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服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https://img.taocdn.com/s3/m/388f9f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a.png)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1. 引言1.1 汉服的起源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汉服的起源与古代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产水平以及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
在古代,汉服是一种具有仪式和礼仪意义的服饰,不仅代表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古代汉服的样式多种多样,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汉服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演变。
在汉代,汉服的款式逐渐趋于简洁大方,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纹饰的精美。
而在唐代和宋代,汉服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感。
1.2 汉服的意义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汉服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体现了古代华夏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汉服中的各种款式、设计、图案等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汉服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穿汉服不仅仅是一种装束,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汉服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记录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弘扬汉服文化,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汉服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汉服的设计精致、款式繁多,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理念。
从布料的选择到剪裁的工艺,再到图案的设计和配饰的搭配,每一处都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穿上汉服,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体验到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1.3 汉服的现状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汉服并不像古代那样被普遍穿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汉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替代。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穿着汉服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古板、沉闷的表现,而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服饰。
汉服的制作和售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757e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2.png)
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
• 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 统一了部落,制定了礼仪制度,为 汉服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从黄帝时期到夏、商、周三代, 汉服文化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独 特的风格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 列改革,其中就包括对服装制度的 改革,使得汉服文化更加规范化 • 汉朝时期,汉服文化进一步发展, 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汉服的款式和 图案更加丰富多样
汉服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 汉服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 汉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 汉服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国内,还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 汉服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礼仪制度、建筑风格、艺术等方面 • 礼仪制度:汉服文化的礼仪制度影响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如祭祀、朝拜等 • 建筑风格:汉服文化的建筑风格影响了古代社会的建筑风格,如宫殿、庙宇等 • 艺术:汉服文化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古代社会的艺术风格,如绘画、雕塑等
• 汉服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与碰撞还需要设计师、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共同推动 • 设计师:设计师的创新和尝试,将汉服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设计出新的时尚汉服 • 消费者:消费者对汉服文化的认可和喜爱,推动了汉服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与碰撞 • 市场: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推动了汉服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与碰撞
传统汉服文化简介
![传统汉服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4919e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0.png)
传统汉服文化简介
传统汉服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主要指的是公元前
21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服装风格。
汉服着重强调仪式性、
庄重、庄重、庄重等特点。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传统汉服主要包括衣、裳、褶、带等多个部分。
男性汉服包括长袍、短衣、长衫、衫裤、披风等不同样式和款式。
女性汉服则包括袄、衣、裙、褶裙等多种款式。
汉服通常使用优质的丝绸面料和绣花装饰,细节上注重质感和纹样的设计。
汉服文化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官方场合的仪式、宴会和庆典中,汉服常被用作礼服。
不同的汉服款式和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此外,汉服还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审美标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
近年来,传统汉服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复兴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汉服产生兴趣,不仅在特定场合穿着汉服,还通过参与汉服文化社团和活动来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同时,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下,汉服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9a5f2fc4693daef5ef73d1b.png)
是襦裙。在隋代及初唐时
韩
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
熙
,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
载 夜
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宴 图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中唐
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
宽阔一些。
汉服历史-宋代
•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大体 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 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 。女子通常上身穿窄袖 上襦,下身穿长裙,上 衣之外经常外套一件褙 子。
• 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 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 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 ”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 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 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
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 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 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 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 “汉服”一词的文物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 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 服,二人汉服”。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东汉 蔡邕的《独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 受之秦,《礼》无文。” ,最早的正史记载 见于《汉书》:“(龟兹公主)后数来朝贺, 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檄道周卫 ,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 正如胡 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 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 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
(注:道袍作为常服相当于长大衣,因 此上厕所时要脱下)
襦裙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 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 束的裙子合称襦裙, 是典型的“上衣下裳” 衣制。上衣叫做 “襦”,长度较短, 一般长不过膝,下身 则叫“裙”。可见, “襦裙”其实是两种 衣物的合称。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112f11647d27284b7351d6.png)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装的简称,是我国各名民族服装中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影响范围极为广大的一种民族服装。
据现代人体研究学家研究论证传统的汉民服装最为符合人体健康要求,其舒适程度远远大于大于现代服装。
汉服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衣扣,对人体的束缚极小。
汉服礼服高雅华贵,气势雍容,汉服常服潇洒飘逸,如仙如云。
汉服在千百来曾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组合,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
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官服和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
衣裳、深衣为礼服;襦裙为女装,袴褶为常服。
一、汉服特征汉服无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畅。
汉服的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制(上短衣,下长裤)等1衣裳衣裳,上衣下裳,衣一般是交领大袖的,裳的结构类似裙子,衣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装形式.为了表示尊重传统,衣裳制被作为最高级别的礼服形式。
2深衣上衣下裳相连,有曲裾和直裾之分。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即"续衽钩边"。
深衣被儒家赋予了很多理念与意义,成为文人的基本装.3袍服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4襦裙上短衣,下裙,裙以带系扎.有短襦,半臂,大袖衫二、汉服的种类常见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直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生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
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襦裙--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褙子--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浅谈汉服及其文化特色
![浅谈汉服及其文化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c9355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1.png)
浅谈汉服及其文化特色汉服是指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华丽的装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汉服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并通过其独特的服饰、礼仪和审美观念来展现。
在服饰方面,汉服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色彩和款式上。
首先,汉服注重色彩的搭配,以鲜明明亮的颜色为主,如红、黄、蓝等,以突出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不同颜色的搭配也体现了不同的宫廷等级和时代背景。
其次,汉服的款式也非常独特,主要有修身款和飘逸款两种。
修身款的汉服贴近身体,强调个人的线条美,寓意着个体的独立和品位;而飘逸款则主要突出汉服的流动感,显示柔美和优雅。
在礼仪方面,汉服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穿着规范和礼仪讲究上。
首先,汉服的穿着是有一定规定的,不同的服饰和款式适用于不同场合。
比如,正装一般用于重要的公事活动,而便服则适用于日常生活。
这种穿着的规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也对社会礼仪起到了约束作用。
其次,汉服注重礼仪的讲究,有关于脱帽入室、鞠躬行礼等的规定。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在审美观念方面,汉服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和人文的追求上。
首先,汉服注重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观念。
汉服的线条和图案往往与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相结合,以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
其次,汉服注重人的品位和修养,主张内外兼修。
穿着汉服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品德和文化素养,以达到外在和内在的统一、这种审美观念对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塑造良好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它通过其独特的服饰、礼仪和审美观念来展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
汉服的文化特色不仅对于个人的修养和品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汉服这一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汉服的独特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7b1828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5.png)
学习传统手工艺:可以学习制作汉服的传统手工艺,如绣花、织布、制衣等,亲身体验汉服制作的乐趣
自己尝试穿着汉服:可以在合适的场合尝试穿着汉服,体验汉服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可以了解汉服的穿戴规则和礼仪
参与汉服研究:如果有兴趣和条件,可以参与汉服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汉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如何参与汉服文化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服文化,同时也可以为汉服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交流:加强汉服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其他文化共享汉服的魅力,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如何保护和传承汉服文化
民间传承
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汉服爱好者等对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民间传承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制作汉服的传统手工艺
如何保护和传承汉服文化
67LOREM
10LOREM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汉服文化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当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确保汉服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产业发展:支持汉服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汉服设计、制作、销售等。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带动经济的增长
媒体宣传:利用媒体平台,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加大对汉服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法律保护:加强对汉服文化的法律保护,防止恶意篡改、歪曲和商业化利用。同时,鼓励人们尊重和正确使用汉服及相关文化元素
7
总结
总结
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服饰文化,更是一种礼仪文化、制度文化和艺术文化
1
2
3
4
+
同时,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了解和参与汉服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汉服文化知识
![汉服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ec13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c.png)
汉服文化知识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体现。
汉服文化的知识包括服饰的种类、设计和使用等方面。
汉服是指中国古代汉族人民所穿的服装。
它起源于汉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汉服的种类繁多,包括衣、裳、裙、袍等。
其中,男子的常见汉服有衮、褂、袍等,而女子的常见汉服有襦、衫、裙等。
汉服的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追求简洁、雅致的美感。
汉服的使用有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古代社会,汉服的穿着和使用与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例如,贵族和士人在重要场合会选择华丽的汉服,而普通人则穿着朴素的汉服。
此外,不同季节和场合也有不同的汉服着装规范。
例如,在春季和秋季,人们会选择轻薄的汉服,而在冬季则会选择厚重的汉服。
汉服文化还包括对服饰的细节和配饰的重视。
汉服的细节处理非常考究,包括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装饰。
此外,汉服的配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发饰、首饰、腰饰等。
这些细节和配饰的运用,不仅能够增添汉服的美感,更能展现穿着者的个人品味和风格。
在现代,汉服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和传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汉服,穿着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和节日。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个人审美追求的体现。
同时,一些汉服爱好者还组织了相关的交流和分享活动,以促进汉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起来,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种类繁多,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
汉服的使用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与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汉服的细节和配饰处理非常考究,能够展现穿着者的个人品味和风格。
在现代,汉服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和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汉服。
通过对汉服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e22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7.png)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色彩与图案寓意•汉服制作工艺与技艺传承•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规范•汉服在当代社会影响与价值体现01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定义及起源汉服定义01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起源时间02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起源地点03汉服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
汉服初步形成,以交领右衽、上衣下裳为主要特点。
历史发展脉络商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深衣等服饰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制度基本定型,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等成为主流。
秦汉时期服饰风格趋向飘逸自然,褒衣博带成为时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华丽大气,圆领袍衫、襦裙等流行开来。
隋唐时期服饰风格趋向精致细腻,褙子、比甲、马面裙等服饰盛行。
宋元明清时期民族象征礼仪文化载体艺术审美体现传承与发扬汉服在传统文化中地位01020304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汉服承载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体现了古人的礼仪观念。
汉服独特的款式和图案设计体现了古人的艺术审美追求。
在当今社会,汉服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承,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
02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最基本的构成,上衣多为交领右衽,下裳多为裙或裤,体现古代礼仪制度。
上衣下裳深衣制襦裙制上衣和下裳连缀在一起,被体深邃,故名深衣。
是古代士人阶层的常用服饰。
上衣为短襦,下裳为长裙,束带系结。
多用于女性服饰,展现优雅身姿。
030201衣裳制度古代汉族男女成年后,需将头发绾成发髻,表示已成人。
发髻样式丰富,如高髻、低髻、双髻等。
发髻簪、钗、步摇等头饰是汉族女性常用的装饰品,不仅具有固定发髻的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审美和礼仪意义。
头饰古代男子成年后需戴冠帽,表示已具备社会地位。
冠帽种类繁多,如进贤冠、武冠、法冠等。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c359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9.png)
汉服的配饰
•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 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
• 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
• 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帔、香囊(香包)、剑、印、笏、牙牌、革带、玉带、腾蛇等。
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佩印 扬州玉雕、北京玉雕、象牙雕刻、金石篆刻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 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 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 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
法 服
常 服
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 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 筒靴等
清朝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 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 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汉服运动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 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 山装。
儒学家夏震武束发着深 衣。
大收藏家王季迁身着汉 服游遍美国,宣传汉文 化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 音韵学家、中国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 名思想家钱玄同,在出 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科 员时,亲自穿上自制的 “深衣”、“玄冠”, 腰系“大带”前去上班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 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 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普通的短曲裾不 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 银人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特点: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主 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 男子: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 女子:发饰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
汉服文化- 精品课件
![汉服文化- 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466d154a7302768e9939cf.png)
曲裾穿着教程
19.将外襟的领子部分折叠 整齐。 20.找到腰带的中点位置。
曲裾穿着教程
21.在腰部靠下一些位置系腰 带,腰带的中点位置对齐 的腰的正中。
22.将腰带绕到身后,腰带两 端交叠。
曲裾穿着教程
23.在腰部的正中系结一个 单耳的蝴蝶结。 24.整理领子的折叠部分。
曲裾穿着教程
25.将领子的折叠部分掖进腰 带固定。 26.完成。
• 随身带蚊帐……
• 最新版建宁公主我似乎 看见《星球大战》里面 的阿米达拉女王陛下了
• 身上穿的 是麻将还 是凉席一 直是人们 争论的焦 点……
• 老外那些什么时尚 潮流俺们中国500 年前就有了,看来 天朝帝国就历来是 时尚中心啊,领导 一代美国人啊!
• 非典时期用这个,又美观又安全
• 发型是在造型师 在吃红烧田螺时 看到残缺的田螺 而灵感触发创造 的……
切~内衣外穿算什么了, 且看我的内衣外穿了又外穿......
内衣外穿大概已经成时尚了...
曲裾穿着教程
11.衣裙穿着完毕。
12.准备好曲裾,先穿好右 边袖子。
曲裾穿着教程
13.将曲裾的内襟绕向身后, 并在身后和右腋下方的系 带相系结。 14.穿上左边袖子。
曲裾穿着教程
15.将右边领子折叠。
16.折叠左边的领子。
曲裾穿着教程
17.将外襟的尖角绕向身后。
18.将外襟尖角的末端在左胯 位置固定。
• 道袍是明代士人主要的便装款式,是指交领、大 袖、衣身两侧有内摆的长身式外衣。
短打
• 短打,又名裋褐。短打原意为粗布短衣,引申为 上衣下裤的百姓服饰。
• 汉服的现实意义
汉服的意义决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单,她是我们 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的承载物,复兴汉服就 是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就是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 文明。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https://img.taocdn.com/s3/m/1b8a4d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3.png)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汉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服饰文化,它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汉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如今,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汉服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传统价值和现代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汉服这一华夏文明的瑰宝。
一、汉服的历史渊源汉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衣着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期,中国的乡野渐渐走向了有序,而贵族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汉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汉服,以衣裳的式样、颜色、图案等方面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致,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和文化程度的提高。
而真正意义上的汉服,是指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服饰风格,以秦、汉时期的服饰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汉服,不仅在款式和面料上有所改变,而且在服饰的制作工艺和配饰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汉代的汉服,不仅色彩绚丽、布料华美、样式多样,而且还融入了许多美妙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汉绣、袍服等。
汉服的发展不仅仅是服饰风格的演变,更是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凝结的华夏文化符号。
二、汉服的风格特点汉服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面料、款式、颜色等方面。
在面料方面,汉服的制作大多采用丝绸、麻布等天然纤维材料。
丝绸细腻光滑,麻布清爽透气,各具特色,且都非常适合夏季的穿着,这也是古人们钟情于穿汉服的一个原因。
在款式方面,汉服的款式多样,有袍、褂、衫、裙等各种形式,既有男装也有女装。
而且,在腰带、饰品等方面也十分丰富多样,如宽袖、垂襟、直领等元素都是具有鲜明的汉服特色。
在颜色方面,汉服的色彩非常丰富,包括红、绿、黄、紫等各种饱和的颜色,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色彩管理的独到见解。
汉服的颜色以鲜艳靓丽为主,而且还能够通过颜色的搭配,展现出不同的气质和情调。
汉服的风格特点凸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对自然、生活和文化的独特认知和理解。
汉服文化知识
![汉服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155f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1.png)
汉服文化知识汉服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的传统服饰文化。
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秦汉时期,它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首先,汉服在设计上注重舒适和实用。
古代汉族人民注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汉服的颜色和款式往往与身份有关。
而汉服的设计则特别注重身体的舒适度,多采用宽松的剪裁和柔软的面料,使人在穿着时感觉舒适自然。
其次,汉服的款式丰富多样。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的汉族人民穿着汉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汉服有长袍、襦袴等,而在婚礼或重大场合上,人们则会选择华丽的礼服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汉服的饰品也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族人民常常佩戴金银首饰、玉石饰品和头饰等,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尊贵身份。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饰品,如面具和盖头,可以在特殊场合使用,以增加神秘感和仪式感。
汉服文化不仅在服饰领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还有许多汉族传统节日与之相关。
例如,在春节,人们会穿汉服、戴花冠、披斗篷等,参加庙会和民族舞蹈活动,以纪念祖先和祈求神灵的保佑。
在端午节,人们还会穿着五彩的汉服,参加龙舟竞赛和观看表演。
汉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兴趣并投身于汉服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活动中。
许多人参加汉服社团,学习汉服的制作和穿着技巧,同时也有许多专门的汉服租赁宴会等相关服务。
总而言之,汉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服饰,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服的设计舒适实用,款式丰富多样,饰品独具特色,还与许多汉族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汉服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汉服文化,以此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汉服的介绍
![古代汉服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166e3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e.png)
古代汉服的介绍古代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服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汉服的设计注重典雅和庄重,其款式、颜色和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古代社会中,汉服的穿着与身份地位、性别和场合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专门的汉服款式,以展示其社会地位和身份。
男性的汉服多为长袍,裙襦等,而女性的汉服则包括长裙、褙子、对襟衫等。
古代汉服的颜色也有一定的规定,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白色代表纯洁和祭祀,而黄色则是帝王的专属颜色。
汉服的材质主要以丝绸为主,丝绸的光滑和柔软使得汉服更加华丽和高贵。
汉服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细节和装饰。
古代人们喜欢在汉服上加入各种装饰,如绣花、刺绣、饰带等,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和华丽感。
这些装饰物都是精心制作的,细致入微的工艺展示了古代人们对服饰的热爱和追求。
古代汉服的穿着方式也有一定的规定。
男性的汉服一般是束腰系带,而女性的汉服则是以腰带束腰,并在腰间系上一条宽带,以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同时,汉服的穿着也需要注意头饰和鞋履的搭配,以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统一。
古代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辉煌,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审美观念。
在当今社会,汉服不仅仅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上得到应用,还在婚礼、影视剧等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古代汉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穿着汉服,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也可以体验到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和自豪感。
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代的社会中,古代汉服都将继续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符号。
汉服文化礼仪知识点总结
![汉服文化礼仪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32dc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2.png)
汉服文化礼仪知识点总结汉服礼仪是指在穿着汉服时应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和规矩。
这些规矩类似于西方的礼仪和礼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详述一些汉服文化礼仪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理解汉服文化有所帮助。
一、穿着汉服的礼仪1、穿着汉服时,应当端庄得体,不可随意摆动衣袖或者拖地拖水。
2、女性穿着汉服时,头发应该梳理得整洁,不可乱挽乱扎。
3、男性穿着汉服时,头发应该梳理得整洁,不可披散到额外。
二、走路的礼仪1、穿着汉服行走时,应当小心翼翼,不可大步流星或者踉跄前行。
2、在庄重场合,女性应当小步走路,男子应当手系衣襟走路。
3、在活泼场合,男女都可以自由行走,但需要注意不要拉扯衣角。
三、坐姿的礼仪1、女性穿着汉服时,应当坐得端庄,不可松懈懒散。
2、男性穿着汉服时,应当坐得端庄,不可松懈懒散。
3、在正式的场合,男女均应该端坐不动,不露不乱。
四、交流的礼仪1、在正式场合,应该以言辞谦和,不可语气傲慢。
2、在亲切的场合,应该以言辞谦和,不可言词刻薄。
3、交流时应该注意不可以过于亲密,也不可以太过冷漠。
五、盛宴的礼仪1、在古代,人们在盛宴时会穿着汉服,坐在席上以交谈为主,不可呼朋引伴,声音大呼。
2、盛宴时应当遵循宴席礼仪,不可过于放肆吃喝,也不能挑食挑饭。
3、盛宴时应当慎重举杯敬酒,不可敷衍了事,也不能过于殷勤。
六、参加婚礼的礼仪1、参加婚礼时,应该穿着整洁得体的汉服,不可搭配过于花俏的装饰。
2、参加婚礼应当慎重行动,不可过于欢快张扬,也不可以懒散放纵。
3、参加婚礼时应当尊重礼仪,不可过于干涉和插手他人的私事。
七、参加宴会的礼仪1、参加宴会时,应当穿着得体的汉服,不可过于庄重或者随意。
2、参加宴会时应当尊重礼仪,不可过于随意挑剔宴席上的饮食。
3、参加宴会时应当礼貌待人,不可过于自我中心或者干扰他人交流。
八、参加祭祀的礼仪1、参加祭祀时,应当穿着正式的汉服,不可过于随意或者随性。
2、参加祭祀时应当肃穆表情,不可过于轻松或者随意。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完整版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864a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0.png)
ONE KEEP VIEW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完整版目录CATALOGUE•汉服概述•汉服种类与款式•汉服制作工艺及技艺传承•汉服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汉服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总结与展望PART01汉服概述定义与起源定义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服饰体系。
起源起源于黄帝时期,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发展历程秦汉时期隋唐五代服饰制度进一步完善,深衣成为主流。
服饰更加华丽,出现圆领袍、襦裙等。
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宋明时期汉服初步建立,确立了上衣下裳、深衣等基本形制。
服饰风格变得飘逸,出现衫等新的服饰类型。
服饰趋于保守,但细节更加丰富,如褙子、比甲等。
汉服特点及价值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等,注重流线型裁剪和飘逸感。
体现了“礼”的核心思想,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作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汉服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特点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现代价值PART02汉服种类与款式襦裙、袄裙等女装襦裙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紧身且较短,下裳为长裙,通常搭配腰带或丝绦。
襦裙是汉服女装中最常见的款式之一,优雅大方。
袄裙上衣为长袄,下裳为马面裙或褶裙。
袄裙在明朝时期非常流行,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其他女装如曲裾、直裰等,曲裾为深衣的一种,衣襟绕身而下,形成优雅的曲线;直裰则是上下连裳的形制,多用于日常穿着。
上下连裳的形制,衣襟右掩,下摆不开衩。
深衣是汉服男装中的经典款式,显得庄重而大气。
深衣上下连裳的形制,衣襟左掩,两侧开衩。
直裰在宋朝时期非常流行,具有独特的文人气质。
直裰如曳撒、飞鱼服等,曳撒为明朝时期的官服,形似现代的衬衫;飞鱼服则为锦衣卫所穿,具有独特的身份象征。
其他男装深衣、直裰等男装配饰与发饰文化配饰汉服中常见的配饰有玉佩、香囊、璎珞等。
汉服的历史与流派介绍
![汉服的历史与流派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ef8dc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5.png)
汉服的历史与流派介绍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当代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汉服的历史起源以及流行的各个流派。
一、汉服的历史起源汉服起源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据记载,秦代的服饰以束腰为主,腰间佩挂玉带。
汉代则开始出现了华美的服饰,男子一般穿短衫、葫芦裤和靴子,女子则穿长衫、裙子和高跟鞋。
汉服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舒展,彰显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理念。
二、汉服的流派介绍1. 传统流派传统流派是指汉服在历史上的正统流传流派,它们保留了古代服饰的风格和传统技艺。
其中最著名的流派包括汉元素、楚元素和魏晋元素。
汉元素强调大氅和盘金带的使用,楚元素则注重流苏和腰带的装饰,魏晋元素则以细腰带和缀满金饰的发饰为特点。
传统流派的汉服设计精美,工艺复杂,展现了古代服饰的独特魅力。
2. 宫廷流派宫廷流派是指汉服在宫廷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流派。
历代的宫廷流派包括清代的龙袍、明代的御服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服。
宫廷流派的汉服设计讲究严谨庄重,注重细节和刺绣的精湛技艺。
宫廷流派的汉服多用于特殊场合和重要仪式,代表着王朝的威严和尊贵。
3. 时尚流派时尚流派是指现代对汉服的重新演绎和创新。
这些流派抛弃了传统束腰,采用了蓬松的裙摆和宽松的袖口设计,使汉服更加适合日常穿着和行走。
时尚流派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印花、镂空和立体装饰,使汉服焕发出活力和时尚感。
时尚流派的汉服设计多样,适合不同年龄和身材的人群。
4. 融合流派融合流派是指将传统汉服与其他服饰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流派。
这些流派可能将西方服饰风格和东方传统元素相结合,也可能将其他亚洲国家的服饰风格与汉服进行融合。
融合流派的汉服设计独特多样,展示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三、汉服的现状与发展汉服在当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汉服参加各种场合和活动。
同时,汉服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也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许多人通过制作汉服、参加传统节日和宣传推广等方式,努力促进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7322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1.png)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上下连裳制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 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 ,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因为“被体深邃”,因而 得名。即上衣和下裳相连 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 料作为边缘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Q版汉服演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影响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 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 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 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 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 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 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不过,冠巾文化几乎是男子的特权。在男尊女 卑的几千年中,女子除了命妇的凤冠、翟冠外,便 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很多年后,在历 史已经屏弃了性别局限的时代,我们开始汉服复兴 ,倒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反而应该欣喜地看到 :首服文化也弥补了男式汉服相对样式单调的缺憾 。
中国汉服文化
![中国汉服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dc3c42edd36a32d7375818e.png)
中国汉服文化汉服的起源: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自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几千年来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经过周朝的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汉语及“华夏衣冠”的称谓均由此产生。
·汉服的风格与特色是怎样的呢?用几个来形容的话就是:庄重、大气、飘逸、灵动。
汉服的主要形制:一、“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
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
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
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等,这类属于长衣类。
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
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
深衣男女均可穿。
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
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休闲类服饰。
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二、“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
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
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
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为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
三、“襦裙”制(襦,即短衣)“襦裙”制,主要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对襟襦裙等,实际上也属于上衣下裳制,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很多的礼仪规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
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
古代汉服知识点
![古代汉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42d2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c.png)
古代汉服知识点古代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古代汉服的知识点。
第一步:起源和发展古代汉服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的汉服是由兽皮和植物纤维制成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制作技术逐渐改进,材料也发生了变化。
到了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汉服逐渐分为男女款式,并开始注重颜色和图案的设计。
第二步:服饰元素古代汉服的服饰元素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是衣服的款式,男性通常穿长袍和褂,女性则穿旗袍和襦裙。
其次是领子和袖口的设计,通常会有不同的款式和装饰。
古代汉服的装饰品也非常重要,例如腰带、披肩、发饰等等,它们可以突出服饰的美感和身份的象征。
第三步:颜色和图案古代汉服的颜色和图案是其独特之处。
古人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黄色代表皇家,红色代表喜庆,青色代表年轻和活力等等。
而图案的设计也非常独特,有的是花鸟虫鱼的图案,有的是吉祥纹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第四步:礼仪与场合古代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它还与礼仪和场合密切相关。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汉服,以示尊重和身份的象征。
例如,在婚礼、庆典和重要的官方场合,人们会选择华丽的汉服,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而在平常的日子里,人们则会选择简洁舒适的汉服。
第五步:现代复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代汉服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然而,在近年来,古代汉服开始复兴并重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古代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和庆典,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现代汉服设计师也将古代汉服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汉服款式。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对古代汉服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古代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身份象征和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汉
服
文
化
季莉
201102344088
财务二班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
一、简介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
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
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二、特点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通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舆服志千年不变。
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三、基本结构
1、首服
首服,亦称元服。
元本指头。
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
汉民族的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足见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
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
冠巾对应着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后,士人冠而庶人巾。
衣冠齐整才是完整的仪容,古人重之。
2、体服
深衣制的衣服按衣襟样式分为直裾、曲裾,有随着时节的冷暖变更有单复、薄厚之分,如襌衣、襜褕(chan yu)、复袍;根据生活方式的适应,样式也有变
化,如质孙服、辫线袄子,以及衍生出的衤曳衤散等;
古时候的深衣,大概都有一定的制度,与圆规、曲尺、墨绳、称垂、衡杆相应合,短不至于露出体肤,长不至于覆住地面。
缝合裳左边的前后衽,在右后衽上加一钩边。
腰缝部分的宽度是裳的下边的一半。
衣袖当腋下部分的宽度,可以运转胳肘。
袖子的长短,从袖口反折上来正好可达肘处。
束带的部分,下不要压住大腿骨,上不要压住肋骨,要正当腰部无骨的地方。
裳制用十二幅布,以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
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
衣领如同曲尺以与正方相应。
衣背的中缝长到脚后跟以与垂直相应。
因此袖似圆规,象征举手行揖让礼的容姿。
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以象征政教不偏,义理公正。
因此《易》说:“六二爻象的变动,正直而端方。
”下边齐平如称垂和称杆,以象征志向安定而心地公平。
五种法度都施用到深衣上,因此圣人穿它。
符合圆规和曲尺是取它象征公正无私之义,垂直如墨线是取它象征正直之义,齐平如称垂和称杆是取它象征公平之义,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
深衣可以作文服穿,也可以作武服穿,可以在担任傧相时穿,也可以在治理军队时穿,法度完善而又俭省,是仅次于朝服和祭服的好衣服。
父母、祖父母都健在,深衣就镶带花纹的边。
父母健在就镶青边。
如果是孤子,深衣就镶白边。
在袖口、衣襟的策边和裳的下边镶边,镶边宽各一半寸。
3、足衣
西周时,即有原始的袜,时称脚袜,即用丝带将帛裹于足上。
汉代已缝制袜。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即出土有两双绢面夹袜,均用整幅绢缝制而成。
缝缝位于脚面,袜筒向后开口,袜口有袜带。
穿在脚上后,须用袜带系于脚脖处。
其后,袜遂成为人们日常的服饰。
古人的鞋因制作材料不同,而有履、屐等名目。
4、饰件
四、汉服变迁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
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
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
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
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
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
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黄色)。
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
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
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象蝉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象田字状的领子、戴玉、红色的鞋。
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
服饰总称禅衣。
禅衣是单层的外衣。
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
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
汉衣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裾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为直裾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
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五、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袖宽为一尺二寸;
衫无袖;
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
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
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
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汉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
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加以区别。
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
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
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
五、汉服的场合着装
古代: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
现代:大致分为“礼服类”和“常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