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
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
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
来源于庸俗进化论。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
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4)文士学校——文书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
(2)刹帝利,即武士。
(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
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
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
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外国高等教育史
张雪高等教育学专业外教史课程备课方案一、教学形式——部分双语教学、多媒体、课堂讨论二、教学内容——《外国高等教育史》黄福涛、贺国庆三、教学提纲第五章法国、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英国一、背景介绍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三、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四、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第五章法国、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英国一、背景介绍:英国于17世纪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王朝复辟剥夺了非国教者的教育权利,使英国教育发展限于停滞状态。
这表现在牛津、剑桥入学人数的下降和对科学研究的漠视。
尽管王政复辟阻碍了英国高等教育大踏步向前的势头,但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大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出现了微弱的世俗化倾向,新的自然科学逐渐进入大学课堂。
英格兰大学走向衰落,苏格兰大学欣欣向荣。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发展,使英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工业国。
由此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变革,英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开始形成。
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最为突出的是伦敦大学以及一系列城市学院的建立,开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一直贯穿着维护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与提倡科学的功力主义教育的激烈论争。
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以1870年为界,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第一阶段:传统大学的变化和伦敦大学(UCL)的出现自16世纪起,以剑桥、牛津为代表的传统大学的教育价值观开始转变,培养神、法、医等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逐渐淡化,代之以培养绅士阶层。
在保留部分神学科目、加强古典人文教育的同时,还设置部分自然科学。
提示:自然科学的地位?伦敦大学1826年建立,打破了传统大学垄断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
伦敦大学不仅取消了传统大学的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而且在各学系引入大量的近代新型课程,从而开启了英国高等教育系近代化的序幕。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圣才出品】
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一、选择题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答案】D2.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
A.等级性学校 B.贵族性学校 C.世俗性学校 D.民族性学校【答案】C3.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
A.中学 B.主日学校 C.教区学校 D.耶稣会学校【答案】C4.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 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
A.科学 B.神学 C.哲学 D.数学【答案】B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 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答案】A6.下面大学中,属于典型的“先生大学”的是()。
A.萨莱诺大学 B.牛津大学 C.波隆那大学 D.巴黎大学【答案】D7.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C.修道院既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惟一形式【答案】B8.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A.贵族特权教育B.特殊的家庭教育C.私立学校教育D.公立学校教育【答案】B9.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不包括( )。
A.修道院学校B.主教学校C.教区学校D.宫廷学校【答案】D【解析】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有:①修道院学校,学生一般十岁左右人学,学习期限大约为八年。
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课程体系;②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③教区学校,是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
宫廷学校是西欧中世纪时贵族子弟接受世俗教育的机构,通常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
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早期,宫廷学校为数不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教会学校大。
外国教育史——第5章
第五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从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lddleAge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五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敌对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使封建教育也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西欧封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未来准备将来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自幼入院并住宿于修道院内而学习的,称内学;不准备担任僧职的人,则不住院内而学习的,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骑士教育1、宫廷学校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曾招聘有学识的僧侣,对帝王、王族和大贵族的子弟进行教育,教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培养他们担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这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的实施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至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2)7~8岁以后,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被称为“骑士七艺”综观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西欧中世纪后期(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教育十至十一世纪时,修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起来。
外国教育史教案
《外国教育史》教案《外国教育史》目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 (1)第二章奴隶社会的教育 (4)第三章封建社会的教育 (23)第四章近现代英国的教育 (44)第五章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61)第六章近现代德国的教育 (85)第七章近现代美国的教育 (104)第八章近现代日本的教育 (119)第九章近现代俄罗斯的教育 (131)第十章近现代意大利的教育 (154)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164)外国教育史教案卷首语中国名臣魏徵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人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令人神往,太多的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其实就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神奇就在门里。
没有历史,人类又是什么呢?不懂历史,人类又懂得什么呢?当您打开本教材时,就会感到,人类教育的历史放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辉映着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征程……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学习内容与目标: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时期是国外教育发展的萌芽时期。
学习本章应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就提出,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了。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护物种的本能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
人类只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而在其上作了某些改进而已,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没有区别。
这谓之“生物起源说”。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教育史课本》中提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其实,这两种学说都否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下一代的活动。
外国教育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 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 2.世俗生活的需要(如疾病防治等的需要); 3.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方文化的影响; 二、早期的大学 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医科)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十一世纪中期)。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 巴黎大学(神学) (12世纪) 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 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 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 (重点) (一)修道院学校:
创始人:圣.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 (重点) 教师:教士 学生:修道院学校学生分为“内学”、和“外学” 教育内容: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 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12世纪英国牛津大学世纪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贸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第一节 基督教的教育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敬畏和信仰上帝。 人具有原罪 对儿童应该约束和体罚 神学是最高的学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二节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8世纪后)
一、宫廷学校:(起于查里曼大帝)以“七艺”为主 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二、骑士教育: (重点) (一)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盛行于11-12世纪。 (二)教育目的是培养骑士精神和能力。 (三)教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①家庭教育(出生到 7、8岁)②礼文教育(7至14、15岁,教育重点在 礼仪和文艺)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 岁,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近代教育的兴起 ppt
(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师资培训
1、组织管理
采取全日制、寄宿制和分班级教学 教学方法比较多样:讲座、讲授、阅读、写作、 背诵、辩论、竞赛 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
2、师资培训
宗教训练 知识训练 有关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
宗教改革对文化和教育的意义
奠定近代教育基础 总体趋势:国家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化、 总体趋势:国家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化、制度化等 1)促进国民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 使得教育世俗性增强。 2)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一起奠定了新的 学校体系和教育制度(近现代教育制度),新教育内容(古典文 化),新教育方法(人文主义方法)的基础(三者之间的异同和 斗争)。 3)对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学校组织和教育制度带来了深 刻影响 4)思想上影响了夸美纽斯等人,并奠定德国教育思想发展 的基础 5)促使教育调查,学校督导,教师检定,师资培养,双轨 制等萌芽 6)成为形式主义和对科学忽视等弊端的来源之一
注重宗教 和道德教 育
第二节 新教教育
一、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新教与教育 三、加尔文新教与教育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新教与教育
(一)马丁·路德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强迫义务教育 (二)梅兰克顿、布肯哈根和斯图莫 梅兰克顿:推行路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家 布肯哈根:“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 斯图莫:新教中学
文 艺 复 兴 精 英 群 像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实现个人理想;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二、人文主义教育
(一)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二)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四)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和史前教育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第三节古代埃及的教育第四节古代印度的教育第五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第一节河马时代的教育第二节古风时代的教育第三节古典时代的教育第四节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第二节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第四节新型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第一节拜占廷的教育第二节阿拉伯的教育第三节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第二编近代教育史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第二节新教教育第三节天主教教育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世界观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第三节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四节论普及教育第五节论学前教育第六节论教学原则第七节论分科教学第八节论道德教育第九节教育和教学管理思想第九章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第一节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第二节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第三节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第四节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第五节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第十章卢梭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活动著作第二节论人的天性第三节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第四节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第五节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第十一章佩斯泰洛奇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第二节论教育目的第三节论教育心理学化第四节论要素教育第五节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第六节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第二节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第三节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第四节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第十三章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论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教育的分期与各时期的任务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理论第五节论学校教育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第一节19世纪的德国教育第二节19世纪的法国教育第三节19世纪的英国教育第四节19世纪的美国教育第五节19世纪的俄国教育第六节19世纪的日本教育第十五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第二节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第三节论教育与社会生产第四节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第五节论人的全面发展第六节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编现代教育史第十六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践第一节新教育第二节进步教育第三节实践教育学第四节凯心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教育”理论第十七章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轮幼儿的发展第三节论教育的环境及自由纪律与工作第四节幼儿教育的内容第十八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节时代与生平第二节什么是教育第三节教育的目的第四节课程与教材第五节思维与教学方法第六节道德教育第十九章20世纪前期英法美德和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法国教育的发展第三节德国教育的发展第四节美国教育的发展第五节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第一节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1917~1920)第二节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试验(1921~1930)第三节30年代的调整巩固与发展(1931~1941)。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有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鸡机关被教育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
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红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吧,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3、(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第5章宗教教育的兴盛5.1复习笔记一、中世纪文明的基础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500年左右,分别以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
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封建时代的宗教信仰时期,基督教成为了整个中世纪文明的基础。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1.基督教的产生的原因(1)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于是便幻想“救世主”来解救自己的苦难,这与原始基督教倡导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世界末日将至,耶稣来拯救人类的说法十分契合,使基督教的信徒大量增加。
(2)基督教由于受到其他犹太教教派的排挤而流散在外,简化了众多民族特色仪式,真诚对待其他一切民族,因此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信徒,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3)基督教与当时流行的希腊哲学进行了融合,同时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需要。
2.基督教的发展概况(1)公元4世纪以前,基督教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促使其形成了古代公教会的组织制度,设立了主教、长老、执事三级教职别,并最终编订了正典《新约圣经》。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表了《米兰赦令》宣布宗教自由,基督教由此成为了合法宗教。
(3)公元39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4)中世纪,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发展为与封建等级制度一致,具有极大的世俗权力,其组织也日益严密。
(5)公元8世纪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君权神授”具体化,这也埋下了教权和王权斗争的隐患。
(6)13~16世纪,基督教由最兴盛时期到进一步分裂的全过程,最红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二)基督教教义经典《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生活和言行的根据,全书分希伯来经典《旧约全书》和记载基督耶稣及其门徒言行的《新约全书》两部,共66卷,其中体现出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上帝是全在、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包含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2.耶稣作为“圣子”,是来拯救时间的救世主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和史前教育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第三节古代埃及的教育第四节古代印度的教育第五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第一节河马时代的教育第二节古风时代的教育第三节古典时代的教育第四节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第二节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第四节新型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第一节拜占廷的教育第二节阿拉伯的教育第三节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第二编近代教育史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第二节新教教育第三节天主教教育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世界观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第三节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四节论普及教育第五节论学前教育第六节论教学原则第七节论分科教学第八节论道德教育第九节教育和教学管理思想第九章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第一节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第二节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第三节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第四节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第五节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第十章卢梭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活动著作第二节论人的天性第三节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第四节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第五节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第十一章佩斯泰洛奇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第二节论教育目的第三节论教育心理学化第四节论要素教育第五节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第六节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第二节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第三节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第四节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第十三章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论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教育的分期与各时期的任务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理论第五节论学校教育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第一节19世纪的德国教育第二节19世纪的法国教育第三节19世纪的英国教育第四节19世纪的美国教育第五节19世纪的俄国教育第六节19世纪的日本教育第十五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第二节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第三节论教育与社会生产第四节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第五节论人的全面发展第六节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编现代教育史第十六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践第一节新教育第二节进步教育第三节实践教育学第四节凯心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教育”理论第十七章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轮幼儿的发展第三节论教育的环境及自由纪律与工作第四节幼儿教育的内容第十八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节时代与生平第二节什么是教育第三节教育的目的第四节课程与教材第五节思维与教学方法第六节道德教育第十九章20世纪前期英法美德和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法国教育的发展第三节德国教育的发展第四节美国教育的发展第五节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第一节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1917~1920)第二节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试验(1921~1930)第三节30年代的调整巩固与发展(1931~1941)。
外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一、选择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是以()为主。
A.私立学校教育B.公立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教会教育2.“卢达斯”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学校名称()A.古印度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埃及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十二铜表法》B.《吠陀经》C.《荷马史诗》D.《雄辩术原理》......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选择1.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A.堂区学校B.主教学校C.星期日学校D.修道院2.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A.“外学” B.“内学” C.俗人D.留学生3.晚期修道院的主要课程体系是()A.基督教教义B.哲学C.骑士“七艺” D.七艺......第五章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一、选择题1.伊斯兰教的经典是()A.《吠陀经》B.《圣经》C.《古兰经》D.《大藏经》2.以下哪种是拜占庭的教会教育形式()A.宫廷学校B.星期日学校 C. 昆它布D.主教学校3.阿拉伯的教育是以()为中心的。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外国教育史-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填空题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3.古代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希伯来。
4.外国早期原始人的化石发现于东非的坦桑尼亚。
5.中外学术界关于教育起源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需要起源说。
6.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称为青年之家。
二、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 A 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D 。
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 D 。
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 A 等。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5.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B .(2009)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一、填空题1.“三艺”是辩证法、文法、修辞学。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摔跤)。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要求身心和谐发展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三艺”为“智者派”所创。
7.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8.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9.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11.苏格拉底以其“知识助产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2._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3.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被称为三个里程碑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外国教育史题库
外国教育史部分题集及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 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若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外国学者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二、简答题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4.智者实际是指()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马史诗》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中外教育简史第五章
到了19世纪,在中等教育方面,洪堡德十分重视文科中学 的改革。在他任教育部长期间,文科中学的办学方向、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1810年,在教学 计划的改革上,注重削减古典学科内容,扩大普通基础学科的内 容。 在师资的培养上,洪堡德注重对教师资格的认定。1810年 规定,凡要担任中学教师的都须通过国家考试,合格者给予中学 教师称号。这项措施改变了过去文科中学教师只能依赖僧侣阶层 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德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德国实 科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到1882年,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除文科 中学外,9年制的文实中学和实科中学也被承认作为高级中学的 类型。
5
产业革命后,英国中等教育变化: 一、公学与文法学校进行改革。(教学与管理方面进 改善寄宿制,允许高年级学生自制等) 二、创设新型的中等学校。(商业和军事的实科学 校盛行)
行改革:改革宗教教学,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科课程,
6
(二)法国的教育制度
长期以来,法国教育也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的。 到 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到了19世 纪初拿破仑时期,在教育上拿破仑接受了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 并参考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康多塞的教育建议,建立起了具 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所谓帝国大学 (Imperial University)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管 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帝国大学设总监、审议会和总督 学署。帝国大学的总监为主管教育的最高首脑,由拿破仑直接任 命。学区内的教师都要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免,公立、私立学校 的开办 也要经帝国大学的总监认可。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 程设置、考试和升级规定等也都是全国统一管理。这种中央集权 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7
2016外国学前教育史习题:第五章近代西方教育实践
外国学前教育史二:近代A第五章,近代西方教育实践一【近代英国】【大纲】识记:1,欧文幼儿学校2,免费幼儿园领会:1,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欧文幼儿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维尔德斯平学校的教育内容及方法4,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应用:1,维尔德斯平学校的特点2,分析英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 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新兰纳克幼儿学校P3552 1816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欧文创办。
3. 提出了“开发教育方法”的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是维尔德斯平 p 361△△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_。
P3625.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之一,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P362名词解释1:欧文幼儿学校【2008.4】1,1816年,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
3,重视幼儿智育、德育。
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
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
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名词解释2:【2004.4】“开发教育方法”(提示: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教学方法) 1,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维尔德斯平所提出的新教学方法。
2,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
3,方法包括:激发好奇心,通过感觉教学、从已知到未知,让孩子独立思考、教学和娱乐结合等4. 设计“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等系列教具,编写教材“发展课本”。
名词解释3:“免费幼儿园”1,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
2,免费幼儿园由私人出资所创办,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3~6 岁幼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鸡机关被教育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
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红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吧,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教会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目的是味蕾培养圣职人员和信徒,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②教学内容神学化。
主要课程是神学和“七艺”,神学包括《圣经》、祈祷文教会的礼仪等;“七艺”是从古希腊教学内容演变而来的,经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
③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烦琐。
学校一开始用拉丁文进行教学,上课时教师口授,学生记、背。
为了维护教会、神学的绝对权威,教会学校强迫学生盲目服从《圣经》和教师,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④教会学校的种类主要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各自具有各自的特点。
(2)教会学校的地位教会学校在西欧中世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以后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学校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作用,对人民的教化以及宗教思想的宣传起到重要的积极意义。
(3)教会学校的作用教会学校在培养僧侣和其他为教会服务人员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宗教,使劳动群众服从教会和封建统治。
因此,西方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主题是教会与学校的分离,即教育的世俗化和国家化。
但是,在中世纪早期世俗学校普遍消亡、文化衰落的情况下,教会教育在保持,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比较完备的宗教教育体制,承担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功能,对人民实行普遍的教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唤醒了世俗教育的发展,促使中世纪教育呈现出一个过渡的阶段。
3、简述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教育的主要形式。
公元8世纪以后,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巩固,有别于教会学校的、满足世俗封建主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构开始出现。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主要包括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1)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一种由世俗封建主倡导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即位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宫廷学校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教学方法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叫学生背诵。
宫廷学校主要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但因为欧洲中世纪早期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宫廷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教会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
(2)骑士教育①骑士教育的概念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骑士教育始于9世纪末,盛行于十字军东征的11~12世纪。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即都是在封建领主的家庭里进行的,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②骑士教育目的骑士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③骑士教育的阶段:第一,家庭教育阶段。
7岁前由母亲在家抚养和教育,其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尊重长上的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第二,侍童教育阶段。
又称礼文教育阶段,7岁后,封建主之家按等级把儿子(一般为次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官邸中充当随仆或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同时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一直到14、15岁;第三,侍从教育阶段。
从14、15岁开始进入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同时,侍从还要侍奉领主和主妇,侍从教育阶段在21岁时结束,举行授职典礼,授予骑士封号。
④对骑士教育的评价其实教育部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以培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4、试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它们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形成的萨来诺大学,它后来发展成为欧洲有影响的医学研究中心。
12世纪初形成了波隆那大学,它不仅是欧洲研究罗马法的中心,也成为讲授教会法、训练教会管理者的重要机构。
以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等先后出现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和科隆大学等高等学府。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出现。
西欧封建社会在11~12世纪王权日见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由工商业者所定居的城市开始在西欧一些地区出现,②十字军东征促进地区间文化的交流。
十字军东征虽然从宗教的观点来看是失败的,但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却广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接触,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新兴市民阶层的新的文化要求。
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
这样要求从十字军东征后重新在欧洲出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中找到了依据,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
而当时的传统教育机构不能满足着这种需求,因而促使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势开始出现。
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2)中世纪大学的地位与作用中世纪大学是适应世俗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兴起是西欧文化教育发展中最大的成就。
大学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还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及格方面:第一,中世纪的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
经过阿拉伯人200年左右的努力,欧洲古代的主要经典几乎都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当这些着作被翻译为阿拉伯文而为中世纪的学者所了解后,重新点燃了欧洲人的智慧,而这主要是在当时的大学展开的;第二,中世纪的大学直接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
随着大学的发展,教会的势力也慢慢渗透进大学,经院哲学逐渐成为被大学的主要内容。
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者成为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中坚力量,他们让他们的时代成为了欧洲思想史上最具创造性的时代之一,他们的着作和思想也成为了近现代哲学的重要源泉;第三,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中世纪的大学体制为学者们从事学术活动提供了各方面的保证,成为当时各方面学者活动的舞台。
例如13世纪的牛津大学就是当时欧洲的科学中心,西方近现代的科学在那里开始萌芽。
;第四,中世纪的大学让“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理想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中世纪的大学通过知识活动的行业化,使得知识分子以“分子”的方式显现出来,让他们不再停留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思想境界;第五,中世纪大学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当时欧洲的文化普及,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中世纪大学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而且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中世纪大学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西欧中世纪形成的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都成为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
但也要看到西欧中世纪大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中世纪的一种独特就hi奥预报机构。
从大学文科与法科、医学和神学等系科的关系上说,它属于预科性质。
因此它实际上是把中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为一体的学校。
而从文科的教学内容来说,它只是略胜于比较好的经院学校或座堂学校。
在专业学科中,神学在大多数学校里是起主要作用的,其宗教气氛独厚,繁琐哲学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