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鱼类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第十二章生殖生殖是生物延续和繁殖种系的重要生命活动,高等动物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的活动和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实现的。
生殖器官包括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
鱼类主性器官器官为精巢和卵巢,主性器官除产生生殖细胞外,还分泌激素,所以又称生殖腺或性腺。
附性器官雄性:输精管,某些鱼类具有交接器雌性:输卵管,某些鱼类具有产卵器大多数鱼类为雌雄异体,部分鱼类为雌雄同体包括三类:两种性腺同步发育,精卵子同时成熟,如鳉科,鯔科;雌性先熟而后变为雄性,如合鳃科的黄鳝;雄性先熟,然后卵巢发育成熟,如鲷科鱼。
第一节鱼类性腺的形态学一、精巢的形态大部分硬骨鱼类的精巢为一对延长的器官,附着在体腔背壁上,精巢向后延伸部分形成输精管,终止在直肠和输尿管之间的生殖乳突上。
硬骨鱼类的精巢与哺乳动物的一样,由间质和小叶(或小管)组成,间质位于小叶之间,由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淋巴管组成。
其中间质细胞与哺乳类的Leydig’s细胞同源,是合成激素的场所。
小叶(或小管)具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即生殖细胞和排列在小叶或小管周围的体细胞(小叶界细胞),后者称为谢尔托立氏细胞(Sertoli cell),由它们组成小叶或小管内的小囊。
根据精子发生的模式,可将鱼类精巢结构分成两种类型:小叶型和小管型。
小叶性为绝大部分硬骨鱼类所具有,它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隔成的小叶组成,小叶中的原始生殖细胞经历若干次有丝分裂,形成含有数个精原细胞的生精小囊。
在成熟过程中,一个生精小囊内的所有生殖细胞大都处于相同的发育阶段,随着精子发生到精子形成,生精小囊不断扩大,最后破裂,精子被释放进入与输精管相连的小叶腔中。
另一种为管状结构的精巢,即小管型。
见于花鳉科鱼类和鳉科鱼类。
这种精巢为许多小管规则地排列在外端固有膜和中央腔之间。
原始生殖细胞仅位于小管近盲端部分,随着精子发生到精子形成,生精小囊逐渐向中央腔方向移动,成熟的精子被释放入与输精管相连的中央腔。
鱼类生理学重点
鱼类生理学重点
以下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
1. 鱼鳃:鱼鳃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它由许多鳃丝组成,能够从水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鱼类的心脏通常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 呼吸系统:除了鱼鳃外,鱼类还可以通过皮肤、肠道和鳃上器官等进行气体交换。
4.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部分。
鱼类的消化酶种类较少,但能够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排泄系统:鱼类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部分。
鱼类的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通过输尿管和膀胱排出体外。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鱼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并控制鱼类的各种生理活动。
7. 生殖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8. 渗透调节:鱼类生活在盐水中,需要通过鳃、肾脏和肠道等途径进行渗透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以上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鱼类生理学消化生理PPT文档
第二节 消化液和消化酶
鱼类的口、咽和食道通常都没有消化酶,因此没有消化作用。但它 们能分泌粘液,润滑食物,便于吞咽。一般所说的消化液是指胃液、胰 液、胆汁和肠液,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一、胃液和胃消化酶
❖ 除无胃鱼类以外,大多数鱼类能分泌由盐酸、消化酶和粘 液组成的胃液。
34
1. 胃液中盐酸的作用:
❖ 多数鱼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在一些具有肝胰脏的鱼类 也发现胆汁中有少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一 般认为这些酶是由胰细胞分泌后混入胆汁的。
45
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由于胆汁盐的存在,它能沉淀经胃消化而产生的酸性变性蛋白眎等, 使其停留在小肠,让胰液消化作用充分进行;
❖ 肉食性鱼类的肠较短,多为一直管,如鰔鱼的肠仅为体长 的~倍,没有盘曲。
❖ 杂食性鱼类肠管长度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之间。
肠的后段通常分化为较宽的类似直肠的构造,其粘膜含有大量杯状细胞。 板鳃类还有直肠腺,其作用是分泌Na+和Cl-离子以调节渗透压平衡。肌
26
27
28
29
二、消化腺
❖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有两类,一类是埋在消化管 壁内的小型消化腺,如胃腺、肠腺等;另一类是位于消 化管附近的大型消化腺,如肝脏和胰脏,有输出导管连 逾消化管上。
40
二、胰液和胰消化酶
由于很难收集到纯的胰液,因此,对大多数鱼类的胰液化 学成分了解得不多。但是,毫无疑问,胰液中含有多种可以 消化蛋白质、糖、脂肪和核苷酸等的酶类。此外,鱼类的胰 液也可能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一样,含有碳酸氢盐以中和进入 肠内的盐酸。
41
二、胰液和胰消化酶
1.蛋白酶
❖ 胰蛋白酶(trypsin):胰蛋白酶为肽链内切酶,其最适pH值为。它作用 的肽键中的碳酰基必须来自精氨酸或赖氨酸。
鱼类生理学血液.ppt
28
c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 血沉:放置不动的红细胞〔红血球〕沉
淀的速度(通常以1小时计)。以血沉来衡 量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引起血沉的原因: 红细胞比重; 红细胞叠连现象。
29
30
二. 白细胞 按姬姆萨染色进行分类。人的白细胞分为: 有颗粒白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嗜中性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研究发现,嗜中性细胞〔50-70.3%〕和淋
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 也发现了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
原系统〔HAL〕在体内分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 免役排斥反响密切相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 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响
42
ABO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那么 以红细胞膜上的 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指红细 胞膜上的抗原物质
盐、小分子有机物等〕。
9
一.血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成分
1.血浆蛋白 白蛋白: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80%〕,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水平衡,并具有载 体运输〔脂肪酸〕功能,也与代谢、营养 有关。板鳃鱼类无白蛋白。 球蛋白:α,β,γ球蛋白,防御、免疫、运输 〔脂溶性维生素、激素、离子、脂质等〕 功能。幼年抵抗力弱。 纤维蛋白原:血液凝固。
类>淡水硬骨鱼类>淡水,洄游性鱼类 在海水中渗透压大于在淡水中的渗透 压。
17
• 生理盐溶液:与动物血浆渗透压相等
的溶液,可维持组住正常兴奋性。各 种淡水硬骨鱼类为0.7-1%。
18
19
• 4.酸碱度:血浆中一套弱酸〔碱〕及其盐
的混合物,包括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蛋白酸-蛋白盐; 血细胞中是KHCO3-H2CO3、K2HPO4KH2PO4、KHb-Hb、KHbO2-HbO2。
鱼类生理学呼吸生理
比例:
在鱼类的呼吸过程中,通过鳃 的水流量(Vg)和血流量(Q)的 比例大约是10∶1,即 Vg/Q=10;而不像在哺乳类通 过肺泡的空气流量(Va)和血流 量(Q)的比例接近1∶1,即 Va/Q=1(图3-16)。 这反映两种不同呼吸介质(水 和空气)的不同含氧量,因水 的溶氧量要比空气的含氧量低 得多。
CO2 + H2O
H2CO3
H++ HCO3-
(2)红细胞含有大量的碳酸酐酶,进入红细胞的大部分 CO2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作用下,使下列反应朝右方进行, HCO3 -成为CO2的主要形式。
3、氧离曲线
氧容量随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而按比例增加。 为了对血红蛋白含量不同的血液进行比较,就采 用血红蛋白氧饱和的百分比(亦即HbO2所占的百 分比),把实际氧含量表现为所占氧容量的百分 比。 氧离解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就是表示 血红蛋白氧饱和的百分比与pO2之间的关系的曲 线图。
鳟鱼则相反,需要生活在溶氧量较高的水 体中,但很容易把氧释放到身体组织内。
图3-24 鲤鱼和鳟鱼的氧离 解曲线 (依D. J. Randall)
对氧亲和力强的血红蛋白适于从水中摄取氧,而对氧亲和 力低的血红蛋白,适于把氧释放到组织中。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血红蛋白在呼吸上皮应有高的亲和力, 而在组织内应有低的氧亲和力。实际上,鱼类血红蛋白的 氧亲和力受到血液中物理和化学因素变化的影响如pH值, pCO2, 温度等)而有利于在呼吸上皮和氧结合,而在组织
H+: (鱼类如何应对酸性环境)
当鱼体内进行厌氧代谢使乳酸积累 增多时,H+可经过鳃上皮渗透到水 里。
当水中pH值降低,H+增多时,不 仅会影响鱼体内H+的排出, H+还 会经过鳃上皮渗入体内,使体内的 pH值亦相应降低,因而会对鱼体造 成不良影响。
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一一·鱼类生理学定义:研究健康鱼类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功能:是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二·鱼类学研究层次: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方法:离体器官:离体器官→模拟在体条件→刺激1·急性实验:活体解剖:麻醉或破坏大脑→暴露器官→刺激优点:直观、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以完整、健康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无菌、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待2·慢性实验:动物清醒和恢复健康后进行实验优点:充分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规律。
1·新陈代谢:物质交换、能量转移、自我更新2·兴奋性:活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或抑制)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4·生殖: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四·稳态的定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现象1·保持新城代谢正常进行意义: 2·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3·使机体适应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五·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六·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的机能的调节方式: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八·体液调节:由某一器官或组成分泌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另一器官,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特点:缓慢、持久、弥散九·反馈的概念:由受控制部分发出的返回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作用负反馈: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保持稳态,是可逆的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不可逆过程二一·血液的机能1·营养功能2·运输功能(一)血液的机能: 3·维持内环境稳定4·参与体液调节5·防御和保护功能二·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晶体构成,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2·胶体渗透压:出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构成)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三·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主要有0.9% Nacl和5%GS四·NaHCO3与Na2CO3的比例为20:1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碱储三一·溶血:RBC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O2和CO22·缓冲血液酸碱物质生成调节:体液性调节,受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刺激RBC 生长发育,增加骨骼肌肌力。
鱼类生理学实验
鱼类生理学实验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以观察、记录和探究鱼类生理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分析和记录鱼类的各种生理参数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存环境,为人类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也大有益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鱼类生理学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在进行鱼类生理学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例如水槽、溶氧计、温度计、酸碱度计等,以及实验所需要的鱼类。
同时,还应当选择合适的实验环境和时间,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步:实验设计在实验前,应当做好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
包括确定实验所需参数、测量方法和实验流程等,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别要注意实验过程中鱼类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尽量减少实验对鱼类的伤害和不适。
第三步: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认真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同时密切观察实验结果和变化,及时纠正实验中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测量鱼类心跳频率时,需注意测量频率和时间间隔,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操作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归纳,将鱼类的生理参数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
同时,需要对实验结果加以解释和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成果。
总结: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并有助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认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成果的应用价值。
鱼类生理学
生理学的发展是与医学实践的发展与需要密切联系的。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对心血管系统的研 究,首先奠定了器官生理学的基础,并使生理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
所以,生理学也就首先从研究器官系统的技能开始,对 机体各种器官系统机能进行研究,形成了器官生理学。
器官生理学已从对器官和整体的生理机能和机制的研究 发展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采用了数、 理、化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研究生物体的 生命现象。
研究对象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 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 洋。
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 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已探明的约20000余种,是脊椎 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
鱼肉富含动物பைடு நூலகம்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 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 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
有关的研究方法可以归纳成两大类,一种是分析法,又 称急性实验法;另一种为综合法,又称慢性实验法。
分析法常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或活体动物解剖法。前者 是从活的动物身上取下所要研究的器官,置于人工环境 中,包括适合的培养剂、温度、气体条件等。
使之在短时间内保持正常生理机能,以便进行各项实验 和观察。后者则是使动物处于麻醉状态,进行活体手术, 对所欲研究的器官进行实验观察。
研究鱼类生理不仅对了解鱼类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 规律和机理有重要意义,而且是鱼类养殖、增殖和捕捞 的理论基础,因此,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鱼类属于低等水栖脊椎动物,高等陆生脊椎动物所具有 的各个器官系统,鱼类都已具备,仅结构较简单,但却 有相类似的机能和活动机制,当然,鱼类还具有特殊的 生理学内容。
鱼类发育过程和循环生理学
鱼类发育过程和循环生理学从水草中蹦出来的小鱼,长长的尾巴微微拍动着,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
这就是鱼类的发育过程的起点,也是鱼类生命的开始。
鱼类发育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变化和生理特征。
一、受精鱼类的受精过程发生在水中。
雄性会向水中释放精子,雌性则会产生卵子。
当精子接触卵子,会引起卵子外皮的变硬,这样就能将精子封入卵子内部。
精子在卵子内与卵核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胚胎发育鱼类的胚胎发育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在受精卵的早期,由于细胞分裂而形成的细胞数会增加。
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叫做原肠胚的球形体。
然后,原肠胚会沿着长度较长的轴线延伸,形成了一个名为胚盘的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胚盘内的细胞会分裂和分化,然后形成一系列的器官和组织。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小鱼的身体结构就开始出现。
三、循环生理学鱼类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系统组成的。
这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鱼类的身体各个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然后,它会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身体中带走。
在鱼类身体内部,血液的流动被分为两个主要的循环:小循环和大循环。
小循环是鱼类心脏的右侧和鳃部的循环。
在小循环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身体的右侧流入心脏。
然后它会被泵出并流向鳃部。
在这里,鱼类的鳃会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并将氧气吸收到血液中。
然后这个富含氧气的血液会流回心脏的左侧,准备好进入大循环。
大循环是鱼类心脏的左侧和身体中的其他部位的循环。
在大循环中,含有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被泵出,并沿着血管流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
当血液到达这些部位时,它会释放氧气和营养物质,然后带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然后,这个含有废物的血液会回到心脏的右侧,并准备好进入小循环。
总的来说,鱼类的发育过程和循环生理学十分复杂。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短的介绍,但它已经说明了鱼类这个群体的重要性和生命过程的神奇之处。
如果你对此感到兴趣,建议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或者实际观察和体验这些生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生命活力。
鱼类生理学
不足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增强和频率加快
使鱼类窒息死亡的氧浓度(“窒息点”) 3·PH 4·温度 六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可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较大的伸展性 ·持续的紧张性 ·不规则的自律性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固的三大步骤:凝血酶原激活作用
↓(激活)
凝血酶原→凝血酶(IIa)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Ia)
外源凝血过程的不同:1·内原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来自血液
2·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和促凝的方法
(二)促凝
补钙+CaCl2
光滑面接触
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适度提高创面温
给机体补充Vk
四 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胞:结间束、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等)
(六)广盐性鱼类渗透压调节:
由淡水进入海水的调节:1·吞饮海水
DH作用,肾小球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分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
:广盐性鱼类—进入海水—喝水+吸收NaCl—血[Na+]↑—肾间组织分泌—皮质醇
鳃上皮氯细胞数量↑—提高Na+—ATP酶活性:
A·Cl一由顶
隐窝排出
B·Na+通过细
2·固体物:(1)有机物:尿酸、肌酸、肌酐等 (2)无机物:Na+、K+、Ca2+、Mg2+、Cl—、硫酸盐等
鱼类尿与食性的关系:1·肉食性鱼类为酸性(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
酸性物质) 2·草食性鱼类为碱性(草料中含有机酸钾盐,代谢产物为
水产养殖的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
水产养殖的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水产养殖是指人类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物的活动。
要想进行有效的水产养殖,我们需要了解水生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生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
一、鱼类的解剖与生理学1. 外部解剖结构鱼类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头部有口、眼、鳃孔等器官,躯干上有鱼鳞,尾部有鳍。
其中,鱼鳞可以保护鱼的内部器官,同时也起到减少水流阻力的作用。
鱼类的眼睛通常比较大,以适应水中光线的不足。
2. 内部解剖结构鱼类的内部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咽喉、胃和肠组成,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主要是通过鳃进行氧气交换。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用于输送养分和氧气至全身各器官。
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
3. 生理特点鱼类的呼吸方式有多种,有些鱼类可以通过皮肤进行氧气交换,有些则依靠鳃进行呼吸。
鱼类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心脏,血液循环速度较慢。
鱼类的生殖方式也有多种,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二、甲壳类水生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学1. 外部解剖结构甲壳类水生动物包括蟹、虾等。
它们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躯干上通常有硬壳,可以保护内部器官。
头部有眼、触角和口器等器官,用于感知和摄食。
2. 内部解剖结构甲壳类水生动物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和肠道,用于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通常是通过鳃进行氧气交换。
循环系统通过心脏和血管输送养分和氧气至全身各部位。
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
3. 生理特点甲壳类水生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有些通过鳃呼吸,有些通过皮肤呼吸。
它们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有的只有一个心脏,有的有多个心脏。
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也多样,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三、贝类水生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学1. 外部解剖结构贝类水生动物包括蚌、蛤、蜗牛等。
它们的身体由壳和软体组成。
壳可以保护内部器官。
软体包括足、鳃、口器等。
[重点]鱼类生理学资料
[ 重点] 鱼类生理学资料鱼类生理学资料一、填空1. 生命基本特征 : 新陈代谢、适应性、应激性或兴奋性、发育、生殖2. 生理功能的调节包括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 鱼类的必需 AA 是Arg、His 、Ile 、Leu、Lys、Met、Phe、Thr、Trp、Val4. AA 在体内的分解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 脱氨基、氨基转换、脱羧基5. 反射弧的构成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6 哺乳类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 尿素,鱼类主要是 :NH37. 18:2w6表示该脂肪酸由18个C原子组成,分子中有两个双键,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 6 位 C 原子上。
8. 不饱和脂肪酸四类(第一个双键位置):亚麻酸(w3)、亚油酸(w6)、油酸 (w9) 、棕榈油酸 (w7)9. 必需脂肪酸 (EFA): 亚麻酸、亚油酸10. 氧的存在状态 : 物理溶解状态、化学结合 (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11. 消化系统的构造 : 消化道、消化腺12. 每个肾单位包括 : 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 肾小囊和肾小球13. 尿液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14. 生殖周期因子 : 光周期、温度、降雨 ; 性腺发育由光周期和温度季节变化所调节;产卵由温度和降雨控制15 性类固醇激素 : 精巢组织产生的睾酮和 11-酮基睾酮卵母细胞分泌产生雌二醇和17 a, 20 B—双羟孕酮,分别诱导精子和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16. 鱼类精巢类型 :壶腹型(叶状型)、辐射型(管状型) 17.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生理作用 : 促进细胞和组织的代谢、细胞有丝分裂、软骨与骨骼的生长等。
18. 甲状腺激素是唯一含有卤族元素的激素 19. 鳃后体分泌的是降钙素20. 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21. 尾下垂体分泌尾紧张素22. 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23. 鱼类血液的构成 : 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凝血细胞或血栓细胞)24. 鱼类血液循环特点 : 单循环、闭锁式心脏由四个部分组成 : 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或动脉圆锥25. 心肌生理特征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26.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 10 对、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7. 10 对脑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嗅视动滑三,外颜听舌迷)28. 化学感受包括三种情况 : 嗅觉、味觉和一般的化学感受 29. 内耳(迷路): 球状囊、椭圆囊、半规管、耳石功能: 声音感受器、重力感受器、角加速度感受器、保持和调节肌肉紧张性30. 鱼类感光细胞 :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二、名词解释1. 鱼类生理学 : 是研究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科学2. 蛋白质效率能 : 是指鱼体摄入每克粗蛋白后所增加的体重3. 温度补偿作用无论测定时的温度如何,适应于低温环境的鱼比适应于高温环境的鱼有更快的蛋白质合成率4. 蛋白质需要量 : 指鱼体达到最适生长时所需要摄入的食物蛋白质含量5. 糖的异生作用 : 体内的糖通过其他物质转变而成为葡萄糖和糖,这一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6. 耗氧率 : 是指动物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时间内消耗氧气的数量7. 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最大量 8.氧含量:每100ml 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的量 9. 氧饱和度 : 是氧含量占氧容量的比值10. 氧离曲线:就是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的百分比和 P之间的关系0211. 波尔效应:当血液氢离子增加,即PH值降低时,使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降低,结果就使氧离曲线往右侧偏移。
鱼类生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鱼类生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2.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二.填空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
三.是非题1.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
鱼类生理学实验
鱼类生理学实验
1.鱼类呼吸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鱼类呼吸的变化,如水温、水质等。
2. 鱼类消化实验:研究鱼类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胃、肠等。
3. 鱼类循环实验:了解鱼类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过程。
4. 鱼类神经实验:研究鱼类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视觉、听觉等。
5. 鱼类生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6. 鱼类行为实验:研究鱼类的行为特征和适应性,如攀岩能力、追逐能力等。
7. 鱼类生长实验:观察不同饲养条件下鱼类的生长情况,如水质、饲料等。
8. 鱼类代谢实验:研究鱼类代谢过程和能量转化,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9. 鱼类毒性实验:评估不同化学物质对鱼类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如水污染、化学药品等。
- 1 -。
鱼类生理学实验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实验四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心肌特性证明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歇——代偿间歇。
鱼类生理学名词解释
鱼类生理学基本概念绪论1.鱼类生理学:研究鱼类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急性实验法:又称分析法。
它着重进行有机体的部分结构的实验观察,研究它在脱离整体情况下的机能活动。
分析法中,常常使用的是离体器官实验法和活体解剖法。
这两种实验方法的进行过程都不能持久,实验后动物不能生存,故也常被称为急性实验法。
3.慢性实验法:又称综合法。
它是以健康完整的有机体为观察对象,是在同外界环境保持比较比较自然的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以观察和分析体内某一完整系统生理机能。
由于可以使用这样的动物长期进行实验,所以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慢性实验法。
4.新陈代谢:有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在体内不断进行各种物质转变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不断转化的过程就称为新陈代谢。
5.刺激和兴奋性:当机体的周围环境或组织器官的内环境发生变化时,常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的改变和外表活动的变化,这表明,机体或组织器官对于环境的变化能够感受并发生反应。
这种能被机体感受而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环境变化,叫做刺激。
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也称为兴奋性。
6.适应性:机体或其部分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能够发生机能和结构上相应的变化,以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即谓之适应性。
7.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神经调节的信号靠神经冲动传播,调节迅速而精确。
8.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产生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借助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从而引起某些特定器官发生效应。
体液调节的信号靠递质传递,速度缓慢,受影响的部位比较广泛;另外作用时间也较长。
10.自动调节:是指机体的生理过程自动进行自我调整,这是保证调节过程的精确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鱼类生理学综述
鱼类⽣理学综述不同环境压⼒对鱼类⽣理的影响摘要:本⽂简要介绍了影响鱼类⽣理指标的不同的环境压⼒的类型以及环境影响条件下鱼类的⽣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认为鱼类对环境影响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激素含量变化是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液指标在鱼类应激检测中有较⾼的应⽤价值。
关键词:环境因素;鱼类;⽣理机能鱼类是⽔⽣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化养殖⽣产过程中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因素是影响鱼类⽣长的主要环境因⼦。
温度可以影响鲢、鳙鱼体内转氨酶活性,随温度升⾼酶活性增强⽽且鱼体⾎液红细胞数⽬也随温度变化发⽣波动。
盐度在鱼类的⽣长过程特别是在仔鱼期起重要的作⽤[1]。
低pH值不仅可以影响鱼类的胚胎发育、耗氧代谢和⾎液酸碱平衡,也可以引发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升⾼[2]。
另外,暴露于pH4.5~5.0⽔体中的鲤鱼⾎糖明显升⾼,体重明显下降,可抑制鱼体⽣长[3]。
在氨氮对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的影响实验中,⽔中氨氮含量过⾼会导致鳃丝扭曲明显、鳃上⽪增⽣、鳃丝粘连,同时可以观察到肝组织变得松软、易破碎、肝实质细胞的细胞质明显减少,有的甚⾄出现空泡化[4]。
养殖⽔体中亚硝酸盐达到⼀定浓度易引起鱼类中毒⽽使⾎液⾥⾼铁⾎红蛋⽩的含量升⾼、载氧能⼒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神经⿇痹、甚⾄窒息死亡[5]。
⼀般来说,环境因素的压⼒可引起机体⼀系列病理变化,如组织损伤、红细胞形态发⽣变化、吞噬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减少、淋巴系统病变以及⾷欲下降,鳃盖和尾柄运动频率增加、攻击⾏为减弱、⽣长受阻、⽣殖⼒下降等进⽽影响机体的防御系统[6]。
1、环境因素的种类及鱼体的⽣理变化环境压⼒打破鱼类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引起鱼体内正常⽣理状态的紊乱。
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引发鱼体内的保护屏障抵御有害的环境因⼦,但是长时间的处于⽣理紧张状态,鱼体耗能过多,⽣长速率减慢,机体的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会受到抑制,疾病抵抗⼒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生理学1.—: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头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领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2+酶;凝血致活酶在Ca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
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2+ 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5.答: 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2+2+ 3.化学因素:Ca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另外,蛇毒和水蛭素能抵抗凝血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凝血。
(肝素除去凝血酶原)6.答:(1)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紧接心肌绝对不应期之后存在一个短时期(局部反应期),在此期间内,给以非常强的刺激可使膜发生部分去极化而产生局部兴奋,但不会发生全面去极化而产生传导性兴奋(动作电位),因此,从去极化(0期)开始到这个短时期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
或者说,绝对不应期和这个短时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超常期(2)心肌与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兴奋性变化过程的差异A.心肌细胞没有低常期,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则存在低常期;B.心肌细胞的特点是发生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伸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之后,在此期间,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细胞发生扩布性兴奋,骨骼肌的绝对不应期则很短,远在收缩期开始时已经停止,因而连续刺激可以产生持续性的强直收缩。
这一特性使心脏能保持收缩、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对心脏的射血和充盈功能非常重要。
7.1。
是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即呼吸器官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2.呼吸器官换气,即呼吸器官与其中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前两者合称外呼吸3.是气体运输,即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送;4.是组织换气,即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也称内呼吸8.答:1.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2.温度。
温度可以在高低和变化速率两方面影响氧离曲线。
3.红细胞中二磷酸甘油酸ATP。
ATP和脱氧血红蛋白α链结合而显著降低其与氧的亲和力,并且明显增加Bohr效应的幅度。
5.Hb 自身性质的影响 4.9.:耗氧率受到许多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温度的影响。
一定温度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活动的影响3.氧张力的影响 :氧张力高,则耗氧率也升高。
但这是暂时性的反应,当氧张力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时,耗氧率即逐渐恢复正常。
4.与体重的关系一般是所谓异速生长公式的关系,即Y=aXb,这里Y=耗氧率,X=体重。
而a和b鱼种类的常数特征。
目前认为b=0.8是比较普遍的。
单位体积耗氧率(Y/X)是随鱼体积大小和体重的增加而递减。
所以在水中缺氧时,小鱼先浮上水面。
5性成熟对耗氧率的影响一般说,在性腺成熟以前,耗氧率较高,成熟以后则偏低。
6 酸碱度对耗氧率的影响鲤鱼、鲈鱼和瞻星鱼的实验都表明pH值降低时,单位体积的耗氧率也降低。
7 盐度对耗氧率的影响10.答:(一)共性:兴奋性、收缩性(二)特性:1.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潜伏期长;2. 富有延展性;3.自律性(神经丛,平滑肌);4. 机能合胞性:12%肌膜表面与相邻肌纤维形成融合膜,其余也很接近,这些部位电阻较低。
5. 持续的收缩和紧张(不需中枢神经系统维持,相对于骨骼肌)。
这样的特性有利于维持胃肠的基础压力。
6.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等刺激敏感。
11.答:(1)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并为其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2.杀菌;3.促进胰液、肠液或胆汁的分泌;4.促进铁、钙的吸收;5.和幽门反射有关。
(2)粘液的作用:1. 润滑;2. 保护胃粘膜,使之不易受到机械的或生化的损伤。
12---答:一吸收的部位和吸收的机制(一)吸收的部位,与哺乳类相似,鱼类的肠也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肠的皱襞多,粘膜血管丰富,柱状上皮细胞的边缘具有刷状缘,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微绒毛。
,鱼类幽门垂也有吸收功能。
(二)吸收的机制,主动吸收:载体、能量;胞饮,被动吸收:滤过作用(静压差)、扩散作用(浓度差)、渗透作用(渗透压差,一种特殊的扩散)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水、无机盐、维生素的吸收,水:渗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系统控制,无机盐:主动吸收 Na+的吸收与水、氨基酸、葡萄糖的吸收有关。
,维生素:大多数为扩散吸收,但VB的吸收是通过胞饮作用。
12(二)糖的吸收,形式:单糖,机制:主动吸收;+,过程:载体、能量、Na(三)蛋白质的吸收,形式:氨基酸 Gly>Ala>Cys>Glu>Val>Met>Leu>Trp>He,机制:主动吸收;,+ 过程:载体、能量、Na(四)脂肪的吸收,部位:肠、幽门垂,转运机制尚不清楚。
13.答:(一)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肾小球通透性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肾小球滤过作用调节主要通过肾血流量调节而实现。
,肾血流量具有自动调节机制,即肾内存在血流阻力随动脉血压而改变以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的机制。
,另一方面,肾血流量也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支配肾脏的传出神经包括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两种。
前者有缩血管的作用,特别对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作用尤为显著;迷走神经的作用尚待研究。
体液因素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促进肾血管收缩的主要激素。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1.自身调节(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小管液的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致使尿量增多;(2)球管平衡(P241):肾小管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2.神经调节:肾的血管和肾小管主要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三个途径,P242)。
3.体液调节:(1)抗利尿激素:增加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通透性,使尿量较少;(2)醛固酮(肺鱼):保Na++、排K;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管紧张素II能y引起强烈而持久的醛固酮分泌。
但除肺鱼外,鱼类都缺乏醛固酮。
++(3)皮质醇(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膀胱吸吸收盐离子。
血浆中的K、Na的浓度也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14.---答:P3715.答: 1.代谢。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在高等脊椎动物主要是增加机体的代谢活动。
•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的代谢活动也起重要作用。
2.调节渗透压•例:硬骨鱼类处于渗透压变化的环境中,甲状腺素能促使渗透压调节所需的能量代谢增强。
3. 对生长、发育、变态和行为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和发育成熟。
(例:甲状腺素处理鱼受精卵和鱼苗能明显地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甲状腺激素能改变鱼类的运动行为。
16 .答:1. 对糖代谢的影响促进葡萄糖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增加糖元生成,抑制糖异生;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其水解,减少脂肪酸的释放和酮体的生成;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速蛋白质合成。
17.答:(一)作用1.调节水盐平衡2.促进糖异生作用,增加糖元贮存,促进蛋白质分解(二)调节: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能刺激糖皮质激素分泌,ACTH又受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控制,糖皮质激素又对下丘脑-腺垂体系统有负反馈作用,当血中糖皮质激素增高时,可抑制下丘脑分泌CRH,从而使腺垂体分泌ACTH减少,糖皮质分泌减少 18.答:1. 生长激素:促进组织生长,增加 RNA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葡萄糖与氨基酸运输;促进脂解和抗体形成等。
2.催乳素:渗透压调节和水盐代谢。
3.促性腺激素:增加性腺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配子生成、性腺发育成熟和排精排卵4.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生长;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增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促进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合成及其在细胞内扩散 19.•精巢的内分泌组织为间质细胞、小叶界细胞、输精管上皮细胞。
答:(一)内分泌组织(二)激素种类及生理作用•主要是睾酮和11-氧睾酮,另外也能分泌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还能分泌孕酮。
•作用:1.促进雄性附性器官发育2.刺激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3.促进精子发生4.促进排精5.促进代谢,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
20.答: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使触突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和离子转移,钙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促使一定数量的小泡向突触前膜贴近,在接触点发生融合,并出现破裂,小泡内所含化学递质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
21.答:(一)单向传递;(二)中枢延搁;(三)兴奋的总和;(四)兴奋节律的改变;(五)后继性兴奋;(六)局限化和扩散(七)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