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繁母牛繁殖力新举措
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牛群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响 牛的生长和发情 、受胎 ,而 且还会造成母牛体 而且还 易造 成母牛生殖疾患 。输精技术不佳是造 重 下降、食欲减退 、粗 纤维消化率 降低等 ,从而 成繁殖率低 的一个重要 因素 。对母牛输精 时间安 会直 接影响到母牛 的健康 与繁殖。若饲料 中缺乏 排 不 当 ,或对 母 牛早 期 妊娠 诊 断不 及 时 、不准
员要通 过平时仔细观察母牛 的发情表现 ,及 时观 产 工作 , 避免和 减少J J的产 前死亡 。犊 牛出生  ̄. L 察到母 牛的发情状 态 ,并进行适 时输配 。在我 国 后 ,尤其 是 在 断奶 前 ,一 定要 做 好对 新 生犊 牛 北方地 区,在 冬季枯草期要注意对母牛 的补饲 , 减少失配和漏配,从而提 高母 牛的受配率 。 2 2 提高母 牛的受胎率 . 的护 理 工作 ,如消 毒 、清 除 口鼻及 身 体 上 的黏 犊 牛 ,必 须 要及 时喂代 乳 粉 , 以减 少 断奶 前 犊 牛的死亡 。犊牛在 出生 2 周后 ,饲 养人员就要开 防止母牛春季不 发情或发情不 明显 、不规律 ,以 液 、断脐和及时吃上初乳等 。对于 吃不上初 乳的
推迟母 牛的性成熟 时问和适配年 龄 。对于成年母 应不足 ,长 时间圈养 而缺乏必要 的运动 ,环境不
牛来讲 ,则会造 成不发育或发育 不规律及排卵率 佳 ,卫生条件差等 ,都会造成母牛瘦弱 、发情与 低等 。对 妊娠母牛 ,易导致母 牛流产 、死胎 、难 排卵不正 常、妊娠 困难 ,更严重者还将造成母牛 产或产弱犊 等。若饲料 能量过 高,又容易导致母 常年不发情、不受孕或流产 。
如何提高山区母牛繁殖力
如 何提 高 山区母 牛 繁殖 力
杨 立权
( 云南省 大 理州 南涧 县乐 秋 乡农 业综 合服 务 中心畜牧 兽 医组 ,南涧 6 7 5 7 0 5)
关键词 : 肉牛 ; 繁 殖率 ; 繁殖技术 ; 犊 牛成活
DO l : 1 0 . 3 9 6 9 / J . I SSN. 1 6 7 1 — 6 0 2 7 . 2 01 3 . 0 9 . 0 3 2
产生 。 各 种器具摆放有序 , 所有与冻精接触的器具 ( 包括 配种 母 牛阴户 ) 必 须进行严 格消毒 , 改善 家畜饲 养环境 , 圈舍污
代 留作能繁母 牛 ,因为母牛 的这些生理 特性受 遗传影 响较
大。 无繁殖机能疾病 、 无传染病 、 无流产史 、 无胎衣滞 留史 、 易 于饲养 管理 的母 畜作种用 。
3 8 0 k g 、 体高 1 2 7 e m 以上 ) 。发情 周期 1 8 ~ 2 l d , 发 情持续期为
1 ~ 2 d , 发情外观表现为食欲不振 , 精神不安 、 不断呜叫 , 尿频 、 拱背 、 公牛 紧跟不舍 , 放牧 时主动接近 公牛 , 交配 欲强烈 、 并 往其他牛身上爬 , 阴户流 出白色半透 明黏液。牛的发情持续 期短 , 特别是奶 牛及 杂交牛 , 肉牛发情症状不一定 明显 , 很易 错过发情期 而影 响了繁殖 。母 牛排卵 时间约在 发情结束 后
实 现全配 、 全产 、 全活 、 着力解 决影 响母牛繁殖 力 的因素 , 如 遗传 特性 、 公母畜本 身的生理状 态 , 营养水 品 、 饲养管 理 、 环
精 神症 状逐步消退 , 只接受爬跨 而不再爬跨 其它牛等 ( 养殖
户观察 ) 子宫颈开张 1 ~ 2 指, 卵泡发育至第三期( 技术人员鉴
提高牛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措施
禁近亲繁殖 ,以有效避免隐性遗传基因的同质结合。要及 时淘汰 牛 ,做 好繁 殖记 录 ,为 以后配 种提供 参考 。 卵巢 囊肿 及 带有类 似症 状 的母 牛 。 7 围产期 的护理 做 好 围产 期 的护 理 工作 ,对于 提 高牛 只 的繁 育能 力也 大 有帮 2 促进母牛发情机 能的恢 复 为 了保 证母 牛 正 常膘 情 ,促 进青 年 母 牛 卵巢 发育 和经 产 牛产 助 ,尤 其 是在 分 娩 或者 是 突然 泌乳 期 间 ,这个 时 候奶 牛 非常 容易
3 加强繁殖和饲养管理
产 后 至少 要 保证 母 牛在 围栏 中待 l ~2 d ,如 果 没有 疾 病症 状 可减 少 隔离 时 间 ,尽 快与 其他 牛群合 群饲 养 。 加强繁殖和饲养管理 可有效减少漏 配、胎儿 死亡、流产等 问题 的 出现 ,在 这~ 工 作环 节 的开 展 中 ,做 好繁 殖记 录是关 键 。 8 做 好繁 殖记 录 在 牛 只繁 殖 工作 的 开展 过 程 中 ,尤 其 是那 些 大型 养殖 企 业 , 繁殖 记 录 内容 包 括配 种 日期 、发情 时 间 、分娩 时 间 、健 康状 况 等
后 卵巢 和 子宫 功 能 的迅 速恢 复 ,要 对 因某 些原 因导致 不 能正 常 发 受 到诸 如 乳房 炎 、产 后 疾病 、代谢 类疾 病 的 侵袭 。 由此 ,最 好 能 情 的母 牛用公 牛进 行刺 激或 激 素处 理 。 够 在 产犊 前 给母 牛 提供 一个 单 独 的 、洁净 的 、彻 底 消毒 的 围栏 。
等 ,根 据繁 殖 记 录 ,有 针对 性地 开 展 繁殖 进 程 ,对 于提 高工 作效 做 好 繁殖 记 录十 分 重要 。具 体 记 录 内容 :母 牛发 情情 况 、配 种时 率 和管理 水 平是 大有裨 益 。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引言母牛繁殖力是一个牧场经营者非常关注的指标之一。
高繁殖力不仅可以增加母牛的产仔数,还可以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牧场经营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有效措施。
1.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优良的品种对于提高母牛的繁殖力至关重要。
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生育能力和繁殖力,能够保证后代的遗传优势。
牧场经营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地区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如荷斯坦奶牛、安格斯牛等。
2. 合理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基础。
牧场经营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提供适宜的饲料为了满足母牛的营养需求,牧场经营者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饲料应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母牛的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正常运转。
2.2 控制饲养密度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母牛的应激反应增加,影响其繁殖能力。
因此,牧场经营者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母牛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2.3 注重妊娠期管理牧场经营者应注重母牛的妊娠期管理。
在妊娠期间,母牛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如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等,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3. 健康管理良好的健康管理也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几个健康管理的建议:3.1 预防疫病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常见疫病的发生。
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可以避免疾病对母牛繁殖能力的负面影响。
3.2 定期体检定期对母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常见疾病,确保母牛身体健康。
体检可以包括观察牛只的食欲、精神状态、体重变化等指标,以及必要的血液和粪便检测。
3.3 保持干净的生活环境保持牛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和病毒的传播。
牧场经营者应定期清理牛舍、更换垫料并保持通风良好,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4. 合理的配种管理合理的配种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配种管理的建议:4.1 选择优秀的种牛选择优秀的种牛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措施。
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要点
龄 增长 到周 岁 可减 至 2 % ~3 %。 0 0 23 妊娠 母 牛 的 日粮 .
母 牛 怀 孕 前 5个 月 , 养 需 求 还 较 少 , 以 和 营 可
体 的后 代 其 繁殖 力 也 高 , 双 胎个 体 的后 代 产 双胎 如 的 可 能 性 就 大 ,繁 殖 力 高 的 牛 群 应 当不 断 选 优 去 劣 ,把 生 产 中繁 殖 力 强 的母 牛 作 为 种 母 牛 进 行 繁
殖。
供 的能量 要 比干乳 母 牛 多 1% , 0 还需 要 较 高 的蛋 白
精 而造 成 新污 染 。
n
空怀母牛一样 , 以粗饲料为主 , 当配少量精料 , 适 如 果有足够青草供应可不喂精料 , 到中后期尤其是 但 最后 2~3个 月 , 按 饲 养标 准 配 合 日粮 , 应 以青 饲 料 为 主适 当搭 配精 料 , 点 满 足 蛋 白质 , 物 质 和 维 重 矿 生素 营养 需要 。蛋 白质 以豆饼 质 量最 好 。 同时应 注 意 防止妊 娠母 牛 过肥 以免难 产 。 2 哺 乳母 牛 日粮 . 4
质, 钙磷和食盐及较多维生素 A和维生素 D, 母牛 产后 ld 限制精料 和根茎类 饲料喂量 , O要 此期若营
养过于丰富特别精料过多会引起母牛食欲下降 , 产 后瘫痪等病 , 对于产特后 过肥或过瘦 的母牛 , 要求 3 d内只 喂 优 质 干 草 和 少 量 麦 麸 为 主 的精 料 ,d后 4 喂 适量 精 料 和 多 汁 饲料 ,随 后 每 天适 当增 加精 料 , 每 天不 超 lg 1 k , 周后 增 至正 常 喂量 。
提高黄牛繁殖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物 质缺 乏 或不 全 ,极 易 造成 母 牛 流产 、早 产 。若 饲 养水 平 过高 , 加 强母 牛饲 养 管理 ,维 持适 当膘 情是 提 高母 牛 繁殖 力 的 物质 则会引起母牛产弱犊 、死胎或发生难产。在营养物质中,以蛋 白 基 础 。 营养 水平 过 高或 过低 ,都会 对 母 牛 的发情 、受 胎 、胚 胎质 质 、矿 物 质 和维 生 素营 养物 质 的满 足 尤 为重要 ,要 防止 喂腐 烂 变 量 、生 殖 系 统功 能 、内分 泌 的平衡 、分 娩时 的各 种 并 发症 等 产生 质 、酸 度 过大 、霜冻 、有毒 等 饲料 和 冰冷 饮水 ;怀 孕母 牛管 理要
种 行动 导 向具体 教学 法 的应用 。 教 学 模 式 和 教 学 方法 是 影 响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提 高 的关 键 。在 法 ” 、模 拟 实境 ”教 学法 等5 教 学 实 践基 础 上 , 总结 《 动 物 防疫 与 检 疫 技 术 》课 程 开 展 ”教 、
・61 ・
2 加强饲 养管理,抓好母牛的膘情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因此 ,根 据 母 牛不 同生理 特点 和 生 长生 产 阶段 合 理 ,运 动要 适 当 ,严 防惊 吓 、滑 跌 、挤 撞 、鞭 打 、顶 架等 ,对 要 求 ,实 行科 学 饲 养 ,进行 以粗饲 料 为 主 ,精饲 料 、青 饲 料 和粗 有 流产 经 历 的牛更 要 加 强保 护 措施 ,必 要 时 可服 用 安胎 药或 注射 黄体 酮 ”等 药 物保 胎 。 因此 ,母 牛妊 娠 后应 科 学饲 养 管理 ,提 饲料合理搭配,严格控制体重 ,使母牛不至于过肥或过瘦 ,促使 “ 母 牛正 常发 情配 种 ,提高 母牛 受胎率 。 高产 犊率 。
3 缩短 空怀时间,提 高繁殖率 养 管理 ,尤其 是 怀孕 后 期 ,有 助 于提 高犊 3 . 1 认 真 观 察 母 牛 的 发 情 表现 ,做 到 适 时配 种 牛 的初 生重 和 成活 率 。初 生犊 牛没 有免 疫力 ,只有 吃 到初 乳 后 , 母 牛发 情 后 正确 判 断发 情 的各 个 阶段 ,选 择 最适 宜 的 时 间适 时 输精 配 种 ,是 缩短 空 怀时 间 ,提 高母 牛 繁殖 受 胎率 的关键 。因 初 乳 中免疫 球 蛋 白经肠 道 吸 收进 入 血液 ,犊 牛 才具 有 免疫 力 ,所 此 我们 要认 真 观 察每 头母 牛 的发 情 表现 ,掌握 好 母牛 的发情 鉴 定 以生 后 吃初 乳 的 时间应 越 早 越好 。为降 低犊 牛 的死 亡 率 ,培 养健 h 内吃上 初 乳 并 尽 量 多 吃初 技术 ,对每头发情 配种牛的发情表现、配种等情况都要认真仔细 康 犊 牛 ,就 必 须 让初 生 犊 牛 在 产 后2 乳 。犊牛 出生 7 1 0 d 后 即可训 练采 食精 饲料 和优 质 粗饲 料 ,促进 犊牛 胃肠 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 ,为断奶提前做好准备。避免犊牛 3 . 2 及 时给 产后母 牛输精配种 根据 牛 的 生殖 生理 特 点 ,最 理想 的是 1 年 能产 1 次 犊 牛 ,这需 卧在 冷湿 地 面 ,采 食不 洁 食物 ,防止 拉 稀等 疾 病 的发生 ,提 高犊 要 在 产后 8 0 d 内配 种受 胎 。母牛 产后 子宫恢 复 一般需 要 3 0 — 4 o d , 牛 成 活率 。犊 牛成 活率是 判定 母 牛繁殖 力 高低 的重要 指标 之一 。 的记 录 ,填人 其档 案 中备用 。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孕 后 ,受 精 卵 或 胚 胎 在 子 宫 内 游 离 时 间 长 , 一 般 在 受 孕 后 2个 月 左 右 才 逐 渐 完 成 着 床 过 程 , 而 在 妊 娠 最 初 1d又 是 胚 8 胎 死 亡 的 高 峰 期 ,所 以 妊 娠 早 期 胚 胎 易 受 体 内 外 环 境 的 影 响 , 造 成 胚 胎 死 亡 或 流 产 , 以 , 强 保 胎 , 到 全 产 成 为 提 所 加 做 高 产 犊 率 的 主 要 措 施 。 首 先 应 注 重 饲 养 管 理 , 行 科 学 饲 养 , 证 母 体 及 胎 儿 的 实 保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需 要 , 避 免 因 营 养 不 良或
发 情 观察 , 显 著提 高 母 牛发 情 检测 率 。 可 提 高 奶 牛 发 情 检 测 率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人 工 观 察 法 、 部 涂 漆 法 ( 养 ) 直 肠 检 查 法 尾 群 、
排 卵 一 侧 。实 行 两 次 输 精 , 隔 8 1 h输 问 -2
第 二次 。
维普资讯
Si u n Anma & V tr a S in e c a I | h eei ce c s n
No 1 . 0 2 V L2 , u 12 . 0 2 0 ( o 9 S m 4 )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
容。
35 治 疗 屡 配 不 孕 症 治 疗 不 孕 症 的 方 . 法 很 多 ,效 果 取 决 于 对 不 孕 症 种 类 的 正 确诊 断 。 4 提 高 奶 牛 产 犊 率 和 犊 牛 成 活 率 的 技
奶 牛 配种受 术 措 施 4 1 加 强 保 胎 ,做 到 全 产 .
3 提 高 奶 牛 受 胎 率 的 技 术 措 施
如何提高牛的繁殖效益
如何提高牛的繁殖效益一个好的牛群繁殖效益对于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牛的繁殖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优选种牛、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养殖者提高牛的繁殖效益。
I. 饲养管理1. 提供适宜的饲料牛的繁殖效益与饲料的质量和摄入有密切关系。
饲养者应提供优质饲料,包括青贮料、浓缩饲料和粗纤维饲料,以满足牛的营养需求。
2. 规律喂养牛的繁殖效果受到饲养管理的影响。
规律喂养对于牛的繁殖效益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确保定时定量地喂养牛群,建立稳定的饲养模式。
3. 注重饮水充足的水源对于牛的繁殖效益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设计合理的饮水设施,确保牛群随时能够饮水。
II. 优选种牛1. 选择适应性强的牛种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养殖者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牛种。
适应力强的牛种在繁殖效益上更有优势。
2. 优选种公牛公牛是牛群繁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养殖者应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外貌健康的公牛,以提高繁殖基因的传递质量。
3. 注重家系血统养殖者在选择牛种时应注重其家系血统。
优秀的家族血统在繁殖效益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繁殖性能。
III. 疾病防控1. 定期免疫疾病预防是保障牛群繁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养殖者应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给牛群接种疫苗,提高牛的抗病能力。
2. 预防外寄生虫外寄生虫对于牛的健康和繁殖效益有一定的影响。
养殖者应做好外寄生虫的预防工作,定期进行驱虫处理,保障牛群的健康。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于减少疾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养殖者应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总结:提高牛的繁殖效益需要养殖者在饲养管理、优选种牛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做好工作。
合理的饲养管理、选择优良的种牛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牛的繁殖效益。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在畜牧业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提高牛繁殖力的措施有哪些
提升牛生殖力的举措有哪些提升牛生殖力的举措有哪些?提升母牛生殖率要以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为基础。
这“三率”是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的重点。
(1)提升母牛受配率的举措清理母牛群是提升母牛受配率的重要要素。
①重视清群工作。
将牛群中营养差、体质弱、年纪偏大、有严重生殖器官和其余疾病的母牛裁减掉,保证母牛的质量。
受配母牛还应经过逐头摸底、认识,归入计划,以保证受配收效。
②提升母牛比率。
牛场可生殖母牛以占存栏牛的50%~55%为好,不可以低于45%。
受配率要在80%以上。
这是规模经营多出栏、快周转,提升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③抓好母牛膘情。
重视和增强可生殖母牛的饲养管理,搞好青贮、氨化饲料的推行与应用,让母牛能常年平衡地获得营养丰富的饲料,保持优秀的膘情,使母牛正常发情和排卵。
④提升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经过宣讲、短期培训等门路,提升管理人员的畜牧知识水平,认识、察看、详尽记录母牛的发情过程,重视配种工作,把漏情比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⑤实时查治不发情的母牛。
逐头找准母牛乏情原由,实时进行治疗、催情或其余举措。
(2)提升母牛受胎率的举措防备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几个要素。
①遗传要素。
要裁减有遗传缺点的母牛。
②产科疾病,胚胎早死。
重视产科疾病的检查、预防和治疗,依据饲养标准进行饲养,严格保健举措。
对不受孕母牛在找准原由后因材施教可采纳摘除黄体、按摩子宫、刺激阴蒂、子宮内灌注药液、激素治疗、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治疗、中兽医治疗等举措。
对受孕母牛注意保胎。
③子宫还原不良。
采纳营养、治疗等举措促使子宫还原、控制母牛产后配种的期间,一般产后60天内不予输配。
④输精员业务水平。
要求输精员掌握“四准”,即鉴识发情准、输精时间准、输精部位准、精液质量判断准。
操作中做到“慢插、适深、注净、缓出,防备精液倒流”。
⑤失配或漏配。
重视初期妊娠检查,狠抓复配。
(3)提升犊牛成活率的举措①做好妊娠牛的保胎,防备流产、早产、弱产。
在饲养上母牛妊娠后期营养物质供给要以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为主,禁喂发霉变质、酸度过大、冰冻和有毒饲料。
提高规模奶牛场奶牛群体繁殖力的措施
仔猪 胃肠 的发 育 , 高抗 病能 力 。三是 断奶关 。为保 提 证母 猪体 质 ,缩 短配 种 间隔 ,保 证仔 猪 正 常生 长 发
育, 要实行 早期 断奶 。 猪 断奶后 , 赶母 留仔 , 原 仔 要 在
[ ] 王文福 , 2 张继忠.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阴. 畜牧与
效 率 , 响收 益 。因此 , 加强 对 奶 牛群 体 繁殖 母 牛 孕 牛应 少 于 1 %; 6 安 静发 情 牛 不 足 1 %; 7 小 影 要 0 () 5 () 的管 理 , 以减 少 由于 不 育 、 孕 等 原 因 淘 汰 而 造 成 牛 生 长 良好 ,5月 龄 时 达 到 可 配 种 体 重 ;8 难 1 ( )空 怀
牧兽 医 ,0 6 () 2 2 0 ,1: . 2
[ ] 靳尚忠 , 8 王兆彭 , 刘玉英, 畜牧学【】 等.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 9441 —4 . 9 : 3 28
9 猪胚胎死亡原因及其防制措施 Ⅱ l畜牧与兽医, 母 猪 繁殖 率 的高低 ,直接 影 响养 猪业 的经 济效 [ ] 吴建 民.
2 5~3 ,6~4 5d 3 8d和 4 8d以上 。 l 8~2 明发 的下 降 。这 可 通过 产犊 时繁殖 或 代谢 疾病 增 多及 激 4d表
情 鉴定 效果 好 。3 6~4 明配 种后 的第 1 发情 素 分 泌减 少而 影 响子 宫 复位 和 卵巢 活 动来证 明 。 6d表 次 已错过 , 牛 发情 周期 正常 。 母 3~1 7d或 2 ~3 5 5d表 5 加 强奶 牛群 体 繁殖 机 能 的检查 明 发情 鉴定 不 准 确或 早 期胚 胎死 亡 。 繁殖 机 能 的 检查 是 繁 殖 管 理 的一 部分 , 繁 殖 对
如何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
如何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母牛繁殖率是指母牛的受配率(输配率),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是母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是一条可取的途经。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
一、选配优良的种牛在选择好母牛的同时更要着重种公牛的选择。
严格控制野交乱配,近亲交配。
(1)母牛的选择:基本要具有本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没有疾病,发育良好,繁殖能力强,产乳性强,乳房发育好,四肢端正,后腿粗而丰满的母牛。
(2)种公牛的选择:目前在我们地区主要选择外国优良品种,(安格斯,西门塔尔)。
公,母牛的选配必须以优配优。
二、科学的饲养母牛的营养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对母牛要进行科学化的饲养,要根据不同的孕期,及时调整营养结构和饲料供给量。
每个时期需要的营养量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高营养就可以了,而是要适合此阶段。
营养水平过高,导致母牛过度肥胖,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犊牛成活率也会降低。
初情期的母牛则需要提升营养水平,维持适当的膘情,才能保证母牛正常发情,这个时候若是营养跟不上,母牛即使是妊娠,由于母体营养不良,生出的犊牛会初生体重小、生长慢、抗病能力差。
三、调整母牛的群体年龄调整母牛的群体繁殖年龄可以提高繁殖率,要淘汰年龄大、体质弱、生产能力低下的母牛,以保证繁殖母牛的群体结构。
四、加强配种业务员能力目前,贵州肉牛的繁殖方式基本是采用人工受精,为了提高受胎率,。
对黄牛实行改良,缩短了配种周期,提高了配种效果。
要提高配种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交流,请技术较熟练的人员讲解等方法来提高配种员的技术水平。
五、正确掌握发情期鉴定和适时配种做好母牛发情鉴定,掌握母牛的发情,排卵特点,做到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牛受配率的重要措施。
(1)育成牛的适时配种:母牛在16至18月龄或者体重达280公斤即可配种。
配种过早影响母牛本身的生长发育,容易难产,所产犊牛体质差,不易成活。
配种过迟影响经济效益,降低繁殖率。
(2)经产母牛适时配种:母牛一般在产后30至45天发情宜及时配种,如错过多次情期会造成受胎率低甚至终身不孕。
影响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25 加 强 母 牛分 娩 前 后 的 卫 生 管理 .
的夏 天要 注意 防暑 降 温 , 而在 寒 冷 的冬
天则 要 注意 防寒 保 暖 。 13 营 养 因 素 .
分娩 前后 的卫 生 工 作 .可大 大减
少 母 牛产 后 的胎 衣 不 下 .同时 对 母 牛 产 后 的 子宫 复 原 有 好 处 。 2 6 饲 养 管理 . 管 理 好 牛 群 ,尤 其 是 抓 好 基 础 母
育种 繁殖
.1 2.
母 牛 的繁 殖 力 是 母 牛 繁 育 中 的重 要 指 标 , 直 接 决 定养 牛 ( 牛 、 牛 ) 是 奶 肉 生 产 经 济 收益 的基 础 。影 响 牛 繁 殖 力
的因 素 很 多 ,采 取 哪 些 措 施 可 提 高 母 牛 繁 殖率 ? 归 纳 如 下 供 同行 参 考 。 现
1 %之 间 , 产 牛 干物 质 量 为 体 重 的 . 6 高
10% 一18 。 . .%
都较高。 因此 , 了提 高牛 的繁 殖 率 , 为 必
须 具备 理 想 的环境 条 件 。 尤其 是 在 炎热
维 生 素 A 母 牛 繁 殖 力 有 密 切 的 与
关 系 。维 生 素 A 乏 容 易 引 起 流产 或 缺 生 出死 胎 、 弱胎 或 胎 衣 不 下 。 总之 , 须正确饲养 . 必 日粮 的 营养
视 . 其 对 母 牛 的 发 情 、 种 、 胎 以 尤 配 受
及 犊 牛成 活起 着 决 定 性 的 作 用 ,还 可
对 繁 殖 母 牛 群应 予合 理 的饲 养 。 2 提 高繁 殖力 抓 好 繁 殖技 术 中 的 以下 几 个 环 节 。 21 做 好 母牛 的发 情 观 察 . 牛 发 情 的 持 续 时 间短 。 1 , 约 8 h 为
牛的繁殖种牛的饲养管理—牛的繁殖力及提高繁殖率措施
学习小结
1.繁殖力的概念、繁殖力的评价方法。 2.影响牛繁殖力的因素 3. 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养牛与牛病防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妊娠母畜数 情期受胎率= 配种情期数 ×100%
1.2.3 不返情率
不返情率(Non-return rate) 配种后某一定时间内,不再 表现发情的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率。使用时必须冠 以观察时间,例如30~60d不返情率、60~90d不返情率、 90~120d不返情率等。随配种时间延长,不返情率就越接 近于实际受胎率。
《养牛与牛病防制》
任务4.10 牛的繁殖力及提高 繁殖率措施
学习导入
提高母牛繁殖力是提高母牛生产能力的重要 环节,相当于牵住了牛产业生产发展的“牛鼻子”, 那么什么是繁殖力,我们怎么做才能牵住这个 “牛鼻子”呢?
2
学习目标
1 掌握牛繁殖力的评价方法 2 了解影响牛繁殖力的因素 3 理解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分娩率= 分娩母牛数 ×100% 妊娠母牛数
1.5 产犊率 这是指分娩母牛的产仔数占分娩母牛数
的百分比。 产犊率= 产出犊牛数 ×100% 分娩母牛数
1.6 成活率
一般指断奶成活率,即断奶时成活子畜数占仔 畜总数的百分率,或为本年度终成活仔畜数占本 年度内出生仔畜的百分比。
断奶时成活仔畜数
成活率= 出生时活仔畜数
×100%
成活率=
本年度终成活仔畜数 本年度出生仔畜数
×100%
反映母畜的泌乳力和护仔性及饲养管理成绩。
1.7 繁殖率 繁殖率:指本年度内出生子畜数占上年度
终存栏适繁母畜数的百分率,主要反映畜群 增殖效率。
本年度内出生子畜数 繁殖率= 上年度终存栏适繁母畜 数 ×100%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措施
母牛繁殖率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
1. 确保良好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均衡的饲料,保证母牛获得足够
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其繁殖率。
2. 定期进行繁殖健康检查:及时检查母牛的繁殖健康状况,包括泌乳
周期监测、产后恢复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精心管理繁殖计划:合理安排配种时间、选取优良的公牛进行配种,提高配种成功率和后代的质量。
4. 实施良好的选育计划:根据优良母牛的遗传特点,选取适合的配种
公牛,以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和繁殖性能。
5. 注重环境舒适度:提供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避免过度拥挤、高
温和湿度过高的情况,有助于减少压力和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6. 定期进行繁殖性能评估:通过记录和分析母牛的繁殖数据,如受孕率、产犊率等,评估繁殖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管理措施。
总之,提高母牛繁殖率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繁殖健康、选育计划
和环境舒适度等因素,以确保母牛能够达到最佳的生殖效果。
浅谈提高牦牛繁殖力的措施
03
牦牛繁殖力的监测与评估
Chapter
繁殖率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发情期
观察牦牛的发情期,记录发情开 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及发情期的 行为表现,如呼唤、追逐、接受
爬跨等。
监测配种时间
根据发情期的表现和持续时间,确 定合适的配种时间,并记录配种时 间和配种公牛的信息。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牦牛产业,能够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 域经济的繁荣。
发展牦牛产业的前景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对高原特色食品和生态 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牦牛产品
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技术创 Nhomakorabea与发展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牦牛产业的发展,提高牦牛产品
的品质和附加值。
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提高牦牛产品的品质和品牌 知名度,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对优良品种进行保种、选育和繁殖,扩大优良品种的数量 和覆盖面。
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
01
02
03
人工授精技术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 优良公牦牛的配种效率, 增加优良基因的遗传比例 。
繁殖管理技术
引入先进的繁殖管理技术 ,如发情鉴定、精液质量 评估等,以更准确地掌握 牦牛的繁殖状况。
胚胎移植技术
放牧方式、饲养管理等因素也会 影响牦牛繁殖力。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营养因素 管理因素
牦牛品种、遗传背景等都会影响 其繁殖力。不同品种的牦牛繁殖 力存在差异。
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会影响牦牛生 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进而影响 其繁殖力。
02
提高牦牛繁殖力的措施
Chapter
任务 牛的繁殖技术与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任务:牛的繁殖技术与提高繁殖力的措施引言牛的繁殖技术是现代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繁殖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畜牧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现代畜牧业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科技和科学技术,结合不断更新的科学理念来不断提高牛的繁殖率,从而增加牛的数量和畜牧业的效益。
牛的繁殖技术求情技术求情技术是一种快速繁殖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繁殖效率。
牛是雌性哺乳动物,求情行为始于排卵前后期,通常持续24小时,牛在此期间会展现出强烈的求偶欲望。
人工受孕技术人工受孕技术也被称为人工授精技术,是目前繁殖牛主要的技术之一。
此技术通常在求情期或是合适的时间内注入精液以达到受孕的目的,它不仅可增加精液的利用率,加速优势种繁殖,还可增加优良品种的遗传种存活率和利用效率。
移植胚胎技术移植胚胎技术是一种宪法基因传递的高效繁殖方法,也称胚胎移植技术。
透过胚胎移植技术,我们可大幅提升优势品种的繁殖效率,并依此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测孕技术测孕技术包括手掌测孕法、B超测孕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孕法等,用这些方法一般都可以在怀孕2个月左右进行检测,以判断牛是否怀孕。
提高繁殖技术的措施组织健康培育母牛需要身体健康才能顺利完成繁殖过程。
因此,在繁殖期前需要对母牛进行健康检查、精神检查、营养评估等综合检测,确定母牛是否适于繁殖。
营养调整母牛在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素。
为了保证母牛的生理和营养需要,我们要对其饮食和营养生理进行营养调整,以确保其具备充分的物质基础条件来保证顺利生殖和母婴健康。
预防疾病母牛繁殖期间容易感染发病,如卡介苗病、乙肝、基普斯卡病等疾病会直接影响母牛繁殖进程,因此母牛在繁殖期间需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
定制合适的营养计划在进行繁殖管理之前,牧场工作员需要定制一套合适的营养计划。
营养计划需要包括精准计量,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调配,并且需要根据母牛的生理态势和营养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牛的繁殖技术和管理对畜牧业的发展由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养殖户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中小养殖户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摘要:母牛繁殖力是指母牛生育后代和哺育后代的能力。
中小养殖户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适时配种、做好保胎工作、提高繁殖技术、保护好母牛生殖系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及时断奶和淘汰低产母牛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的繁殖力。
关键词:中小养殖户;母牛;繁殖力;技术措施1.米易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2022年米易县肉牛出栏16158头,年末存栏40798头,繁殖母牛存栏11479头,全县有肉牛人工授精点6个,肉牛规模养殖场2个,肉牛常年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34个,肉牛常年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452户,肉牛常年存栏5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865户,米易县肉牛养殖以中小养场户为主。
米易县肉牛产业以中小养殖户为主,母牛的繁殖力问题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农牧增收致富的瓶颈问题。
米易县农作物秸秆和草地资源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人工种草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产业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川省川牛羊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将米易县列入全省肉牛生产基地县进行重点培育,为米易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可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缓解粮食危机,藏粮于草,以草换肉,以草换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大力推广粮改饲,是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能有效满足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草料需求,缓解玉米收储压力,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种养业经济效益和养殖户收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助推米易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2.1品种因素繁殖力受遗传的影响,牛品种之间有差异,同一品种之间也有差异。
在繁殖母牛的选择上,选留繁殖力强的母牛作为繁殖母牛进行繁殖。
2.2环境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湿度和日照等都会影响牛的繁殖力。
内蒙古通辽地区母牛繁殖性能提高措施
内蒙古通辽地区母牛繁殖性能提高措施作者:马万欣,王景山,李淑岩,何洋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23期马万欣,王景山,李淑岩,何洋(内蒙古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通辽 028000)摘要:母牛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通辽地区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
为保障肉牛养殖健康发展,提质增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该地区母牛繁殖性能,是直接促进通辽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母牛繁殖性能;提高措施;肉牛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120 引言内蒙古通辽市是中国西门塔尔牛的核心养殖区域,已有60多年的黄牛改良史,从2001年开始全市能繁母牛全部实现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以小规模大群体为主导,通过家庭式的精细化饲养,有效降低了养殖过程的各种风险,获取了更理想的利润回报,逐渐形成核心技术引领,适度规模群体支撑的分工合作良繁体系,肉牛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提高母牛繁殖性能是发展肉牛产业的重要环节,除遗传因素外,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繁殖技术、产科疾病等都可影响母牛的发情周期、排卵和胚胎发育。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牛繁殖性能是直接提高通辽地区肉牛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 科学育种科尔沁肉牛作为全市肉牛产业的主导品种,是从1993年开始有计划的构建肉用性状突出的育种核心群,应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繁育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牛品种资源,以科尔沁牛为母本,北美西门塔尔牛(偏肉用型)为父本,采取开放核心群与MOET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的具有适应性强,肉用性能突出的肉牛新品种。
该品种培育经历1993—1999年的杂交改良阶段、2000—2015年的4个世代的横交固定阶段、2015—2016年的选育提高阶段等几个时期。
本品种成年母牛主要生产性能为体高134 cm以上,体重550 kg以上,肉牛指数4.0以上[1]。
育种区母牛繁殖成活率可达到80%以上,青年母牛初配月龄16~18月,体重达到380 kg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能繁母牛繁殖力的新举措
摘要:能繁母牛是肉牛生产发展的“牛鼻子”,要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力。
本文首先从影响能繁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入手,进而分析了提高能繁母牛繁殖力的相关措施,以期为贵州肉牛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能繁母牛;繁殖力;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偏好以及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牛肉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选择的事物。
贵州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山多地少,这种特殊的生态和农业生产资源条件使贵州省一直将畜牧业作为
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
养牛业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贵州有悠久养牛历史,肉牛饲养经验丰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应看到,作为肉牛生产“牛鼻子”的能繁母牛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贵州肉牛存栏小有增加同时,母牛的存栏却有减少趋势,养牛经济效益低,养母牛经济效益更低,许多农户把能繁母牛当成育肥牛养,很少当成基础母牛。
能繁母牛的饲养俨然成为了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能繁母牛繁殖力。
1 影响能繁母牛繁殖力的因素
要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力,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有哪些,这有利于在提高母牛繁殖力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能繁母牛产犊间隔期的长短、每产的犊牛数、受胎指数及其他一些方法都可以来表示母牛繁殖性能的遗传率。
其中受胎指数是指母牛每次受胎所需要的情期数,这与产犊间隔期的长短有关,从这些指数所反映的遗传率可以看出母牛的受精能力。
有些品种的母牛会有一定几率的自然多胎率或重复多胎率。
虽然母牛多胎的几率不高,但这也会带来些不利影响,如经常出现孪生不育牛,胎盘滞留病例比单胎增多,产犊间期延长,受胎率低,新生犊牛死亡率增高等现象[2]。
1.2 营养因素
充足的营养对能繁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对母牛营养影响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几个方面。
能量不足,会影响幼龄母牛正常发育,推迟母牛适配年龄,可能导致缩短其有效生殖时间。
成年母牛长期能量过低会导致发情症状不明显或只排卵不发情,也会推迟母牛产后发情时间,致使母牛产犊间隔拖长且繁殖力降低。
蛋白质不足,不但影响能繁母牛发情、受胎和产犊,也会使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同时还会使粗纤维的消化率降低,影响牛繁殖与健康。
另外,由于贵州农村饲养条件限制,所用粗饲料质量较差,且长期饲喂单一饲草,这些饲料不能满足母牛对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从而导致母牛体质瘦弱,甚至生殖机能也受到破坏和紊乱。
目前贵州对能繁母牛的管理还处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主要表现在牛群结构不合理、配种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当等几个方面。
牛群结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牛群的扩大繁殖以及牛的出栏率,对母牛的受胎率也有很大影响,不利于能繁母牛繁殖力的提高。
配种技术不过关主要是对牛的精液冷冻输配技术掌握不足,对人工授精过程中操作技术、配种时机掌握不好,这些都对能繁母牛的繁殖力有直接影响。
另外,由于管理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能及时发现母牛发情或配种不及时的情况,这也会造成母牛繁殖力的下降。
2 提高能繁母牛繁殖力的新举措
2.1 做好能繁母牛的选育工作
考虑到母牛繁殖的遗传率,对能繁母牛本身的选育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能繁母牛的主要任务是顺利产下健康幼犊并顺利断奶,所以对能繁母牛的选择,体型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中等最好。
因为体型过大则对营养需求大,饲料消耗以及追加成本就大,这样就早成养殖的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优;体型过小会有营养不良的顾虑,对牛犊健康成长不利,也是得不偿失。
另外要合理安排母牛的繁殖周期,使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配种,这样使得产犊时间集中,便于出栏管理,也可以减少对遗传因素的顾虑[2]。
2.2 合理安排补饲,保证母牛营养
营养充足是母牛繁殖能力保证,因此要粗饲料和精饲料结合,保
证能繁母牛营养状况。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贵州能繁母牛的实际情况,以及母牛饲养现实情况,采用大量粗饲料为基础,定期补饲料粗放型饲养管理体系。
能繁母牛饲养主要是成群、成规模饲养,因此大量粗饲料饲养是基础,精饲料补饲要集中时间,应安排在母牛配种季节进行集中补饲,这样既能达到为母牛调整体力,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达到良好配种效果的目的,又能有效节约成本避免资源浪费,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掌握能繁母牛人工授精技术
牛的冷冻精液人工输配技术是肉牛品种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这种人工授精技术不仅有效地改变肉牛的交配过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配种效能,在成本、配种效率、疾病的预防、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优势。
对能繁母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及时配种。
要做好能繁母牛的管理和观察记录,排除漏配、误配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
第二,严格消毒。
主要是对人工授精器械的消毒以及母牛外阴的清洗。
第三,细查冻精。
冻精解冻后必须在适当环境下进行镜检,镜检不合格的不能采用。
第四,适时输精。
要掌握适时的输精时间,在精子活力不够等不适宜输精的情况下不能输精。
另外,在人工授精过程中要做好详细记录,为以后工作保存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振,常玉臣,常玉君.影响母牛繁殖性能的因素[j].繁育改良,2009(10):34
[2] 刘明尧,陈听冲.提高能繁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j].畜牧生产,20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