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怎么读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jūān sīwēi jièshēyǐjiǎn】
翻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
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描写居安思危的诗句

描写居安思危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描写居安思危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出处:
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意思: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意思: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会有眼前的忧患。
3.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周易·系辞下》
意思:在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危难,在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在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意思:忧愁患害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5.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金陵怀古》
意思:豪华生活都是在成功之后才能享受的,哪里知道贪图安逸享乐往往与灾祸相连。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10个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这句话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解释【居安思危】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
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魏征简介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唐朝馆陶(今河北馆陶)人。
少时孤贫,曾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
又为窦建德所俘,任起居舍人。
建德兵败,再次入唐,任为太子洗马。
“玄武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干和谋略,擢升为谏议大夫,又升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
死后谥号“文贞”,陪葬昭陵,太宗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完整版)《居安思危》

建筑如此,做人更应当如此。
6
7
8
9
史上最牛校长 叶志平 教学楼花费17万元,他,加固 楼房耗资40万元。他,当校长,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 紧急疏散演练。他,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楼全部成为危房。 但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安全撤 到操场上,无一伤亡。
他,是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党员、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 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 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 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 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学校没有钱,他 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化 缘而来。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 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 固。对学校后来 新建教学楼,他更严要求,细观察。就 连楼外面贴的大理石贴面,也要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上 打四个孔,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因为他不 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紧绷的弦, 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 代,没法向社会交待。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14 楼修建 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
居安思危的意思

居安思危的意思范文一:居安思危,这是一种处事之道,取义为“维护平安的同时,要时刻提高警惕,防范未然”。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居安思危的意义更是深远。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还可能会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那么居安思危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居安思危要看到,身边的安全。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注意自身的安全,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些安全细节,就能够避免许多潜在的隐患。
比如,在校园内,我们在走路的时候,经常是玩手机或者在聊天,这样就容易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如果我们居安思危的话,就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
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也渐渐地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网络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威胁,比如网络诈骗、恶意软件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居安思危,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网络安全。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
例如,我们很容易陷入机会主义的思想当中,觉得自己会避免危险,但是不做好防护措施很容易造成危险。
类似的,我们还要时刻关注一些与自身安全有关的问题,比如在某些场合接受陌生人的让步,或者去远离安全区域的地方打发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的。
总之,居安思危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只有时刻提高警惕,从而可能避免一些危险发生。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文章围绕“居安思危”的主题展开,讨论了在学生中的具体运用。
引出居安思危的定义,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居安思危的具体方向。
同时,对每个方向进行了举例说明。
文章阐述了居安思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强调了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文章使用了一系列有力的词汇,比如“维护平安的同时,要时刻提高警惕,防范未然”等等。
特别是在对于每个具体方向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使用生活化、亲切的表述方式,易于读者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在某些场合接受陌生人的让步”等等。
文章用词精确,表述清晰易懂,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居安思危的意义。
居安思危的意思_居安思危的成语解释

居安思危成语解释居:处在。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成语简拼JASW成语注音ㄐㄨㄢㄙㄨㄟ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居安思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居,不能读作“jù”。
成语辨形居,不能写作“据”。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成语例子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英语翻译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日语翻译治(ち)に居て乱(らん)を忘(わす)れず,安定(あんてい)に居ても危難に備(そな)える俄语翻译вспокойствиидуматьобопáсности其他翻译<德>auch in Friedenszeiten an mǒgliche Gefahren denken<法>en temps de paix penser aux dangers futurs成语故事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
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文章一:居安思危,安全始于预防居安思危是一种处事哲学,意思是在平安的环境中,也要时刻警醒,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一理念可以应用到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危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风险,比如交通事故、家庭意外等等,而这些事故往往都是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居安思危,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例如,开车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能酒后驾车或疲劳驾车;家庭中要定期检查电线、电器等,防止发生火灾;孩子外出时要让他们带上安全帽、安全套等,保护自己,防止不测发生。
在工作中,居安思危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面对高风险的职业,比如消防员、机械师等。
他们需要提前评估所面临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消防员出勤前要详细了解火灾现场的情况,并在进行灭火时注意安全、防止二次灾害;机械师在修理设备前要检查设备安全状况,穿戴好防护装备,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总之,居安思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能够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我们应该学会居安思危,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稳定。
重点分析:本文重点介绍了居安思危的含义和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用词准确、简洁明了,表达清晰。
其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文章更加生动,容易理解。
同时,文章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提醒读者要时刻想到安全,预防可能的危险。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词语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专业术语,使文章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同时,文章也充分讲解了相关职业需要预防的危险,使用的词汇丰富,行文通顺自然。
文章二:居安思危,安全第一居安思危,意味着在安全的基础上,我们仍要保持警惕,随时为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好准备。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思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思
居安思危是指人们在处于安宁稳定的状态时,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全意识,提醒人们时刻准备面对可能的挑战和变化。
在生活中,居安思危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警觉,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旅行前,我们应该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况,选择安全的交通方式,并做好应急准备。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公司的安全和稳定。
常备不懈是居安思危的另一个重要含义。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出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时,保持应对的能力和准备。
这包括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及在计划和准备中,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常备不懈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和适应新的挑战。
例如,在职业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保持竞争力,并在变化
出现时快速适应和调整。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知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居安思危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警觉,准备面对可能的
挑战和变化,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
常备不懈也是居安思危的一个重要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在出现风险和挑战时保持应对的能力和准备。
居安思危的正确解释

《居安思危的正确解释》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居安思危”这个词。
“居安思危”呀,就是说在我们生活很安稳、很舒服的时候,也要想到可能会出现不好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说,有一只小松鼠,秋天的时候,它在森林里找到了好多好多的坚果,吃得饱饱的,住得也暖暖的。
可是小松鼠没有因为这样就放松啦,它想:“冬天快来了,到时候找不到吃的可怎么办?”于是,它每天还是努力地收集坚果,把它们藏在树洞里。
冬天到了,外面下着大雪,很多动物都找不到吃的,可小松鼠因为提前准备了,就能舒舒服服地过冬。
这就是居安思危。
再比如,我们的班级一直都很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
但是老师还是会提醒我们:“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不然别的班级就会超过我们。
”老师就是让我们居安思危。
小朋友们,明白了吗?《讲讲居安思危的正确解释》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居安思危”哟!“居安思危”就是在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时候,心里要想着可能会有麻烦。
就像有个小朋友,他的零花钱很多,想买什么玩具都能买。
可是他没有乱花,他想:“万一以后需要钱买重要的东西,现在花光了可不行。
”所以他把一部分钱存了起来。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小镇,一直风调雨顺,庄稼收成特别好。
但是镇里的人们没有偷懒,他们修好了灌溉的渠道,以防万一哪天干旱了。
结果真的有一年雨水很少,别的地方庄稼都干死了,这个小镇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收成还是不错。
小朋友们,这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啦。
《居安思危的正确解释》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说一说“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就是在生活好的时候,要想到不好的时候。
比如说,有一只小兔子,它住在一个漂亮的小窝里,每天都有新鲜的胡萝卜吃。
但是小兔子没有觉得这样就一直会好下去,它想:“要是有一天找不到胡萝卜了怎么办?”于是它在自己的窝里存了一些胡萝卜干。
再比如,有个足球队,一直赢比赛,队员们可高兴了。
可是队长说:“我们不能放松,要多练习,不然别的队会超过我们。
”这也是居安思危。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学会居安思危,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哦。
古诗居安思危翻译赏析

古诗居安思危翻译赏析
文言文《居安思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树根;想让河流流的长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能够安定,(主上)就必须积累得德和义;陛下您拥有中原这么大的国土,责任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危险,勤俭节约,不能奢侈,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江河长流,汉室长久中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居安思危典故

居安思危典故
居安思危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著名成语,也是一种处世之道。
它来源于《吕氏春秋·览冯》中的记载。
故事中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陈平因为他经常呼吁君主保持警惕和谨慎,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警戒,以防止未来的危机和灾难。
陈平的这种思维方式被赞赏
为居安思危。
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即使在安定和安全的时期,也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谨慎。
居安思危
的意思是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始终保持对风险和危机的警惕,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和
防范措施。
这一思想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不同领域的管理中,以提醒人们时刻
保持警戒,防患于未然。
居安思危这一思想对于个人、组织和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
在平静时保持警觉,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潜在的危险和挑战。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
于防止意外和灾难的发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并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在经济领域,居安思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帮助企业保持灵活和适应力,在竞
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总之,居安思危是一种重要的智慧,提醒我们时
刻保持警觉,以便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居安思危的近义词

居安思危的近义词居安思危的近义词有:于安思危,处安思危,安不忘危,居安虑危,常备不懈,忧盛危明,治不忘乱居安思危[jūān sīwēi]的解释:居:处在。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的近义词居安思危的近义词详解1于安思危拼音:yúān sīwēi解释:于: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2处安思危拼音:chǔān sīwēi解释:处:居于;思:想,考虑。
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3安不忘危拼音:ān bùwàng wēi解释:安:平安;危:危险;灾难。
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4居安虑危拼音:jūān lǜwēi解释:同“居安思危”。
出处:《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5常备不懈拼音:cháng bèi bùxiè解释: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
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
形容警惕性高。
6忧盛危明拼音:yōu shèng wēi míng解释:犹言居安思危。
出处: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7治不忘乱拼音:zhìbùwàng luàn解释: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出处:《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居安思危_文言文翻译

夫世之常情,莫不乐其安而恶其危。
是以君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盖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家国宁。
古之圣贤,未尝不居安思危也。
孔子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孟子亦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以君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吾观自古兴亡,皆因安危之故。
昔秦皇汉武,威震四海,威服百蛮,然皆因居安而忘危,终至身死国灭。
汉末三国,群雄并起,虽各怀异志,然皆能居安思危,故能绵延数百年。
夫居安思危,非独国家大政,亦关乎个人修养。
人之处世,如舟行于水,必先备水之深浅,风之大小,而后能稳渡江河。
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如朽木腐草,随风而摇。
是以君子之道,莫急于居安思危。
孔子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故能临事不惧,好谋而成。
此乃君子之所以能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也。
然而,居安思危之道,非易事也。
盖安者,人之所乐,危者,人之所恶。
乐安而恶危,人之常情也。
然君子之道,在于克己复礼,去私欲,存公义。
故能于乐安之时,不忘危亡之患。
吾辈生于盛世,当思前世之鉴。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以君子虽居安,亦常怀忧患之心。
忧患之心,非忧患也,乃警醒也。
警醒则能防患于未然,安得无忧?夫居安思危,乃君子之修身之道,亦国家之安危之所在。
人君者,国之根本,安危所系。
人君能居安思危,则国家安宁;人君不能居安思危,则国家危亡。
故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君子之身,国家之基。
身安则家国宁,身危则家国乱。
是以君子常怀居安思危之心,以保家国之安宁。
总之,居安思危,乃君子之德,国家之福。
人君能居安思危,则天下太平;人君不能居安思危,则天下大乱。
是以君子之道,莫急于居安思危也。
【文言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翻译

【文言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翻译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翻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居安思危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居安思危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如下: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是治病,病即使痊愈了,还需要加以护理和调养。
如果马上就开始放开纵欲自己,一旦导致旧病复发,就再也没有办法补救。
现在我们国家很幸运地得到了和平和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也都顺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少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更小心,只因为害怕这种情况不能持久,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和建议。
”
魏征回答道:“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要稳固它的树根;要想河流流的长远,就必须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能够安定,就必须积累德和义;陛下您拥有中原这么大的国土,责任如此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危险,勤俭节约,也不奢侈,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江河长流,汉室长久中兴。
”原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是句军事成语。
意思是说,处在和平安定的环境,要时刻想到战争的危险,并从精神到物质做好允分准备。
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
在春秋时期,晋悼公做了中原的盟主,采纳大将魏绛的策略,联合11个盟国去攻打郑国。
郑国请求讲和,并送给晋悼公一大批乐师、乐器、歌女、兵车作为礼物。
事后,晋悼公把一半的歌女、乐器赏赐给功臣魏绛,还得意忘形地说:眼下天下太平,可以享乐一番了。
但魏绛非但不接收馈赏,反而向晋悼公进言:“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敢以此规。
”意思是说,愿君王享受快乐时,要考虑到国家以后的事情,在安定太平的时候,要想到战争的危险,只有这样去想问题,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我斗胆总这些话来规劝您!魏绛的忠告,使晋悼公醒悟,从而保持了多年的戒备。
从此,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就成为人们应付战争和其他不测之事的常用语,而且还作为国防建设、治军原则和战备方针,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继承。
《诸葛孔明传·戒备》一书,记载了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段话:“若仍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待夕矣。
”就是说,处于和平安定的年代不考虑战争的危险,敌人突然进攻又不知如何抵御,这就像在幕布上筑巢的燕子,在热锅里游泳的鱼儿一样,立刻就会灭亡。
“居安思危”的相近说法是“安不忘危”。
意思是说,太平年代与平安岁月,不可忘记战祸、灾难等危险。
刘向《说苑·君道》称:“安不忘危,故能终而成霸功焉"。
所以,有战略眼光的历代将帅都把“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有备无患”作为治军的座右铭,牢记心中,落实在行动上。
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样的,你准备不好,敌人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有以下四种情形:第一、太平盛世,安不忘危。
历代有远见的将领都知道,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居安思危的典故

20XX年居安思危的典故居安思危,意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居安思危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居安思危的典故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
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用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
与“有备无患”近义。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
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
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的解析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居:处于,处在。
思:想,考虑。
危:不安全。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1,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3,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解析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一、概述居安思危是一种谋定后动的理念,意味着在安定的日子里也要时刻警惕危险,做好万全准备。
这种理念源远流长,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必备之道,也是国家、组织、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能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人和集体往往能在危机中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奇迹。
二、居安思危的内涵1. 警惕现实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危险。
居安思危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发现危险并采取预防措施,譬如:防火防盗、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等。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2. 提前预判可能的风险和危机居安思危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预判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机。
这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和准备。
在家庭生活中,预留一些紧急资金和粮食,可以帮助家庭在突发情况下有所作为;在组织或企业中,建立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机制,也是居安思危的具体体现。
3.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平时,通过学习急救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等,提高自己和家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勤学苦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意义1. 预见危机能力是一种智慧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反映了一种智慧,即通过深刻的思考和观察,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进行预判,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不仅在个人层面体现了聪明才智,更在组织和国家层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对于团队和组织来说是一种责任在组织和团队中,领导层的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不仅是对自身的负责,更是对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负责。
在组织中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预案演练、定期检查等举措,都能够提高组织面对危机的能力。
3.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一种担当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担当。
在国家安全、粮食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居安思危,加强预防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人防
的重要意义
专业:建筑学
班级:14级建筑学二班
指导教师:刘继宪
2015年6月26日
成绩评定表
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人防的重要意义
专业建筑学
班级14级建筑学二班
成绩
姓名学号分工情况成绩蔡火亮20144292006 主要执笔人;资料收集与整理
张中圣20144292013 分工执笔人;文字校订
吴磊20144292024 分工执笔人;文稿装订打印
郑晋20144292005 分工执笔人;文稿装订打印
说明:
1、分工情况为主要执笔人;分工执笔人;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校订;文
稿装订打印五种情况。
2、单项成绩标准为:主要执笔人成绩为论文成绩的100%,分工执笔人成绩
为论文成绩的90%,参与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校订、文稿装订者成绩3、论文成绩的80%。
如参与论文创作的两项工作以上,成绩均按论文成绩
100%评定标准计算。
小组讨论过程:
郑晋认为ن:
信息化战争中,空袭兵器的不断发展,防空战争己成保护国家坚强后盾。
人民防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生存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人民防空是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民防空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完善人防工程的设施和机制,提高人防水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开展人防教育,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制定防空法案,机制有利于遏制防空,保存经济潜力,保存人力资源,保存民心士气,保存战争潜力。
减少重大伤亡事件的发生,加强战争时的防护,不断改进和完善措施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当前,我国民众的素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在国民教育中,应提高人民对人防工程建设重要性认识,了解人防的义务和权力,减少人防的盲目性,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了解一些基础的医疗知识,学习基础救护技能,提高人们应对空袭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蔡火亮认为 :
在未来战争中空中战争将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在一些国家只要出动战机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便能迅速破坏对方国防体系,瘫痪对方国民经济,动摇对方政治统治,摧垮对方抵抗意志,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我认为国防安全应该重视人民防空问题。
构建国家防空体系,使国家在遭受空袭时,能够做到精确制导、迅速打击空袭兵器,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保证在遭受空袭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对敌人进行致命打击的能力。
其一,我们国家应该加快空袭兵器和防空武器的研发与制作,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
构建好国家防空体系,使国家在遭受空袭时,能够做到及时预警,精确制导、迅速打击空袭兵器,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其二,我国应该必须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以防空袭为重点,按照城市的不同防护级别,修建分布合理的地下防护工程。
这样,在反空袭斗争中,就能够提供组织指挥和医疗救护场所,城镇居民也可以就近就地进行掩蔽,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才能得到保障。
其三,国家应该重视人民防空教育,宣传人民防空的注意事项和面对空袭时的正确做法,经常开展人民防空演习,让人民面对空袭时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以上是我对人民防空的一些见解。
张中圣认为:
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
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体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体系、现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育体系,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整体抗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
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开展人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掌握人防知识和技能,并熟悉人防法规,依法履行人防义务。
二.建设和维护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人防建设的重点,通常包括各种掩蔽工程、警报和通信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等。
建设和维护人防工程的目的是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建立指挥通信系统。
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统一组织电信部门、军队通信部门统一、覆盖面广的人民防空指挥通信和警报网。
四.制订抗灾救灾预案。
其内容通常包括:(1)对灾害的设想;(2)抗灾救灾的任务和决心;(3)人防专业队伍的组成、配置和任务;(4)对情况的处置方法;(5)组织指挥和保障等。
五.组建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
人防专业队伍是根据城市人民防空抢险抢救的需要而组建的抗灾救灾的技术骨干力量。
六.应付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对洪水、地震、森林和草原火灾、旱灾、海啸,飓风、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援,以及对灾害性化学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交通事故、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倒塌等事故的预防和救援。
吴磊认为:
人民防空工程是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保障城市居民和物资就地就近掩蔽,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又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发展,人民防空工程也同人民群众的安危息息相关,学习人防知识能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这不代表天下太平,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目前要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等于今后无战事。
所以,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战争、灾害造成的损失,提前做好一切防护准备工作,保证我国城市人防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是关键。
我国国民教育中关于战争威胁、自然灾害及其它安全威胁时差强人意的,我认为应该加大开展一些过关于这些方面的活动,使大家有一个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很多人甚至没有一点忧患意识,同时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总认为自己会很安全,不会受到伤害。
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国民教育的失败。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正文: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组成部分,国家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体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体系、现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育体系,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整体抗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在人防工程建设中,人防与公民有着紧密的直接的关系。
所以,必须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人防的积极作用。
现代战争表明空袭防空袭战场已经成为决定性的战场,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与胜利。
随着空袭兵器的日益高技术化,空袭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环境看,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独立阶段和主要作战样式,高技术空袭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威胁。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更重视空中战场,积极推进空袭兵器的发展。
自身关注与配合人防的发展与建设。
人防关乎不但我们个人的利益,而且还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积极做好人防工作,加快完善人防制度,设施。
加快提高群众的素质,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好保存战争潜力。
尽量完善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体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体系、现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育体系,进行人防教育,居安思危,抓住历史机遇,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人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