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基础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和分析2.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质量和力的关系及单位3. 牛顿第三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计算-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 弹力- 弹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弹簧的弹性和劲度系数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章热能与机械能1.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 热能- 热能的性质和转化-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热平衡和热扩散的原理3. 物体的热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区别- 热导率和导热原理4. 热量与功- 热效率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第三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原理和条件-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声音的性质及频率和振动数与音调的关系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的计算- 音速和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 声音的利用和应用- 声音的危害和噪音的防护第四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率-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特性和应用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傍轴条件和全反射的条件- 折射现象和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 光的颜色- 光的分光和三原色- 颜色的形成和原理- 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五章电1. 电荷和静电-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静电的产生和现象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产生和方向-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3.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4. 明暗电路- 用电表和铁丝电阻计测量电流和电压- 明暗电路的组成和分析- 明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第六章电磁与电磁感应1. 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定义和产生方式- 磁场的作用和性质-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2. 电磁感应- 电流感生和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3. 发电和电动机-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发电和电动机的应用和特点4. 变压器和电磁铁-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 变压器和电磁铁的性能和特点以上是八年级下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运动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分力是指一个力的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牛顿(N)。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有关。
9.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10.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1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
14. 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15. 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的一半。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当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传递规律:液体的压强通过连通器传递。
5. 浮力的概念: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起的力。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向:光线从光源处发出并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角i等于反射角r,其中i、r分别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垂直于界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i,折射光线与垂直于界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 光的色散:- 原色与恒星颜色: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棱镜分解后得到的连续谱称为原色,可通过合成三原色来获得白光;恒星发出的光经过棱镜分解后得到的不连续谱称为恒星颜色。
- 彩虹的形成:阳光照射在水滴上,光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最终形成彩虹。
- 珍珠色与彩虹色:光线在透明稀薄膜上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光谱为珍珠色;光线在水滴内部多次反射、折射和折射形成的光谱为彩虹色。
3.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压缩和稀薄,使得声音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
- 声音的传播:声波是一种纵波,声音通过振动的介质中分子的振动而传播。
-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声音的响度来表示,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 声音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计量单位: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米、千米、毫米、微米等;时间的计量单位有秒、分、时等。
- 量纲式:物理量可以用公式表示,其中物理量的量纲和单位可以用量纲式来表示。
- 误差和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称为误差,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5.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称为电流,用大写字母I表示,单位为安培(A)。
- 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串联连接时电阻值相加,而并联连接时电阻值相反数的倒数之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
- 安全用电:使用电器时需要注意遵守安全规则,如正确使用插座、避免过载等。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1.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一水平方向F=1/nfS绳=nS物η=W有/W总×100%=fS物/FS绳×100%=f/nF×100%<1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①先找出绳子段数n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⑵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⑶W总指能量的提供者,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2.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二η=W有/W总×100%=W有/W有+W额×100%=G物h/G物h+G动h=G物/G物+G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η越大)=G物+(G动-G动)/G物+G动=1-G动/G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η越大)η=W有/W有+W额×100%(由此可知,f越小,W额越小,η越大)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3.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三功的原理:a、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滑轮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4.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四滑轮a.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和特点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重力的特点:(1)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3)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4)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例。
知识点2:重力的计算1、重力的计算公式:Fg=mg,其中Fg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g≈9.8m/s²。
2、重力的单位:牛顿(N)。
3、重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注意要减去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四、摩擦力知识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种类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知识点2: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者相对静止的方向。
知识点3: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间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2、物体间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3、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物体间的材质:不同材质的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不同。
知识点4:降低摩擦力的方法1、涂油或涂蜡:可以减少物体间的摩擦力。
2、滑动或滚动:改变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
3、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或减小物体的重量,可以减小摩擦力。
4、改变物体间的材质:使用低摩擦系数的材质,可以减小摩擦力。
万有引力是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其符号为G,单位为N。
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有三点: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其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镜子和光学仪器:-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球面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焦距、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黑暗环的成因:黑暗环是由于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部分光线被遮挡,从而形成的暗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表示: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源、导体、负载、开关等。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负载之间并排连接,电流分流;串联电路中,各个负载依次连接,电流不分流。
4.磁场与电磁:-磁铁和磁性材料:磁铁的种类,磁性材料的特性。
-电流和磁场的关系: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电流越大磁场越强。
-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热能与机械能转换:-温度和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之一,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度量。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能在物体内部传递和释放的方式。
-机械能与热能转换: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总结起来,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和光学仪器、电流与电路、磁场与电磁、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等。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通过观察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和阻力。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作用力的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运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螺旋:通过增加旋转的距离来达到省力的效果。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八下物理笔记整理大全

八下物理笔记整理大全摘要:一、前言二、力的概念与分类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分类三、力的作用与效果1.力的作用2.力的效果四、力的测量1.测力计的原理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五、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2.第二定律3.第三定律六、功与能1.功的概念2.功的计算3.能量的概念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七、动量与冲量1.动量的概念2.冲量的概念3.动量定理4.冲量定理八、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2.变速圆周运动九、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定律2.万有引力应用十、静电学1.电荷的概念2.库仑定律3.电场与电势4.静电应用十一、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楞次定律3.电磁感应应用十二、交流电与电磁波1.交流电的概念2.欧姆定律在交流电中的应用3.电磁波的概念4.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十三、光学1.光的折射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十四、现代物理1.量子理论2.核物理3.相对论正文:【前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从古代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的科学实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课程,涵盖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测量、牛顿三定律、功与能、动量与冲量、圆周运动、万有引力、静电学、电磁感应、交流电与电磁波、光学和现代物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按照课程内容的顺序,对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性质和效果,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力的测量】测力计的原理: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仪器,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算出来。
3. 运动的三种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如果静止则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如果匀速直线运动则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描述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作用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效果1. 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高度和形变所储存的能量有关。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即做功的力将使物体具有动能,做功的大小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3. 势能定理势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即做功的力将使物体具有势能,做功的大小等于物体势能的增量。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只有重力和弹力对物体作用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称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功率和能量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单位是瓦特(W)。
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在物体间的转换过程中总能量的守恒。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的高低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描述物体所含热能的多少。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和运动情况不同。
3.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现象,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完整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归纳

力的大小――――――――――线段长力的方向――――――――箭头的指向 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其中:△x =x -x 0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一、力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力1、定义:力是的作用。
(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符号:)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 ,并且作用在②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可以改变物体的,二可以使物体的改变。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运动 的变化,二是物体运动的改变。
4、力的、 和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有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弹力1、知道什么是塑性和弹性:2、什么是弹力?3、弹簧弹力的的大小:(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拉动弹簧:轻轻拉动几下,防止其卡住。
2) 、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范围(量程)是多少。
3)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 )。
4) 、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使用中:1)、不能超量程使用。
2) 、测力时,拉力要沿着弹簧轴线方向。
3) 、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都是 )2、重力的方向总是。
3、重力的大小(重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
G = mg其中: g = 9.8N / kg ,表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
4、重心:物体上各部分重力集中效果的等效作用点。
1)物体上各部分都有重力;2)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5、不同状态下物体重力的示意图: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尔:物体不受力,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一、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压- 电流:指电荷流动的一种形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指电势差,是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并联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指电流在分支中同时流动的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串联电路:指电流在一条线路上依次流动的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 电功率和电能- 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电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 电能:指电流在电路中传递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公式为E=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电功率,t表示时间。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路径-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 反射:光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折射:光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边界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折射定律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颜色越偏紫蓝;频率越低,颜色越偏红。
-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波由高频率的紫外光到低频率的红外光组成,其中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4. 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面弯曲,使光线向中轴线收敛,能够使物体放大,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1. 力学基础
-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计算
- 力的平衡条件
-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2. 运动和力
-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定律
- 力与运动的关系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能量
- 能量守恒定律
-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能量转换和转移
4. 机械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运动的图象表示
- 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5. 流体力学
- 流体压强的概念
- 帕斯卡定律
-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 伯努利方程
6. 热学基础
-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膨胀和收缩
- 热力学第一定律
7. 光学基础
-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现象
8. 电学基础
- 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
- 电路的基本组成
- 欧姆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9. 电磁学
- 磁体和磁场
- 电流的磁效应
- 电磁感应现象
-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10. 物理实验
-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 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样的图示叫力的图示。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6、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单位是牛(N)。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心是指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每年9月7日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或9月8日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中国全民国防教育日”。
支持国防建设,每个公民责无旁贷。
7、重力用测力计测量:1)原理:根据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测量;2)操作中注意事项: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上;3)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于刻度尺面;4)当物体所受拉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时,不能用此装置测量重力。
8、科学探究的方法:即观察和实验;实验时注意变量的控制。
9、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力的分类:1)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2)物体有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动力,并能使物体运动,这个力就是物体的动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第二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通常又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在物体惯性的基础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的规律,人们利用它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
在生产技术中也有很多应用惯性原理是工作的;惯性滑行;车辆急刹车时,人具有惯性向前倾倒;打出去的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等等,这些都是由于物体惯性的原因。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电压
1.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 kV = 1000V,1 V = 1000 mV ,1 mV = 1000μV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用导体材料制成的能阻碍电流通过的部件。
2.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MΩ = 1000 kΩ,1 kΩ = 1000Ω
四、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R=U/I。
4. 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导电;适用于气体导电;适用于晶体二级管等电子元件的导电)。
不适用范围:不适用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
5.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6.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通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一条支路。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大全学习物理的过程又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融会贯通的整合思想,也就是说学习物理能让人变聪明。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一、电学基础电荷与电流: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电路: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掌握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电磁学磁场: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分布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电磁感应:了解电磁感应的现象,即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电动机与发电机: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知道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而发电机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三、光学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知道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关系。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理解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
透镜与成像:了解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以及放大的虚像。
四、现代物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理解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和中子数等。
知道放射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上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应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做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二、压强与浮力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压力。
公式:p=F/S。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5Pa。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功与能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公式:W=Fs。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四、简单机械与功的原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知识点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知识点1:概念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⑴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
⑵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⑶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⑴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4.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7、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8、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9、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11、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
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
与滚动方向相反。
12、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13、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14、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
第九章压强一、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⑴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公共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 h。
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压强公式:⑴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说明:A、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9.8N/kg h:m。
B、从公式中得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连通器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即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⑷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以及玻璃管的粗细,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2标准大气压=2.026×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4.大气压的特点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5.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运动和力易错知识点(诊断纠错)运动和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例“运动和力”易错点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答题。
一、力的概念辨析例1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_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__发生的。
解析力是成对出现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发生相撞的两辆车,任何一辆车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所以,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一辆车先撞击的。
答案不能同时易错警示本题容易错解为:能,错解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理解模糊,似懂非懂。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要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对概念有正确、完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