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1、2年级) (课标)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一年级上册)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16课时设计教师:制定时间:2024年9月一、【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标的落实上,一年级上学期属于(1~2年级)这个学段。
各单元按13个学科核心概念分析如下:序号学科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内容要求对应单元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3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4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5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第四单元:水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第四单元:水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2电磁相互作用1使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上下、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2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4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第三单元:玩中学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无无无5生命层次的构成层次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1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3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小学二年级课程标准
小学二年级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多个学科。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逐步建立起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培养起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将继续学习汉字、词语、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将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起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加减法、乘除法、数字的认识和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知识。
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将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兴趣。
英语课程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英语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英语的基本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英语的学习,学生将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起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也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起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兴趣和身体素质。
科学、品德与生活等课程也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科学知识、品德教育、生活常识等内容,培养起自己的科学思维、道德情感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
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的航标——准确把握课标——《课程标准》各学段目标比较解读为了更好地把握各学段目标,下面我对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作如下比较解读:一、识字与写字怀着满腔喜悦、满脑子新奇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顺利的发展?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首先在识字与写字中有所体现。
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比较: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情感态度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识字写字量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识字能力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写字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摩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一)情感态度1、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势必拖阅读的后腿,而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兴趣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法宝。
请老师们看“识字与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第一学段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只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就能达到课标要求。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
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
1.第一学段(1~2年级)经历简单的数字抽象过程,认识一万以内的数字,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字意识、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能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和空间感。
经过简单的分类过程,就可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认知。
认识主题活动中的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觉和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很好奇,能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好。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一年级第一学期要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
这一期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20以内的数的加减(不包括退位和减法);能识别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并能简单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建立信心。
2.第二学段(3~4年级)了解自然数,体验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能够进行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简单加减运算,了解运算规律;形成数字感、计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新课标学段目标(1-3)
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新课标学段目标(1-3)2011版《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总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新增修订部分)
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新增修订部分)如下:
从目录上来看,新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删除了分级标准;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实施建议改为了课堂实施,其中还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删除了“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课堂用语”。
新课标设置了预备级对1~2年级的学习活动作了明确要求,并在一到三级每一级后面设置了一个“+”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鼓励每个学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对比2011版课标,新课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在阅读这一项,旧课标的要求是7个,而新课标将阅读和听力放在一起,普通要求是13个。
同时,增加了三个“+”考察细分项,分别是: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根据重复、解释和停顿,理解话语意思;理解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
评价建议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新增):学业水平考试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等命题,遵循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原则;试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划分为低、中、高三级水平,对学生作出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增)
1.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2.更新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
3.研读教材,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
4.聚焦课例,开展反映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5.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6.深入课堂,扎根实践,改进教学;
7.拓宽渠道,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课标稳步推进课改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1--3年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
“朗读”在课标中的要求及有效指导实例集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
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
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
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
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
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
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理解课文是感情朗读的充要条件,教师评价语言的引导、想象画面的引导、朗读技巧的渗透、范读等是感情朗读的充分条件。
A:理解性朗读实例《2008,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
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
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
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识字的宗旨是多认少写、识用结合。
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应该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并且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应该通过借助汉语拼音和查字典等方法,研究独立识字。
在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识字方面,建议学生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甚至达到3000个左右。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即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先让学生认识“附录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逐步发展识字能力。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拼音教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学生应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在写字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生应该能够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且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在教学上,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写字教学建议: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汉字的写法,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认识并写出“附录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
在练字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性情、态度和审美趣味。
小学科学1-6年级新课程标准解读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6、得出结论
(思考与结论)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 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能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 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 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在具体情境中,能比较灵活地将所学知 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和日 常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 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 善探究报告。
3、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的 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 因其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获益;综合实践 活动、也会因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交织而相得益彰,和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特别容易实现两者的互 动和整合。 同时在“实施建议”中还提到:“科学游戏、探究性 学习、科普剧的创作与表演、现场考察、科学辩论等,都 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课堂上学习科 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不应把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束缚 在实验室或教室这个时空有限的范围内,教室外各种真实 的问题情境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实施建议”中又提出“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课几乎与小学所有课程都有关联:它既可以为所 有课程的学习做贡献,所有课程也可以为科学的学习做贡 献,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1、重视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科学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是不言而喻的,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 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 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建 立热水温度下降的模型。 2、重视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 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例如让学生按科学探究 的过程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 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与旧课标相比,小学新课程标准将学段分为1-2年级、3-
4年级和5-6年级,并提出了“阶段目标”。
这些目标从“识字与
字字”、“阅读”、“写作”(1-2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外,新课程标准
还强调了“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新的要求降低了对认识和会写的字数的数量要求。
1-2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研
究独立识字。
3年级以后,学生能够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并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此外,学生需要能够利用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对于5-6年级的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在写作方面,1-2年级称为“写话”,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而3-6年级则称为“作”,学生需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最后,在口语交际方面,新课标要求每学年进行16次左右的作,要有一定的速度。
此外,学生需要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内容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内容解析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
从2001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课程标准》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下面笔者重点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谈谈对于《数学课标(2022年版)》的学习体会。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应该说,新课标的“新”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的变化上,而且其他任何变化都是基于这个变化而来的。
不仅2022年版新课标如此,2001年版、2011年版的课标也都如此!2001年之前,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在目标设定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始终是“双基”;2001年,《数学课标(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双基”,提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2011年,《数学课标(2011年版)》将“三维目标”进一步提炼为更具数学意味的“四基”“四能”;2022年,《数学课标(2022年版)》则在《数学课标(2011年版)》的基础上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以“三会”统领“四基”“四能”。
同时,《数学课标(2022年版)》还增加了正确价值观目标,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了“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了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由此可见,仅从课程目标来看,上述变化是《数学课标(2022年版)》对前两版课程标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二、课程内容的变化1.课程内容编排的变化前两版课程标准都把小学阶段分为了两个学段,即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
而《课程标准(2022年版)》则把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即第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
前两版课程标准都在每一学段内部按照四个领域来编排,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整个小学阶段按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再按学段顺序呈现。
2021新课标规定小学一年级识字量
2021新课标规定小学一年级识字量小学毕业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中学毕业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一、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二、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三、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四、第四学段(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小学各年级识字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1600-1800个、第二阶段3-4年级2500个、第三阶段5-6年级3000个。
以下是提高识字量的方法:
1、利用每日五分钟随意翻字典,找规律,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我们知道,汉字中的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将对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让字典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会音序和部首查字典后,要尽可能在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查字典组词。
3、在读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有好多学生现在已经有了读书的兴趣。
读书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给家长讲读故事的方法识字,要由原来的被动读书转变为主
动读书,在读讲故事中提高这些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学习的自信心。
4、在诵读古诗经典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阶段的学生要诵读75篇古诗文,计划到每一周背诵一首古诗。
为了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可提倡学生通过多读来加强记忆,在读中提高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列出了6、10、3、6、3共28条具体目标,同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第5、6条列出,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协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不再提协助阅读。
功能的调整,决定了汉语拼音必须适当降低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核心是学会汉语拼音。
怎样才算学会呢?一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地拼读音节,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是理解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课标把“熟练地拼读音节”改为“准确地拼读”把“默写声母、韵母”降低为“准确书写”;把“背诵字母表”改为“熟记”;删减了直呼音节的要求。
这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丰富启蒙教育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样的教学要求,估计4周左右即可基本达到。
可能有老师会担心,短短的4周,学生掌握不了拼音,掌握不了拼音怎么能协助识字呢?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点,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能准确拼读音节,不要拔高到熟练拼读上,至于从学会到熟练还得有一个持续学习、复习、巩固的过程。
其次,要明确汉语拼音协助识字,并不是必须熟练拼读了才能去识字,而是只要会准确拼读便能够开始识字。
借助拼音协助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甚至阅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持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从“准确拼读”达到熟练,协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删去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是否还能够用直呼的方法实行教学?我认为,课标不要求直呼是指教学目标,而用什么方法教学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法各异,百花齐放,只要省时高效,不加重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实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探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
2022新课标一年级阅读量
2022新课标一年级阅读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对于不同年级的孩子,阅读的侧重点也不同,根据2022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的阅读目标如下: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总结:要求孩子在这两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这阶段的阅读要以提升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为主。
主要阅读儿歌,故事,尝试阅读整本书,并且能够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也就是说,在孩子小学2年级结束的时候,他需要能概括阅读过的书籍,能阐述书的主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