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诊疗规范99
肛肠科诊疗规范——痔(混合痔)、肛痈、肛裂
痔(混合痔)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痔(混合痔)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肛肠科诊疗规范
泸西县中医院肛肠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混合痔的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轻者多为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
便血常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2.痔核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
轻者只在排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稍加腹压即脱出肛门外。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
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栓塞而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核脱垂、结缔组织外痔等,肛周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患者极为难受。
【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和外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
对有脱垂者,在蹲位排便后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其部位的真实情况。
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时更有意义。
2.直肠指检:指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要除外直肠癌和息肉。
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和肿抉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及部位。
【辅助检查】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全身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及肛管直肠检查可明确痔的诊断。
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由粘膜覆盖,由内痔静脉丛形成。
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和右后三处。
常有便血和脱垂史。
内痔分四期。
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
无痔块脱出肛门外。
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
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中等。
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回纳。
第三期:排便时痔核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
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回纳。
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ppt课件
ppt课件
13
【 治 疗 原 则 】 绝 大 多 数 应 早 期 手 术 。 低位畸形 ①会阴前肛门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不需治疗;②肛管或直肠下 端轻度狭窄可采用扩张术;③肛门皮下瘘做“后切”手术;④膜性肛门闭锁 可 经 会 阴 行 肛 门 成 形 术 。 中间位或高位畸形 ①生后均可先做结肠造瘘术,6月后行骶会阴、腹骶会阴 或后矢状入路肛管成形术,术后3月关闭瘘;②目前在生后一次性行根治术, 效 果 也 很 好 。 直肠前庭瘘 如瘘孔小、大便困难,于生后即行骶会阴肛管成形术;如瘘孔较 大 , 可 于 6 月 以 后 施 行 手 术 。
直肠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肛管受体神经系统的阴部 内神经支配。 6 ppt课件
【生理 】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排便是一种非常复 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过程。直肠下段是排便反射的始发部位, 在直肠保肛手术时应予重视。
ppt课件
7
直肠肛管检查方法
检查体位:
(1)膝胸位 最方便、最常用; (2)左侧卧位 病人身体较弱,同时做简单治疗; (3)截石位 显露清楚,双合诊,手术; (4)蹲位 易于看清内痔、脱肛和直肠息肉,可扪到较高部位的直肠癌; (5)弯腰前俯位 暴露虽差,但方便省时,适用于人群健康普查。
ppt课件
2
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方法
一、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 二 、 直 肠 肛 管 检 查 方 法
ppt课件
3
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
面与两侧为腹膜覆盖;中1/3前面有腹膜,并向前返折形成直肠 前凹,在男性为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下1/3完 全在腹膜外面。直肠下端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行皱襞,称 为肛柱。肛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称肛瓣。肛瓣与肛柱下 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窦口向上,底部有肛腺开口, 一旦发生感染常会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管与肛柱连接的 部位,有三角形的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肛瓣边缘和肛柱 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 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新版肛肠科诊疗规范
肛肠科内痔【定义】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诊断】1 西医诊断标准1、1 症状1、1、1 便血内痔的主要症状,血色鲜红,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就是出血的主要诱因。
1、1、2 脱出就是内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
1、1、3 肛门坠胀初、中、晚期内痔均可不同程度出现。
1、1、4 疼痛单纯内痔无疼痛,如内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
1、1、5 粘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1、2 体征及检查1、2、1 视诊脱出内痔可见脱出于肛门外的内痔核。
1、2、2 指诊二期内痔晚期或三期内痔指诊时痔区有黏膜增厚感。
1、2、3 肛门镜齿线上方痔区有黏膜隆起,大小不等,黏膜色鲜红或紫红,表面纤维化者色略灰白,或有黏膜增厚,有上皮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1、3 诊断依据1、3、1 分期1、3、1、1 一期:排便时带血,无脱出,齿线上黏膜呈结节样隆起。
1、3、1、2 二期:排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内痔脱出,可自行回纳。
1、3、1、3 三期: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可发生内痔脱出,并需用手托方能回纳肛内。
1、3、1、4 四期:内痔脱出嵌顿,甚至水肿伴血栓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2、1 湿热下注型: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气滞血淤型: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3 脾虚气陷型: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废,纳少便塘,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治疗】1 非手术治疗1、1 辨证论治湿热下注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方剂:五神汤加减。
气滞血淤治法:活血化淤。
方剂:活血散瘀汤加减。
脾虚气陷治法:健脾温中,固脱止血。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中医肛肠科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中医肛肠科操作规程是指在进行中医肛肠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依据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各项操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规定。
以下为中医肛肠科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二、操作前的准备1. 诊疗环境:确保诊疗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
2. 设备与药物:准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如手术床、器械、敷料、消毒用品等。
同时,准备好相关药物,如中药、外用药等。
3. 患者准备:向患者介绍诊疗过程、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三、诊疗操作1.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中医理论,明确病因、病机、证候,制定治疗方案。
2. 治疗操作:(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证候,开具中药处方。
煎煮中药时,注意火候、时间,确保药效。
(2)针灸治疗:选取合适的穴位,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操作过程中,注意手法、力度、时间等。
(3)外用药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适宜的外用药,如膏药、散剂等。
涂抹或敷贴时,注意药物浓度、范围、时间等。
(4)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3. 护理操作:(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等。
(2)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4)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四、操作后的处理1. 患者休息:治疗后,指导患者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如有渗血、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
3. 药物护理: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4. 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运动、复查等。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精选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规范优质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肛肠科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疗依照、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合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课亦可参照使用。
2内痔的诊疗依照、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 里痔 " 。
2.1诊疗依照2.1.1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常见于一期内痔。
2.1.2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常见于二期内痔。
排便或增添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可以自行复位,需歇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强烈痛苦,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常见于三期内痔。
2.2证候分类2.2.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发射状出血,赤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2 湿热下注:便赤色鲜,量许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3 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缩短,坠胀痛苦。
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显然。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2.4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赤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2.3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逝,痔核消逝或所有萎缩。
好转:症状改良,痔核减小或萎缩不全。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外痔的诊疗依照、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
3.1诊疗依照肛缘皮肤伤害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痛苦显然。
常见于炎性外痔。
3.1.2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痛苦强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显然。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痔疮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瘦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肛门瘙痒症痔疮痔疮的发病率很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由腹泻、便秘、久坐久立、负重远行、嗜食辛辣曲酒等诱发本病。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
【诊断】详细追查病史,局部均需指诊和肛门镜窥诊。
各类痔疮的诊断标准如下:1.内痔分为3期I期内痔:排便时常有出血、滴血或射血。
肛镜检查,齿线缘黏膜或肛肠柱隆起充血,病人除发现出血外,常无疼痛、脱出等自觉症状。
11期内痔:大便时内痔脱出,便后能自行回位,并有间断性的便血,肛门镜检查,可见内痔如球状突出。
In期内痔:大便时内痔容易脱出,不能自行回位,必须手托或卧位休息以后,才能回纳肛内,严重的三期内痔,病人在步行、体力劳动时,都会自行脱出。
2.外痔分为4种(1)炎性外痔:肛门齿线以外的皮肤部分,有大小不等的外痔赘生,常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2)血栓性外痔:肛周有淡蓝色的血肿形成,伴有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因而疼痛比较严重。
都有肛周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瘀血凝结而成。
(3)结缔组织性外痔:肛周有皮赘样大小不同隆起的组织,有炎症时发痒或疼痛,妇女患者最多。
(4)静脉扩张性外痔:肛门边缘有团状的静脉丛胀大,大便以后,久蹲或劳累以后,静脉丛的胀大更为明显,严重者也会发炎疼痛。
3.混合痔内痔和外痔,在肛门齿状线上下方同一位置上发生,联成一体,括约肌间沟消失,称为混合痔。
混合痔外痔部分,以结缔组织性、静脉曲张性为多。
【治疗】痔疮的治疗,由于专科的普及和学术的发展,已有了很大变化,除了中国的传统医疗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外,在物理疗法方面,又引进了激光、微波、热疗机、液氮冷冻、冷针、磁疗等现代技术。
这些新方法,都有控制痔疮临床症状和灼除病灶的作用,但也有引起邻近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性反应和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
本章将扼要介绍中医传统医疗的主要内容。
一、结扎疗法适应证:II、In期内痔。
禁忌证:肛门部有其他急性感染、急慢性肠炎、严重的心血管和其他全身合并病、妇女妊娠期等。
肛肠科中医诊疗常规
第八章肛肠科第一节便秘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托泻药且用量慢慢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消退。
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病症: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病症发作。
(5)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散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病症较轻,不阻碍生活,经一样处置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病症持续,患者异样痛楚,严峻阻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医治无效。
(二)证候诊断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那么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巨,长期依托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二、医治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胃积热证治法:清热通腑,行气润肠。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
枳实、当归尾、桃仁、火麻仁、杏仁、瓜蒌仁、栀子、黄连、黄芩、黄柏等。
中成药: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等。
2.肝脾不调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健脾。
推荐方药: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
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规——痔(混合痔)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 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痔分为痔、外痔和混合痔。
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性和炎性外痔4 类;混合痔是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H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皿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W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 xx 诊断规范——痔(混杂痔)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患病理性扩充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有的,任何年纪都可发病,跟着年纪的增加,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色,属中医学中“痔”的范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① 间歇性便血:特色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杂。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 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早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歇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 肛门不适感:包含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痛苦,可伴有黏液溢出。
④ 肛门痛苦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痛苦。
(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向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嫩,多位37、11 点处。
具备以上第( 2)项加第( 1)项中的①或② ,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____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联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拟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杂痔。
内痔是肛垫 (肛管血管垫 )的支持构造、血管丛及动静脉符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充、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色,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 4 类;混杂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互相交融。
(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依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 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苦、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肛肠科常见病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
(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
(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可分为四期。
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
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
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
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
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伤肠络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肛肠类技术操作规范
肛肠类技术操作规范枯痔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枯痔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也是一种腐蚀疗法,目前国内有两种方法,即:1.枯痔散疗法适用于Ⅲ期内痔和嵌顿性内痔的治疗;2.枯痔钉疗法又称插药疗法,适用于Ⅰ、Ⅱ期内痔和粘膜无明显增厚的Ⅲ期内痔的治疗。
二、操作方法取侧卧位、痔团脱出后,用纱布和手指压痔根部,将痔固定,在齿线上 2 毫米插钉,插入深度 0.8—1.0厘米,不可插入太深而损伤肌层;太浅在粘膜下,容易滑脱,插钉间距 0.2—0.4厘米,插钉数目按痔大小不同,一般每痔插入2 —6 支不等,一次总量不超过 20 个半支为宜。
药钉在粘膜面留 1—2 毫米。
术毕将内痔复位,肛门内注入少量抗菌软膏。
要求 24 小时内不排便,2—3 日肛门有坠胀不适感,对砒敏感者,可有腹痛、腹泻、发热、皮疹等毒性反应,2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由于枯痔钉内含有枯矾,插钉后容易引起出血,所以要注意痔坏死脱落时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1、施术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每次注射前都须涂以 l∶1000 新洁尔灭溶液于进针处。
应选25号细针头以防止注射后针孔出血,进针后应先抽回血,注射时宜缓慢进行,进针深浅要适度,太浅则痔核不易腐蚀,太深易伤及尿道(近前阴处痔核)。
进针针头不可在痔核内各方乱刺,以免过多损伤血管引起出血,致痔核更加肿大,增加局部液体渗出,延长痔核干枯的时间。
退出针头前再在粘膜下注射少许药液,缓慢退出,可以防止针孔出血。
2、上枯痔散期间,要注意痔周围组织的防护。
可用棉花敷料填嵌于痔核周围,以防药末散落痔核之外,引起周围皮肤红肿糜烂。
痔核坏死脱落前后,容易发生出血,可用棉花、明胶海绵蘸枯矾粉外敷,棉垫加压,丁字带固定,或缝合止血。
3、含砒枯痔散毒性大,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否中毒反应。
如出现头痛、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则停止敷药,并内服绿豆米仁汤解毒。
4、一期内、外痔,肛周有急性感染、湿疹,或伴有泻痢、腹腔肿瘤、严重肺结核、高血压、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病的患者及临产期孕妇等,均不宜用本法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西县中医院肛肠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混合痔的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轻者多为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
便血常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2.痔核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
轻者只在排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稍加腹压即脱出肛门外。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
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栓塞而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核脱垂、结缔组织外痔等,肛周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患者极为难受。
【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和外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
对有脱垂者,在蹲位排便后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其部位的真实情况。
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时更有意义。
2.直肠指检:指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要除外直肠癌和息肉。
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和肿抉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及部位。
【辅助检查】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全身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及肛管直肠检查可明确痔的诊断。
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由粘膜覆盖,由内痔静脉丛形成。
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和右后三处。
常有便血和脱垂史。
内痔分四期。
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
无痔块脱出肛门外。
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
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中等。
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回纳。
第三期:排便时痔核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
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回纳。
出血少。
第四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
痔发展到后三期多成混合痔。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由皮肤覆盖,由外痔静脉丛形成。
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3.混合痔: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内痔静脉和外痔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所形成,具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鉴别诊断】1.直肠癌:临床上常将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管镜检查。
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上述两种检查,直肠癌为高低不平肿块或边缘隆起的溃疡,质脆、易出血。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会误诊为痔脱垂,但患者多见于儿童,息肉为圆形,实质性,有蒂,活动性大。
3.肛管直肠脱垂: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括约肌松弛;后者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治疗原则】痔的治疗重在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痔根治术。
因此,解除痔的症状较痔的大小变化更有意义,并被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
1.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只需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并发出血、脱垂、血栓形成和嵌顿等才需要治疗。
2.内痔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旨在促进痔静脉闭塞和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管直肠粘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3.当保守疗法失败或三、四期内痔周围支持的结缔组织被广泛破坏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才考虑手术。
特色专科治疗方法1.中药保守疗法:(1)辨证内服中药;(2)中药保留灌肠,补中汤及葛根芩连汤加味每日2次。
(3)中药熏洗治疗,五倍子汤加味,每日2次。
2.手术疗法:1)结扎法:适应证:各期内痔核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证:各种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肛门直肠急性炎症、有并发症的内痔(如栓塞、感染或溃烂等)、腹泻、痢疾、出血者;2)套扎法:适应证:各期内痔核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证:各种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肛门直肠急性炎症、有并发症的内痔(如栓塞、感染或溃烂等)、腹泻、痢疾、出血者;3.局部中药涂擦换药。
4.静脉输液以预防感染。
(【疗效标准】1.治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
2.好转: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
3.未愈: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无改善。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
【病史采集】1.疼痛:因排便引起周期性疼痛为肛裂的主要症状。
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创面的神经未梢,立即感到肛门灼痛,但排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
以后因内括约肌痉挛,又产生剧痛,可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才缓解。
上述现象在临床上称肛裂疼痛周期。
2.便秘: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3.便血: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便后滴鲜血。
大出血少见。
4.肛周瘙痒、有分泌物、腹泻等。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专科检查: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
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肛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辅助检查】手术前常规检查。
【诊断】根据排便疼痛史,有典型的疼痛间歇周期和疼痛周期,既不难诊断。
局部检查发现肛裂“三联征”,则诊断明确。
若侧方有肛裂,或有多个裂口,应考虑可能是肠道炎性疾病(如克隆病、结核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肿瘤或性病的早期表现,特别是克隆病更有此特点,必要时可做活组织检查。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制止疼痛、解除括约肌痉挛,以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
具体措施如下。
一般治疗:1.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增加多纤维食物和培养良好的大便习惯,口服番泻叶缓泻剂或石蜡油,使大便松软,润滑,逐步纠正便秘。
2. 调情志,克服怕排便心理,自然排便。
3.局部坐浴:排粪前后用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同时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松弛内括约肌的作用。
4.长强穴封闭治疗。
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肛裂可采用以下的手术治疗。
(1)肛裂切除术切除前哨痔,肛裂和肥大肛乳头,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使之形成一新鲜创面而自愈。
(2)内括约肌切断术,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内,侧位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
【疗效标准】1.治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2.好转:经治疗后,症状减轻。
3.未愈:未经治疗,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者。
【病史采集】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史。
2.肛旁反复流脓、出血。
3.局部常有瘙痒。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专科检查:肛门周围见1个或多个瘘口,挤压有少量脓性或黄水样分泌物溢出,常可扪及一条索状物进入肛管内。
2.直肠指检大多数于肛管或直肠下方可触及内口,用探针自外口探入,手指可有感觉,此为完全性肛瘘。
【辅助检查】1.X线检查,胸部透视或照片,以排除有无肺结核,如有肺结核应检查局部是否为结核性肛瘘,瘘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2.直肠镜检查,注意有无内口和内口距肛缘距离。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上述病史,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较易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调饮食情志。
2.中药内服治疗:分三期。
早期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方用仙方活命饮;中期扶正去邪,排毒敛疮,方用托里透脓散。
后期;补益气血,生肌敛疮,方用八珍汤。
3.中药熏洗治疗方用五味消毒汤加乳香没药以解毒敛疮。
手术治疗:应找到瘘道内口,切除或切开全部瘘管,才能根治。
1)瘘管切开术:适用于瘘管在提肛肌和肛管直肠环下方和通过环下1/3的瘘管。
2)挂线疗法:适用于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上方或通过环上2/3的肛瘘。
3)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全部切除瘘管。
4).结核性肛瘘:先治愈肺结核后,再行肛瘘的治疗,否则手术后易复发。
【疗效标准】1.治愈:去除病灶,症状体征消失。
切口愈合良好。
2.好转:病因明确,治疗后症状好转。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好转标准,切口愈合,可出院。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史采集】1.肛门周围疼痛、发胀,排便或行走后加重。
2.严重者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专科检查:肛门周围疼痛处发红、肿胀、压痛、发热,数天后局部变软,可抽出脓液。
肛门指检可触及痛性肿块。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和局部抽出脓液,可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脓肿形成者应早期行切开引流术。
2.一般治疗:调饮食情志。
3.中药内服治疗:分三期。
早期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方用仙方活命饮;中期扶正去邪,排毒敛疮,方用托里透脓散。
后期;补益气血,生肌敛疮,方用八珍汤。
4.中药熏洗治疗方用五味消毒汤加乳香没药以解毒敛疮。
5. 伴有全身症状者,应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创口完全愈合。
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创口未完全愈合或形成肛瘘。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和好转标准便可出院。
肛管癌【病史采集】1.持续性疼痛,便后加重。
2.少量便血,逐渐加重。
3.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有排粪不净感。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直肠指检:可扪到肿块,早期呈疣状、可活动,若形成溃疡,则有压痛。
【辅助检查】1.手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2.病理组织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局部检查所见,最后据病理组织检查可确诊。
肛管癌分期:T1:肿瘤直径<2cm;T2:肿瘤直径2~4cm;T3:肿瘤直径>4cm,可活动,未侵及阴道,小于肛门周径2/3;T4a:肿瘤侵及阴道或大于肛门周径2/3;T4b:肿瘤侵及皮肤、直肠、阴道粘膜或固定。
【鉴别诊断】1.直肠癌:可侵犯到肛管,确诊靠病理检查。
2.肛门窦道:感染性肛门窦道有时似肛管癌,但肛门窦道多在肛管前、后正中处,并与齿线相连,肛管粘膜完整。
活检可证实诊断。
3.恶性黑色素瘤:外观似血栓性内痔,但触诊为硬性结节,偶有压痛。
活检可证实诊断。
【治疗原则】按肿瘤部位、括约肌有无侵犯及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转移而定治疗方法。
1.局部切除:仅少数肛管鳞癌适用于局部切除疗法,如肿瘤小、表浅、可以活动、活检证实肿瘤细胞分化良好。
2.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永久性人工肛门(Miles手术):为侵犯齿线以上组织的肛管鳞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3.放疗及化疗。
【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姑息性切除,症状减轻。
3.未愈:非手术治疗,或未治疗。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