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并解读《蜀相》的诗意、结构和韵律。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体会忠诚、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的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化素养的提升。

2.2 教学难点:诗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的把握。

杜甫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认识。

古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含义。

提问:“蜀相”在杜甫的诗中代表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蜀相》,感知诗文节奏和韵律。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蜀相》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思考深度等。

4.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作业,如诗文解析、心得体会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杜甫《蜀相》原文。

相关杜甫诗文的选集。

5.2 多媒体资源:诸葛亮历史形象的图片、影像资料。

古典诗词朗诵视频。

5.3 网络资源:有关杜甫生平、诗歌评论的网络文章。

古典文学鉴赏的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句解析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蜀相》课件统编版

《蜀相》课件统编版

《蜀相》课件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诗赋》中的《蜀相》。

详细内容为诗的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重点分析诗人杜甫对蜀汉名相诸葛亮的缅怀及其背后的历史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蜀相》的文本内容,领会诗中描绘的历史人物形象。

2. 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体会杜甫的诗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杜甫情感表达方式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句的意境分析,以及对诸葛亮形象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诸葛亮的历史图片和相关简介,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展示诸葛亮画像及简要介绍其生平。

提问:“诸葛亮在历史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蜀相》,体会诗词韵律之美。

邀请学生个别朗读,引导同学注意诗句的重音与节奏。

3. 内容解析:讲解第一、二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分析杜甫对诸葛亮祠堂的寻觅过程,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讲解第四、六、八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探讨诸葛亮的一生及其忠诚、智慧的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魂泪满襟。

”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感情。

对比杜甫其他作品,探讨其创作风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的意象和哲理。

小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蜀相》。

2. 诗句重点内容提炼。

3. 诸葛亮形象分析。

4. 杜甫的创作风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分析《蜀相》中表达的历史情感。

答案要点:诸葛亮忠诚、智慧的形象,杜甫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课后思考:从诸葛亮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现代价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目标学生: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相》一诗,了解杜甫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解读和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诗歌。

教学准备:1. 《蜀相》杜甫诗歌。

2. 音频或视频资料(可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到与杜甫相关的信息。

呈现:(10分钟)教师将杜甫的《蜀相》诗歌呈现给学生,并播放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讲解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解释诗歌标题《蜀相》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蜀地的历史背景。

2. 教师指导学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式,解释并讨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对蜀相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蜀相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领导才能和家国情怀?诗中的“吟罢清江还不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延伸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蜀相》的意义和价值。

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杜甫的作品,发展自己的文学爱好。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对《蜀相》进行个人见解的阐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杜甫的创作特点和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习惯。

继续写:延伸拓展: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和时代背景。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

《蜀相/杜甫》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蜀相/杜甫》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蜀相/杜甫》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对杜甫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注释,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诗歌的学习笔记和问题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杜甫的了解和诗歌的初步感受。

2. 诗歌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 诗歌分析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创作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写作和分享,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和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诗歌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蜀相的生平和贡献,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学习蜀相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蜀相的生平和贡献。

2.蜀相的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理解蜀相的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运用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相关视频等方式导入蜀相的生平和贡献,引发学生对蜀相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对蜀相有什么了解?二、学习蜀相的生平和贡献(2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者教材,向学生讲解蜀相的生平和贡献,包括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2.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蜀相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成就有哪些?每个组提出一个观点。

三、学习蜀相的文学作品(30分钟)1.教师介绍蜀相的代表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2.学生阅读蜀相的文学作品,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学生们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蜀相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哪些思想?他的艺术特点有哪些?每个组提出一个观点。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理解蜀相的文学作品。

2.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指出蜀相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同时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0分钟)1.教师布置习作:请你们以蜀相的文学作品为题材,写一篇作文,表达你们对蜀相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

2.学生们开始写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修改。

3.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

六、作业布置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布置回家作业:研读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并与蜀相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文学知识。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蜀相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组织学生参观蜀相的相关展览或文化活动。

《蜀相》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蜀相》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PPT展示)
一个____________的杜甫
要求:结合学过的杜诗,用这个形式介绍诗人杜甫,说说你填这个词的理由。,
以纵列接龙的形式,背杜诗、谈杜甫
回顾中小学阶段所学杜诗,感受杜甫时时心系苍生的诗人形象。
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教师范读。范读前提问: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应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诠释诗作?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读诗解诗的兴趣,塑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品味。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篇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2.学生反复诵读后,教师提问:如果将全诗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选诗中的哪个字?
1.学生聆听范读,说出作品蕴含的情感。
2.单个学生范读,全体学生齐读。
3.找出诗眼——“寻”,解读情感。
反复朗诵,让学生熟悉作品,感知其整体风格,初步把握作品思想情感。
讨论交流,细读诗作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2《蜀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2《蜀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教案授课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单元第课《》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3.2课《蜀相》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的抱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

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

感受杜甫与诸葛亮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

此时的杜甫,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

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百姓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

三、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部编版语文《蜀相》《书愤》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蜀相》《书愤》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蜀相》《书愤》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蜀相》《书愤》,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蜀相》诗词解析: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诗词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

2. 《书愤》诗词解析:了解陆游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诗词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

3. 比较阅读:对比两首诗词的异同,分析作者情感表达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蜀相》《书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感悟诗词的美学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和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两位诗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蜀相》《书愤》,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蜀相》《书愤》的特点和价值。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美学价值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蜀相》《书愤》;3. 推荐一位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并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风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词背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活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蜀相》部编新教材课件PPT

《蜀相》部编新教材课件PPT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联系全诗,它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尾联借古抒怀,借 歌颂诸葛亮有过人的才智却“出师未捷身先 死”来惋惜诸葛亮壮志未酬,也借以感叹自 己生不逢时,功业未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 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有目的地专程寻访,表现了一种钦 慕和迫切之感。(十分崇敬、心向往之) 柏森森: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忠 贞高洁的意味。这里可视为诸葛亮伟大 人格的象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 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 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 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 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 葛亮《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 势,提出了统一天下的策略,也称 “隆中对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 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 的精神。

《蜀相/杜甫》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蜀相/杜甫》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蜀相/杜甫》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蜀相》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2.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3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即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修辞手法鉴赏。

3.2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探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杜甫的诗歌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4 诗歌解析: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诗歌:要求学生抄写《蜀相》诗歌,加深对诗歌字词的理解。

5.2 作文练习:以“我心中的蜀相”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蜀相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文和抄写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蜀相》教案(精选8篇)

《蜀相》教案(精选8篇)

《蜀相》教案(精选8篇)《蜀相》教案篇1教学目的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提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二、诗歌分析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蜀相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阅。

《蜀相》优质课教学设计

《蜀相》优质课教学设计

《蜀相》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教学目标:审美鉴赏与创造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语言建构与运用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文化理解与传承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个诗人,一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政治理想,二十四岁在诗中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其人生理想之高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满怀报国热忱的诗人,直到46岁,还在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四处飘零,次年才在友人的帮助下,建起一个能够栖身的草堂,所以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仰慕。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咏怀诗就是诗人对蜀相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高度赞扬。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

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杜甫《蜀相》教案最新

杜甫《蜀相》教案最新

杜甫《蜀相》教案最新杜甫《蜀相》教案最新1【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的结构。

2、通过对比阅读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诗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诗歌的结构。

【探究活动】律诗的起句、结句非常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请你结合《书愤》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老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的结构章法的题目,律诗非常讲究起承转合,留意和意境主旨的联系。

【探讨明确】《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倒戈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白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复原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无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探究活动】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老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像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像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

【探讨明确】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厚蕴藉。

《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悲观,并透露客居京华的后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假如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美丽动人,富于情趣。

蜀相教案(优秀4篇)

蜀相教案(优秀4篇)

蜀相教案(优秀4篇)蜀相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

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

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

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

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

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蜀相》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相》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背诵全诗【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他,是蜀汉丞相,“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至死不渝的诚心铸就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他,是大唐的诗人, 用嘶哑带血的歌喉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公元760年,半生蹭蹬的杜甫在成都拜谒了诸葛武侯祠,他静静地观看,细细地倾听,长长地叹息,默默地流泪。

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蜀相》。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先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杜甫,然后出示课件补充: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诗歌的思想精神:杜甫出生于官僚世家,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宏伟抱负,渴望济世扬名,建功立业,他的这种理想和抱负是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

长安十年困守,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杜甫诗歌的内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

部编本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细“蜀”李杜风流》课标分析1.反复诵读,把握《蜀道难》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4.通过学习,能说出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说出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5.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说出景物意象及特点,说出两首诗采用的表达技巧。

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7.对比李杜诗风,感受盛唐气象。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宗旨,感受意蕴美和情感美,此所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蜀道难》《蜀相》安排在本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探究古人的生平、为人、环境、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李杜对蜀地的不同描写,感受祖国大地的人杰地灵。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通读了两首诗,并对两首诗进行了整体感知,学生在掌握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大意之后,在教室的指导下,更加注意在诵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诗歌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对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蜀地”这个文化符号产生了兴趣,课前学生排练了一段诗歌联读,以突显两首诗的风格差异。

一.课题《蜀道难》、《蜀相》二.教材分析本片教材位于部编本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主题是体会诗歌之美,应该教学中多多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诗歌美感。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李杜诗歌的艺术风格。

2.让学生掌握品鉴诗歌的方法。

3.让学生加深对唐诗之美的体悟。

四.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重点1.朗读技巧的掌握2.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概括六.教学难点: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蜀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方法。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感受并分析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杜甫吟咏蜀相的目的。

2.难点:对“空”和“自”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点拨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朗诵一首诗歌——《如果你称一首诗为……》
如果你称一首诗为一支歌
那么整整一生我都在歌唱着
我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一道走着
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我与他们一起经历了
我们所必须经历的一切
苦闷、软弱、恐惧
以及贫困的悲哀
我歌唱着他们的苦难
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希望
而他们的血,每当奔涌时
就喷溅在我身上……
这是获得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赛福尔特的一首诗,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明确: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应该保持的姿态:歌唱时代,歌唱生活,歌唱民众的思想感情。

而在中国的诗歌王国里,谁的诗歌有这样的姿态?
——杜甫。

杜甫诗歌就是历史火化后的舍利子,是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结晶。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

当权的是奸相
李林甫和杨国忠。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

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

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

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蜀相》是一首七律,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全诗对诸葛亮献身于国家统一大业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佩和悼惜。

(三)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作于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四)课文朗诵
(1)学生试读、正音
(2)把握基调,正确朗读
(五)深入赏析
既然题为《蜀相》,那我们就先来赏析集中写蜀相的三四联。

1.诸葛亮在中国拥有最大的粉丝团,你是凉(亮)粉吗?你最崇拜他哪一点?
同学们自由发言,插入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无论在史实《三国志》中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事迹都数不胜数,那么坐着为什么只选用了“三顾频烦”和“两朝开济”两件事写?
讨论后明确:这样写不仅表现了贤相之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诚坚毅,而且突出了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竭忠尽智,君臣肝胆相照的鱼水深情。

即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知人善任,就没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写到这里,作者是什么心情?
学生回答并明确:这一联抒发的不仅是对丞相功业的赞颂,还有自比之志(也有经天纬地之才,救国匡世之志),渴慕之心
(得遇明主,功成名就)。

4.“英雄”指的是谁?其中包括杜甫吗?
明确:包括杜甫在内的天下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发者。

“英雄”一词也投射出中国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长使英雄泪满襟”因而也引发了后世无数失意英雄的情感共鸣。

例子——南宋抗金名将宗泽。

第二课时
(一)有人评论:杜甫“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

后两联记述功业抒发抱负。

那么前两联又是写什么的?
明确:描写景色,借景抒情。

1.第一联中“寻”字大可琢磨,蜀地人文地理景观颇多,诗人为什么单单去寻武侯祠?
明确:因为诗人先有以丞相在心中,才去找他的庙。

杜甫也是诸葛亮的头号粉丝,一生写过二十多首关于诸葛亮的诗歌,有所谓的“诸葛亮情结”。

所以诗人到了成都就寻访并拜谒了武侯祠。

2.第二联中“自”、“空”如何理解?
解答:第二联写祠中之景。

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感叹。

“自”与
“空”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

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二)总结:
至此我们解读了杜甫诗歌深婉复杂的情感:对武侯功业的敬仰称颂之情,对相知相得的君臣关系的渴慕之情,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成的惋惜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些复杂的情感再次朗诵全诗。

(三)对比阅读
陆游《书愤》
明确:
两人都对诸葛亮充满了敬仰和钦佩之情,对他功业未成自己白发无功,感到悲叹和无奈。

但是两人毕竟是相差了五个世纪的异代诗人,生活的时代和遭遇也不尽相同,才情怀抱也有差别。

杜甫对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之间鱼水关系情有独钟。

而陆游则对此不太在意,他多次提到的是《出师表》,念念不忘的是挥师北伐,恢复中原。

板书
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前两联:写景借景抒情
后两联:兴怀直抒胸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