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九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
• 十多年前,一个美国青年就已经领教过了。 1994年,美国青年麦克在别人汽车上涂鸦, 被判4个月徒刑,3500新元罚款,笞6鞭。 经克林顿说情,当时的总理李光耀给了点 面子,减为3鞭。新加坡鞭刑十分了得,三 鞭子,屁股就皮开肉绽。当年,美国也是 一片哗然,指责新加坡野蛮。
• 正式社会控制与非正式社会控制之间的交 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 • 对于大学生饮酒狂欢是不是可接受的行为, 看法往往是互相冲突的。
• 任何形态的文化与艺术创作家都会迫使环 境改变。大多时间,人们会遵守已为社会 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创作规则。人们通过特 定方式消费特定产品,或是籍由在社会中 合法的范畴内创造认同的方式来表现他们 对社会文化规范的服从,一般来说,涂鸦 的人对文化创作有不同的看法。不论涂鸦 的内容是什么,涂鸦创作者的心态就已经 告诉我们,他(她)本身是社会的局外人, 并且使自己与社会疏离。
• 一名和研究者合作的学生在校园中访问了 72名白人学生。她宣称,她正在替某个课 程做意见调查。另一名也是研究者同伙的 白人学生,同时也被拦下并受邀请加入调 查,两位学生都被问到斯密斯大学应该如 何响应。在1989年四名非裔美籍学生收到 种族主义者匿名便条的事件。和研究者同 伙的学生总是抢先第一个回答,在某些时 候她谴责这些便条的内容,但是在另外时 候,她则替这些种族主义匿名便条辩护。
1、社会控制
• 每一个文化、亚文化以及团体,都有其独 特的规范影响它们视为恰当的行为。法律、 服装习惯、组织内部章程、课程要求、运 动与游戏规则,这些都代表了社会规范。 • 一个社会如何让人们接受基本的规范? • 社会控制就是指,在任何社会里,预防人 为越轨行为的技巧与策略。
• 社会控制发生在所有文化角落中。 • 在家庭中,我们被社会化要顺从父母,只因为他 们是我们的父母。 • 同辈群体让我们了解非正式标准,比如服装习惯 规范着成员的行为举止。 • 大学则拟订期待学生遵守的校规。 • 在官僚组织里,员工面对一套正式的规定与规章 系统。 • 最后,每一个社会的政治合法化并强化各种社会 规范。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越轨行为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整,尤其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以减轻由越轨行为产生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越轨;行为;社会控制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
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
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
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
二、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 有些人为什么会破坏群体的或社会的规则? 更多地涉及的是越轨的一般原因而不是特殊行为的原因。他 们努力解释为什么越轨行为会发生,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人为 什么会采取某一特殊的越轨行为。
1、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 ——许多男性暴力犯罪者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其性染色体 的构造为XYY ; ——近90%的极端暴力犯罪个人有大脑缺陷; ——受体内男性荷尔蒙激素水平的影响 ; ——将越轨行为作为各种疾病,包括器质性和精神性的疾病 的结果 ;像吸毒的副作用、机能亢进、酗酒等这样的越轨 行为,现在通常更多地视之为医学上的问题而非品德上的缺 点。例如,曾经被当作酗酒罪的行为现已被医学研究认定为 酒精中毒。
• 文化传递理论
失落并不一定导致越轨。例如,许多贫民区的孩子,受教育和挣 钱的机会经常被抑制,但他们并未成为瘾君子、盗贼。正如心理学的 学习理论所指出的,要想变成越轨者,人们必须有机会去学习越轨。 那些习得了赞成越轨行动的观念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采取越轨的 方式。 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虽然社会环境试图劝导人们遵从社会规范,但教导的内容并非总 是一致。 如家长的言传与身教并不一致。 ——在某些企图纠正越轨行为的地方实际上却在传授越轨行为。如在 监狱。 萨瑟兰的差异性联合理论(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认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 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风,哪个方面就会去引 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程 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者。萨瑟兰指出,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 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越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越多、越频
社会学概论--第九讲社会控制-657
在舆论所形成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 社会成 员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 与制约。
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 一是由社会公 众自发形成, 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 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 体现为社会 系统的自在控制
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 众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 这种自觉形成的舆论是 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体现 为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社会自在控制相比, 自为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客 体和明确的目的, 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 动权的把握
▪ 2.心理学解释
弗洛伊德(S.Frud)为代 表:本能理论
认为侵犯是人的本能行为, 是与生俱来的。发生侵 犯行为的动因来自人的 内部。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 是侵犯的诱因,在它的 作用下,人很可能以侵 犯行为缓解挫折感
3.社会学解释
(1)差异交往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一个 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们在社 会化过程中同什么人交往 . 与越轨人员交往密切会 促使越轨行为发生。
1.生物学解释 龙勃罗梭认为越轨是 由于遗传而得来的生 物学上的变态的结果。
1、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 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 人。 2、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 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 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 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 C.龙勃罗梭(C.Lombroso) 犯罪天赋中产生。
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过程中也有其无能为力的 地方,有的领域和场所是不适宜用法律的方式调 整和规范的。
有些在道德上重要但又不能在法律上予以执行的 义务很难加以把握;
法律对侵犯了重大利益但又微妙模糊的行为方 式往往是无能为力
越轨的社会学解读
对于社会规范,人们总是徘徊在 遵从与反抗之间。
一、内涵
(一)什么是越轨?
1、定义:所谓越轨(deviance ),是指违反群体或社会重要规范的行为,或异于 常规的现象。 多重理解: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在《越轨社会学概论》中, 对越轨的概念按其外延的大小,从大到小,呈漏斗(锥)型进行了排列: (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三)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的解释主要是指强调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对越轨行为的影响。这种理论视角主要包 括以下五种理论: 1、结构性紧张(失范)理论:所谓失范是指社会一个社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相互冲 突或者规范和价值相对脆弱、缺省的状态,导致人们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大量越轨行 为的出现。 默顿结构紧张理论用以解释受阻群体越轨的五种目标—手段的反应模式:
四、犯罪与犯罪的控制
(一)犯罪——是指当局所禁止,并且运用正式制裁予以惩罚的行 为。 (1)犯罪的类型:有组织犯罪、白领犯罪和公司犯罪、无受害人罪 (2)犯罪统计:“真实”的犯罪率与报告犯罪率、性别问题 (二)社会控制体系 (1)组织控制 (2)制度控制(政权、法律) (3)文化控制(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社会舆论) (三)犯罪控制系统 (1)警察 (2)法院 (3)改造系统
后来的染色体理论,则指出许多男性暴力犯罪者的人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其染色 体结构为XYY型,不过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犯罪。 缺陷:无法区分越轨行为产生的生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界限,也无法确切指出生 理特征和越轨行为之间的实际联系。
社会越轨与控制
14:58:58
1
• • • •
本章内容
社会学中最让人 感兴趣也最复杂 的课题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和类型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非社会解释 三、有关社会越轨的社会学理论 四、社会控制
14:58:58
2
QUESTION:
1、“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
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 避免的社会现象。” 2、“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像我们所想象的 那样完全正常。” 以上论断是正确的吗?
14:58:58
3
一、 社会越轨的含义和类型 • 1、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也称为越
轨行为、离轨行为、偏离行为。是指社 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成员 社会规范 社会个体、群体、组织 现存/谁的规范?
权力 阶层
14:58:58
4
2、社会越轨的类型
1)
2) 3)
14:58:58 6
龙勃罗梭
Cesare Lombroso,1836—1909
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人类 学派的创始人。 生于维罗纳犹太人家庭。曾任军医、精神 病院院长、都灵等大学的教授。重视对犯罪人 的病理解剖的研究,比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 人的关系,运用人类学的测定法作为研究精神 病犯罪人的其他犯罪人的方法,对于犯罪人的 头盖骨和人相,特别加以注意。
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58
10
默顿根据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两个社会因 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五种适应模式:
适应类型 1、附和 2、创新 3、形式主义 4、隐退主义 文化目标 + + + – 制度化手段 + + -
第九章社会控制
思考题
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方式? 我国当前社会的越轨行为与控制?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一)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1.越轨行为的含义: 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 2.越轨行为的类型: (1)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不从俗行为、不道 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个人越轨和群体越轨。 (3)正向越轨(过)和负向越轨(不及)。
二、 社会控制的方式
(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1.习俗——风俗和习惯 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有优劣之分。 良风美俗和陈规陋习。好的习俗维系关系, 形成和谐进取的氛围,是积极控制。陈规 陋习维护旧秩序,控制是消极的。
二、 社会控制的方式
2.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 的总和 靠人们的信仰、社会舆论促使人们自觉遵 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 道德的控制作用。如中国。但道德作用有 限,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的控制 (1)正式控制:利用比较成型,正规的规 范来约束人的控制方式。文字表达,正式 发布,如法律、条例,规章。 (2)非正式控制:使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 约束人的控制方式。不成文、非系统化的。 道德、信任、群体压力等。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3.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1)外在控制:感觉外在社会环境对其的 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 会规范。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如法律制裁、 纪律约束、舆论压力。 (2)内在控制:接受和内化社会或群体的 价值规范,自觉实践角色规范。自我控制, 自觉,慎独,克己。
(二)政治、法律和纪律 1.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 强有力。惩罚、威慑或暴力外,还应用教 育方式,灌输价值观念,提倡行为方式, 教化国民,使其自觉按规则行事。“王霸 并用”,“德法合一”。 法律的控制作用最权威、严厉、有效、普 遍。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讲课教案
员或构成该组织的各个亚组织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的方式。组 织控制仅限于组织之内,且实行层级控制。组织控制手段包括组 织指令、组织规章等。 2、制度控制手段 它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全体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与制约的方式。其具体形式有政权和法律。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3、越轨行为未必就是犯罪行为。有很多轻度的越轨就不能算是 犯罪行为。
4、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每个社会都有大量被戒律越多,意味着越轨行为的种类也就越多。
5、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所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
二、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学通常认为,某种类型的个性或精神气质与越轨行为有关。 如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相信:性格外向的人相对比性格内向的人 更容易出现越轨行为,原因在于前者善于交际,好冲动,追求丰 富多彩的人生和强烈刺激,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却比较容易自我控 制,内性安静,不易出现越轨行为。
心理学认为越轨行为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有一种观 点认为,暴力犯罪都是社会中习得的(如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 响)。
第三节 越轨的理论分析视角
对于越轨行为的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论视角。每种理论 都试图揭示出越轨的普遍特征,而不针对具体的个人越轨行为。
一、生物学的解释
主要集中于对性质严重的犯罪性越轨行为的解释,而且大多数的 研究关注的是男性犯罪者,很少有人研究女罪犯。如19世纪意大 利学者隆布罗索提出:罪犯在遗传和发育方面不如守法公民。美 国体质人类学家胡腾也认定:罪犯有多方面的遗传和生理缺陷。 另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则认为:人的体型可能和犯罪有关。 他说研究的罪犯大多是肌肉发达、筋骨健壮的“斗士体型”。这 些早期研究被认为充满主观成见。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学者研 究后认为:许多男性暴力犯罪者比常人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只 是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暴力行为。20世纪80年代的 医药专家大会上,有几位研究者认为,近90%的极端暴力犯罪者 有大脑缺陷。也有人认为男性的犯罪行为和男性雄性激素荷尔蒙 的分泌水平有关。
越轨和社会控制
越轨和社会控制
主讲人 向羽
(Social Deviance & Social Controls)
一些成语
• 君子慎独;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官逼民反,铤而走险”;
本讲目录
第一节 越轨的本质 第二节 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社会控制
第一节
一.越轨的定义
赂等。
无受害人罪(victimless crimes):指达到一致的成人之
间就非常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达成的交易因触犯刑法禁律 而宣判有罪。如毒品买卖、色情作品的传播等。
犯罪行为的三个特点
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犯罪行为
的最本质特征,但并非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都是犯罪行为;
犯罪者在遗传和发育上不如守法公民。 在解释越轨的问题上,将越轨行为作为各种疾病,包括器质
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结果,这种倾向称为用医学方法处理 越轨问题(medicalization of deviance)。越轨通常被视 为是医学上的问题而非道德上的缺点。
医学办法对待越轨并不总是一个有益的办法。例如无家可归
(2)为什么在某些社会情境下的越轨行为在另外情况下却有
很高价值? (3)为什么越轨者破坏某些规则而不破坏另外一些规则。
社会学视角中的几种越轨理论
1. 结构性紧张理论 2. 文化传递理论 3. 社会控制理论 4. 冲突理论和越轨 5. 标签理论
1、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失范理论—— 结构性紧张理论(structural strain theory)
社会赞同的越轨行为和社会不赞同的越轨行为(根据越轨
行为的结果)
① 社会赞同的越轨行为:并不导致社会成员不满的越轨行为。 ② 社会不赞同的越轨行为:妨碍了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的越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卢梭:人类应该在公共秩序(通过社会化和一定的社会控制实现)和个人自由之间实现二者的平衡。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适度的社会控制(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的原因有:①人们对自由与控制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
②利益的复杂性。
③现实的复杂性。
2、社会控制的概念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之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制约也称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也称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③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即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于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
④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4、社会控制的方式①习俗、道德和宗教②政权、法律和纪律③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从众与服从:米尔格拉姆有效区分了社会控制的两个重要层面即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与同辈一样的行动,同辈指的是和我们处在相同地位且没有特别权力指导我们行为的个人;服从则是对等级结构中具有较高权威者的依从。
二、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个名词并不代表堕落或邪恶。
越轨行为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12越轨与社会控制
越轨与社会控制一、越轨(一)越轨的含义越轨,是指违反或偏离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越轨是一种病态,是一种机能障碍,因为它对社会稳定起瓦解作用。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越轨行为却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越轨的定义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当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是作为违规的行为而被视察,被定义的,并被贴上越轨的标签。
1、与越轨有关的几个概念注意:●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1)越轨行为中的反常行为与不遵从行为反常行为是指接受社会规范的合法性但事实上却违犯规范的行为。
多数犯罪行为可以归为反常越轨行为。
不遵从行为是指不接受某些现存社会规范的合理性而刻意冒犯和反叛的行为。
(2)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虽然大多数犯罪行为是越轨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3)个人越轨、群体越轨和组织越轨2、社会控制和越轨社会控制: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内社会控制: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社会控制: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对越轨的内在控制●内化: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认同●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对越轨的外在控制●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非正式社会制裁是初级群体的主要功能●非正式制裁可能非常有效,但是,其效果常常有限●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3、越轨的功能(1)越轨的正功能①越轨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
②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③越轨能带来社会的变迁。
④越轨有时能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
(2)越轨的负功能①越轨强化人们不遵从的动机。
②越轨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社会解组:社会设臵的崩溃。
二、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概念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
第三节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1、含义: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由于额外那么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类型:(1)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警行为: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
(3)违规行为: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1、生物学解释生物学解释把人类生物和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接轨的原因,因此又称之为体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与类人猿相似,所以犯罪人是退化的人,是再现与现代文明社会的野蛮人,生来就要犯罪。
此后,有学者将这种体质理论进一步具体化,产生所谓体态理论和染色体理论。
体态理论将人的体态分成三种:一种是内容型,其特征是身体柔软圆胖;一种是中坯层型,其特征是肌肉丰富,体格健美;还有一种是外坯层型,其特征是肌肉较少,体质虚弱。
该理论认为中坯层型要比其他人更容易犯罪。
染色体理论认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社会越轨的生理原因。
正常人第23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男性细胞核性染色体为XY型,女性细胞核性染色体为XX型。
但人们发现有一些男性有一种XYY型的结合体,这些人在体制上具有个子高,智商低,面部有严重的粉刺等特征,在行为上具有进攻性和反社会性,在精神病院和监狱中占得比重较大。
2、心理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即从人们心理方面寻找社会越轨的原因,其中以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即无意识,由欲望和本能冲动构成。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争取自私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越轨的类型
(1)依对社会规范的破坏程度分为
不从俗行为 不道德行为 违纪行为 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最严重的越轨行为。
(2)依主体特征分为
个人越轨:某一社会成员违反社会、群体规 范的行为。
群体越轨 :某一社会群体、组织违反规范 的行为。
死的本能是伤害、虐待和破坏 的动力。
一旦本我失控,本能就随意表 现,就会造成侵犯他人的行为。
2.社会学的解释
(1)失范理论
提出者:迪尔凯姆 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
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以不同速 率转变—失范-无所适从-越轨行为。
(2)手段—目标论
提出者:默顿 失范指的是规范冲突。 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一社会成员都规定了
简答: 1.依社会控制的性质,社会控制有哪些类型?
含义和局限性。 2.社会控制的功能。
2.越轨行为的判定及价值问题
(1)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不同,人们对行为的是非判断也不同。 (2)越轨行为的判定与群体价值 同一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对同一行为也可能有不
同的看法,从而影响对越轨行为的判定。 (3)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权力结构 对越轨行为的判定直接涉及权力,即谁有权力去
两大转变:传统向现代、农业向工业;计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后果:原有制度规范不再适用。 一是因为体制改革使原来规范、人们活动的制
度规则不同程度地失效; 另一方面,新观念与旧观念不协调。主导价值
模糊。 社会转型期与大量复杂越轨行为的出现是密切
相连的。
突出问题:
一是群体性越轨行为增多。
(3)依行为性质分为
正向越轨行为:越轨与人们所期望行为方向 一致。
负向越轨行为:越轨与人们所期望行为方向 相反。
二、社会越轨发生原因理论解释
1.生物学、心理学解释 (1)生物学的解释 即从人的生理特征角度解释某些人为
什么产生越轨行为,特别是犯罪行为。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1878年出版
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大; 对个人的文化素质有一定要求; 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唱高调。
3.依控制力的直接来源
外在控制是指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 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 反社会规范的控制方式。
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行动者本身。 是社会或组织成员用内化了的价值规范约束 和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4)标签论
标签论是一种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 展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 社会反映、他人定义的结果。正是他人给某一 行为下定义、贴标签才使这一行为成为越轨, 并引发了进一步的越轨行为。所以,越轨行为 是被社会建构而成的。
三、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
背景——社会转型期
《犯罪人论》。 对101个意大利犯罪人头骨的研究、对
1279名意大利罪犯的人体测量和相貌 分析、犯罪人的文身等,提出“天生 犯罪人”观点。
龙勃罗棱对天生犯罪人的特征作了如下的描述:
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 起,眼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 不齐,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头骨及脸左右 不均,斜眼,指头多畸形,体毛不足等。
负功能:
1.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
维护了人间的不平等 制造社会冲突
2.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 追求。
约束人的自由发展、阻止创新。
总之,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社会控制,但社会控制又 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
本章主要问题
名词解释: 社会越轨 社会控制 标签论
与人性的“自然秩序”(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 被破坏,人们缺乏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有关。要维持 社会的秩序就必须采用新的机制,即用社会力量去约 束人们的行为,即社会控制。
(2)从社会系统管理角度分析
1834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研究科学分类时,将 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并把它列入政治 科学类。
防止集体行为转为社会运动,冲击社会秩序。
二是有权者越轨行为增多。
官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执法人员:粗暴执法
第二节 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1.来源 (1)从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整治角度 1901年,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在《社会控制》一书
中最早提出社会控制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秩序的 混乱与某些初级群体的解体有关,
硬控制,又称为正式控制,利用法律、纪律、政权 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
对于违反社会规范的惩戒和监管往往由固定的社会 机构进行。
硬:弹性小,边界清,普遍性,强调外部强制。
硬控制的局限性: 可以提醒、警戒、威慑,但不能激发和创造; 功能范围有限,不能控制社会生活的隐秘和
微小部分; 可控制行为但不能控制人心; 容易被金钱和权力等利用;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成本高; 不够灵活。
第九章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越轨 第二节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越轨
一、社会越轨及其类型
1.社会越轨的含义
迪尔凯姆:“失范”——失去行为规范的状态 美国社会学家:“越轨”——偏离规范的行为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
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 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规 范的行为。 社会生活中的越轨无所不在。
4.依控制手段的不同
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 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 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
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 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三、社会控制Leabharlann 功能正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
对稳定和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与平衡 的状态。 2.维持正常生活; 3.促进社会发展。
软控制,又称为非正式控制,利用舆论、风 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 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
无特定社会机构执行。
初级社会群体和非正式组织中常用。
软:弹性大;边界模糊;特殊性;强调主观 认同。
软控制的局限: 缺乏强制力,导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现象;
“瓜子哥”、“项链女”
目标,当社会为人们提出的文化目标与达到目的的 合法手段不一致时,人们可能会有五种行为:
适应模式 遵从 创新
形式主义
逃避
反叛
文化目标
+ + -+
制度化手段
+
-
+
-
-+
(3)亚文化群体论 当亚文化群体成员按自己特有文化规范行事
时,由于该文化规范与主体社会的行为规则 相冲突而被视为反常,因而被视为越轨行为。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1.依强制性的不同——统治与制约
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当 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他们去遵守 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
制约,也称社会制约,它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由 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 控制方式。
2.依控制的性质—硬控制和软控制
之后人们将控制论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系统的管 理,称之为社会控制论。
宏观层面的社会控制——政府管理。
2.含义
社会控制是指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 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 一致的社会过程。
社会控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的, 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不排除个 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 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 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 于用手势表达意思等。
(2)心理学的解释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 德
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 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的本能的冲动。本能 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