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电曲线的研究
蓄电池充放电曲线
蓄电池充放电曲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然后在需要时将其放出的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
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可以反映其性能和特性,对于蓄电池的使用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是指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常情况下,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通过外部电源向蓄电池提供电流,使蓄电池存储化学能的过程。
而放电则是通过连接外部设备,将蓄电池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在蓄电池的充电阶段,电流会使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发生,从而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蓄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满电状态。
在这个阶段,蓄电池的内阻通常较低,因此电流可以较大,电压也相对稳定。
当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电流将从蓄电池流出,驱动外部设备工作。
蓄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下降,直至达到最低放电电压。
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内阻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稳定性。
蓄电池的内阻是影响蓄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除了充放电过程的基本特性外,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还可以反映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如容量、循环寿命等。
通过分析充放电曲线,可以评估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内阻大小、自放电率等参数,进而指导蓄电池的使用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蓄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会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进行监测和测试。
通过实时监测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可以及时发现蓄电池的异常情况,提前采取措施,保障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是蓄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并掌握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管理蓄电池,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测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蓄电池的问题,保障蓄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是2000字,如需继续,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第二篇示例:蓄电池充放电曲线是指在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中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摘要:根据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本文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四阶段充电法。
该方法可以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节约能源,并更好地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四阶段充电法1、引言蓄电池主要有普通铅酸蓄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二类。
普通铅酸蓄电池由于具有使用寿命短、效率低、维护复杂、所产生的酸雾污染环境等问题,其使用范围很有限,目前已逐渐被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所淘汰。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整体采用密封结构,不存在普通铅酸蓄电池的气涨、电解液渗漏等现象,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正常运行时无须对电解液进行检测和调酸加水,又称为免维护蓄电池。
它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通信、交通、军事等许多领域。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极板组、电解液和电池槽等部分组成。
正、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其中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棕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深灰色的海绵状纯铅(Pb)。
电解液是用蒸馏水(H2O)和纯硫酸(H2SO4)按一定的比例配成的。
在蓄电池正、负极板之间接入负载,便开始了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此时,正极板电位下降,负极板电位上升,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和Pb)都不断地转变为硫酸铅(PbSO4),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转变为水,电解液比重逐渐下降,从而使蓄电池内阻增加、电动势降低。
如果在蓄电池的正、负极板之间接入输出电压比蓄电池端电压高的直流电源,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便开始了。
此时,正极板电位因正电荷聚集而上升,负极板电位因负电荷聚集而下降,正极板上的PbSO4逐渐变为PbO2,负极板上的PbSO4逐渐变为海绵状Pb。
同时,电解液中H2SO4合成逐渐增多,水分子逐渐减少,电解液比重逐渐增加,蓄电池端电压也不断提高。
2蓄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理论依据常规充电的方法采用小电流慢充方式,对新的铅酸蓄电池初充电需70小时以上,进行普通充电也需几十小时以上。
充电时间太长,不但会拉长充电监测的时间、造成电能的浪费,还限制了蓄电池的循环利用次数,并增加维护工作量。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有关充电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分别论述了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新工艺,讨论了各种充电技术上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改进措施,对充电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工艺引言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动力装置,它依靠内部的阳极板、阴极板与电解液的可逆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补充和释放,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会加剧内部的极化反应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矿用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直得到广泛重视,对充电的快速性、稳定性、安全性、智能化等要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人工充电和恒流、恒压等充电工艺都与理想的充电曲线有着较大的偏差,并且传统的晶闸管充电电路谐波大(对电网有冲击)、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且充电机体积大、吨位重。
随着可控硅材料的应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成熟及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蓄电池的充电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
尤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新能源汽车先进的协调管理充电过程运用到煤矿井下电机车上,使得煤矿电机车的蓄电池充电技术得到了崭新的发展。
当前煤矿井下电机车所使用蓄电池有铅酸电池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镍氢电池,其中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等优点,而锂离子蓄电池和镍氢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本文将从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两种主要蓄电池材料的充电新技术新工艺展开论述。
1.矿用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和方法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马斯曲线,马斯充电曲线为蓄电池充电提供了理论依据[1],在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流按马斯曲线规律变化,则可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又保证了低出气率,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根据马斯曲线,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蓄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会随着充电电流的加大而严重。
铅酸电池充电电流电压曲线
铅酸电池(也称为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通常用于车辆起动、应急电源和太阳能系统等应用中。
充电铅酸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通常经历不同的充电阶段,这些阶段可以用来确定电池的充电状态和性能。
以下是典型的铅酸电池充电电流电压曲线的主要阶段:
1. 初充电(Constant Current, CC):在充电开始时,电池通常以恒定电流充电,即充电电流保持相对恒定。
在这个阶段,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上升,但通常会在额定电压之下。
2. 吸收充电(Constant Voltage, CV):一旦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吸收电压,充电器会切换到吸收充电模式。
在吸收充电阶段,电池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压下,而充电电流逐渐减小。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保电池达到最大充电状态,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池内部的气体生成。
3. 浮充(Float Charge):一旦电池达到充分充电状态,充电器会切换到浮充模式。
在浮充模式下,电池电压保持在较低的浮充电压下,以维持电池的充电状态,但充电电流很小。
这有助于防止电池过度充电并延长电池寿命。
4. 均衡充电:某些铅酸电池,尤其是深循环电池,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均衡充电,以确保每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荷分布均匀。
铅酸电池的充电电流电压曲线可能会根据电池类型、充电器设计和充电条件而有所不同。
这些阶段的持续时间和电压值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对于特定的铅酸电池,应参考制造商提供的充电指南,以确保正确的充电和维护,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性能。
蓄电池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二元闭环 回路 , 电时充 电装置依据蓄电池 的充 电状态来及时调整充 电的工艺参数 , 充 使充电电流一直保 持 在蓄 电池 的理想 充 电电流 曲线 附 近 , 样 可 以实 现 电池 充 电过 程 中无气 体 析 出 的效果 , 节约用 电又 这 既
对 电池无 损伤 。 1 3 系统 主 回路设 计 .
充 电系统 拟采 用 具有 电池 电压 负增 量控 制 和 电池 温度 控 制相 结合 的综合 控 制法 。为 了实现 蓄电池 智 能充 电管理 系统 的功 能 , 电路 必 须具 备充 、 电功 能 , 能量 可双 向 流动 , 换器 电路 是可 逆 的。本 主 放 即 变 充 电系统 的 主 电路 采用 A — CD CD —C变 流 技术 , 由输入 整 流滤 波 电路 ( — C 、 uk BotD —C 变 即 ACD ) B c/ os( CD ) 换 电路组 成 。 本次 设计 方案 采用 A — CD CD —C变 换 电路 , 中 ACD 其 —C部分 是将 三 相交 流 电 源通 过整 流 变压 器进 行 降压 和 隔离之后 , 经 过 由 6个二 极 管组 成 的三相 不控 桥 进 行 整 流之 后 便 可 得 到 不 可控 制 的直 流 电压 再 u , CD l D —C部 分采 用 B c—os电路 ( 图 1 示 ) ukB ot 如 所 实现 蓄 电池 的充 放 电过 程 , 中 B c 其 uk电路 实现 电池 的充 电过 程 ,os电路 实现 电池 的放 电过 程 。 B ot
给 电池充 电。
() 2 当检测的电压和温度高于门限值, 充电系统直接按照设定 的快速充电方法给电池充电, 并能根
据 电池电压和充电电流 自动转换充 电状态 , 在蓄电池充满电后 , 自动转入浮充状态 。 () 3 在充电过程 中, 实时监测并通过液晶显示模块显示电池 的电压 、 温度和充电电流等状态信息。 () 4 具有输 出过压、 过流、 短路和过热等多种检测电路及保护措施 , 带有报警指示灯 , 对充电装置 和 蓄电池进行短路保护。
2v蓄电池充放电曲线
2v蓄电池充放电曲线
2V蓄电池通常指的是铅酸蓄电池,这种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表现出特定的电压变化曲线。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主要包括充电、放电和截止电压阶段。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曲线的描述。
1.充电阶段:
在充电初期,电池的电压会迅速上升,因为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被逆转,正极板上的铅(Pb)和负极板上的铅二氧化物(PbO2)开始恢复成原始的铅和铅二氧化物。
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池电压会逐渐接近充电截止电压(通常在2.3V到2.4V之间),此时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几乎完全逆转,电池充满电。
2.放电阶段:
放电时,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下降,因为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被正向进行,铅和铅二氧化物开始转化成硫酸铅(PbS O4),同时释放出电子和离子。
当电池电压降至放电截止电压(通常在1.8V到2.0V之间)时,电池被认为是放空的,此时电池不应再继续放电,以避免损坏电池。
3.截止电压阶段:
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当电池电压达到一定的截止电压
时,应停止充放电过程,以保护电池免受损坏。
对于铅酸蓄电池来说,过充或过放都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电池的年龄、温度、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以及电池的质量等。
因此,每个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铅酸蓄电池,通常需要参考电池制造商提供的详细技术手册和充放电曲线数据。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和浮充阶段。
1. 恒流充电阶段:
在刚开始充电时,电池电压较低,充电器输出的电流较大,保持一个较高的电流恒定注入到电池中。
此阶段主要是用来快速充电,将电池的电量迅速补充到一定水平。
2. 恒压充电阶段:
当电池充电至一定电压后,充电器会自动降低输出电流,将电压保持在一定上限。
此阶段电池电压逐渐上升,电流逐渐减小,直至电流减小至一定程度时进入下一阶段。
3. 浮充阶段:
当电池电量接近充满时,充电器会进入浮充阶段。
此阶段电池电压得到稳定,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池电压相等,输出电流极小。
充电器会以非常低的充电电流维持电池的充电状态,防止电池的过充和自放电。
总体来说,正常充电曲线是一个逐渐充满电池的过程,将电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电池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模板调研报告(参考指导书,撰写)1 课题来源及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出气问题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从图中能够看出,在充电过程中,只要充电电流不超过蓄电池可接受的电流,蓄电池内部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而常规充电一般采用先恒流、后恒压的两阶段充电法,在充电过程初期,充电电流远远小于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因而充电时间大大延长;充电过程后期,充电电流又大于蓄电池可接受电流,因而蓄电池内产生大量的气泡。
可是,如果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能使实际充电电流始终等于或接近于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则充电速度就可大大加快,而且出气率也可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
这就是快速充电的基本理论依据。
然而,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中产生的极化电压会阻碍其本身的充电,而且使出气率和温升显著升高,因此,极化电压是影响充电速度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知,要想实现快速充电,必须设法消除极化电压对蓄电池充电的影响。
从极化电压的形成机理能够推知,极化电压的大小是紧随充电电流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停止充电时,电阻极化消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亦逐渐减弱;而如果为蓄电池提供一条放电通道让其反向放电,则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将迅速消失,同时蓄电池内温度也因放电而降低。
因此,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适时地暂停充电,而且适当地加入放电脉冲,就可迅速而有效地消除各种极化电压,从而提高充电速度。
当前,大家比较认同的快速充电方法是脉冲充电、脉冲放电去极化方法。
常规充电的方法采用小电流慢充方式,对新的铅酸蓄电池初充电需70h以上,进行普通充电也需10h以上。
充电时间太长,不但会拉长充电监测的时间、造成电能的浪费,还限制了蓄电池的循环利用次数,并增加维护工作量。
另外,对于像电动汽车等要求蓄电池连续供电的场合,使用起来不方便。
而采用快速充电方法,能够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节约能源,并更好地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直流充放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直流充放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
3. 熟悉直流电路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直流充放电实验是研究直流电路中电能储存、转换和释放过程的基本实验。
在实验中,通过向蓄电池组充电和放电,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直流稳压电源2. 电压表3. 电流表4. 电阻5. 电容器6. 蓄电池组7. 导线8. 连接器9.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电容器和蓄电池组等器材。
2. 充电过程将蓄电池组接入电路,观察并记录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的变化。
3. 放电过程将蓄电池组从电路中断开,观察并记录放电过程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的变化。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验证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电压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小,电阻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在充电过程中,电能被储存到蓄电池组中,电压升高,电流减小,电阻增大。
2. 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电流逐渐增大,电阻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组释放储存的电能,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电阻减小。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充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成正比。
(2)在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3)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直流充放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熟悉了直流电路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直流电路的理解。
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
还塑,二堡凰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石洪岩.(河北省衡水市广播电视局,河北衡水053000)口裔要】铝酸蓄电池从发明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一年的历史了,其优点有限多,极大限度地满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使用中,若充电方法不当。
会大大缩短其寿命。
那么如何正确充电延长电池寿命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鹾键词]铝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使用方法铅酸蓄电池一八五九年首先在法国出现,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一年的历史了。
其主要优点是:电动势较高,使用温度范围大,充放电可逆性好,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
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经过多年的考察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很大,放电的过程影响却t l Y4、。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
由此可见,研究充电的过程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很有意义。
1蓄电池充电原理充电过程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有可接受的充电曲线。
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既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
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便堆积在正极板(正极板产生氧气),使电池内部阻力加大,电池温度上升,相当缩小了正极板的面积,表现为内阻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极化现象。
蓄电池其放电及充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充电反应:充电就是电解。
是从外部通入电流在电极极板的活性物质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发生还原反应:Pbs oa+2e-*Pb+S042- (1)正档i发生鲁讹反应:PbS04—2e+2H20砷b02+4H+十S042‘……(2)总反应:2PbS05十2H20—+P b+P b02+2H2S O f (3)在充电末期发生:负极:2H++2争_+H2T (4)正极:20H一一2e—一÷02t+H20 (5)Z总反应:H20一丢02t+H2t(水的电解) (6)‘最后是负极E绒状铅最多硫酸铅最少:正极上二氧化铅最多,硫酸铅最少。
铅酸蓄电池最佳充电技术
有感于许多鱼机兄弟朋友,由于充电方法不当,造成蓄电池使用寿命极大缩短,特公布我多年前自行设计并一直使用正常的充电器电路。
能使正品蓄电池每天用一次,充电一次,都能用一年半以上。
共两款,今天先公布一款,顶的朋友多了我再发带自动修复的另一款。
数据绝对真实。
一、工作原理:根据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蓄电池专家马斯对蓄电池最佳充电技术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以最低析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是一条按指数规律充电电流逐步下降的曲线。
即充电开始时电流很大,随着蓄电池电压不断上升,充电电流不断减小,直至充满,此时充电电流趋近为零。
然后自动转为恒压充电,以保持蓄电池自放电的电量损失。
充电再久都不会过充电。
这样的充电方式可极大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缩短充电时间。
二、R8是调节充电电流的,我是用2只0.15/2W的电阻并在一起的,36AH放电完毕,蓄电池此时电压10.8V。
起始充电电流大约6A左右。
调整RW使空载电压为16.3V。
充满时蓄电池在线电压16V至16.1V。
三、工作模式为反激式,工作频率是100KHz, 变压器的饶制采用夹芯面包式,即把次极包在两层初级中间,以减小漏感,增加初、次级间的耦合强度。
粗陋之作,大师们不要见笑啊!四、本机75W适用于12AH至60AH的铅酸蓄电池充电,改变R8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初始充电电流。
如果做60AH至120AH的蓄电池充电,要更换换更大的磁芯,高频变压器也需重新设计,否则充电时间要延长许多。
比如换用PQ3230、EE40以及EC40,在220V至230V输入电压的前提下可以做到150W。
加大开关IC 及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散热片,减小R8,其它无需变动。
确实比变压器二极管的傻瓜充电好点。
但说最好也有点过了。
我不是指我的充电机最佳,而是指马斯这位值得尊敬的蓄电池行业的权威的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准确。
半个世纪过去了,普通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技术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
铅酸蓄电池脉冲充电的研究
铅酸蓄电池脉冲充电的研究重庆法阿姆实业有限公司带给您最新资讯:1.引言蓄电池是一种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所以称之为化学电池。
它可以借助其它电源使反应逆向进行,是一种可逆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
随着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主题行动的发展,铅酸蓄电池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二次能源,在未来的应用中,它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859年普兰特(G.plante)第一次发明了铅酸蓄电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蓄电池的工艺、结构不断改善,性能不断提高。
尤其近年来,电动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电池作为动力源应用的发展。
然而若使用不当,铅酸蓄电池寿命将大大缩短。
影响其寿命的因素很多。
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的影响较少。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充电器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采用正确的充电方法,不仅能提高蓄电池的效能,更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改进的脉冲充电方法,能保证有效地消除极化现象,减少极板硫酸盐化,减少电池析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2.充电方法介绍蓄电池中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是可逆的,也就是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互为逆反应。
其放电及充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很显然,可逆过程就是热力学的平衡过程,为保障电池能够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之下充电,必须尽量使通过电池的电流小一些。
理想条件是外加电压等于电池本身的电动势。
但是,实践表明,蓄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必须增大到一定数值才行,而这个数值又因为电极材料,溶液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差别而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蓄电池的平衡电动势值。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电动势超过热力学平衡值的现象,就是极化现象。
一般来说,常规充电有以下三种。
3.常规充电方法常规充电方法是依据1940年前国际公认的经验法则设计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充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
蓄电池最佳充电曲线
蓄电池最佳充电曲线
蓄电池是汽车等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一个合适的蓄电池充电曲线可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车辆在行驶中拥有足够的能量。
本文将探讨蓄电池最佳充电曲线。
蓄电池充电曲线是指在什么时间充电可以获得最佳的电池性能。
一般来说,蓄电池的最佳充电曲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充满了电、高速充电、充电完成时。
首先是充满了电。
当蓄电池电量达到80%时,我们建议将车辆停放在一个平坦、宽敞的地方,并等待电池充满。
充满了电的蓄电池具有更高的电压和更长的寿命。
其次是高速充电阶段。
在这个阶段,电池的充电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电。
但是,由于高速充电对电池的损害较大,因此建议车辆在平坦、宽敞的地方停车,等待电池充满电。
最后是充电完成时。
在这个阶段,电池已经充满了电,但充电器会逐渐减少对电池的充电电流,直到电流为零。
这个阶段建议将车辆停放在一个平坦、宽敞的地方,并等待电池冷却至适宜的温度。
此外,一个合适的充电器也是确保蓄电池充电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蓄电池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充电器,以确保电池得到最佳充电效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充电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车辆的启动器。
因为启动器的启动电流会瞬间增大,对蓄电池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对电池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蓄电池的最佳充电曲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为了确保车辆在充电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的电池性能,建议按照充电曲线的要求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曲线
版本 A/0 充电曲线及说明
页次 1/2 受控状态
受控 生效日期
2015.1.3
1、充电曲线
2、充电过程说明
1)、预充电阶段(S 1):蓄电池接入充电器后,检测蓄电池电压,对于电压2V/单体以下的蓄电池以0.05C 3A 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在蓄电池电压达到2V/单体(或时间达到2小时)时转入S 2阶段充电; 2)、恒流充电阶段:以0.15C 3-0.2C 3A 的电流恒流充电,在充电电压达到2.4V/单体(或时间达到5小时)时,转入S 3阶段充电; 3)、恒流充电阶段:以0.1-0.12C 3A 的电流恒流充电,在充电电压达到2.47V/单体(或时间达到2小时)时,转入S 4阶段充电; 4)、恒压限流充电阶段:最大充电电流为0.05C 3A ,恒压充电电压为2.47V/单体,充电至电流降至0.01C 3A (或充电时间达到2小时)时,
版本 A/0 充电曲线及说明
页次 2/2 受控状态
受控 生效日期
2015.1.3
转入S 5阶段充电;
5)、限电压限电流充电阶段:限电压2.67V/单体,限电流0.01C 3A ,充电2小时转入S 6阶段充电;
6)浮充电阶段:浮充电压为2.30V/单体,充电时间为4
小时。
充电标准温度为25℃,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电压调整为升高或降低3mv/℃.单体。
编制 冷文江 审核 严如意 批准 田广才 日期
2015.1.1
日期
2015.1.2
日期
2015.1.2。
12伏铅酸电池电压电量曲线
12伏铅酸电池电压电量曲线
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通常用于汽车、UPS系统和太
阳能储能系统等。
它的电压-电量曲线是描述其电压随着电量变化的
关系。
一般来说,铅酸电池的电压-电量曲线可以分为充电过程和放
电过程两种情况。
在充电过程中,铅酸电池的电压随着电量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的
变化。
一般来说,充电开始时电压较低,随着电量的增加逐渐上升,直到达到最高充电电压。
在此过程中,电压-电量曲线呈现出逐渐上
升的趋势。
在放电过程中,铅酸电池的电压随着电量的减少也呈现出不同
的变化。
放电开始时电压较高,随着电量的减少逐渐下降,直到达
到最低放电电压。
在此过程中,电压-电量曲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铅酸电池的电压-电量曲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充放电速率、电池健康状况等。
因此,实际情况下可能
会有一些波动和变化。
总的来说,铅酸电池的电压-电量曲线是描述其充放电过程中电压随着电量变化的规律。
这些曲线对于了解电池的性能特征、充放电控制以及系统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曲线
版本 A/0 充电曲线及说明
页次 1/2 受控状态
受控 生效日期
2015.1.3
1、充电曲线
2、充电过程说明
1)、预充电阶段(S 1):蓄电池接入充电器后,检测蓄电池电压,对于电压2V/单体以下的蓄电池以0.05C 3A 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在蓄电池电压达到2V/单体(或时间达到2小时)时转入S 2阶段充电; 2)、恒流充电阶段:以0.15C 3-0.2C 3A 的电流恒流充电,在充电电压达到2.4V/单体(或时间达到5小时)时,转入S 3阶段充电; 3)、恒流充电阶段:以0.1-0.12C 3A 的电流恒流充电,在充电电压达到2.47V/单体(或时间达到2小时)时,转入S 4阶段充电; 4)、恒压限流充电阶段:最大充电电流为0.05C 3A ,恒压充电电压为2.47V/单体,充电至电流降至0.01C 3A (或充电时间达到2小时)时,
版本 A/0 充电曲线及说明
页次 2/2 受控状态
受控 生效日期
2015.1.3
转入S 5阶段充电;
5)、限电压限电流充电阶段:限电压2.67V/单体,限电流0.01C 3A ,充电2小时转入S 6阶段充电;
6)浮充电阶段:浮充电压为2.30V/单体,充电时间为4
小时。
充电标准温度为25℃,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电压调整为升高或降低3mv/℃.单体。
编制 冷文江 审核 严如意 批准 田广才 日期
2015.1.1
日期
2015.1.2
日期
2015.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铅酸蓄电池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
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的影响较少。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充电器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开口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从而奠定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1,2]。
图1最佳充电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
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
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便堆积在正极板(正极板产生氧气),使电池内部压力加大,电池温度上升,同时缩小了正极板的面积,表现为内阻上升,出现所谓的极化现象。
蓄电池是可逆的。
其放电及充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很显然,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互为逆反应。
可逆过程就是热力学的平衡过程,为保障电池能够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之下充电,必须尽量使通过电池的电流小一些。
理想条件是外加电压等于电池本身的电动势。
但是,实践表明,蓄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必须增大到一定数值才行,而这个数值又因为电极材料,溶液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差别而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蓄电池的平衡电动势值。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电动势超过热力学平衡值的现象,就是极化现象。
一般来说,产生极化现象有3个方面的原因。
1)欧姆极化充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向两极迁移。
在离子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阻力,称为欧姆内阻。
为了克服这个内阻,外加电压就必须额外施加一定的电压,以克服阻力推动离子迁移。
该电压以热的方式转化给环境,出现所谓的欧姆极化。
随着充电电流急剧加大,欧姆极化将造成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高温。
2)浓度极化电流流过蓄电池时,为维持正常的反应,最理想的情况是电极表面的反应物能及时得到补充,生成物能及时离去。
实际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扩散速度远远比不上化学反应速度,从而造成极板附近电解质溶液浓度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从电极表面到中部溶液,电解液浓度分布不均匀。
这种现象称为浓度极化。
3)电化学极化这种极化是由于电极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的速度,落后于电极上电子运动的速度造成的。
例如:电池的负极放电前,电极表面带有负电荷,其附近溶液带有正电荷,两者处于平衡状态。
放电时,立即有电子释放给外电路。
电极表面负电荷减少,而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进行缓慢Me-e→Me+,不能及时补充电极表面电子的减少,电极表面带电状态发生变化。
这种表面负电荷减少的状态促进金属中电子离开电极,金属离子Me+转入溶液,加速Me-e→Me+反应进行。
总有一个时刻,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但与放电前相比,电极表面所带负电荷数目减少了,与此对应的电极电势变正。
也就是电化学极化电压变高,从而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充电电流。
同理,电池正极放电时,电极表面所带正电荷数目减少,电极电势变负。
这3种极化现象都是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而严重。
2充电方法的研究
常规充电法
常规充电制度是依据1940年前国际公认的经验法则设计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充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
实际上,常规充电的速度被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和气体的产生所限制。
这个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所必须的最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常规充电有以下3种。
恒流充电法
恒流充电法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如图2所示。
控制方法简单,但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的,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常选用阶段充电法。
图2恒流充电曲线
阶段充电法
此方法包括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
1)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如图3所示。
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
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
图3二阶段法曲线
2)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电流充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
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
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恒压充电法
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
与恒流充电法相比,其充电过程更接近于最佳充电曲线。
用恒定电压快速充电,如图4所示。
由于充电初期蓄电池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将逐渐减少,因此,只需简易控制系统。
图4恒压充电法曲线
这种充电方法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
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
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而电流大时采用。
例如,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就是以恒压充电法充电的。
快速充电技术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蓄电池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蓄电池正负极板的极化现象尽量地少或轻,提高蓄电池使用效率。
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面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快速充电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围绕着最佳充电曲线进行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其充电曲线尽可能地逼进最佳充电曲线。
脉冲式充电法
这种充电法不仅遵循蓄电池固有的充电接受率,而且能够提高蓄电池充电接受率,从而打破了蓄电池指数充电接受曲线的限制,这也是蓄电池充电理论的新发展。
脉冲充电方式首先是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然后让电池停充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如图5所示。
充电脉冲使蓄电池充满电量,而间歇期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
间歇脉冲使蓄电池有较充分的反应时间,减少了析气量,提高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接受率[5]。
图5脉冲式充电曲线
快速充电法
这种技术是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它主要面对的充电对象是镍镉电池。
由于它采用了新型的充电方法,解决了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因此,大大降低了蓄电池的快速充电的时间。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对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与镍镉电池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3]。
如图6所示,REFLEXTM充电法的一个工作周期包括正向充电脉冲,反向瞬间放电脉冲,停充维持3个阶段[3]。
图6REFLEXTM快速充电法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
其特点是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段。
充电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充电电流,获得绝大部分充电量。
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段,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
通过间歇停充,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4]。
图7变电流间歇充电曲线
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在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基础上又有人提出了变电压间歇充电法,如图8所示。
与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阶段的不是间歇恒流,而是间歇恒压。
图8变电压间歇充电曲线
比较图7和图8,可以看出:图8更加符合最佳充电的充电曲线。
在每个恒电压充电阶段,由于是恒压充电,充电电流自然按照指数规律下降,符合电池电流可接受率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下降的特点[4]。
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
综合脉冲充电法、ReflexTM快速充电法、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得到发展应用。
脉冲充电法充电电路的控制一般有两种:
1)脉冲电流的幅值可变,而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
2)脉冲电流幅值固定不变,PWM信号的频率可调。
图9采用了一种不同于这两者的控制模式,脉冲电流幅值和PWM信号的频率均固定,PWM占空比可调,在此基础上加入间歇停充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量,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
图9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
3结语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且可再生使用)及造价低廉等优点。
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通信,电力,铁路,矿山,港口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