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
初中化学_九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教学课件设计

规律总结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
1、物质具有可燃性
1.移走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可燃 物的着火点以下。
⑥医院用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和氧气输出的快慢。
(装置中放半瓶蒸馏水,a接氧气钢瓶,b接病人吸氧气的 塑胶管)。
1、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 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 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 氢气体。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在通常情况 下跟CO2、H2O、HCl发生下列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4HCl=4NaCl+ 2H2O+O2↑2Na2O2+2H2O=4NaOH+O2↑
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 气体,请用下列全部或部分实验装置,验证CO2能跟 Na2O2反应制取O2,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A__B__C_F__E__ , 看到_E_中_红__色_铜__变_黑_色__现象证明CO2能跟Na2O2反应制取O2。
A
B
C
D
a
b
如图所示,多功能瓶有许多用途
a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
b
从a端进,反之从b端进)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里面装满水)
③与量筒合起来可测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从b进a出,瓶中一般充满水或某种饱和溶液); ④可用作洗气装置; (气体从a进b出,瓶内盛放液体。如内装浓硫酸除去水);
初中化学《燃料与燃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燃料与燃烧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八年级全一册课本第六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道二氧化碳的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燃烧与燃料复习课

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张传强燃烧与燃料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燃料燃烧的复习,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深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控制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加深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应用;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燃烧及灭火;2、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控制;3、二氧化碳的性质;4、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研究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五、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复习内容是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分为四个小专题:1、燃烧及灭火;2、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控制;3、二氧化碳的性质;4、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中围绕四个专题展开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形成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㈠、燃烧及灭火[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
这是油库着火,消防员努力灭火的一个片断,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生]学生思考回答与燃烧(或化石燃料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
[师]:投影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注意二者的对应关系)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①移走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例]:扑灭油井大火的方法有:a用火药在大火上方爆炸;b用液态氮。
回答(1)a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2)b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3)a法与b法哪种灭火快,为什么?[生](1 )利用炸药爆炸驱赶空气,使之与空气隔绝(2 )利用液态氮变为气态氮气吸热,使之温度降低,同时氮气也可隔绝空气。
(3)a法快;爆炸瞬间完成。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PPT优秀课件

化石燃料在利 用的过程中对 环境有哪些危 害?
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4
原理
CO2
实验室 制法:
原理 :CaCO3+2HCl == CaCl2+H2O+CO2↑
装置 :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 :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药品 原理 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 检验方法
9
二比制法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2H2O2 MnO2 O2 + 2H2O
CaCO3+2HCl
CaCl2+H2O+ CO2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中看是否复燃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看是否复燃
向上排空气法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浑 浊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CO2+H2O ==H2CO3
H2CO3==H2O+CO2↑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用途: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光合作用、制碳酸饮料
5
氧气
二氧化碳
大比武
6
一比性质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破坏其中一个条件)
3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质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含碳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理解碳循环途径是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法来表示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概括碳及其化合物之间存在的转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碳循环初步建立“物质是变化的、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结合低碳环保,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难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构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实验用品: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实验仪器: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胶头滴管、导管、塑料瓶。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5 环境问题
视频:低碳生活碳环保,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活动5
归纳: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
转化途径
总结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提
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建构以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图学会利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
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
2.教学流程图
2.六、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在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自主复习学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记住常见化石燃料和燃烧的发生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燃料。
2、记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步骤、收集和验满的方法、检验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
3、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相应用途;记住二氧化碳和那些物质发生反应。
关注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
复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进燃烧的方法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用途 复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 1、燃烧发生的条件 和 和 2、灭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爆炸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他们都是由________组成,都属于_______(混合物、纯净物),是 (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
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
6、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 ,可用于 。
7、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如果对它进行加热,则又会看到 ,有关反应方程式是: ;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 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______,上面的蜡烛______,说明CO 2的具有: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8、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性质。
燃烧燃料复习课PPT课件 沪教版

中考资源网
H2O2溶液
木炭
X
Y
二氧化锰
澄清 石灰水
A
BC
(1)下列方法中可用于检验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是:__②__③__④____
①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看能否形成水柱并保持不变。
②将Y端导管浸入水中,由分液漏斗向A中缓缓注水,看Y端导管口是否有气
泡放出。
③将Y端导管浸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酒精灯微热平行玻管,看Y端
点燃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2_H_6_O_+_3_O__2 _____2_C_O__2+_3_H_2_O_。
练一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并有水珠生成,你认为蜡烛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还可能含有
在橡胶管上涂一层肥皂水,然后打开气阀,如有气泡出现证 明小明的猜测是正确的。
请你根据生活经验说明
1、家庭液化气不完全燃烧时,可观察到 发出黄光,出现黑烟
的现象。你可采取 调大通风口 或
调小进气量
使它完全燃烧。
2、可采取 将煤球改成蜂窝煤 措施使煤炉中的煤完全燃 烧
当发生火险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B、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 C、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呼救
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
④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Y右端接一注射器,缓缓推气,松手后看注射器是
否能复原。
中考资源网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单元备课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课时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
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燃料的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主要内容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发生条件、灭火原理、防火和防爆炸的措施;知道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是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
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室中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有哪些主要性质?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燃料的重要性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性质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难点:1.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2.提高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烧杯、玻璃棒、火柴、酒精、棉花、蜡烛、木条、铁架台等。
初中化学_九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等知识点,能解决与燃烧相关的实际问题,树立安全用火的意识。
2、回顾煤、石油的综合利用,体会化学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通过O2与CO2的实验室制法比较,明确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学会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能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通过CO与CO2的比较,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复习重点、难点】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灭火的目的、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复习流程】【复习过程】《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新课内容的学习已对本单元有了大概的了解。
他们已知道了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化石燃料及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等,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知识网络的建构还是模糊的,比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进燃烧的方法等。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所以,本节复习燃烧燃料时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建立整体有序的认知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发展变化观和化学的价值观等观念。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对比进行性质的复习,从宏观到微观,帮助学生理解性质不同的原因,发展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对于药品原理、装置选择已不陌生,但为什么这样选择?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恰当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些还需要在复习时进一步的明确与强化。
《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效果分析通过复习,学生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6单元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燃烧规律

③控制蒸发速度(油膜蒸发缓和);
3)排气冒黑烟
缓燃期燃油被高温废气包围:高温缺氧→裂解→脱氢 →聚合形成碳烟。 一般在高负荷时发生如汽车加速,爬坡或超载。
减少冒黑烟的措施: ①增大过量空气系数α:改进进气系统ην↑,减少喷 油量降低功率使用。
单元6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课前回顾
问题一:传统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及着火方式 有什么不同?
汽油机:缸外形成混合气,点燃;柴油机:缸内喷射,压燃。
问题二:为什么传统汽油机采用缸外混合,火花塞点燃式燃 烧,柴油机采用缸内喷射,压燃式燃烧?
燃料的品性决定了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及着火方式。
蒸发性:汽油>柴油; 发火性(自燃性):柴油>汽油。
1)泵-管-喷嘴系列 (1)直列柱塞泵
高压油管 燃油滤清器 停油电磁阀
回油管 润滑机油管
P7100泵 正时齿轮
4、应用吸振减振材料制造薄板零件,如油底壳、 缸盖罩等。在缸体与油底壳之间、缸盖与缸盖罩 之间采用较“软”的垫片,对振动起到阻尼使用。
5、改进消声器的结构、材料;改进空气滤清器、 冷却风扇等的设计以及适当调节配气相位,以降 低气体动力噪声。
6、遮蔽噪声源,采用对作为主要噪声源的发动机 的局部或整体加隔声罩的方法等。
6-1柴油机燃烧过程
1、混合气形成特点: 3)混合气形成不均匀 ,为了提高经济性总体过量空气系 数>1.2。导致容积利用率低,升功率低(傻大黑粗)。
傻大黑粗
高富帅???
6-1柴油机燃烧过程
2、混合气形成方式: 油膜蒸发混合,燃料大部 分顺气流方向喷到燃烧室 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 油膜受热蒸发,在旋转气 流作用下与空气相混合形 成可燃混合气。
人教版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使用场景,如家庭烹饪、汽车行驶等,引发学生对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思考。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燃料?燃料是如何转化为能量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教学内容: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燃料的分类、性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化学、环境、社会)分析燃料使用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和最新科技进展,介绍新能源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分享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好方法。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教学内容:
-燃料性质、组成、燃烧方程式的应用题。
3.关注新能源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情感。
4.增强学生对国家能源政策的了解,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人类。
4.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和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的性质、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docx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学王会有【学情分析】本单元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燃烧和灭火、家庭生活屮燃料的燃烧、常用汽车燃料的使用等问题学生较为熟悉。
通过新授课的教学后,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一般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石燃料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等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下册的内容联系不大,并且学习的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相关实验探究分析、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和从环境的角度选择和开发燃料等问题仍较模糊。
因此,复习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以内容提示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冋顾所学基础知识,并设置一些与学生口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网,明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最后通过课堂反馈型的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原理和措施;(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重要性;(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会知识的整合、迁移、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的重要性;(2)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3)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3)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燃料的使用对坏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坏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哪 些属于化合反应?那些属于分解反应?
①
② CO2 + Ca(OH)2 = CaCO3↓+ H2O ③ ④ ⑤
化合反应: ① ⑤。分解反应: ④
4.(济宁期末检测)计算足量的盐酸跟250g碳酸钙反应, 可以生成CO2多少克?
解: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
粉尘
NO
X
SO2
CO
CO
2
原油燃烧
事物有两面性
太阳能
核能 风能 潮汐能 水 能
氢 能
可燃冰
地热能
生 物 质 能
二氧化碳的循环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煤等燃料的燃烧
氧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考点总结
产生途径 循环: 消耗途径 原理:CaCO3+2HCl = CaCl2+H2O+CO2↑ 制取: 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 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性质: 化学性质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 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用途: 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光合作用、制碳酸饮料
化石燃料
存储现状 按照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 计算,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地球 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可供人类 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漫长的形成过程 不可再生 短缺的现状
节 流
珍贵
开 源
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
煤燃烧
天然气燃烧
C、H
C、N、S、O
煤
化 石 燃 料 的 利 用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 天然气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1. (黔东南)2015年1月1日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 A ) 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②合理使用化肥、农 药。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④控制烟花爆竹 的燃放。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只有②③④⑤B.只有①③④⑤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例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A.石油的分馏B.煤的干馏C.煤的气化D.石油的催化裂化 例3. 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石油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 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 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___。 SO2 AB(多选)。 (2)氢气作为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__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B.获得氢气的成本 C.制备氢气的原料 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复习课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3.了解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燃烧,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制法:
CO2
例1. (2014重庆)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 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 )
A. 连接仪器
B. 检查气密性
C. 取用石灰石
D.验满
例2.(2014广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示①②仪器的名称是 酒精灯,集气瓶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B (填编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例3.(2013•滨州)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 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 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 B 解释合理的是( )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钻 木 取 火 烹 调 食 物 蜡 烛 燃 烧 火 箭 升 空
火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请思考,以下灭火方式都用了哪些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的制法
二氧化碳 的性质
布置作业
1.学案上的中考汇编题 2.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小论文
谢谢大家
例3.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 请改正。
1
3
2
巩固练习
1.(2015年广州)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
2.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3.运用化学技术与方法科学改造和应用化石燃料是化学科学的 使命。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依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对其进行改 造的方法叫做 石油的分馏。在煤的综合利用中,改变煤的组成 和结构的过程属于 化学 变化。
4. (2015年重庆) 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 点燃 4P+5O2===2P2O5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导热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 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 CuO 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 作用是 A (填序号)。 A .作反应物B .隔绝空气C .升高温度
燃气灶着火了,快 关上燃气阀门
油锅着火了,
快盖上锅盖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
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
液化气罐着火了, 快盖上湿棉被
灭火原理:
①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②隔绝氧气
燃烧与灭火考点总结
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 与充足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三者满足其一即可, 也可以都满足
例4.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可燃物 实验1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2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实验3
以上图片的情景你熟悉吗?要使它们运作起来, 需要什么呢?
燃料!
煤
天 然 气
石 油
煤的形成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至少几亿年前
化石燃料的利用考点总结
燃烧 & 灭火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 爆炸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除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隔绝空气(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增大氧气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辨别有关图标
例1.(2014.临沂)为避免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 全措施,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例2.目前,家庭使用的燃煤都是蜂窝煤,把煤块做成 蜂窝煤的原因是( B ) A.节约用煤 B.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充分燃烧 C.外形美观 D.降低煤的成本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100
250 g
x 44 250 g 100
X=110g
44
x
规范答题!!
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110g。
归纳总结
化石燃料 种类 综合利用 对环境 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 碳循环
化石燃料 及利用 燃烧 燃烧与灭火
灭火
燃 烧 与 燃 料
达标检测
1.(2014聊城)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 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 加大气中PM2.5的是( B ) 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露天焚烧落叶 D.燃煤火力发电 2.(2015大连)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天然气 ⑴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是____________ 。 SO2 ⑵使用脱硫煤减少_______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 温室效应 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