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课程概论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概论

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1、课程观念的变化:(1)、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实际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课程观念呈现从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向。

(2)、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

(3)、强调师生的经验、环境、教材等因素整合的广阔的课程资源新视野(4)、从只关注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与隐性课程并重。

2、课程论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及著作):1902年,杜威《儿童与课程》(最早);1918,博比特《课程论》;中国:1989,陈侠《课程论》;198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3、教学观念的变化:(1)、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

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2)、教学是一种意义建构。

教学其实是要构筑一种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与意义建构的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尝试去理解事物,去探索和建构知识。

(3)、教学是师生主动开发资源,不断创生课程的过程。

(4)、“教”服务于“学”,,服务于学生主动地探索性的学习。

4、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的拉特克;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问世标志着教学论的诞生。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小课程观与小教学观”:课程与教学分离。

课程和教学相互独立,互不交叉。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其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和分工。

(2)、“大教学观”:教学包含课程。

可称为教学内容所取代,可成熟与教学论研究的范畴。

(3)、“大课程观”:课程包含教学。

课程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课程系统由前期研究、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组成其中的可课程实施即教学,教学是课程系统中的一个环节(4)、“整合观”:课程与教学论。

该观念发端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课程与教学是一个有机的共生的整体,即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与课程作为教学事件合二为一,二者是同一事件的两个角度,两个方面。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1、课程与教学的教育学基础:(1)、教育本质论(2)、教育功能论(3)、教育目的论(4)、师生关系论2、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以心理学作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最早源溯于亚里士多德;但真正将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是赫尔巴特。

教学媒体与技术

教学媒体与技术

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一章:课程概论一、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1)媒体:媒体即媒介,是信息的载体。

(2)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①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②指信息的载体一般把多种媒体的综合称为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对多种媒体进行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表现并使之建立逻辑连接,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系统的技术二、多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1)表示媒体的时间属性①离散媒体:值不会随时间而变化②连续媒体:值随着时间而变化(2)表示媒体的空间属性(3)表示媒体的生成属性①自然媒体②合成媒体3、显示媒体4、存储媒体5、传输媒体6、交换媒体二、多媒体的分类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四、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1、多样性(1)信息媒体的多样性(2)能根据人的构思、创意对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和加工来处理文字、图形和动画等媒体,产生艺术创造表现力2、交互性交互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是参与的各方都可以编辑、控制和传递3、集成性集成性指多种媒体和设备的有机集成,主要表现在来年各个方面:(1)指多媒体信息本身的集成(2)指把多媒体系统的各种设施和设备集成为一个整体4、实时性实时性是指在多媒体系统中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动画是强实时性的信息媒体五、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关键内容1、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实现多媒体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结构的核心是微处理器2、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1)数据压缩的好处①时间域压缩:迅速传输媒体信源②频率域压缩:并行开通更多业务③空间域压缩:减低存储费用④能量域压缩:降低发送功率3、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4、多媒体信息管理和检索技术5、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用来实现多媒体通信和多媒体数据及资源的共享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
些特点? 思考题 1.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什么意义? 2.幼儿园课程要素有哪些?它与课程本质观
有什么关系?
整理ppt
13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决策的层次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功能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
整理ppt
14
一、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 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程。 2.隐性课程 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
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 学校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
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 程。
四、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 存在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 课程,主要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课程。
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整理ppt
7
下面我们来分层解释这一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
验……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整理ppt
8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P5)
基础性、启蒙性
全面性、生活性
整合性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潜在性
整理ppt
整理ppt
11
课程本质 主体观
幼儿园课程目标 获取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经验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园课程评价 活动过程评价
课程本质 客体观
知识学习的结果 客观知识
教师教 学习结果评价
复习题 1.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应如何理解幼儿园课
程的涵义?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应如何理解这
“生态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大学网络安全课程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论

大学网络安全课程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论

1.3 网络安全管理状况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网络安全管理的状况
案例1-9
网络“生存性”问题 (survivability)。 从1993 年提出,近年来才得到重视。 美国军队正在研究当网络系统 受到攻击或遭遇突发事件、面 临失效的威胁时,如何使关键 部分能够继续提供最基本的服 务,并能及时地恢复所有或部 分服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讨论
1. 什么说计算机网络存在着的安全漏洞和隐患?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类型有哪些? 3. 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机制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2 网络安全的威胁
1.2.3 网络安全风险因素
1. 网络系统本身的缺陷
互联网最初仅限于科研和学术组织,其技术基础并不安全。现代互联网 已经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网络,任何用户都可便捷地传送和获取各种信息资 源,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的特征。 网络不安全主要因素及表现包括以下7个方面:
设置陷阱“机关”系统或部件,骗取特定数据以违反安全策略 故意超负荷使用某一资源,导致其他用户服务中断
重发某次截获的备份合法数据,达到信任非法侵权目的 假冒他人或系统用户进行活动 利用媒体废弃物得到可利用信息,以便非法使用 为国家或集团利益,通过信息战进行网络干扰破坏或恐怖袭击
冒名顶替 媒体废弃物
信息战
1.4 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1.4.1 常用网络安全技术
1.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概念
网络安全技术(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是指为解决网 络安全进行有效监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物理安全技术、网络结构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技术, 以及确保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策略等。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指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技术。包括网络安全管 理方面的各种技术、手段、机制和策略等,一般需要基于多层次安 全防护的策略和管理协议,将网络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病毒检测 和网络流量管理等安全技术应用于内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各种安全技术彼此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安全策略集中管理、 安全检查机制分散布置的分布式安全防护体系结构,实现对内网安 全保护和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纳米材料第一章——概论

华中科技大学纳米材料第一章——概论

05.10.2020
5
纳米科技(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首要任务 是通过各种手段,如微细加工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等制备纳 米材料或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其次借助许多先进的观察测 量技术与仪器来研究制备纳米材料或纳米尺度结构的各种特 性;最后根据其特殊的性质来进行有关的应用。因此,纳米 材料、纳米加工制造技术以及纳米测量表征技术构成纳米科 技发展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技术,并奠定了整个纳米科技 发展的基础。
《纳米材料和技术》 Nano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主 讲: 熊惟皓 教授 Lecturer: Prof. Weihao Xiong
05.10.2020
1
学时(Period) 3Leabharlann 学时 (28学时讲授;4学时实验)
教学要求(Requirement) 本课程从纳米材料的组织结 构、制备方法、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阐述O维、 一维、二维材纳米料的制备工艺及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 响,并介绍高性能材料制备所涉及的工艺设备。主要通过 讲课及现场教学,对不同维数纳料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形成 机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05.10.2020
2
课程内容(Content)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一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 第三章 纳米薄膜材料及其制备 第四章 纳米块体材料及其制备 第五章 纳米复合材料 第六章 纳米材料的应用
05.10.2020
3
主要参考书(Sources for further reading)
05.10.2020
向上具有宏观尺寸的物质,包括纳米薄膜、纳米涂层等形 态。 三维纳米材料(Three-dimension nano materials)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节 课程概论
(六)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校、家庭、社区越来越趋向于融合,
趋向于一体化。在这种背景下,课程变革再也不能固守学校课程 的疆域,而应谋求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和谐、互补、整合。
其实,当把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 合的时候,这里所谓的环境就远不止学校环境,还包括广阔的富 有教育意义的校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蕴含着学校课程和校外 课程的整合。
课程内涵的上述变化,既意味着课程意识的深层变革,也在 某种意义上预示着课程变革实践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课程概论
总结之一: ——关于课程涵义的不同观点。 我国课程的最基本含义是学科、教材、教育内容及教学进程,
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组织性。西方学者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来定义课程,如:
1. 课程即学习计划; 2. 课程是由学校组织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3. 课程即学生期望学习的内容; 4. 课程即教学程序,包括目的、内容及其组织。 5. 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这些理解覆盖了课程的最基本的范畴,然而其缺陷也是显而易 见的。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还是相当模糊、片面、简单的。
第一节 课程概论
(五)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 无课程”并重
“空无课程”是美国著名美学教育家、课程论专家 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概念,被作为思考课程问题的 一个独特视角。那些被学校和社会在课程变革过程中有 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艾斯纳称之 为“空无课程”。有些“空无课程”是学校和社会出于 某种需要而有意识排除的,也有些“空无课程”是由于 人们受习惯势力的影响未意识到其价值而导致的。
本章讲授内容
1

安全防范 第一章 概论

安全防范     第一章 概论

12
二、安全防范技术的概念
• 1.安全防范技术的分类 安全防范技术是用于安全防范的专门技术。一般地 来说安全防范技术通常分为三类:物理防范技术、电 子防范技术和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 物理防范技术主要指实体防范技术,如建筑物和实 体屏障,以及与其匹配的各种实物设施、设备和产品 (如门、窗、柜、锁等);电子防范技术主要是指应 用于安全防范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及其 相关技术,如电子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 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相关的各种软件、系 统工程等;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是法庭科学的物证鉴 定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中的模式识别相结合的产物, 其主要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安全技术防范 的一种特殊技术门类,目前应用较广的有指纹、掌纹、 13 眼纹、声纹等识别控制技术。
• • • • • • • • • •
15

由于安全防范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 兴技术,因此上述专业的划分仅具有相对 意义,实际上,上述各项专业技术本身都 涉及诸多不同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门类,但 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专业的界 限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同一技术同时应 用于不同专业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课程就是对安全防范 技术进行系绕设计、工程施工和安装调试 等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专业技术内容进行讲 16 解和培训的课程。
4
损失预防通常是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犯 罪预防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 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意义 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 容。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 (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 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 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5 境。

课程概论简答题汇总

课程概论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怎样划分课程类型?4、隐性课程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参考答案1、(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2、(1)幼儿园课程目标(2)幼儿园课程内容(3)幼儿园课程实施(4)幼儿园课程评价3、(1)观念层次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4、第一是物质空间方面。

第二是组织制度方面。

第三是文化心理方面。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目标模式的基本问题有哪些?2、你是如何评价目标模式的?3、你是如何评价过程模式的?4、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有哪些?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1、(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1)确定对偶然(简要分析)(2)分解对整合(简要分析)(3)外显对内隐(简要分析)3、(1)儿童观(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和建构)(2)教师观(引导者、解释者、咨询者、参考资料提供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3)教育观(主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目标和内容不须预定)(4)知识观(关注知识内在价值,学习知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用来进行思维)(5)实用性(对教师素质提出来太高的要求)4、(1)学科中心取向(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2)学习者中心取向(经验主义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3)问题中心取向(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设计)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是什么?2、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普遍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3、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行为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4、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生成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5、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表现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6、制定幼儿围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7、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是什么?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是什么?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什么?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是什么?参考答案:1、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四版)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一章新闻本源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一章新闻本源

内容新鲜,使新闻和历史区别开来
• 相同:都要以事实为依据,都要求真实、准确,完全根据 事实描写事实,并且根据事实作出判断。
• 不同:新闻着眼于现在,历史则着眼于过去(二者有着完 全不同的时间取向)。
• 辩证关系: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今天知道的历 史是经过筛选提炼的昨天的事实报道。
报道及时
泛应用于传播领域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 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 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
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分类
• 一类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 的事实
中国网对十七大新闻发布会 现场直播(视频)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 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3. 为什么说报道者对事实进行选择是必然的? 4. 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评价陆定一新闻定义的意义。 5. 请分析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6. 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
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
“2008年十大假新闻”之一: “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
新闻真实与文学真实
• 文学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 • 新闻必须实有其事,不折
运用集中概括、虚构想象
不扣地忠于事实,排除一
等艺术手法 。
切塑造、缀合、想象和虚构。(Fra bibliotek董存瑞》电影剧照)
(董存瑞遗像)
真实准确
• 20世纪20年代,我国新闻学家徐 宝璜在《新闻学》一书中明确指 出:

化工系统工程第一章 概论1

化工系统工程第一章  概论1

• 系统工程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是近 40 年的 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 产生了运筹学,美国与前苏联发展了系统工程。 此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部门都在不 同程度上感到整体观念的重要性。无论是新武器 系统的研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和交 通运输的发展都必须把其组成部门看成是一个彼 此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系统。从整个系统的角度, 周密考虑系统内各个组成部门相互间的制约关系, 才能使整个系统有效的,协调的工作。于 20 世纪 50年代形成独立学科。 • 70年代学者华罗庚在我国推广运筹学,78年钱学 森在文汇报发表中国第一篇系统工程文章,标志 我国系统工程研究进入新阶段。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过程分析与优化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吕效平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1.1.1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技术科学。系 统工程的概念源于实践。在小规模生产的条件下 , 系统的概念并不重要;而现代化的大生产是一种大 规模的社会活动, 所设计的内容和规模,科研和设 计 , 组织和管理等问题,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都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的、 定量的研究就成为人们面临的新课题。
统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过程系统工程学科虽有 50余年的历史,但仍无一致的定义。 这是由于它是边缘学科,与系统工程、化学工程、过程控制、 计算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难以划分出明 确的界限;另外也由于过程综合、人工智能、失效分析、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供应链管理等新内容不断出现,使过程系统工程学科仍在不 断发展。 • 过程系统工程由工程技术(硬技术)、管理技术(软技术) 组成。 • 过程系统工程是继20世纪20年代单元操作技术和60年代传递 现象理论后,化学工程学的第三次重大发展。 • 过程系统工程是过程工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门学科 对化学工业的两化融合发展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 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带动了过程系统工程与化学工业的“两化融合” 发展。

第1章__概论_ 生物统计学

第1章__概论_ 生物统计学

LOGO收集资料,确定课题制订方案,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数据分析1231. 本课程学习要求和安排规划1. 本课程学习要求和安排规划试验方案设计合理精心组织操作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客观理想的结果本课程着重统计方法的学习!本课程着重统计方法的学习!生物统计学--本课程介绍本课程的特点a. 不过多讨论数学原理,强调学以致用b. 偏重于具体实例, 及各分析方法的应用c. 只要熟悉并透彻领悟了其中一种方法(如t检验),对其它方法将融汇贯通。

在这门课上所学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统计学(包括经济、医学统计学), 对各行业都有益处.4第一章概论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发展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常用术语...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下列一些问题:(1)一种新的流感疫苗,如何判断它是否有效?(2)(被动)吸烟会不会使得肺癌的机会增加?(3)如何抽检几百或几千人来估计某种病的流行程度?(4)某批产品中合格品究竟有多少?(5)某种实验方法或配方,有没有明显改进效果?要从这类问题中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就必须依靠统计学。

通俗地讲,“统计学就是从不完全的信息里取得准确知识的一系列方法”。

6一、什么是统计学?(教材P1)(一)定义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二)分类1、数理统计学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原理、方法给予数学论证。

2、应用统计学将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各门学科中,如:生物、经济、医学等。

例子教育统计学——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收集、分析解释教育界数据的科学。

医学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解释医学界数据。

以此类推:1. 气象统计学2. 科技统计学3. 经济统计学( 宏观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学、保险统计学、价格统计学、对外贸易统计学…)89统计学药物学药物学教育学教育学医学医学经济学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性统计学已渗透到了各行业领域,并相互融汇贯通,学好本课具有重要意义统计学的发展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J.Bernoulli(贝努里,瑞士,1654~1705)P.S. Laplace(拉普拉斯,法国,1749~1827)Gauss(高斯,德国,1777~1855)Gauss分布R.A.Fisher(费歇尔,英国,1890~1962)F. Galton(高尔登,英国,1822~1911)14生物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生物数学(应用数学)领域。

一、课程概论(课件)

一、课程概论(课件)

数学 语文 音乐 体育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英语 品德 体育
语文 数学 体育 语文 美术 数学 英语 语文 品德 体育 音乐
• 二年级一班课程表 • 星期 课 程 一 上午 数学 语文 下午 体育 说话 二 上午 语文 数学 下午 体育 美术 三 上午 数学 英语 下午 语文 体育 四 上午 语文 数学 下午 音乐 品德 五 上午 数学 语文 下午 美术 语文
• (3)创意实践型,如每年举办中小学创新大赛 • (4)社团活动型,即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个性 特长,自主组合成各种学生社团,并自主地开展 活动 • (5)社区服务型,开展寒暑假“五个一”活动, 各校开展了社区环境保洁工作、绿化维护、敬老 活动、居民消费趋势调查、与孤寡老人结对献真 情、社区青少年假期课业辅导等活动。
• 课程定义的四个层次 • 最狭义的课程概念。课程是指某门学科甚至某本 教材。 • 狭义的课程概念。课程是学校的教学科目的总和。 • 广义的课程概念。课程不仅指在课程计划、课程 标准、教材中规定的的显性信息,同时还包含隐 性内容。 • 最广泛的课程概念。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课程 的定义既包含校内正规教育内容,也包含校外非 正式的教育内容。
• • •
我国关于课程的概念
• 1.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 2.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 总和。 • 3. 课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由学校有计划、 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方案。 • 4. 课程就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它是教和学相互作 用的中介。 • 5.课程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的学科总 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 三、课程类型
• • • • • a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或校本课程 e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课程概论论述题参考模版

课程概论论述题参考模版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1、结合实际论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1、答:(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附:论述时候必须联系实际,此处省略。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试论述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哪些?我国适宜采用怎样的课程开发模式?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2、幼儿园课程设计是否只能以目标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唯一起点?请说明理由。

3、分析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4、试分析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1、答:(1)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2)我国应采用两种模式之间的动态契合。

(3)结合我国当前幼儿园的整体现状,及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评价),认为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模式应该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最终实现两种模式之间的动态契合2、答:不是。

教育理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设计取向。

具体分析略。

3、答:(1)特点: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

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2)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

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4、答:(1)过程模式的特点:过程模式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学习是儿童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提倡主动的学习和建构;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

精选课件
3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概念
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 ◆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 ◆课程即教学计划 ;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
内容维度—课程即教与学的内容 计划维度—课程即教与学的计划
基于“活动分析”、“工作分析”的课 程开发过程仿似工厂产品的开发,相当 机械,把学校当成工厂,把学生视为有 待加工的原料;忽视儿童需要。
精选课件
30
泰勒原理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评价 理论专家,“现代课程论之父”、“当 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理论是里程碑式的,是现代课程理论 的重要奠基者。
精选课件
20
3.学校层次的课程(领悟的课程) 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 4.教学层次的课程(实行的课程) 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 5.体验层次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三、以课程功能来分类 的课程类型
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斯纳教授的分类。 1.显性课程 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
★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
经验的来源有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
与人的接触
——陈鹤琴
精选课件
6
(一)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即《幼儿园工作规
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
幼儿园课程概论
精选课件
1
主要讲授内容
1 幼儿园课程概述 2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3 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4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5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 6 园本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概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 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努力增强其科学性。
◆ 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根本问 题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局限: ◆ 易导致无视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 ◆ 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背离
了教育的本质; ◆ 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
〞,“见物不见人〞。
◆ 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总体上经 历了从别离到融合的过程。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教学各自独立 课程和教学各自相对独立,互不交叉。课程
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 界限与分工。
这种观念造成了教育实践中课程与教学之间 的长久别离与相互制肘的为难局面,使课程变成 了僵化的、封闭的文本,使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成 为桎梏师生心智的手段与机械的运作过程。
学者的研究。 ◆ 实践根底:八年研究
2、“泰勒原理〞的根本内容 1) 确定教育目标 2) 选择教育经验 3) 组织教育经验 4) 评价教育方案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 根本内容: 课程重点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
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方案等方面。课 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要建立一种新的社 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思维与教学 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
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 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 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思维五 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 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 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这五个步骤的

卫星通信课程第一章教案 - 第一章 概论

卫星通信课程第一章教案 - 第一章 概论

第1章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概述本章重点1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规定2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本章内容1.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概况1.2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规定1.3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1.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概况一、无线通信特点及采用卫星通信的原因1、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地波、天波、直射波2、高频电波特性:主要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其传播距离受到地球表面曲率的限制和高山大川的阻隔。

3、解决地面电视广播覆盖问题的主要办法:1)通过架高发射和接收天线,2)设立为数众多的电视差转站,3)建立微波中继传输网络等。

4、存在问题:所有这些手段,都存在数量庞大、经济代价高、信号传输分配环节多、图象质量下降等问题。

5、利用卫星解决上述问题的原理:高空中继站二、卫星通信的概念1、卫星的种类及其特点:低轨道卫星、同步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1)人造卫星的实现原理:由普通物理知:要使卫星处在轨道上运行,必须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式中,m为卫星的质量,v为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r为地球轨道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h为卫星与地球表面(赤道)的距离。

2)同步卫星的要求: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T,即由此可得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的距离为:将T=23小时56分4秒=86164秒,r=6378公里,g=9.8米/秒2 代入上式可计算得:h=35786公里。

3)同步轨道参数:位于地球上空距赤道约35786公里处,与赤道平面相交的一条圆形轨道。

三、我国卫星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加入通信卫星组织:1976年参加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3、进行了电视传输试验:并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利用德、法联合研制的“交响乐”等卫星进行了电视传输试验,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4、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4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现了对新疆、西藏、内蒙等边远地区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第一章 普通话概论

第一章 普通话概论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
• 普通话水平测样卷1.doc试模拟式卷(1号)
• (一)性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 人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 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 (二)内容:普通话语音、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语法、普通话朗读和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话语言交 际五个方面。
• • • • • • • •
2.词汇规范 •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 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 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 • • 傍晚——晚半晌 吝啬——抠门儿 玉米——棒子 馒头——馍馍 垃圾 尴尬 噱头
• 3.语法规范 •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五· 四以后的经典白话文著作。 • 鲁迅 胡适 朱自清 老舍
• 三级(60分) • 乙等(60):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 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 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情况。测试 总失分率在40%以内。 • 甲等(70):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 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 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 分率在30%以内。
三、怎样学好普通话?
• • • • (一)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说话 (前提) (二)重视发音理论,掌握发音方法 (基础) (三)创造语言环境,注重实践运用 (环境) (四)提高听辨能力,注意学习方法 (技巧)
• 要遵循“5到”原则: •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具体方法 :
1.坚持看电视新闻、听示范录音,在个人的听力 系统中建立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2.注意对比,培养个人的听音辨音能力,找出差 异和不足; 3.学会挑错,调出你听到的语音中出现的错误和 缺陷; 4.以单音节字词朗读为起点,以多音节词语朗读 为基础,在朗读短文中培养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社会生活 生产劳动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学校的诞生 我国: 成均之学——乐教 庠序之学——孝 西方:学校——军事体育 文化知识
三、古代学校的课程
1.古代中国的课程
《礼记·内则》 《礼记·王制》 孔子、孟子 汉:独尊儒术、四书五经 唐宋:专门学科、朱子论学
文艺复兴时代,学科开始分化: 文法分为文法、文学、历史等; 几何学分为几何学和地理学; 天文学分为天文学和力学。 到了17、18世纪,学科进一步分化: 辩证法分为逻辑学和伦理学; 算术分为算术和代数; 几何学分为三角法和几何学; 地理学分为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 力学分为力学、物理学和化学。
四、现代学校课程的形成
能不能有一个课程的基本内涵?
目前我国对课程的基本理解
“课程”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 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广义课程)。如,中学课程、小 学课程等。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语文、 数学、外语等。 本书的定义:P24
二、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
(二)学者们的分析
国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 美国的蔡斯列举了 6 种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 课程是学习方案; 课程是学程内容; 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 课程在学校领导下“已经获得的”经验; 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 课程是(书面的)活动计划。
国内学者施良方教授归纳课程的六个定义
大致在17世纪后,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现代意义上的 课程形成。与古代学校课程相比: 第一,从内容看,自然科学进入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
合法地位。此外如外语等也进入课程体系。 第二,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有了学年划分,学
段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进 程安排有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教育价值和目标越 来越明确。 第三,民主化、民族化和科学化是趋势。 第四,课程实施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增加了。教 科书编辑专门化了。
17
初等教育(读写算、音乐、体育)
军人
体7系ຫໍສະໝຸດ 学前教育(游戏、故事、唱歌)
0
• 中世纪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 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世称“七艺”。
• 文艺复兴时代,学科开始分化: • 到了17、18世纪,学科进一步分化: 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四、现代学校课程的形成
赫尔巴特的课程
认识
经验的~: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 :数学、逻辑和文法 审美的~ :文学、音乐、绘画
同情
同情的~ :外国语、本国语 社会的~ :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 :神学
斯宾塞的功利主义课程论
直接保全自己:生理学、解剖学。 间接保全自己:各种科学课程。 抚养教育子女:教育学、心理学、德育等。 为尽公民职责做准备:历史学、社会学。 满足闲暇与爱好:文学、艺术等。
2.古代西方的课程
古希腊:斯巴达→五项竞技 雅典→文武兼修 亚里士多德:年龄分期与课程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学制体系 古罗马:拉丁语、修辞、法律 昆体良:多科并进 中世纪:七艺 文艺复兴:古典文化的复兴,学科扩展与分化
《礼记·内则》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 教之数日;十年,外出就傅,居宿于外, 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 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 始学礼”。
《礼记·王制》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 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 教以诗书。”
孔子、孟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启发诱导、盈科而进、博学返约
唐、宋
专门学科:律学、书学、算学、医学; 武学、画学
朱子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主张从儿童出发设置课程; 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 提出了课程实施的新方式:做中学。
布鲁纳《教育过程》的经典名言 ——“知识是有结构的”。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 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 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学制 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课程的水平。 课程传统 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延续性。 课程与教学理论 影响课程观和课程决策。
分析下面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 哪些因素影响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人教版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进程 (三)学科 (四)科目 (五)知识 (六)经验 (七)活动 (八)计划或方案
三、课程的意义与地位
三个角度 与学校的教育关系——育人蓝图 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关系——工作枢纽 与人类文化知识的关系——人类文化精华的选萃
• 最早的课程 • 学校课程的诞生 • 古代学校的课程 • 现代学校的课程 • 现代学校课程的发展 • 当代学校课程的形态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意义与地位
概念 意义 地位
一、课程的基本涵义
(一)课程(curriculum)的词源分析
中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朝。 唐代孔颖达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君子 作之”句作疏说:“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 制”,此处“课程”的意思是以一定程式来授事。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了“课 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等,其中“课程”一词包含有学习的范围 和进程的意思。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
体育
艺艺术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综合合实实践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地地方方与与学学校校编编制制的的课课程程
3
学校的课程
课程门类 各门课程开设顺序 各门课程教学时数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地方课程安排
本章学习目标:P21 本章学习内容:P22
看完内容结构图有什么感想?
亚里士多德:年龄分期与课程
0---7岁:幼儿期→体育 7--14岁:儿童期→读、写、算;体操、音
乐 14-21岁:青少年期→哲学、数学、物理学、
辩证法、修辞学、政治学

50 哲学王

图 :
哲学王

(实际锻炼)

35

研究院(辩证法)

30
王 的 学 制
高等教育(后四艺)
20
中等教育(军事训练)
实质教育: 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
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 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 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 宾赛等人。
五、现代学校课程的发展
在学校的课程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论争,表现在: 古典人文主义与现代自然科学课程之争 教材中心课程与儿童中心课程之争 杜威实用主义课程观 布鲁纳的结构化课程 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

六、当代各种课程形态
知识本位、儿童本位、社会本位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2.儿童观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3.知识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
历历 地理 历历
史史
史史
与与
与与
社社 历史 社社
会会
会会
地理 历史
科学 信息技术
生物 科科
学 学
生物
科科 学
物理
科科 学


物理 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
数学
数学
外外语语
外外语语
体育
体育
艺艺术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综合合实实践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数学 外外语语 体育
综综合合实实践践
第一章 课程概论
你见过的课程是什么样的? 你是如何理解“课程”的?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品品德德与与生生活活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类 体育
体育
艺艺术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思思想想品品德德 思思想想品品德德
思想品德
品品德德与与社社会会
历历 史史
地理
与与
社社 历史 会会
课程是教学科目; 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是学习经验;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是社会改造。 这六个定义,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教学活
动/课程是学习经验,最值得注意。
不同的人或同样的人在不同时期对 “课程”的内涵界定不一样。
对“课程”涉及的“什么内容”和 “怎样安排”产生了不同的诠释,从 而导致了对课程各种各样的理解。
一、课程的基本涵义
(一)课程(curriculum)的词源分析
拉丁文的字源「currere」 名词的意思是比赛时到达目的 地的跑道(race ourse)。 动词的意思是跑、竞走、驱驰、 快跑的意思。
后转义为教育术语,隐喻为“一段教育过程”。从中世 纪起“课程”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在学校时间表上科目 内容的安排。
五、现代学校课程的发展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 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 (formal discipline) ,形式 陶冶(formal training);心智训练(mental discipline), 心智陶冶(mental training)。同实质教育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