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的意思

合集下载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的意思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的意思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的意思“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翻译】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

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

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此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

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想温言而又轻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

可以想象,此条溪流必然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愉快,否则飞卿大概也不会有这般佳兴。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

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羁旅诗

羁旅诗

羁旅诗《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意境】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营造了伤感、悲凉的意境。

【手法】●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作者眼中的烟雾和月亮,既笼罩了寒水也笼罩了寒沙。

●用典: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触景生情: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明写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真正要鞭挞的是晚唐那些“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借古讽今:讽刺晚唐那些“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情感】对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封建统治者无情的抨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型意象】●巴山夜雨:唤起离人的愁思,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意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手法】●想象: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反衬:用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对比: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触景生情: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明写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真正要鞭挞的是晚唐那些“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情感】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1. 房兵曹胡马(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

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译文大意: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2.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全能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全能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耘田: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温庭筠《过分水岭》阅读答案

温庭筠《过分水岭》阅读答案

温庭筠《过分⽔岭》阅读答案 温庭筠的《过分⽔岭》不写作者⾃⾝的孤独寂寞,⽽从本是⽆知⽆情的溪⽔来写,化⽆情之物为有情,⽴意新颖,想象丰富,显得格外有情致。

过分⽔岭(温庭筠) 溪⽔⽆情似有情,⼊⼭三⽇得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夜声。

【注】:①潺湲:⽔流动的声⾳ (1) 韩愈在论述七⾔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字奇。

简要指出 “溪⽔⽆情似有情”⼀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4分) (2)“惜别潺湲⼀夜声”运⽤了什么修辞⼿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分) 阅读答案: 8、(1)“似”字将⼈的主观情感注⼊客观景物之中,使本⽆⽣命的溪⽔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来。

(2)⽤拟⼈,使本⽆⽣命的溪流充满了⼈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相关阅读练习⼀ 1.这⾸诗的第⼀句中的“似”字能否换为“却”或“亦”?为什么? 2.有⼈在评论这⾸诗时曾说,“有情”⼆宇是⾦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韩愈在论述七⾔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字奇。

简要指出“溪⽔⽆情似有情”⼀句中的“似”字“奇”在哪?起什么作⽤?(4分) 4.“惜别潺湲⼀夜声”运⽤了什么修辞⼿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2分) 阅读答案 1.不能。

溪⽔是没有感情的⾃然物,说它有情是⼀种主观感觉,⽤“似”表现的正是这样⼀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却”表强烈转折,若换为“却”,则过于⽣硬,没了情趣;“亦”表并列,若换为“亦”,则“⽆情”“有情”失去主次。

2.本诗写溪⽔与诗⼈“同⾏”“惜别”都为了写溪⽔的“有情”,可见“有情”是全诗的关键。

3.“似”字将⼈的主观情感注⼊客观景物之中,使本⽆⽣命的溪⽔充满了情趣;(2分) 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来。

(2分) 只答引出下⽂给1分 4.⽤拟⼈,使本⽆⽣命的溪流充满了⼈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比喻流水无情的句子

比喻流水无情的句子

比喻流水无情的句子1.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____先秦佚名《越人歌》译文: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____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____唐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译文: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__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5、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____两汉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译文: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____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译文: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7、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____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译文: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8、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____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9、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____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译文: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2.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用来比喻什么释义:原指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的残春景象,为佛家禅林用语。

现多指一厢情愿的恋爱。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发生地:宋朝时的温州故事再生: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一天说到了用心参禅的重要性。

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然而,通过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体悟佛性需要用整个的心灵去感悟,这种体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这种体悟是心灵的感应和接纳。

温八叉温庭筠经典诗词赏析

温八叉温庭筠经典诗词赏析

温八叉温庭筠经典诗词赏析温八叉一般指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我在此整理了温八叉经典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温八叉经典诗词赏析1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唐代〕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

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2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唐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

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温八叉经典诗词赏析21过分水岭温庭筠〔唐代〕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2更漏子·柳丝长温庭筠〔唐代〕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声。

这声音惊起了塞外大雁,在那城头上宿眠的乌鸦也苏醒,就连那画屏的的金鹧鸪好像也被惊醒。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3苏武庙温庭筠〔唐代〕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江上》《悲陈陶》《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过分水岭》《春光好》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江上》《悲陈陶》《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过分水岭》《春光好》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董颖《江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试题(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4)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5)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6)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

(2分)阅读答案:(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4分,答出两种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4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3)比喻和动静结合。

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4)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侯,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

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唐诗宋词-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唐诗宋词-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比较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山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答: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胡!注: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

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7分)秋词(刘禹锡)行秋(徐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5分)答:刘诗:手法:分析:徐诗:手法:分析: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

(7分)江上江上王安石董颖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北师小学语文五上第五单元《古诗二首——过分水岭》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五上第五单元《古诗二首——过分水岭》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为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称为“分水岭”。

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也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当时人们一提“分水岭”就特指这段地方。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溪水引起的诗意感受,平淡中见深情。

首句从溪水写起。

溪水本是无情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无情”引出“有情”,突出了“有情”。

“有情”二字是诗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 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了下面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次句叙事。

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旅行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可以想象,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潺潺溪水便显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

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溪水的“有情”也便有了着落。

后两句中,“岭头”就是山头。

溪水下行,旅人上行,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向而行了。

在“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分向时心中不由涌起惜别之情。

诗人不从自。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田园山水诗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2.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2.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8. 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2.全诗将、、、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

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9.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11. 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二.赠友别离诗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

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

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

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 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暮天钟”的意思是反映了。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原文、赏析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原文、赏析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过分水岭》
原文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创作背景: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

赏析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马致远《江天暮雪》柳宗元《江雪》比较阅读答案

马致远《江天暮雪》柳宗元《江雪》比较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柳宗元《江雪》张岱《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3.从《江雪》独钓寒江雪中和《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参考答案:1.都是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

2.表达的情感差异《江雪》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情。

3.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篇二:古诗词对比阅读练习古诗词对比阅读练习(一)过分水岭再宿武关温庭筠李涉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邮商州。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问题: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秋别恨,长流远去。

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二)①春水生杜甫其一②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二年级18首必备古诗

二年级18首必备古诗

凉州词唐.王之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江雪柳宗元〔唐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鹿柴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采莲曲王昌龄〔唐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莲花坞王维〔唐代〕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一】羁旅诗略说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1、羁旅诗常见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寒蝉——悲凉。

猿猴——伤感。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羁旅诗常见节令:人日:正月初七日。

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端午:五月初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中秋: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重阳: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意为除旧布新。

【二】羁旅诗常见主题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思亲之情示例一汤显祖秋发庾岭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因为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汤显祖被贬为徐闻典史,这首《秋发庾岭》就写于赴任途中。

首联“枫叶”“凉蝉”点明时令特征,展现凄凉、萧条的景象,烘托内心的凄清伤感。

颔联缭绕的暮霭、迷蒙的花露笼罩着几许愁绪,几许迷茫。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房兵曹胡马(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

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2.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关于痴情的诗句_形容痴情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痴情的诗句_形容痴情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痴情的诗句_形容痴情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痴情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痴情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

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赠汪伦》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锦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关于小溪的古诗

关于小溪的古诗

关于小溪的古诗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里的小溪那可是别有一番韵味!就像王
维里写的:“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那流淌的青溪水,仿佛是大
自然灵动的音符,一路跳跃着,奏响着美妙的乐章。

这难道不让你心
生向往吗?
再看李白的中“清辉照衣裳,水宿鸟相呼。

溪行欲尽处,渔浦烟初宿。

”这小溪行到尽头之处,那烟雾初起的渔浦,就像是一幅神秘的画
卷缓缓展开。

你说这画面美不美?
还有温庭筠里“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这无情的溪水
却又好似有情,陪着诗人走了三天。

这不就像一个默默陪伴你的朋友,虽不言不语,却始终在你身边吗?
古诗中的小溪,有时欢快奔腾,有时静谧幽深,有时又情意绵绵。

它们就像是诗人心灵的镜子,映照着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思绪。

难道你
不觉得这些关于小溪的古诗充满了魅力吗?
我觉得呀,这些古诗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眼中的自然之美,也让我们
感受到了小溪所蕴含的诗意和力量。

它们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
感的寄托,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的意思“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

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

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此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

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
想温言而又轻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

可以想象,此条溪流必然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愉快,否则飞卿大概也不会有这般佳兴。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

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

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

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

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

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

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

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

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

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