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常见不合格项

合集下载

内审常见的不合格项

内审常见的不合格项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16949内审不合格项案例整改报告

16949内审不合格项案例整改报告

16949内审不合格项案例整改报告整改报告一、问题描述经过对公司16949内审的审核,发现存在以下不合格项:1. 管理文件不全面、不规范:公司的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经过内审发现,部分管理文件不全面,没有覆盖到所有相关的流程和程序;部分文件的编写不规范,没有按照标准的格式进行编写。

2. 流程控制不严格:在内审过程中发现,公司某些工序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

同时,公司对于流程的监控和控制也存在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流程控制机制。

3. 内部审核过程存在问题:公司的内部审核人员在进行内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缺陷。

4. 改进措施没有跟踪落实:在上一次内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并没有完全得到有效的跟踪和落实。

部分改进措施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整改,导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整改措施针对以上不合格项,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完善管理文件:公司将对现有的管理文件进行全面检查和修订,确保其全面、规范。

对于缺失的管理文件,公司将进行补充编写,并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2. 加强流程控制:公司将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

同时,公司将建立起完善的流程控制机制,对每一个关键的工序进行监控和控制。

3. 提升内审人员的能力:公司将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内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内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跟踪改进措施的落实:公司将建立改进措施跟踪制度,确保每一个改进措施都得到有效的跟踪和落实。

对于未能及时跟踪和整改的问题,公司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三、整改效果评估公司将对以上整改措施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评估,确保整改效果的实现。

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内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IATF169492024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IATF169492024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IATF169492024内审不合格项报告报告内容:1.问题描述1: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在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方面存在不足。

公司在评估供应商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和流程,并未进行综合考虑,主要依据以往的业务关系进行评估。

这样容易导致选择不合格的供应商,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建议及改进措施:建议公司建立供应商评估的指标和流程,并综合考虑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交付能力和价格等因素进行评估。

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2.问题描述2:在制定质量目标和计划方面存在问题。

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和计划缺乏具体性和可衡量性,往往是泛泛而谈,没有切实的措施和目标。

建议及改进措施:建议公司制定具体、可衡量的质量目标,确保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具体的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

同时,对每个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

3.问题描述3: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存在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建议及改进措施:建议公司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快捷准确。

同时,鼓励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4.问题描述4: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复审不完善。

公司没有建立健全的审核和复审程序,并且未对审核和复审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建议及改进措施:建议公司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复审程序,并对审核和复审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总结:以上是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及建议的改进措施。

公司应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时间表,确保问题的解决和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内审不合格清单

内审不合格清单

内部审核不合格(不符合)项记录清单审核员马小兵1、三个体系标准、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程公司实施细则。

1、未进行目标分解和目标考核;(E4.3.3/S4.3.3)2、未进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考核;(E4.4.1/S4.4.1)3、未进行培训效果评价;(4.4.2/4.4.2)4、对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不太熟悉;(S4.2、4.3.3/E4.2、4.3.3)5、未识别部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E4.3.1/S4.3.1)6、相关记录不完善;(E4.5.4/S4.5.3)7、未见员工职业病预防、个人防护用品及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工作检查。

(E4.5.1/S4.5.1) 被审核单位机械公司财务科审核日期2005.9.27 审核依据1、三个体系标准、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程公司实施细则。

1、未进行目标分解和目标考核;(E4.3.3/S4.3.3) 2、未进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考核;(E4.4.1/S4.4.1) 3、对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不太熟悉;(S4.2、 4.3.3/E4.2、4.3.3) 4、未识别部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E4.3.1/S4.3.1) 被审核单位机械公司综合科 审核日期 2005.9.27 审核依据 审核不合格(不符合)项内容5、相关记录不完善;(E4.5.4/S4.5.3)审核不合格(不符合)项内容审核员马小兵审核员黄媚媚1、三个体系标准、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1、法律、法规文件收集不全,未在工程部发布的法律、法规目录清单基础上进行补充标识;(E4.3.2/S4.3.2)2、对材料设备供方在直属项目部上都有过期复评,但工程公司复评未进行控制;(Q7.4)3、公司本部计量器具有检定计划、台帐并按计划送检,但各工程公司的计划未进行备案,台帐未见,未进行控制。

(Q7.6/E4.5.1/S4.5.1)被审核单位 企业公司材料设备部 审核日期 2005.9.27审核不合格( 不符合)项内容审核依据。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1.引言内审是一种组织为了确保其运营符合内部规章制度及外部法规要求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审核活动。

内审的目的在于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背景信息本次内审旨在对公司内部各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

内审工作由专业的审计团队执行,覆盖了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制造等多个方面。

3.盲点问题在本次内审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盲点问题:(1) 财务管理方面:财务部门在账务核对、准确性审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培训和绩效评估方面存在不足。

建议加强对员工培训的规划与组织,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

(3) 生产制造方面: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建议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监控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合格率。

4.成果评估本次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可能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财务管理改进建议:加强财务数据的核对与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议优化财务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2) 人力资源管理改进建议:建立全面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生产制造改进建议: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合格率的提高。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检验和追溯。

5.沟通和执行为了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我们建议在公司内部进行全员沟通,将不合格项和改进建议传达给相关部门。

同时,建议建立改进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将改进措施纳入部门目标考核体系。

6.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内审,我们发现了公司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这些问题和建议将帮助公司建立更高效、更稳健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整体运营质量和效率。

内审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内审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内审不合格项整改报告一、问题描述根据公司内审发现的问题,在本次内审中有以下不合格项:1.采购程序不规范:在采购过程中,存在未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的情况,采购凭证缺失或不完整;2.品质控制不严格:产品出货数量与出货单据不一致,存在未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的情况;3.进货发票核对不及时:存在进货发票核对不及时导致发票遗失或错帐的情况;4.文档管理不规范:存在文档保存不完整或未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销毁的情况。

二、整改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采购程序规范化:制定并完善采购操作流程和规定,确保每一次采购都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同时,加强采购凭证的管理,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2.品质控制加强:在产品出货前,设立严格的检查程序,确保产品数量与出货单据一致。

同时,加强对产品的全面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3.进货发票核对及时性:制定并规范进货发票核对的时限,加强对进货发票的管理,确保每一张发票都得到及时核对和记录,并防止遗失或错帐的情况发生;4.文档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的文档管理制度,规定每一份文档的保存时限和销毁程序,并确保所有文档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存和销毁。

三、整改计划为了确保整改的顺利进行,我们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1.采购程序规范化:在整改前,制定一份采购操作流程和规定,并对所有采购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公司的采购规定。

整改后,将每笔采购经过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并做好采购凭证的管理。

2.品质控制加强:制定并发布产品出货前的检查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次产品出货前都经过全面检查。

同时,加强对产品出货数量与出货单据的核对,确保一致性。

3.进货发票核对及时性:制定并公布进货发票核对的时限,明确每一张进货发票的核对责任人,并加强对核对结果的记录和审查。

同时,建立进货发票遗失或错帐的问题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此类问题。

4.文档管理规范化:制定并公布文档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份文档的保存时限和销毁程序,并分配专人负责文档管理工作。

内审不合格报告范文

内审不合格报告范文

内审不合格报告范文一、不合格原因简析近期,针对XX公司进行内审工作,发现了一些不符合公司规范和要求的问题。

首先,部分部门存在内部控制不严密、漏洞较大的情况;其次,一些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还有一部分人员存在工作纪律方面的问题,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不合格问题列表1.内部控制不严密(1)部分关键数据没有规范的备份机制,数据安全存储不完善。

(2)个别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核查的文件和记录进行了疏忽或者过渡批准,违反了公司的审批制度,存在审批不规范的问题。

(3)企业未对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导致工作职责模糊,责任界定不清。

2.业务流程存在漏洞和风险(1)一些业务流程未经过详细的制定和完善,导致部分环节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2)一些重要业务数据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审查和检验,存在数据质量问题。

3.人员工作纪律存在问题(1)个别员工存在迟到、早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秩序。

(2)个别员工存在未经授权就擅自调整业务流程的行为。

三、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1.内部控制不严密问题分析(1)建立完善的备份制度,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

(2)加强对审批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每一位员工都清楚审批的流程和标准。

(3)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并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度。

2.业务流程存在漏洞和风险问题分析(1)完善业务流程制定和优化,通过详细的流程管理,减少错误和疏漏的发生。

(2)建立全面的数据审查和检验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人员工作纪律存在问题分析(1)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纪律意识。

(2)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员工的上班时间和离岗时间。

(3)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操作。

四、改进计划1.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责任人。

2.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3.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督促,确保改进措施的执行效果。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一、概述经过内审人员对公司进行内审工作,发现一些不合格项,特对此进行报告,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的目的。

二、不合格项及原因分析1.财务管理方面(1)财务流程不规范在内审中发现,公司的财务流程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缺乏详细的流程操作手册,以及对财务流程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的机制。

这种情况下易导致财务操作不规范,容易发生错误或者造成财务风险。

(2)财务数据记录不准确内审发现,公司在财务数据记录方面存在问题,包括记录不完整、核对不严格等情况。

这将导致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公司准确分析和决策。

(3)财务内控不完善公司的财务内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明确的权限制度,资金调拨和出入账核对不严格,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

这将容易造成财务违规行为,对公司财务安全构成威胁。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1)招聘流程不规范内审发现,公司在招聘流程方面存在问题,例如,招聘条件不明确,面试评估不系统,招聘程序不完整等。

这样可能导致公司招聘到不合适的员工,给公司带来招聘风险和人力资源浪费。

(2)培训与发展不足公司的培训与发展机制不完善,缺乏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料,也缺乏持续的员工发展规划。

这将导致员工技能不足、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公司整体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3)绩效考核不公平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问题,例如,标准不统一、考核过程不透明等。

这可能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不满,产生不合理的工作压力,进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改善建议1.财务管理方面的改善建议(1)制定和完善财务流程操作手册,确保每个步骤都能清晰明确,且能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加强财务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核对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3)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明确权限范围,加强资金调拨和出入账核对,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改善建议(1)优化招聘流程,明确招聘条件,建立标准化的面试评估体系,加强招聘程序的规范性。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事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事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事项
本文将介绍内审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事项。

内审是组织内部的
自我评估机制,旨在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规和内部要求。

在进行
内审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合格事项:
1. 无法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内审要求组织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记录,以证明其业务操作的合
法性和有效性。

然而,一些组织在内审过程中无法提供必要的文件
和记录,这可能会导致内审无法顺利进行。

2. 违反法规和政策要求
内审的目的之一是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内审发现组织存在违反法规和政策要求的行为,这
可能需要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控制措施不完善
内审通常会审查组织的控制措施,以确认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如果内审发现组织的控制措施不完善,无法有效地管理风险和确保合规性,那么组织可能需要改进其控制措施。

4. 工作程序不规范
内审还会关注组织的工作程序是否规范。

如果内审发现组织的工作程序不规范,可能存在流程不清晰、操作不一致等问题,这会对组织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5. 内部沟通不畅
内部沟通在组织内部各个层级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内审发现组织的内部沟通不畅,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误传等问题,那么组织可能需要加强内部沟通的机制。

这些仅是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事项的例子,每个组织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

通过识别和解决这些不合格事项,组织可以不断改进其运作,并确保符合法规和内部要求。

请注意,本文所述事项仅供参考,并并非详尽无遗。

在实际内
审中,可能会涉及其他不合格事项,具体取决于组织的情况和要求。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问题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问题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问题1. 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合格:这包括财务记录的不准确性、财务报表的错误、资金管理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监督和控制。

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合格:这包括财务记录的不准确性、财务报表的错误、资金管理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监督和控制。

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合格:这包括财务记录的不准确性、财务报表的错误、资金管理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监督和控制。

2. 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保证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不合格问题可能表现为缺乏内部控制的流程、权限过大或过小、审批流程不清晰等。

通过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来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保证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不合格问题可能表现为缺乏内部控制的流程、权限过大或过小、审批流程不清晰等。

通过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来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保证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不合格问题可能表现为缺乏内部控制的流程、权限过大或过小、审批流程不清晰等。

通过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来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3. 违反法律法规:不合格问题可能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未按时报备相关资料、逾期缴纳税费等。

遵守法律法规是组织的基本职责,应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违反法律法规:不合格问题可能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未按时报备相关资料、逾期缴纳税费等。

遵守法律法规是组织的基本职责,应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违反法律法规:不合格问题可能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未按时报备相关资料、逾期缴纳税费等。

遵守法律法规是组织的基本职责,应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4.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包括员工福利不完善、人事管理不规范等情况。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员工满意度,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

内审常见不合格项

内审常见不合格项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5)(方针与实际战略不符)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及整改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及整改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及整改1. 背景介绍内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作用是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在内审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合格项,就需要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就某企业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及整改进行具体阐述。

2. 不合格项报告在某企业的内审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不合格项:2.1 生产车间不符合环保要求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大量废气和废水排放,而处理不当,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

此外,在使用原材料和生产配料时,也存在较大的环保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2.2 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在内审过程中,发现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如会计账目不清晰、审核不严谨、行政审批不完整等,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2.3 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该企业存在一些隐患,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薄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风险。

3. 整改措施对于上述不合格项,该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3.1 加强环保管理为了解决生产车间存在的环保问题,该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废气和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并建立健全的原材料管控制度,减少环保隐患。

3.2 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为了解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该企业成立了财务管理小组,准确记录会计帐目,严格核实行政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合规标准开展财务管理。

3.3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为了解决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该企业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规范生产流程,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开展生产活动。

4. 效果评估经过上述整改措施的实施,该企业内审不合格项得到了有效解决,生产车间环保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财务管理得到了有力监管,生产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过有效的内审和及时的整改措施,该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提升。

5. 结论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及整改是任何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内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SO9001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

ISO9001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
1、质量方针空洞,没有组织的特色; 2、质量目标没有展开、分解、量化; 3、质量目标留于形式,没有实施、 考核的记录; 4、部门、人员接口不明确,常有扯 皮现象; 5、质量管理的权限不充分,执行管 理的职能无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品课件
5、管理职责常见的不合格
6、管理者代表不履行职责; 7、对沟通的管理控制不明确; 8、管理评审的深度不够;如,仅对 内审的不合格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 评审; 9、管理评审的输入不充分,输出仅 是结论,没有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精品课件
6.2人力资源常见的不合格
1、没有识别影响质量工作的人员所 必要的能力;
2、以学历替代上岗证; 3、以培训替代上岗资格认可; 4、忽视特殊工种的培训,如;没有 经培训就任质量检验员; 5、培训效果缺乏实际操作的验证。
精品课件
6.3基础设施常见的不合格
1、在用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正常的 维护保养;
2、不按周期检定、校准、超期使用; 3、失控的装置仍在使用; 4、检定、校准人员不按规程操作; 5、记录不全。
精品课件
8.1总则 常见的不合格
1、策划的输出文件不详尽;如:有关 检
验准则不建全; 2、 没有明确a)~c)要求; 3、策划的安排不能满足测量检查的要 求。 4、 统计技术的应用没有明确。
精品课件
8.4数据分析常见的不合格
1、有数据的收集但无统计分析; 2、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没有得到确
认; 3、有关的决策没有数据分析的依据。
精品课件
8.5改进常见不合格
1. 制订的纠正措施计划不能如期实 施;
2. 纠正措施有效性验证资料缺少; 3. 申诉、抱怨、不合格缺乏原因分 析; 4.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过程缺乏控 制,如:原因分析、信息流向、责任划 分、效果确认,汇总提交管理评审等。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要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要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要点1. 文件控制不完善:组织未能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导致文件丢失、过时或不完整。

在内审中,应注意文件命名、版本控制和备份程序的执行情况。

文件控制不完善:组织未能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导致文件丢失、过时或不完整。

在内审中,应注意文件命名、版本控制和备份程序的执行情况。

文件控制不完善:组织未能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导致文件丢失、过时或不完整。

在内审中,应注意文件命名、版本控制和备份程序的执行情况。

2. 流程不规范:组织的运营流程未被详细文档化或不完全符合制定的流程要求。

这可能导致错误、延迟和资源浪费。

内审中需要关注流程文档的更新和培训的执行情况。

流程不规范:组织的运营流程未被详细文档化或不完全符合制定的流程要求。

这可能导致错误、延迟和资源浪费。

内审中需要关注流程文档的更新和培训的执行情况。

流程不规范:组织的运营流程未被详细文档化或不完全符合制定的流程要求。

这可能导致错误、延迟和资源浪费。

内审中需要关注流程文档的更新和培训的执行情况。

3. 内部控制不足:组织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增加。

内审应关注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不足:组织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增加。

内审应关注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不足:组织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增加。

内审应关注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4. 数据完整性问题:组织在数据录入、处理和存储中存在错误、遗漏和重复。

内审应关注数据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问题:组织在数据录入、处理和存储中存在错误、遗漏和重复。

内审应关注数据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问题:组织在数据录入、处理和存储中存在错误、遗漏和重复。

内审应关注数据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方面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方面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方面内审是一种常见的质量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运作。

然而,在进行内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格方面,这些方面需要被特别关注和纠正。

以下是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方面:1. 文件和记录的不完整或缺失:内审过程要求检查文件和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文件不完整或缺失,可能会影响内审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确保所有需要的文件和记录被正确维护和保存至关重要。

2. 流程和程序的不符合:内审的目的之一是评估组织的流程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发现流程和程序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并对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内审中要特别注意流程和程序的合规性。

3. 资源分配和利用的不当:内审也涉及评估组织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如果发现资源分配不当或利用不充分,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确保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内审应关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4. 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的不畅:内审需要与不同部门和层级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如果发现内部沟通不畅或团队合作不协调,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和问题处理不及时。

因此,在内审中要注意关注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有效性。

5. 持续改进的不落实:内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如果发现组织对内审结果未能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可能会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并影响组织的发展。

因此,内审中要确保持续改进的措施得到落实和跟踪。

总之,内审是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但在进行内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格方面。

通过关注文件和记录的完整性、流程和程序的合规性、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有效性以及持续改进的落实,可以提高内审的效果和价值。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5)(方针与实际战略不符)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精选)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精选)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无论是内部审核,还是质量认证审核,审核员在审核发现不合格后,均应判定不符合标准的条款。

以下是在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一、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手册:(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2、文件控制(1) 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1、管理承诺(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审常见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5.4.1)(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3)质量目标无可测量性。

(4)质量目标的实现不能提供证据。

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标准条款5.4.2)(1)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允许的剪裁没有详细说明。

(2)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不到保持。

6、职责和权限(标准条款5.5.1)(1)人员间的接口关系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常有扯皮现象。

(2)不清楚由谁决定或处理某些事情(如:如何处置不合格品等)(3)组织图不能清晰地反映相互关系、职级关系等。

7、管理者代表(标准条款5.5.2)(1)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对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进行明确。

(2)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不完整。

8、内部沟通(标准条款5.5.3)(1)不明确沟通的目的(2)沟通的工具不明确。

9、管理评审(标准条款5.6)(1)管理评审未保存记录。

(2)管理评审内容不符合要求。

(3)管理评审不是由最高管理者执行。

三、资源管理(标准条款6)1、资源提供(标准条款6.1)(1)资源提供的途径不明确。

(2)资源配置不充分。

2、人力资源(标准条款6.2)(1)能力需求未确定。

(2)未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3)培训后未进行考核。

(4)未进行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

(5)检验人员、内审人员、计量人员未取得培训资格。

(6)以学历代替上岗证。

(7)以培训代替上岗资格认可3、基础设施(标准条款6.3)(1)设施和设备不充分。

(2)未按规定保存设备维护记录。

4、工作环境(标准条款6.4)(1)工作环境不符合规定。

四、产品实现(标准条款:7)1、产品实现的策划(标准条款7.1)(1)未针对特定的新产品、项目、过程和合同编制质量计划。

(2)建立和实施质量计划时,忽视了对必要的人员和资源的配备。

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标准条款7.2)(1)产品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文件。

(2)没有规定产品要求,对产品要求评审的内容理解有偏离。

(3)没有依据标书检查合同。

(4)评审的结果与跟踪措施未记录或记录含糊。

(5)未对零星、口头的顾客要求(以口头订单、合同形式体现)进行评审。

(6)交货时发现组织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7)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8)合同、订单处理过程中,与顾客沟通不够。

(9)对顾客的投诉没有处理记录。

3、设计和开发(标准条款7.3)(1)参与设计的不同组别(设计部门之间,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接口没有规定。

(2)设计输入没有形成文件,未作评审。

设计输入中未包括适用的法令和法律。

(3)未编制设计开发计划(策划的结果),计划未随设计的进展而适时修改。

(4)每次设计的人员职责、阶段划分不明确。

(5)设计输出资料不完整,没有满足输人的要求,输出中未包含或引用产品验收准则,重要的产品特性未作出规定。

(6)设计输出文件发放前未批准。

(7)设计未评审/验证/确认,或评审不合格仍投产。

(8)评审、验证、确认后的跟踪措施未记录。

(9)设计更改未标识,没有形成文件。

(10)更改审批人员没有授权依据。

4、采购(标准条款7.4)(1)对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尤其是跟踪措施没有记录。

采购单上的供应商为未经批准的供应商(2)采购文件、采购单发出前未经审批。

(3)顾客指定的供应商,组织对其不评审也不验证其产品。

(4)无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准则。

(5)采购文件的内容未清楚地在表明订购产品的要求(如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等)(6)对质量差的供应商,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

(7)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经批准的供应商。

(8)采购单的修改没有管理规定。

(9)采购产品的验证方法不明确,或虽明确但不执行。

(10)组织或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未在采购文件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办法作出规定。

(11)对服务供应商(如计量器具检定供应商、委托的检验机关、运输公司等)等未进行评审等控制活动。

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标准条款7.5.1)(1)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不全,缺乏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不够详细正确而影响产品质量。

(2)作业人员的作业不符合作业指示。

(3)设备没有进行正常的维护。

(4)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5)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没有监控措施。

(6)操作者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无记录。

(7)生产过程无计划管制(如投入、在制、产出的日常控制)。

(8)失效的图纸、规范等还在使用。

(9)领用的原材料没有规定的标识或检验状态。

(10)未规定产品放行的条件。

(11)发运了型号不正确的产品。

(12)货车运输公司或船舶运输公司未经评审。

(13)对运输中的货物损失没有采取纠正措施。

(14)货物没有正确地进行标识,随货文件不完整。

(15)没有规定交付后(售后服务)的管理措施,或规定了但未执行,或没有效果。

(16)合同规定的售后服务未执行或执行后没有记录。

6、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标准条款7.5.2)(1)未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

(2)未对确认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规定。

(3)过程更改后来进行必要的再确认。

7、标识和可追溯性(标准条款7.5.3)(1)生产中产品无证明其身份的适当标识(过程卡、随工单、路线卡等)。

相似的物品不易区分。

(2)在有可追溯性的场合,产品标识不具有惟一性,无法追溯。

(3)可追溯性实施中出现“断裂”现象而无法实现可追溯性。

(4)产品标识系统过于简单,或过于繁杂,无法做到‘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不具有可操作性。

(5)产品标识在使用中消失而未按规定补加标识。

(6)产品分割、分装时,未按规定将标志转移至每一部分。

(7)当产品有有效期限限制时未对产品作出有效期标识。

(8)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

(9)不合格品未加标识。

(10)标识消失、涂改时有发生。

(11)检验状态改变了,其标识没有变化。

(11)检验状态规定的部位、印鉴、签署、记录不完善。

(12)现场产品无检验状态标识或标识错误。

8、顾客财产(标准条款7.5.4)(1)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验证。

(2)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明确标识,未作好适当隔离。

(3)顾客产品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时,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4)未将顾客提供的检测设备、无形产品(软件等)纳入控制对象。

9、产品防护(标准条款7.5.5)(1)未按规定做好包装运输标志、防护标志。

(2)搬运人员未进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

(3)未按规定(组织自行规定)定期对库存的进行检查。

库存品出现变质损坏。

(4)未接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作业。

(5)仓库出人库管理混乱。

(6)仓库账物不符仓库混乱,不同产品不能清楚地界定。

(7)未按仓库规定(如先进先出、隔离存放)进行。

(8)顾客的产品未隔离存放,不能实施追溯。

(9)合同的特殊包装要求未向作业人员详细解释。

(10)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未经批准。

包装材料未经检查。

(11)随发文件不完整。

1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标准条款7.6)(1)测量设备校准状态标识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校准状态标识。

(2)对自制的测量设备,无校准程序。

(3)测量设备超过校准期。

(4)校准结果未记录或记录不适当。

(5)使用中的设备未进行系统的管理(如维护等规定)。

(6)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不一致。

(7)测量软件使用前未经确认。

(8)不对测量设备,而只对设备中的仪表进行校准。

程未进行收视和测量。

(2)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不恰当。

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标准条款8.2.4〕(1)没有产品的验收准则。

(2)监视和测量的阶段不明确。

(3)所有规定的检验未完成,且又未经授权人员批准就放行了。

(4)检验记录不全或保存不妥。

(5)抽样检验不规范。

(6)检验人员不合格。

6、不合格品控制(标准条款8.3)(1)没有程序或程序不适用。

(2)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

(3)出了不合格品不进行处理.或处理的权限不清(4)返工/返修的产品没有再次验证(5)返工或返修两者之间区分模糊不清,让步接收未经顾客或授权人员批准。

(6)组织没有对售后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

7、数据分析(标准条款8.4)(1)数据收集不规范。

(2)数据分析没有提供以下的信息:顾客满意;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供应商(供方)。

(3)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时,未实施改进活动。

8、改进(标准条款8.5)(1)未策划和管理持续改进的过现,对持续改进认识不清。

(2)本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3)对顾客投诉不分析、不处理。

(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了但未见记录。

(5)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据和原因不明。

(6)未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评审。

(7)未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提交管理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