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在读完经济学方法论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等多种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经济学方法论让我认识到了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理论对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解决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问题时,经济学理论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经济学理论也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发展中,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经济学方法论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一、引言中国经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著称。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超过6%。
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 产业结构: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业主导向以创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创造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而服务业的增长则提升了国内消费需求。
3. 城乡差距: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投资和支持,以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4. 收入分配: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富裕阶层的收入增长迅速,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应采取措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减排措施,推动绿色发展。
2. 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应加强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创新能力: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技术进口和摹仿创新,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创新人材,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
4. 金融风险: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债务问题和影子银行的隐患。
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1. 内需驱动:中国经济将逐渐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服务业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服务业将迎来升级和创新的机遇。
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概括地说,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最切合实际地分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发展的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的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首先,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探索和研究如何开发、创造和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其次,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第三,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为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发展道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分析方法发展经济学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经济科学,有其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要概述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性质、结构和特点,经济发展的含义和衡量等等。
其次,将分别考察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本、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分析这些因素的现状、开发和利用,以及变化规律,进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三,重点分析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及其变动,分析其结构状态、变动规律和优先选择等,以便使经济发展协调有序。
第四,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研究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观念、国际环境和条件等),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必须进一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演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使经济顺利发展。
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方法论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定义和概念方法论是一门专门研究研究方法和方法论问题的学科,其中包括对于各种方法的理论探讨、优缺点分析、适用范围、研究对象等内容。
在经济学中,方法论则是关于如何运用方法论研究经济问题的问题领域。
2. 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的建立:方法论对理论假设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通过使用对比实证方法检验各类经济学理论,在理论模型的选择和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数据采集和处理:经济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而研究经济现象的数据质量、采集渠道和处理方法的合理性也对研究结论产生重要影响。
(4)研究成果的评估和论证: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评估和论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 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论包括统计学、实验方法、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等。
其中,统计学是经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式探究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实验方法则是通过对特定变量的控制和操纵,来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
数学建模和计量经济学则是对经济学现象进行建模处理的方式,可以对数据和理论进行分析和预测。
4. 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1 —随着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方法论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趋势:(1)方法综合化:在经济学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趋势,这也促进了不同方法的融合和创新。
(2)数据技术的进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经济学研究会更加注重数据和计算技术,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及数据的质量。
(3)国际化: 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使得国际市场、外商投资、国际对贸易以及跨国拓展等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十大趋势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十大趋势 [2009-08-18]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实证化和专门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证伪主义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现实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补充、理性预期和不确定性问题等趋势强化,博弈论的应用范围扩大,以及政府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得到共同重视。
20世纪经济学之所以产生诸多“革命”和理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方法的演变体现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举其要者,研究方法的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十大趋势。
一、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经济学应用数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化、职业化甚至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使经济学更严密,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成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宏观计量分析法是最大贡献之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克莱因从上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为宏观经济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此后,随着大型计算机的诞生和使用,经济结构的各种参数得以推算出来,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第一代计量经济学家的数理贡献在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整体性、严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研究方面。
中国经济学深受其影响。
经济学理论与计量方法、计量模型,以及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宏观经济理论从未像现在这样更贴近现实、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比中国《经济研究》和《美国经济评论》,可以看到,自2002年开始,《美国经济评论》上刊登的应用计量经济学论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开始,《经济研究》上刊登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比重上升,开始超过《美国经济评论》。
第二,计量经济学长足发展并成为经济学中一个极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广泛使用,并最终成为构建计量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是弗里德曼成功运用统计分析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货币数量的长期变化和实际收入的长期变化之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相关性的结论,从而构建弗氏货币数量说。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评述
— 达 国 家 的 发 展 之 路
依 然是 财 富 的增 长 , 不 关 注
伴 随着财 富 增 长 而 来 的越 来 越 严 重 的贫 富 两 极 分
化 ; 只注 重 于把蛋 糕做 大 , 而 没 有 关注利 益 的分享 。
另 一方 面 是 随 着经 济 发 展 出 现 的 社 会 的 畸 形 发
— 展
略 , 就 形 成 了发展 经 济学 的 基本 内容 ;要 么 , 是 直 接
运用 主流 经济 学 、 制度 经济学 、 行 为经 济学 理 论来分
析发 展 中 国家 的发 展 问 题 , 勾 画 出 种种 模 仿方式 。 所有这些 , 实 际上 都仍然 囿 于西 方 以所谓主 流 经 济
学 为 代表 的 “ 经 济人 ” 假 设前 提 下 的利 润 最 大化 价 值 观 和竞争 思维 与竞 争 战略 , 也 许 西 方 的 主 流 经 济学
积 累 的重 要 性 ; 强 调 计 划 化 的 重 要 性 ; 强 调 工 业 化 的
重要 性 。 但是 , 现代 发 展 经 济学 对于 发 展 中 国家 的
研 究 , 基 本上 是 一种 理 论 移 植 以及 模 仿式 或赶 超 式
战 略 的提倡 。 其 发 展 的 实 质 , 一 方 面 是 重 现 西方 发
过去 的经验 、 别人 的做 法可 以借鉴 , 但 只能 被作 为是 “ 参 照系 ” , 生 搬 硬 套 的 结 果 会 产 生 “ 范 式 移植 性 灾
难 ” 。 同时 , 和谐 社 会所 追 求 的发 展 , 是 广 大人 民群
众能 够分享 经济 发展 的利 益和社 会进 步 的成果 的发
展 , 而 不 是 西 方 社 会 那种 单 纯 的财 富 积 累 , 更 不 是贫
中国经学中的经发展轨迹
中国经学中的经发展轨迹中国经学是中国古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发展轨迹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
1.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的经学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等经典文献。
在这个时期,经学主要关注社会的稳定和治理,强调君王的德行和礼仪的重要性。
例如,《礼记》中提倡以礼来调节社会关系,倡导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来统治国家。
2.西汉时期(前206年-公元9年)至唐代(618年-90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高峰期。
西汉时期的汉朝学派注意到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经济理论和政策。
例如,董仲舒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以中庸之道来治理社会,保障人民的生计。
而唐代的经学研究更加深入,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学著作。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收录了一些经济学的内容,批判了财政税制的弊端,并提出了和发展经济的建议。
3.宋代(960年-1279年)至明清时期(明代1368年-1644年,清代1644年-1912年):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的转折点,经济学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问。
程颐、程颢兄弟是宋代经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强调研究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充天监物”、“皇天之理”的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明清时期,经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经济学经典著作。
例如,明代的王守仁提出了“庶物至大者物生,庶物至多者物困”等规律,强调经济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经学的发展轨迹从关注社会治理和君主德行开始,逐渐研究经济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经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中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但都试图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践。
近代以来,中国经学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开始研究中国特色的经济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理论支持。
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时所采用的一套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科的基石,它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可靠性和解释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指通过观察特定经济现象的各种实例,来总结经济规律和原理。
归纳法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即通过数据和实证研究方法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演绎法则是从已知的经济规律和原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对具体经济问题的结论。
演绎法主要利用数学模型和理论构建等方法,以此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二、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在经济学中,存在着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两种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以实证观察和实证研究为基础,追求客观、科学和可测量性,主要关注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实证主义方法主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并提供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决策和政策建议。
规范主义则更注重经济学的伦理和价值判断,通过道德和伦理的标准来评判经济现象和政策的好坏。
规范主义方法主要强调经济伦理学和政策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经济学方法论中,还存在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主要关注经济现象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状态和特征,并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的差异来研究经济问题。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主要运用横截面数据和截面研究方法,以发现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和规律性。
动态分析则更注重经济现象和经济体的变化和演进,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和动态模型来研究经济体系的长期趋势和演化规律。
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还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的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研究生产、消费和市场等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微观经济学方法主要运用边际分析和供求关系模型等方法,以揭示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经济规律和原理。
“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与内涵变化
“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与内涵变化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中国经济学概念演进背景 (2)三、中国经济学概念与内涵的变化 (3)1.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学概念及内涵 (4)2. 改革开放至XX年代的经济学变化 (6)3. XX年代至今的经济学新发展 (7)四、中国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8)1. 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 (10)2. 微观经济行为与制度分析 (11)3. 经济发展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12)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研究 (14)五、中国经济学的方法论变革 (15)1. 传统经济学方法论概述 (17)2. 现代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8)3.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创新实践研究 (19)六、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21)1. 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2)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 (24)3. 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影响力展望 (25)七、结论与展望 (26)一、内容概览“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与内涵变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经济学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以期为我国经济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回顾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传统经济学观念到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形成,探讨中国经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分析中国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市场机制、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分析、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在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二、中国经济学概念演进背景中国经济学概念的演进背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经济政策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国经济学主要关注农业、土地、赋税等问题,强调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经济学发展脉络
经济学发展脉络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近代才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探讨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一、古代经济思想在古代世界,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方面。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公共财产、价值论、市场竞争等概念。
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则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公共利益。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中。
儒家重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强调“天下之至公,物无私有”,提出了“仁政”、“中庸”等思想。
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少干涉市场经济,让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墨家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人人平等、共同发展。
二、近代经济学的起源近代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在英国,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劳动分工”等理论,成为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法国的杜尚德(Francois Quesnay)则提出了“经济循环”理论,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德国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则提出了“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等。
在这一阶段,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自然价格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瓦尔拉斯(Leon Walras)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等。
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均衡、边际效用等问题。
浅谈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问题
浅谈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问题作者:任泽宇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11期【摘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学研究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思路。
单一性的研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阻碍了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利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加以分析,并且结合其他的一些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继而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
经济学家通过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方法;多元化;问题一、引言经济学研究方法多元化问题,主要是针对经济学中运用的科学方法而提出的,经济学不只是数学上的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不一定要有数学模型,经济学水平的高低与数学水平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复杂化决定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多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完善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学研究需要继续创新与完善,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经济学围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旨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学包括了社会多方面的内容,促进了国家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的研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由于经济学的研究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因此,研究经济学的相关内容需要考虑到复杂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即把人的基本需求放在第一位,以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学研究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三、经济学应该运用数学分析方法,但不能“数学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经济学研究实现了研究内容、理论观点等方面的现代化,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学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出科学的理论见解,以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了经济学研究现代化的实现。
经济学方法论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研究的启发
主义初级阶段不讲 ,我们现在讲人 的发
展 ,除 了原 始 社 会 之 外 ,都 是 人 类 在 阶 级 对 抗 社 会 中的 历 史 发 展 ,是 在 阶 级 对
数人不直接生产 自己使用的消费品 ,而 是通过 以货 币为中介 的市 场交换 获得 。 马克思在 揭示社会 形态 的这种 突变 时 , 着重 阐述 了商品拜 物教问题 ,这是社 会
许 建 康
( 中国社会科 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北京 10 2 ) 0 06
Me h d fE o o iso h s a c o t e 。 Ov r la d F e v lp e t t o so c n m c nt e Re e r h Ab u nS M e al n r e De eo m n
性在 资本 主义 商品经济 中的经济 基础 和 表现形态都发生 了突变 。随着人类历史 从 自然经济 对人 和 自然生 产力的依赖 ,
转 变 为市 场 经 济 对 物 的依 赖 和对 社 会 生
识形态 宣称什 么 ,更要研 究在 坚持 人的 全 面 A由发展的指导思想 下 ,我们 做了
我 觉 得 ,这 次 研 讨 会 有 两 个 成 功 之
怎 样逐 步 积 累 、 日渐 成 熟 的 。 三是 在 中 国 社会 主 义 初 级 阶段 ,不 但要 看社 会 意
与前 资 本 主义 相 比 ,上 述 意 义 的人
处 :一是在理论上坚持 了人的全面 自由
发 展 的大 方 向 ;二 是 研 究 了中 国人 的 发 展 经 济 学 的现 实 情 况 。两 者 之 间 的 时 空 距 离 特 别 大 ,实 际 上 隔 着 好 几 个 历 史 时
【 文章编 号]
Hale Waihona Puke 1 0 — 3 X 2 1 )0 0 0 — 2 2 7 6 (0 1 - 0 1 0 0 0
我国经济研究中的两个典型方法论问题
安徽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Ju a o A hi nvri P i spya dSca S i cs orl f n u U i s y( hl o h n oi c ne ) n e t o l e
J l 0 6 uy2 0
V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 我 和应用经济学 的发展相 比, 理论经济
学 的发 展相 对落 后 。在理 论经 济学 的研究 领 域 中 , 两个 问题 具 有相 当 的普 遍性 , 有 一是 用 “ 中生 有 ” 无 的方法 解释 经济 现象 , 一是 用对 现行 政 策 的辩 护 替代 对 经济 现 象 的解 释 。本 文从 经 济 学 方 法论 的高 度
第3 O卷 第 4期
我 国经济研究中 的两个 典型方法论 问题
梁 东黎
( 南京大学 商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3
摘 要 : 国的许 多研 究在使 用均衡分析方 法的时候 , 我 往往 以西方发 达 市场 经济 作为均衡 状 态, 从
而把我 国经济 中出现 的问题 归结为对均衡 状 态的偏 离。这是对 均衡 分析 方 法的错误 运 用, 应该 加 以纠
主义 政治 经济 学对按 劳 分配 的描述 : 在社 会 主义 制度 下 , 个人 消 费基 金 或 个人 消 费 品 的分 配 , 根据 按 是 劳分 配 的原则 进行 的 。这是 由以下 的经 济 条件所 决定 的 : 一 , 第 生产 资料社 会 主义公 有制 ; 二 , 第 生产力 的发展 还不可 能 达到产 品极 大丰 富 的程度 ; 三 , 动还是 人们 的谋 生手 段 。只要 上述 三个 经济 条件不 第 劳 发 生根 本 的变化 , 按劳 分配 就 “ 和房 屋 向人 头 上倾 倒 时 的 重力 法 则一 样 ”, 会作 为 一 种 客观 必 然 性 贯彻 下去 , 这是不 以人们 的意 志为转 移 的 。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一、发展经济学的起源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边缘性分支学科。
就现代经济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同发展中国家的关联而言,发展经济学最密切,这一点同它的起源及演进历程有关。
二战以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原先遍布亚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及附属国纷纷独立,形成为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摆在这批在政治上赢得独立的不发达国家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各自应选择什么道路和以何种方式谋求经济上的发展。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如何从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理论上对泛博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指导,成为了战后初期整个经济学界面临的一项任务。
当时的背景是:曾经在古典经济学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发展理论,被公认为自 1850 年直到 1950 年的 100 年间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消失了;而当时现有的经济理论中能够同不发达国家沾上边的所谓“殖民经济学”,无非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者和殖民地官员各种著述的拼凑而已。
这就使得经济学家们不得不考虑开辟出一门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新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一些出生于殖民地或者附属国,但在西方国家受过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二战结束前已经开始了对本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在战争结束先后意识到欧洲的经济重建时代即将到来,以及新独立的不发达国家将面临紧迫的经济发展问题,于是表现出重振经济发展理论的浓厚兴趣。
此外,部份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等供职的研究者,由于工作性质亦涉足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策问题的探讨。
正是在这三股力量相互交织之下,一门主要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斩新的现代经济学分支学科——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学 20 世纪 40 年代初问世,迄今已经整整 60 年了。
可以把这门学科 60 年的演进大体上划分为 3 个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对当前经济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经济结构转型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
1. 引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2.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措施,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出口方面,中国成为全球的制造工厂和贸易大国。
3.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保障和养老金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此外,中国经济结构也需要进行转型,从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4.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5. 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金融风险防范等。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可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可以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供求关系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逐渐从经验的总结和观察转向科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证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不仅在学术界取得了巨大进展,也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经济思想是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早期的经济思想家主要关注财富的获取和分配,试图解决财富不平等的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经济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交换理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
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主要受到宗教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个人奉献和无私爱心,反对暴利和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这种宗教观念对经济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限制了经济学的发展。
然而,在中世纪晚期出现了一些经济思想家,如托马斯·阿奎纳斯和约翰·布坎南,他们试图通过宗教伦理和个人自由来解释经济活动。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著作《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斯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提出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创造。
这些思想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时,经济学家们开始系统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原因,形成了供求理论、效用理论和边际分析等重要理论。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大卫·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等经济学家在这一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穆勒的效用理论影响深远,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则促进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实用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
实用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调控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实用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通论》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并解决失业问题。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它研究如何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经济问题。
首先,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是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经济现象和问题。
研究者需要遵循严谨的逻辑和客观的证据,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来发现经济规律和解释经济现象。
这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经济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靠,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次,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涉及到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统计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经济数据,研究者可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济规律和关系。
此外,实证研究方法也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实际现象进行观察和实证分析,验证或修正经济理论,从而提供有关经济政策和决策的建议。
再次,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的理论建模是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论建模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来抽象和简化经济现象,使其更易于分析和研究。
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可以基于人类行为假设(如理性预期、有限理性等),也可以基于市场结构、物品的属性等等。
经济理论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理论分析,还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和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和修正。
此外,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还涉及到实验研究、计量经济学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等等。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验证经济理论,并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经济问题,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历史研究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事件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使经济学研究能够更加科学、系统地探索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对经济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指导。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经济学学科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保证。
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前景
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前景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化。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前景,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一、实证研究方法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证伪经济理论或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基于实证证据的经济分析,旨在提供客观、可靠的结果以支持决策制定和政策评估。
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经济学界开始重视从实证观察中获取有关经济现象的真实信息。
随着计量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起,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20世纪中叶以来,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界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桥梁。
二、实证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1. 优势:(1)客观性:实证研究方法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和计量分析,结果客观可靠,有助于排除主观偏见。
(2)可验证性: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验证或证伪经济理论或假设,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3)适应性:实证研究方法灵活多样,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和问题的研究,为经济学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效工具。
2. 局限:(1)数据限制:实证研究方法依赖于可靠的数据来源,但有时候数据的获取和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影响研究的可靠性。
(2)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尽管实证研究方法能够观察和分析数据,但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果关系往往难以准确确定。
(3)局部性:实证研究方法往往局限于具体问题和具体环境,难以推广到其他领域和普遍性。
三、实证研究方法的前景与发展方向实证研究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证研究方法的效果和应用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1. 多元化数据来源: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扩大数据的来源和质量,提高实证研究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经济学方法论pdf
经济学方法论:探寻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之桥梁经济学方法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经济学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理论体系。
这些方法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把握,也有微观层面的细致洞察。
可以说,经济学方法论就是连接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的桥梁。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方法论注重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探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
它主要关注国民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等宏观指标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这些变化。
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理解整体经济趋势和政策效果,但它往往难以深入到具体的经济个体和微观层面。
而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方法论则更加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它研究单个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交易中的供需关系,探究这些微观经济活动如何影响整体经济。
这种方法论有助于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个体行为的决策过程,但它往往难以全面把握整体经济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除了宏观和微观分析,经济学方法论还包括制度结构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强调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它探究不同国家、不同制度环境下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以理解经济制度和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从历史角度来看,经济学方法论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古典经济学家们倾向于采用演绎法,从基本概念和原则出发,推导出经济理论。
而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则主张采用归纳法,从历史经验和实证材料出发,总结出经济规律。
后来,新古典学派的综合了演绎法和归纳法,以演绎为主,归纳为辅,形成了更为系统的方法论体系。
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学科是经济学,它适用于各种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
从宏观经济政策到微观市场行为,从经济增长到贫困问题,经济学方法论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框架。
通过合理运用方法论,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问题,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
总而言之,经济学方法论作为连接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桥梁,在经济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作者李雷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专业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年级2016学号2016100046摘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所主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展经济学就必须完善经济学方法论。
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是完全排除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到重新开始认识和学习并接受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到现在我们逐渐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接轨并展开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当前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努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框架,更好地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I目录1.经济学与方法论 (1)1.1经济学简介 (1)1.2经济学方法论 (1)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 (2)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3)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3)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3)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 (4)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4)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5)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 (5)4.1理论意义 (5)4.2现实意义 (5)5.总结 (6)主要参考文献 (6)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1.经济学与方法论1.1经济学简介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指的是西方经济学。
这是因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西方国家学者推动,是现代经济学的各主要流派的奠基者。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诸多流派。
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还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
我国在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可以运用。
1.2经济学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
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
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从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是对其方法的系统概况,同时又对经济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经济学方法是由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根据本学科的性质和对象,在经济矛盾的探讨中,不断地摸索,充分地调动当时的认知能力,以实现具体的研究目的。
经济学方法论彼此之间往往互相交叉并补充,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的经济学方法论有演绎法、归纳法;宏观经济分析法、微观经济分析法、制度结构分析法;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封闭系统分析与开放系统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经历新常态,总结起来即“九个变化、四个转向”。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均处在变化之中;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均逐渐转向。
②且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当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引进来”“走出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等措施逐步实施,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发展长期向好。
“为了能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好的应用,目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都应得到反思,为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因为,理论不是一个逻辑游戏,理论目的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经济学的理论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并帮助人们在做经济决策时起到更好的作用。
如果现有的理论无法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做出决策,那么则应当进行理论反思。
”林毅夫的这种观点不仅阐述了目前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阻碍,也促使了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发展的反思。
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经济学者各自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的探讨中国的经济学方法论的命题,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和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我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不统一,在一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经济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了确立。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经济学由于是对人类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和经济本质及其经济发展规律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认识的学说,其科学性同认识的科学性一样还是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③那么,当前的经济学方法论能否完全地适用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在实际的应用分析中又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发展?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基础,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中逐渐的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门理论学科,它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等方面而逐渐形成的一套重要的方法理论体系;它包括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概括与总结,同时也是经济学科总体上的概括以及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总结。
在经济思想史上,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伟大的经济学学家,与会伴随着产生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学方法论来应对和研究经济社会中的现经济问题。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他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在他的代表作《工具论》中首先开始研究经济学方法论;到了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演绎法;到了西方重商主义时期,出现了经验总结法以及配第的归纳法;而亚当·斯密是一个集大成者,总结前人的经济学方法,提出了二重方法论;大卫·李嘉图则重点的遵循和发展了斯密方法论中的抽象法,到马克思则形成了科学的系统抽象法;随后还有“国家经济学方法”、历史研究法;马歇尔也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庇古和罗宾逊夫人则在新古典的基础上发展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方法论;以及后来的新自由主义的盛行,制度学派的方法论的兴起等。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学者的研究中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方法论。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中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新时期要创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方法论必然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与借鉴,而事实中也是这样进行的,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经济学方法论体系。
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方法的批判与总结以及他的经济思想的体现集中的反映在他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论述,其主要的方法论体系包括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等方法的运用⑤。
在这些方面,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始终被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的研究所借鉴与运用,在这个层面来说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也就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经济学方法论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是集中于高校的教育体系之中,这就对学生进行理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大学生对于经济学基础理论学习的弱化和追求一种前沿问题的研究形成最主要的问题。
⑥由于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盛行,以及盲目的崇拜以至于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学习,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在于高校教育体系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视,同时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主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经济方法论,不断的丰富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好的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
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形成的理论基础,要想更好的发展中国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也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方法。
坚持以这一方法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只有这样对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才会更加的透彻与完整。
因此,我们在探讨建构中国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同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根据实际进行方法论的创新。
否则,就会动摇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根基。
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的探讨上一直争论不休,近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对方法论的研究可谓成果显著,这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借鉴意义重大。
中国构建自己的经济学方法论一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需要的方法论体系,同时,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对于构建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方法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观条件。
中国经济学的对象客体已经建立,能否建立中国经济学,主要取决于方法论的完善。
⑦因此,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我们不能全盘的否定,要有甄别的借鉴,使其理论为中国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理论发展的建构基础从本质上仍然源于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标准与客观事实的结合,属于问题驱动而不是工具驱动,这才是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4.1理论意义在充分考虑了诸多限制因素之后,合理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将提供关于真实世界如何运行的知识,从而增进人们对经济社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