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拥有现代技术文
与科学的人才,也要求拥有强壮的体格、良好的性格、较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身心迅速发展的的关键时期。随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竞争异常激烈,时代变化给高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他们不能够被正确的指导,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进行高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主题。高中那个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并且能满足现状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概念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指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高中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主要依据,有意识地、主动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以及当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来探索教学内容中的精神有效资源。并和历史教学有效结合,教给学生历史的识记和知识的运用方法,发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高中生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有效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段培养的必要性
(一)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是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历史教学方面,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学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一是让中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历史教学中渗透枪杆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而且是现代课程开展的必然要求,教学策略的提高和升级,提出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
(一)历史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现代社会中拜金主义、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问题的存在,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在他们的身
上会表现出妒忌、自私、傲慢、虚荣。遭到打击时,就开始情绪冲动、自暴自弃、行为不满,更有甚者可能会轻生。这阻碍了高中生潜力的的充分发挥,阻碍了他们高尚情操的形成和培养,降低了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国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是严重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高中生纯净的心灵,调整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打好基础,成为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历史教学培养价值观的基础和原则
(一)以把握中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不断增加,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远远高于之前同年龄的中学生,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其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满足会让人们追求更多的精神需求。因此现在的中学生喜欢追赶时尚,重视自我实现,同时也因为社会经验的缺乏,其价值观有着很强的主观性;其二,中学阶段正好是心理转化的关键时期,俗称“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兴趣的趋势,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更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与说法。
(二)以明确中学历史价值观为前提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明确的要求,首先是关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集体意识与爱国情操;其次是关于民主法治与社会公德的教育,完善道德尺度,并且让学生懂法;再次是正确树立人生观和科学价值观;最后是树立环保意识与人文素养。我们应当以此为基础,发挥个人教学特色,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三)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导向
社会主义价值观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原则。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极个别的会犯罪,因此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在眉睫,我们应当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危害,辩证的讲解,理想的分析。
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学科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及当代社会的主导核心价值观,让教学起到影响和深入的作用。在《新航路开辟》一课,历史教学目标和课程一体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资源根据教材包含和组合价值观教育目标,强调精神上的体验,注重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相互联系,引导高中生关注现实社会,理解和运用于生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积极的观点、想成自己的想法、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促进高中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充分激发高中的学习兴趣,引起高中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毅力品质、冒险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渗透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课程内容应该主义现实生活的经验、秘密联系学生的课堂知识、科学和技术,重点突出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结合,全面增强知识,突出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道德,注重实践,加强对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的检测。例如,要求根据“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幅画,“模拟维新派和洋务派的辩论”,“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主要针对当前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画一幅符合实际的黑板报”,“收集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建筑物、交通运输、风土人情及其他相关资料,描述中国近代社会的生活巨大变化”等等。这样的集成设计,能够普遍应用经典的文学名著、诗词歌赋等等。有很多教科书有拥有跨学科材料,如“绘画的发展”、“丝绸文化”等等。高中的历史课程内容呈现出整合的趋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过程中,全面理解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学科,甚至其他社会学科和日然学科的交流,尤其是强调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主,精选高中生比较喜欢的,能反映主题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活动,是学生在多种学科综合发展下,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意识,在集体活动中,促进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渗透
在学科教学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中,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设计方向上,学科教学以学生为关键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强调塑造学生的人格,并且也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契机,加强训练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可以将问题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困惑,在不同方向的指引下,不同的方法渗透和形式渗透,使之活泛地使用,通过各种渗透策略不断形成。
第一,师生之间的对话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应重视,并且着重提倡交往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如在历史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过程中,讨论到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学生需要在课前查找大量关于此话题的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互动讨论的同时,教师也主动参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帮助性评价,从而不但提高中生的自信,也培养了高中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提高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胆量。第二,自主开放的模式。新的一轮课程标准改革,强调学生应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要有着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也让学生们走出狭小的课堂环境,广泛地与现代生活联系。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积极地学习,如讲到“九一八事件”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参观“九一八”纪念馆,写出一些观后感,使学生逐步地发展到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了解,从而加深学习印象。高中学生在这种公开的主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也能够测试他们的素质,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磨练和提升。第三,情景陶冶。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中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陶冶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高中生的感觉、灵感、思维能力。在心理上、情感上也最容易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共鸣。如在历史必修一《第十五课辛亥革命》中,教师采用情景陶冶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录片或电影,让学生感受在那个时代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抛头里洒热血、多少爱国英雄面对敌人面不改色,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实现革命理想。在这样一个生动而且具体的情景陶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