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 2 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产生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995年我省普教室创立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这一课题,首先提出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前瞻性的课题精神与2001年国家教委提出的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不谋而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间捕捉数学问题,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思想,提高数学修养。

这也正是“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我校课题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先后确定了两个子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和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1、探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探索“问题解决”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最佳结合途径, 3 让学生从“书本数学”回归到“生活数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成长,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课题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⑴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开展活动,寻找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课题的研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生活化:①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结题报告范文100篇

结题报告范文100篇

结题报告范文100篇怎么书写结题报告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课题研习的主要细节包含: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工作。

后续工作包含: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二、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什么是成果呢?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应体现我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工作报告(即:… 2011/9/9教学课题结题报告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前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验内容和方法;实验成果,对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

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2010/5/17初中语文结题报告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预期目标和效益;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实验活动;实验结果,教改之花盛开,课题研究结硕果,对初中语文结题报告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儿童心理学理论、体验成功原理、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2010/5/17结题报告写法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结题要拿成果说话;总结什么成果(以“德育实效性课题”为例);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对结题报告写法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要扣住课题、引言、正文、结论,具体材料请详见:一、… 2010/5/17结题报告写作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如何利用资源和多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怎样延伸使用读本,对结题报告写作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 2010/5/17学校物理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 2010/3/13 科研教育结题报告一、题报告题目的表述要有明确性结题报告的题目一般格式为:《……》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谢谢欣赏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研究活动。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视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数学基础知识来教数学,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数学研究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常识和办法办理简朴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胜利的体验。

谢谢欣赏谢谢欣赏3.初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加强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充分开辟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是2016年1月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安教科规办〔2015〕5号)精神及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要求,制订、申报了课题申请书后,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立项的小课题。

课题立项号为:XKT2015105。

经过有关专家评审、指导和课题组前期的充分准备和论证,目前正式开题。

现将本课题开题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

是有效率(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有效益”(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收益)、“有效应”(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较高效应)的课堂,主要探索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评价三者统一的实践策略,形成符合本部分课程内容特色的系统化课例成果。

二、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如:美国加州各中小学实施的“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实施的“动手做”、日本实施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以及我国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前沿的部分省市开展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作了这方面的研究。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实践与综合应用”纳入数学课程中,至此,综合与实践活动正式进入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推出数学新版课程标准,又将《实验稿》中原来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数学课标的理论体系。

之后,各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不断出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诸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经验较为成熟,一些研究方法较为新颖,这些优点和成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1.1课题来源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

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

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3.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

(胡铁生,2011)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在“微课”一词诞生之前,国内常见的类似惯用表达有“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等。

作为国内较早对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研究者之一,苏州大学的鲍建生教授对视频案例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

他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征表1 中国期刊网的数据检索基于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可知目前对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的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研究概况•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结论和成果目•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录01研究概况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背景和意义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研究;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4)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的资源和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过程本研究历经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2)调查研究,分析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及问题;3)实验研究,探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4)实践验证,总结提炼出实用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和过程本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1)明确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2)构建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3)研发出一批实用的数学课程资源;4)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和结论VS02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定义和类型定义课程资源是指能够影响和作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要素,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美术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酒都高中林正雄一、课题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所以国家提出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故近几年来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是在高考的影响下,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源于农村,美术基础相当低,加上课业负担较重,美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就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环境中,如何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那么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且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与人文形相统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将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思想。

但是,多年来美术教育一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到良性发展。

所以,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美术教育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所以说,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的一门学科。

因此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

2、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课例的教学效果,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案例进行观察,收集教学情景、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表现等数据。

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不同课例的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关键发现:1. 案例一: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练习该课例中,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持积极评价,认为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案例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该课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课例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认为通过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的重要性。

3. 案例三:合作学习促进数学思维能力该课例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互助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开发出更多的解题思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较高,认为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数学课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游戏化教学方法、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以及合作学习法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课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2019-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研究报告-优秀word范文 (11页)

2019-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研究报告-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研究报告篇一:《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Z066《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教育部在《201X——201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201X——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因此,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大量使用,即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途径、空间和资源,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社会。

应当说,这是”十一〃五”期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在前期推进信息技术建设、创办信息技术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总结经验,确定新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活动,整合学校的信息化资源,以数字形式呈现在学校网络上,为教师大量采集教育教学资源、广泛深入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备课提供条件,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目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内在需要、学习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校区之间的教学研讨、远程教学探索一条新途径,最大程度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一个新建学校的兴起,为推进区域性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通过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 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0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 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 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王明杰. (2018). 小学数 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 版社.
张志勇, 王全乐, & 赵玉 婷. (2019). 小学数学课 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庆余. (2016). 小学数 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的实践研究. 南京: 江苏 教育出版社.
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具有积 极意义,值得推广。
针对现有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进 和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小学数学课 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 考。
创新点与亮点
• 创新点 • 首次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系统研究 • 结合实证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亮点 • 研究视角新颖,关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研究方法科学、全面,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02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
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03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资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资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XX-20XX年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书所在单位申报人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策略研究所在组别数学组XX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XX-20XX年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书2《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策略研究》微型课题结题鉴定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许多形式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满堂议,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仍存在学生单纯的模仿,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与学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态。

所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策略研究,一方面,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能够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2.数学建模理论。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1.1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认清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认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问题所在,提出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把握好的基本关系。

研究成果是一组有新意的、能指导教材编写的论文。

1.2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点,如探索创新的开放的数学课程教材结构体系,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机制,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等以及一组相关论文。

1.3普通高中新数学课程教材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寻找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途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以及论文。

1.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探究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本)》、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和论文。

2.研究思路本研究按照“文献研究——建构理论——教材编写实践——教材实验——归纳、反思——修正教材”的路线进行,从对数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分析开始,在分析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以当代数学课程理论、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构建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把握的基本关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等理论;在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将理论付诸于教材编写的实践,并通过教材实验以检验理论构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再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教材实验数据和实验区师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经过认真分析、归纳,作为教材修订的依据,落实在教材修订过程中。

《开发本地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结题报告

《开发本地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结题报告

湖北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结题报告主持学校:湖北省松滋市西斋小学课题组学术委员:课题主持人:向勇通讯地址:湖北省松滋市西斋小学邮政编码:434216联系电话:0716592471E-Mail:szwslgq@课题研究组织机构顾问:课题学术委员:课题主要负责人:向勇课题执行负责人:李广琼、肖忠勇、邓小军课题组成员:向勇、肖忠勇、李广琼、邓小军、陈小燕、罗世引、郑丹燕目录一.课题结题报告二.课题研究成果(见附件)(一)教师论文案例集(二)校本教材1.《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小学古诗文精粹颂读》(三)课题研究阶段报告(四)音像、数据资料1.综合实践活动视频资料2.对比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五)获奖情况湖北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结题报告(课题批号:)湖北省松滋市西斋小学课题组(李广琼执笔)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成了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的教育改革逐步趋向现代化、国际化。

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它既不能解决学校遇到的所有课程问题,又不能很好地发挥地方、学校的优势和办学积极性,难以满足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计划框架,从宏观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但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一方面新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程实施缺乏可操作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身边的地方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太少。

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

开发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

那么,我们开发和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可以采用哪些可能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借助课程更好地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7A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7A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G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G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GG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

但数学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始终认为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殊不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否则好比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读懂题目,谈何理解。

因此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

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曾因此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也不能离开阅读,阅读是提高数学素养的一个必要手段。

小学数学阅读资源的开发: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着眼于有利于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各种软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即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以学校教育和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 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的显性资源,开发隐性的数学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数学文化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

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

生动丰富的阅读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阅读资源与教科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地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阅读资源开发的研究起主要指导作用,要求课程教学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

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

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

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

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

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

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

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

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

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

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

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

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1、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

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

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

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

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四、研究目标:1、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内容。

2、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数学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3、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变革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5、通过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研究内容:我们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结合数学课程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成四个方面:一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二是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三是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应用、四是其它资源开发应用。

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有关新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2、过程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3、行动研究法。

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

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4、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方法和途径,应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

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了解课程资源的分布,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七、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06.9—2007.1)实验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制订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以及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第二阶段(2007.2—2008.1)实验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成效,做好联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3、第三阶段(2008.2—2008.9)实验总结阶段。

对整个实验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整理实验材料,写好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实验成果作出鉴定,积极做好实验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

八、研究措施: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成立研究小组,落实研究计划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此项课题由溧阳市小学教学能手陈军老师任组长并主持研究,研究成员均为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老师。

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才力量。

2、建立了教科研究制度。

我校先后出台《竹箦中心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竹箦中心小学教科研奖励办法》,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教科研行为。

3、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

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直接写入《竹箦中心小学岗位考核方案》,年终按各自的研究成效分配酬劳。

并在发挥老师间相互竞争、自主研究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专设的集体成果奖,激发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他们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培养数学骨干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结合我校数学教学与研究实际,本着以科研促提高的宗旨,初步培养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数学教师队伍。

同时加大数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参与活动及比赛,以提高其学科教育能力。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要输送部分骨干参加省、市级数学新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力量,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对其他年轻老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营造资源氛围,开发应用资源(一)开发校内课程资源:1、开发教师自身资源:(1)开发和应用教师自身的情感资源。

让情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教师用自己的情感输出,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语言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资源包括导语、结语、评价语。

(3)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体态语能生动、形象、鲜明地揭示概念的属性,描述抽象数量关系的具体特征。

教学中应让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情感神态等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2、开发学科知识资源:(1)本学科中的资源:①开发本学科中的人文资源: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中外数学、古代数学的研究成果等。

②开发本学科中的德育资源:通过情境设计,数据计算,教育学生要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滴水,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通过地图展示,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

③开发本学科中的系统知识资源:就是要把数学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定的体系。

如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这三者归纳整理在一起进行教学或复习。

(2)开发其他学科中的资源:①开发语文学科中的资源:语文是和数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中蕴含大量的词汇、丰富的语句和优美的篇章。

我们可对语文学科中所藏有的数学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

②开发科学学科中的资源: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

③开发体育学科中的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用体育活动或体育知识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应用体育知识、体育信息来设计习题。

④开发美育学科中的资源:把美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

3、挖掘教学生成性资源:(1)挖掘教学中学生的优点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它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加以挖掘,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2)挖掘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学生理解的偏差,思维的不深入,看待问题方式的不同,导致学习中错误的发生。

如何利用这些错误,把它视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纠正利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3)捕捉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潜能,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中要多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及师生互动生成资源。

(二)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1、利用生活化资源:(1)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

(2)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把数学学习与生实际活相联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综合应用。

2、利用图书报刊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