C. 在化学反应 aA +bB = cC + dD 中一定有: a + b = c +d②有机化合物 R 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 2 和 H 2O ,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ROCOH O222反应前质量 /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 /g32x54则 x = ________ ;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 R 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 3, 则 R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__。

12. (7 分 )I.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蔗糖和水 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 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1 所示。

________(填标号 )。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t 1 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第12题图 1(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 所示:第 12题图2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