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X”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人文、开放、美丽、幸福新X的关键期。加快推进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保障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和《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眼于防大灾、抗巨灾,以提升应急能力为核心,以加强预防为重点,以强化应急准备为抓手,加大创X度,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精细化管理,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创新、人文、开放、美丽、幸福新X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应急理念,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把公共安全作为重
要的民生工作抓紧抓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政府总体工作部署。
依法管理,科学应对。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开展突发事件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和恢复重建。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科学应急。坚持治理创新,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坚持目标拉动和问题倒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存量资源,重点促进信息、队伍、物资、装备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升整体应急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把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政府、社会、公众有机结合、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基本实现应急体系建设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社会化“六化”目标。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与应急响应、处置与应急救援、评估与恢复重建及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二)分类目标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应急预案与预案演练标准化。全县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完成1次以上修订,应急预案责任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2次应急演练。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隐患管理体系,逐步建成高密度、多要素、集成化、高效能的监测预警体系。洪水预报预见期达到10小时左右,预报合格率达到80%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在疾控机构和镇以上医疗机构达到100%。食品药品重大事故及时报告率和处置率达到100%。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县级救灾物资8小时内到位,镇级救灾物资6小时内到位。各类应急队伍每年至少开展2次技能培训、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新建成2处应急避难场所。到X年各镇、X街道办至少建有1个功能齐备的集中避难点。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每两年建成1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和3个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到X年力争实现每万人有100名应急志愿者,每个社区建立1支应急响应队,每个社区(行政村)配备1-2名灾害信息员,覆盖率达到100%。
公众应急能力建设。每个社区(行政村)每年至少开展4次以上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开展1次火灾、地震等方面的应急避险疏散演练。各级学校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应急演练,确保每名学
生每年接受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8个学时。
四、主要任务
(一)“一案三制”建设
1.统筹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并全面落实《X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预案规划、编制、评审、发布、备案与修订等环节,实现预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基层预案和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为重点,扩大应急预案覆盖率。优化应急预案的框架和要素组成,增强应急预案体系的交互性和衔接性,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应对责任,完善现场指挥体系、工作流程和处置措施,健全县、镇及部门之间在现场处置环节的分工与协作机制,推进应急响应措施流程化,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善常态化应急演练制度,严格落实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规划。县级专项预案牵头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演练,推广桌面演练和“双盲”演练。切实加强演练评估工作,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真正使演练达到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
2.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强化县应急委和应急办职能,积极做好各镇、X街道办、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督促人员配备到位、经费预算保障到位、职责任务落实到岗,充分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责。加强公安、民政、卫计、安监
和交通、国土、环保、水务、科技、气象等专项预案牵头部门的应急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各镇、X街道办应急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结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建立以居民(村民)自治为基础的防灾减灾与应急组织,形成应急管理与综治、维稳、安全管理等工作领域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分类强化社区(行政村)等基层组织、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及其他各类社会单位的应急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法定责任。
3.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县级、镇、X街道办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建立多层次、多维度、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联动与协作机制,定期开展演练,检验和强化联动与协作机制的运行效果。进一步强化各级应急办、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应急协作,完善联系联络会商等工作机制,强化联合监测预警,实现信息沟通、技术支持和应急资源共享。加强县级应急管理机制与国防动员机制的有效衔接,健全军地指挥协调机制,完善与兄弟市县区的应急联动机制,开展联建预案、联合演练。重点完善现场处置机制,特别是应对巨灾的现场指挥与协调机制,规范现场处置流程,明晰现场指挥权限划分,加大现场统筹和管控力度,完善现场区域划分、应急通行、抢险救援、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相关标准。
4.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依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