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角形四心与向量.docx
向量形式下的三角形四心相关结论
向量形式下的三角形四心相关结论
向量形式下的三角形四心相关结论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四心是指三角形内部的四个特殊点,包括重心、外心、内心和垂心。
在向量形式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这四个点的重要结论。
重心是三角形内部三条中线的交点,用向量表示为G=(A+B+C)/3,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重心具有平衡的作用,对于任意一点P,PG的向量和PA、PB、PC 的向量和为零。
外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用向量表示为O=(aA+bB+cC)/(a+b+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边长。
外心具有唯一性,且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内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用向量表示为I=(aA+bB+cC)/(a+b+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内心到三角形三个边的距离相等,且与三角形的角度有关。
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用向量表示为H=A+B+C。
垂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且与三角形的角度有关。
综上所述,向量形式下的三角形四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研究这些结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几何特性,还可以应用于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向量与三角形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知识的交汇一、四心的概念介绍(1)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2)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3)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四心与向量的结合(1)⇔=++0OC OB OA O 是ABC ∆的重心.证法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y x O⇔=++⎩⎨⎧=-+-+-=-+-+-0)()()(0)()()(321321y y y y y y x x x x x x ⎪⎪⎩⎪⎪⎨⎧++=++=⇔33321321yy y y x x x x⇔O 是ABC ∆的重心.证法2:如图 OC OB OA ++2=+= ∴2= ∴D O A 、、三点共线,且O 分AD为2:1 ∴O 是ABC ∆的重心(2)⇔⋅=⋅=⋅O 为ABC ∆的垂心.证明:如图所示O 是三角形ABC 的垂心,BE 垂直AC ,AD 垂直BC , D 、E 是垂足. 0)(=⋅=-⇔⋅=⋅ ⊥⇔ 同理⊥,⊥⇔O 为ABC ∆的垂心(3)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O 是∆ABC 的内心O OC c OB b OA a ⇔=++0为ABC ∆的内心. 证明:b c 、 分别为AC AB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b ACc AB+平分BAC ∠,(λ=∴AO b c +),令c b a bc++=λ ∴c b a bc ++=(b ACc AB+) 化简得0)(=++++AC c AB b OA c b a∴0=++OC c OB b OA aB CDB CD(4==⇔O 为ABC ∆的外心。
典型例题:例1:O 是平面上一定点,C B A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AC AB OA OP ++=λ,[)+∞∈,0λ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中点. 分析:如图所示ABC ∆,E D 、分别为边AC BC 、的2=+ ∴λ2+=+=AD AP λ2=∴ AP ∴//AD∴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重心,即选C .例2:(03全国理4)O 是平面上一定点,C B A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λ,[)+∞∈,0λ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B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分析:分别为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平分BAC ∠,∴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即选B .例3:O 是平面上一定点,C B A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A OP ++=λ,[)+∞∈,0λ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分析:如图所示AD 垂直BC ,BE 垂直AC , D 、E 是垂足. +⋅+B CDC+=-=0∴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垂心,即选D .练习:1.已知ABC ∆三个顶点C B A 、、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0=++PC PB PA ,若实数λ满足:λ=+,则λ的值为( )A .2B .23 C .3 D .6 2.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1,=++,则=⋅( )A .21B .0C .1D .21- 3.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022=++OC OB OA ,则ABC ∆面积与凹四边形ABOC 面积之比是( )A .0B .23C .45D .34 4.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若OC OB OA OH ++=,则H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5.O 是平面上一定点,C B A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若222OB BC OA =+ 222+=+,则O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6.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m ++=, 则实数m =7.(06陕西)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AB →|AB →| +AC →|AC →| )·BC →=0且AB →|AB →| ·AC →|AC→| =12 , 则△ABC 为( )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8.已知ABC ∆三个顶点C B A 、、,若CA BC CB AB AC AB AB ⋅+⋅+⋅=2,则ABC ∆为(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既非等腰又非直角三角形练习答案:C 、D 、C 、D 、D 、1、D 、C。
三角形四心与向量(最新整理)
-2-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 O 到 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 O 是 ABC 的外心 ,选 B。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 8.已知向量 OP1 , OP2 , OP3 满足条件 OP1 + OP2 + OP3 =0,| OP1 |=| OP2 |=| OP3 |=1,
向量 ( AB AC )( 0) 所在直线过 ABC 的内心(是 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 B
| AB | | AC |
线);
范例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A
e1
C
P
e2
C C
例 1.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OP OA ( AB AC ) , 0,
例 3.(湖南)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 PB PB PC PC PA ,则 P 是△ABC 的(D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由 PA PB PB PC得PA PB PB PC 0 .即 PB (PA PC) 0,即PB CA 0
(B )
A.AB 边中线的中点
B.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重心
D.AB 边的中点
1. B 取 AB 边的中点 M,则 OA OB 2OM ,由 OP = 1 ( 1 OA + 1 OB +2 OC )可得 3 OP 3OM 2MC ,
32
2
∴
MP
2 3
三角形四心和向量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总结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1.O 是ABC ∆的重心⇔0OC OB OA =++;若O 是ABC ∆的重心,则ABC AOB AOC BOC S 31S S S ∆∆∆∆===故0OC OB OA =++;1()3PG PA PB PC =++⇔G 为ABC ∆的重心.2.O 是ABC ∆的垂心⇔OA OC OC OB OB OA ⋅=⋅=⋅;若O 是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C tan B tan A tan S S S A OB A OC BOC ::::=∆∆∆ 故0OC C tan OB B tan OA A tan =++3.O 是ABC ∆的外心⇔|OC ||OB ||OA |==(或222O O O ==)若O 是ABC ∆的外心则C 2sin :B 2sin :A 2sin AOB sin AOC sin BOCsin S S S AOB AOC BOC =∠∠∠=∆∆∆:::: 故0OC C 2sin OB B 2sin OA A 2sin =++4.O是内心ABC ∆的充要条件是|CB ||CA |(|BC ||BA |(AC|AB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
如果记,,的单位向量为321e ,e ,e ,则刚才O 是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0)e e (O )e e (O )e e (O 322131=+⋅=+⋅=+⋅ ,O是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0OC c OB b OA a =++ 。
若O 是ABC ∆的内心,则c b a S S S A OB A OC BOC ::::=∆∆∆故0OC C sin OB B sin OA A sin 0OC c OB b OA a =++=++或;||||||0AB PC BC PA CA PB P ++=⇔是ABC ∆的内心;向量()(0)||||AC AB AB AC λλ+≠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例1.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A OP ++=λ,[)+∞∈,0λ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AB 的单位向量设AB 与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21e e 和, 又=-,则原式可化为)(21e e +=λ,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 平分BAC ∠,那么在ABC∆中,AP 平分BAC ∠,则知选B.(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例2. H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点H 是△ABC 的垂心. 由AC HB AC HB HA HC HB HC HB HB HA ⊥⇔=⋅⇔=-⋅⇔⋅=⋅00)(, 同理⊥,⊥.故H 是△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例3.(湖南)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 是△ABC 的(D)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解析:由0=⋅-⋅⋅=⋅PC PB PB PA PC PB PB PA 得.即0,0)(=⋅=-⋅CA PB PC PA PB 即 则AB PC BC PA CA PB ⊥⊥⊥,,同理 所以P 为ABC ∆的垂心. 故选D.(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例4. G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GC GB GA ++=0⇔点G 是△ABC 的重心.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连结BE 和CE ,则CE=GB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形⇒D 是BC 的中点,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将=+代入++=0,得EG GA +=0⇒GD GE GA 2-=-=,故G 是△ABC 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 例5. 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 是△ABC 的重心⇔)(31PC PB PA PG ++=. 证明 +=+=+=⇒)()(3+++++= ∵G 是△ABC 的重心 ∴GC GB GA ++=0⇒CG BG AG ++=0,即PC PB PA PG ++=3 由此可得)(31PC PB PA PG ++=.(反之亦然(证略)) 例6 若O 为ABC ∆内一点,0OA OB OC ++= ,则O 是ABC ∆ 的()A .内心B .外心C .垂心D .重心 解析:由0OA OB OC ++=得OB OC OA +=-,如图以OB 、OC 为相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OB OC OD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12OEOD =,2OA OE =,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所以是重心,选D 。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向量本身是一个几何概念,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种表示方法,易于数形结合,而且向量问题在进行数形结合时具有新形式、新特点,因此可称为高中数学的一个交汇点。
三角形的“四心”(外心、内心、重心、垂心)是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特殊点,各自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在高考中,往往将“向量作为载体”对三角形的“四心”进行考查。
这就需要我们在熟悉向量的代数运算的基础上读懂向量的几何意义。
与三角形的“四心”有关的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向量关系式有: ① 设()+∞∈,0λ,则向量+λ必平分∠BAC ,该向量必通过△ABC 的内心;② 设()+∞∈,0λ,则向量λ必平分∠BAC 的邻补角③ 设()+∞∈,0λ,则向量+λ必垂直于边BC ,该向量必通过△ABC 的垂心④ △ABC 中AC AB +一定过BC uuu r的中点,通过△ABC 的重心⑤ 点O 是△ABC 的外心 222==⇔ ⑥ 点O 是△ABC 的重心 =++⇔⑦ 点O 是△ABC 的垂心 ⇔ OA OC OC OB OB OA ⋅=⋅=⋅⑧ 点O 是△ABC 的内心 =⋅+⋅+⋅⇔c b a (其中a 、b 、c 为△ABC 三边)⑨ △ABC 的外心O 、重心G 、垂心H 共线,即OG ∥OH⑩ 设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G 为△ABC 的重心,,I 为△ABC 的内心, 则有)(31++=c b a OC c OB b OA a OI ++++=并且重心G (X A +X B +X C 3 ,Y A +Y B +Y C 3 ) 内心I (aX A + bX B + cX C a+b+c ,ay A + by B + cy Ca+b+c )例1: 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λ,()+∞∈,0λ,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事实上如图设,ABAB AE =ACAC AF =都是单位向量易知四边形AETF 是菱形 故选答案B例2: 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如果OA OC OC OB OB OA ⋅=⋅=⋅,则O 必为△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事实上⇒=⋅⇒=⋅-⇒⋅=⋅00)(OB CA OB OC OA OC OB OB OA OB ⊥CA 故选答案D例3:已知O 为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222222AB OC CA OB BC OA +=+=+,则点O 是三角形ABC 的(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例4:设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 满足)cos cos (CAC BAB OA OP ++=λ,()+∞∈,0λ,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事实上0)()cos cos (=+-⋅=•+BC BC BC CAC AC BAB AB λλ故选答案D 例5.。
向量与三角形四心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三角形四心1已知O 是ABC ∆内的一点,AOB AOC BOC ∆∆∆,,的面积分别为A S ,B S ,C S ,求证:0=++∙∙∙OC S OB S OA S C B A如图2延长OA 与BC 边相交于点D 则BCCOD ACD BOD ABD COD BOD ACD BD S S DC BD S S S S S S S S A =--===∆∆∆∆∆∆∆图1=OD BC DC OB +BCBDOC =C B BS SS +OB +CB C S S S +OCCB ACOA BOA COD BOD COA COD BOA BOD S S S S S S S S S S S OA OD +=++=== 图2∴ CB A S S S OD +-=OA∴CB A S S S +-OA =C B BS S S +OB +CB C S S S +OC∴0=++∙∙∙OC S OB S OA S C B A推论O 是ABC ∆内的一点,且0=++∙∙∙OC OB OA z y x ,则z y x S S S AOB COA BOC ::::=∆∆∆OA BCDOA BC有此定理可得三角形四心向量式O 是ABC ∆的重心⇔1:1:1::=∆∆∆AOB COA BOC S S S ⇔0=++OC OB OAO 是ABC ∆的内心⇔c b a S S S AOB COA BOC ::::=∆∆∆⇔0=++∙∙∙OC OB OA c b aO 是ABC ∆的外心⇔C B A S S S AOB COA BOC 2sin :2sin :2sin ::=∆∆∆ ⇔02sin 2sin 2sin =++∙∙∙OC C OB B OA AO 是ABC ∆的垂心⇔C B A S S S AOB COA BOC tan :tan :tan ::=∆∆∆ ⇔0tan tan tan =++∙∙∙OC C OB B OA A证明:如图O 为三角形的垂心,DBCDB AD CD A ==tan ,tan ⇒AD DB B A :tan :tan = =∆∆COA BOC S S :AD DB :∴B A S S COA BOC tan :tan :=∆∆同理得C B S S AOB COA tan :tan :=∆∆,C A S S AOB BOC tan :tan :=∆∆∴C B A S S S AOB COA BOC tan :tan :tan ::=∆∆∆奔驰定理是三角形四心向量式的完美统一4.2三角形“四心”的相关向量问题一.知识梳理:四心的概念介绍:(1) 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 (2) 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3) 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 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四心与平面向量(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OA OB OC AB AC AB cos BAC cos C→ AB sin B → AC sin C ⎪⎪⎭ 向量与三角形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知识的交汇一、四心的概念介绍 (1) 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 2:1; (2) 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 (3) 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 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四心与向量的结合(1) OA + OB + OC = 0 ⇔ O 是 ∆ABC 的重心.(2) OA ⋅ OB = OB ⋅ OC = OC ⋅ OA ⇔ O 为 ∆ABC 的垂心. (3) 设 a , b , c 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O 是 ∆ ABC 的内心aOA + bOB + cOC = 0 ⇔ O 为 ∆ABC 的内心.(4) = = ⇔ O 为 ∆ABC 的外心。
典型例题:例 1: O 是 平 面 上 一 定 点 , A 、 B 、 C 是 平 面 上 不 共 线 的 三 个 点 , 动 点 P 满 足OP = OA + ( A B + AC ) ,∈[0,+∞) ,则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例 2: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 、 B 、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 动点 P 满足OP = OA + ( +) ,∈[0,+∞)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例 3: O 是 平 面 上 一 定 点 , A 、 B 、 C 是 平 面 上 不 共 线 的 三 个 点 , 动 点 P 满 足OP = OA + (+) , ∈[0,+∞) ,则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 → → → ⎪ 例 4:若存在常数,满足 M G = MA + AB + ⎝AC ⎪(≠ 0) ,则点 G 可能通过∆ABC 的.举一反三:通过上述例题及解答,我们可以总结出关于三角形“四心”的向量表达式.若 P 点为∆ABC 内任意一点,若 P 点满足:⎪DP PB = DP PC ⇒ P 为 ABC 的外心; ⎪ AP BC = 0 ⇒ P 为 ABC 的垂心. 1 + = ⎪ ⎧AP = ( AB + AC ),> 0⎪⎪ 1. ⎨AB AC ⇒ P 为 ABC 的内心;⎪BP = t ( BA + BC ),t > 0 ⎩⎪ BABC 2. D 、E 两点分别是∆ABC 的边 BC 、CA 上的中点,且 ⎧ ⎨ ⎪⎩EP PC = EP PA ⎧ 1 ⎪ AP = 3 ( AB + AC ), 3. ⎨ 1⇒ P 为 ABC 的重心; ⎪BP = ⎩ (BA + BC ), 3 ⎧ 4. ⎨ ⎪⎩BP AC = 0练习:1. 已知∆ABC 三个顶点 A 、B 、C 及平面内一点 P ,满足 PA + PB + PC = 0 ,若实数满足: AB + AC = AP ,则的值为() 3 A .2B .C .3D .622. 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O ,半径为 1, OA + OB + OC = 0 ,则OA ⋅ OB = ()A .B .0C .1D . - 1223. 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OA + 2OB + 2OC = 0 ,则∆ABC 面积与凹四边形 ABOC 面积之比是( )3 54 A .0B .C .D .2434.∆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O ,若OH = OA + OB + OC ,则 H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5.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 、 B 、 222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若OA BC OB+ CA 2= OC 2+ AB 2,则O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6.∆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 H , OH = m (OA + OB + OC ) ,22 2=++则实数m =→→→→AB AC→→AB→AC17.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 → + → )·BC=0 且→·= , 则△ABC 为( )|AB| |AC| |AB|→ 2|AC|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8.已知∆ABC 三个顶点A、B、()C ,若AB =AB ⋅AC +AB ⋅CB +BC ⋅CA ,则∆ABC 为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既非等腰又非直角三角形9.已知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 是三角形ABC 的重心,动点P 满足OP =1(1OA +1OB +2 OC ),则点P 一定为三角形ABC 的()3 2 2A.AB 边中线的中点B.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C.重心D.AB 边的中点10.在三角形ABC 中,动点P 满足:CA =CB - 2 A B •CP ,则P 点轨迹一定通过△ABC的:()A外心B内心 C 重心 D 垂心11.若O 点是∆ABC 的外心, H 点是∆ABC 的垂心,且OH m(OA OB OC) ,求实数m 的值.12、已知向量OP1, OP2 , OP3 满足条件OP1+OP2 +OP3 = 0 ,| OP1|=| OP2 |=| OP3 |= 1 ,求证:△P1P2P3是正三角形.PA13.在△ABC 内求一点 P ,使 AP 2+ BP 2+ CP 2最小.B图2。
三角形四心与向量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总结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1.O 是的重心;若O 是的重心,则故;1()3PG 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为ABC ∆的重心.2.O 是的垂心;若O 是(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故3.O 是的外心(或) 若O 是的外心则故 4.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是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
如果记的单位向量为,则刚才O 是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O 是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
若O 是的内心,则故;||||||0AB PC BC PA CA PB 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是ABC ∆的内心;向量()(0)||||AC AB AB AC λλ+≠u u u r u u u ru u ur u u u r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A OP++=λ,[)+∞∈,0λ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AB u u u r 的单位向量设AB u u u r 与AC u u ur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21e e 和, 又AP OA OP =-,则原式可化为)(21e e +=λ,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 平分BAC ∠,那么在ABC∆中,AP 平分BAC ∠,则知选B.(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例2. H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HA HC HC HB HB HA ⋅=⋅=⋅⇔点H 是△ABC 的垂心. 由⊥⇔=⋅⇔=-⋅⇔⋅=⋅00)(, 同理⊥,⊥.故H 是△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 例3.(湖南)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 是△ABC 的(D)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解析:由0=⋅-⋅⋅=⋅PC PB PB PA PC PB PB PA 得.即0,0)(=⋅=-⋅即则AB PC BC PA CA PB⊥⊥⊥,,同理 所以P 为ABC ∆的垂心. 故选D.(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例4. G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GC GB GA ++=0⇔点G 是△ABC 的重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连结BE 和CE ,则CE=GB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形⇒D 是BC 的中点,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将=+代入++=0,得EG GA +=0⇒GD GE GA 2-=-=,故G 是△ABC 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 例5. 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 是△ABC 的重心⇔)(31++=. 证明 CG PC BG PB AG PA PG +=+=+=⇒)()(3+++++= ∵G 是△ABC 的重心 ∴++=0⇒++=0,即++=3 由此可得)(31PC PB PA PG ++=.(反之亦然(证略)) 例6 若O 为ABC ∆内一点,0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则O 是ABC ∆ 的()A .内心B .外心C .垂心D .重心解析:由0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得OB OC O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如图以OB 、OC 为相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OB OC O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12OE OD =u u u r u u u r,2OA OE=,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所以是重心,选D 。
三角形四心的向量性质及应用(详细答案版)
三角形“四心”的向量性质及其应用三角形“四心”的概念介绍(1)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2)外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3)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4)内心—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工具:O 为ABC △内一点,则有:0+⋅+⋅∆∆∆OC S OB S OA S O O CA O BC 证明:作:OA S OA OCB ⋅=∆',OB S OB OCA ⋅=∆',S OC OAB =∆'不难得知:AOB COA BOC OC B S S OC OC OB OB S S ∆∆∆∆⋅=⋅=''''即BO C AO B CO A O C B S S S S ∆∆∆∆⋅⋅='';同理==∆∆''''O B A O A C S S ''O C B BO C AO B CO A S S S S ∆∆∆∆=⋅⋅ 从而:O 为'''C B A ∆的重心,则+'OA +'OB 0'=OC , 得:0=⋅+⋅+⋅∆∆∆OC S OB S OA S O AB O CA O BC .一、三角形的重心的向量表示及应用知识:G 是ABC △的重心⇔)(31AC AB AG +=⇔0=++GC GB GA ⇔)(31OC OB OA OG ++= (O 为该平面上任意一点)变式:已知D E F ,,分别为ABC △的边BC AC AB ,,的中点.则0=++CF BE AD . 二、三角形的外心的向量表示及应用知识:O 是ABC △的外心⇔222||||||OC OB OA OC OB OA ==⇔== 02sin 2sin 2sin =⋅+⋅+⋅⇔OC C OB B OA A略证:C B A S S S O AB O CA O BC 2sin :2sin :2sin ::=∆∆∆,得:02sin 2sin 2sin =⋅+⋅+⋅OC C OB B OA A ;常用结论:O 是ABC △的外心⇒.2|| ;2||22AC AO AC AB AO AB =⋅=⋅ 三、三角形的垂心的向量表示及应用知识:H 是ABC △的垂心⇔HA HC HC HB HB HA ⋅=⋅=⋅⇔222222||||||||||||AB HC CA HB BC HA +=+=+0tan tan tan =⋅+⋅+⋅⇔HC C HB B HA A略证:C B A S S S H AB H CA H BC tan :tan :tan ::=∆∆∆,得:0tan tan tan =⋅+⋅+⋅HC C HB B HA A ; 扩展:若O 是ABC △的外心,点H 满足:OC OB OA OH ++=,则H 是ABC △的垂心. 证明:如图:BE 为直径,H 为垂心,O 为外心,D 为BC 中点;'有:为平行四边形AHCE EA CH AB EA AB CH EC AH BC EC BC AH ⇒⎪⎪⎭⎪⎪⎬⎫⇒⎭⎬⎫⊥⊥⇒⎭⎬⎫⊥⊥////进而得到:,//EC AH 且EC AH =,即:EC AH =; 又易知:OC OB OD EC +==2;故:OA OH OC OB AH -=+=,即:OC OB OA OH ++=又:OG OC OB OA ⋅=++3(G 为重心),故:OG OH ⋅=3;故:得到欧拉线:ABC △的外心O ,重心G ,垂心H 三点共线(欧拉线),且GH OG 21=.证毕. 四、三角形的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应用知识:I 是ABC △的内心⇔⎪⎪⎪⎪⎩⎪⎪⎪⎪⎨⎧=⎭⎫⎝⎛-⋅=⎭⎫⎝⎛-⋅=⎭⎫⎝⎛-⋅0||||0||||0||||CB CB CA CA CI BC BC BA BA BI AC AC AB AB AI ⇔⎪⎪⎪⎪⎩⎪⎪⎪⎪⎨⎧=⎭⎫⎝⎛+⋅=⎭⎫⎝⎛+⋅=⎭⎫⎝⎛+⋅0||||0||||0||||CA CA BC BC CI BA BA CB CB BI AC AC BA BA AI 0=⋅+⋅+⋅⇔IC c IB b IA a c b a OCc OB b OA a OI ++⋅+⋅+⋅=⇔cb a ACc AB b AI ++⋅+⋅=⇔ 0sin sin sin =⋅+⋅+⋅⇔IC C IB B IA A 注:式子中|||,||,|AB c CA b BC a ===,O 为任一点.略证:C B A c b a S S S IAB ICA IBC sin :sin :sin ::::==∆∆∆,得之. 五.欧拉线:ABC △的外心O ,重心G ,垂心H 三点共线(欧拉线),且GH OG 21=.(前已证) 测试题一.选择题1.O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动点P 满足)(AC AB OA OP ++=λ,[)+∞∈,0λ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解析:点P 的轨迹为BC 边的中线(射线),选C2.(03全国理4)O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动点P 满足AC AB OA OP ++=λ,[)+∞∈,0λ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解析:AC AB OA OP ++=λ⇔AC AB AP +=λAC AB +必平分BAC ∠,理由如下:ADACABACACABAB=+==1111,1==,故四边形11DCAB为菱形,对角线AD平分一组对角,ADACAB=+必定平分11ACB∠,即BAC∠,从而ACABAP+=λ也平分BAC∠.故知点P的轨迹为A∠的内角平分线(射线),选 B3.O是ABC∆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动点P满足ACABOAOP++=λ,R∈λ,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ACABOAOP++=λ⇔ACABAP+=λ由BCACBCABBCACBCABBCAP+=+=⋅λλ得:0|)|||(=+-=⋅BCBCBCAPλ,得BCAP⊥点P的轨迹为BC边的高线所在直线. 选D4.O是ABC∆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动点P满足ACABOAOP+=λ,[)+∞∈,0λ,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由于CACCbBcBAB sin||sinsinsin||=⋅=⋅=,知点P的轨迹为BC边的中线(射线),选C5.O是ABC∆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动点P满足2cos cosOB OC AB ACOPAB B AC Cλ⎛⎫+ ⎪=++⎪⎝⎭,R∈λ,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0||||=+-=+=⋅+BCBCBCACBCABBCACAB知点P的轨迹为BC边的中垂线, 选A6.O是ABC∆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动点P满足])21()1()1[(31OCOBOAOPλλλ++-+-=,*R∈λ,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内心B.垂心C.重心D.AB边的中点解析:])21()1()1[(31OCOBOAOPλλλ++-+-=OCOD3)21(3)22(λλ++-=(D为AB边的中点)知CDP,,三点共线(因1321322=++-λλ),故知点P 的轨迹为AB 边的中线所在直线,但是0≠λ,故除去重心. 选D 7.已知O 是ABC ∆的重心,动点P 满足)22121(31OC OB OA OP ++=,则点P 一定为ABC △的( ) A .AB 边中线的中点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C .重心D .AB 边的中点解析:)22121(31OC OB OA OP ++=OC OD 3231+=(D 为AB 边的中点) 进而有:PC DP 2=,故为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选B8.在ABC △中,动点P 满足:CP AB CB CA ⋅-=222,则P 点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外心 B.内心 C .重心 D .垂心解析:CP AB CB CA ⋅-=222⇔02))((222=⋅-+-=⋅--CP AB CA CB CA CB CP AB CA CB 进而有:02=⋅PD AB (D 为AB 边的中点),故知点P 的轨迹为AB 边的中垂线, 选A9.已知ABC ∆三个顶点C B A 、、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0=++PC PB PA ,若实数λ满足:AP AC AB λ=+,则λ的值为( )A .2B .23C .3D .6 解析:P 为重心,得)(31AC AB AP +=,故AP AC AB ⋅=+3,选C10.设点P 是ABC ∆内一点,用ABC S ∆表示ABC ∆的面积,令ABC PBC S S ∆∆=1λ,ABCPCA S S∆∆=2λ,ABC PAB S S ∆∆=3λ.定义),,()(321λλλ=P f ,若)61,31,21()(),31,31,31()(==Q f G f 则( )A .点Q 在ABG ∆内B .点Q 在BCG ∆内C .点Q 在CAG ∆内D .以上皆不对 解析:G 为重心,画图得知, 选A11.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1,0=++OC OB OA ,则=⋅OB OA ( )A .21 B .0 C .1 D .21- 解析:由OC OB OA -=+,平方得知, 选D12.O 是平面上一定点,C B A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若222OB BC OA =+222AB OC CA +=+,则O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解析:由2222CA OB BC OA +=+⇔2222BC CA OB OA -=-BA BC CA OB OA BA BC CA BC CA OB OA OB OA ⋅-=+⋅⇔+-=+-⇔)()())(())(( 0)2()(=⋅=-++⋅⇔OC BA CA BC OB OA BA ,得AB OC ⊥;同理得:AC OB ⊥,BC OA ⊥,故为垂心, 选D 13.(06陕西)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0||||=⋅⎭⎫⎝⎛+BC AC AC AB AB 21||||=AC AC AB AB , 则ABC ∆为( )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解析:21||||=AC AC AB AB 0||||=⋅⎭⎫⎝⎛+BC AC AC AB AB :表明A ∠的内平分线也垂直于BC (三线合一), 知ABC ∆等腰;21||||=AC AC AB AB :得到︒=∠60A ;两者结合得到ABC ∆为等边三角形. 选D 14.已知ABC ∆三个顶点C B A 、、,若CA BC CB AB AC AB AB ⋅+⋅+⋅=2,则ABC ∆为(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既非等腰又非直角三角形 解析:CA BC CB AB AC AB AB ⋅+⋅+⋅=2CA BC AB CA BC CB AC AB ⋅+=⋅++⋅=2)( 得到:0=⋅CA BC ,得:︒=∠90C ,选C 二.填空题15.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C OB OA m OH ++=,则实数m = 1 . 解析:直接用结论16.ABC ∆中,7,3,1===BC AC AB ,O 为重心,则=⋅AC AO27. 解析:)9(31)(31)(312+⋅=+⋅=+=⋅AC AB AC AC AB AC AC AB AC AO 利用:CB AC AB =-,两边平方得.23=⋅AC AB 故27)923(31=+=⋅AC AO17.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032=++OC OB OA ,则:ABC S ∆=∆AOC S 3 .解析:法1:利用工具结论易知:AOB COA BOC S S S ∆∆∆=::3:2:1,得:ABC S ∆=∆AOC S 32:6= 法2:0422232=+=+++=++OD OE OC OB OC OA OC OB OA (E 为AC 的中点,D 为BC 的中点)易得:D O E ,,三点共线,且OD EO 2=,从而得到:ABC ADC AOC S S S ∆∆∆==3132. 法3:作:OA OA =',OB OB 2'=,OC OC 3'=则+'OA +'OB 0'=OC ,则O 为'''C B A ∆的重心,则:''''''O B A O A C O C B S S S ∆∆∆==.设为S又⎪⎩⎪⎨⎧======∆∆∆∆∆∆SS SS S S S S S AOB OB A COA OA C BOC OC B 236'''''' 从而得:331:13:)236(:==++=∆∆S S S S S S COA ABC . 18.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AC AB AO 5152+=,则:ABC S ∆=∆AOB S 5 . 解析:法1:AC AB AO 5152+=,用O 拆开得:022=+⋅+⋅OC OB OA , 'A 'B 'C O)(A BC利用工具结论易知:AO B CO A BO C S S S ∆∆∆=::1:2:2,则:ABC S ∆51:5==∆AO B S 法2:AC AD AC AB AO 51545152+=+=,(D 为AB 边的中点),得到:C O D ,,共线,且OD CO 4=, 则:ABC S ∆5:==∆OD CD S AO B . 法3:同上题中法3,此处略.19.已知ABC ∆中,6,5===BC AC AB ,I 为ABC ∆的内心,且BC AB AI μλ+=,则=+μλ1615. 解析:法1:由BC AB BC AB AB AC AB c b a AC c AB b AI ⋅+⋅=+⋅+⋅=++⋅+⋅=++⋅+⋅=165161016)(5555655法2:如图,线长易知,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得:3:5:=ID AI , 故)21(8585BC AB AD AI ⋅+⋅=⋅=AB +⋅=1658520.已知ABC ∆中,1,1,2-=⋅==AC AB AC AB ,O 为ABC ∆的外心,且BC y AB x AO +=,则=+y x 27. 解析:法1:由BC y AB x AO +=AC y AB y x +-=)(,由AC AB y AB y x ABBC y AB y x AB AO AB ⋅+-=⇒+-⋅=⋅22)(2))((,得:y y x --=)(42;同理22)(2))((AC y AC AB y x ACBC y AB y x AC AO AC +⋅-=⇒+-⋅=⋅,得:y y x +--=)(21;易得:34,613==y x ,得27=+y x . 法2:以},{AC AB 为基底,表示:CO BO AO ,,,利用222CO BO AO ==,得之BC y AB x AO +=AC y AB y x +-=)(,y y x y y x AO )(2)(4222--+-=; AC y AB y x AB AO BO +--=-=)1(,y y x y y x BO )1(2)1(4222---+--=; AC y AB y x AC AO CO )1()(-+-=-=,)1)((2)1()(4222----+-=y y x y y x CO ;由22BO AO =0254=--⇒⇒y x 移项做差; 由22CO AO =0142=+-⇒⇒y x 移项做差; 联立方程解得:34,613==y x ,得27=+y x .BCA MNG21.已知O 为锐角ABC ∆的外心,︒=∠30A ,若AO m B C AC C B AB 2sin cos sin cos =⋅+⋅,则=m 21. 解析:由AO m AB B CAC C B AB AB 2)sin cos sin cos (⋅=⋅+⋅⋅ 得:22||sin cos cos ||||sin cos ||AB m B CA AC ABC B AB =⋅⋅⋅+⋅得:C m C A B mc BCA b c CB c sin cos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22⋅=+⇒=⋅⋅⋅+⋅得到:C A C A C A C A B C m sin sin cos cos )cos(cos cos cos sin =++-=+=⋅ 得:.2130sin sin =︒==A m 22.在ABC∆中,1,==⊥AD BC AB AD ,则⋅AD AC解析:.33)(2===⋅=⋅+=⋅AD AD AD BC AD BC AB AD AC 三.解答题23. 如图,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过G 作直线与AC AB ,两边分别交于N M ,两点,且AM xAB = ,AN yAC = ,求证:113x y+=.解:由N G M ,,三点共线, 得:AN t AM t AG ⋅+⋅-=)1(AC ty AB x t ⋅+⋅-=)1(--------①又G 是ABC ∆的重心得:AC AB AG ⋅+⋅=3131 ---------② 由①②得:⎪⎪⎩⎪⎪⎨⎧==-3131)1(ty x t ,消去t 得:113x y +=.24.设O 在ABC ∆的内部,若有正实数321,,λλλ满足:0321=⋅+⋅+⋅OC OB OA λλλ, 求证:AO B CO A BO C S S S ∆∆∆=::::321λλλ.证明:作:OA OA ⋅=1'λ,OB OB ⋅=2'λ,OC OC ⋅=3'λ 则+'OA +'OB 0'=OC ,则O 为'''C B A ∆的重心,则:''''''O B A O A C O C B S S S ∆∆∆==.设为S又⎪⎩⎪⎨⎧=⋅==⋅==⋅=∆∆∆∆∆∆SS SS S S S S S AOB OB A COA OA C BOC OC B 2!''13''32''λλλλλλ 从而得:AOB COA BOC S S S SSS∆∆∆==::::::211332321λλλλλλλλλ25.已知向量1OP ,2OP ,3OP 满足条件1OP +2OP +3OP =0,|1OP |=|2OP |=|3OP |=1,求证:321P P P ∆为正三角形. 证明:由1OP +2OP +3OP =0⇒1OP +2OP =3OP -平方得:1212112121-=⋅⇒=⋅++OP OP OP OP'A 'B 'C OABC从而得:3||21====P P同理可得:3||||1332==P P P P ,即321P P P ∆为正三角形. 26.在ABC ∆中,︒===60,5,2A AC AB ,求从顶点B A ,出发的两条中线BE AD ,的夹角的余弦值.解:设b AB a AC ==,,则,560cos 25,4,2522=︒⨯⨯=⋅==b a b a且b a BE b a AD -=+=21),(21; 则,3)8525(41)2(41)21()(2122=--=-⋅-=-⋅+=⋅b b a a b a b a BE AD2394102521|)(|21||=++==+=b a AD22116202521|)2(|21||=+-==-=b a BE 故:.919149142212393||||,cos ==⋅=>=<BE AD BEAD BE AD27.已知H 是ABC △的垂心,且||||BC AH =,试求∠A 的度数.解: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点O 是ABC △的外心。
三角形“四心”及其向量形式.docx
三角形“四心”及其向量形式.docx三角形“四心”及其向量形式在高考屮,往往将“向量作为载体”对三角形的“四心”进行考查。
这就需要我们在熟悉三角形的“四心”定理及向量的代数运算的基础上读懂向量的几何意义。
下面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1.三角形的“四心”定理的平面儿何证明;2.三角形“四心”定理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及其证明;3.与三角形的“四心”有关的一些常见的其它向量关系式;4.与三角形的“四心”有关的高考连接题及其应用;5.练习题.1?三角形的“四心”定理的平面几何证明①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称外心。
证明:设AB、BC的中垂线交于点0,则有0A=0B=0C, 故0也在AC的中垂线上,I大I为0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故点0是△ ABC外接圆的圆心.因而称为外心.②三角形三边上的高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垂心。
证明:AD、BE、CF为AABC三条高,过点A、B、C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相交成AA'B‘ C' , AD为C'的中垂线;同理BE、CF也分别为N C‘、£的中垂线,由外心定理,它们交于一点,命题得证.③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证明:(同?法)设中线BE,CF交于点G,连结EF,则EF//BC,且EF:BC=FG:GC=EG:GB=1:2.同理中线AD, BE交于G;连结DE,则:DE//AB,且EG':GE二DG':G'A二DE:AB二1:2,故G, G'重合.④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称内心。
证明:设ZA、ZC的平分线和交于I,过 1 作1D±BC, 1E±AC, 1F±AB,则有IE二IF二ID?因此I也在ZC的平分线上,即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2.三角形的“四心”定理的平面向量表达式及其证明①0是4P\PK的重心O 州+亟+死=6 (其中a,b,c是NP\PK三边)P证明:充分性两+西+西= 6 = 0是A片巴人的重心若两+西+西=6,则两+西二-西,以两,西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PR'P"设。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结论及证明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结论及证明三角形的“四心”是指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内心和垂心。
它们的位置可以用向量的形式来描述。
本文将分别介绍三角形“四心”的向量形式以及其证明。
1.重心:重心是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线交点所在的点,用G表示。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x1,y1)、B(x2,y2)和C(x3,y3),则重心G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G=(A+B+C)/3其向量形式为:OG=(OA+OB+OC)/3其中O为坐标原点。
证明:由定义可知,重心是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线交点所在的点。
而中线的坐标可以通过两个顶点的坐标的平均值得到。
因此,重心的坐标是三个顶点坐标的平均值。
根据向量加法的性质,可以得到上述结论。
2.外心:外心是指可以通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为圆心,找到一个圆使得三条边都是这个圆的切线。
用O表示外心。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x1,y1)、B(x2,y2)和C(x3,y3),则外心O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O=(a^2*A+b^2*B+c^2*C)/(a^2+b^2+c^2)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边长BC、AC和AB的长度。
其向量形式为:OO=(a^2*OA+b^2*OB+c^2*OC)/(a^2+b^2+c^2)其中O为坐标原点。
证明:设外心为O,连接OA、OB、OC,并设AO的长度为R,BO的长度为R',CO的长度为R''。
根据定义可知,OA,OB,OC都是截圆半径,可以得到以下关系:OA⊥BC,OB⊥AC,OC⊥AB由于OA、OB、OC是向量,因此上述关系可以写为:OA·BC=0,OB·AC=0,OC·AB=0其中“·”表示点乘。
根据向量的点乘性质可知:OA·(B-C)=0,OB·(C-A)=0,OC·(A-B)=0将向量差展开得:OA·B-OA·C=0,OB·C-OB·A=0,OC·A-OC·B=0进一步展开可得:R^2-R'^2=0,R'^2-R''^2=0,R''^2-R^2=0整理得:R^2-R'^2=R''^2-R^2移项得:2R^2=R'^2+R''^2根据圆的定义可知,外心到三角形的每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因此R=R'=R''。
三角形外心内心重心垂心与向量性质
三 角 形 的“四 心”所谓三角形的“四心”是指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及内心;当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四心重合为一点,统称为三角形的中心;一、三角形的外心定 义:三角形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即外接圆圆心;ABC ∆的重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性 质:1.外心到三顶点等距,即OC OB OA ==;2.外心与三角形边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三角形的这一边,即AB OF AC OE BC OD ⊥⊥⊥,,.3.向量性质:若点O 为ABC ∆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AC OA OC CB OC OB BA OB OA ⋅+=⋅+=⋅+)()()(,则点O 为ABC ∆的外心;二、三角形的内心定 义: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内切圆圆心;ABC ∆的内心一般用字母I 表示,它具有如下性质:性 质:1.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等距,且顶点与内心的连线平分顶角;2.三角形的面积=⨯21三角形的周长⨯内切圆的半径. 3.向量性质:设()+∞∈,0λ,则向量||||(AC AB AP =λ,则动点P 的轨迹过ABC ∆的内心;三、三角形的垂心定 义: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重心;ABC ∆的重心一般用字母H 表示;性 质:1.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对边,即AB CH AC BH BC AH ⊥⊥⊥,,;2.向量性质:结论1:若点O 为ABC ∆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OA OC OC OB OB OA ⋅=⋅=⋅,则点O 为ABC ∆的垂心;结论2:若点O 为△ABC 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222222AB OC CA OB BC OA +=+=+, 则点O 为ABC ∆的垂心; 四、三角形的“重心”:定 义: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ABC ∆的重心一般用字母G 表示;性 质:1.顶点与重心G 的连线必平分对边;2.重心定理:三角形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即GF GC GE GB GD GA 2,2,2===3.重心的坐标是三顶点坐标的平均值. 即3,3C B AG C B A G y y y y x x x x ++=++=. 4.向量性质:10=++GC GB GA ; 2)(31PC PB PA PG ++=;。
(完整版)三角形四心及其性质总结.docx
三角形四心
一、重心:三条边的中线交于一点
性质:
1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 1 。
2 、重心和三角形
3 个顶点组成的 3 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即重心到三条边的距离与三条边的长成反比。
3 、重心到三角形 3 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
即其重心坐标为((X1+X2+X3)/3,(Y1+Y2+Y3)/3)。
二、外心: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性质:
1、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外心在三角形内部;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外心在三角形
外部;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外心与斜边中点重合。
三、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性质:
1、三角形三个顶点,三个垂足,垂心这7 个点可以得到 6 个四点圆。
2、三角形外心 O、重心 G 和垂心H 三点共线,且 OG ︰ GH=1 ︰ 2 。
(此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 Euler line))
3 、垂心到三角形一顶点距离为此三角形外心到此顶点对边距离的 2 倍。
4、垂心分每条高线的两部分乘积相等。
四、内心: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即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到边的距离等于两直角边的和减去斜边的差的二分之一。
2、双曲线上任一支上一点与两焦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内心在实轴的射影为对应支的顶点。
与三角形四心相关的向量结论
与三角形四心相关的向量结论.doc
下面是一些与三角形的四个特殊点(重心、外心、内心和垂心)相关的向量结论:
1. 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表示为G,并且满足以下向量等式:
AG + BG + CG = 0
2. 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表示为O,并且满足以下向量等式:
AO = BO = CO = R(半径)
3. 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表示为I,并
且满足以下向量等式:
AI = BI = CI = r(半径)
4. 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三条高线(从顶点到对边垂直的线段)的交点,表示为H,并且满足以下向量等式:
AH + BH + CH = 0。
向量与三角形四心
第 1 页 共 2 页向量与三角形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知识的交汇 一、四心的概念介绍(1)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2)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3)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四心与向量的结合(1)⇔=++O 是ABC ∆的重心.(2)⇔⋅=⋅=⋅O 为ABC ∆的垂心.(3)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O 是∆ABC 的内心O c b a ⇔=++为ABC ∆的内心.(4)OC ==⇔O 为ABC ∆的外心。
练习:1.已知ABC ∆三个顶点C B A 、、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若实数λ满足:AP AC AB λ=+,则λ的值为( )A .2B .23 C .3 D .6 2.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1,=++,则=⋅( )A .21B .0C .1D .21- 3.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022=++OC OB OA ,则ABC ∆面积与凹四边形ABOC 面积之比是( )A .0B .23C .45D .34第 2 页 共 2 页4.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若OC OB OA OH ++=,则H 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O 是平面上一定点,C B A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若222OB BC OA =+ 222+=+,则O 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6.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m ++=,则实数m =7.(06陕西)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AB →|AB →| +AC →|AC →| )·BC →=0且AB →|AB →| ·AC →|AC →|=12 , 则△ABC 为( )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8.已知ABC ∆三个顶点C B A 、、,若⋅+⋅+⋅=2,则ABC ∆为(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既非等腰又非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四心的向量性质及证明
符号说明:“AB”表示向量,“|AB|”表示向量的模【一些结论】:以下皆是向量1 若P是△ABC的重心PA+PB+PC=02若P是△A BC的垂心PA*PB=PB*P C=PA*PC(内积)3 若P是△AB C的内心a PA+bP B+cPC=0(ab c是三边)4 若P是△ABC的外心|P A|=|P B|=|P C|(A P就表示A P向量|AP|就是它的模)5 AP=λ(AB/|AB|+AC/|A C|),λ∈[0,+∞) 则直线AP经过△ABC内心6 A P=λ(A B/|AB|cosB+AC/|AC|co sC),λ∈[0,+∞) 经过垂心7AP=λ(AB/|A B|sin B+AC/|AC|s inC),λ∈[0,+∞)或 AP=λ(AB+A C),λ∈[0,+∞) 经过重心8.若aOA=b OB+cO C,则0为∠A的旁心,∠A及∠B,∠C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以下是一些结论的有关证明】1.O是三角形内心的充要条件是aOA向量+bOB向量+cOC向量=0向量充分性:已知a OA向量+bOB向量+cOC向量=0向量,延长C O交AB于D,根据向量加法得:OA=O D+DA,OB=OD+DB,代入已知得:a(OD+DA)+b(OD+DB)+c OC=0,因为OD与OC共线,所以可设OD=kO C,上式可化为(k a+kb+c) OC+(aDA+bDB)=0向量,向量DA与DB共线,向量OC与向量DA、DB不共线,所以只能有:k a+kb+c=0,a DA+bD B=0向量,由aD A+bDB=0向量可知:DA与DB的长度之比为b/a,所以CD为∠A CB的平分线,同理可证其它的两条也是角平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四心 ”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知识点总结1.O 是ABC 的重心OAOBOC0 ;若 O 是S BOC S AOCS AOB1S ABCOA OBOC0 ;ABC 的重心,则3 故uuur uuur uuuruuur G 为 ABC的重心. PG 1( PA PB PC )32.O 是ABC 的垂心OA OB OB OCOC OA ;若 O 是ABC (非直角三角形 )的垂心,则 SBOC:S:Stan A : :AOCAOBtan B tan C故 tan AOAtan BOBtan C OC 02223.O 是ABC 的外心| OA | | OB | | OC | (或 OAOBOC)若 O 是: :sin::ABC 的外心则 SBOCSAOCSAOBBOC sin AOC sin AOB sin2A : sin2B: sin2C故 sin 2A OAsin 2BOBsin 2C OCOA( AB AC OBBABCOCCACB) 04. O 是内心ABC的充要条件是 ) ()(| AB | AC| BA | | BC || CA | | CB|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
如果记 AB , BC , CA 的单位向量为 e 1, e 2,e3,则刚才 O 是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OA (e 1 e 3 ) OB (e 1e 2 ) OC (e 2 e 3 ), O 是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aOAb OB cOC 0 。
若 O 是ABC 的内心,则 S BOC:S AOC :S AOBa :b : c故aOAbOBcOC0或 sin A OA sin BOB sin COC 0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r ABC 的内心 ;A| AB | PC | BC | PA |CA | PB 0 P 是e 1e 2uuur uuur向量 AB AC )( 0)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 ( 是 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BC( uuur uuur| AB | | AC |线) ;P范 例(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例 1.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OPOA( ABAC ) , 0,则ABAC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ABuuur uuur uuur又 OP OA AP ,则原解析:因为是向量 AB 的单位向量设 AB 与 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 e 1和 e 2 ,AB式可化为AP(e 1 e 2 ) ,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 AP 平分BAC ,那么在 ABC 中, AP 平分BAC ,则知选 B.(二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例 2. H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HA HB HB HC HC HA 点 H 是△ ABC 的垂心 .由 HA HB HB HC HB ( HC HA ) 0 HB AC0HBAC ,同理 HC AB , HA BC .故 H 是△ ABC 的垂心 . (反之亦然(证略) )例 3.(湖南 )P 是△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 PBPB PCPC PA ,则 P 是△ ABC 的( D)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解析 :由 PA PB PB PC 得 PA PBPB PC0 .即 PB ( PA PC) 0,即PB CA则 PBCA,同理 PA BC, PCAB 所以 P 为 ABC 的垂心 . 故选 D.(三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例 4.G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GA GBGC =0 点 G 是△ ABC 的重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 GB GC GE连结 BE 和 CE ,则 CE=GB ,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形D 是 BC 的中点, 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 .将 GB GCGE 代入 GA GB GC =0,得 GAEG =0 GA GE2GD ,故 G 是△ ABC 的重心 .(反之亦然(证略) )例 5.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 G 是△ ABC 的重心1PG(PA PB PC) .证明PG PA AG PB BG PC CG 3PG (AG BG CG ) ( PA PB PC )∵ G 是△ ABC 的重心 ∴ GA GB GC =0 AG BG CG =0,即 3PG PA PBPC由此可得 PG1( PA PB PC) .(反之亦然(证略) )3例 6 若 O 为uuur uuur uuur rABC 的(ABC 内一点, OA OB OC 0 ,则 O 是)A .内心B .外心C .垂心D .重心uuur uuur uuur r uuur uuuruuuruuur uuur uuur 解析:由 OA OB OC 0得 OB OCOA ,如图以 OB 、OC 为相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 OB OC OD ,由uuur1 uuur2 OE ,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所以是重心,选D 。
平行四边形性质知OE2 OD ,OA(四 )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uuuruuur uuurA .内心B .外心C .垂心D .重心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O 到 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
故 O 是 ABC 的外心 ,选 B 。
(五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例8.已知向量OP 1 , OP 2 , OP 3 满足条件 OP 1 + OP 2 + OP 3 =0,| OP 1 |=| OP 2 |=| OP 3 |=1,求证 △ P 1P 2P 3 是正三角形 .(《数学》第一册(下) ,复习参考题五 B 组第 6 题)证明由已知OP 1 + OP 2 =- OP 3 ,两边平方得 OP 1 · OP 2 =1 ,2OP 2 · OP 3 = OP 3 · OP 11同理 =,2∴ | P 1 P 2 |=| P 2 P 3 |=| P 3 P 1 |= 3 ,从而△ P 1P 2P 3 是正三角形 .反之,若点 O 是正三角形△ P 1 P 2 P 3 的中心,则显然有 OP + OP+ OP =0 且| OP |=| OP2|=| OP |.12313即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OP 1 + OP 2 + OP 3 =0 且 | OP 1 |=| OP 2 |=| OP 3 |点 O 是正△ P 1P 2 P 3 的中心 .例 9 .在△ABC 中,已知 Q 、G 、 H 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
求证:Q 、 G 、H 三点共线,且 QG:GH=1:2 。
【证明】:以 A 为原点,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 A(0,0) 、B ( x 1,0 )、C(x 2,y 2) ,D 、E 、F 分别为 AB 、BC 、AC 的中点,则有:D (x1,0)、E ( x 1 x222G ( x 1uuuur x 2 , y 2 ) AH3 3uuurBC (x 2 x 1 , y 2 )y 2 、 x 2 y 2x 1,,)Q (, y 3 )、H (x 2 , y 4 )) F ( ,由题设可设 22 2 2uuur x 2 x 1 , y 2 y 3 )y,(x 2 , y 4 ) QF ( 2 2 2C(x 2,y 2)uuuur uuurFH Q AHBCEuuuuruuurG AH ? BC x 2 (x 2 x 1 ) y 2 y 4 0y 4x 2 (x 2 x 1 )Qxy 2AD1uuuruuuurB( x ,0)Q QF ACuuur uuuur ( x 2 x 1 ) y 2 ( y 2QF ?ACx 2 y 3 ) 0 2 2 2y 3 x 2 (x 2 x 1 ) y 22 y 2 2uuuurx 1, y 4(2x2x1 ,3x 2 ( x 2x 1)y2)QH (x 2y 3 )222y 22uuurx 1 , y 2y 3 ) ( 2x 2 x 1 , y 2 x 2 (x 2x 1 ) y 2 )QG ( x2x 132 36 32y 22( 2x 2x 1 , 3x 2 ( x 2 x 1) y 2 )1 ( 2x 22 x 1 , 3x 2 (x 2x 1) y 2 )66y 2 632y 2 2uuuuruuuur uuur即 QH =3QG ,故 Q 、G 、H 三点共线,且 QG :GH =1: 2例 10.若 O 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 .求证OH OAOB OC .、证明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连 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 CD.∴ ADAB , CD BC .又垂心为 H , AH BC ,CHAB,∴ AH ∥CD ,CH ∥ AD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AHDC DO OC ,故 OH OA AH OA OB OC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 (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 2 倍。
“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简化成如下的向量问题 . 例 11. 设 O 、G 、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垂心 .求证 OG1OH3证明按重心定理G 是△ ABC 的重心OG1(OA OB OC)3按垂心定理OHOA OB OC由此可得OG1OH .3补充练习1.已知 A 、B 、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 O 是三角形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OP = 1 ( 1 OA + 1OB +2 OC ),则点 P 一定为三角形 ABC 的 ( B)3 2 2A. AB 边中线的中点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C.重心D.AB 边的中点11OA + 1OB1.B 取 AB 边的中点 M ,则 OA OB 2OM ,由 OP=(+2 OC )可得 3 OP 3OM 2MC ,32 2∴MP2MC ,即点 P 为三角形中 AB 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点 P 不过重心,故选 B.uuuuuur3uuuuur uuuuuur uuuuuuruuuuur uuuuuurABC22OB 222AB2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O A+ BC=+ CA= OC+ ,则O为 ABC的( D )A外心B内心C 重心D垂心uuur uuur uuur0 , 则ABC 的2 . 已 知 △ ABC 的 三 个 顶 点 A 、 B 、 C 及 平 面 内 一 点 P 满 足 : PA PB PC P 为 (C )A外心B内心 C 重心 D 垂心3.已知 O 是平面上一 定点, 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P OA( AB AC)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 C) A外心B内心C 重心D垂心4.已知△ ABC ,P 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 P 满足: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0 ,则 P 点为三角形的PA ? PC PA ? PB PB ? PC(D)A外心B内心C 重心 D垂心P 满足: a uuur uuuruuur5 .已 知△ ABC , P 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 一点 ,且点PA b PBc? PC 0 ,则 P 点为三角形的( B )A外心B内心C 重心D 垂心2CB26 . 在 三 角 形 ABC 中 , 动 点P 满 足 : CA 2 AB ?CP, 则P 点 轨 迹 一 定 通 过 △ ABC 的 :( B )A 外心B 内心 C 重心 D垂心→→→→ → → →+ ACAB · AC = 1 , 则△ ABC 为( )7.已知非零向量 AB 与 AC 满足 (AB)· BC =0 且→→→→2|AB | |AC| |AB | |AC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uuuruuur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ABAC( uuuruuur| AB | | AC |uuuruuur) ·=0,即角 A 的平分线垂直于ABAC= 1,∠A= ,BC ,∴ AB=AC ,又 cosAuuuruuur2| AB | | AC |3所以△ ABC 为等边三角形,选 D .8.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 OH m(OA OB OC) ,则实数 m = 19. 点 O 是三角形 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B OB OCOC OA ,则点 O 是ABC 的( B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高的交点10. 如图 1,已知点 G 是ABC 的重心,过 G 作直线与 AB ,AC 两边分别交于 M , N 两点,且uuuuv uuuv AM xAB ,uuuv uuuv1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