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景泰蓝的制作(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 1.3.1景泰蓝的制作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下面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注意图片的颜色。
双击《景泰蓝的制作》课件图标。
二、解题问:什么是景泰蓝?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点击“景泰蓝”。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作者介绍问: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点击“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初中时我们也学过一些说明文,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注意体会。
四、明确教学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要注意两个问题:(点击“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五、分析课文学生对照课本,自行填写表格。
然后利用触摸响应,集体填写表格自左边第二行起的所有内容。
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问: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写作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小记十篇》,记录了景泰蓝这一工艺品的制作进程。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景泰蓝的制作》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依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景泰蓝制作精致,手工操作的特点,启示学生酷爱劳动、酷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本文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知道。
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教学方法:1、讲读之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初中已掌控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扼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二、扼要复习初中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三、展现有关图片,指导学生浏览要求学生掌控文章说明顺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标明,边读边摸索下列问题:1、为何叫景泰蓝? 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杰出,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体部分又分为几个层次?《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特殊、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取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进程。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爱好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进程。
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进程和技术。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有详有略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
2.学习课文多种样式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比较说明。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①低洼.()②蘸.水()③缂.丝() ④瓷.器()⑤铁屑.() ⑥瓜楞.() ⑦舀.水() ⑧铁臼.()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而略写了其他?2.作者在介绍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文章在介绍景泰蓝制作工序时,使用了一些行业术语,这会不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
我的质疑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精细、操作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及水平;(2)这两道工序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3)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
2.提示:主要使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
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子。
“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是打比方。
最后将掐丝与刺绣进行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作比较。
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3.提示:不会。
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运用了“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行业术语。
这些术语的使用都是必要的和准确的。
因为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
恰当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练,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也更容易把握各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之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的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作者解释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的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
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曾主编《小说月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行像》,散文集《小记十篇九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关于紊泰蓝: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蛀琅”,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之一。
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
淸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耀等。
【畫点字词正音】铜器作(zuO)(作坊)芨(ji)薩(zhdn)锯(gd)拌和(hub)铁鸩(“0)(碎末)机械(xid)硒(xl)环节二"思"过程设计课堂笔记【文本研习】速读全文,完成下列要求: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2、文章是如何进行说明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1)采用何种顺序?(2)使用那些说明方法?(3)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总结归纳】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6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9段: 第10段: 第11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14段: 第15段:第16段:第17段:本文共17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节至节),主要内容是第二部分(节至节),主要内容是第三部分(节至节),主要内容是【写作特点】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1)制作过程衔接词主要环节主要动作详略安排制作特点环节三“行”课堂笔记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是()A-作坊(2U6)铁臼(jiu) 着火Czhu6) 硼砂(p6ng)B.掺和(huo)譬如(pl)铁砧(zhOn)白芨<jl)C.粘液(nidn) 瓶颈(jing) 裸露(K I)储存(chu)D.绊他CgO) 碟子(did) 超浆(zhdn) 缜密(shOn)A. 影牒谍战铁砧疏疏朗朗B. 界限铁膚重叠平心而论C・焦燥浮躁镶钳推陈出新D・摩擦打醪膨涨穿流不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景泰蓝的铜胎上粘着线条画,轡如柳树,柳树的毎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毎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右括号(打比方)B.景泰蓝的制作要求精细,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终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次世博会期间,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国宝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B.不仅景泰蓝在掐制和纹饰上增添了上百余种工艺,而且在造型和题材上又创新了200多个品种。
导学案设计
年级
组别
高二
审阅
(备课组长)
审阅
(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高二全体学生
授课时间
课题
景泰蓝的制作
课型
讲授
课标
要求
学习使用术语,详略得到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方法.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按照生产制作顺序,准确使用术语,详略得到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方法.
2.学习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品读、制作表格、品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并认识制作景泰蓝手工艺品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所学专业技术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点
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学习
难点
掌握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学习
方法
制作表格、品析
学导程序设计
学
习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一 “学”
过程设计
课堂笔记
【走进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1988),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曾主编《小说月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景泰蓝的制作(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5
《景泰蓝的制作》学习目标:1 学习文章以制作过程支配说明挨次,有详有略,逐层说明的布局方法。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如话家常的平实性说明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点: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挨次,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增加宠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为先自主生疑学法指导:1、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依据适当的挨次,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2、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留意体会。
一、教材助读:1.拼写下列字词的拼音。
铁砧.尽打.瓶颈.掐.丝譬.如着.力恰如其分.白芨.浆依据剥...落缂.丝筛.选釉.料掺.合铁屑捣..碎舀.着椴.木瓜楞.2.参考《晨读晚练》P9“积土成山”3.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
我国现代有名的作家和训练家。
解放前曾担当过学校、中学和高校老师,当过编辑。
二十年月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争辩会”。
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训练出版社社长、训练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4.关于“景泰蓝”: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有名的物种工艺品之一。
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精彩,习惯称为“景泰蓝”。
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补充阅读:父亲(叶圣陶)又跟我说过,说明文非认认真真练习不行。
为什么又非练习不行呢?我想:一则由于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几乎处处要用到说明文;二则,练习说明文可以为写别类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教案一:《景泰蓝的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景泰蓝的起源和制作工艺;2.了解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景泰蓝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2.激发学生对景泰蓝的兴趣,了解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资料;2.景泰蓝作品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景泰蓝作品并进行简单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了解景泰蓝的起源和制作工艺(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景泰蓝的起源和制作工艺,可以借助课件或图片资料进行说明。
Step 3 了解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1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可以通过展示景泰蓝作品或实物来说明。
Step 4 欣赏景泰蓝作品(15分钟)教师展示多幅景泰蓝作品,并指导学生观察、欣赏,并让学生发表个人感受和意见。
Step 5 艺术创作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景泰蓝艺术创作活动,可以分成小组完成一幅小作品。
Step 6 学习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回答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 课堂扩展(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给出相关参考资料,鼓励学生对相关艺术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如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2.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表现,如创造力、合作能力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1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把握文本的“说明顺序”和采用的各种“说明方法”。
2、学习作品如何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并以此安排详略。
3、体会准确、通俗、平实的说明语言。
4、“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美丽的创造。
二、重点与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事物特征。
2、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3、“通俗科技语体”的准确性与平实性的统一。
三、教法学法预设1、学生课前搜集“景泰蓝”的相关资料。
2、文本难度小,学生自读,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案一、走近作者叶圣陶(1894-1988),字秉臣,原名,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899年进私塾读书,1907年进公立小学,一年后进苏州公立中学。
中学时期,喜读外国小说,开始接触文艺,曾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
1911年中学毕业后,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还当过编辑,编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和《中学生》等刊物。
叶圣陶早在1914年就开始用文言文写短篇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改用白话写作。
1921年初,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并严肃认真地进行实践,这时期的作品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抗争》、《四三集》,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诗歌集《雪朝》,并创作了被茅盾先生称之为“扛鼎”之作的长篇小说《》等。
作为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叶圣陶的童话集《》深受小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在看到兴起的革命力量之后创作的作品中,则充满了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
苏教版语文高二《景泰蓝的制作》学案
《景泰蓝的制作》学案●画语导入景泰蓝,有一个不凡的出身,曾经在深宫大殿集帝妃、官绅的宠爱于一身,平民庶人只能在宫女和太监的描绘中猜味它的惊艳;它有一个不凡的妆容,制胎成就它的体裁,掐丝镶嵌它的五官,烧焊联结它的肢件,点蓝和烧蓝为它抹上脂粉,磨光和镀金是它穿上的外衣。
经过精妆细琢,它才出落成为绚美的丽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吧。
【字词梳理】1.正音铁砧.()白芨.浆()缂.丝()釉.料()铁屑.()铁臼.()琢.磨()掐.丝()焊.接()剥.落()钳.子()瓶颈.()答案:zhēn,jī,kè,yòu,xiè,jiù,zhuó,qiā,hàn,bō,qián,jǐnɡ2.辨音粘.贴()尽.打()作.坊()温和.()粘.稠()尽.力()工作.()和.诗()和.面()和.稀泥()答案:zhān,nián;jǐn,jìn;zuō,zuò;hé,hè,huó,huò3.辨形接(hàn)光(dié)轻怕重(niān)卫(hàn)通(dié)妇(hàn)间(dié)答案:疏,蔬;砧,拈,踮;焊,捍,悍;碟,牒,谍【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
界成:划分界线而成。
匀净:精细深浅一致。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细密:①既细又密,精细周密,多指做工。
②不疏忽大意;仔细。
细致:①精细周密,多指工作。
②细密精致,多指艺术品的图案的特点。
细微:细小;微小。
多指变化、动作、声音等。
精细:精密细致,做得细心。
2.词义辨析细密细致细微三者都含有“细”之意。
但“细密”指精细、周密,多指做工。
如: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细致”指精细周到,多指工作,有时也指艺术图案特点。
2022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2022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写作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小记十篇》,记录了景泰蓝这一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以下是WTT整理的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景泰蓝的制作》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本文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织,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构造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讲解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教学方法:1、讲读之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才能的培养。
2、通过对初中已掌握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讲解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才能,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二、简要复习初中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三、展示有关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掌握文章说明顺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局部标明,边读边考虑以下问题:1、为什么叫景泰蓝? 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场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2、全文可分为几个局部?课文主体局部又分为几个层次?《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程度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欢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这一局部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第二局部(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这是本文的主体局部,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苏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景泰蓝的制作学案 上学期
景泰蓝的制作wst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铁砧._______②瓶颈._______③喷.水_______④譬.如_______⑤白芨.浆_______⑥蘸.水_____⑦剥.落______⑧缂.丝______⑨硼.砂______⑩釉.料______铀.______铬.______硒._______铁臼._______椴.木_______屑.______粘.满______ 作.坊______ 着.火_____ 一着.不慎______粘.液______ 工作.______ 着.力_____ 说着.______拌和._______ 和.平______ 和.了______和.面_______ 应和.______2、辨字形并组词①砧_______ _______飐_______ _______②镀_______ _______踱_______ _______③愣_______ _______塄_______ _______④截_______ _______戳_______ _______⑤涨_______ _______胀_______ _______⑥蓝_______ _______篮_______ _______⑦岌_______ _______芨_______ _______3、解释词义①疏疏朗朗:②半斤八两:③各有千秋:④推陈出新:⑤恰如其分:⑥瓶颈:4、辨析词义①试验:实验:②精密:精细:③结合:接合:④细致:细密:⑤功夫:工夫:⑥界限:界线:二、知能提升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是()A.粗略.(lüè)铁砧.(zhēn)着.力(zhuó)剥.落(bō)B.硼.砂(péng)铁屑.(xiè)瓶颈.(jǐng)白芨.(jí)C.粘.满(zhān)譬.如(pì)蘸.浆(zhàn)储.存(zhù)D.缜.密(s hěn)碟.子(dié)铁锤.(chuí)裸露.(lù)2.下列词语字形全正确的是()A.搀和譬如铁砧恰如其份B.篮球蓝色重叠重峦叠嶂C.繁复反复膨涨推陈出新D.摩擦打磨干躁专心致志3.下列各句中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较比_________,又较比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三《景泰蓝制作》同步教案1汇总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三《景泰蓝的制作》最新同步教课设计《景泰蓝的制作》教课设计 1教课目标:1、学习本文依据景泰蓝制作的先后次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认识景泰蓝制作精良,手工操作的特色,启迪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点:本文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织,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指引学生领会,绘制本文说明次序构造图。
教课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次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一样而不一样的。
教课方法:1、讲读以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
2、经过对初中已掌握的三种说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和逻辑次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次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一样而不一样的。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二、简要复习初中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三、展现相关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要修业生掌握文章说明次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注明,边读边思虑以下问题:1、为何叫景泰蓝?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宽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优秀,所以习惯称为“景泰蓝”。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体部分又分为几个层次?《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到、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纳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观光的时间、地址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欢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能够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 段先说明制作铜胎的原料是红铜,接着举圆盘、花瓶、方盒子三个例子说明景泰蓝铜胎的打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泰蓝的制作》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以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有详有略,逐层说明的布局方法。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如话家常的平实性说明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点:
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以学为先自主生疑
学法指导:
1、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2、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注意体会。
一、教材助读:
1.拼写下列字词的拼音。
铁砧.尽打.瓶颈.掐.丝譬.如着.力恰如其分.
白芨.浆按.照剥.落缂.丝筛.选釉.料
掺.合铁屑.捣.碎舀.着椴.木瓜楞.
2.参考《晨读晚练》P9“积土成山”
3.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
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4.关于“景泰蓝”: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物种工艺品之一。
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
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补充阅读:
父亲(叶圣陶)又跟我说过,说明文非认认真真练习不可。
为什么又非练习不可呢?我想:一则因为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几乎处处要用到说明文;二则,练习说明文可以为写别类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初父亲让我自己选定一件事物或者一个过程作为题目来练习,要努力写得让从未接触过这件事物或这个过程的人看了也能明白。
把很不容易达到的标准作为练习的要求,当然是从难从严的意思。
我听了父亲话,真的作了不少练习。
后来我当了编辑,在为少年儿童编各种书刊写各种文章的时候,我体会到当初的练习没有白费,确实使我学到了些本领。
对于不是专干编写的人来说,说明文也是极其有用的。
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的确有着意锻炼的必要。
单看中学用的课本: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生理、历史、地理,哪一种不是说明文?就是语文课本,除了丈学作品和议论文之外,选的几乎全是说明文;而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之中,还往往包含说明的成分。
同学们要是掌握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就眼前来说,对学好各门功课都有帮助。
反过来说,在学习其他课本的时候,其实也在锻炼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这一点可以给同学们指出,引起他们的注意。
(叶至善《关于〈景泰蓝的制作〉》)
5.自读文章,完成填空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
过程。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1节)点
明、、,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二)第二部分(2~16节),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第一层(2~3节)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
(1)第2节先说明制作铜胎的原料是,接着
举、、三个例子说明景泰蓝铜胎的打制方法。
先,再,然后需把红
铜起来,两边,再尽打后两
边。
(2)第3节将景泰蓝的制胎与相比较,说明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下文。
2、第二层(4~9节)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
(1)作者在介绍掐丝这道工序时抓住了这一个特点。
以“掐丝”为例,课文不仅介绍了、、等各个步骤,而且介绍了。
为了更明白地说明,便于读者了解,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2)第6节说明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的科学道理。
说明顺序是。
(3)第7节、着重说明景泰蓝掐
丝的特点,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
(4)第8、9两节介绍的、是掐丝的辅助工序,作者简要带过。
3、第三层(第10~13节)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
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1)第10节介绍“”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2)第11节说明。
(3)第12节说明。
(4)第13节介绍。
4、第四层(14~16节)分别介绍
了、、三道工序。
(三)第三部分(17节)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
“”的特点,结构上,结束全文
同伴互助探究展学
[研读探究]
一、针对预习中“我的疑问”进行交流解疑
二、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同是景泰蓝制作工序,为什么详写“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而略写其它?
2.重点研读有关段落,体会有详有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把事物说明白。
3.品味准确、通俗的语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