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 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致的。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契合。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一致。
2. 国外实践教学理论基础国外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终身教育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3)实践导向教育理念:实践导向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践教学模式1. 实践教学模式类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校本课程的现状与出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地教育特点、学生特点、社会需要等因素,研发、实施、评估的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学校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现在校本课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是:1.发展迅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2.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3.实施难度较大:校本课程的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如教师素质、经费、管理等。
4.评估机制不健全:校本课程评估机制尚未健全,缺乏科学、公正、可靠的评估方法。
出路:1.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本课程发展的重要前提。
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对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3.提高评估水平:建立科学、公正、可靠的评估机制,对校本课程进行有效评估。
4.注重实践:校本课程应该5.更加注重实践性,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强化合作: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来支持校本课程的发展。
7.创新思路:应该推广创新思路,如问题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8.注重跨学科性: 校本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 校本课程的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来推进校本课程的发展。
学校要给予校本课程充分的支持和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科学、公正、可靠的评估机制,并与社会各界强化合作。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和跨学科性。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社会应该给予校本课程充分的支持,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资源和机会。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从开发实践来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趋势。
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条件,积极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同时,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支持,为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制约了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难以对课程开发成果进行合理评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教育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与开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还能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可以提炼出成功的经验与做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与启示。
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调研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促进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的核心目的是深入探究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理解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我国校本课程研究热点与反思
我国校本课程研究热点与反思1. 引言1.1 我国校本课程研究现状我国校本课程研究现状如下:当前,我国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本课程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一些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缺乏实际的落地和应用;二是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三是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
我国校本课程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1.2 校本课程研究的意义校本课程研究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它突破了传统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将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校本课程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校本课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设计的,所以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校本课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值得重视和推广的教育改革措施。
2. 正文2.1 校本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机遇校本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机遇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校本课程改革面临着传统教育体制的阻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系统的体制化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改革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改革也受到师资队伍不足的影响。
教研活动的国内外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探索、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活动。
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教研活动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教研活动的现状1. 国内教研活动现状(1)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我国教研活动形式丰富,主要包括: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教师培训等。
这些形式各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2)教研活动的参与主体广泛我国教研活动的参与主体包括:教师、教研员、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等。
其中,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教研员和校长等教育管理者对教研活动起到指导和协调作用。
(3)教研活动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教研活动在城乡、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多,农村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少;东部沿海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多,中西部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少。
2. 国外教研活动现状(1)美国美国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如教学研讨、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学习社区等。
美国教研活动强调团队合作,注重教师间的交流与分享。
(2)英国英国教研活动以学校为本,强调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同伴互助、教学观察、反思性实践等。
英国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
(3)日本日本教研活动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教研活动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教研活动形式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
日本教研活动注重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倡教师发挥团队精神。
三、国内外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 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部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未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 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一些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导致教研活动效果不佳。
3. 教研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教研活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研活动的效果。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校本研究(School-Based Research)是以学校为研究的中心,以学校和学生为调查对象,有效地建立、发展和改善学校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校研究在国内外均受到积极关注,学术界和实践界纷纷进行研究,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1.国内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学校的发展状况,其中着重探究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
其中,包括调查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资源分配、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
例如,孙玉石(2003)就以学校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结构变迁与学校发展”为研究主题,深入考察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这种研究可以为学校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2.另外,国内学者还研究了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社会性、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管理实践提出有效的建议。
例如,柳维华(2006)以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校组织文化与学校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入考察了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以期可以为学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此外,国内学者还研究了校本教育的发展状况,其中着重探究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教育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例如,范朝瑞(2005)以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入考察了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可以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国外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1.国外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学校的发展前景,其中着重探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能力、学校资源分配等方面。
例如,斯坦尼斯(2002)以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为研究主题,深入考察了学校文化的构建,这种研究可以为学校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2.另外,国外学者还研究了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激励机制、教育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学校管理实践提出有效的建议。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
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
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校本课程是指针对学校个性化需求和学生发展特点而设计开发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教育中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1. 进展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教育领域已有一定的积累和发展。
目前,各地学校普遍开始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了多个发展阶段。
一些先进的学校已经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取得了良好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2. 存在问题尽管校本课程的发展呈现积极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师培训不够配套。
一些学校仅依靠教师个人经验设计校本课程,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指导。
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支持。
其次,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时往往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评价结果主观化和不准确。
这也使得校本课程的效果难以被全面评估和认可。
再次,校本课程的资金投入有限。
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现实中学校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面临着压力和限制,导致校本课程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三、建议与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1.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交流论坛,提升教师的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校本课程的要求。
2. 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同时,培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评价能力,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调整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加大对校本课程的资金投入,提高其开发和实施的可持续性。
同时,鼓励校本课程的创新和实践,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
四、总结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意义重大。
幼儿园特色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幼儿园特色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如今的幼儿园里,特色课程真的是一股清流,特别是在国内外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玩乐中成长。
在国外,一些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真的是五花八门,像什么自然探险、音乐创意、甚至还有小小工程师的课程。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索,在音乐中跳舞,在玩耍中学习,真是有趣极了。
反观我们国内,特色课程这几年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
各个幼儿园都在拼命创新,什么创意美术、亲子活动、还有特色的语言课程,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有些幼儿园甚至开设了农耕体验课程,让孩子们在大地里翻土、种菜,回归自然,真是让人感慨“老天爷还真是个好裁缝”,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大家可能会想,这些课程到底好在哪里呢?其实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你看,传统的学习方式可能让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但特色课程就像是给他们的学习加了一剂“兴奋剂”,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新世界。
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简直像小星星一样明亮。
特色课程的多样性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特色课程正好能够让他们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
有的孩子可能对科学感兴趣,就可以在实验课程中大展拳脚;而有的孩子可能对音乐情有独钟,可以在乐器演奏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想想看,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自己的兴趣中汲取知识,学习的动力自然就来了。
不过,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也有一些声音在质疑这些特色课程的实用性。
有人说,特色课程会不会让孩子们在应试教育中迷失方向呢?确实,咱们的教育环境就是这么复杂,面对升学压力,特色课程是否真的能帮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但无论怎样,很多幼儿园都在不断摸索,试图找到一条既能满足孩子们兴趣,又能保证教育质量的道路。
这就像是在做一道菜,火候掌握得当,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
我们希望,在这种探索中,能够找到一种平衡,让特色课程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地方特色和学校资源,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研,分析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了解。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包括开发模式、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沿革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在此之前,我国的课程体系主要以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为主,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自主权较小。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因此应运而生。
1999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课程政策,校本课程开发正式被纳入国家教育政策体系。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课程管理体制开始由中央集权向分权化转变,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进入21世纪,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同时,随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然而,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开发出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管机制,一些校本课程可能存在与国家教育目标相悖的情况。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而传统文化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可以用来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国外也有很多学校开始研究利用传统文化开发课程,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的研究现状。
首先,日本是一个将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的典型例子。
日本有“道德与社会”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武士道、日本茶道、日本传统戏剧等。
这些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自己的文化,也帮助他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交流意识。
其次,美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比如,加州的一所小学开设了一个名为“中华文化课”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地理和语言等方面。
通过这个课程,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澳大利亚也有一些学校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澳大利亚的一所小学开设了一个名为“阿卡拉姆农场”的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通过这个课程,学生们了解土著人的文化,增强了他们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国内外的学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
的学校开始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交流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的与传统教材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
在国内外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已经被广泛采用。
例如,中国的中小学在语文、历史、艺术等领域,已经开始使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
在英国和美国,一些学校也正在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进行整合,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在国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
例如,美国的一些教育机构正在研究如何将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哲学融入到健康教育中,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总之,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是一个有前途的教育改革方向。
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
历史,同时也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和学生的发展。
国内外课程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外课程建设研究现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对于课程建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当前课程建设研究的现状。
国内课程建设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加大了对课程建设研究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国内学者对于课程建设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例如,有学者对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积极推动课程建设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为课程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政策和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依据。
国外课程建设研究方面,发达国家对于课程建设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他们在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美国的课程建设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国的课程建设研究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国家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课程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课程建设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课程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其次,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应用还不够广泛,需要加强与实际教学的结合。
再次,课程建设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最后,课程建设研究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还不够密切,需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研究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课程建设研究的支持和引导,提高学者们的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加强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再次,加强课程建设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课程建设研究的水平。
最后,加强课程建设研究的评价和监督,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实效。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教案资料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自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
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
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基础课程框架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发的本地化课程,以满足学生学科和个性发展需求的一种教学形式。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在本文中,笔者将会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中小学校本课程的现状A. 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状况我们知道,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一些省市已经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践,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有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过校本课程开发。
同时,即使一些地区已经完成了校本课程开发,但是由于缺乏有效落实,因此也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B. 中小学校本课程的质量由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和深度不同,因此课程的质量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一种形式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有些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深度,难以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
同时,中小学校本课程课程的开发人员也存在着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情况,导致其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C. 中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与评估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和评估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框架也较为僵化,难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和评估系统。
同时,一些课程评估标准也存在问题,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化和细致化,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虚假性或不准确性。
二、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A. 满足本地教学需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本地化特征,中小学校本课程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不同地区个性化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地区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B. 提高课程的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通过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课程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做铺垫。
C. 推动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这样可以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教学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的过程。
进而提高教师的知名度和口碑,使其得到肯定和激励,在教育行业内获得更高的地位。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地球村的形成,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本课程中也开始引入相关内容。
而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开始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在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活动,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例如,日本的“道德与文化”课程、韩国的“韩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越南的“越南文化研究”的课程都引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在中国,学校也开始引入传统文化教育。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设计开展了“书法、中国画、剪纸、民乐、诗词歌赋等”等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此外,一些学校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组织文化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于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共性和差异。
国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注重对于文化本
体的传承,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而国外的传统文化教育则更注重在课程设置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育模式相互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由学校教师、 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改革行为。它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满 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1、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培训和支持不足
2、教师培训和支持不足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对 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不足,使得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时感到力不从心。同时, 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制约了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程 度。
3、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不高
3、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不高
1、课程类型多样化
1、课程类型多样化
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当前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学科拓 展类、综合实践类、兴趣特长类和地方特色类等。这些课程类型的多样化,为学 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课程内容丰富化
2、课程内容丰富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拓展和延伸国家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 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课程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人文社会、体育艺 术等多个领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课程实施规范化
3、课程实施规范化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校遵循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 规范化措施。例如,建立课程审议机制,确保课程内容科学合理;推行学分制管 理,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及时反馈课程实施效果等。
4、课程评价科学化
4、课程评价科学化
为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各学校越来越重视课程评价。通过建立科学 的评价体系,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 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教案资料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自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
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
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名称:《走进葫芦文化》——莪山畲族乡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1---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活页4---走进葫芦文化---------莪山畲族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现实背景:葫芦文化与畲乡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邻近乡镇在开庙会,庙会上的物品虽说不上昂贵却也应有尽有。
路过庙会,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吸引了我,买一个回家练练,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器也被我们学生们瞄上了,很快葫芦丝就走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每天早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都可以看见吹练葫芦丝的同学,三五成群,欢歌笑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许多同学还在想:这样的葫芦丝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呀!我们不是有许多自己种植的葫芦吗?是呀,说起种植葫芦同学们早就有很深的体会了。
近两年少先队一直在组织学生自己回家种植葫芦,出了不少的成果。
其中学生制作的葫芦器在校园艺术周上得到了展示,县电视台少儿栏目对此还特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历史背景:葫芦文化是灿烂畲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
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竹筒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葫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尽情领略祖国灿烂的葫芦文化。
(三)时代背景:把葫芦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美不胜收的葫芦世界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宝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
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浓浓的艺术韵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跳绳就是打球走棋,葫芦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实践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 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美国:美国高校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高校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校企合作: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②项目驱动:美国高校实践教学以项目为导向,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多元化评价:美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2)英国:英国高校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英国高校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习制度:英国高校普遍实行实习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
②实践教学课程:英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涵盖各学科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实践教学评价:英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成果,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 国内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实践教学理念: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践教学体系: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
(3)实践教学课程: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践教学评价: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逐渐从单一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综合素质。
三、国内外实践教学发展趋势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都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20 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
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校本教
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
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 年6 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
到2001 年6 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 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
国外在校本课程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1. 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
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4.任何一种课程开发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注意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5.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需求评价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依据;
6.知识的特性,认知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是
课程开发的基础;7.注意不同学段课程开发的不同特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权力和职责,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鼓励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