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反思-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教材选择了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填表、列式整理题中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以猴妈妈和小猴比赛摘桃导入,让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并解答。
希望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说,来理解至少有两个条件才能提出问题。
但恰恰是在此处,我却忘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导致进行到后面的例题时,孩子们并没有想到要有两个条件才能提出问题。
在教学例题时,我并没有像教材上那样直接给出所有条件,而是先只给出第一个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
问孩子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问题吗?很多孩子都说能提问,但是在让他们提问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在补充了条件后再提问的。
此时,我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这已经不是刚才的一个条件在提问,而是两个条件才提出问题的。
因为在导入的时候我没有对于提出问题至少要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则不行小结,导致在此处纠结过多。
而后我再出示第二个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孩子们对于这个条件的理解很好,用多种不同的说法展示了自己对于这个条件的理解,有的说今天比昨天多5个,有的说明天比今天多5个,还有的举例说明。
但是我却一直希望孩子们能按照我预设的那样表达,忽视了孩子思维的多样性,当然我也可以引导孩子的思路,让他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更好的理解这个条件。
接着是帮助孩子们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重点是让孩子抓住题中的两个条件来整理信息,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知道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知道每两天之前相差5个,相隔一天就相差5×2个,……在理清了题中的数量关系后,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列表或者列式来解答。
对于表格的填写,孩子们都能得出统一的答案。
在列式时,我提倡孩子们能展示多种不同的想法与算法,孩子们有按部就班的算出第二天的、第三天的、第四天的和第五天的,也有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得出第三天和第五天摘得桃子的个数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
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通过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课题,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交流。
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结果预设: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其他成员。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表格。
现在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摘了多少个了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2、小结策略。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板书:弄清题意)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从条件想起)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学生交流,从16米高处落下,弹起高度也就是16米的一半,用16÷2。
学生填表解答。
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你能找到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吗?(在图中画出来)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多少人?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教学反思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一下。
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予了提示,并且收集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题方法。
师:好,老师选了几个学生的作业,我们来听听听他们的想法。
第一位同学在解题时时有困难的,所以,老师给她了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表格。
生1:30是第一天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所以是3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所以是40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5个所以是4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5个,所以是50个。
师:很好,这种方法正确吗?齐答:正确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检验一下对不对。
师与生一起读:第二天35、第三天40、第四天45、第五天50。
师:是不是都多5个?求出答案后,我们应该回过来检验一下。
师出示列算式的方法。
生2:第一天是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30+5=3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35+5=40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5个,40+5=4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5个,45+5=50个。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齐答:可以。
师:他是一步一步算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答案求出来我们要回过头去检验。
从这里你能得出第3天,第5天吗?齐答:第三天是40个,第五天是50个。
师出示生3的作业,请生3来介绍。
生3:我发现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两天,也就多了两个5,所以2x5=10,再把第一天的加上多的就是第三天的40个。
师:根据他的思路,我们来想想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学生回答:4个。
师:可以怎样列式?生:4x5=20,30+20=50个。
师:求出最后的答案正确吗?生:正确。
出示错例师:这位同学对吗?全班同学一起来看,学生举手发现:第五天5x5+30=55是错误的。
分析:整个板块老师收集了三种正确的方法和一种错例来进行展示,这三种正确的'解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都是学生在理解了题意和数量关系后写出的,错例的展示提醒了学生从条件出发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1.12.23.3策略教学也要让学生掌握问题的基本解法,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2017-12-14 11:09:27 | #1楼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内容深、难度大,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这部分内容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什么不同?这部分内容究竟应该教什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得到些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不少教师的心中都是模糊的。
下文就以“转化”的策略为例,介绍我们的一次探索。
“转化”通俗地讲就是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成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转化的策略:(1)转化的方向: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2)转化的前提:等值转化;(3)转化的方法:变形、数形结合、正难则反等。
这节课我们初步拟定了如下的三条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是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三是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以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转化策略的内涵和特点,初步掌握策略;二要处理好多样化策略与转化策略的关系,既要体现策略的多样性,又要关注策略的优化,突出转化策略;三要处理好方法、策略、思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转化策略,感悟转化思想。
这节课的教学中主体部分我们主要分三步来实施:(1)发现策略,例题的教学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化复杂为简单,感受转化的特点与作用。
(2)回顾策略,按形体中的转化和计算中的转化两方面回顾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转化策略,在回顾过程中不仅要系统整理,还要从策略的高度进行引导和提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和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曾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还是依赖于具体的计算,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交流和分享。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苏教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存在着过于强调步骤和方法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的培养。
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导致他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只能依赖老师给予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其次,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缺乏足够的实践和练习机会。
在教学中,往往只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例子,而缺乏实际的练习和应用。
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认为教师需要更多地提供实际的问题和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和练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然而,在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相对固定。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最后,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评价和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
然而,在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评价和反馈,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评价和反馈的结果进行指导和辅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会从直接的思路去思考,而不会从条件想起,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呈现一个例题:“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倍。
如果篮子里有12个苹果,请问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解答一些类似的题目,如:“一个箱子里有球和帽子,球的数量是帽子的3倍。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含义,学会如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含义,学会如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概念:讲解从条件想起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一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其他问题中。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从条件想起的策略1.理解条件: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是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章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三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到问题的关键词;二是根据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一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 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条件;3. 能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4.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根据条件列出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天的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导入今天的课程,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讲解: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根据条件列出算式。
我会让孩子们一起思考、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答案。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问题的关键词、条件、算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遇到的一个问题的关键词,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词是重要的。
答案:略答案:10 3 2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课程,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问题,从而巩固今天学到的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程的起点,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2、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有关信息”的策略,同时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3、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着重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来解答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第二段,着重让学生继续用列表的方法来解答类似求两积之和(差)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第65-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4”,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习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教后反思孟海峰《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是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独立安排的策略学习。
教材旨在让学生经历“寻求策略——解决问题——感受价值”的系列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例题中数学信息是无序地单独呈现的,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内化成自觉、灵活地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一.体会列表整理的价值。
在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列表的意义。
教学第1个例题把后面小军的信息结合再一起,以三位同学的对话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句子或画线段图整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看,在此相机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列表整理。
通过列表整理和句子整理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整理的价值,更加简洁,清楚。
二.填写表格、理解结构、分析思路。
由于学生初次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因此需要细致的指导,在教学中,我尽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1.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
事先准备的表格先让学生读懂表格,再带领学生经历一次填表的过程。
填好表格后注意在交流中,让学生说说表格的每一列填写的是什么?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
欠缺的是,学生对于列表法的掌握并不好,主要在于不懂得列表的好处以及怎样列表来思考分析问题,很多学生甚至是在算过结果后再去填表,把列表整理信息变成了一种无用的操作。
2.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
列表是一种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不列表,让学生解答这些两步计算的问题也并非难事,大部分学生列完表格后,也是用以往的经验进行列式计算的,这样也就失去了列表整理的价值了。
因此教学时,在填表以后我让学生看着表格复述题意,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体会列表整理显示了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其他问题中。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2篇)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在经过反复的推敲后,我决定使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导入,从而引出“解决具体问题”的两种思维方式“从条件想起”、“从问题入手”,为新课教学做铺垫,进而揭题。
由于采取的是“教与学方式改进”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们都进行了课前的预习。
从收上来的预习纸中,我寻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也就是整理信息的三种办法:1、画图表示;2、画线段表示;3、列表整理。
所以,在课前我就做了记录,并留心在课堂上逐一安排这些小组上台展示,并最终讨论有关列表整理的方式。
在介绍列表整理方式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如何填写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并体会它的好处。
最后,在大家的讨论和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列表整理的办法,并完成了例题的列式解答。
在这一课的教学准备和执行中,我有以下感悟:一、预习纸或预习题的下发,可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不会存在侥幸遗漏的情况;二、由于已经预习过,课堂中一些练习可提前完成,可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去进行其他的讲解。
三、由于提早预习,不少孩子的自我学习和吸收能力加强,这点可从她们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
这部分孩子特别爱说、能说、会说。
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而且个人的素养也相对提高,变得自信、有条理了!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并理解和体会了团队精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几点遗憾:一、出于对孩子的不信任,在课上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她们的自学,过多的参与到她们的学习中;二、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下,需要给与学生大量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所以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有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内容;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
就是好的学生越来越棒,而后进生则学得云里雾里,成绩越来越差。
当然我们有小组长辅导的机智,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老师去探讨;四、这种模式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是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如何能更好的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我们所应该探讨的。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反思范文(2篇)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反思范文“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的策略”是苏教版___年秋季改版教材的内容,在本课的尝试教学中,我分一下几个步骤展开:一、读一读——理解题意。
本课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重点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___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
学生的表达很有个性,简单一句话,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方式,但是都理解得比较透彻。
二、理一理——分析关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尝试独立分析数量关系,通过“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先根据第一天摘___个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___个求出第二天摘的个数,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又多摘的个数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这样一步一步进行思考,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叫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做一做——解决问题在学生理解题意,理清关系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学生有的填表,有的列式,都能正确解决。
四、想一想——回顾反思通过回顾反思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种策略在解题中的优势。
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读题,分清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接着就可以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列表或列式找出答案,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回顾过程。
这样就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反思范文(2)在教学过程中,条件想起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提供特定条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记忆,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要运用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便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首先,在反思教学时,教师应该确保条件想起的策略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匹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新课:介绍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
3. 练习:让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可以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策略。
注:本教案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适用于苏教版教材。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第3点,即“练习:让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补充和说明:1. 练习题目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练习题目。
题目可以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应用题、图形题等,让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条件想起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苏教版(2023秋)。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问题;
2.通过分析问题条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问题条件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在导入新课环节,虽然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把握关键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条件的能力。
(4)数学表达和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计算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举例:在小组讨论或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时,学生应学会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我首先找到了小明原有的苹果数量,然后加上小华给的苹果数量,最后减去小刚得到的苹果数量,得到了小明现在有的苹果数量。”。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范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围绕小猴摘桃设计了5个复习题,旨在通过前四道题目,复习加法、减法、乘法,以及两步计算问题,最后一道题目通过学生补充条件不同,提问求出的都是“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为什么结果不同?强调在解题过程中条件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另外补充的条件:第三天摘40个,从而引出条件中数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补充的条件和什么有关?在上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有些重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然后从学生的补充条件中找加、减、乘及两步计算问题可能会更好些。
在讲授例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小猴第五天摘了多少个?我花费很多时间,我觉得是值得的,首先我让学生解释了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大概请了两三个学生说清楚,在讲授例题之前我先提问: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但是这边存在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讲第三天为什么是用35+5,而不是是30+5等等这一块没有让一些学生说出是比第二天多5而不是比第一天多五。
最后的例题我是想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重点想讲述第三天比第一天多几个5,第五天比第一天多几个5,最后以此类推第10天,第二十天呢?但是可能提问提的不是很好,也或许第五天没有讲透,有些孩子没有完全吸收,导致只有少数孩子能答的上来,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能不能直接求出第五天的?用30加上什么?20怎么的来的等等,会不会更好些?然后可能这些讲的比较拖沓,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讲完。
《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先复习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再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思路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紧紧围绕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在分析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操作活动来分析,这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降低学生学习的思维难度,很多学生都能容易得出"胡萝卜地在大棚面积的八分之一",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有一个过渡。
因此在这节课中,应采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题意,在几道题中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抽象思考。
《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一节作业评讲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形成性作业题。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有所有掌握,本单元作业题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课前老师已经对学生作业做了批改,分析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及知识欠缺之处,在作业讲评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学生错误较多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师生在课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开课之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汇报了整十数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接着教师进行逐题讲解,每一题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题目,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培养了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好习惯。
第1题中,学生错误原因是没明白五月份有多少天,甚至有的学生看到5月份直接用5表示天数,课中老师先让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要分析什么,这时有同学举手说分析5月份天数,接着补充了怎么判断5月有多少天的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教师周次16总课时数43教学内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课型新授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球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集合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和理解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引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二、展开1.教学例 2( 1)出示例 2,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 2)理解题意。
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 3)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师: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 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
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再次感受策略。
(1)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 7 朵” ( 出示条件 )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就应该画多长呢?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问: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2)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3)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3. 回顾反思收获。
X k B 1 . c o m(1)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
苏教版数学三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刚在市教研写活动中执教的一节课,上课之前改了十几稿,这一稿是我上课前的几个小时才定下来的,尽管还存在瑕疵,但我觉得在这不断地改稿和磨课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就从数学课应该教什么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教材。
教材是我们最直接的教学依具。
上课前必须读透教材,知道要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教?如果连要教给学生都不清楚,那一定是教不好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第一次试上时,就是这种情况。
拿到教材眼睛里看到的就是教材上的那几个字,没有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不清楚该教什么,自己的底气就不足,怎么能理得清,讲的明。
结果是什么都想讲,却什么也没讲清楚,这样老师教得累,学生还学不明白结果就是一团糟。
二、教学生。
之后的几天我潜心研究教材,在搞懂了教材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教学设计,自己觉得设计的也比较合理。
假期的最后一天进行了第二次试上。
结果还是不理想,分析原因。
忽视了学生这一鲜活的生命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像机器一样只有唯一的答案。
而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非得把学生硬把知识塞给他,即使你讲得再好结果他还是不会接受的。
而这一点恰恰是又被我忽视了的。
于是再改,改什么?改教的方式。
寻求一种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学起来最舒服的方式来教。
三、教自己的。
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我请了吴凌艳指导,她手把手的毫无保留的把她的想法和我分享,她的思考很有深度,提的建议也非常有针对性,于是我按照她的建议再改,再试上。
结果又发现完全达不到理想状态,甚至比以前的效果还糟。
为什么?因为教学不是拿来主义,不是所有优秀的甚至是完美的照搬过来就会有最好的效果,只有真正内化了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才会是完美的。
第二天就要上课了,怎么办?我想怎么教,应该取决于学生想怎么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我已经清楚,那么要做的就是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需求,使教学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再做到“教在当教处”不包办,不代替,这样怎么教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这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所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是一种由因到果的思考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几乎都会运用到这一策略,所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执教这节课的过程中:一、从提问导入,初步感受策略课始,我创设了“小猴乐乐的农场”的情境,提供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根据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然后再出示教材中安排的小猴摘桃的例题,通过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已知条件的含义,引导学生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二、比较反思,注重解题过程的回顾教材中的例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另一种是算式法。
在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种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体会到虽然解题方法不同,但是都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结果也是相同的。
回顾解决这道题的过程: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有含义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
教材中安排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将它安排在解决了例题之后,我觉得这两题其实是十分类似的题型,所以在完成例题之后再完成这道题,然后将两道题的分析思考过程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从而得出从条件一步一步地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体会从条件想起策略的一般步骤,帮助他们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策略体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低估了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在解决例题和想想做做第2题时,都是由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有含义的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摘5个”和“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理解这两个已知条件的含义的,所以我应该在理清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后就放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想法: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应该会说到从哪个条件得到什么等等,这样更能体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四、忽视了列表、画图辅助方法优势的渗透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一般都想到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
本节课还渗透了列表,画图等多种方法辅助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策略运用过程更具针对性。
在学生解决完例题后,指名让学生上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认识列表这一方法,学生只是在运用了列算式的方法得出了结果之后把每天摘桃个数一一填到了表格中,没有体现出列表这种方法的优势,所以这里我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一下表格,了解一下表格的里的内容等等,让学生明白列表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在解决“想想做做”第3题时,由于教材中已经提供了18个圆圈,学生很快根据条件找到了答案,然后我让学生通过算式的方法再解决一遍时发现较多学生有困难。
其实这里是一个让学生发现画图方法优势的好机会,在算式方法交流完后,我应该适时地总结:有的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的方法能更快地找到答案,我们要针对具体问题合理选择解题方法。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不尽人意的环节较多,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突出从条件想起这一策略的优势,需要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