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①测量准备根据设计平面图绘制测量示意图。

(2)现场测量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柱的d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d 1′=CX 1+S 2·δ1a n+1′= CX2+d2′=CX2+S2·δH2钢柱a1′ = CX1′±d1′=CX1′±S2·δ1a4 ′= CX2±d2′=CX2′±S2·δ1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软横跨与硬横跨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软横跨与硬横跨
其中节点2、4用于站台上
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节点1、2在双横承力索时的安装
联板
双耳楔型线夹
当使用双横承力索时,节点 1、2的装配如图
所示,主要区别是在绝缘和双横承力索间增
加联板。
节点5
节点5作用相当于一个腕臂
中间柱,在整个站场软横跨定
位中,采用最普遍的是节点5。
为了保护承力索 ,悬挂点
出承力索需要加装铜合金预绞
负载传递给支柱。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
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
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斜拉线将鞍子或悬
软横跨节点概念
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5种节点类型。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2、3、4安装图
节点1、2适用于13m或
15m高的钢柱连接。
节点3、4适用于地面以上
12m的钢筋混凝土柱。
三、求横向承力索各股道悬挂点至支柱悬挂点的垂直距离y
分别对各悬挂点取分离体并取矩得:
y1A= FA·X LA
T
y2A= FA·X 2 A Q1A X 2 A X LA
T
FA·X iA Qi 1 AX iA X i 1 A
i
yiA=
i 1
T
同理:y1B= FB ·X 1B
03 在线路较多的站场上用绝缘软横跨可节约大

接触网工程 第五章 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 第五章  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第五章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 技术标准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软横跨预制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接触网——软横跨负载计算

接触网——软横跨负载计算
∑ ∑ T下 = 1000+ p jl + P之
=1000+2× 0.75×1.25× 302 ×10× 65× 0.615×10−3 × (16.5 +16.7) + 2× 4× 0.3 / 65× (10000 + 8500)
= 3959.1 N
第六节 软横跨负载计算
(5)计算支柱负载确定支柱类型
Q1CX 2 + QⅡ(CX 2 + a2 ) + Q3 (CX 2 + a2 + a3 ) + Q4 (CX 2 + a2 + a3 + a4 )
] +Q5 (CX 2 + a2 + a3 + a4 + a5 ) + Q6 (CX 2 + a2 + a3 + a4 + a5 + a6 )
第六节 软横跨负载计算
= 1709.1 N
Q4 = [1/ 2× 55 +10 +1/ 2× 50 + 0.72× (5.0 + 3.5) +1.44× 65]×10
= 1622.2 N
第六节 软横跨负载计算
(3)确定最低点位置
根据图3-25,已知预选 Ⅲ 道为横承力索最低点位置,各垂直力对 B 悬挂点
取矩,由 ∑ M B = 0得:
l1
l2
1
CX 2
5
a6
5
a5
5
5
a4
a3
5
5
a2
GJ-70 + GLCB80/173
GJ-70 + GLCB100/215
1
CX 1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1. 合用范围合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采集,包括路线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采集。

3. 技术标准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 0.5-1kN 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者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 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密切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 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 • 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 60mm ,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 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软横跨预制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暂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 $ 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理论教案-20.

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理论教案-20.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序号:19-5第十一节软横跨一、软横跨的结构1.软横跨:2.分类:软横跨有绝缘式和非绝缘式两种类型。

3.要求:4.各零部件的作用5.各零部件的连接二.软横跨节点: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㈠现场测量(二)上、下部定位索长度计算1.上、下部定位索的长度可由下式确定式nL上(下)=c xa+Σan+c xb+S上(下)aδa+S上(下)bδb+Sga +Sgb i=1计算出的结果扣除连接零件长度,再加上0.5m的钢绞线回头长度即为上、下部定位索的净长度。

上部定位索还应按测量数据确定各直吊弦连接零件的安装位置,以便今后预制软横跨时安装直吊弦。

,〔三)横向承力索及直吊弦长度的计算1.图解法2.实测法实测法是一种在安装现场用实际测量来确定软横跨各部分结构尺寸的方法。

其步骤是:⑴由两个人在支柱顶端横向承力索固定点处拉起一根测量绳,另由两人在支柱上部安装定位索②计算横向承力索两端固定点至相邻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

(2)确定软横跨各悬挂点的垂直负载及最低点位置,画出负荷分布图。

①求各悬挂点的垂直负载qi。

gi=Pi+W+所承担绝缘子的重量摊在该悬挂点上的总重,对于单横承力索:Pi=0.719(ai+ai+1)对于双横承力索:Pi=1.026(ai+ai+1)W——纵向接触悬挂和软横跨节点重量之和所承担绝缘子重量——节点之间有绝缘子串时,其重量应分摊到相邻两侧的悬挂点上如图2-84所示。

ΣMA=0(l-d)×绝缘子串重量g A=——————————lg B=绝缘子重量-g A。

②确定软横跨最低点位置。

首先估计最低点位置,然后计算y值,根据y值的大小来判断最低点位置选择的是否正确。

计算方法如下:估计第i股道为最短吊弦所在位置。

f A M B-f B M Ay=——————————f A l2+f B l1当两悬挂点等高时,即f A=f BM B-M Ay=——————————l2+l1M B=gixib+gi+1xi+1B+…+gmaB11. L=-(L1+L2),式中L1、L2为软横跨相邻跨距值。

3.7 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作业指导书

3.7  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作业指导书

3.7 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作业指导书3.7.1. 适用范围时速16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 3.7.2. 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进行外部作业时提前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3.7.3. 技术要求1、纵向测量的标准要求同JJWZYZDS-12、横向测量时,硬横梁两基础中心连线(即图中O-A-O1连线)应垂直于正线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º。

软横跨允许偏差不得小于3°。

3、两基础顶面标高应相等,允许误差±30mm 。

软横跨允许偏差 ±200mm 。

4、标记内容:支柱号、基坑限界、基础类型、基础顶面相对于辅助桩的高差。

3.7.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施工程序1)选择起测点和线路①选择正线上标准定位道岔或设计指定位置为起测点。

②选择正线为测量线。

图JZ-07—01三角形定位图B ACO 1O 2 Ⅰ 3 5标高辅助桩中心辅助桩中心辅助桩 标高辅助桩2)纵向测量定位①从起测点开始,根据设计跨距,沿钢轨逐尺丈量 ②在测定的轨腰上作好标记,仅标明硬横梁组号。

3)横向测量定位①股道较多车站运用三角形法定出两硬横梁钢柱基础的中心连线并在每根钢轨侧面做好标记。

股道较多车站应采用经纬仪测量,并每个钢轨侧面做好标记。

②根据设计的硬横梁支柱中心的限界并参考设计的横梁长度,确定横梁支柱基坑的中心位置。

在基坑的前后方各打一个中心线辅助桩。

4)基础顶面标高定位用水准仪测量未来基础顶面的标高,在附近各打一个标高辅助桩。

5)书写标记①写明基础限界,基础类型。

②写明基础坑顶面标高相对辅助桩顶的高差。

接触网实训教案-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与定位技术

接触网实训教案-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与定位技术

接触⽹实训教案-接触⽹⼯程施⼯测量与定位技术接触⽹⼯程施⼯测量与定位技术1.纵向测量纵向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将接触⽹平⾯图中有关⽀柱跨距的设计尺⼨通过测量确定到线路上去,它决定着各个⽀柱之间的相互位置。

区间和站场的纵向测量均从接触⽹平⾯图中标注的测量起点出发,沿钢轨外侧丈量。

直线区段沿靠近⽀柱侧的钢轨丈量。

曲线区段⽆论⽀柱在哪⼀侧,都应⽤丁字尺将测量尺过渡到曲线外轨的外侧进⾏丈量,测量转点宜选择在直缓点附近。

站内测量⼀般按正线进⾏,如为复线区段则按设计规定执⾏。

测量顺序是:⾸先由主管技术员根据设计图复诵跨距尺⼨,拉尺⼈员则从测量起点根据跨距值依次丈量,并在每⼀杆位处的钢轨腰部作出标记。

书写标记前应先⽤钢丝刷⼦对轨腰除锈,⽤抹布将锈迹擦⼲净,然后⽤⽩油漆书写,字体要端正醒⽬,如图4⼀l⼀1所⽰。

2.横向测量当⽀柱或基础纵向测量定位后,还必须进⾏横向定位测量。

横向测量的主要⽬的是,依据纵向测量的中⼼线标记来确定⽀柱或基础的基坑位置。

测量⽅法是:区间使⽤丁字尺,根据⽀柱侧⾯限界,确定⽀柱基坑的位置,如图4—1—2所⽰。

图中基坑内缘(S+内)缘(S+外)⾄线路中⼼线的距离可由表4—1—4查出。

表中数据均考虑了⽀柱外形尺⼨,并结合了挖坑经验。

坑⼝宽度在不考虑安装横卧板和底板的情况下取0.6m,即从坑⼝中⼼线向平⾏于线路各量出0.3m。

当安装横卧板或底板时,坑⼝和坑底的尺⼨应能保证这两种板的安设,并留有充分的调整余量。

站内横向测量的主要⼯作,是将正线上的纵向测量点过渡到站场两侧靠近软横跨柱的钢轨上,要求两侧软横跨柱中⼼线的连线,在直线区段垂直于正线,曲线区段垂直于纵向测量点的切线,偏离不应超过3度。

当站场只有三股道时采⽤三4—1—3所⽰。

图中0点为站场纵向测量点,由0点向两侧分别量出等距点(A,B),⽤钢尺连接A、B 点,并将钢尺中间拉⾄与基坑相邻的钢轨D点处,则D点即为该侧基坑中⼼位置。

⼜由D、O两点定出对侧基坑中⼼位置,然后在轨腰处按纵向测量的要求写上标记。

11检调软横跨硬横梁作业指导书

11检调软横跨硬横梁作业指导书

11检调软横跨、硬横梁作业指导书武汉供电段接触网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1页软横跨(硬横梁)检调一、周期3年。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网软(硬)横跨的检修、维护。

三、作业项目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直吊弦、斜拉线,硬横梁钢梁、吊柱、吊索及相关部件。

四、技术标准1.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2. 上、下部定位绳应水平,5股道以下允许有100毫米的负弛度,5股道以上允许有200毫米的负弛度,下部定位绳距导线垂直距离,在最低温度时,不得小于250毫米。

3. 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绳在最短直吊弦处距离为400~600毫米。

4. 直吊弦、斜拉线的损耗截面超过20%或锈蚀超过其长度的1/3必须更换,普通?4.0镀锌铁线制作的直吊弦、斜拉线使用时间达到5年应整体更换,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视具体情况提前更换。

5.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应有防腐油层,吊弦应受力无松弛。

6. 硬横梁钢梁及中心锚结钢梁,漆面剥落和锈蚀面积不得超过钢梁总面积的20%,否则应除锈涂漆。

每五年应进行一次整体除锈涂漆。

7. 硬横梁钢梁角钢应无变形和弯曲,各连接螺栓按紧固力矩紧固,并涂油防腐。

8.吊柱在安装后应处于竖直状态,限界满足要求,各连接螺栓按紧固力矩紧固。

五、作业组织人员:12人以上。

工具:紧线器、钢丝刷、管钳、450扳手、油漆刷等。

材料:横向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黄油、油漆、Φ3.5软态不锈钢丝、杵座鞍子、悬吊滑轮等。

图纸资料:软横跨及硬横梁图纸。

六、作业程序1作业步骤:1)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绳及各受力件状态是否良好。

2)检调上、下部定位绳的张力,弛度以及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弦处的距离。

3)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绳及各部零件涂防腐油。

4)检查各吊线是否符合要求(截面损耗、锈蚀、斜吊线无松弛)。

5)检查硬横梁钢梁状态,并对锈蚀处除锈补漆。

6)检查吊柱竖直状态及限界是否满足要求。

2.处理方法: 1)更换直吊弦:a.将硬梯挂至需换直吊线的上方(短直吊线不用硬梯);b.用滑轮组将直吊线卸载;c.拆除旧吊线,安装新吊线;d.松开滑轮组和紧线工具并复查调整符合要求,然后拆除各种工具。

接触网的软横跨

接触网的软横跨

软横跨一、软横跨的组成多股道的站场(3股道以上)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如图2—10—1所示。

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荷,根据负载重量有单根承力索组成的单横向承力索和双根承力索组成的双横向承力索。

在横向承力索下方布置有上、下固定绳,用以在水平方向固定线索。

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之间用一根直径6mm 镀锌铁线或3根直径4mm 的镀锌铁丝编成的垂直吊线连接。

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此选用GJ —70镀锌钢绞线,根据计算可选用一根或两根。

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下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上部固定绳与下部固定绳之间用两根直径4mm 的镀锌铁丝编成的垂直吊线连接。

由于上、下部固定绳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所以一般采用GJ —50镀锌钢绞线。

我国目前采用的软横跨是绝缘式软横跨,即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均对地绝缘。

绝缘式软横跨便于带电检修。

二、软横跨的节点由于软横跨的种类较多,结构比较复杂,所用的零部件也多,调整也比较麻烦。

为了能表达各种类型软横跨装配,在设计上通常将软横跨结构分解归纳为一图2-10-1 软横跨示意图 1—横向承力索;2—上部固定绳;3—下部固定绳;4—直吊线;5—斜吊线; 6—纵向承力索;7—定位器;8—接触线;9—悬式绝缘子;10—钢柱;11—站台定数量的节点。

用不同的节点结合起来,便组成不同类型的软横跨形式,可满足不同情况的悬挂要求。

链形悬挂软横跨安装如图2—10—2所示。

三、软横跨的的基本要求及其安装安装好的软横跨应保证架设悬挂负荷后,软横跨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规定;各绝缘子串及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整齐、美观;直吊线要垂直;上、下部固定绳基本上呈水平状态。

5.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标准更新)

5.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标准更新)

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1 检修准备1.1 主要工机具1.2 主要材料设备2 检修程序2.1 流程图2.2 方法2.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2.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2.2.3 测量检查①测量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距离。

A 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或测杆分别测量出下部固定绳、接触线的高度,两者的高差即为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距离,该距离不得小于250mm。

B 停电作业时直接用钢卷尺进行测量两线高差。

②测量横向承力索距上部固定绳的最短距离。

A 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出上部固定绳、横向承力索最低点的高度,两者的高差即为横向承力索距上部固定绳的距离,该距离不得小于400mm。

B 停电作业时直接用钢卷尺进行测量两线高差。

③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状态。

A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本体有无损伤、散股、断股现象。

B 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受力状态。

C 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有无补强、接头。

④检查吊线状态。

A 检查吊线锈蚀、烧伤情况。

B 检查吊线受力情况。

C最短直吊线处的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⑤检查弹簧补偿器拉力状态。

A 检查弹簧补偿器拉力是否超标。

B检查弹簧补偿器本体有无损坏。

⑥检查绝缘子状态A 检查绝缘子有无烧伤。

B 检查绝缘子有无破损。

C 其它检修项目见绝缘子检修工艺。

⑦检查定位立柱状态检查定位立柱有无松动、损坏、偏斜现象。

⑧各部螺栓的紧固力矩。

用力矩扳手对线夹螺栓进行复核检查。

2.2.4 调整软横跨示意图如下:2.2.4.1横向承力索距上部固定绳的距离不符合要求测量横向承力索距上部固定绳的距离不足400mm ,调整方法如下:A 在横向承力索上的绝缘子处楔形线夹两侧打上紧线器,通过手扳葫芦钢丝绳与两紧线器相连后紧线,将绝缘子卸载后,调整横承在楔形线夹内的回头长度,保证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及受力状态,并确保最短吊线长度。

6软(硬)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6软(硬)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北京供电段软(硬)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2009-01-01 发布 2009-01-01 实施软(硬)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1 检修周期检修周期1年。

2 检修标准2.1 铁运[2007]69号文件《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2.2 京铁机[2007]233号文件《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补充细则》、《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3 准备工作3.1 人员:10--12人。

3.2 工具:梯车或挂梯、大绳、滑轮组、单滑轮、大板手(450mm 以上)、扭矩扳手、钢丝刷、多功能接触网测量仪、安全用具、防护用具。

3.3 材料:横向承力索线夹、U型线夹、定位环线夹、吊弦线夹、铁线、黄油。

4 检修步骤4.1 设备停电,接好地线,设好防护。

4.2 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受力件状态是否良好。

4.3 检调上下部固定绳的张力、驰度。

4.4 检查直吊线是否符合要求,按规定力矩紧固各部螺栓。

5 处理方法5.1 更换直吊弦5.1.1 将硬梯挂至需换直吊弦的上方(短直吊弦不用)。

5.1.2 用滑轮组(或紧线器)将吊弦卸载。

5.1.3 更换吊弦、松开滑轮组、拆除各种工具。

5.2 调整直吊弦布置位置5.2.1 将硬梯挂至需调整吊弦位置上方(短直吊弦不用)。

5.2.2 用滑轮组(或紧线器)将吊弦卸载。

5.2.3 调整横向承力索线夹或U型线夹至要求位置。

5.2.4 调整直吊弦长度,保证上部固定绳呈水平状态。

5.3 上、下部固定绳弛度调整5.3.1 用铁线固定上.下部固定绳间距5.3.2 放松斜拉线5.3.3 紧固定绳两端的调整螺栓至符合要求5.3.4 紧斜拉线5.3.5 测量导高拉出值附件:接触网连接螺栓紧固力矩标准:。

接触网4-3第四章 软横跨

接触网4-3第四章 软横跨

Cm-1
Q1
Q2
Qj-2
a1
a2
aj-2
aj-1
2020/4/17
Qj-1 aj
Qi aj+1
Qj+1 aj+2
Qj+2 am-`
Qm-1 am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㈤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习题课
试确定如图2—11—20所示钢柱双横软横跨的结构尺寸。支柱类型
软横跨
一、软横跨的结构 组成: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 软横跨节点。
2020/4/17
软横跨
二、软横跨的节点
2020/4/17
软横跨
二、软横跨的节点
结点1、2:表示软横跨在钢柱上的装配形式(1表示非站台 侧,2表示站台侧)。
结点3、4:表示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形式(3 表示非站台侧,4表示站台侧)。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图解法:将已知的数据按一定比例,绘在坐标纸上,然后用 曲线尺寸描绘横向承力索的悬线,在吊弦固定点外,将悬线 和上部定位索间引垂线即得吊弦长度。

最经典的《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课件

最经典的《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课件
计算横承力索长度: a1=3.85-X1-0.4-0.01×5 a2=3.90-X2-0.4-0.01×5 f1=H1-H1′-导高-结构高度-悬吊滑轮长度-500mm-70mm f2=H2-H2′-导高-结构高度-悬吊滑轮长度-500mm-70mm 加上负载后,利用前述的经验参数,可计算出直吊弦k1、 k6,然后用勾股定理算出横承b1、b6长度;同样推算出直 吊弦k2、k3、k4、k5后,算出横承b2、b3、b4、b5。
为了方便,将软横跨用节点的方式来表示。
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柱上的装配形式。
2019/11/24
7
节点3、4是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柱上的装配形式。 节点5相当于一般中间柱装配。 节点6、7相当于道岔柱装配。 节点8用于软横跨股道间的绝缘。 节点9用于中间站台软横跨下部固定绳的绝缘。 节点10相当于转换柱装配。 节点11、12为非工作支定位。 节点13用于中间站台处股道绝缘。 节点14用于站场软横跨防串心锚结。 节点15用于中心锚结绳过渡下锚。
2019/11/24
8
不等高轨面时的安装
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导高为准,接触线 距下部固定绳不小于250mm,而接触线高度又不得超过6500 mm,当轨面较低时,可采用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 方式来相对接触线进行安装;当接触线高度超过6500mm 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
K6=(3.90-X2-0.4-0.01×5)×(Q3 + Q4 + Q5-Y)/ T
b值的计算:
b1= (3.85-0.4-0.01*5-X1)2 +K12
b2=
52
+K
2 2
b3=
52
+K

28、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28、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号:版本号: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供电段(章)修订记录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软横跨的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查保养周期:12个月。

2 编制依据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2.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2.5设计文件和安装图3检查保养项目3.1外观检查3.2参数测量3.3检调与更换4 关键安全风险卡控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4.1 软横跨节点8的检修应利用垂直天窗开展。

4.2 不同供电单元带电体间绝缘距离不满足1600mm的处所,须垂停方可作业。

5 作业流程图1 软横跨检修作业流程图6 工具、材料和人员要求表1:人员要求注:其它作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配置。

表2:携带工具表3:材料准备5 杵头杆套 1 规格与现场一致6 弹簧补偿器套 1 规格与现场一致7 悬式绝缘子片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8 夹环个若干9 横向承力索m 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10 上、下部固定绳m 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11 弹簧销个若干12 螺母、垫片各种型号套若干13 铁线φ4.0 mm kg 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14 铁线φ1.6 mm kg 若干15 砂纸张若干16 银粉漆桶若干7作业内容及标准7.1 外观检查图2 软横跨部件名称图7.1.1检查软横跨各部零件如上图所示有无缺失、损坏。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①测量准备(2)现场测量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 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 柱的d 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1′ = CX1+d1′=CX1+S2·δ1a n+1′= CX2+d2′=CX2+S2·δH2钢柱 a1′ = CX1′±d1′=CX1′±S2·δ1 a4 ′= CX2±d2′=CX2′±S2·δ1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编号: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10)基坑浇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18)支柱组立及整正作业指导书 (27)支柱装配腕臂安装作业指导书 (37)硬横梁架设作业指导书 (45)硬横梁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50)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55)锚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63)承力索架设作业指导书 (74)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 (82)接触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88)吊弦安装作业指导书 (95)交叉线岔安装调整作业指导书 (103)附加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10)分段绝缘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18)隔离开关安装作业指导书 (123)避雷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28)冷滑试验作业指导书 (131)送电开通作业指导书 (136)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接触网支柱或基础位置及隧道吊柱的测量施工。

二、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接触网测量之前,首先要熟悉待测区段的接触网设计图纸等相关设计文件,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修建或租赁生活及办公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既有线测量要结合施工现场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或配合专业索取相关线路、相领配套设施等相关技术资料,了解既有线路技术状况以及沿线跨越或邻近平行架空线路、地下电缆等既有设施的分布情况。

新建电化工程应向设计单位或站前单位,了解并索取有关站场、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标准测站坐标、水准点高程等站前专业的技术资料和定测结果。

同时向其他同步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落实各种新建设施、电缆路径情况,以便加强配合,避免相互干扰。

三、技术要求3.1 区间测量技术要求(1)测量中遇到大型建筑物,如桥、隧道、立交道口时,应根据平面图分段进行闭合,测量精度不得低于1/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施工准备1、组织
2、工具、机具
3、材料设备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测量
①测量准备
(2)现场测量
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
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
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
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柱的d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
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
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
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d 1′=CX 1+S 2·δ1
a n +1′= CX 2+d 2′=CX 2+S 2·δH 2
钢 柱 a 1′ = CX 1′±d 1′=CX 1′±S 2·δ1
a 4 ′= CX 2±d 2′=CX 2′±S 2·δ1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c .下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下= a 1″+a 2+……a n + a n +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S 1·δ1
a n +1″= CX 2+S 1·δ2
钢 柱 a 1″ = CX 1′±S 1·δ1
a n +1″= CX 2′±S 1·δ2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取“-”,大于外缘直立取“+”。

d.股道间距a,依前述实测及计算数据。

e.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上部固定绳间距离
h=S3-S2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为:h=10.8±H-S2
钢柱为:h=15(13)±H- S2
f.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最低吊弦点的距离
f= h - 最低点吊弦长度
g.估计最低点,计算l1、l2值
h.计算各节点重量F
单横承力索Fn=0.719(a n+a n+1)+悬挂重量+节点重量+所承担绝缘子和分段绝缘器等的重量
双横承力索Fn=1.026(a n+a n+1)+悬挂重量+节点重量+所承担绝缘子和分段绝缘器等的重量
注:节点重量查点重量表
i.计算悬挂重量对横向承力索悬挂点的力矩和M0
M1=a1(F1+F2+……+F i-1)+a2(F2+F3+……F i-1)+a i-1·F i-1
M2=a m(F m-1+F m-2+……+F i)+a m-1(F m-2+F m-3+……F i)+a i+1·F i
j.求软横跨最低点左侧与最低点相邻的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竖垂直分力
利用公式进行软横跨计算,选择横向承力索最低点时:当求出的Y 值符合判别式0≤Y≤F i 说明最低点选对了,否则说明选错了;当Y <0时,则最低点应向左移;当Y >F i 时,则最低点应右移;如Y=0或Y=F 1,则说明横向承力索有两个最低点。

当Y=0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左侧,当Y=F 1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的右侧。

k
l .求相邻两重垂吊弦的高度差K
m .求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
由于支柱挠度影响,算出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度后,按以下规则减去经验数据。

b 1 和b n 各减n×10mm (n 为股道数) 5股道以上:b 1 和b n 各减50mm 。

n .将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确认无误。

填入软横跨示意图。

1221
三.技术标准
1、如最高轨面股道为曲线,应以轨面连线中点为标准。

2、支柱位于站台上,还应测量站台边缘至支柱内缘(钢筋混凝土柱)或外缘(钢柱)的距离。

3、根据测量数据,即可计算CX1、CX2和各股道线间距。

4、测量数据精确到mm。

四.注意事项
1、测量时应防止钢卷尺短接轨道电路;
2、计算前应根据设计采用的材料、支柱、节点等对软横跨计算常用数据进行维护,以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3、初次使用应用其它计算方法进行校核,确定无误后运用。

4、测量时要加强防护,注意来往车辆。

附表:测量计算数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