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历史专题1 专题综合训练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商朝的都城一直在安阳C.西周实行的是世袭制度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2.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关于中国现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B.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宣告成立C.1949年10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在北京宣告成立D.1949年10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二、简答题1.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请简述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请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条路线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中国近代历史中,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斗争及其意义。
2.请论述中国现代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A2.C3.B二、简答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逐一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甲午战争的原因: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的过程是,清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甲午战争的影响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推荐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推荐在高三历史备考阶段,做一些历史综合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是我为你推荐的一些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
1. 宋朝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科举制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只在南宋实行,北宋没有实行科举B.科举制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但在宋朝被废除C.科举制度为进士、举人、贡士三个等级,进士最高D.科举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2. 明朝时期的海上禁止航行政策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影响为:A.使明朝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B.使明朝的对外贸易遭到严重限制C.明朝的对外贸易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D.明朝的对外贸易更加开放自由3. 以下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纪元C.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标志,从此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发动普通民众的大规模社会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4. 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1年开始的,以日本入侵中国为开端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9年,因为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期间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参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太大影响5. 以下有关联合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取代了旧的国际联盟B.联合国是为了防止和平世界的战灾重演而成立的C.联合国是一个在宪章中规定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其他国家轮流担任理事国的组织D.联合国解散于1991年,因为世界各国不再需要这个机构来维护和平以上是我为你推荐的一些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在做题的过程中,除了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还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2024学年福建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福建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这三大外交成就可以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概括,选项B正确;“另起炉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C;“再次较量”不符合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排除D。
故选B。
2.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
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
这些举措()A. 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B. 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C. 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D. 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答案】B【解析】据题干“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致力于‘化夷为夏’。
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可知,李冰和文翁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管理,根据律令治民和“化夷为夏”有利于巴蜀民众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推动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故B选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巴蜀地区政治地位上升的结论,A选项错误;“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与“化夷为夏”反映出秦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是一致的,C选项错误;题干旨在强调李冰与文翁二人因地制宜治理巴蜀地区,未涉及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相关信息,D选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综合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1. (202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月考试卷)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颁布“榷酒酤”,规定由官府控制酒的产销,官酿官卖,不准私人自由酿酤。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朝廷明确规定了酒的价格,“榷酒”政策被废除,改行酒税制度。
这一转变()A. 有助于加强财政集权B. 有利于节制过度的粮食消费C. 抑制了商业自由发展D. 源于统治者治国策略的调整2. (2023·广东省佛山市·月考试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奏请汉武帝批准,正式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和“平准”。
“均输”即地方官用土特产折抵赋税,由均输官运往其他地区高价出售,所获收人皆归朝廷。
“平准”即设置平准机构,将全国各地运来的物资交由大农令支配,大农令在商品价格高时卖出,在价格低时买进。
据此可知,汉武帝实行“均输”和“平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财政收人B. 抑制商业以惠农C. 加强君主权威D. 平抑物价以利民3. (2022·天津市·单元测试)汉武帝采纳文帝时贾谊“上收铜,勿令布”的建议,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
这些做法()A. 旨在稳定市场秩序B. 体现西汉政府的抑商政策C. 加重地方财政危机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 (2023·江苏省淮安市·月考试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
汉武帝的这些举措()A. 完善了市场监管立法B. 加强了商人的户籍管理C. 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D. 加剧官营与民营的竞争5. (2023·月考试卷)公元前119年,汉朝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并命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钱作废熔化,把铜料送到长安的上林三官。
2021年高三历史综合检验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历史综合检验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1.新航路得以开辟的条件不包括A.地圆学说在欧洲的流行B.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世界各地联系的增强D.西、葡两国统治者的热衷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②达·伽马首航印度③麦哲伦环球航行开始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开辟的精神动力是A.传播欧洲文明B.学习东方文化C.证明地圆学说D.传播天主教4.下列地区,处于达·伽马新航路线上的是A.西印度群岛B.菲律宾群岛C.红海沿岸D.非洲东海岸14~17世纪,欧洲发生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17世纪开始,又发生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10题:5.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开始于A.意大利英国B.意大利法国C.英国意大利D.法国意大利6.下列作品,以讽刺趋于衰落的中世纪骑士制度和武侠精神为主题的是A.《君主论》B.《巨人传》C.《愚人颂》D.《堂吉诃德》7.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没有波及到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8.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9.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相同主张是A.倡导社会契约B.实行君主立宪C.主张三权分立D.反对封建迷信10.有一位思想家“出身贵族世家,却接受时代精神的影响,投身资产阶级革命的洪流”。
他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狄德罗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
到17、18世纪,其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剧烈,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1~13题:11.16世纪初,把殖民扩张的重点放在亚洲的国家是A.西班牙B.英国C.葡萄牙D.法国12.16世纪掌握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的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13.西葡殖民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A.进行资本原始积累B.扩大国内的手工业生产C.发展实力争夺霸权D.满足封建主奢侈生活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此后,北美、法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高三历史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推恩令B. 削弱诸侯国C. 建立刺史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力B. 寻找海外贸易伙伴C. 传播中华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5.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制度对农民产生了哪些影响?A. 减轻了农民负担B. 促进了农业生产C.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以上都是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二年,诏曰:‘今诸侯王多骄恣,不遵法度,朕甚忧之。
’于是下令推恩,诸侯王得以分封子弟为侯。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2.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个郡设置守、尉、监等官员,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2.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目的是为了削弱诸侯王的权力,通过分封诸侯王的子弟为侯,使诸侯王的封地被分割,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三、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水稻的种植技术得到改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2.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和瓷器制造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经济逐渐兴起。
2023-2024学年新疆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新疆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
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
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
据此推断()A. 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B. 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仕途C. 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D. 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前当官为吏须先靠军功获得爵位,秦朝统一后琅琊台刻石上只见官名,未见爵称,可以推断出,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故C项正确;琅琊台刻石是一手史料,属于可信史料,故A项错误;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与秦统一前实行军功爵制不符,故B错误;仅凭琅琊台刻石所列名单不能说明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故D项错误。
故选C。
2.改革开放前有一个五年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叙利亚、也门、埃及、斯里兰卡、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8个国家。
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最可能是()A. “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广泛认可B. 美国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C. 新中国的成立推动反殖民主义浪潮D. 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叙利亚、也门、埃及、斯里兰卡、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8个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交,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宋代实行差遣制度,无论地方或中央官员,他们的官名和所任职务大都分离。
当时有所谓“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成了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高三历史练习题集
高三历史练习题集
第一部分:综合题
1. 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 解释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影响。
3. 评价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4. 请描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5. 为什么辛亥革命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部分: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A. 农业革命的出现
B. 商鞅变法的实施
C. 秦朝的统一
D.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2. “和时间赛跑”的一句成语源自以下哪个历史事件?
A. 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
B.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C. 振兴农业的春耕运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的战国时期?
A. 秦始皇的统一
B. 商鞅变法的推行
C. 长平之战的发生
D. 黄河流域的秋收起义
4.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唐朝
C. 辽金时期
D. 明朝
5.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A. 推翻清朝统治
B. 改革封建社会
C.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实现农民起义
第三部分:解答题
1. 描述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谈谈你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包括其目标、导致的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影响。
3. 请解释中国近代史中的“东方问题”,并分析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4. 请阐述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与对世界的影响。
5. 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注意:此练习题集仅用于高三历史练习,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历史综合练习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2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5.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7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4分)1. 古代妇女骑马通常是“横乘”,侧身斜坐在马鞍上;而唐朝女子则是“纵乘”,像男子一样骑在马背上(如图),女着男装也开始盛行。
唐朝的不少陶制品也展现了骑马妇人的身姿。
上述现象反映出唐朝社会( )A.游牧文明改变社会等级B.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C.崇尚自由和开放的风气D.摆脱了儒家伦理纲常2. 明代安徽休宁茗洲吴氏的《家规》中说“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有火(学费)。
”这些做法( )A.有助于贫寒子弟成才B.维护了地方社会统治C.巩固了农村小农经济D.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结合3.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
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政府权力运行产生异化C.内阁法定地位丧失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4. 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5.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下图。
此论战的双方是()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6. 邓小平曾说过,要从整体上理解毛泽东思想,而非个别词句,否则,在实际上是有违毛泽东思想的。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9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2分)1. 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的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唐代的沉船,并命名为“黑石号”中发现1998了如右图所示的瓷器,上面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的题记。
据此推断不合理的是( )A.该瓷碗上的题记采用的可能是釉下彩绘技术B.唐代瓷器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C.“湖南道草市”字体盛行于汉末D.唐代私营手工业主已经具有一定的营销意识2. 《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B.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3. 现有学者指出,早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自由、平等、产权等理念的时候,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在西方都是合法的。
该学者旨在说明()A.西方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观B.启蒙思想家支持政府的政策C.启蒙思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D.西方推行双重标准源远流长4. 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法国贵族傲慢自大,蔑视工商业阶层,耻于与商人为伍;而在英国,贵族与商人相处甚欢,贵族子弟乐于进入贸易圈。
这一反差()A.反映出英法两国近代化转型起点不同B.说明法国人文思想的底蕴比英国浅薄C.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创新D.说明商人是左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5.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文章指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奉劝人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主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五单元训练12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3·浙江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睡虎地秦简·厩苑律》中规定“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即农民借用铁质农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自然磨损不能使用的,做一个书面说明,交还原物,不需农民赔偿。
这说明()A.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B.政府重视耕作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商鞅变法的效果显著D.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2022·宁波模考)在汉代司法中,儒家经典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被称为“春秋决狱”。
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是()A.压制其他学派,导致儒家独尊B.道德凌驾法律,削弱法律权威C.法律解释随意,严刑峻法虐民D.维护宗法等级,固化社会阶层3.(2023·杭州高三模拟)“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等级表明亲属范围和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
它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阶级用以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并用作刑事法律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人治为主,法治为辅B.中国古代统治者主张以法入礼C.中国古代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点D.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定法律的唯一标准4.(2022·浙江高三考前模拟)《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
材料体现() 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5.(2023·常州模考)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96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3分)1. 如图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
据图可知,秦汉时期()A.官僚政治的发展走向完善B.地方行政机构分权明显C.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D.地方治理体系基本形成2.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现象说明()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3. 雍正时期,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被要求改剃满族发型,官员还上奏建议归流区域“分设里长甲首”,“令百姓轮流充当”,实行与汉地一致的基层治理模式。
这反映了改土归流( )A.阻碍了当地的社会进步B.强化了君主专制C.解决了边疆的安全问题D.增强了国家认同4. 买办乃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殊职业,主要存在于清末民初。
他们同外商订立契约,交纳保证金,以外商名义和华商做生意,从中赚取薪水及佣金。
以下关于买办的评价能体现唯物史观的是()A.陈独秀:买办帮着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人B.马寅初:买办的存在有客观原因,但“害多利少”C.金普森:买办带动了近代新式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使普通百姓用上了廉价的商品D.聂好春:买办是商界精英和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干力量,是近代商会的中坚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A.俄国帮助的进步性B.领导阶级的先进性C.群众基础的广泛性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6.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14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8分)1.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
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 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
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
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C.存疑,寻找更多佐证D.野史信息,虚假传言3. 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而唐明重视考诗赋。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 )A.经济的繁荣B.科技的发展C.市民文学的兴起D.诗歌创作的繁荣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小企业5. 1915年,英国公司霸占北京郊区的门头沟煤矿;1917年,英国烟公司在山东设立干燥制烟场;1917年,英国福公司与中原公司合并成立“福中总公司”,随即侵占河南焦作煤矿;等等。
这些表明,此时()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艰难B.外国在华资本结构发生变化C.英国积极维持在华侵略利益D.英国经济侵华方式开始改变6. 如图反映了1927年6月前后全国工会会员、农协会员的人数对比情况。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10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80分)1. 西周时,王室拥有重兵,周王的政治号召力通过“册命”“朝聘”“巡守”“贡纳”等制度得以广布四方;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这种政治结构(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体现了周王与诸侯地位平等C.顺应了当时社会实际D.使血缘关系开始与政治挂钩2.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3.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甘薯,在露天剧场观看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最可能生活在()A. 北宋B. 元代C. 唐代D. 明朝4. 如图是西安大雁塔进士题名帖。
唐代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
关于材料所述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护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营造了社会重学的风气5. 唐朝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北宋翰林学士李邴的《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有云:“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由此可见A.朝贡贸易在唐代时达到顶峰B.对外贸易促进经济重心南移C.唐宋诗歌侧重描绘社会经济D.宋代对外开放注重经济利益6. 下表为明朝士大夫对内阁大学士的不同看法,由此可知()人物身份看法黄瑜知县“迨徐武功、李文达掌文渊阁事,始以政府视之,人亦称宰相矣!”何孟春吏部侍郎“我朝之有内阁,犹前代之有中书省也。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91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1 分,共计11分)1. 下列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
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甲乙丙丁2.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A.重在经世致用B.蔑视君主权威C.追求普遍真理D.实质虚伪教条3. 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收复开封B.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D.北宋灭亡,蒙古统一4.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书“夷”字。
这反映出( )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D.清王朝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5.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6. 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如图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D.抗日战争时期7.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7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3分)1.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
中正由当时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
曹丕推行的政策()A.带有中央集权倾向B.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C.打破贵族政治特权D.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2. 2019年7月2日起,来自青海、陕西、甘肃、四川、宁夏、新疆、西藏七省区9家文博单位的近200件文物亮相银川,集中展示唐蕃古道的繁荣盛况。
唐蕃古道释放的历史元素包含()①丝绸之路②民族交往③文化交流④贸易往来⑤宗教传播⑥殖民掠夺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3.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4.如表是晚清部分年份银库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两)。
表中银库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库存银数收入银数支出银数实数银数844851957738咸丰元年(1851年)7388361033542咸丰二年(1852年)542475847170咸丰三年(1853年)A.阶级矛盾激化,冲击统治秩序B.列强侵略加剧,小农经济解体C.贸易入超扩大,白银外流增多D.洋务企业发展,影响财政收支5. “(辛多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土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训练题:民族工业材料解析题
1. 【综合题】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
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
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
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
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
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
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
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材料三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
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
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小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小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
小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训练1.[课标全国Ⅱ2018·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课标全国I 2017·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3.[课标全国Ⅱ2014·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课标全国Ⅲ2016·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5.[课标全国Ⅲ2016·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翻的区域日益扩大7.[课标全国I 2015·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饲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
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8.[课标全国Ⅱ2017·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9.[课标全国Ⅱ2016·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11.[课标全国Ⅱ2018·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风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2.[课标全国I 2018·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13.[课标全国I 2016·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14.[课标全国Ⅲ2017·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15.[课标全国Ⅲ2018·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6.[天津2018·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7.[课标全国I 2015·27]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8.[课标全国I 2016·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鳃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9.[课标全国Ⅱ2017·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0.[北京2018.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专题综合训练1.A【解析】本题考查商汤灭夏与古代思想文化。
题干中,商汤将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即放鸟兽一条生路,体现了商汤的仁德之心,因而得到诸侯的拥护。
《史记》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仁德之心对其推翻夏朝统治的重要作用,所以A项正确;当时中国已经步八农业社会,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而非捕猎,B项错误;题干重在体现商汤的仁德之心,并非环境保护思想,C项错误;保护鸟兽不等于资源争夺,同时根据所学,夏朝末年,夏桀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反抗,最终导致夏朝灭亡,排除D项。
【关键点拨】注意抓住题干设问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即司马迁记载这一史事的目的。
古代中国史官编著史籍时,坚持“以史为鉴”的原则。
商汤作为古代中国著名的君主之一,《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的仁德之心对其灭夏的重要作用,倡导后世君主践行仁德。
2.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题干中所提及的诸侯国均位于王畿以外,通过分封,有效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影响,且诸侯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的义务,这样有利于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并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B 项;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周王室并没有直接控制地方,排除C项;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主要是通过宗法制来保障的,排除D项。
3.C【解析】本题考查周代礼乐制度与分封制关系。
题干中的“周礼”“雅言”是指周代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有利于巩固分封制。
周部落起源并发展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周都城镐京也位于今天陕西西安,因此,“雅言”应该最早起源于陕西,故C项正确。
4.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对青铜器铭文的影响。
材料叙述了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大都“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再结合西周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形成了重视历史尤其是家族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钟鼎文(全文),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项;“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是对宗法制度的维护,而非破坏,排除C项;青铜器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主要是用作礼器,功用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
由材料“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继承了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稳固和加强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才成为统治思想,排除A项;C项与题干关键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排除;材料不涉及汉初官吏对秦朝典章制度的了解程度,排除D项。
6.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影响。
结合表格信息与西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等相关内容可知,西汉初年到西汉中期,逐渐强化了中央集权。
A项错在“渐趋激化”,汉武帝时期已经基本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排除A项;表格反映的是汉代地方行政体制,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强化了中央集权,诸侯王国已经无法对中央构成实质性威胁,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较为稳定,这有利于西汉集中精力解决匈奴进犯等边患问题,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王国被越分越小,排除D项。
7.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专制皇权。
一定要注意抓住“背景”二字。
根据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可知外戚也可能为相,故排除A项;“家天下”应是重用刘姓族人而不是外戚,故排除B项;D项所述发生在西汉初期,不适用于材料中的两汉时期,故排除;外戚能够干政的重要前提就是母族的亲属关系逐渐受到皇帝重视,被用来加强皇权,打击异己势力,故应选C项。
8.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史书的修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以后朝廷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且有时皇帝、宰相亲自参与修史,这充分反映了史书修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朝廷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带有很多主观因素,未必能够真实记载历史,评价历史与解释历史难免带有为尊者讳的弊端,公正性与客观性大打折扣,故A、B、D三项错误。
9.D【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由材料“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可知科举制的选拔范围更广,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因此“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有利于提升官员文化素质及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中“最优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科举选官主要依据学识才能,难以判断官员的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科举制实行自由投考,世家优秀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