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器官移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一些器官从一个人体移植到另一个人体的医疗技术。

它是治疗许多严重器官疾病的最后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要点。

首先,在手术后的护理中,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监测。

护士要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他们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疼痛级别和意识状态,以及器官排异的迹象。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药物监测。

移植后的患者需要一系列的抗排异反应药物,这些药物有时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通过监测血液中的药物水平,护士可以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的身体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此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

移植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长时间受到抑制。

因此,他们容易感染并且免疫力较弱。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力和促进身体康复。

此外,患者还需要接受心理支持与教育。

移植手术是一次重大的生命改变,对患者来说可能非常具有压力和焦虑。

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密切的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并解答患者可能有的问题。

此外,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关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护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

最后,器官移植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监测。

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器官功能,以确保器官正常运作,并排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安排并陪同他们进行这些检查,以确保患者的状况得到及时的评估和治疗。

总的来说,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需要护士提供密切监测、药物监测、营养支持、心理支持与教育以及定期复诊和监测。

这些措施可帮助患者减少感染风险,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并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护士在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外科护理学》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外科护理学》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中枢系统






胃肠道反应 有





肝肾毒性

Hale Waihona Puke 无无有有 肝毒性、
无肾毒性
骨髓抑制






皮肤






血糖升高






高血压






影响创伤愈合 有





ppt课件
24
三、移植免疫
(二)免疫抑制剂与免疫抑制治疗
✓ 免疫抑制治疗
• 分类 ➢基础治疗: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 诱导阶段及维持阶段 ➢挽救治疗:逆转排斥反应
ppt课件
9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二)发展概况
✓ 肺移植(Hardy ,1963年) ✓ 胰腺移植(Kelly等,1966年) ✓ 原位心脏移植(Barnare,1967年) ✓ 心肺联合移植(Cooley,1968年) ✓ 小肠移植(Detterling,1968年)
ppt课件
10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类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且肝、
肾和心移植已成为首选常规疗法
✓ 至今,全球>128万人次接受各种不同类型
的器官移植
✓ 21世纪我国已成为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家,仅
次于美国
ppt课件
12
二、分 类
✓ 按供者和受者的遗传学关系分类
• 自体移植术(autotransplantation) • 同质移植术(syngeneic transplantation) • 同种异体移植术(allotransplantation) • 异种移植术(xenotransplantation)

护理对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护理对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供体
提供器官的个体。
受体
接受器官的个体。
器官移植的分类
根据器官类型
01
肝移植、肾移植、心移植、肺移植等。
根据供体与受体的关系
02
同种异体移植、异种异体移植、自体移植等。
根据手术方式
03
原位移植、异位移植等。
器官移植的适应症
01
02
03
04
终末期器官衰竭
如慢性肾衰竭、肝衰竭、心脏 疾病等,无法通过药物或非手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澡、进食等,提高生 活质量。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身体状况的方法,如监测体温、血压、呼吸等,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预防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病菌,应避免接触感染源, 注意个人卫生。
,共同应对手术带来的挑战。
家属心理疏导
关注家属的情绪和心理状况,为 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避免家庭关系紧张对患者造成
负面影响。
04
器官移植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评估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器官功能以及 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心理状况
防止并发症
注意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
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提供有效的疼 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等。
营养支持
康复训练
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促进 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03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可得到逆转。
(4)慢性排斥反应
多发生在手术后数月甚至数年,病程进展慢,以移植物纤维化 、血管内膜增生为病理特征,临床以移植器官功能逐渐丧失 为主要表现。从肾移植来看,慢性排斥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肾功能减退、蛋白尿和高血压。
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器官功能丧失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 是再次移植。
(4)异种移植(xenograft):
供受者属于不同种族,移植后会引起极强烈的排斥,目前 尚限于动物实验。
2.按移植物植入的部位分类
(1)原位移植:将供者的器官移植到体内的原来解剖位置,叫 作原位移植;原位移植时必须将受者的原来的器官切除,如原 位肝移植。
(2)异位移植或辅助移植:移植到另一位置,叫作异位移植; 异位移植,可以切除也可以保留受者原来的器官,如肾移植或 胰腺节段移植到髂窝内。
近来,国内外的先进单位已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把HLA配型提高到DNA分子水平。
3)预存抗体的检测:
①交叉配合与细胞毒性试验:
交叉配合是指受者、供者间的血清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交叉配 合。
细胞毒性试验是指受者的血清与供者淋巴细胞之间的配合, 也是交叉配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肾移植淋巴细胞 毒性试验必须<10%或阴性,才能施行。
三、护理目标
1.病人情绪稳定,焦虑减轻或缓解。 2.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3.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或发生后得以及时发
现并纠正。 4.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护理措施
1.减轻焦虑和恐惧
2.合理饮食或提供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情况指导并鼓励病人进食低钠优质蛋白、高碳水化 合物、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 营养。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父母各捐一肾拯救孪生女儿十二、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1.概述(1)概念(2)分类(3)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4)排斥反应2.肾移植(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将自体或异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到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恢复被破坏器官或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细胞移植输注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治疗失血或贫血;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胚胎胰岛——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肝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肝炎肝性脑病。

2.组织移植——如皮肤、筋膜、肌腱、软骨、骨、血管,或皮肌瓣移植术。

3.器官移植(二)分类1.根据移植物来源分类(1)自体移植:可永久存活。

器官原位植回称为再植,如断肢再植。

(2)同质移植:一卵双生的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其组织器官相互移植,亦能永久存活而不产生排斥反应。

(3)同种异体移植:供体和受体属同一种族,如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给另一人,短时期内可存活,但以后有排斥反应,移植物不能永久存活。

(4)异种异体移植:以不同种族动物的组织进行移植,有强烈的排斥反应。

2.根据移植的方法分类(1)游离移植:移植物从供体取下时,完全断绝与供体的各种联系,移植至受体后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如游离皮片移植。

(2)带蒂移植:移植物从供体取下后,尚有一部分相连,包括血管和神经,使移植物的存活率提高,等移植物在受体上完全建立血液循环时,再将蒂切断。

如带蒂皮瓣、带蒂肌瓣、带蒂大网膜移植等。

(3)吻合移植:将移植物中的血管与受体的血管吻合,使移植器官即刻得到血液供应,如断肢再植、肾移植和肝移植。

(4)输注移植:如输血、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胰岛移植。

(三)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1.供者的选择(1)免疫学检测:通过免疫学检测选择移植物,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

A、B、O型抗原和白细胞抗原(HLA)在器官移植后的排斥中起决定作用。

移植前必须检查:①血型;②交叉配合与细胞毒性试验;③混合淋巴细胞培养;④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血清学测定。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护理1.常见护理诊断(1)焦虑与恐惧与担心手术及其效果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良及低蛋白饮食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术前透析过度或术后多尿期体液排出过多有关。

(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

2.护理措施(1)减轻焦虑和恐惧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介绍手术及相关的治疗方案,使之对肾移植及其治疗有科学的认识,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手术。

(2)合理饮食或提供营养支持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根据病情指导并鼓励病人进食低钠优质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营养,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3)维持体液和内环境平衡①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每小时测量并记录脉搏、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平稳后第2天可根据病人情况逐步延长测量间隔时间,如依次改为4小时l次、每天2次等;要求术后血压高于术前,但也不能过于降低,以保证移植肾的有效血流灌注。

②保持出入量平衡: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尤其应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并根据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量,保持出人水量平衡。

1)监测尿量:尿量是反映移植肾功能状况及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术后24小时内应监测每小时尿量,术后第l天尿量宜维持在300ml/h以上,不少于lOOml/h。

由于术前尿毒症,病人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因而多数病人术后早期出现多尿的现象,尿量可达1 000ml/h以上,称为多尿期,易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部分病人术后未出现多尿期,而是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其可能原因多为术前血液透析过度、术中失血造成血容量不足、术后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急性排斥反应等;应仔细分析和查找原因,为补液提供依据。

2)监测引流量:肾移植术后伤口内常留置引流管,应随时观察记录引流情况,注意引流量和色泽变化,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淋巴漏和(或)尿外渗等,并估计和记录其总量,以指导补液。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组织配型 ABO型血抗原和HLA抗原, 在排斥反应中起决定作用 免疫抑制 采取免疫抑制的方法来推迟 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移植的存活 时间,但其不利的是同时降低了受体的 抗感染能力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 理
术前评估 健康史 身心状况 心理和社会支持 状况
术后评估 移植器官功能 康复状况 预后判断 心理认知状况
(3)消化道出血:由于术后大剂量使用激素, 可使胃肠道粘膜发生应激性溃疡,严重 者引起出血、穿孔。 预防 移植前应排除溃疡病变,或移植前后用 西米替丁与抗酸药物等保护胃粘膜。
健康教育
1.药物使用 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向病人详细介 绍药物的副作用。按时按常规检查肝、 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环孢素A浓度, 以防药物对肝肾的损害。 2.警惕排斥反应 详细介绍排斥反应可能 出现的症状,判断移植器官的功能 3.避免外伤 移植器官避免受暴力冲击, 以防损伤。
营养与饮食 术后早期需静脉补充高营养。 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每日需保持一 定热量。进餐前口腔护理,进餐后朵贝液 漱口,经常观察口腔内有无白斑、溃疡。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排斥反应:术后早期,病人若出现体温骤然升高, 血压升高,尿量明显减少(肾移植);血糖值 突然回升(胰腺移植);黄疸(肝移植);以 及移植区疼痛、周身不适、情绪改变等。
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恐惧—与陌生医院环境、昂贵的医疗费用、 担心器官移植后的效果与愈后等因素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患病、摄 取不足、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应用免疫抑制剂、抵抗力下降有 关。 潜在并发症—排斥反应、移植器官功能衰竭、感染、 应激性溃疡等。
护理措施
谢谢
术前护理 病人准备 心理护理 术前检查 观察病人有无感染病灶 加强营养 术前和术中抗生素、免 疫抑制剂的应用物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项挑战性极高的手术,常常是一名患者生命的最后希望。

由于器官移植后身体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药物的影响,因此移植后的病人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辑述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术后药物管理移植手术后,病人将需要服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器官,但同时会破坏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保护,从而增加影响病人感染的风险。

为了减轻这类药物对病人身体的负担,必须在医嘱下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肝功能,因为这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如果药物持续用量较大,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各种肝功能不全的问题。

为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病人进行肝功检查,确保药物不影响肝脏功能。

严密监测病情移植手术后,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一旦发现感染,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感染扩散或对器官造成二次损伤。

对于这些患者,病情恶化会比一般人更快,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的症状进行严密的监测,当发现病情变化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在康复期内,还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体检、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

特别是对于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监测,进行外科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因器官移植引起并发症的问题,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心理护理器官移植患者在术后会有很强的生命感悟。

移植者也需要在术后接受心理治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

一些移植患者由于长期等待合适的器官移植,他们通常会感到惊恐、紧张不安和失望等情绪。

术后,随着兴奋情绪的暂时消退,也会感到焦虑、无助和孤独等。

这些情绪会给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和负面情绪。

对于移植失败者,医护人员还需要专业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现实,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信心和希望。

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在术后管理药物、严密监测病情和提供心理护理方面,医护人员们需要共同努力,以期为器官移植病人提供较高质量的护理。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06
CATALOGUE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评估与干预
焦虑与抑郁评估
通过专业量表和访谈,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 度,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减 轻心理压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 缓解紧张情绪。
家属沟通与支持
家属心理教育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器官移植的成功 率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器官移植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全球每年进行的器官 移植手术数量不断增加,移植物存活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挑战
尽管器官移植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供体器官的短缺、 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以及长期存活率等问题仍需进一 步研究和解决。
分类
根据移植器官的来源,可分为同种异 体移植、异种移植和自体移植;根据 移植器官的部位,可分为心脏、肺、 肝、肾、胰等器官的移植。
器官移植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尝试用动物器官进行移植,但效果 极差。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排斥反应是 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免疫学研究的突破
20世纪初,免疫学研究的突破为器官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们发现,通过抑制受体的免疫反应,可以延长移植物 的存活时间。
包括环孢素、他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司、霉酚酸酯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 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通过干扰T细胞活化、抑制抗体产生、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等途径,实现对免疫应 答的负向调控。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ppt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ppt
DP、DQ共六个位点相容程度。
器官移植配型主要为:HLA-A、B和DR。 4、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淋巴细胞转化率不能>20~ 30%
【供者的选择】
(二)其他方面: 1、供者健康无病 2、同卵孪生→异卵孪生→同胞兄弟和姐妹
→父母→血缘相关亲属→无血缘。 3、年龄:肺、胰 <55岁; 心 <60岁 肾 <65岁 肝 <70岁。
【免疫抑制治疗】
❖ (一)基本原则(基础治疗、挽救性治疗) ❖ (二)常用免疫抑制剂:
1、硫唑嘌呤:常用量2~5mg/(Kg.d) 2、霉酚酸酯: 2g/d 3、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d 4、环孢素:常用量6~10mg/(Kg.d) 5、他克莫司:常用量0.15mg/(Kg.d) 6、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20mg/(Kg.d) 7、莫罗莫那:5mg/d
自体移植(不产生排斥)
❖ 2、按供受体关系
同质异体(不排斥)
异体移植 同种异体(易排斥)
异种移植(超急排斥)
【分类】
原位移植
❖ 3、按解剖位置 原位旁移植 异位移植 活体移植
❖ 4、按移植物的活力 结构移植(支架移植)

单一或单独移植
❖ 5、按移植器官的数量 联合移植(两个)
多器官移植
第二节 器官移植术前准备
❖ 1、名词解释:器官移植 移植物 供体 受体 2、移植种类有哪些? 3、肝、肾移植目前阻碍发展的两大主要难题是 什么? 4、肾移植病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如何?
【护理措施】
❖ 3、排斥反应的护理 (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
表现:发热、尿少、体重增加、血压高、肾 区痛等。
处理: ①准确应用免疫抑制剂; ②加强观 察如出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处理; ③及时应用 抗排斥反应药:甲基泼尼松龙(MP)、 抗淋巴 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治疗。

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 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
信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家庭护理与康复训练
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 复训练,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帮 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社区康复服务
社区可以提供康复服务、健康讲座等,帮 助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提高自我护理 能力,促进术后康复。
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因 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02
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

心理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心理护理是指在器官移植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 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疏导和干预,以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治疗信心,促进康复。
合理膳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膳 食方案,确保能量、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营养补充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可适 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 养素。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调整饮食 结构,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理疗等, 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器官移植手术的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呼吸、血压等,以及观察是否有排斥反 应的症状。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排斥药 物,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同时要定期 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饮食和生活指导
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饮食和 生活指导,包括营养补充、适度运动、休 息等。
心理护理对于器官移植手术患者至关重要,因为手术带来的 生理和心理创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恐惧等,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讲稿)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讲稿)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临床上用手术的方法将功能良好的有活力的器官移植到终末期患者体内,以替换相应生命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达到治愈目的,称为器官移植(transplantation)。

献出移植器官的个体称为供者,供者可以是活体或者尸体;接受移植器官的个体叫做受者。

一、分类按照免疫学的分类,器官移植可分为同质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一、供者与受者的选择(一)供者选择1.年龄一般选择18~60岁之间的供者,无心血管、肝和肾脏疾病,全身无感染性疾病。

如果供者基本状况良好,年龄也可扩大到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

2.ABO血型 ABO血型抗原不仅在红细胞且在移植物的内皮细胞表达。

因此,为避免超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供者与受者的血型应当完全相同。

3.交叉配合与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交叉配合是指供者与受者间血清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交叉配合。

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器官移植中引起排异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相符。

5.移植器官的形态、质地以及功能移植的器官至少肉眼观察无畸形,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内。

行肝移植的供体要求无肝炎及其他慢性肝脏疾病史,无脂肪肝和肝硬化等。

行肾移植的供体,不应有高血压、糖尿病,无器质和功能性肾脏疾病。

6.其他方面供者应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方面的疾病,无血液病、恶性肿瘤、结核病、全身性的感染,身体健康,能承受大手术等。

(二)受者的选择除需要移植的器官有病外,受者的其他器官功能应良好,无全身性疾病,也无感染性疾病。

一般情况良好,能承受移植手术。

最终供者与受者的选择是由负责器官移植的外科医生确定。

二、器官供体来源与处理(一)器官供体来源1.活体捐献者2.无心跳供体分为“有控制的”和“无控制的”心跳供体。

(二)移植器官的处理386器官移植要求移植有活力的器官。

在常温下,器官缺血超过30min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失去功能。

一般认为将器官从37℃降至0℃可延长器官保存时间12~13h。

外科护理学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原位旁移植:将移植物移植到该器官原来 的解剖位置旁边。
8
按移植物的活力分:
• 活体移植:移植物保持活力 移植后恢复其功能。
• 支架移植:移植物不要求保持活力 也称结构移植。
9
按移植物供体来源分类
• 尸体供体移植 有心跳或心脏停跳的脑死亡供体 无心跳的尸体供体:我国目前主要供体
• 活体供体移植:活体亲属和活体非亲属
合物、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肠外补充 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34
肾脏移植术后护理
消毒隔离
常规护理: 体位---平卧位(术侧髋、膝屈
15~25度。) 监测生命体征、体重 监测尿的性状、量
1、判断有无 急性排斥反 应 2、合理补液
(200-500ml/h,多尿期)
伤口护理、口腔护理等
35
合理静脉补液
输液原则:量入为出、多出多入,少出少入。 补液量:当<200ml/时,输液量为尿量的全量;
• 肝功能监测:术后T管引出金黄色粘性胆汁 、胃管引出含胆汁液、凝血功能好转、黄 疸减退等均提示移植肝功能良好
• 肾功能监测与保护 • 心理和认知状况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1
教学目标
1.识记: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同种异体移植 术的概念。 移植器官的保存
2.理解:肝、肾移植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运用:结合实际病例,对肝、肾移植手术的患者
进行有效的手术前后护理。
2
器官移植
(ORGAN TRANSPLANTATION) 移植术是指移植物,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 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使之能继续发 挥原有功能。供给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者或 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者、受体或 宿主。移植的时候有三个要素: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社会支持
鼓励家人、朋友、社区等社会资源提供支持,帮助病人更 好地融入社会。
社交活动
组织有益的社交活动,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学习。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社区卫生服务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为病人提供家庭访视 、健康监测等服务。
康复中心
与康复中心合作,提供 专业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服务。
义工组织
与义工组织合作,为病 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 支持等服务。
应对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提供心理支持
面对并发症,病人往往感到焦 虑和恐惧,护士应给予心理支 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调整饮食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护士需指 导病人调整饮食结构,如低盐
、低脂、高蛋白等。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 病室环境清洁,避免病人接触
感染源。
监测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病人服用免疫抑制剂 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免疫抑制剂监测
监测病人的免疫抑制剂浓度,根据医嘱及时调整剂量,确保药物疗效 和安全性。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感染
密切观察病人是否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腹痛等,及时给 予抗生素治疗。
排异反应
一旦发现排异反应,需立即就医,根据医嘱增加免疫抑制剂剂量或 更换药物。
血管病变
定期检查血管超声和造影,发现血管病变后及时进行介入治疗或外 科手术。
术前评估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肝 、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等。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药物准备等 。
手术中的配合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隆技术在器官移植 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器官
现成器官 人造器官
自体移植 同质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干细胞
克隆
体细胞+卵子 体细胞
胚胎 动物克隆
体细胞
关于器官移植 的伦理学原则
一、安全/有效原则 二、知情同意原则 三、公正原则 四、互助原则 五、非商业化原则
一、 血管吻合技术
现代外科已经解决了血管吻合技术,这方面不存 在困难。一般先吻合静脉,再吻合动脉。用5-0 Dexon无损伤缝线,采用两定点或三定点吻合法, 其间再连续缝合,每一针都必须穿透血管内膜, 均匀紧密对合,闭合吻合口之前用肝素生理盐水 灌入腔内,排除血块和空气。吻合毕,先开放静 脉,再开放动脉。
人的血型比较简单,仅4个型:O型、A型、B 型和AB型。器官移植时血型必须相同,否则, 会发生强烈的超急性排斥反应。
而人类白细胞抗原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复杂的一 个遗传多态性系统。HLA存在于人的有核细胞 膜上,控制它的一组基因位于人的第六号染色 体短臂部分,现知有7个座位(或称位点), 相互紧靠,按HLA-A、C、B、DR、D、DQ、 DP顺序排列,称为连锁座位,每个座位上有一 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组合成单型,遗传时 一起传递(连锁遗传)。
第六章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移植术的先驱—————皮肤移植 深入人心的移植术———输血 移植免疫的豁免区域——角膜移植 外科禁区的彻底突破——肾移植 移植术拓展的新领域——肝胰脾移植 移植术领域的又一突破—骨髓移植 思维器官的移植————脑组织移植 不可思议的手术————多器官联合移植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移植病人的术前准备 2、比较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原位移
按解剖位置分
•原位移植 •异位移植
器官移植的特点
移植器官在移植手术过程中必须始 终保持活力
器官移植手术属于活体移植和吻合 移植
如为同种异体移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后不可避免 地会有排斥反应
第二节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术前的准备
一、供者的选择 1、免疫学方面的选择:
血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混合淋巴细 胞培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 2、其他方面 二、受者选择
植的概念 3、能准确复述肾移植的术后护理 4、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论述肾移植
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移植(transplantation)是将 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用手术或其他措施移植到自己 体内或另一个个体的某一部位
器官组织移植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血管吻合技术 组织培养和灌注
(3)慢性排斥反应
是移植物功能丧失的常见原因,可发生在移植 术后数月至数年。对慢性排斥的病因尚有争论, 可能急性排斥的反复发作、药物毒性、反复感 染、慢性梗阻、移植时供体器官的缺血损伤等 都起一定作用。临床表现为移植器官功能缓慢 减退,增加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常难奏效。
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一般在移 植后数天至两周左右出现,80-90%发生于移植 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乃至术后一年内多 次重复出现。主要症状有:突然发生寒战、高 烧,移植物肿大引起局部肿痛,一般情况变差, 移植器官功能减退,如肾移植时出现尿量减少, 血肌肝和尿素氨升高,肝移植时有明显的黄疸 加深,血清转氨酶和胆红质迅速上升。
组织排斥反应
概述
1954年Murray首次施行同卵双生姐妹 间的肾移植成功
1963年Starzl首例肝移植获得成功 1966年Kelly等完成首例胰腺移植 1967年Barnard施行首例心脏移植 1960年吴阶平教授施行首例肾移植
分类
按遗传学分
自体移植 同质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每个人各有一条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半型, 因此,共有两条半型。两条半型的相对座位上 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按照遗传规律,子代和 亲代之间总有一条单型是相同的,同胞之间 HLA有1/2机会半相同,1/4机会完全相同,1/4 机会完全不相同。
(2)排斥反应的传入支——免疫识别
直接识别:受体免疫系统识别供体抗原提呈细胞 提呈的供体抗原。
然后保存于2-4℃盛有保存液的容器中, 直至移植(称为冷缺血)。
三、 排斥反应
1.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免疫学现象, 主要是由于供体和受体间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 白细胞抗原)不同所引起,是免疫系统识别“自 我”和“非我”的最典型例证。
(1)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system, HLA系统)
两定点吻合法
三定点吻合法
二、器官保存
器官移植要求移植一个活的器官。但是, 手术切取的、已没有血液供应的器官,在 35-37℃的常温下(称为热缺血)短期内即趋 向失去活力,肾脏的热缺血时间只有30-60 分钟,肝脏的热缺血时间只有15-20分钟。
因此,为了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器官的保存必须遵循低温的原则,低温
间接识别:受体免疫系统识别自体抗原提呈细 胞提呈的供体抗原。
(3)排斥反应的效应支——免疫排斥
细胞免疫
– 细胞毒性T细胞 – 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2.排斥反应的类型
(1)超急性排斥反应 由于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
包括抗供者ABO血型抗原、HLA抗原及血管内 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上VEC抗原的抗体,就会引 起超急性排斥反应。 可能发生于受者供者血型不合、再次移植、反 复输血、多次妊娠、长期血液透析的个体。
上述抗体与供者组织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 而直接破坏靶细胞,致使移植器官的血管内皮 细胞破坏,血管渗漏,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 集和纤维蛋白沉着,造成广泛血栓、血管堵塞 和组织坏死,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立即、 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破坏,表面发污发紫,切面 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
(2)急性排斥反应
可以减少细胞对氧的需要,延长对缺血 的耐受性,从37℃降至0℃可使细胞新陈 代谢率下降到原来的1/12。
单纯器官表面降温是不行的,
必须用特制的器官保存液(Collins液、 UW液,0-4℃)快速灌洗器官,尽可能将 血液冲洗干净。灌洗的压力保持在60100cmH2O。肝的灌注量约2-3L,肾的灌 注量约50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