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解释 典型HS最常见突变
典型HE最常见突变
8
0
2.红细胞 酶缺陷
糖酵解途径
磷酸己糖旁路 +GSH代谢
红细胞酶缺陷
红细胞酶缺陷
3.珠蛋白异常
1)珠蛋白合成异常——地中海贫血 2)异常血红蛋白病
镰状细胞贫血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M病 氧亲和力异常血红 蛋白病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速, 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所发生的一种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了抗
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加速造成的溶血性贫血,在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中多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按照抗体分型:
1、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WAIHA) 原发性的 (自发性) 继发性的 (与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 癌症或药物处理有关)
溶血性贫血治疗原则
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 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 偿红细胞的耗损 溶血性疾病:发生溶血,骨髓能够代偿(6~8倍 能力),不出现贫血
溶贫的分类
1.按发病和病情分:急性、慢性 2.按发生场所分:血管内、血管外 3.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最有价值)
1.静止型携带者 2.轻型贫血症状 3.中间型贫血症状 4.重型β地中海贫血 5. β珠蛋白生成障碍型贫血复合β珠蛋白
链结构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损伤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溶血 免疫性溶血是指由于免疫反应而使红细
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的过程。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耐受异常—DC调控异常、T和B细胞免疫耐受异常 免疫调节异常—包括Th1/Th2细胞组成的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
枢纽”以及“调节性T细胞” 抗体后调节异常 基因易感性—早年动物研究显示,存在2个优势即Aia1和Aia 2;新
近发现7号染色体上的Aia3和1号染色体上的Nba2基因与发病有 关。人类Fas基因缺失,可使自身抗体明显增加而导致AIHA。 CTL相关抗原4(CTLA-4)的第49外显子A→T突变与AIHA有明显相 关性
新生儿溶血病
【发病机制】
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由父亲方面遗传 来的显性抗原导致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当胎 儿血再次进入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中产生大量IgG抗体,此抗体又可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导致胎儿、新生儿体内特 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使红细胞致敏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内破坏而溶血。
垂直的相互作用(Vertical interaction) 垂直于红细胞膜平面,参与骨架网络结构域整体膜成分的附连 a. 血影蛋白—锚蛋白—带3蛋白接触 b. 带4.2蛋白辅助带3蛋白与锚定蛋白结合
平行作用异 常会导致椭 圆形红细胞 出来自百度文库。
平行的相互作用(Horizontal interaction) 平行于红细胞膜平面,维持膜下骨架网络结构的双向连续性,使
物理性溶血
大面积烧伤(高温破坏红细胞结构)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毒素和生物性溶血
化学因素:砷化物,铅,药物等 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等
2、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初次免疫反应产生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且较弱不能通过胎盘
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
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
再次妊娠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仅需数天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 过胎盘的抗体,并能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Rh系统的抗体
(1)红细胞自身缺陷 (2)外部因素所致溶血
红细胞内在因素损伤
1.红细胞膜缺陷——多为遗传病
– 血影蛋白:由结构相似的α 链、β链组成异二聚体,两 个二聚体头与头相接连形成 四聚体。
– 锚蛋白 – 带3蛋白 – 血型糖蛋白 – 带4.1蛋白 – 带4.2蛋白 – 肌动蛋白
垂直作用异 常会减少红 细胞表面积, 导致球形红 细胞出现。
(1)药物性免疫,导致有抗体介导的溶血反应 (2)药物作用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红细胞(如G6PD缺乏者) (3)药物对异常血红蛋白所致的溶血反应。
引起红细胞G6PD缺乏者溶血的药物
抗疟药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类其他第Ⅰ类:肯定能引起 溶血的药物(共22种) 伯氨喹啉、磺胺甲嘧啶等
物理性溶血
人造瓣膜,微血管凝血性病变 血细胞通过时受到物理损伤,结构破坏
新生儿溶血病
1、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A或B型母亲的天然抗A或抗B抗体主要为不能通过胎盘的 IgM抗体,而存在于O型母亲中的同种抗体以IgG为主,因此 ABO溶血病主要见于O型母亲、A或B型胎儿。抗A或抗B抗体 大部分被其他组织和血浆中的可溶性A和B血型物质的中和和 吸收,发病者仅占少数。
新生儿溶血病
红细胞膜获得高强度的抗张力。 a. 血影蛋白异质二聚体的相互接触(SpD-SpD) b. SpD-蛋白—带4.1蛋白—肌动蛋白
受累膜蛋白 锚蛋白 带3蛋白 血影蛋白α 血影蛋白β 带4.2蛋白 带4.1蛋白
疾病 HS HS HS,HE HS,HE HS HE
HS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E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若母亲有过输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或外 祖母为Rh阳性,母亲出生前已被致敏,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输血性溶血
供血者血清中抗体——结合——受血者血细胞 受血者血清中抗体——结合——供血者血细胞
溶血的发生
药物性溶血
本病是因为药物进入机体后,由于免疫等因素从而引起 红细胞大量破坏,临床上出现贫血、黄疸、酱油色尿等 溶血表现。药物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溶血性贫血相对较 少见,仅占10%,但急性溶血有生命危险。根据发病机理 不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以下三种
2、 冷凝集素综合征(CAS) 原发性的 (自发的) 继发性的 (与淋巴瘤支原体肺炎、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有关)
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激活多克 隆B细胞或化学物 与红细胞膜结合, 改变其抗原性
导致自身抗体
淋巴组织感染或 肿瘤、胸腺疾病 以及免疫缺陷
机体失去免疫 监视功能,无 法识别自身细 胞
导致自身 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