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学案(含答案)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上下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开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1.河流上游的地貌——V形河谷(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
(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局部与河道别离,形成牛轭湖。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形状⎩⎪⎨⎪⎧鸟嘴状——长江三角洲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三、风沙地貌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
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固定沙丘流动沙丘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四、海岸地貌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高中地理必修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体,祼露形成河漫 开阔,水流速度放
滩,如河流改道, 慢,搬运能力下
河漫滩废弃,多个 降,堆积而成
河漫滩便连成平原
河流含沙量大, 入海处水下坡度 平缓,加上海水 的顶托作用,河 水流速减慢,泥 沙堆积形成三角 洲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
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成过程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峰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岩溶漏斗→落水洞→地下河
石钟乳从顶部发育 石笋从底部发育
石柱
成因
流水 溶蚀
流水 沉积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答案:A 解析: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 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 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 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 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 A 项。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二、河流地貌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
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 m,南北宽490 m,深208 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C )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V形谷2.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 A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解析] 第1题,由题意知,“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该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故选C。
第2题,“天坑”是在流水作用下不断被侵蚀而成,故选A。
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 )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解析]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 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D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D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 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C )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 该地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多溶洞、暗河,地表水缺乏,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②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③正确。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9: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练习题
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一、选择题1.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 )A.峰丛、石林、石笋B.峰林、石柱、石林C.孤峰、残丘、石幔D.峰林、孤峰、残丘2.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③降水越多,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闻名海内外。
读图完成3~4题。
3.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A.海岸地貌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D.风沙地貌4.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B.该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C.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D.利用该地貌的山间小盆地可以发展种植业读地表喀斯特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貌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是溶沟B.②是残丘C.③是峰丛D.④是峰林6.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7.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主要是( )A.流水沉积形成的B.流水侵蚀形成的C.流水溶蚀形成的D.湖泊堆积形成的8.读下列两幅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B.①图河流多U形谷地C.②图河流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D.②图中河流地区常发育牛轭湖9.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海浪作用明显③沉积物颗粒大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流水搬运能力(M)与流速(v)密切相关。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某河流四个位置的沉积物颗粒组成图,四个地点中,流速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读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完成11~12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1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探究一喀斯特地貌考向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可溶性岩石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A项正确。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答案 D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考向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变化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云南省 B.陕西省C.辽宁省 D.江苏省答案 A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 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 D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考向3 溶洞的特征及形成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
4.1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常见地貌类型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
2. 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貌类型的外观特征和环境影响。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等常见地貌类型的识别和描述。
2. 教学难点: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正确理解和诠释复杂的地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常见地貌的模型或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 搜集相关视频和案例,用于教室讨论和讲解。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4. 确定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场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图片,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让学生对地貌类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出问题: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外动力作用的干系。
(二)新课教学1. 平原:介绍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主要的平原类型。
通过展示平原图片,让学生感受平原的特点。
2. 山地:介绍山地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主要的山地类型。
通过展示山地图片,让学生了解山地的特点及常见的地形地貌。
3. 丘陵、高原:分别介绍丘陵和高原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特点。
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地貌的基本特征。
4. 盆地:介绍盆地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主要的盆地类型。
通过盆地与平原的比照,让学生理解盆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5. 通过实验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貌形成的过程,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貌类型的优缺点,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做好铺垫。
(三)教室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地貌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问与回答: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作业11: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时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2020·山东潍坊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板块张裂D.流水侵蚀2.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①洼地②峰林③石幔④石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D 2.A 3.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此处有石钟乳,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故选D。
第2题,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落水洞、石林、残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漏斗和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故选A。
第3题,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瘠薄,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
喀斯特地貌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地下暗河,地表水极易下渗为地下水,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
故选C。
(2020·浙江嘉兴期末)2019年11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一世界级天坑群,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附近还发现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
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该天坑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5.天坑群附近聚落较分散,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崎岖B.降水较多C.土壤肥沃D.交通不便答案 4.C 5.A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岩溶地质遗迹,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侵蚀)而成的。
故选C。
第5题,该天坑群位于云贵高原,周边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聚落分散,故选A。
(2021·海南文昌月考)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D.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7.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答案 6.D7.C解析第6题,甲处位于黄河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受到海水顶托作用以及地势变缓,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D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2)学案
第四章地貌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校友会2019中国地质学类一流专业排名校友会2019中国地理科学类一流专业排名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填图』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填出景观的名称。
提示(自左向右)孤峰峰丛峰林石钟乳石笋石柱『微思考』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有何不同?提示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蚀作用形成。
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地下河是溶蚀作用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是淀积作用形成。
二、河流地貌『填图』在河流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提示(自左向右)峡谷(V形谷)冲积平原牛轭湖三角洲『微思考』上图中四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个部位?提示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冲积平原和牛轭湖位于中下游,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拓知识天坑天坑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辨差别峰丛与峰林峰丛是峰林地形的早期发育阶段,基部完全相连,通常分布于山地的中心部位。
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而来的,基部断续相连,主要分布于岩溶盆地的边缘。
辨差别牛轭湖的形成“V”和“U”(槽)形河谷“V”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上游或流经山区的河流,特点是河道狭窄,河床较深,河水流速快,以下蚀为主;“U”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地区,河流的侧蚀加强使得河道变宽、堆积作用较明显。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第四章地貌学科及使用年级:高一地理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使用时间:2023年秋季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喀斯特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①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分析其形成的基本条件②了解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③简述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演化过程④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前预习:要求:认真自学并及时记录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奇思妙想(记在右侧空白处),准备在课堂上提出进行重点解决。
知识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阅读课本P66,试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 喀斯特地貌是什么?从喀斯特地貌的概念中,找出其物质条件、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
概念:在,的物质,,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探究1:从喀斯特地貌的概念中,找出其物质条件、形成过程和空间分布,并指出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1分钟)2.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知识点二:喀斯特地貌的分类3.1 探秘喀斯特——“寻千峰合作探究2:结合视频和教材P67,将下列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按阶段发展排序,并简要说明这样排序的原因。
(2分钟)课后再疑:对于本课所学,有哪些困惑或质疑,请写出来与同伴探讨。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据此回答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可溶性岩石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学案(含答案)
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案(含答案)第一节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地貌类型课时课时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
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
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峰丛.峰林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孤峰.残丘孤立的小型锥状2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溶洞常常呈层状分布石钟乳.石幔.石帘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判断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2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4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
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
3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形。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种多样,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4.11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分布规律。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河流地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貌知识。教师可以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如对比分析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点、探讨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桂林和洛阳的地貌风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貌的魅力。接着,我分别介绍了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分布规律。在讲解过程中,我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如桂林的溶洞、洛阳的河谷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貌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了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基本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分配了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如对比分析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点、探讨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貌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地貌知识的情况。除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成果、小组合作表现等进行评价,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有趣的地理谜语:“地下河流神秘境,石头开花奇景现。谁能解开此谜题,Geography学问得真传。”通过这个谜语,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个谜底是什么。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我逐步揭示出谜底——喀斯特地貌。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分布区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4.1.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含答案
第四章地貌本章概述〔课标导航〕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常见地貌类型,二是地貌的观察。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同学们要从我们身边不同地貌入手,结合教材中常见地貌类型,说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四种地貌类型的定义、分布、主要景观,并探究几种常见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通过收集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等)以及遥感影像、考察报告、论文等,学会地貌观察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和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高度、坡度、坡向),进而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大学与本章知识地貌学、地质学相关的专业与本章知识相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关的知名大学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 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2.通过景观图、示意图等资料,总结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征。
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查地貌,分析典型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
【教学课题】 4.1 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课型:新授课主备:审核:时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人地协调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2.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3. 区域认知: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4.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了解喀斯特地貌类型的成因及分布;【教学难点】掌握并能区分喀斯特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遇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
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新课教学]:一、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以上反应为可逆过程,当大气中的CO2向水中浸入时,一部分与水结合为碳酸溶解固体CaCO3,另一部分保持气体状态。
当水中气态的CO2减少或空气中CO2含量降低,该反应式往左发展以补充CO2 ,则发生CaCO3的重新沉淀。
视频:喀斯特—Karst岩石裸奔的地方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图片:溶洞:地下水将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多个溶洞连通组合成一个整体时,可称为洞穴系统,溶洞形成后期还会受到构造影响,形成穿洞、峡谷、天生桥等地貌。
大国重器--FAST视频P68 活动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过程。
水平 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
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 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 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及特征。
水平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
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 察地貌,分析典型地
动对地貌的影响。
貌的形成和变化。
一 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 01 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圈内最典型的河流地貌是( )
A.大峡谷
B.三角洲
C.河谷平原
D.冲积平原
(2)西藏自治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冲积扇
B.河谷平原
C.冲积平原
D.高山地区
[科学思维] 河流地貌的分析思路
地貌 类型
类题透析 河流上游地区,流水侵蚀 01
强烈,多 02 峡谷。
1.上游与下游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段 上游
河床特征 河床 01 深而窄,多 V 形河谷
下游 河床宽而浅,多 04 槽形河谷
成因 流水侵蚀作用 02 强,03 堆积作用弱
流水 05 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 06 强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07
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位置 山前 河流中下游 08 河流入海(湖)口
特征 扇状堆积体,堆积物较大 地势低平,堆积物颗粒 09 细小,适合农耕
3.观察学校旁边的河流,说明该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及类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探究点
题号
喀斯特地貌
1、2、3、4、5、6、13
河流地貌
7、8、9、10、11、12、14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喀斯特地貌探究二:河流地貌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一、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常见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2.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3.实地考察地貌,分析典型地貌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二、必备知识(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喀斯特地貌及特征位置类型特征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底部平坦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长短不一,常呈层状分布[特别提醒]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也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但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二)河流地貌1.不同河段的地貌特征河段主要地貌主要特点上游“V”形河谷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槽形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谷宽而浅河口段三角洲地势低平,适合农耕2.河曲与牛轭湖: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其在洪水泛滥时,易形成牛轭湖。
[特别提醒] “V”形谷一般位于流经山区的河流的上游,特点是河道狭窄,河床较深,河水流速快,以下蚀作用为主;“U”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的地区,河流的侧蚀加强,使得河道变宽,堆积作用较明显。
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喀斯特地貌阅读教材P67图4.2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及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 (区域认知)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典型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是什么?提示: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层,后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上升成为陆地,最后经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1题,图示反映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大多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第2题,图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经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2.D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B处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悬崖4.图中河流沉积物从B处到A处的情况是()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5.图中C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V”形谷、流水侵蚀B.“V”形谷、流水堆积C.“U”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3题,图中B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泥沙堆积,易形成冲积扇。
第4题,图中河流从B处到A处受到流水堆积作用,颗粒大、密度大的沉积物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因此由B处到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
第5题,图中C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河流下蚀作用,河谷呈“V”形。
4.D5.A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7.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6题,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堆积有关,河流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中游河流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没有必然影响;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学案3: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预习准备区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我国的、贵州、等地分布最为广泛。
3.表现形式(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丛、、孤峰、残丘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溶洞内有、石幔、石帘、石笋、等。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石灰岩分布地区都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
( )(2)喀斯特地貌降水丰富的地区也会常发生干旱现象。
( )2.下列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的是(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3.想一想,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二、流水地貌1.河流上游:一般分布在和高原。
形成深而陡的形谷。
2.河流中下游:中游多分布在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地区,下游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河谷呈宽而浅的形。
3.河口段: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多发育。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一般情况下,河流越往下游,河床越浅。
( )(2)在河口段,都会形成三角洲。
( )2.牛轭湖主要发生在河流( )A.上游段B.中上游段C.中下游段D.入海口3.我国哪些岛屿的成因与三角洲成因相同?主题探究区任务探究1 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提升运用能力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示意图,完成1~2题。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石灰岩广布,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天坑群。
白洞天坑是当地有名的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的植被;冒气洞口窄,洞内十分宽敞。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地下相互连通。
白洞天坑坑内气温与外界气温相近,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 ℃左右,某季节会出现白洞天坑坑口吸气,冒气洞洞口冒气(白烟)的奇观。
下图示意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垂直剖面。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乐业县天坑群的主要作用是( B )A.流水堆积B.流水溶蚀C.海浪作用D.风力作用2.冒气洞冒气(白烟)的奇观多出现在( D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第1题,此处为喀斯特天坑,形成其主要作用为流水溶蚀作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第2题,由于白洞天坑坑内气温与外界气温相近,冬季时,坑内气温低,气压高;而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在18 ℃左右,洞内气温高,气压低。
白洞天坑的冷空气通过地下岩溶通道进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受附近地下河影响,空气中水汽充足,当气流流出洞口时遇冷(冬季时,地面气温低于冒气洞内气温),水汽凝结,形成“白烟”,D正确;春秋季节时洞内外温差小,不易形成该现象,A、C错误;夏季时大气温度高,白洞天坑温度高,气流上升,冒气洞内气温低,气流下沉,不会出现冒气洞洞口冒气的奇观。
B 错误。
故选D。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
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A.流水沉积B.风力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4.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C )A.峰林B.天坑C.U形谷D.钙华湖[解析]第3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
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
石灰岩遇二氧化碳和水,形成可溶解的碳酸氢钙,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水体中溶解的碳酸氢钙分解,导致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案(含答案)第一节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地貌类型课时课时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
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
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峰丛.峰林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孤峰.残丘孤立的小型锥状2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溶洞常常呈层状分布石钟乳.石幔.石帘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判断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2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4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
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
3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形。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种多样,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判断1河流上游河谷呈“U”形。
2河流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上游。
3中下游河谷多呈槽形。
4一般情况下,越向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细。
5河曲只有平原地区才会出现。
探究点一喀斯特地貌1读图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峰林溶蚀洼地地下河2图1所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
答案云贵高原3图2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答案石钟乳石笋石柱4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答案不能。
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图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米,称为石林洼地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底部宽阔而平坦。
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峰丛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峰林峰丛被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残丘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立石峰,比孤峰规模更小.更平缓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形似竹笋的堆积体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连接在一起形成石幔或石帘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拓展提升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地貌为A峰林B石柱C落水洞D溶蚀洼地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A由碳酸钙淀积而成B由流水溶蚀而成C 由流水搬运而成D由地面塌陷而成答案1.A2.A解析第1题,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峰林。
第2题,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溶蚀D风化作用4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3.C4.A解析由图可知,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流水溶蚀,多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探究点二河流侵蚀地貌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其形态有什么特点答案上游河谷AA对应,岸壁较陡,谷底狭窄,呈“V”形;中游河谷BB 对应,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河谷更开阔,呈槽形。
2三段河谷AA.B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答案河谷AA以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
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56题。
5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cBb,a,cCc,b,aDc,a,b6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答案5.D6.A解析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8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7.A8.C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
“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
第8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探究点三河流堆积地貌材料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河流的堆积地貌图。
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答案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
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
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分布示意图形成过程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洪积扇。
多个冲洪积扇彼此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在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三角洲河口处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
读图回答910题。
9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洪积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BCD10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岔流较少波浪作用明显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多沙洲.沙岛发育ABCD答案9.B10.C解析第9题,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
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
第10题,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若该河流流经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扇平原B“U”形谷C河漫滩平原D三角洲平原12河中有河漫滩,河漫滩处可能在ABCD答案11.A12.D解析第11题,当山地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后,由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水流搬运能力减弱,从而把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平原,A正确。
第12题,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中只有地位于河流的凸岸,以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枯水季节会形成河漫滩,故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