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练习: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节下面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治历史的差异B.文化特点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自然条件的差异2.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C.丙桥现阶段的主要功能为沟通两岸交通D.丁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
房顶又是晒场。
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如图为土掌房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A.内蒙蒙古包B.陕西窑洞C.傣族竹楼D.客家族土楼4.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A.湿冷B.湿热C.干旱少雨D.干热骑楼为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其建筑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图为骑楼建筑景观。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中,最适宜修建骑楼的是()A.北美B.东南亚C.西亚D.西欧6.骑楼底层后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主要目的是()A.为行人遮阳避雨B.防御寒潮侵袭C.减少蛇虫的影响D.减轻风沙危害(真实情境命题—生活情境)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
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光照充足B.地形崎岖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8.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1.根据徽派居民多具“白墙黑檐小窗”的特点判断,下列四幅图中属徽派民居的是( )答案:C2.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某某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答案:C解析:潮音寺是因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某某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读图,完成3~4题。
方面的差异。
( )4.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某某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某某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某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6.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某某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答案:解析: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某某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的城市布局以故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某某与法制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7.读某某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我国某某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某某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说明其水源来自。
(2)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3)说明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
答案:(1)大气降水。
(2)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缺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里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够的问题。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完成1~2题。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沙尘暴多发 B.②——炎热干燥C.③——高温多雨 D.④——极寒大风2.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 )A.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B.地域文化的内向与含蓄C.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D.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3~4题。
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风力大 B.日照强C.降水多 D.气温高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小 B.低矮、屋顶缓、窗大C.低矮、屋顶缓、窗小 D.高大、屋顶尖、窗大知识点二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苏州古城建设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古城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是“前巷后河”景观D.苏州古城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6.下列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扬州高低住宅区出现分化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C.苏州古城依河而建、因河而兴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知识点三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7~8题。
7.中英两国建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 B.地域文化C.历史传承 D.经济水平8.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历史 B.旅游C.经济 D.政治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高档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精选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练习【基础篇】安徽省南部气候湿热,山地广布,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
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窑洞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答案】1.D2.B【分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因此多山货;对外交通不便,使得当地的新鲜产品不易出售,因此适合腌制,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山货和腌腊制品,③③正确;海鲜一般靠海的省区较多,安徽不靠海;安徽位于东部季风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牛羊肉较少,③③错。
故选D。
2.“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多分布在福建、澳门一带,A错;安徽省南部多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茶树、竹子等分布较广,“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B正确;“评剧、秦腔等传统地方戏曲”主要分布在陕西,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在我国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区分布广泛,D错。
故选B。
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为“天津发源地——三岔河口地区的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照片反映的是()A.乡村景观B.城市景观C.工业用地景观D.渔业生产景观4.图中最能代表天津地域文化的文化景观是()A.天津之眼B.河流C.高楼大厦D.游轮【答案】3.B4.A【分析】3.该照片中高楼大厦林立,有桥梁和水面,所以反映的是典型城市景观,B 正确。
故选B。
4.图中最能代表天津地域文化的文化景观是当地的独特景观,图中天津之眼摩天轮高大醒目,具有代表性,A正确。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项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A、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民族文化B、纽约的摩天大楼体现了现代工业文化C、巴西的狂欢节体现了本土文化D、日本的茶道文化影响不大2、农村地区的居住景观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气候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密度D、地域文化3、以下哪种地理现象属于城乡景观差异的一个典型例子?A. 河流的自然弯曲B. 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的高楼大厦C. 农村人口的季节性流动D. 草原地区的植被分布4、关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地域文化影响着城乡景观的形成B. 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具有多样性C. 城乡景观的形成与地域文化无关D. 地域文化是城乡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5、题干:下列关于城市景观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城市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B. 城市景观的布局通常遵循一定的功能分区C. 城市景观的建设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D. 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丰富但相对单一6、题干: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A. 某地传统民居的建造风格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B. 某城市广场的雕塑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C. 某乡村道路两旁种植了与当地农业发展相关的树木D. 某地区城乡规划中未考虑地域文化特色,导致景观单调7、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描述,哪一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A、地域文化是由单一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B、地域文化是在特定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长期作用下,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现代城市的建筑风格上D、地域文化只存在于古代社会,现代已不再存在8、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最明显体现在那些方面?A、只体现在建筑设计上B、仅体现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C、体现在城乡建筑、服饰、饮食、节日庆典等多个方面D、只体现在乡村的农业生产方式上9、以下哪个地区的城市景观具有“花园城市”之称?A.新加坡B.香港C.纽约D.伦敦 10、以下哪个现象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A.中心对称布局B.网格状城市规划C.城市规划与河流 hướng dẫnD.城市规划与山体走向11、下列关于城乡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 城市景观特征是人口密集、建筑高耸、道路纵横、功能分区明显B. 乡村景观特征是人口分散、建筑低矮、道路狭窄、功能分区不明显C. 城市景观以自然景观为主,乡村景观以人文景观为主D. 乡村景观以工业景观为主,城市景观以农业景观为主12、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城乡景观差异的表现?A. 城市绿化覆盖率低于乡村B. 城市建筑密度高于乡村C. 城市交通拥堵,乡村交通畅通D. 城市教育、医疗设施更完善13、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以双桥闻名,双桥的设计体现了当地的哪种文化特色?A、儒家文化B、道家文化C、佛教文化D、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14、在考察城市空间结构时,下列哪种因素对城市道路布局和城市形态影响最小?A、历史沿革B、自然地理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人口数量15、以下关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城市景观通常具有明显的地理标志性和民族特色B. 农村景观往往反映了当地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C. 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城乡景观得以具体体现D.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仅限于外观装饰16、以下哪种现象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A. 城市道路名称的使用B. 农村(strings)特有的农业生活习俗C. 城市广场的艺术装饰D. 乡村地区特有的带货标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2020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①主要位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房顶有坡度,易 于排水,双层建筑利于通风散热,A项错误。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顶覆盖海草且为尖顶,有利于防潮排 水,B项正确。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③为多层建 筑,当时建筑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 住,C项错误。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是为了抵 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项错误。故 选B项。第(2)题,从图片上看,开平雕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 合璧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 点。故选C项。
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城乡景观
内涵: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
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
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 严格的等级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 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 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主题探究(二)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地理实践]
材料一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传统人 文思想领域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 值取向。在建筑领域,这一思想也有深刻的体现:具有代表性 的是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 方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 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等。 (×)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
(3)一个古老城市的色调、色彩只是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
(4)哈尼梯田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 )
2.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物质方面的地域文化的是
(C )
A.北京四合院
B.重庆火锅
C.重阳登高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 皇权至上 的思想,在功能分 区上反映出严格的 等级 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 教堂 、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 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 小 ,高层建筑在城市 外围 ,体现历史 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 筑,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 城市带 。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贯穿“ 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后,建筑风格也会发生变化。 (2)当今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 文化 特征融入 现代 建筑 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 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基础小题·即时练]
D.回族服饰
主题探究(一) 认识地域文化及其与乡村景观的关系 [地理实践]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和答案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读新加坡某功能区景观图,完成问题。
1、图示功能区的位置特点主要是()A.位于市中心B.位于居住区内C.位于城市郊区D.沿交通干线分布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功能区建筑物高大而密集,故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中央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A.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B.商业活动最为频繁C.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D.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答案 B解析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活动最为繁忙,B项正确;居住区在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排除A、C两项;工业区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排除D项。
(二)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城镇化水平图。
读图,完成问题。
1、2015年,中国()A.城镇化刚刚起步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镇化开始衰退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答案 B解析图中显示,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城镇化起步晚B.城镇环境质量好C.城镇化速度慢D.城镇化水平高答案 A解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环境质量不占优势。
(三)“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
下图示意某城中村的“握手楼”。
据此完成问题。
1、“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稠密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B项正确;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易导致用地紧张,排除A项;“握手楼”的大量出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挤,排除C、D两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历史
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
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
标准 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
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及
地域文化的差异。(区
域认知)
2.结合景观图,理解不同
目标 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
导引 成因,分析地域文化在
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保护地
材料三 福建土楼以当地的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关键部位掺入糯 米浆、红糖汁。土楼一般高三、四层,第一、二层无窗,仅有一大 门,外墙宽厚,墙内侧用木板分割成众多房间,并有走廊相通,几十户、 数百人同住一座楼。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土楼多选址在山区的原因。
提示就地取材;山区易于防守;平地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客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
城市建筑
美国 城市 建筑 格局 欧洲 城市
表现
原因
市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 城市发展历史
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 短,移民影响大,
城市带
经济发展快
城市发展历史 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
悠久,城市格局 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
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1、城乡空间结构 (1)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8)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4)1、城乡空间结构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完成1~2题。
注:1亩≈666.7m21.该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 )A.耕地B.林地C.草地D.水域2.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A.青海B.河北C.浙江D.内蒙古1.A 2.C[第1题,读图可知,该乡村的水田面积最大,水田和旱地都属于耕地,耕地占该乡村土地面积的比例最大,故A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且水田比例最大,说明该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C项。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高级住宅区B.乙为低级住宅区C.丙为商业区D.甲、丙都为商业区4.该城市计划建设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该产业园最适合布局在图中的( )A.工业区a B.工业区bC.工业区c D.工业区d3.B 4.C[第3题,城市功能区甲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城市功能区乙面积较大且与工业区相邻,为低级住宅区;城市功能区丙与高教文化区和公园相邻,环境好,为高级住宅区。
第4题,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对科技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图中工业区c邻近高教文化区和公园,且位于河流的上游,适宜布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
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
据此完成5~6题。
5.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6.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A.中小学B.高等学校C.快餐店D.购物中心5.B 6.A[第5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功能区移入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占很大比重。
移出人口中,以老年人为主。
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B对。
住宅区不会有老年人大量移出,A错。
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带答案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0.2.25◎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1.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不同方面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掌握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差异。
(区域认知)一.课前自主预习任务1 基础知识梳理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各种__自然__和_人文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3)形成:长期来看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__稳定性_。
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能反映不同地域的_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二者关系:__ 地域文化影响城乡建设,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城乡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建筑适应__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皇权至上,以_宫殿为中心欧洲围绕_教堂_、_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美国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物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_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__喷泉、雕塑◆预习自测:判断正误①地域文化只有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②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③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④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课堂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中国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典型例题1: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提升
过来又影响并 ________了地域文化。
[小提醒]地域文化也会再发生变化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
③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诸葛村地势较高,使得村外溪流难以
汇入,而村内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用水,因此人工开挖水塘和水井,可
用来保证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且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村民居
住环境,D项正确。第2题,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在山
坡上,首先,能够减少对农田和水塘的占用,提高水塘调蓄洪水能力,
的是
(
A.内外隔离,抵御外敌入侵
B.内外相连,完善村内水运网络
C.内外相连,利于洪水外泄
D.调节气候,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
2.诸葛村的居住区多顺应地形分散建在山坡上,其主要目的是
(
①便于敌情观测和防御
④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②村落少占农田和水塘
⑤减轻村落中心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1.D 2.B
类别
美国
城市
表现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
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
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
欧洲 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
城市 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
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基础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II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基础题(有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饮食、服饰极富地方特色。
回答:3.形成“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体现了当地()A.降水不足B.农时紧迫C.气候适宜种植小麦D.擅长面食制作4.“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A.冬、春季常刮西北风,风沙大B.引人注目,美观C.光照强,易出汗D.表演腰鼓的服饰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下列小题。
5.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
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7.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④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①④B. ②⑥C. ③⑤D. ④⑤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 )A. 土壤与降水B. 热量与光照C. 地势与水源D. 风向与地形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类型: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B.民居的屋顶坡度C.室内装饰D.夏季服饰1题,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等亚热带或热带作物,北方种植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南方河网密布,农业生产规模小,北方地形平坦,农业生产规模大。
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季迅速排水,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小;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着装差别不大。
2.B“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
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
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
”读材料,完成3~4题。
3.下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4.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3题,福建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将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筑,该民居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
土楼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长方形楼、圆楼等。
故选A项。
第4题,云南竹楼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的。
故选D项。
4.D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
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
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如下图)。
据此完成5~7题。
5.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 )A.城市路网特色B.民居的建筑特色C.无工业区分布D.商业网点的分布6.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因素C.历史因素D.政策因素7.为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特克斯县城最适宜发展的是( )A.加工制造业B.矿产采掘业C.草原畜牧业D.旅游服务业5题,由图可知,特克斯县城深受《周易》文化影响,路网使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呈八卦状。
故A项正确。
第6题,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是受《周易》文化的影响修建而成的。
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故受历史因素影响,特克斯县城形成当前的空间结构形态。
故选C项。
第7题,旅游服务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传承保护文化,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因此为了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特克斯县城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旅游服务业。
故选D项。
6.C7.D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1)题,从图中可知,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都是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度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和长者为尊的特点,而且民居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设计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在我国农业文明中发展形成的。
第(2)题,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栊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第(3)题,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多代同堂,以显家族之兴旺,主要是为了促进人口的增长。
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
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能力提升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伦978 1738 0.52敦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1题,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主体;同样,美术馆、电影院屏幕也是巴黎地域文化的组成或反映,并不是标志。
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外籍学生并不是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故选C项。
第2题,餐厅、剧院都属于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博物馆则属于文化设施。
据此结合图示,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东京、纽约。
故选A项。
2.A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图23.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B.乙C.丙D.丁4.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3题,结合图1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结合图2可知,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D项正确。
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项错误;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两项错误。
故选D项。
第4题,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项错误;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项错误;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项错误。
故选A项。
4.A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5~6题。
5.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
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5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由于当地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
第6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适宜种植冬小麦。
6.B早些年,东北地区人们借助自然条件,精巧设计出一种特殊民居“地窨子”。
一般建在附近有充足水源的坡地上,在坡地上开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东、北、西三面以山坡作围墙,以粗大的园木为柱、梁,抹泥草为屋墙,屋体大部分在地下,南面开门窗;屋顶多以茅草为原料,顺坡而搭。
冬季屋内即使不设取暖设施,也可以安全越冬。
现在“地窨子”基本已被弃用。
上图为“地窨子”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该民居建筑特点体现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坡地建造,节省耕地B.山体作墙,冬暖夏凉C.坡地下挖,储存水源D.南面开窗,防风防沙8.下列关于“地窨子”被弃用的最可能原因是( )A.全球变暖B.森林锐减C.科技发展D.人口外迁7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资源丰富,“地窨子”在坡地建造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不是为了节约耕地,A项错误;东北地区冬冷夏热,“地窨子”冬天可保暖,夏季能隔热,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B项正确;“地窨子”建造时在坡地上开挖长方形凹地,主要目的是将大部分屋体置于地下,C项错误;南面开窗主要为了避开冬季风,同时更有利于采光,与防沙关系不大,D项错误。
故选B项。
第8题,全球变暖使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与“地窨子”被弃用关系不大,A项错误;森林锐减主要是人为毁林开荒所致,不会引起“地窨子”被弃用,B项错误;如今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加,“地窨子”空间相对狭小,随着科技发展,原有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C项正确;人口外迁对“地窨子”使用的影响较小,D项错误。
故选C项。
8.C9.读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说明其水源来源于。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4)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可以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
,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便于排水、收集雨水,说明水窖的水来自大气降水。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因主要是该地水资源短缺。
该地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缺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够的问题。
当地的冬季寒冷多风,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向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
大气降水(2)B(3)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加之当地地表水缺乏,故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够的问题。
(4)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向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