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问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蛋炒饭”中主要营养素在代谢中存在的相互转变关系。
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中存在的相互转变关系是什么
蛋炒饭中主要营养:蛋白质,糖,脂肪。
(1)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和蛋白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进而转变成糖类;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2)糖类代谢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化成脂肪,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脂肪酸也可以转化成糖类。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内的脂肪不能转化为氨基酸,但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可以转化;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终末过程都是三羧酸循环。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1)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 40-50 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 1955 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60 年代,,到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1、简答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
答:(1)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在机体中复杂联系,并处于动态变化中,既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又受到运动的影响;(2)运动时人体内物质的化学反应加快,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3)运动还影响体内的调节物质,如激素、递质等。
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答:(1)高效性;(2)高度专一性;(3)可调控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1) 底物浓度、酶浓度对反应速度有影响;(2)PH 对反应速度有影响(3)温度对反应速度有影响(4)激活剂、抑制剂对反应速度有影响
4、ATP 的生物学功能
答:(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供应合成代谢和其他所有需能的生理活动;(2)合成磷酸肌酸和高能磷酸化合物
5、简述运动时 ATP 的再合成途径
答:(1)高能磷酸化合物如磷酸肌酸快速合成 ATP;(2)糖类无氧酵解再合成 ATP; (3)有氧代谢再合成 ATP: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有氧氧化
6、生物氧化合成 ATP 的方式有哪两种,分别解释
答:ATP 的合成方式包括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 ADP 磷酸化合成 ATP 的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 ADP 生成 ATP 的方式。
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答:(1)糖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列表比较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过程(进行部位、产生 ATP 方式、数量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答:糖酵解底物产物反应部位反应主要阶段肌糖原、葡萄糖乳酸细胞质 1、G(Gn)→丙酮酸 2、丙酮
酸→乳酸糖有氧氧化肌糖原、葡萄糖二氧化碳、水细胞质、线粒体() 1、G(Gn)→丙酮酸 2、丙酮酸→乙酰辅酶 A 3、乙酰辅酶 A→CO2、H2O 氧化方式反应条件 ATP 生成方式 ATP 生成数量意义脱氢不需氧底物水平磷酸化 3ATP、2ATP 在供氧不足时剧烈运动能量的主要来源脱氢需氧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36(38)ATP 1 产生能量多,是机体利用糖能源的主要途径 2 三羧酸循环式糖、脂、蛋白质代谢的中心环节
3、简述血乳酸的来源和去路
答:安静时机体供氧充足,骨骼肌存在低速率的乳酸生成;同时红细胞、皮肤、视网膜等组织通过糖酵解获能。
因此安静时这些组织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的主要来源。
运动时骨骼肌局部供氧不足,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产生大量乳酸,成为运动时血乳酸的主要来源。
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主要有如下途径: 1) 乳酸的氧化—安静状态、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和运动后乳酸主要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主要部位在心肌和骨骼肌。
2) 乳酸的糖异生---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循环至肝脏,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
3) 在肝中合成其他物质,如酮体、丙氨酸等。
4) 少量乳酸经汗、尿排出。
4、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
答:耐力训练适应后,运动肌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提高,引起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防止肝糖原的过多分解。
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1、运动时酮体生成的生物学意义?
答:(1)酮体是体内能源物质转运的一种形式:能溶于水、可透过血脑屏障等;(2)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4)可以评定体内糖储备情况
2、运动时甘油代谢的途径及生物学意义?
答:甘油三酯分解释放甘油,随血循环运送至肝、肾等组织进一步代谢。
在肝脏中,甘油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进一步转化为 3-磷酸甘油醛进入三羧酸循环,(1)在氧气充足时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2)缺氧时沿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3)经糖酵解生成糖。
意义:(1)氧化供能;(2)维持长时间有氧运动中的血糖平衡;(3)指示脂肪分解程度。
3、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
答:1)脂肪酸活化为脂酰辅酶 A。
2)脂酰辅酶 A 进入线粒体内膜。
3)脂酰辅酶 A 的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最终脂肪酸经过β-氧化过程裂解为乙酰辅酶 A,再经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和 ATP。
4、计算软脂酸(C16)经β-氧化最终可生成 ATP 的数目。
答:C16 脂肪酸经β-氧化完全生成水、二氧化碳(1)经过【(Cn÷2)-1】次β-氧化,每次β-氧化生成
5ATP。
(2)生成乙酰辅酶 A(Cn÷2)个,每个乙酰辅酶 A 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 12ATP。
(3)脂肪酸活化需要消耗 1 个 ATP。
(4)因此生成 ATP 数目为:{【(Cn÷2)-1】×5+(Cn÷2)×12}-1((5)代入数据,求得 1 摩尔 16 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完全氧化为水、二氧化碳时产生 ATP 为 130 摩尔。
1、试列举人体内 8 种必需氨基酸的名称?
答: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
氨基酸在人体代谢的基本途径是哪些?
2、简述运动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原因
答:(1)训练状态:运动员在剧烈训练的初期,由于细胞破坏增多,肌红蛋白和红细胞在生成等合成代谢亢进,
以及运动应激和神经调节,使蛋白质净降解;(2)训练类型:耐力训练使肌肉中能量物质被大量消耗,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3)激素变化:运动使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浓度下降、促进分解的激素浓度升高;(4)酶活性变化:酶活性增强,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强。
3、试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过程并说明生物学意义
答:过程:(1)运动时肌内糖分解代谢活跃,丙酮酸的浓度逐渐升高,丙酮酸经谷-丙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基;(2)丙氨酸进入血液后被运输到肝脏,作为糖异生的底物,转变成葡萄糖;(3)新生成的葡萄糖释放入血,随血液循环进入骨骼肌氧化利用。
1、简述运动时磷酸原供能的调节过程
答:运动时,肌质网释放钙离子,激活肌原纤维上 ATP 酶的活性,引起 ATP 分解和肌纤维收缩。
ATP 浓度下降,ADP 浓度升高,[ATP]/[ADP]比值降低,立即激活肌酸激酶(CK),催化 CP 分解,重新合成 ATP。
ADP+ CP→ATP+C,在 CP 耗尽之前,ADP 不会积累。
当运动 6-8 秒钟后,CP 接近耗竭,ADP 浓度逐渐上升,[ATP] /[ADP]比值稍有下降,激活肌激酶(MK)反应,应急性合成 ATP,并引起 AMP 浓度急剧上升。
2ADP→ATP+AM P,AMP 水解为 NH4+和 IMP。
肌激酶的结果是降低 ADP 浓度,使[ATP]/[ADP]比值保持在稍低于安静状态水平,即实现磷酸原系统的调节功能
2、论述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运动时骨骼肌的三大供能系统包括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1 运动中各系统同时发挥作用,肌肉可以利用所有的能源物质。
2 各供能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差异较大,以磷酸原系统输出功率最大。
3 各系统维持运动的时间不同: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磷酸原系统能运动 6-8 秒钟;糖酵解系统可维持运动 2-3 分钟;3 分钟以上的项目主要由有氧代谢系统供能,时间越长、强度越小的运动,肌肉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越大。
4 运动后能源物质的恢复及代谢产物的清除,必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
3、简述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
(1)ATP 的再合成包括磷酸肌酸分解、糖酵解及有氧氧化三条途径,形成了运动时骨骼肌内三个供能系统。
前 2 者合称为无氧代谢供能系统,后者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2)极量强度运动时,ATP 依靠 CP 转移其分子内的高能磷酸基团快速再合成,并构成磷酸原供能系统,具有快速和最大功率输出的特点,是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动中的主要供能系统。
(3)在超过数秒的激烈运动中,糖酵解释放能量合成 ATP 构成糖酵解供能系统,对需要速度、速度耐力的运动项目十分重要,是 2-3 分钟大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4)在有氧情况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 ATP,构成有氧代谢供能。
超过
3 分钟以上的全力运动,基本上由有氧代谢供能。
其中糖有氧氧化供亚极量强度运动约 90 分,脂肪酸是中等强度、低强度、长时间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蛋白质在超过 30 分钟的激烈运动中参与供能,但供能总量不超过总能耗的 18%。
1、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原恢复的特点是什么?
答:长时间:肌糖原恢复速率慢,受膳食含糖量的影响。
在恢复期最初 10 小时恢复最快,此时机体内糖异生作用较强,同时肌中糖原合成酶活性较高,应注意补糖,基本恢复大约需要 46 小时;短时间:肌糖原恢复速率较快,不受膳食中含糖量的影响或影响不大。
肌糖原消耗较少,糖酵解生成乳酸增多,激素调节的结果使血糖上升,另有糖异生作用,因此运动后 5 小时恢复最快,24 小时基本恢复。
2、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主要有什么生化特点?
答:中枢疲劳的生化特点:1)ATP 浓度降低,[ATP]/[ADP]比值降低,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产生中枢抑制作用;2)血液色氨酸与支链氨基酸浓度比值增高,使 5-HT 拮抗进入血脑屏障,对中枢抑制加强;3)运动使
氨基酸代谢加强,脑氨增多,抑制作用加强。
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1)能源物质消耗:CP、肌糖原的耗竭,引起脂肪酸大量供能,做功能力下降;2)代谢产物堆积:运动引起机体乳酸、酮体、氨等产物增多,导致 A TP 合成能力下降和肌力减弱。
1、运动训练中生化指标评定的意义
答:是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指标;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有效途径;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参考依据。
2、如何应用血乳酸评定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答:运动时乳酸生成和清除的代谢变化是运动时能量代谢变化、掌控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在速度耐力项目中,训练水平高者血乳酸最大浓度高;在耐力项目中,完成相同运动量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浓度较低;对同一个体训练前后乳酸浓度的差异,可以比较训练效果;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的快慢反映有氧代谢能力的强弱。
1、试述儿童少年不宜从事高强度的力量性训练的原因
答:儿童少年骨组织和肌肉有如下特点(1)骨质无机盐含量低于成人、水和有机物相对较多,因此骨质钙化程度低、较疏松,弹性大而硬度小,在从事高负荷力量训练时易变形弯曲;(2)肌纤维较细、肌力小,肌肉能源物质储量少,耐力差、易疲劳。
因此儿童少年不宜从事高强度的力量性训练。
2、儿童少年无氧、有氧代谢的特点
答:儿童少年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低于成人:肌肉 CP 的绝对、相对储量均低于成人;糖酵解能力低于成人:糖酵解酶活性较低、肌糖原储量较少。
有氧代谢能力低于成人: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肌糖原储量均低于成人,而且脂肪动员能力差。
因此,儿童少年无氧、有氧代谢能力均低于成人。
简述女子运动时的代谢特点
答:女子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低于男子,表现为最大做功能力低于男子;女子糖酵解能力低于男子,有氧代谢能力也低于男性。
女子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能够更多利用脂肪供能,动用脂肪酸的比例明显高于男子。
女子肌肉利用血酮体的能力高于男子。
女子在运动中血清酶活性变化小于男子。
因此,女子在耐力项目上存在很大潜力。
简述中老年人机体代谢能力的特点
答:糖酵解能力下降:肌肉中糖酵解相关酶活性降低,肝糖原、肌糖原储量减少;有氧氧化能力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心肺功能减退、三羧酸循环中的酶活性降低;脂肪动员和肌肉氧化脂肪酸的能力下降;蛋白质分解速率大于合成,出现负氮平衡。
因此,老年人耐受最大负荷的能力和耐力都减弱,易疲劳且恢复慢。
1、简单介绍运动饮料
答:运动饮料是指根据运动员训练时的特点而配制的饮料。
运动饮料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促进饮用;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提供能量和增进运动能力。
因此,理想的运动饮料必须含有适当的糖浓度、最佳的糖组合和多种可转运的糖,并具备合理的渗透压浓度以促进胃排空和小肠吸收,满足快速补充体液和能量的需要。
2、系统速度、耐力训练适应后,骨骼肌的生物学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速度训练:a、CP 储量增加;b、糖原酶活性提高;c、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d、肌肉缓冲酸的能力改善。
耐力训练: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b、有氧代谢酶活性提高;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d、运动肌微血管密度增加;e、肌肉内能量物质储量增加。
3、在高原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a、最佳高度:海拔 2000-2500 米;b、适宜训练强度;c、训练的持续时间:3-4 周。
4. 何谓乳酸循环,它在体育运动中有何意义?
并分析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产生乳酸的原因。
计算糖原中的 1 分子葡萄糖单位彻底氧化产生的 ATP 数,并写出 ATP 生成的步骤。
分析 400 米跑的供能过程及供能特点,训练中通常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发展其供能能力,如何利用血乳酸评价训练效果及供能能力
简述肌糖原在运动中的作用。
酮体在运动中的作用如何?分析丙氨酸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列表比较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过程。
脂肪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什么叫兴奋剂?为什么要严格禁用?
叙述骨骼肌的各供能系统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体脂百分率与人体健康关系如何?
计算一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产生 ATP 分子数。
简述蛋白质与糖类、脂类的代谢关系。
脂肪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分析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的各种因素。
简述乳酸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简述马拉松运动的供能过程,运动中的主要限力因素是什么,如何利用合理营养提高运动能力?
计算 1 分子软脂酸甘油三酯(脂肪分子中三个脂肪酸均为 16 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净得
分析中低强度运动时乳酸生成的原因。
分析运动中 CP 消耗特点及其生物学
简述 7200 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无氧代谢训练效果在生化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老年人物质代谢有何特点?
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有何意义?
论述肌糖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简述如何使用血乳酸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及采血、留尿时应注意的事项。
乳酸堆集是何种运动的主要限力因素?乳酸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
1 分子软脂酸甘油三酯水解可生成 1 分子甘油和 3 分子软脂酸,计算 1 分子软脂酸甘油三酯完全氧化产生 ATP 的分子数。
32. 分析血乳酸在评定运动训练效果时的价值。
33. 在唾液淀粉酶的活化和抑制实验中第 1 管加入 0.1%淀粉溶液、稀释唾液、1%CuSO4, 第 2 管加入 0.1% 淀粉溶液、稀释唾液、1%Nacl,第 3 管加入 0.1%淀粉溶液、稀释唾液、1%Na2SO4 , 第 4 管加入 0.1%淀粉溶液、稀释唾液、H2O 同时保温后加入碘化钾——碘溶液,分析第 3 管的意义并分析温度、活化剂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4. 1 分子软脂酰甘油三酯水解可生成 1 分子甘油和 3 分子软脂酸, 1 分子软脂酰甘油三酯完全氧化 1 分子硬脂酸甘油三酯水解可生成 1分子甘油和 3 分子硬脂酸,由此计算 1 分子硬脂酸甘油三酯完全水解产生 A TP 的分子数。
30. 试分析 400 米跑的供能过程及特点,并分析其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及如何合理营养提高运动能
氧化产生 ATP 的分子数。
38. 简述OPA 法测试血尿素实验中空白管的意义。
39. 论述肌糖原与运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