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标准
方便食品微生物标准
![方便食品微生物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b3e87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0.png)
方便食品微生物标准
为确保方便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微生物标准。
其中,主要涉及的微生物包括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各种方便食品的微生物标准也不尽相同,具体要求如下:方便面:大肠菌群≤10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速冻食品:大肠菌群≤10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5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罐头食品:大肠菌群≤20CFU/100g,金黄色葡萄球菌≤
10CFU/100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即食饭菜:大肠菌群≤100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以上微生物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保证方便食品的卫生安全,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注意选购有品质保证的知名品牌,避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
- 1 -。
微生物检测标准简介
![微生物检测标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63191c052d380eb63946d2b.png)
• 8.饮料 • GB29921中的饮料包括果蔬汁类、蛋白饮料类、水基
调味饮料类、茶、咖啡、植物饮料类、固体饮料类、 其他饮料类等(不包括饮用水和碳酸饮料)。
6.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
• GB29921中的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包括巧克力类(包括巧克力及其制品、代可 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相应的酱、馅)、可可制品(包括可可液块、可可饼 块、可可粉)。GB29921未对作为原料的各种可可脂进行致病菌限量规定。
7.即食果蔬类制品
GB29921中的即食水果制品指以水果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即食水果制 品,包括冷冻水果、水果干类、醋/油或盐渍水果、果酱、果泥、蜜饯凉果、水 果甜品、发酵的水果制品及其他加工的即食鲜果制品。即食蔬菜制品指以蔬菜为 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即食蔬菜制品,包括冷冻蔬菜、干制蔬菜、腌渍 蔬菜、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发酵蔬菜制品及其他加工的即食新鲜蔬菜 制品。
食品指以粮食、油脂、食糖、蛋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
辅料,经配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各种焙烤类食品, 包括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
5.即食豆类制品
• GB29921中的即食豆类制品包括发酵豆制品和非发酵豆制 品。即食发酵豆制品包括腐乳、豆豉、纳豆和其他湿法生 产的发酵豆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 腐干(含豆干再制品)、大豆蛋白类和其他湿法生产的非 发酵豆制品,也包括各种熟制豆制品。
微生物检测标准简介
瓶尔小草
1.食品及其包装材料 2.生活饮用水 3.化妆品 4.一次性卫生用品 5.肥料 6.饲料 7. 食(饮)具
1.食品及其包装材料
GB4789.2-2010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3大肠菌群的测定 GB 4789.3-2010大肠菌群计数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d8b3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c.png)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国家对于食品微生物检测制定了
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检测项目和方法、标准的执行和意义等方面。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以便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和监管。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
包括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以及对霉菌、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的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快速检测法、PCR 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食品对应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执行和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执
行需要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理或下线。
监管部门则需要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抽检,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食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生产、提高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制定背景、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方法、执行和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共同遵守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共同努力,保障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安全。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6dc1f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e.png)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91f170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7.png)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举例一: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C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空气质量标准: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将无菌规格纸(5X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C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样液稀释倍数/30X22.2致病菌的检验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W10个/cm2一般区域:细菌总数W100个/cm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efae7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e.png)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一、引言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规范和统一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制定相应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一般标准、各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
二、微生物检测一般标准微生物检测一般标准是针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规范的总称。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采样方案、检测方法、结果判定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在采样方案方面,需要规定采样的部位、数量、频率以及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方式等;在检测方法方面,应遵循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和程序,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结果判定方面,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制定相应的安全限值,并依据限值进行结果判定。
三、各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标准由于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微生物检测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种类的微生物检测标准:1.肉类食品:肉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重点在于沙门氏菌、弯曲菌属等病原菌的检测,以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的监控。
对于生肉和熟肉制品,需要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
2.乳制品:乳制品的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乳酸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指标的检测。
对于发酵乳制品和灭菌乳制品等不同种类,其微生物检测标准也有所不同。
3.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的微生物检测主要关注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指标的检测。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对果蔬表面和内部进行取样检测。
4.谷物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的微生物检测重点在于黄曲霉毒素、霉菌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还需要监控谷物中的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
5.食用油:食用油的微生物检测主要针对霉菌、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检测。
此外,还需要对食用油中的细菌进行监控,以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针对食品中微生物和其他危害物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规。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e78d9c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0.png)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一、采样方法
二、检测方法
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 ml,36±1 ℃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三、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1、规则物体表面: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²):平均每皿菌落数×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²);
2、不规则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四、判定标准
1、Ⅰ、Ⅱ类环境: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
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
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²。
2、Ⅲ、Ⅳ类环境: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工流产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检
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²。
五、采样中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机:日常常规检测时可在消毒后采样,怀疑医院感
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污染时,应随机采样。
2、常规对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时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采样、接种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6db37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6.png)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表面微生物检测是指对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评估物体表面的卫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食品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领域,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检测方法。
表面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接触平板法、印记法、拭子法等。
其中,接触平板法是指将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平板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一段时间后,进行培养和计数。
印记法是通过将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平板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后,形成微生物印记,然后进行培养和计数。
拭子法是指用含有缓冲液的拭子在被测物体表面来回擦拭一定次数后,将拭子放入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计数。
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检测标准。
在表面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标准包括微生物总数、大肠杆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总数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总数,反映了表面的卫生状况。
大肠杆菌群是一类肠道致病菌的指标,其检测结果可以评估物体表面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致病菌,其检测结果可以评估物体表面的卫生状况。
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和相关法规,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三、检测设备。
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设备,例如培养基平板、拭子、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
培养基平板是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基本工具,不同的培养基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拭子是用来采集被测物体表面微生物样本的工具,需要选择合适的拭子材料和缓冲液。
离心机和恒温培养箱是用来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设备,需要保证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四、检测流程。
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培养计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在样品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48eb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菌落总数:每100ml样品中,菌落总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样品的卫生质量。
2.大肠菌群:每100ml样品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以防止肠道致病菌的污染。
3.霉菌和酵母菌:每100ml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食品中腐败菌的滋生。
4.其他微生物: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可能还需要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其他微生物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高速离心集菌法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实验室环境、设备、操作规范等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环境、不同的工艺流程都会影响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标准
![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0e9d2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7.png)
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标准一、细菌总数检测细菌总数是指医疗器械单位体积中存在的活菌数量,是评价医疗器械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细菌总数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样本采集:随机选取医疗器械样品,如手术器械、导管、植入物等。
2.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洗、消毒等,以去除表面污染的细菌。
3.细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至细菌培养基中,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4.菌落计数: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出每单位体积中的细菌总数。
二、大肠菌群检测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样本采集:随机选取医疗器械样品,如手术器械、导管、植入物等。
2.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洗、消毒等,以去除表面污染的大肠菌群。
3.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合大肠菌群生长的培养基,如麦康凯培养基等。
4.接种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至培养基中,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5.菌落计数: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出每单位体积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三、绿脓杆菌检测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绿脓杆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样本采集:随机选取医疗器械样品,如手术器械、导管、植入物等。
2.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洗、消毒等,以去除表面污染的绿脓杆菌。
3.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合绿脓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如TSB培养基等。
4.接种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至培养基中,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5.菌落计数: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出每单位体积中绿脓杆菌的数量。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可引起严重的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样本采集:随机选取医疗器械样品,如手术器械、导管、植入物等。
2.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洗、消毒等,以去除表面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妆品中微生物检测指标及相应国家标准
![化妆品中微生物检测指标及相应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d424278dd88d0d232d46a90.png)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讨论
一、检测指标
1、2003年《化妆品卫生规范》
1.1、眼部、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转盘细菌总数<500cfu/ml(g) 1.2、其他化妆品细菌总数<1000cfu/ml(g)
1.3、每克或没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4、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100cfu/ml(g)。
2、化妆品中检测项目及标准
1、菌落总数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2-1987
2、粪大肠菌群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3-1987
3、绿脓杆菌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4-1987
4、金黄葡萄球菌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5-1987
2、霉菌酵母菌数
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
三、化妆品检测的注意事项
1、样品前处理
亲水性+NS
疏水性+液状石蜡
2、中和防腐剂的抑菌作用+相应中和剂
3、培养基德高营养成分
附件:
1、特定菌的卫生学意义
粪大肠菌群——被粪便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条件致病,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化脓病灶。
国家食品微生物标准
![国家食品微生物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71a8e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1.png)
国家食品微生物标准一、菌种分类与命名1.1 规定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明确各类微生物的归属和命名规则。
1.2 发布各类微生物的详细描述和鉴定方法,以确保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微生物检验方法与标准2.1 建立针对不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处理、检验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2.2 制定食品中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明确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限制。
三、食品中微生物限量3.1 制定不同种类食品中的微生物限量标准,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限制。
3.2 根据食品类型和微生物特点,不断更新和优化微生物限量标准。
四、食品加工环节微生物控制4.1 规定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微生物控制措施,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
4.2 针对不同食品加工环节,提出有效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和管理措施。
五、微生物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5.1 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
5.2 制定针对关键控制点的监控计划和纠正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六、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6.1 建立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风险进行评估。
6.2 制定针对高风险食品的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七、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检疫7.1 规定进出口食品的微生物检验检疫程序和要求,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质量。
7.2 对进出口食品中的典型微生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通报食品安全问题。
八、微生物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8.1 发布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指南,包括传统培养法、快速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8.2 推广新型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九、微生物实验室建设与认可9.1 规范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认可程序,确保实验室具备开展相关检测和研究的资质和能力。
9.2 对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d7bd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6.png)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规章制度正确采集标本,及时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接种处理。
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氧气,以防止标本干燥。
2. 镜检:检验人员运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标本,辨别相关致病菌的形态与数目,并进行初步判断。
必要时,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后再观察,以对致病菌的性质和来源进行鉴别,更能排除污染因素,使标本致病菌的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3. 分离培养:采集的标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吸附细菌,如果在镜检环节发现标本上吸附的细菌,就需要对标本实施分离纯化,并将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如显色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再将空气和温度调整至适合细菌生长的数值,获得便于进一步鉴定的细菌。
4. 细菌鉴定:检验人员通过细菌形态、菌落特点、酶类检测、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方式鉴定分析分离获得的标本,明确致病原因。
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标准如下:1. 尽量在病程早期、症状典型以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2. 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盛放。
3. 血液为无菌液体,因此在采集时要避免皮肤的正常菌群污染。
多采用血培养瓶运送,随后放入血培养系统自动培养。
如有报阳则进行下一步检验:涂片镜检报给临床初步结果;需氧和厌氧瓶分别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与厌氧血平板等;随后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4. 脑脊液标本一般需要进行离心,以富集细胞。
一般检验流程为进行涂片镜检,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等。
增菌管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转至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弱平板等。
5. 痰液镜检一般包括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分离培养多用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6. 尿液常做定量检测,取10微升尿液进行连续划线。
7. 粪便常用革兰染色做菌群比检测;分离培养多用麦康凯与SS平板。
8. 各类微生物标本应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屠宰场环境微生物检测标准
![屠宰场环境微生物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e003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d.png)
屠宰场环境微生物检测标准
目前,针对屠宰场环境微生物检测,尚无具体的全球统一标准。
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其自身的监管要求和规定,针对屠宰场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往往需要遵守一些通用的准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方法:包括抽样位置的选择、抽样容器的选择和抽样工具的选择等。
2. 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种类的检测方法、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设定等。
3. 检测指标:包括常见的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 检测结果评价标准:包括微生物数量的评价标准,如菌落形成单位(CFU/g)等。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这些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需要根据当地的监管要求和规定进行制定。
同时,专业机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南和标准,可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屠宰场环境的微生物安全,屠宰场通常会制定自身的内部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保持屠宰场的卫生条件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应综合考虑当地
的监管要求、国际标准以及屠宰场的自身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流程。
微生物检验总则GB-4789
![微生物检验总则GB-4789](https://img.taocdn.com/s3/m/2f7e15c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3.png)
随机性
代表性 无菌性
3.2采样方案 (1)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2)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 m 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 和 M 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 m 值的样品 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限量值(三级采样方案)或最高安全限 量值(二级采样方案);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2.3.3干热灭菌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 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 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 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 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2.3.4过滤除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1-2016
目录
一、范围 二、实验室基本要求 三、样品的采集 四、检验 五、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六、记录与报告 七、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 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实验室基本要求
2.1检验人员 (1) 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具备相应的资质,能 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应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 (3) 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污染样品。 (4) 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的规定,确保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
2.2微生物基本操作
30%
梯度稀释
平板倾注
45%
35%
平板划线
微生物检验国家新标准
![微生物检验国家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8390a6da58da0116c1749c8.png)
微生物检验国家新标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GB/T —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样品的采样、送检、检验及报告。
2 引用标准GB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3 设备和材料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开罐器等。
4 样品的采集在食品检验中,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有代表性。
食品因其加工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有无防蝇、防污染、防蟑螂及防鼠等设备)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无不影响着食品卫生质量,因此必须考虑周密。
样品种类样品种类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
大样系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得的混合样品,小样系指做分析用,称为检样。
检样一般以25g为准,中样以200g为准。
采样方法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样用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等,必须是灭菌的。
根据样品种类如袋、瓶和罐装者,应取完整的未开封的。
如果样品很大,则需用无菌采样器取样;样品是固体粉末,应边取边混合;样品是液体的,通过振摇即可混匀;检样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冰箱的冰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非冷冻食品需保持在0~5℃中保存。
采样数量根据不同种类,采样数量有所不同,见下表。
各种样品采样数量(图略)续表(图略)采样标签采样前或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清楚(如品名、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年、月、日)。
5 送检样品送到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越好,一般应不超过3h。
如果路途遥远,可将不需冷冻样品保持在1~5℃环境中(如冰壶)。
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则需保存在泡沫塑料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
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人员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举例一: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空气质量标准: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2.2致病菌的检验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 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 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 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2采样及检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土温80和0.3%卵磷脂;对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W/V)土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中的残效作用,翻转平皿,待琼脂凝固后,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毫升注入平皿,1取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3结果分析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该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的理论模式依据是:100CM2的面积上10MIN降落的菌落数,等于1升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总数.系数50000基于上述假说和单位换算而来.细菌总数(CFU/M3)=5/10T*100/A*1000*N=50000*N/AT5/10T:实际放置了5MIN;100/A:A单一培养皿面积;1000:1M3=1000L啊,换算成m3N:平均菌落数举例二:一、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于。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于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培养(略)二、空气及与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1、目的: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约桌面高度(置采样点cm)9 直径(板露5 min。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3)菌落计算:a) 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3.2.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
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
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a) 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 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 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3)采样注意事项: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
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3.2.2 细菌?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
此液为1:10稀释液。
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
3.2.2.1 细菌总数:(1)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 h后计数。
(3)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3.2.2.2大肠菌群:(1)平板法:a) 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充分混合。
待琼脂凝固后15ml℃左右的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45,将已融化冷至样).再覆盖一层培养基,约3-5 ml。
b)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24h后计数。
c) 结果计算:以平板上出现紫红色菌落的个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
d) 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2)试管法:a) 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BGLB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 置BGLB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
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
c) 结果报告:按BGLB肉汤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值。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定性检测a) 取1ml 稀释液注入灭菌的平皿内,倾注15-20ml的B-P培养基,(或是吸取0.1稀释液,用L 棒涂布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放进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2小时。
b) 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1个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
c) 结果报告:B-P琼脂平板的可疑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为阳性,即报告手(工器具)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
(2)定量检测a) 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含10%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 置肉汤管于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
划线接种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置36℃±1℃培养45~48小时。
c) 从B-P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或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36℃±1℃培养20~24小时。
d) 取肉汤培养物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记录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