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复习:小说情节手法题型解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复习:小说情节手法题型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215a0a1ed630b1c58eeb58e.png)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复习:小说情节手法题型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型后审视文本,点出所用的情节手法或技巧;第二步:理清思路,结合文本情节分析其具体表现,联系小说的三要素,分析技巧的艺术效果,有时要分析读者效果。
整合起来,对情节叙述技巧特点的作用题,有四个思考角度:1.思考在艺术结构(情节)上的作用;2.思考在形象塑造上的作用;3.思考在思想内容(主题)上的作用;4.思考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第三步:用上术语,规范作答。
(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ed69eb9284ac850ad02422c.png)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故事情节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常见回答】(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2)分点概括情节式(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2、【常见回答】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如:(三)小说开头作用(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四)小说结尾作用(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答题角度为: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文教学:高考小说情节考点解读与答题策略
![语文教学:高考小说情节考点解读与答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2615bc5ba0d4a7302763ac5.png)
语文教学:高考小说情节考点解读与答题策略高考小说情节考点解读与答题策略张志先小说是主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把握好故事情节,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是读懂一篇小说的关键,也是阅读整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把握小说情节的含义小说的情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谋篇布局。
小说通过设计新颖独特、跌宕起伏、悬念丛生的情节,使中心思想和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小说的情节结构往往讲究“尺水兴波”,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出扣人心弦的波澜。
情节好的作品会吸引人,能够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情节不好,小说就难以吸引读者。
好的情节如同一个合适的“容器”,可以容纳见闻和情绪意念,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丰富的姿态。
二、理清情节的四个部分具体到一篇小说,在分析情节时,我们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部分。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开端是小说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发展是主要矛盾冲突从开始到逐步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情节的最后部分,交代故事的结果。
当然,有些小说除了这四个部分外,在开端前还有序幕,结局后还有尾声。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情节主要是这四个部分。
三、解读情节的四个维度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是生活片段的剪辑组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分析小说的情节,我们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维度。
一是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小说故事的来龙去脉,善于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当然,我们尤其要注意分析、理解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会故事情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和社会现实意义。
二是鉴赏小说的情节要多关注细节刻画。
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一篇小说的情节就是由很多个场面和细节组成的,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才显得更加真实、自然。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3127cb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5.png)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高考期末必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高考期末必备!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dc009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3.png)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高考期末必备!高中语文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套路及答题规范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套路及答题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6fd9f9d5fbfc77da269b16b.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套路及答题规范小说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形象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三、注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环境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语文阅读答题套路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考前版本)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考前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3e5dd97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1.png)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考前版本)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的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历年高考题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反映、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4.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从写景角度看,有: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
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
3.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三、环境描写赏析题要回答这种题目,需要掌握环境描写的技巧(手法)、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表达效果和作用。
高考小说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5db22e40975f46527d3e152.png)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备考要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高中语文小说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小说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744e1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高中语文小说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高中语文中的小说类文本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如何在考场上正确理解小说类文本、准确把握题目要求、高效地展开答题,是很多学生所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从题型、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归纳总结高中语文小说类答题技巧。
一、题型小说类常见的题型有:概括大意、分析细节、理解主题、自选命题等。
以下针对每种题型进行详细分析。
1. 概括大意概括大意是考察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掌握程度,一般出现在小说篇头或篇尾的读后感、作品简介等部分。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主线,不丢失细节:概括大意要注意主线、重心句的捕捉,不能遗漏重要信息、情节或人物等细节。
(2)准确表述:概括大意需要语言简练、准确,尽量避免含义模糊或过于笼统的表述,例如“描写红色……”,需要明确指出是何种红色。
(3)字数限定:一般要求概括在70个字以内,注意不要给难度加码,否则只会增加失误率。
2. 分析细节分析细节的题目比较具体,需要考生对文本中细节的逐一解析,例如词语、句子、意象等。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构建关键词表: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将文本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记录,包括人物、地点、时间、动作、形象、情感等方面。
(2)多角度阅读: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进行多次阅读、思考、反复回溯,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3)恰当引用:在回答时,需要适当引用文本中的原文,以加深分析的力度。
3. 理解主题理解主题是小说类中比较高档的一个题型,考察学生的文本阅读与理解能力。
有些题目是要求对主题予以概括,有些是要根据主题分析文本和人物形象等具体细节。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提前读题:全面理解题目,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旨意,再进行全文阅读,以便从细节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识别隐性因素:在分析文本时,不仅要着眼于明显的符号、意象、叙事思路等方面,还要识别隐含的因素,例如情感、价值观等。
(3)适度发挥:针对开放性的主题题目,可以根据文本细节进行适当的发挥,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信息,以加深分析力度。
高三语文小说题型总结归纳
![高三语文小说题型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641c8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b.png)
高三语文小说题型总结归纳高三学习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其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考试中小说题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小说题型,下面将对高三语文小说题型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处理小说题型的技巧和方法。
一、描写细节题型在小说中,描写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类题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处理:1.注意收集关键细节。
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收集关键细节,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展开等。
这些细节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发展。
2.注重人物形象描写。
人物形象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注意收集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关注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中营造氛围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注意收集环境的描写,包括时间、地点、气氛等,通过环境描写来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
二、情节分析题型情节分析题型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转折,下面是一些建议:1.抓住故事的起承转合。
阅读小说时要留意故事的起承转合,特别是转折点和高潮部分,通过抓住故事的关键情节和发展轨迹来理解整个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往往与情节的展开息息相关,要注重分析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理解这些关系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
3.思考故事的意义与价值。
小说所揭示的故事往往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观,要思考故事背后的信息和启示,从中汲取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
三、主题思考题型主题思考题型是对整个小说的把握和理解,以下是处理此类题型的方法:1.抓住小说的核心主题。
小说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核心主题,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抓住小说的核心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2.运用细节支持观点。
在回答主题思考题时,要运用小说中的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和引用文本,加强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结合背景知识思考。
对于一些抽象的主题,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含义。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鉴赏解题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鉴赏解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da7352110661ed9ad51f3a4.png)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你知道是什么吗?很多经典名句,我们时常挂在嘴边,但是这句话的上一句或下一句你知道吗?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花月痕》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其二》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关情节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关情节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aaad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d.png)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关情节的答题技巧一.情节概括:按一定顺序梳理情节。
1.明考型结构连贯法: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场面连贯法:以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梳理情节线索连贯法:以线索(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串起情节2.暗考型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如《微纪元》刘慈欣请简析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进程(6分)答题技巧:心理变化:由情节带出心理我们要按顺序梳理、注意倒叙,梳理时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二.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包括情节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1.情节叙述手法①叙述人称及视角过去完成进行时(过来人)现在进行时(儿童)⑴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作为局内人(参与者),既是叙述者又是文中形象。
效果:⒈使叙述真实亲切⒉拉进读者和作者的距离⒊便于议论抒情⒋受限于所见所感⑵第二人称“你”(半知视角):⒈拉进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⒉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⑶第三人称“他”:作为局外人(旁观者),仅是叙述者而非文中形象。
效果:⒈直接客观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⒉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由⒊冷眼旁观,缺少亲切感⒋局外叙述,有距离感②叙述方式(顺序)⒈顺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⒉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⒊插叙: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突出主题⒋补叙:使情节更加丰富严谨;主题更加突出⒌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两件事都交代清楚或者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使叙述思路更清晰,照应周密得体。
插叙vs补叙⒈插叙⑴联想式:如“他想起了……”⑵转述式:如“听人说”、“据说”、“有人说”③直述式:用“原来”“过去”等时间词直接引入⒉补叙:⑴文章最后对影响事情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一般是简单的点睛之笔。
2020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
![2020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05998baaea998fcd220e87.png)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答题格式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答题格式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
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高考小说解题方法归纳
![高考小说解题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32096a069dc5022aaea00ef.png)
高考小说解题技巧归纳一、理清故事情节(一)概括故事情节⑴常见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⑵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三个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矛盾);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⑶叙述角度①以情节发展的过程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以线索为中心概括③以人物形象角度概括(何人何时何地何境何事何情)(二)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
(“四对关系”)常见题型:⑴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⑵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1.考虑情节与所处位置的关系⑴全文:①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先抑后扬式:突出人物性格。
(2)首尾(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开头:①倒叙式:起制造悬念作用。
②引起下文式,起铺垫作用。
(4)中间行文(伏笔铺垫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结尾:①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构安排——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主题——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引人思考;人物性格——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读者的情感——主人公、作者、读者意愿一致,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主题——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给读者反思,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
4.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393877e647d27284b735174.png)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细致分类明晰章法——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张忠森“情节”方面的内容几乎是高考小说阅读中必考的一个板块。
众所周知,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有机地统一则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
在小说中,情节,“它主要是指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经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能显示人物自身、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某种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
因而,广义上的情节就是事件,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意图而通过作品来讲述的事件”。
对于阅读小说而言,情节把握是关键。
因此,高考小说阅读就常常把这作为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高考“情节类”的考题,如此才能更好地去迎接考试。
对于情节类的题目,复习时,不能过于笼统抽象,而应该对出现过的高考真题进行深入的题型分析,并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策略,尽力做到高效的应考复习。
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八个字:细致分类,明晰章法。
一、题型分析从历年的高考题来看,情节类的题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概括故事情节类。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国共产党写了几件事”、“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等。
第二类是分析故事情节类。
常见的设向形式有“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为什么”、“某一情节这样安排,合理吗”、“某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等。
第一类题,就是直接概括故事情节。
这类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也仅属于C级。
比如2013年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这种题意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也是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的能力。
第二类题,其实就是赏析情节、分析情节作用的一类题。
这类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主要考查情节的理解,以及它在小说叙述中的作用分析,能力层级属于E级。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269fbe77232f60dccca13b.png)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人物形象1、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二、环境描写1、常见题型(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2、解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3、答题格式:手法+景物特点(概括性短语)+作用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或深化主旨。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技巧题型指导与专练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技巧题型指导与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f0fa204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7.png)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技巧题型指导与专练必备知识叙述方式1.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用第一人称,正文部分大都转述“她”即祥林嫂的事情;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如契诃夫的《苦恼》,穿插了很多车夫约纳和乘客之间的对话,以及他的内心独白,有力地表现出了他丧子后极度悲伤却无人可以倾诉的痛苦。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对话与心理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
对话交代前因后果,体现人物冲突,叙述明快简洁。
内心独白、潜意识、主观抒情都属于此类。
如海明威《杀人者》多对话,伯尔《在桥边》多内心独白。
关联教材:《变色龙》用对话展现奥楚蔑洛夫的心理。
3.叙述与写景结合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放慢叙事节奏,使小说具有一种诗意美,更加突出主题。
最典型的当属沈从文的《边城》,开篇便是: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处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美舒展的写景片段,这些写景和叙事相结合,写出了湘西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自然风光之明净映衬出了当地民风人情的纯净美好。
4.回忆(历史)与现实交织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丰富内容(人物故事),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策略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48bb799102de2bd97058831.png)
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策略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前三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第四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三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节艺术题
•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 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提 问形式主要有:1、小说关于某某 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 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 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 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4、 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 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 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
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 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 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 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 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 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 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 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 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 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 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 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 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思考:一、情节安排评价,如:①一 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 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③ 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 胜;④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⑤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 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 心情;
•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 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 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 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 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 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 常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 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 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 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 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 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 态和心理状态。
一、情节梳理题
• 一、情节梳理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 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 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 主要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 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 (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 某一方面)。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 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 第四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三种是不同 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 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这类提问形式 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 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 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尾。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 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 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 “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 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 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 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 前三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 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 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 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 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 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 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 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 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 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 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策略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 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从命 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 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 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 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 考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小说情节 类题型的解答能力和答题的规范性,现 在结合实例探究归纳一下这类题型的规 范答题策略。
•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 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 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 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 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 例题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 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 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 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 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 谈你的见解。
• 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 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 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 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 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 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 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 再生波澜,想 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 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 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 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 节。
一、情节作用题
• 二、情节作用题 •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 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 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 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 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 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 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 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 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 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 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 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