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明礼仪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更是国家的脸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常识,欢迎大家的阅读。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篇1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
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结合文化和礼之起源,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二)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外在表现化的动作。
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
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
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一个家庭的道德和价值观。
通过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能够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尊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一、尊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传统的文化中,我们被教导要对长辈保持恭敬和尊重的态度。
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内心的教养。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应当尊重长辈的意见和决定。
这种尊敬的态度能够维护家庭的和睦,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也能够传递给下一代,使得这一优秀传统得到延续。
二、关注他人需求文明礼仪还包括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主动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受,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关注他人需求的行为能够表现出我们的善良和体贴,建立起彼此信任和友谊的基础。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和睦程度。
三、遵守公共规则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是公共规则的遵守。
这些规则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和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作为一个文明礼仪的表现,我们应当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论是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秩序还是其他社会规范。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这些规则,社会才能够保持有序,人们的生活才能够更加安宁和幸福。
四、尊重多元文化文明礼仪还包括尊重多元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丰富多样。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当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
这种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同时,它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开放和进步。
五、传承美德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还包括传承美德。
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勇敢无畏、友善宽容等等。
通过传承这些美德,我们能够塑造自己积极向上的人格,为社会树立榜样。
八大文明礼仪的内容
八大文明礼仪的内容第一,礼。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八大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包括了尊敬长辈、弘扬传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以礼相待,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使得社会秩序更加和谐。
第二,仪。
仪是指个人的修养和行为举止方面的规范。
包括了穿戴整齐、言语文明、举止合宜、庄重端正等方面。
仪态文雅、言行得体是受人尊敬的表现,也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第三,忠。
忠是指对待家庭和国家的忠诚。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要忠于家庭,尊重长辈,关心家人,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时,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也要忠于国家,遵守法律法规,为国家的繁荣和大家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信。
信是指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信用是一种宝贵的资本,任何人无论在社会交往还是经济活动中都需要信用。
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轻易许诺而不履行,保持自己的诚实和信用。
第五,义。
义是指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心他人,助人为乐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乐于助人,传递温暖,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的互相礼让和互助。
在交往中,我们要懂得退让,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权益,乐于助人,给予帮助,共同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七,友。
友是指友善、友爱的精神。
我们要待人友善,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交往,扩展人脉,结交更多的朋友。
友爱是一种温暖的力量,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挚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八,敬。
敬是指对长辈、师长和知识、智慧的尊重。
我们要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承认他们的地位和成就,虚心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敬畏知识,敬畏事物本身,是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前提。
总结起来,八大文明礼仪的内容包括了尊重、修养、忠诚、诚实、关怀、礼让、友善和尊敬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
这些礼仪的内容,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底蕴。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传承并发扬这些文明礼仪,为社会和谐、个人发展做出贡献。
中华传统礼仪有哪些
中华传统礼仪有哪些中华传统礼仪1、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2、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5、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中华文明礼仪内容
中华文明礼仪内容一、家庭礼仪家庭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姐妹友爱等。
在家庭中,尊重长辈是至关重要的,晚辈应尊重和关心长辈的生活和意见,而长辈则应对晚辈给予关爱和指导。
夫妻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兄弟姐妹之间应友爱相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二、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应遵循的礼貌和规矩。
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使用粗俗或冒犯他人的语言。
同时,应使用合适的称呼、问候和道谢等用语,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与人交往中,应保持诚实、守信用的原则,遵守约定,不失信于人。
三、餐饮礼仪餐饮礼仪是指在餐饮场合应遵循的礼仪。
在餐桌上,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和意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吵闹或大声喧哗。
在品尝美食时,应尊重主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同时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礼仪,保持干净整洁。
在参加宴会时,应按照主人的安排入座,不随意离开座位,避免影响他人的用餐体验。
四、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场合应遵循的礼仪。
在与他人进行商务交往时,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
在商务会议中,应提前到达会场并做好准备工作,遵守会议纪律和议程安排,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在商务谈判中,应保持冷静、沉着和诚实,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利益,寻求共同点和合作机会。
五、行业礼仪行业礼仪是指在不同行业中应遵循的礼仪。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交往方式,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
例如医生、律师、教师等职业需要注重言行举止、保持专业形象并遵守职业道德;服务员、导游等职业需要热情服务、注重细节、尊重游客的权益和感受;公务员、银行职员等职业需要遵守纪律、保持廉洁、服务群众、接受监督。
六、节日礼仪节日礼仪是指在节日期间应遵循的礼仪。
在节日期间,人们往往会走亲访友、欢聚一堂,因此需要遵循一些节日礼仪规范。
文明礼仪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大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文明有礼是当代小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小学生。
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知识篇1(一)仪表1.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在他人面前“打扫个人卫生”。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宜过大。
2.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
(二)言谈1.礼貌:态度诚恳、亲切;尊重他人。
2.用语:声音大小适宜,语调平和稳重。
(三)仪态举止1.谈话姿势:交谈时,互相正视、倾听,不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2.站姿:站立式,身体与地面垂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3.坐姿:上身保持端正。
女性应双膝并拢;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
起座端庄稳重。
4.走姿:轻而稳,挺胸抬头,肩部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四)见面礼仪1.握手礼:与他人握手,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保持站姿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2.鞠躬礼: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眼睛正视对方,以表示尊重的诚意。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可采用招手、欠身、脱帽等致意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文明礼仪知识篇21.待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
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2.做客礼仪(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
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中国拥有悠久而庞大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明礼仪。
这些文明礼仪代表了人们对于道德与礼仪的追求,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尊重祖先、重视家庭与社会关系和注重仪态端庄。
尊重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人们一直将祖先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对他们表示最高的敬意。
传统文化要求子孙后代要思念祖先、尊敬祖先,并且在特定的节日和纪念日上要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这种尊重祖先的礼仪不仅体现了家族观念的传承,也体现了对祖先智慧和辛勤劳动的尊重,弘扬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
除了尊重祖先,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家庭与社会关系。
在中国,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认为家庭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地方,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人们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这种家庭关系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亲情上,也体现在师生关系、友情等各种社会关系中。
例如,人们会尊敬师长,对待朋友要真诚待人,彼此关怀帮助,以维系社会和谐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仪态端庄也是一种重要的文明礼仪。
仪态端庄不仅仅是指外在的举止表现,更是一种对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展示。
传统文化要求人们注重仪表,掌握正确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
这种仪态端庄的表现,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总之,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代表了人们的正确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尊重祖先、重视家庭与社会关系以及注重仪态端庄,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文明礼仪的高度重视。
这些传统价值观不仅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也激励人们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我们能够更好地维系社会和谐,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善的社会。
文明礼仪传承传统文化
文明礼仪传承传统文化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和风貌。
如何传承和弘扬文明礼仪,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价值、文明礼仪的内涵和作用、传承文明礼仪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厚的精神财富,包含着该民族的智慧、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规范等。
它是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以及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经典著作等。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更是提供给人类共同遵循的智慧和启示。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塑造人们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准则,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促进社会和睦稳定,传递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基因。
它教会人们尊重他人,注重礼仪,追求内涵和美德,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因此,只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保持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和生命力。
二、文明礼仪的内涵和作用文明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旨在引导人们以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并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保证,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石。
文明礼仪的内涵包括对他人的尊重、谦和有礼、言行得体等方面。
首先,文明礼仪要求人们对他人保持尊重。
这种尊重体现在言语、行为和态度上,不侮辱、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和尊严。
无论是与长辈、同辈还是晚辈交往,都应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其次,文明礼仪要求人们谦和有礼。
谦和是一种品质,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谦虚,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有礼是指在交往中要注意言辞和举止的得体性,讲究礼节和规矩,以示尊重他人和社会习俗。
最后,文明礼仪要求人们的言行得体。
在公共场合,人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不张扬个人的情感和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同时,在私人交往中,人们也应该注意用语文雅、态度友好,避免冲突和误解。
文明礼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明礼仪有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
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忱,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肯定的法规。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一般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假如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庆贺、赔礼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留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肯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行走在路中间,应当靠边行走;站立不行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来宾”,后代聚餐会饮也经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很多礼节,客人需待仆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假如要表达对仆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仆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仆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古代文明礼仪
古代文明礼仪
古代文明的礼仪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所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用于指导人们的言行举止,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礼仪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和仪式,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包括社交、婚丧嫁娶、宴饮、服饰等。
在古代社会中,礼仪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统治者展示威望和权威的重要方式。
因此,古代礼仪通常以尊卑有序、等级分明为基础,并注重仪式的庄重和正式。
古代社交礼仪要求人们在互动中表现出尊重和谦和的态度,包括尊称与被尊称者的称谓和礼节,以及交往中遵守的规范。
例如,见面时要行礼致意,遵守正式的问候礼仪,如鞠躬、拜访等。
另外,古代社交礼仪还包括宴请礼仪,如宴席的座次安排、用餐的顺序等。
婚丧嫁娶是古代礼仪中重要的部分。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婚礼具有非常庄重的仪式,包括聘礼、迎亲、婚宴等环节,以及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仪式。
而丧葬礼仪则包括告别仪式、丧服、祭祀等环节,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追思。
古代服饰礼仪也非常重要,人们的着装和穿戴常常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在不同的场合和身份下,人们要穿戴不同的服饰,以示身份和地位的区别。
古代服饰礼仪还包括头饰、鞋袜、饰品等方面的规定。
总的来说,古代文明的礼仪是一套复杂严谨的行为规范,涉及到人们的各个方面的生活。
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和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个人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礼仪、家庭礼仪、宗教礼仪等。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指导,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约束,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在个人的仪表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礼仪强调穿衣整洁、举止得体、言谈谦和和气等。
尽量不做粗俗、粗鲁和失礼的行为,体现了对自身形象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尊重。
在交往礼仪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礼仪强调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待人宽厚和守时等。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注重细节,遵守礼节,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权益。
同时,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也强调家庭和睦、友善待人和尊重劳动等价值观念。
除此之外,中华传统文明礼仪还包括了宗教礼仪、婚丧嫁娶的礼仪、饮食礼仪等,这些礼仪习惯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神圣和庄重的敬意。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强调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
而在现代社会,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适应了新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情况。
它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文明礼仪十八条内容
文明礼仪十八条内容[正文]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遵守并践行文明礼仪,以此展现自己的素质和教养。
以下是18条文明礼仪的内容:一、礼貌用语:在与人交流时,要用礼貌的语气和措辞,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以展现自己的素质和教养。
二、排队有序:在排队等候时,要有秩序,遵守规定,不要挤队,不要搭讪影响他人。
三、尊重他人:无论是与谁交往,都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意愿,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
四、守时守约:时间是珍贵的资源,要尊重时间,守时守约,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扰他人。
五、礼让他人:处处以他人为先,照顾弱者,避让、让座、避让优先等,是展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
六、保持环境整洁:我们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和保护,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污染环境等,是我们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七、勤俭节约: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妥善利用每一件物品等是展现勤俭节约的重要表现。
八、文明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不闯红灯是保障行车安全必须遵守的原则。
九、文艺修养:文艺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可以培养美好情感。
十、珍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宝贵无比,要珍爱生命,遵守安全规则,不妨碍他人安全和健康。
十一、关爱弱者:身体虚弱和生活困难者需要我们给予关心和帮助,关爱弱者是展现爱心和责任感的表现。
十二、守护家园:家是我们的港湾,需要我们守护,保持家的整洁和安全,是展现家庭责任与爱的表现。
十三、热心公益:公益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可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是展现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
十四、礼仪待人:以礼待人,不喧哗,不扰民,尊重他人习惯,是展现礼仪和涵养的表现。
十五、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传承,弘扬和发扬,展现爱国爱民的情感和责任。
十六、宣传文明:文明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需要我们做好宣传和倡导,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践行文明礼仪。
十七、尊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作者的重要财产,需要我们保护和尊重。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家庭礼仪被视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也是一个人的起点和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作最基本的美德。
在中国家庭中,晚辈要向长辈问候、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并遵循各种家庭规矩和礼节。
二、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强调尊师重道的观念。
师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被认为是非常庄重和神圣的。
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是中国学生的必备品质,教师则以身作则,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敬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社交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交上的得体举止能够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在社交场合,人们注重彼此的问候、敬语和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
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得体、谦虚有礼是传统文化中要尊重和遵循的社交礼仪。
四、宴会礼仪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被赋予了很高的重要性。
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礼仪以及用餐时的行为规范。
在宴会上,主人与客人之间有着明确的地位和角色区分,如主人应坐在宴会桌的主位,客人应遵循主人的安排和指示。
此外,中国人还强调宴会上的酒仪、敬酒礼节以及宴会交流中的言谈举止。
五、婚丧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婚丧礼仪被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庄重的场合,承载着家庭的传承和尊严。
在中国婚礼中,有很多的礼仪和习俗,如婚前聘礼、婚礼仪式、婚礼宴席等,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和流程。
在丧葬仪式上,人们要穿着朝服或丧服,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祭奠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六、节日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的节日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风俗。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礼仪和习俗,人们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来表达喜庆、纪念和感恩之情。
文明礼仪有哪些内容(8篇)
文明礼仪有哪些内容(8篇)文明礼仪有哪些内容(精选8篇)文明礼仪有哪些内容篇1坐姿与站姿同属一种静态造型。
正确规范的坐姿要求端庄而优美,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伏案学习、参加会议,还是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
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
坐姿要求“坐如钟” ,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
优美的坐姿让人觉得安详、舒适、端正、舒展大方。
标准的坐姿(1)入座时要轻、稳、缓。
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
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子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拉拽衣裙,那样不优雅。
正式场合一般从椅子的左边入座,离座时也要从椅子左边离开,这是一种礼貌。
女士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
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适,需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处,然后入座。
而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2)神态从容自如(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发扶手上,以自然得体为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或成小“ V”字型。
男士两膝间可分开一拳左右的距离,脚态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开以显自然洒脱之美,但不可尽情打开腿脚,那样会显得粗俗和傲慢。
(6)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2/3 ,宽座沙发则至少坐1/2 。
落座后至少10 分钟左右时间不要靠椅背。
时间久了,可轻靠椅背。
(7)谈话时应根据交谈者方位,将上体双膝侧转向交谈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现自卑、恭维、讨好的姿态。
讲究礼仪要尊重别人但不能失去自尊。
(8)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不同场合的坐姿(1)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当将裙子后片向前拢一下,以显得端庄、文雅;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站起,向前走一步,再转身走开。
中华文明小礼仪
中华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中华文明的小礼仪:
1.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关爱幼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年幼的兄弟姐妹。
2.礼貌待人: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我们应该以友善、尊重的态
度对待他人,使用礼貌用语,避免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
3.谦逊有度: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过分炫耀自
己,不贬低他人。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
4.尊重他人隐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打
听或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
5.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意插队、
喧哗、乱扔垃圾等。
6.尊重他人文化习俗: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不嘲
笑或歧视他人的行为方式。
7.注重个人形象: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形象,保持整洁、得体的仪容仪表,
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中国传统美德文明礼仪与社交规范
中国传统美德文明礼仪与社交规范中国传统美德:文明礼仪与社交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几千年的发展孕育了许多传统的美德,其中文明礼仪和社交规范无疑是最为重要和突出的。
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底蕴和品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文明礼仪和社交规范,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一、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始终贯穿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处事原则,强调尊重他人、注重仪态和注重礼节。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优雅和修养,并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明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古话:“礼之用,和为贵”。
这句话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它意味着人们应该以和为贵的态度和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摩擦和冲突的发生。
遵守文明礼仪可以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文明礼仪能够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即是指通过自我修养和行为规范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品德素质。
遵循文明礼仪可以增强个人的气质和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律和自律,注重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第三,文明礼仪有助于传承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的文明礼仪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遵循和传承文明礼仪,可以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代。
这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传统的延续至关重要。
二、社交规范的意义和价值社交规范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人们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
它对于顺利进行社交活动、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社交规范是文明礼仪的一部分,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社交规范促进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往往需要与不同背景、性格和信仰的人交往。
中国文明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文明礼仪常识大全中国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了解和遵守文明礼仪,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和社交素养,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常识。
一、尊敬长辈在中国,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要尊敬和孝顺长辈,尤其是父母和祖父母。
我们应该主动向长辈问好,遇到长辈需要帮助时,要及时伸出援手。
在交谈和互动中,我们应该注意言辞和举止的得体,避免无礼行为。
二、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礼仪规范。
首先,主动和他人打招呼,礼貌待人。
其次,注意言辞举止,不说脏话和粗话,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
另外,在排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用餐等场合,要守纪律,让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先行。
三、就餐礼仪在中国,就餐时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
首先,待主人坐下后才坐,另外不要先动筷子,要等主人示意开始就餐。
用餐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另外,要注意文明用餐,不挑食、不剩饭,避免浪费。
在旅游时,尤其要尊重当地的饮食习惯和规矩。
四、穿着礼仪穿着得体也是文明礼仪的一部分。
在不同场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服装。
参加正式场合时,要穿着正式礼服,注意服装的整洁和色彩的搭配。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衣着的整齐干净。
另外,注意鞋袜的选择和保养,避免穿脏或破旧的鞋子。
五、公共交通礼仪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公共交通礼仪。
首先,排队上车,不要推搡和插队。
其次,在车上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或播放音乐影响他人。
另外,给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让座是一种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六、言谈举止礼仪言谈举止是社交交流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志。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文明礼貌,不说损人的话或恶意揶揄他人。
另外,注意肢体语言的得体,避免过度亲密的行为。
七、公共场所礼仪在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公共场所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揖拱手叉手万福等中华传统礼仪正德立己礼乐相和国学论道之四月青年吉恩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硕士研究生中华传统礼仪源自礼记以及后来相关记录,可以参考孔子传。
拱手吉礼:阳事为日常礼节,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
作揖礼是属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
中国古代揖礼与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古礼法对女子是相对自由的,主要是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肃拜。
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作揖平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
隋唐前常礼还有作揖;唐宋之后就皆是万福礼,应是:从拱手礼演化来的:左手半握拳,尚右手手掌覆盖拳上,置靠于胸腹正前,左脚后退半步中正微蹲,口呼万福,更加符合我们华夏文明的要求。
“女道万福男作揖。
”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唐朝的“万福”不仅表现为口说,而且还配以叉手,形成了女性祝拜之礼。
对此,唐宋以后很多文字记载均可作为佐证。
汉族的“万福”礼是:妇女彼此相见口称“万福”,同时双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半握拳),置于胸腹前,略作鞠躬的姿势。
对于中华礼仪,女士的礼是什么?唐宋之后女童尚有揖礼,从唐宋到新中国成立的一千多年,只行万福之礼。
现代改版适合女性的为拱手加鞠躬最为适宜。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三跪九叩之:先秦之前有稽首:多用于上天或祖先,先做一个揖礼,再退一步箭步蹲,两手扶于左腿蹲下跪好,两手抱掌向下,以额触手背停顿一下,两手下按于膝前,头扣于手前,停顿三秒左右起身,如是三拜。
起身时先抬左腿呈箭步,两手合按膝上用力起来;顿首,多用于叩拜父母长辈,就是前面与稽首相同,额头不在手停顿,头扣下去是在手前;空手,多用与同辈,手不额头,手相叠伏下,头停顿于手上即可。
唐宋之后常用空手。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
现代行拱手礼,身体正直,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一至两下;另有庄严的就是拱手礼加鞠躬。
拱手礼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沓或握拳合于胸前。
一般平辈行礼后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此为“平揖”。
揖礼“礼仪之邦”的古风礼节:揖礼与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
在向长辈行礼,双手平伸指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更需欠身行礼,此乃“天揖、深揖、上揖”;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揖礼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
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原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施礼;其次卫生:没有身体的接触,不存在交叉感染;三是不会失礼:不分先后不会有难堪;四是男女通用。
现代人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方式。
如穿我们华夏唐朝繁衍出来各种服装或现代西服等拜年时,最好行拱手鞠躬礼,而不行抱掌的作揖;如穿华夏衣冠的汉服等拜年时,可以行拱手鞠躬礼,或者抱掌的作揖。
一是礼貌,二是反差不大,不会让现代人觉得别扭。
中华至汉代之后以长揖为主,记录于郦生见汉刘邦,长揖目的是起到替代跪拜礼,在于敬重大事。
正式大礼还是天揖或是深揖,抱掌至胸,举手至头,前深鞠躬折揖。
宋明之童子礼:一个长揖,退一步再长揖加下跪空手(不想还礼的就或曰不必了),女童空手为手前后与男童反,上左脚先。
篇二: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学习礼仪,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我们是继承者。
北京十四中校长助理田敏讲授的智慧创新与礼仪,那富有激情的演讲,深深感染着我们,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继承民族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礼仪,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我们是传播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提升,创新礼仪培训与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推广礼仪教育,传授礼仪知识,传播礼仪文化是我们的职责。
北大附中的逯遥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礼仪教学体系,展示了学生学习礼仪的风采,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对礼仪教学和执教能力有很大帮助。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习礼仪,规范礼仪,传播礼仪,提高素养,净化风气。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当然,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每时每刻,每事每处,每个环节都应该礼仪、用礼仪,把所学礼仪用得恰到好处,力求做好每件事。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都是讲文明、讲道德的人,这将是我们共同的自豪。
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品质人生,从习礼开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三: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古代,就提出了,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通和可以互相借鉴的成分。
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我国小学中学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
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确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
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来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到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历史美谈。
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
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在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更是少有考虑,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
我校将针对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秀州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总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极为广泛。
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礼仪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本课题研究的中华传统礼仪教育是在并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仪融入其中,使礼仪教育体现传统与时代同步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2、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3、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学校教师带头学习、实践中华传统礼仪和各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以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文明礼仪教育与学习新“规范”、“守则”,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提高学生礼仪认识。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将进一步营造“学规范,学做人”的宣传,营造教育气氛。
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专题教育活动,专设礼仪教育篇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
2、构建完整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使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
学校将根据新《规范》与《守则》中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独立的内容提出来,并按“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加于细化,并开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