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程,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发展过程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科学。
它通过分析异常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来揭示疾病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1.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特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主要针对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
特殊病理学则是对特定器官和系统的病理学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心脏病理学、肿瘤病理学等。
实验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模型中,以研究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2.1 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研究细胞发生异常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对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观察,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变和病理生理过程。
2.2 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器官和组织发生异常的病理学分支。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可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和组织结构的异常,从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3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的新兴领域,主要研究疾病与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
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三、病理学的常见病变3.1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的病理特征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3.2 肿瘤肿瘤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组织或器官中由于细胞失控增殖而形成的一个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前者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后者则局限于原发部位。
3.3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些疾病常常与机体代谢功能障碍有关,导致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伤。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在学习病理学时,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以下为详细内容:第一部分:细胞损伤与适应1. 细胞损伤的类型1.1 物理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创伤、烧伤)1.2 化学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药物、重金属中毒)1.3 生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病毒、细菌感染)1.4 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损伤2. 细胞的适应性变化2.1 肥大与萎缩2.2 良性与恶性增生2.3 组织化与纤维化第二部分:炎症与免疫反应1. 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1.1 血管反应与炎症介质释放1.2 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吞噬1.3 炎症细胞的趋化与激活1.4 炎症的局部与全身反应2. 免疫反应与炎症2.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2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调节2.3 免疫反应与炎症的关系第三部分:肿瘤学1. 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2 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的概念1.3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 癌症的发生与发展2.1 癌症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 2.2 癌症的细胞周期与增殖2.3 癌症的侵袭与转移第四部分:循环系统病理学1. 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硬化1.1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2 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1.3 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2. 心脏瓣膜病与心肌病2.1 心脏瓣膜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2.2 心肌病的类型与病理特点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病理学1.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1 胃肠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2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机制1.3 胃癌与肠癌的病理特点2. 肝脏疾病与肝硬化2.1 肝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2.2 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机制第六部分:肾脏病理学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1 肾单位的组成与功能1.2 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与病理变化1.3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机制2. 肾小管功能障碍与血管性肾病2.1 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2.2 血管性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第七部分:神经系统病理学1. 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1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1.3 脑肿瘤的病理特点2. 神经变性病与脊髓损伤2.1 神经变性病的分类与病理变化2.2 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总结:通过本篇完美版的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我们了解到细胞损伤与适应、炎症与免疫反应、肿瘤学、循环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肾脏病理学和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

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规转。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有医学教育地位、临床诊治地位和医生的医生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第三节疾病概论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而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疾病的共同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和局部与整体。
死亡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
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判断标准包括无自主呼吸、不可逆性昏迷或对外界的刺激完全失去反应、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和脑血管造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适应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又可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
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生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病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干性坏疽是由于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正常,导致组织缺乏血液和氧气,从而引起坏死。
湿性坏疽则是由于动脉阻塞和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积液,从而引起坏死。
气性坏疽则是由于严重的深度肌肉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
干性坏疽常见于四肢末端,干燥、皱缩,黑或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
湿性坏疽则肿胀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污秽暗棕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
气性坏疽则肿胀湿润,呈污黑、暗绿色等,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严重时会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预后较差。
损伤的修复分为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一、病理学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规律和病变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但是病理学科体系的初步确立要迟一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病理学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此期间,病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现代病理学学科。
2.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病理学的分类及其特点病理学可以分为体液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两大类。
体液病理学主要研究体液中的病理改变,如疾病标志物等;组织病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器官中的病理改变,如病变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研究。
4. 病理学的临床意义病理学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二、炎症及炎症细胞1. 炎症的定义及发生机制炎症是生物体对损伤刺激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变化、细胞因子释放、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细胞活化等多个环节。
2. 炎症类型及特点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大类。
急性炎症以短暂、局部为特征,慢性炎症以慢性、进行性为特征。
炎症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3. 炎症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炎症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它们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趋化、吞噬、杀菌和抗原呈递等。
4. 炎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炎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外渗、血液增稠、组织损伤和修复等。
通过对炎症的学习,可以了解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在对出现在活体上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不同的疾病可以引起相同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变化,而不同疾病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是多种疾病的基础。
20世纪病理学的特点是连续性与积累性发展,今后病理学将不断扩展,提供更多信息。
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分为肿瘤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化学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病理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其中,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体系在机体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细胞病理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病理化学是以化学方法分析物质分布和变化的方法。
二、病理学的基本知识1. 病因和病理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理机制是指疾病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疾病引起的体内变化。
2.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和损伤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总称。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3. 肿瘤肿瘤是机体过度增生的组织,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疾病学。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等。
5.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8.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9.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病理学基础知识常考点汇总

病理学在医学中地位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
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治疗 及预防的理论依据。
医学教育中重要地位
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 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发展简史及现状
发展简史
从古代对疾病的朴素认识到现代病理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医 学科学的发展,病理学逐渐从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免疫、遗传等方面深入。
THANKS
感谢观看
3
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01
心律失常
02
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03
治疗原则
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01
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 饮食、戒烟限酒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
03
使用利尿剂、ACEI/ARB 、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 疗,改善心肌重构和心 功能
04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 治疗(CRT)或心脏移 植等手术治疗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生长速度
组织结构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相对正常,而恶性肿瘤 组织结构紊乱,异型性明显。
浸润与转移
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不浸润周围组织,不转移;而恶 性肿瘤可浸润周围组织,并可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转移至远处器官。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而恶性肿瘤可引 起严重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现状
当前,病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随着分子 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 广泛和深入。
病理学大一知识点汇总图

病理学大一知识点汇总图病理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汇总图的形式,对病理学大一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细胞病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
在细胞病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的功能与特点;2. 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凋亡机制;3. 细胞损伤与修复:细胞受损后的应激反应和修复机制。
二、炎症学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对于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炎症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炎症的定义与分类: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与区别;2. 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治愈过程;3. 炎症的病理变化:炎症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三、肿瘤学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学的知识点包括:1. 肿瘤的定义与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与分类;2. 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的遗传基础、环境因素和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等;3. 肿瘤的病理变化:肿瘤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变化以及肿瘤的扩散与转移。
四、免疫病理学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保护机制,了解免疫病理学有助于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免疫病理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2. 免疫应答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的激活与增殖、抗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等;3. 免疫病理反应: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五、血液病理学血液病理学关注血液及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于了解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病理学的知识点包括:1. 血细胞的发生与发展: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血细胞系列的发展等;2. 血液疾病的分类与特征: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的特点与分类;3. 血液常规检查:了解血液常规检查项目的意义和常见疾病的血液学改变。
病理重点知识点

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
以下是一些病理学的重点知识点:
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这是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和组织在受到损伤或刺激时的反应和变化。
2. 感染性疾病:研究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3. 肿瘤:肿瘤是病理学中的重点之一,研究肿瘤的分类、分级、分期和预后,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等。
4.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5.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 遗传性疾病:研究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唐氏综合征、血友病等。
7. 代谢性疾病:研究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糖尿病、痛风等。
8.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为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病理学诊断和病理学技术: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病理学技术也是病理学的重要支撑,包括组织处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以上知识点是病理学的重点之一,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医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2⎩⎧ ⎧鳞状上皮化生(鳞化):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腺体 化生⎪上皮细胞化生⎨ ⎨ ⎩肠上皮化生(肠化):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或软骨化生— 骨化性肌炎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基础知识病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病理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不仅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发生改变,临床表现出各种症状和体征。
2. 病理过程与病理状态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如炎症、发热、缺氧等。
病理状态是相对稳定的或发展极慢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
如瘢痕、粘连等。
3. 病因学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学科。
病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条件则是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遗传易感性等。
三、病理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病理学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疾病进行观察和研究。
古埃及的医生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疾病是由于体内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的不平衡引起的。
2. 中世纪病理学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的影响,人体解剖被禁止,病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是,一些医生仍然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描述。
3. 近代病理学16 世纪以后,随着人体解剖的重新兴起,病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意大利的解剖学家维萨里通过对人体的系统解剖,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认识。
17 世纪,荷兰的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为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18 世纪,法国的病理学家莫干尼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提出了器官病理学的概念,认为疾病是由于器官的病变引起的。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化学和免疫学变化,以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病理学主要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两大部分,其中一般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特殊病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特定器官系统的疾病及其病理学改变。
二、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
免疫因素是指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免疫应答,包括炎症、自身免疫等。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抽烟等。
三、病理切片的解读病理切片是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主要指通过组织学技术将活体组织标本切割、染色并制备玻片,以便于镜下观察。
在解读病理切片时,需要考虑组织形态学特征、细胞结构、染色效果和病变范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解读病理切片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知识1. 癌症:癌症是一类以组织细胞的恶变和不受控制的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异常增生和浸润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纤维化等。
3. 炎症性疾病: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组织反应,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等。
五、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临床诊断: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作为一种重要诊断手段,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的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治疗指导: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提供依据。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一、病理学基础知识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这个词听上去有些生疏,但其实它就是研究疾病的科学。
简单来说,它帮我们理解生病时,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各种疾病,像癌症、心脏病,都是通过病理学来解析的。
医生通过观察组织样本、细胞形态,来揭示潜藏在身体深处的秘密。
听起来很高深,但其实它就像是解开谜团的侦探。
1.2 细胞的变化想象一下,细胞就像小工厂,正常运转时井然有序。
但一旦生病了,工厂就乱了套。
细胞开始变形、增殖,甚至死亡。
这些变化被称为“细胞变异”。
比如,肿瘤细胞常常无节制地增殖,结果就像失控的机器,最终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
细胞的变化就像一幅变幻莫测的画,让人惊叹又感到无奈。
二、常见病理现象2.1 炎症反应炎症就像身体的警报器,遇到问题立刻发出警告。
身体的免疫系统像警察一样赶到现场,试图消灭入侵的敌人。
这时候,红肿热痛都成了常客。
不过,炎症也可能是双刃剑,过度的炎症反应会损伤正常组织,反而导致更多的问题。
就像一场火灾,虽然是为了扑灭敌人,却可能把周围的房子烧得焦黑。
2.2 组织坏死组织坏死,简单说就是细胞的死亡。
想象一下,一座城市被孤立,断水断电,最终一片死寂。
这种情况下,身体某个部分的细胞失去活力,导致组织功能丧失。
比如心肌梗死,心脏的某个部分缺血,细胞无法获得氧气,最终只能“退休”。
这样的过程让人痛心,生命在这一刻仿佛被无情地抽离。
2.3 肿瘤的形成肿瘤,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紧。
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良性肿瘤像个乖宝宝,生长缓慢,不会扩散。
而恶性肿瘤则像个魔鬼,疯狂扩张,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地方。
肿瘤细胞的行为就像一群不听话的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完全不顾后果。
早期发现肿瘤,就像及时发现了问题,能够尽快“叫停”。
三、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3.1 诊断疾病病理学在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生通过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
比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能够看出是良性还是恶性。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部分内容是病理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及原因。
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理解其机制。
增生:了解增生的原因和常见例子。
化生:重点掌握常见的化生类型,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等。
2、细胞损伤细胞水肿: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脂肪变:好发部位和病变特点。
玻璃样变: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等:了解其概念。
3、细胞死亡坏死:重点掌握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等)及结局。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凋亡的形态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干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
2、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成分、作用及形态特点。
瘢痕组织:形成过程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和淤血充血的类型和原因。
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出血出血的类型: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出血的后果。
3、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4、栓塞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
栓塞的后果。
5、梗死梗死的原因、类型(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及病理变化。
四、炎症1、炎症的概述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3、急性炎症炎症介质:了解常见炎症介质的作用。
急性炎症的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4、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芽肿性炎:概念、类型及病理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述肿瘤的概念。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形态大体形态: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它为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通过对疾病发展和变化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病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病理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
1. 病理学定义和目的病理学是对疾病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异常变化,并探索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病理学的目的是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病理学分类病理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人体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本科学科,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描述和解释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实验病理学是利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模拟人类疾病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3. 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病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尸体解剖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到18世纪,病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现代病理学则在20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病理学技术的进步,如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使得病理学的研究更为精细和准确。
(1)病因学: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疾病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变化和机制。
这些变化可以是细胞代谢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等。
(3)病理形态学:病理形态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形态学改变。
例如,肿瘤的增生、炎症的渗出和纤维化等。
(4)病理诊断学:病理诊断学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分析,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它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5. 病理学的实践方法病理学的实践方法包括病理标本的制备、观察和分析。
病理标本通常是手术切除的组织或病变物,通过组织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制备成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
病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和免疫组化标记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病理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病理学各章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细胞和组织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功能。
2.组织学基础: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其结构特点、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二、炎症和修复1.炎症概述:包括炎症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
2.炎症的类型: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其病理变化。
3.细胞损伤与修复:包括细胞损伤的类型、损伤机制及细胞的修复过程。
三、血管和淋巴系统病理学1.血管和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2.血管病理学: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影响。
3.淋巴组织病理学:包括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的疾病等的病理变化和影响。
四、新生物学与肿瘤学1.细胞增殖与分化:包括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2.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肿瘤的发生原因、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发生机制。
3.肿瘤的分类和分级:包括肿瘤的分类方式、肿瘤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4.肿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响: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
五、器官系统病理学1.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包括心脏病、动脉病、静脉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2.呼吸系统病理学:包括肺炎、肺结核、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3.消化系统病理学: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泌尿系统病理学:包括肾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5.生殖系统病理学:包括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6.神经系统病理学: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六、免疫病理学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2.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免疫反应的类型、机制、免疫系统的病理变化。
病理知识点总结最全

病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
病理学主要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展开总结。
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损伤和修复、炎症、免疫反应和代谢紊乱等内容。
1. 损伤和修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
常见的细胞损伤包括生理性损伤、病理性损伤和再生性损伤。
生理性损伤是机体受到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刺激而发生的可逆性变化,如肌肉细胞的肥大;病理性损伤是机体受到病理条件下的刺激而发生的引起细胞或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如细胞水肿、坏死;再生性损伤是机体组织损伤后,受损细胞得以再生或者器官得以恢复功能的过程。
2. 炎症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病理性变化。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急性炎症以血管舒缩、血流减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浸润为特征;慢性炎症则以病变持续时间长、组织破坏严重和组织修复不全为主要特点。
3.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免疫反应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天然免疫是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自然防御方式,不需要预先接触病原体;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接触过一次抗原后,对再次接触同一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 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指机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失衡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代谢紊乱有糖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电解质紊乱等。
二、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对疾病的死亡标本进行解剖和研究的学科。
病理解剖学主要包括无菌解剖、病理活检和尸体解剖等内容。
1. 无菌解剖无菌解剖是指对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死者进行的解剖检查。
无菌解剖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相关的病理学知识。
2. 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指通过活体组织切取活检标本后进行显微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或评价治疗效果的检查方法。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一、名词解释1、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2、是在损伤因子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3、是指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4、是肿瘤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5、是由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有各种炎细胞参与。
在开放性创伤的表面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6、肉芽组织成熟后形成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7、为疏松组织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例阑尾炎8、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形成脓腔,例疖和痈9、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肿瘤的过程10、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物质或异物的过程11、12、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13、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14、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二、简答1答:结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
功能:1. 抗感染保护创面;2.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2答: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其它(虫卵、肿瘤细胞等)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包括:顺行性栓塞、交叉性栓塞、逆行性栓塞3答:组成: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影响:(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①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②瘢痕组织抗拉力强(虽比肉芽组织的抗拉力强但比原有组织要弱得多,缺乏弹性,故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可形成疝,在心室壁可形成室壁瘤)。
(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规转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一、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医学教育地位2.临床诊治地位3.doctor’s doctor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第三节疾病概论一、疾病的相关概念1.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二、疾病的共同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2、因果交替3、局部与整体三、死亡1、死亡:临床上传统判定死亡的标志是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
2、脑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其判断标准有:①无自主呼吸;②不可逆性昏迷或对外界的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管造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适应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一、萎缩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2、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
生理性萎缩: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逐渐萎缩,称之为退化。
例如青春期后胸腺萎缩、老年性卵巢、子宫、睾丸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是指病理状态下发生的萎缩,可表现为全身性萎缩或局部性萎缩。
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类型:(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二、肥大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一)类型及原因从性质上,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1、生理性肥大:是指生理状态下应激高兴奋状态,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增强发生的肥大。
①代偿性肥大(例如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例如妊娠时的子宫肥大、哺乳期的乳腺肥大)2、病理性肥大:是指病理状态下引起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增强发生大肥大。
①代偿性肥大(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心肌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例如甲状腺亢进时,引起的甲状腺肥大)(二)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常伴有数量增多,细胞核肥大深染。
(三)影响及结局肥大的细胞代谢和功能增强,具有代偿意义。
但如果超过组织、器官的代偿限度时,则发生失代偿,如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晚期出现心力衰竭。
三、化生1、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2、常见类型①鳞状上皮化生:被覆上皮受到化学刺激或慢性炎症损害而反复再生出现的化生,由原来的上皮转化为磷状上皮,简称磷化。
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②肠上皮化生:是指腺上皮组织的化生,较常见。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化为含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型粘膜上皮,称为肠上皮化生。
第二节损伤一、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
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种:(一)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是指细胞内水和钠离子过多积蓄,又称水样变。
常见于肝、肾、心等器官。
(二)脂肪变性1、脂肪变性:是指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质中。
常见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尤以肝细胞最为常见。
2、病理变化: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和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3、影响及结局如长期弥漫性脂肪肝时,肝细胞逐渐坏死、继发纤维化,最后发展为肝硬化。
(三)玻璃样变性1、玻璃性样变: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及部分细胞内。
2、细胞内玻璃样变性: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二、坏死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一)基本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二)类型坏死主要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三个类型。
1、干酪样坏死:是有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2、液化性坏死:脑组织坏死后形成半流体状物的软化灶,称为脑软化。
3、坏疽:是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坏疽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坏疽类型及其特征第三节损伤的修复一、修复的概述1、再生:机体同种细胞分裂增生以补充机体衰老的细胞或进行损伤的修复,成为再生。
2、细胞的再生能力机体细胞根据再生能力的强弱,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2)稳定细胞(3)永久性细胞二、肉芽组织1、肉芽组织:是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并伴炎细胞浸润。
2、肉芽组织发挥功能主要有: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伤口及缺损;③计划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及其他异物等。
三、创伤的愈合创伤愈合:是指有外力引起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细胞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一)皮肤创伤的愈合1、愈合的类型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一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无感染;②伤口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③愈合时间短;④形成线状瘢痕。
例如手术切口愈合。
(2)二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严密对合,或伴有感染、异物;②由于坏死组织多,局部炎症反应明显;③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④愈合时间较长;⑤愈合留有明显瘢痕。
(二)骨折的愈合骨折愈合过程的四个阶段: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或再塑。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淤血一、充血充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输入血量增多。
三、淤血(一)淤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二)重要器官淤血1、肺淤血: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发生。
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镜下观察:①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广泛高度扩充,充满红细胞;②部分肺泡腔内见有多少不等的漏出液和漏出的红细胞;③部分肺泡腔内见心衰细胞,是指左心衰竭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的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2、肝淤血:长期慢性肝淤血时,肝的表面及切面可见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第三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有血小板黏附小堆开始,形成的血小板血栓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
(二)形态血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1、白色血栓:见于血栓起始部,延续性血栓头。
灰白色,质地坚硬。
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
例如风湿性心内膜炎。
2、混合血栓: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由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混合而成,灰白色和红褐色层状交替的结构,又称为层状血栓。
例如A瘤、心脏内球形血栓等。
3、红色血栓: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暗红色,有一定的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观察:凝固血液的改变,纤维蛋白及红细胞。
4、透明血栓:主要见于DIC时微循环的小血管内,肉眼不能识别,又称为微血栓。
镜下观察:由嗜酸性均质透明状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第四节栓塞栓塞:是指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主要有三种运行途径:1、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2、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二、栓塞的类型及结果血栓栓塞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尤其是腘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偶见来自于盆腔静脉或右心的附壁血栓。
2、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引起血栓的血栓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的是心肌梗死区心内膜上的附壁血栓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
第五节梗死1、贫血性梗死的好发部位:实质性器官如心,肾,脑,脾等2、出血性梗死的好发部位:肺,肠等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述一、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的液体成分、蛋白质和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第二节急性炎症变质性炎浆液性炎症纤维蛋白性炎症一、炎症类型渗出性炎表面化脓和积脓化脓性炎症蜂窝织炎增生性炎脓肿出血性炎症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参与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①白细胞的渗出和趋化;②白细胞的激活、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③白细胞的损伤作用。
四、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一)浆液性炎是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渗出物主要为清蛋白,其中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浆液性炎常发生与粘膜、浆膜、滑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二)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是指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1、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发生时,在黏膜的表面,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病原菌等,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模,将此类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
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等。
2、肺的纤维素性炎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三)化脓性炎化脓性炎是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
化脓性炎的类型:(1)表面化脓和积脓(2)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常见于皮下组织、肌肉和阑尾等。
(3)脓肿是指组织与气管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常见于皮下和内脏等实质器官,如肺、肝、肾、脑等。
原因: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第二节慢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是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称特异性慢性炎症。
肉芽肿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将结核病时结核结节中的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第五章肿瘤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异常增值所形成的新生物。
二、肿瘤的形态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度)和数目等。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分化:肿瘤的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的余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
扩散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扩散方式包括直接蔓延和转移两种。
(一)1、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内器官的外表面,被血液、淋巴液或脱落带到机体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