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
映日荷花别样红——改革开放30年陕西教育成就辉煌
l. 亿 元 , 2 0 O5 9 较 0 6年 5 1 . 亿元 增 长 9 . % , 通 本科 高 7 16 普 7
8 荏 苒 . 指 ] 口 年 。随 着 改 革 开 故 的 步 伐 . 西 省 寸 弹 陕
校 、高 等职业 学校 和中等 职业学 校国家奖 助学金 制度等 助
学政策 的实行 , 得全省约 10所 高校 的近 l .4万名 学生 使 0 66 和约 2 .3万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 得资助。 78 陕西省 民办教育 规模逐步扩大 。到 2 0 0 7年底 , 省普 全
譬 9 一 o o 。 =
展提供大批量 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陕西省委 、 省政府 高
度重视高素质人才培 养工作 , 高等教 育规模 发展迅速 。截 止
20 年底 , 07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 7 所( 6 其中本科院校 3 所 、 7 高
职院校 3 9所 )成人高 校 l , 9所 , 独立 学院 1 , 2所 军事院校 9
2 0 的 65 04年 . 万人提 高到 20 年 的 1 . 万人 , 益学生 占 06 95 受
攻坚县 学生总数的 5 %。19 6 90年春季收费标准调整 , 家庭 对
始, 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实验在义务教 育阶段实施 。到 2 0 年秋 季 , 05 全省义务教育 全部年级进入课程 改革。 陕西省 西安 市碑林 区 、眉县被 教育部 确定为 国家级 校本研究 制度 建设 基地 , 同时省教育 厅还确定 了 4 1 2 所省级 校本研究制度 建设 实验学校 。全省 中小 学体 、 、 音 美开课 率城 区为 10 0 %, 农村地 区 9 %以上 , 中艺术欣 赏课开课率 达到 8 %。 川 0 高 5 铜 市、 咸阳市 、 杨凌示范 区 、 宝鸡 市和西安 市 已全 面实现 了“ 普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公用经费监测评估机制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公用经费监测评估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3.10.24•【字号】陕教财[2013]152号•【施行日期】2013.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公用经费监测评估机制的通知(陕教财〔2013〕152号)各市(区)教育局、财政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公用经费补助,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加大高中教育投入,初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公用经费补助体系。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实时监测评估我省基础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运转情况,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建立中小学和幼儿园公用经费监测评估机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监测目的通过监测样本学校公用经费收支情况,实时了解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进度,掌握公用经费支出分类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经费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监测内容(一)基本情况。
包括:学校名称、代码、学校类别、学校所在地、班级数、在校学生数、正式教职工数和临聘人员数等。
(二)公用经费收入情况。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中学杂费收入、其他收入等情况。
不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
(三)公用经费支出情况。
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公用支出和其他支出等日常公用支出情况。
不包括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1. 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差旅费、维修(护)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福利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交通费,以及其他支出情况。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5.03.08•【字号】陕政发[1995]15号•【施行日期】1995.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陕政发[1995]15号一九九五年三月八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认真贯彻实施《纲要》,是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任务。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就贯彻《纲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到2000年我省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一)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初步形成与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质量效益较高、各类教育相互衔接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1997年,全省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到2000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即占全省总人口85%以上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99%以上。
积极创造条件,使残疾儿童在入学率、入学年龄、受教育的年限和质量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同步实施义务教育。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市的城区以及县级市的城区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要求,广大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应遵循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一步(1993年-1996年),在占全省人口50.4%的西安、渭南、宝鸡、咸阳、汉中等地(市)所辖的经济比较发达的40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陕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陕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教育的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较高质量的教职工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提出如下意见: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是我省事业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我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财政负担能力,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与保证和满足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相适;(二)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三)力求精干规范、科学合理;(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二、中小学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一)普通中学1、机构设置。
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职业中学一般设置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
初级中学一般设置教导处、总务处。
县级以上重点中学(职业中学)和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政教处,规模在30个班以上的学校,根据需要可设置安全保卫处或管理岗位。
职业中学可增设招生就业处。
对于校办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显著的职业中学,可根据需要设置校办产业处。
九年制学校可参照初级中学设置。
2、领导职数配备。
县级以上重点中学和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学校,配备校级领导3-4名;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名;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l一2名。
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本乡镇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可增配校级领导1名。
(二)完全小学1、机构设置。
规模在13个班以上的完全小学,可设教导处、总务处。
规模在30个班以上的,可增设安全保卫处。
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完全小学不设职能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务一名。
2、领导职数配备。
西安市临潼区概况
西安市临潼区概况临潼,是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土地。
临潼是十三朝古都西安的东大门,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
西安市临潼区位于西安市东部,距市中心20余公里。
总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辖23个街道办事处、28个社区,285个行政村。
境内有秦兵马俑、华清池两个5A级景区。
说到临潼,这里曾是仰韵文化时期母系氏族部落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这里曾是"烽火戏诸候"周幽王爱妃褒姒一笑失江山故事发生的地方;这里曾是早于咸阳成为先秦建都的地方;这里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发生的地方;这里曾是秦始皇历时39年修建气势庞大陵园的地方;这里曾是盛唐时期皇家园林所在地,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恩爱缠绵、沐浴温泉的地方;这里曾是1936年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从而使我国形成抗日新局面的地方;这里还是国家级骊山风景名胜区和海内外驰名的旅游胜地……先秦时,临潼称栎阳,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至公元前350年的34年中,栎阳是秦献公和秦孝公前期的秦国都城,当时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交通方便,民时在军事上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重镇。
栎阳曾有过都城的繁盛时期。
秦以后,项羽入关中,将其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塞王司马欣就定都栎阳。
因此,在秦汉时期,栎阳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城镇。
秦始皇帝陵南依骊山,北眺渭水,风景秀丽,气势磅礴。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棺椁安置于三层皇水之下的墓穴,冢内修筑有百官宫观。
墓内顶端有日月星辰,下有五岳九州。
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秦始皇帝陵原有的大规模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是星罗棋布的数百处的墓葬和陪葬坑等,还在不断进行着探测和发掘。
现经过初步发掘并对外展出的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987年秦始皇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保护清单。
渭南市情
【独特区位具优势】渭南地处我国版图中心,是东西部的交汇点,西北东大门,处于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
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东连中原,北接华北,南达西南,市场战略位置极佳。
现辖一区(临渭)、两市(韩城、华阴)、八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142个乡镇(办事处),322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52万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
境内交通发达,连霍、西禹高速公路,108、310国道同陇海、西延、西韩、西南、西郑等7条铁路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县县通铁路、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为325.8公里,全市道路通村率达到100%,均居陕西省各市之首。
【钟灵毓秀炳青史】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约20万年前的“大荔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
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以及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遗存,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韩城两周古墓群、以桥陵为代表的唐帝王陵墓,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
周、秦、汉、唐两千多年,渭南一直是古都长安的京畿重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
这里是诗之源、字之源、酒之源、史之源、乐之源。
“中华第一诗”—《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的洽川。
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写出了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这里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眉户、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源远流长,诉说着岁月的久远。
这里是中国民俗之乡,石刻、木雕、面花、皮影、剪纸、提线木偶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传承者文化的变迁,蕴积着文化的厚重。
这里曾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和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陕西省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陕西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问题,更关乎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陕西省是我国高教大省,目前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90余万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责任重大。
近年来,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和各高等院校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这一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下面,就陕西省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本人在走访有关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陕西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特点当前,陕西省已经处于第三次就业高峰期,需要就业人员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术人员和转业军人等青年人,就业总量规模日趋增大,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主要面临三大压力:总量规模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
2009年,全国普通大学毕业生总数为611万,而陕西省普通大学毕业生总数为246835人,其中专科111996人、本科112999人、研究生21840人,加之2008年沉淀的未就业大学生4万余人,2009年陕西需就业普通高校大学生总数约30万人。
2006-2008年,陕西大学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分别为86.84%、87.23%和87.29%。
截止2009年5月26日,我省已举办省级大型招聘会45次,提供岗位69720个;校级大型招聘会630次,提供岗位143578个;校级小型招聘会8126次,提供岗位131350个,大学生毕业生处于有业可就状态的平均比例为47.07%,总体平均签约率为44.81%,其中专科50.07%,本科39.98%,研究生48.04%。
预计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年终就业率在80%左右,约10万名大学生需继续寻求就业。
陕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
陕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目前,陕西省有中小学校1.5万余所,在校生580多万人,专任教师约36万人。
根据规划纲要“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的要求,到20xx年,陕西省中小学校数将从目前的15795所减少到10680所,撤并5115所,校均学生规模从现在的368人增加到545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这样大的结构调整,需要准确的学校及教师的相关信息。
但是,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信息管理的工作缺乏效率,管理不规范,很难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给我省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信息化现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小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小学师资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 中小学师资管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静态、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科学化、规范化的师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并没有完全形成,许多中小学的师资队伍管理思路,还局限于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2. 中小学师资结构复杂,导致师资管理不善。
中小学师资结构是指整个教师队伍各要素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包括教师性别、年龄、学历、学科、职称等。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师资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就形成了师资管理庞大的数据量,使巾小学师资管理工作变得复杂。
3. 缺乏有效的管理。
中小学师资的建设和培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缺乏科学有效的中小学师资管理系统就难以保证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也无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先进的经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 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刘建林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予以专章论述,给我们厘清了教育的战略支撑和基础地位。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积极培养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陕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99所,在校生863.4万人,教职工71.8万人,专任教师56.1万人;高等学校111所,在校大学生201.8万人,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居全国第4位;“双一流”建设大学8所,国家“双高”高职院校8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陕西奋力答好“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陕西教育何为?”的答卷,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陕西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
政治性是政治组织的灵魂,政治方向决定政治组织的走向及趋势,政治觉悟是个人能力的集中体现。
陕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台账式、清单化落实推进,全面提升“从政治上看教育、办教育”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7次来陕,多次看教育、去学校,对陕西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邀请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过的4所学校的负责同志到委厅机关分享交流,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教育足迹”;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安康老县镇中心小学、绥德实验中学、延安中学召开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组织党员干部赴杨家岭、延安中学和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等地,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全国教育统计
全国教育统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
工作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9年。
一、学前教育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
在园幼儿4805.21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218.20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78%。
共有学前教育专任教师319.10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8.1%。
二、义务教育2021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2万所。
在校生1.58亿人。
专任教师1057.19万人。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4%。
中国有15.43万所小学。
小学在校生1782.58万人,在校生1.08亿人。
小学专任教师660.08万人。
全国有5.29万所初中。
初中学生1705.44万人,学生5018.44万人。
初中专任教师397.11万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2021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4%。
中国有14600所普通高中。
招生904.95万人,在校生2605.03万人。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02.83万人。
中国有7294所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69.54万人。
四、高等教育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
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
全国普通和职业院校招生1001.3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万人;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
全国普通和职业院校学生3496.13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1893.1万人;本科12.93万人;高职院校在校生1590.1万人。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
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
研究生333.24万人。
市情概况
市情概况一、我市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一)、人文历史1、自然地理。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公里,长城横贯东西700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
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3—2914小时,无霜期短,平均在134—169天,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
自然灾害较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冰雹、霜冻、暴雨、大风等灾害发生。
2、行政区划。
全市辖榆阳区和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子洲、清涧、吴堡1区11县, 222个乡镇,5507个行政村。
全市常住人口333.98万人。
3、历史沿革。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
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县)建都,称大夏国。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设为地级市。
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
4、革命史实。
榆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
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多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在校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如何分别影响在校学生总数的。
关键词:在校学生总数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一、引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教育指标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受教育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文盲比例直线下降。
随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众多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上表现都十分出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对中国在校学生总数(应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具体分析见下图),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在得到在校学生总数与各主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后,据模型方程中的各因素系数大小,分析各因素的重要性,并找出影响在校学生总数最大的因素。
影响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图:——————这是影响在校学生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在校学生总数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这个因素同样重要(注:1.由于其他因素或是不好量化,或是数据资料难于查找,故为了分析的简便,这里仅用此三个因素来进行回归分析。
2.学校总数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等,故学生总数也是以上学校的人数之和。
)三、建立模型Y=α+β1X1+β2X2+β3X3+u其中,Y—在校学生总数(应变量)X1——人口总数(解释变量)X2——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解释变量)X3——人均GDP(解释变量)(注:有关模型的一些假定:(1)假定不考虑学生转学的影响。
(2)假定各统计量计算准确。
四、数据搜集1.数据说明在这里,使用同一地区(即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
2.数据的搜集情况采用1985年到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情况见表一。
表一:obs X1(人口总数/万) X2(学校总数/万) X3(人均GDP/元) Y(学生总数/万)1985 105851 11.1081 853 20117 1986 107507 11.00635 956 20325.8 1987 109300 10.90899 1104 20248 1988 111026 10.71226 1355 19848.8 1989 112704 10.54347 1512 19489.4 1990 114333 10.40992 1634 19532.5 1991 115823 9.94932 1879 19813.2 1992 117171 9.85393 2287 20215.3 1993 118517 9.6081 2939 20627.9 1994 119850 9.56128 3923 21461 1995 121121 9.46772 4854 22418.1 1996 122389 9.29882 5576 23251.2 1997 123626 9.06617 6054 23861.1 1998 124761 8.85622 6308 24074.2 1999 125786 8.61273 6551 24327.6 2000 126743 8.25667 7086 24369.9 2001 127627 7.01097 7651 24224.4 2002 128453 6.62013 8214 24389.3 2003 129227 6.34737 9101 24452.5五、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1.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经济意义、统计推断的检验利用EVIEWS软件,用OLS方法估计,得:(见表二)表二: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07/05 Time: 09:35Sample: 1985 2003C 18008.66 4856.655 3.708038 0.0021X1 -0.080341 0.038584 -2.082241 0.0549X2 851.4523 174.1777 4.888410 0.0002R-squared 0.978300 Mean dependent var 21949.85Adjusted R-squared 0.973960 S.D. dependent var 2024.050S.E. of regression 326.619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0013Sum squared resid 1600207. Schwarz criterion 14.79896Log likelihood -134.7013 F-statistic 225.4140Y=18008.66-0.080341X1+851.4523X2+1.324234X3 (1.1) (3.708038)(-2.082241)(4.888410)(10.61084)R2=0.978300 R2 =0.973960 F=225.4140可见。
渭南_百度百科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枧模居全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全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4万公顷。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有耕地54.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1.6万公顷。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全市粮食总产量已突破20亿公斤。“十五”期间,国家将渭南确定为全国五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21亿元,涉及渭南8县市,总面积30万公顷。建成后每年为国家提供优质小麦135万吨,产值达3亿元。粮食,棉花、油料总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已形成在全国驰名的粮食,棉花,苹果,烤烟、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笼养坞、生猪、渔业10大商品生产基地。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的1/4,棉花总产约占全省的80%,在渭北五县市苹果优生区建成了6.67万公顷优质苹果基地,年产苹果53万吨。白水苹果、蒲城酥梨、韩城花椒,华县大葱、富平辣椒、大荔花生和西瓜等农产品远销国外。
布在9县(市、区)的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源多量大,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6万吨,富含 多种人体所需元素,被誉为“中国之最”。
生物资源
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有利 的生长条件,历来是陕西省最优的农业生态区。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
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 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
陕西省西安市2019统计年鉴数据:20-3 各级各类教育学生情况(2018年)
2、附设幼儿园
Attached Kindergartens
另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ions
注:1.本表数据来源于市教育 局。
53783 25535 25990
2258 81173 43051
6023 3379 28720 93154 85873 5141 2140
20-3 各级各类教育学生情况(2018年) Basic Facts on Education Student by School Type (2018)
单位:人 毕业生数
指 标
Item
一、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一)研究生
Postgraduates
1、高等学校
Institutions of Higher Schools
九年一贯制学校
Nine-year Consistency Schools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Twelve-year Consistency Schools
完全中学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二)普通初等教育
Regular Primary Education
2169 92984 47197
7717 5751 32319 151606 138245 10584 2777
461 133
3 162 127
29 7
12 130246 129362
884
154399 76219 71551 6629
Number of Graduates
379696 27276 27088 188
205014 126163
陕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陕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教育的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较高质量的教职工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提出如下意见: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是我省事业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我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财政负担能力,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与保证和满足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相适;(二)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三)力求精干规范、科学合理;(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二、中小学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一)普通中学1、机构设置。
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职业中学一般设置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
初级中学一般设置教导处、总务处。
县级以上重点中学(职业中学)和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政教处,规模在30个班以上的学校,根据需要可设置安全保卫处或管理岗位。
职业中学可增设招生就业处。
对于校办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显著的职业中学,可根据需要设置校办产业处。
九年制学校可参照初级中学设置。
2、领导职数配备。
县级以上重点中学和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学校,配备校级领导3-4名;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名;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l一2名。
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本乡镇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可增配校级领导1名。
(二)完全小学1、机构设置。
规模在13个班以上的完全小学,可设教导处、总务处。
规模在30个班以上的,可增设安全保卫处。
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完全小学不设职能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务一名。
2、领导职数配备。
前进中的渭南教育
中招生99 .万人 ,年 年超额完成省 上下达 的招生 任务 。职 中毕业生安
近年来 ,全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 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置率达9 %,居全省 前列 。完成 “ 人技 能工程 ”培训l “ 暖工 8 人 、 温
指 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 ,以 程” 、农 民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劳动 力转 移培训 13 万人次 。在 全省 5 建设 教育 强市为 目标 ,围绕办好 人 民满 意的 渭南教 育 ,坚持 教育创 职业学校教 学质量检测中 ,我市成绩~直名列 前茅 。在职中 毕业生 技 新 , 化教育 基础 , 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突 出素质教育 , 强 深 加快高中 阶段教育发展 普 及步伐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 育、 B 能鉴定中 ,合格率达 ̄9 %以上 。四是 民办教 育管理日趋 规范 。全市 15 J
教 师培 训105 ,岗位职务培 1 0人 ,新任教 师培训 10 人 , 中 的历 史起点上 ,全市广 大教育 工作者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 导 ,大 50 , 100 5 20 初 校 长岗位培 ̄1 6 ,小 学校长岗位 培训 10人 。评选陕西 省特级教 兴落 实风 尚,争 创一流业绩 ,尽心尽力 ,尽职尽 责,多干 少说 、高效 }3 人 j0 1 38 师1: 8,市级教学能手42 ,市级优秀教 研成果 93 。评选陕西省 运作 ,积极构建和谐教 育,倾 力打造渭南教育品牌 ,努 力办好人 民满 2 1: 8 6件 教 育系统先进集体2 ,全国模范教师3 , 国及陕西省优秀教师 、 个 名 全 优秀教 育工作者1名 ,渭南市优秀教师 、优秀教 育工作者9 名 。七是 7 9 “ 两免 一补”政策和贫困生资助工作J U l 实施 。三年来 ,  ̄ I 全市 农村 义 务教 育阶段全 面实施了 “ 免一补”政策 , “ 两 两免 一补”资金达78 亿 元 ,享受 国家 “ 两免一补 ”资金人数27 O 万人次 。落实高中 阶段特 困生补助资金 19万元 ,资助特 m ̄ 16O ,落 实中等职业 学校 专 2 4 5 A.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