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18d47865783e0912a2162afb.png)
摘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网站:中国财政现代化模式的历程 民国时期 摘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网站:中国财政现代化模式的历程—民国时期 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912 - 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2月28日 国民政府遂公布撤废领事裁判权特令。 12月28日,国民政府遂公布撤废领事裁判权特令。这一 遂公布撤废领事裁判权特令 美英法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举措对美英法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均表示了强烈的 举措对美英法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均表示了强烈的 反对。 反对。…… 于是,在国民政府的特令发布仅仅两天后,外交部又发 于是,在国民政府的特令发布仅仅两天后,外交部又发 表了一个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宣言 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宣言, 表了一个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宣言,在这一问题上作了明 显的退让。 显的退让。…… 尽管国民政府作出试探之后又在各国的反对面前作了退 尽管国民政府作出试探之后又在各国的反对面前作了退 进入1930年后, 让,但……进入1930年后,有关改组租界法院问题的交涉首 进入1930年后 有关改组租界法院问题的交涉首 先取得了进展。如前所述,租界临时法院虽较会审公廨有所 先取得了进展。如前所述, 进步,但仍保留了不少有损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 进步,但仍保留了不少有损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司法 司法 主权问题仍未获彻底解决。 主权问题仍未获彻底解决。
国 民
对外宣言:要求同有约各国“重订新约” 对外宣言:要求同有约各国“重订新约”。 实施谈判:与美、 过程 实施谈判:与美、英、法等国 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 年 作用 签订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取消领事裁判权。 关税自主权 签订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取消领事裁判权。 一定程度提高中国的自主地位; 一定程度提高中国的自主地位; 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931年国民政府的内外形势
![1931年国民政府的内外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8a6c8a3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e.png)
1931年国民政府的内外形势摘要:九一八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一次重要的事变,改变3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更是饱受争议,那么我们当时是否有能力打赢这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了,我们可以从中日两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来分析,中国是否有能力与日本全面对抗。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实施绝“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在半年内被日本全部占领,3000万同胞从此过上亡国奴的生活,蒋介石、张学良从此背上了千古骂名被订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来看,中国是否有能力打赢这场东北的保卫战呢?我们就从当时我们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来分析。
首先,从军事方面来看.军事技术及军事实力是战争胜利的根本。
那么来看看当时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实力。
1927年,中国军队的数量达到二百二十万人。
东北易帜以后,蒋介石开始整顿军队,军队人数开始下降。
1930年,蒋介石打赢中原大战,全国总兵力在180万人左右,但几乎都是陆军,且装备十分落后,基本上只是轻武器,只有蒋介石的中央军才能保证人人一支步枪,有少量的轻火炮,没有重炮,更没有坦克之类的现代化装备,其他军阀的部队人比枪多,枪比子弹多。
但武器不能自己生产,连步枪都依赖进口,子弹也不能自给。
直到1935年,在德国的帮助下中国修建了大量的兵工厂,子弹才勉强自给,但依然不能生产重武器。
后来的数据表明,1934年前后,中国开始生产模仿的毛瑟步枪(中正式步枪),但直到抗战结束,也只生产了几十万支。
至于中国当时的海军和空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1931年1.28淞沪抗战,日本军舰闯入长江江面,南京国民政府因没有重炮难以抗衡,被迫把办公地点迁洛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1933年南京政府才从德国购买火炮,到1937年才拥有两个重炮团。
再看看当时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军事一直是日本发展的重点。
到1930年前后,日本陆军常备军超过四十万,后备部队人数达一百多万。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22691feae009581b6bd9eb2a.png)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七宝中学龙敏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四一二”政变、“东北易帜”等南京政府建立和统一的系列事件及相关影响。
(2)理解和知道国民政府改革币制的原因、内容和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知道改订新约的内容和影响。
(3)通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方式、建立后的内政和外交,理解尽管南京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外交上富有成效,但不能改变南京政府是中央集权的大地主大官僚统治的本质,终究无法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表格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获得汲取信息并给予客观分析的能力;(2)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政府、经济、外交政策,考察政权性质的方法。
(3)在对南京政府的评价过程中,学生掌握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通过张学良“东北易帜”,产生中国人有爱国传统、爱国是民族希望的情感。
(2)国民政府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重点与难点]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内政外交。
2.难点:南京政府的性质是中央集权的大地主大官僚统治。
说明:南京政府的性质是通本课“南京政府的内政与外交”、通上一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与下一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的主线、同时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这一教材主线,因此是本课的灵魂。
围绕这个核心,把重点放在历史史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内政外交”中,难点则是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学生能把握南京政府的性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依据地图:南京武汉北京叙述:国共第一次合作后中,国民革命军分三路北伐,北伐形势乐观。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随着1926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高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1927年3月,在南京,帝国主义直接出兵镇压革命。
蒋介石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会导致北伐的失败,同时为筹集资金,加紧同帝国主义、封建买办阶级勾结,密谋举行反革命政变。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政策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7d3e6a58762caaedd33d47a.png)
中 华 民 国 的 成 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 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为民国元年 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权
2、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1)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发展民族资本 主义的法令、措施 (2)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3)承认清朝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继续有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否定封建专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 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推动中国民 主化进程
主权在民
主权在君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自由平等 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 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 仰等自由。 三权分立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 律; 材料五: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 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 署之。; 责任内阁 材料六: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目的何在?说明了什么 一体现了什么原则?与中国古 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 想的哪些观念? (3)材料三、四、五、六中的权力分工 体现了什么思想?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怎样? 其意义何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29讲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共产党
![第29讲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共产党](https://img.taocdn.com/s3/m/1417e780e53a580216fcfe09.png)
4.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巩固和发展的原因有
哪些?
(1)军事战术灵活多变,各种游击战术综合运用。 (2)政权建设,“三三制”联合了各抗日阶级。
(3)通过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
群众基础、物质基础。 (4)整风运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 力。
5.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压迫以及反对帝国主义斗 争引发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这种 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
强调“中共在抗日烽火中力量壮大”等理念。这些理念对
高考命题立意会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尝试命题3
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
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 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 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国共都对戴安澜给予 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 C )
国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国际国内形势: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战败投降, 日本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7月,中、美、英发表 《 波茨坦公告 》,敦促日本投降。8月,美国向日本投
掷两颗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中
国军队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2)日本投降:1945年 8 月15 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 条件投降, 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______ 第一次 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 完全 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 人民的 民族自尊心 和自信心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既可单独用以命题,亦可组合命题。地图史料主要有“百 团大战形势示意图”,注意图中反映的信息。文字史料有 中共对皖南事变的谈话,八路军总部关于发动百团大战的 预备命令,是针对皖南事变和百团大战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命题的经典史料。要充分挖崛和利用这些常见而又容易被 忽略的材料。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4046e2f7700abb68a982fb55.png)
军事
实行________ “三三制” _____,建立 原则
____________ 抗日民主政权
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
团结,巩固了_______ 抗日民 ___________ 族统一战线
政治
“三三制” 实行___________ 抗日 原则 _____,建立____ 民主政权 _________ 地主减租减 实行__________ 息,农民交租交 ______________ 息 ____的土地政策
第二课时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共产党
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基础落实
一、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 (1)标志: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的反动方针。
(2)变化:政策重心由对 外转 向对内 ,开始执行一 条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的路线。
①外因: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3)原因 ②内因: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2.表现
• • • •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7、(2011年高考)图五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 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 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 B. 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 C. 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 D. 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不是因为国民党坚持
片面抗战路线,而是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政策带来的后果。
二、共产党坚持抗战 1.百团大战
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1)背景 ②国内: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 面战场 节节败退;投降危险严重。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e092738f111f18583d05aba.png)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
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
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
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
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
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
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
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
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
“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
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
3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
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696a14c79ec3d5bbfd0a7474.png)
《五月指示》 五月指示》
汪精卫
一、实行自下而上的土地革命; 实行自下而上的土地革命; 万名党员和5 二、在湖南湖北组织一支由2万名党员和 在湖南湖北组织一支由 万名党员和 万名工农组成的工农革命军; 万名工农组成的工农革命军;
——转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07号(特字第 号)记录》,1927年6月2日, 转见《联共( 转见 中央政治局会议第 号 特字第85号 记录》 年 月 日 联共( )、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 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 ),第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298-299页。 - ) - 页
注: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修约过程是否顺利? 修约过程是否顺利?
材料六: 材料六:
伴随着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关税收入大 伴随着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关税收入大 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 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 年中国关税总收入为1697万 要来源。1913年中国关税总收入为 年中国关税总收入为 万 年上升为17914万元,1929年为 万元, 元。1928年上升为 年上升为 万元 年为 27554万元。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 万元。 万元 重明显提高, 年占21%、 重明显提高,1913年占 %、 年占 %、1928年达到 年达到 41%, %,1929年则为 %。 年则为51%。 %, 年则为
1927-1936年中国 年中国GNP总量及增长速度情况表 年中国 总量及增长速度情况表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年份
GNP 248.58 257.11 266.26 276.21 285.70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200f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4.png)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通过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了解或掌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等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知识点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原因: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②日本诱降的影响;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1939年初。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经过: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
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枣宜会战:1940年5月。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1944年。
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
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
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独裁统治的特征: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练习题1.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C.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2.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共同点是( )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尽力争取国内和平的真正实现。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对内对外政策.doc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对内对外政策.doc](https://img.taocdn.com/s3/m/9114dd90f121dd36a32d825a.png)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对内对外政策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是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的统治,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作为新军阀统治的特点是:他们利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作为幌子,在“革命”词句掩盖下,实行反革命独裁统治。
表现在对内政策方面,南京政权建立后发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实行“清党”,明令通缉共产党领导人、工农运动领袖、国民党左派人士等共197人,这说明这个政权从成立之日起就与人民为敌。
表现在对外政策方面,则是口头反帝,实际卖国。
蒋介石曾密令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改为“和平奋斗救中国”,又把废除不平等条约解释为同帝国主义“协商而废除”,竭力向帝国主义列强讨好。
1。
第五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五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3a016cd5240c844769eaee6e.png)
第五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
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
4、第三党
主讲:徐成发
即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它酝酿于1927年下半年,中间经过中华革命党 阶段,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第三党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共两党尖锐斗争的 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的革命政党。它的主要成员由三种人组成:以邓演达为代表 的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国民党左派;一些国共合作时期曾在国民党内工作的共产党
第三党坚决反蒋,开展过一系列的反蒋活动,愿意把中共作为友党与之 联合,并主动找中共谈判共同反蒋问题,被党内“左”倾关门主义者一口回 绝。
第五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
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
主讲:徐成发
5、生产人民党
1933年11月20日,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 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公开反蒋,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开 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福建事变。
第五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
主讲:徐成发
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
1、托陈取消派(及陈独秀晚年)
大革命失败,“八七”会议后,陈独秀正式离开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他身边有一批
人,彭述之、郑超麟、尹宽、马玉夫等,企图恢复他在中央的领导权,进行反对以瞿秋白为首 的新中央的活动,自称“陈独秀派”。“六大”(1928.6—7,莫斯科)以后,瞿秋白、王若飞、 张国焘被留在莫斯科学习和工作,总书记向忠发(工人出身,水平不高)、宣传部长蔡和森回 国。但不到一个月,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蔡和森被撤职,再加上不少中央委员牺牲、叛变、消 极,李立三就由政治局候补委员升为正式委员,并任宣传部长,实际主持中央工作。在这种混 乱的局势下,彭述之等人,看不起新的中央领导,而且他们自己又都在“六大”前后,失去了 党内重要职务,于是他们拉拢陈独秀反对中央,进行派别活动。陈独秀对他们的活动,采取不 介入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阻止。但当他一接触到托洛茨基主义,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第四讲 国民党统治下的内政外交
![第四讲 国民党统治下的内政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746b583d58fb770bf78a553a.png)
10.8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 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 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国民政府主 席兼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以国务会 议处理国务”。
10.10,蒋介石及各院长在南京中央党部宣誓就职, 南京五院制政府宣告组成。 《训政纲领》的公布实施和南京五院制政府的建立, 正式确立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 制。
第四讲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 内政外交
内容框架
• 一、国民党各派系争夺中央政权的基本线 索 二、 中央与地方政治体制 三、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对外政策 • 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经济政策 五、 中间政治派别与思想
一、国民党各派系争夺中央政权的基本 线索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出现了三个反 动政权:南京(蒋介石)、武汉(汪精 卫)、北京(奉系张作霖),他们均以中 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发号施令,政治、军事 上相互对立。 • 几方均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发号施 令,政治、军事上相互对立,国内局势更 为纷繁复杂。
1928.10.3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并由 国民政府公布施行。规定:“(一)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 , 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 ,领导行使政 权。
(二)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 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三)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都设臵了考铨机构,颁 布了一些人事法规。但因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并未建立起系统公务员制度,那时对公职人员还 称“官吏”。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陆续颁布 和修正了一系列考铨法规,公务员制度才逐步建 立起来,从30年代开始,逐渐以“公务员”的名 称代替“官吏”。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54476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f.png)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其主要的外交政策是:A. 完全依赖西方列强的支持B. 力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主权独立C. 主动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D. 对外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2、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主要目标是:A. 增加对日经济援助B. 废除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自主权C. 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D. 推动国内工业发展3、题干: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初期的主要任务是:A、巩固国民革命成果,发展经济B、维护国内和平,抵御外侮C、恢复国家统一,重建中央政府D、推进民主改革,实现民生幸福4、题干: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是:A、坚决抵抗,捍卫国家领土完整B、妥协退让,寻求和平解决C、中立观望,等待国际干预D、消极抵抗,避免战事扩大5、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A. 实行盐业专卖制度B. 推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改用法币C. 实施土地改革政策D. 加强对外贸易管制6、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哪项外交政策尤其是与日本的关系上,引发了较大的争议?()A. 实行不结盟政策B. 积极推行友好外交C. 对日态度摇摆不定D. 门户开放政策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其主要措施?A. 实施训政B. 推行土地改革C. 加强军队建设D. 发展经济建设8、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策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力求废除不平等条约B. 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C. 完全放弃了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抵抗D. 尝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9、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对日本进行军事反攻的战略是:A. 第一、二、三次围剿B. 土地革命战争C. 抗日战争D. 淞沪抗战 10、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B. 恢复国内政治稳定C. 盲目追求工业化D. 抗击外部侵略11、《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下列哪项措施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进步?A. 强化中央集权B. 推行保甲制度C. 实施宪政改革D. 放宽民族禁锢,促进民族融合12、《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A. 1932年九一八事变B.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C. 1936年西安事变D.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为了剿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实行的军事行动被称为() A. 北伐 B. 土地革命 C. 南征 D. 围剿14、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 独立自主 B. 联苏抗日 C. 亲英美 D. 不结盟15、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A、进行土地改革B、推动农业现代化C、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D、制定外贸政策16、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下列哪一项政策是为了争取支持抵抗侵略?A、与苏联签订《国防协定》B、切断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C、与德、意、日三国签订《反苏互助条约》D、与国民政府内部的反对派进行协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至1937年间的主要外交政策及其背景,并分析这些政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第四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四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46460e05ef7ba0d4b733b03.png)
十月革命模式的中国版本: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汉口鄱阳街139号“八七”会议旧址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起点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
新道路: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小头:民国元年发行
大头:民国三年发行
统一货币,改革币制 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行法 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 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中国农民 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 元流通,并限令各金融机关和民 间储藏的白银、银元交由中央银 行收兑,实行“白银国有”。规定 法币汇价为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 二便士半,可以自由兑换外汇,是 一种外汇本位制度。1937年抗日 战争爆发,外汇大量外逃,国党 政府为了防止外汇套购,实行外 汇统制政策,从此,法币对内既 不能兑换银元,对外又不能自由 买卖外汇,它成为一种纯纸币本 位了。
“进攻,进攻,勇敢地向中心城 市进攻!”
“猛烈的扩大,猛烈的扩大,再 李立三 1930年8月红三军团两次攻打长沙时的宣传标语 (1899-1967) 来一个猛烈的扩大!”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1931年1月—1935年1月)
王 明
(1904—1974年)
博 古
(1907—1946年)
李 德
(1900—1974年)
决四种政权。 【直接民权】
试、监察五种治 权。【五权宪法】
孙中山:《民权主义》
照现在世界上民权顶发达的国家讲,人民在政治上是占什么 地位呢?得到了多少民权呢?就最近一百多年来所得的结果, 不过是一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被选成议员之后,在议 会中可以管国事。凡是国家的大事,都要由议会通过,才能 执行;如果在议会没有通过,便不能行。这种政体叫做“代 议政体”,所谓“议会政治”。但是成立了这种代议政体以 后,民权是否算得充分发达呢?„„。欧美人民从前以为争 到了代议政体,便算是心满意足。我们中国革命以后,是不 是达到了代议政体呢?所得民权的利益究竟是怎么样呢?大家 都知道,现在的代议士都变成了“猪仔议员”,有钱就卖身, 分赃贪利,为全国人民所不齿。各国实行这种代议政体都免 不了流弊,不过传到中国,流弊更是不堪问罢了。大家对于 这种政体如果不去闻问,不想挽救,把国事都托付到一般猪 仔议员,让他们去乱作乱为,国家前途是很危险的。所外国 人所希望的代议政体,以为就是人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 那是不足信的。
2.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2.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2ccf8d36f1aff00bed51ee3.png)
1939年周恩来和部分新四军领导的 合影。左起陈毅、粟 裕、傅狄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
(3)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1)枣宜会战(1940、5) (2)豫湘桂战役(1944年初)
2、外交上—— 废除治外法权
3、 政治上—— 实行独裁统治
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 保甲制度 4、经济上—— 实行统制经济政策
3、内容 对外:消极抗日 对内:积极反共
政策重心由对外 转向对内
国民政府的两面性: 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既盾 阶级本质、共产党 内 领导的抗日武装 因 力量壮大和发展
日本的诱降 外 因 灭亡中国的方 针没有变
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
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引起了怎样的后果? 1、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2、使国民党军队丧失了抗战初期的锐气, 导致了后来下面战场大溃败的局面; 3、使中间派、民主人士进一步认清了蒋 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日益倾向共产党; 4、国民党的统治更加黑暗,埋下了丧尽 民心,最终被人民唾弃的伏笔。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原因 (1)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发生改变; (2)中共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不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 断壮大; (3)由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属性、政 内容及标志分别是什么? 权性质所决定; 2、标志: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 全会的召开
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 军事上——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第一次反共浪潮:1939年冬至 1940年春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中共巩固统一战线的斗争:
(2)皖南事变(1941、1) (背景、经过、结果) 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 ①中共: 重建新四军军部;公布大量 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②国际力量: 对国民党不满,要求中国 继续抗战 ③中间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 纷纷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58b22cf3856a561252d36faa.png)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南洋中学丁晓文
[教学目标]
1.知道“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币制改革”、“改订新约运动”的时间和大体内容。通过串联、整合有关史实,了解1927-1928年中国各个政权的分合演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促进政治统一、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等举措的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说明:
1.从“宁汉合流”到“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却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统一后的国民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推行了一些变革。币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改订新约虽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毕竟收回了一些主权,在经济上也有显著的效果。而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迫使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在失去城市后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系列过程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走向影响深远,故以此作为重点。
2.联系22课所学内容,分析讨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通过对“东北易帜”内容的简要介绍理解其对时局所产生的影响。阅读材料,了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的社会背景和影响,进而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3.国共共同领导的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的大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却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派的叛变,最终失败。从1928年到1935年,国民党进行的内政外交改革虽然没有能够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经济上尤为明显,而真正的国运转折则出现在抗战以后。
第十七讲 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
![第十七讲 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baa0f914c5da50e2534d7f04.png)
第十七讲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立即着手建立中央政权。
4月14日,该集团首要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而改为谈话会。
会议决定:定都南京;不承认武汉国民党及中央党部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恢复1926年7月规定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等等。
鉴于谈话会不合乎国民党的法统,不能代替中央全会或常务委员会,该集团又以“中央政治会议主持一切”为由,于17日在南京召开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18日起在南京办公。
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设政府委员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邓泽如、蔡元培、李宗仁、古应芬、柏文蔚、陈铭枢等为委员,以胡汉民、张静江、伍朝枢、古应芬等为常务委员。
政府委员会下设民政部、财政部、司法部、外交部、大学院、法制委员会等。
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军事委员会由广州迁南京办公;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成立总司令部指挥下处理战区政务及战时军需,交通筹备的战地政务委员会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蒋介石虽没有担任政府的最高职务,但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军权,实际上主宰着这个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面对的是十分尖锐的党争和政争。
是时,国民党内的三个集团(即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南京的蒋介石集团)都力图享有国民党“正统”地位。
而以中华民国冠名的政权,则有奉系张作霖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军政府”,国民党汪精卫集团控制的武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控制的南京“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面对这种局面,南京国民政府充分地运用纵横捭阖的能量,在此后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在先事取得国民党内部主要政治集团统一之后,进而又取得了全国政权的统一。
本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形成了宁、汉对峙的局面,随时都有可能兵戎相见。
鉴此,在宁、汉之间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冯玉祥于7月中旬分别致电宁、汉双方,提议“先解决北京后解决党内责任问题”1[①]。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feca93143323968011c921f.png)
1927年的重新统一尝试对中国的现代化具有极大的重要 性;它是在现代基础上再造国家统一局面的首次认真尝 试。……军阀时代结束后的国民党政府,尽管在内部需 与各军阀山头达成妥协,在外部也得与未归顺的军阀山 头妥协,但果若遇上不太好战的国际局势,本来是可能 顺利过渡到一个民族统一的新局面的。然而,由于日本 的侵略,国民党政府未能做到这一点。但它对继续之中 的国家政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中央政府 这一级。在蒙受数十年的屈辱之后,国家终于又很有希 望地在重新统一的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
2.从争取关税自主、清理盐税、“裁厘改统”等方面整顿税 务,实行税制改革。
(1)争取关税自主:5%-2.5% 1928年7月25日,中美《关税条约》--1930年5月6日,中日 《关税条约》,收回“关税主权”和领事裁判权,关税保管转移回 中国银行。 变化:A.改统一税率为差别税率。1928年12月7日通过《海关进口 税则》,将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为7.5-27.5%;1931年,又 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 80%。B.改变海、陆关税不统一的状况。C.1930年起改以银价计征 为金价征税。 效果:1913-1696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21%),1929- 27555万元(51%),1931年-36913万元(51%);一定程度上抵制 了外国商品的倾销,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整理债务及再借新债
内债:1927-1936年,内债总额43.42亿元,国库券和公债。 1932年2月和1936年2月,两次宣布债信破产,整理内债。 外债: 决不承认“贿选僭越之北京政府”的巨额外债。 1929年,成立“整理内外债委员会”,自1929年起,由关税项下 每年拨500万元基金存储,以备偿还债务之用。 1931年的“美麦借款”(中国财政部与美国农商部):中国政府向 美国粮食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或面粉45万吨,美麦自同年9月至 1932年3月分批起运。麦价共计9,212,826美元,作为借款,年 息4厘,每年6月底和年底付息两次,麦款自1934年至1936年分三 次还清,每次付三分之一。(围剿红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想投降,又不敢放弃抗日 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 民党 对中国共产党 对中间派、民主人士
1、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 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国民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 B.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C.皖南事变 D.豫湘桂战役消极抗日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 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政策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接连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3、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发动 的军事进攻,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尽力忍让,申明大义 B.坚决回击 C.给予揭露,但不回击 D.部分回击 4、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强大,无坚不摧 B.国民党政治腐败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研究性学习
有关皖南事变待解的难解之谜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 标 志
重心转移
对 外
对 内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 原 因 (1)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发生改变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 (3)蒋介石的政权本质决定 (4)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劝降活动
二、国民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对内政策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对外政策 对英美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反动独裁统治 垄断、掠夺
对日本
国民党
积极反共,制造磨擦 第一次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
坚持合作抗战 坚决回击
第二次反共高潮 最高潮:皖南事变 消极抗日,战场恶化 枣宜会战
以斗争求团结
豫湘桂战役
三、内外政策的特点
政治态度的两
面 性
谜之一:走什么路线最为安全? 谜之二:项英为何一再推迟皖南新四军部队北上日期? 谜之三:项英究竟有没有一个“三山计划”? 谜之四:新四军北移出发不利之谜? 谜之五:新四军突围部队会攻星潭究竟有没有成功?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 “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 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不抵抗政策
材料二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1933年4月10日
“攘外必先安内”
材料三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 而决不求战。……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 事。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观望态度,没有做好作战准备
材料四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 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 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 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准备迎战
国民政府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