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肾内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对维持内环境稳定和排泄代谢产物有重要作用。
因此,肾内科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在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于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要有明确的规定。
肾脏疾病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标准和方法,以及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准和方法。
其次,对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要有明确的规定。
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对于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和并发症的预防要有明确的规定。
肾脏疾病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必须考虑的内容。
最后,对于肾脏疾病的康复和长期管理要有明确的规定。
肾脏疾病的康复和长期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对肾脏疾病康复和长期管理的具体计划和措施,以及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指导。
总之,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肾脏疾病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肾脏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肾内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肾脏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肾内科)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ICD-10:N10.X0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住院生化、CRP、ESR、免疫3项、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血培养等;(3)尿红细胞位相、白细胞分类、尿白细胞管型、清洁中段尿培养(包括细菌和真菌)+药敏+菌落计数;(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尿渗透压,尿找抗酸杆菌、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肾功能、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2)残余尿B超、腹部B超、妇科B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肾病学专业5个病种临床路径大全
卫办医政发〔2011〕58号文件附件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I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 asture综合征(ICD-10:M31.0)/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D -10:M31.0)。
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
2.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综合征)。
3.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
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4.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血浆置换: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一般连续治疗3–6次,或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7–15mg/kg/次(0.5–1.0g/次),每日或隔日一次静滴(30–60分钟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约4–6周逐渐减量。
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5.对症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1.7I型新月体肾炎疾病编码或ICD-10:M31.0Goodpasture综合征疾病编码或ICD-10:M31.0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疾病编码;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二)
(3)感染相关指标:降钙素原、真菌 G 试验、GM 试 验、IL-6、结核三项、PPD 试验等。
(4)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5)冷球蛋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 量、肿瘤标志物。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加强支 持治疗。 2.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 3.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4.激素或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九)手术日为入院第 2~7 个工作日之内(如需肾活 检)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 瘀作用的中药)天数视药物种类而定,复查凝血功能正常。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病情而定。 5.病理: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检查。 (十)出院标准 1.肺出血停止,X 线胸片或肺部 CT 显示肺出血基本吸收; 无低氧血症。
2.肾功能稳定。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严重肾外合并症或严重急性肾损伤并发症,需要在 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二、I 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I 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sture 综合征(ICD-10: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住院第 3~7 天
住院第 8~14 天
住院第 15~30 天 (出院日)
□ 继续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 继续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 肺出血停止、X 线胸片显
□ 激素冲击治疗
监测抗 GBM 抗体浓度
示肺出血基本吸收;无
□ 肺出血、肺部感染治疗 □ 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 低氧血症
肾病科临床路径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 编码:BNS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
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 编码:N39.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
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方案”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28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 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 编码:N39.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不3.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尿常规(2)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沉渣分析、尿β2-MG、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泌尿及生殖系统超声、腹部X 线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泌、泌尿系核磁共振(MRU)等。
肾脏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 sture综合征(ICD-10:M31.001)/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 D-10:M31.002†N08.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相关肾小球肾炎(ICD-10:M31.003†N08.5*)。
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
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2.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3.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
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4.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血浆置换: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病情稳定可延至每周2~3次,一般连续治疗5~14次,或直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或危及生命的肺出血停止。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合肾活检病理改变判断治疗的计量,甲泼尼龙每次7~15mg/kg (每次0.3~1.0g),每日或隔日1次静脉滴注(30~60分钟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最大计量60mg/d),约4~6周后逐渐减量。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临床路径一、概述肾病是指肾脏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尿液异常、水钠潴留、氮质血症等。
肾病临床路径是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旨在提高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二、肾病临床路径的目标1.早期筛查和诊断肾病。
2.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3.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4.促进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三、肾病临床路径的内容1.建立健全的初步评估系统,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史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2.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病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严格控制诊断和治疗时间,减少延误和误诊。
4.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包括选用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等。
5.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辅助治疗,包括中医中药、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
7.提供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肾脏保护和自我管理的认知。
四、肾病临床路径的优势1.提高临床疗效:通过标准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延误和误诊,提高治疗效果。
2.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合理用药和定期复查等措施,降低医疗费用。
3.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4.防止并发症:通过早期筛查和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五、实施肾病临床路径的困难与对策1.缺乏标准化指南:制定适用于中国的肾病临床路径指南,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2.医疗资源不足:加强肾脏医疗资源建设,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3.患者教育不到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合理用药和自我管理能力。
4.多学科合作不够紧密: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协同治疗机制。
六、结论肾病临床路径是一种利用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肾病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估系统、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但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可以逐步解决。
肾病科专科临床路径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有或无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有或无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阳性或阴性。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尿白细胞阳性,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阴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3)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血培养;(2)胸片、心电图、残余尿彩超、腹部彩超、妇科彩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路径(非透析患者)-修改版一、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ICD-10 编码: N18.803、 N18.804、 N18.801)。
(二)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参考表1)并且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3个月。
2.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3.同时符合我国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方法中的,慢性肾衰竭代偿期(CKD3 期)、失代偿期(CKD3-4 期)、衰竭期(CKD5 期)、尿毒症期(CKD5 期非透析)病人。
(三)治疗方案与原则(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
(1)坚持病因治疗: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坚持长期合理治疗。
(2)避免或消除慢性肾衰竭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保护健存肾单位(参考表2)。
2.营养治疗。
3.药物治疗:(1)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水钠代谢紊乱的防治、高钾血症的防治。
(2)高血压的治疗,贫血的治疗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血糖控制,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治疗,防治感染、高脂血症的治疗,口服吸附疗法和导泻疗法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脏病(TCD 编码:N18.900)和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ICD-10 编码: N18.803、 N18.804、 N18.801)患者。
2.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CKD3 期)、失代偿期(CKD3-4 期)、衰竭期(CKD5 期)、尿毒症期(CKD5 期非透析)病人。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临床路径引言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为了规范和优化肾病的诊疗过程,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背景肾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监测,这涉及到医院、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然而,由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同,导致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而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能够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目的肾病临床路径旨在明确和规范肾病患者的诊疗方法和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统一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2. 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治疗;3. 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4.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制定过程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阶段的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 成立肾病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包括肾脏内科医生、护士、检验科、药剂科等相关人员;2.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肾病临床路径的研究和经验,制定制定参考框架;3. 根据实际情况和诊疗需要,制定肾病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和流程;4. 经过多轮讨论和修订,形成初步版本;5. 执行初步版本,收集反馈意见;6.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优化;7. 经过多次修订和验证,形成最终版本;8. 将肾病临床路径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
内容肾病临床路径的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 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2.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3. 随访计划:建立定期的随访制度,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4. 并发症管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5. 肾病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血压控制、药物合理应用等。
结论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对于提高肾病患者的诊治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8 —内三科肾病临床路径目录一、IgA 肾病二、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三、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路径四、糖尿病肾病晚期临床路径IgA 肾病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I gA 肾病的患者一、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N02.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临床路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gA 肾病(ICD-10 编码:N02.8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 GFR(5)凝血功能(6)蛋白电泳、CRP、ESR (7)免疫指标(ANA 谱、IgG、IgA、IgM、C3、C4、RF、ASO)(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NCA、抗G BM 抗体、HLA-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 酶、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
临床路径-肾内科1
临床路径-肾内科1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 + B9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七版)、《儿科学》(王卫平,沈晓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临床上有少尿,血尿,浮肿,高血压。
2.2周内血清补体C3下降。
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O明显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0–14天,过敏患儿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并发症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高血压脑病的防治、急性肺水肿的防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 + 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补体、ASO;(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ANA、CRP、ESR;(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5)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感染性疾病筛查(支原体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丙肝、HIV、梅毒、中段尿培养等)、RF、血型;(2)ANCA、免疫球蛋白、心磷酯抗体、抗GBM抗体;(3)超声心动图;(4)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七)选择用药。
1.抗菌素:青霉素5-10万单位/kg/d;2.利尿剂:口服双氢克尿噻1-2mg/kg/d、速尿1-2mg/kg/d;静脉速尿1-2mg/kg/次、托拉塞米 1-2mg/kg/d;3.降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阻滞剂,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4.对症中药治疗。
肾病科专科临床路径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有或无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有或无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阳性或阴性。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尿白细胞阳性,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阴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3)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血培养;(2)胸片、心电图、残余尿彩超、腹部彩超、妇科彩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 检查等。
肾内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CD10:N04)二、诊断依据: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1、临床特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2、24小时尿蛋白≥3.5g/d;3、血浆白蛋白≤30g/L;4、排除继发性因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1、寻找并去除发病因素;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病综合征。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急诊生化8项、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常规、血型鉴定、尿红细胞位相+蛋白定性、尿肾功能、尿渗透压、血糖、血清蛋白电泳、血脂7项、免疫功能、CRP、ANA、ds-DNA、ENA、ANCA、ESR、24h尿蛋白、尿酸、肌酐定量;2、心电图;3、胸片(正、侧位);4、腹部彩色B超(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5、肾活检(征得患者同意、无肾活检禁忌症者)。
七、选择用药:1、根据是否合并浮肿选用利尿药;2、根据有否合并感染选用抗感染治疗;3、合并高凝者选用抗凝剂;4、排除激素禁忌症后予激素治疗;5、对激素无反应者适时选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药物;6、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药及钙剂预防激素副作用;7、使用降脂药物控制高血脂;8、应用ACEI或(和)ARB降尿蛋白及控制血压。
八、复查的检查项目:1、24h尿蛋白;2、肝功能;3、肾功能;4、血细胞分析;5、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九、出院标准:1、浮肿减轻或消退;2、尿蛋白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并发症;2、节假日;3、患者不配合治疗;4、肾活检;5、女性月经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CD.10:N0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 天。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肾内科)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ICD-10:N10.X0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住院生化、CRP、ESR、免疫3项、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血培养等;(3)尿红细胞位相、白细胞分类、尿白细胞管型、清洁中段尿培养(包括细菌和真菌)+药敏+菌落计数;(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尿渗透压,尿找抗酸杆菌、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肾功能、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2)残余尿B超、腹部B超、妇科B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2.无需要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合并症。
3.指导患者学会内瘘的保养(血液透析)。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不进入本路径。
2.达到慢性肾脏病5 期,但尿量不少、营养良好、没有症状,预计1 年内不会进入透析者,不进入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4.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理诊断为狼疮性肾炎(ICD-10:M32.1+N0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符合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 诊断标准。
2.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可达肾病综合征程度,亦可见肉眼血尿或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可伴有高血压和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三)标准住院日为12-16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理诊断为狼疮性肾炎(ICD-10:M32.1+N08.5*)。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住院后1-7 天(指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外周血涂片;(2)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酶、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3)抗核抗体、抗dsDNA 抗体、抗心肌磷脂抗体、抗Sm 抗体、ENA 多肽抗体谱,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RF、CRP、ESR、ASO,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4)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检查;(5)B 超(双肾、肝胆脾胰)、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外周血CD4+和CD8+细胞、ANCA、抗GBM 抗体、血清蛋白电泳、甲状腺功能;(2)双肾血管彩超、头颅MRI、骨髓穿刺、骨盆平片、肌电图、脑电图、眼底检查等。
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进行评分。
4.如患者无禁忌,应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六)肾穿前用药。
1.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可使用利尿剂、碱剂或扩容治疗)。
3.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
4.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酌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落刺激因子或他汀类降脂药。
5.肾穿刺术前停用抗凝药物。
6.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七)肾穿刺病理检查。
如果患者入院前已完成穿刺前的检查和准备,住院后即可进行肾活检。
如果患者住院后开始安排肾活检前的检查和准备,则在完成评估后行肾活检。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准备: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后,复查凝血功能正常;血色素8g/dl 以上,血小板8 万/mm3;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取材方式:经皮肾活检。
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6.组织病理: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石蜡切片光镜检查及电镜检查,并对肾组织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DI)进行评分。
(八)穿刺后用药。
1.肾穿刺术后根据情况选择性使用止血药。
2.根据临床情况可选择性使用无肾毒性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
3.根据肾活检病理诊断,确定病理类型后实施治疗方案:(1)重型狼疮性肾炎,疾病明显活动者,可考虑大剂量激素静脉冲击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或霉酚酸酯、普乐可复治疗;如伴免疫功能缺陷可以考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或血浆置换;(2)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狼疮活动者,可考虑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硫唑嘌呤或来氟米特等治疗;(3)在肾穿刺7 天后,无活动性出血,可酌情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治疗(促纤维蛋白溶解药慎用);(4)保护肾功能、对症支持治疗。
(九)出院标准。
1.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2.肾穿刺伤口愈合好。
3.临床症状(血压、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稳定或者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恶性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如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症状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血糖升高或肾穿刺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4.虽然诊断为狼疮性肾炎,但出现持续少尿、急性肾衰或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替代治疗的患者,以及伴有严重感染、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不适合本途径。
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ICD-10:N17)、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衰竭期)(ICD-10:N1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突发肾功能减退(在48 小时内)。
2.急性肾损伤1 期(危险期):血清肌酐升高≥0.3mg/dL(26.4 μmol/L) 或为基线值的1.5-2 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6 小时。
3.急性肾损伤2 期(损伤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2-3 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12 小时。
4.急性肾损伤3 期(衰竭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3 倍或在血清肌酐>4mg/dl(354μmol/l)基础上急性增加0.5mg/dL(44μmol/L);或者尿量<0.3 ml/kg/h 持续>24小时或无尿持续>12 小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肾脏替代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经评估预计无效的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氮质血症(具体替代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决定)。
2.对症治疗:给予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小球肾炎、系统性血管炎、急进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其他经评估认为需要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情况, 并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7-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7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 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O2CP)、血糖、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 谱、ANCA、抗GBM 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率;(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NGAL、KIM-1、IL-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2)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3)超声心动图、双肾动静脉彩超、同位素骨扫描、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4)骨髓穿刺、肾脏穿刺活检等。
(七)选择用药。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损伤。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如果需要肾穿刺,则通常入院7 日之内完成评估。
4.肾穿刺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后酌情使用止血药。
5.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
6.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7.酌情使用抗凝药、溶栓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碱剂及其他药物。
(八)如果需要肾穿刺,则手术日为入院第7 日之内。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查凝血功能正常。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