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合集下载

18.实验说课 金属热胀冷缩吗 说课稿

18.实验说课 金属热胀冷缩吗 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这之前他们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有强烈的探知欲,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路,这对引导他们展开观察金属热胀冷缩实验有了很好的条件。

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

很容易在看到铜,铁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结论的得出。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大量的实验论证的。

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然后再科学谨慎地求证。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许多金属也像液体和气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联想、猜测并设计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

经历对金属热胀冷缩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观察金属受热体积变化过程、探究事物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但也有特殊性的过程。

四、说实验内容与创新本节内容,课本安排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一个铜球刚好可以穿过金属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加热铜球不能穿过金属环,说明铜球加热膨胀了;然后再将铜球用冷水冷却,铜球又可以穿过金属环,说明铜球受冷收缩了。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二.课本的实验为用一段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在钢条的右端竖直订稳一个大头针,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钢条,观察钢条右端的大头针是否发生倾斜。

从而证明钢条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实验存在很大的不足:1.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学生在做实验时很难看到实验现象以至于很多学生都质疑钢条没有发生膨胀;2.实验用时比较长,加热久了钢条就很热,存在安全隐患。

毛晶晶“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毛晶晶“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

一、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承接了前两节课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内容,对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研究的同时,提升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本节课我要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许多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二)能力目标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金属热胀冷缩特征及其过程。

(二)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五、说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自制的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学具:每组酒精灯、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烧杯、水、火柴。

六、说教学方法这一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实验探究的方法。

因为这一节课是典型的科学实验课,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发现问题,在交流、比较中发现最佳方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1、故事引入这节课我用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把故事中的的问题抛给大家,让大家去思考猜测,学生很自然的说出金属会热胀冷缩,目的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2、金属热胀冷缩的探究首先,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要想知道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我们必须怎么办?实验必须准备什么?”。

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实验内容:《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自然就会联想到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让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上升到理性的较全面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学生虽有很高的探究热情,但观察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容易片面地得出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现归纳总结不够严谨的现象。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放大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提高实验效率。

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PPT展示)三、实验设计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运用比较法观察铜球受热前后是否能通过铁环来证明铜球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个探究活动,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并自制出了指针偏转式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的教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播放第6张PPT,课本原型实验是加热钢条挤歪大头针,经过实践发现,实验有以下缺点:我从材料和方法两方面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自制出了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以下优点:对照讲解。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激疑、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拓展应用四个环节组成。

(播放第7张PPT)。

心中生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

我用英国铺设第一条铁路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胀冷缩吗》的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下面我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谈谈我的设想,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为载体的学科。

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科学教学的关键。

《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是典型的实验课。

通过这一课的实验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3.体验实际操作的乐趣,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认识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这样来设计实验内容: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进行教学的,教材选用金属开展对固体的研究。

与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相比,金属的热胀冷缩变化非常细微,现象不明显。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进行研究。

因为器材比较精密,这个实验很容易做成功,学生容易得出铜能热胀冷缩的结论。

然后教材安排实验观察加热钢条后的现象(出示教材图片),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老师亲自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在电路中接上两根钢尺,加热钢尺小灯泡就发光,熄灭酒精灯,小灯泡就熄灭,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

这三部分层层递进,相互联系,让学生经历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构建概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为了验证金属是否热胀冷缩,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小故事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对铜球的热胀冷缩进行分组实验。

我把这个实验安排为本课的重点,详细指导方法,重点强调实验中注意的安全,为了学生能的实验安全,老师至少每个酒精灯试用了3-4次。

第三环节:设计实验观察钢尺的热胀冷缩,与上一个实验相比,材质不同,形状也不同反映在钢尺长度上的变化。

最新《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最新《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实验内容:《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自然就会联想到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让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上升到理性的较全面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学生虽有很高的探究热情,但观察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容易片面地得出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现归纳总结不够严谨的现象。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 放大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提高实验效率。

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PPT展示)二、实验设计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运用比较法观察铜球受热前后是否能通过铁环来证明铜球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个探究活动,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并自制出了指针偏转式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的教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播放第6张PPT课本原型实验是加热钢条挤歪大头针,经过实践发现,实验有以下缺点:我从材料和方法两方面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自制出了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以下优点:对照讲解。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激疑、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拓展应用四个环节组成。

(播放第7张PPT 0心中生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

我用英国铺设第一条铁路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兴趣。

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1、许多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3、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4、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教学过程这课教学安排我是这样想的。

对于学生来讲听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一始我就采用了一段故事引入今天的学习,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研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铜球材料是研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好材料。

通过实验能清楚的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我认为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进行实验很重要,当然正确使用酒精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也很重要。

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反映在体积上,金属条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更多的反映在长度的变化和面积的变化上。

由于小的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很难靠眼睛直接发现,教材上的方法我们几个科学老师尝试着去做发现根本看不出来。

另外由于方法的不固定,材料很难准备,操作上安全上都有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上只进行了方法的选择,而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改为教师教具的演示。

观察了两种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后转入“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仅靠一两个事实下全称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不仅要看他的科学知识的多少,更要看能不能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例子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热胀冷缩》说课稿(通用12篇)

《热胀冷缩》说课稿(通用12篇)

《热胀冷缩》说课稿(通用12篇)《热胀冷缩》说课稿篇1一、说自己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号参赛选手梁xx,来自xx学校。

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选材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二、说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啊,国人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不能再让外国人说我们中国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

而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难道我们能让这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在我们手中荒废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上好科学课呢?另外,课标里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六条基本理念,因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解读,我想强调其中一点,那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径就是实验。

所以,在此我郑重说明我的一个观点,也是我本次说课的主题,那就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说说为什么上科学,就要做实验。

三、说教材《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热”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前一课的延伸,又是为后两课作铺垫。

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冷水加热后由沉变浮,但重量并没有变化,那变化的只能是体积。

由沉变浮,体积应该是变大了,而通过给加满水的试管口套上气球皮加热观察,发现气球皮会鼓起来,但液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

而我们这一课将通过另一个实验来明显看到水受热后,体积在逐渐膨胀。

当我们通过这个实验研究和认识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下两课再研究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就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了。

四、说目标通过本课的活动,要让学生得到以下收获:科学概念(也就是知识与技能)方面: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要缩小(4℃以上),我们把水的这种体积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说课稿

《热胀冷缩》 说课稿

《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这一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如铁轨之间的缝隙、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会恢复原状等,引发学生对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接着安排了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液体、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最后还对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取知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的阶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和本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2)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及应用。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金属热胀冷缩吗》_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_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2.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金属热胀冷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金属热胀冷缩。

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金属也像液体和气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金属热胀冷缩特征。

4.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金属热胀冷缩特征及其过程和方向。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简单的结论。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知道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本课的内容较前面的内容比较难理解,故应该通过演示让学生慢慢理解。

三.说学法本课的内容讲起来比较费劲,故主要通过和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并出示图片和有关的资料来说明金属是会热胀冷缩的,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热胀冷缩吗》,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定位与目标《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的第五课。

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知识与技能: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对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长度变化的观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烧杯、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自制教具(让受热的金属条推动注射器里的水。

),金属条三、实验教学过程1、教学一开始,我以英国早期变形的铁路图片为切入口,把孩子带入到情景中,从而设疑提出铁轨为什么会扭曲呢?铁轨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此课的积极性。

2、实验验证金属的热胀冷缩此环节教师出示固体体胀演示器,讲解它的构造及用法。

附带再讲一下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法。

引导学生推测固体体胀演示器遇热遇冷后的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它的体积变化。

3、学生实验,验证铝条的的热胀冷缩。

铜球的实验体现了体大小的变化,铝条的实验要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体受热以后长度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提前拍摄了视频。

4、联系生活,知识运用“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通过生活实例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的认识。

5、拓展延伸液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有锑(ti)和铋(bi),摄氏度以下的水是冷胀热缩的。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金属的热涨冷缩》为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课是在研究液体、气体之后,以金属为代表,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二、实验器材金属材料:钢片、铁片、铝片、钨丝、铜球。

装置基本材料:酒精灯、点火器、湿毛巾、三脚架、木板三、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一)教材实验的不足1.金属种类少,归纳不充分。

对于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教材只设计了铜和钢这两种金属的实验,用两种金属使学生归纳出:一些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牵强。

2.钢条实验装置操作时间长,现象不明显。

用钢条做的桥的模型做实验,时间长达三十分钟才会观察到很微弱的现象,且效果不明显。

(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强调从个别经验或个别事物出发,归纳概括出一般结论,归纳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金属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上,具体的改进和创新如下:1.实验改进(1)金属种类的选择。

图1为金属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列表,考虑到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并结合学生对金属的熟悉程度和价格,我选择了铝、铜、铁、钢、钨这五种常见金属,虽然钨的热膨胀系数没有前四种的大,但是钨的熔点高、导热快的性质导致钨是能够达到实验效果的。

如ppt所示:(2)金属形态的选择。

本实验我们主要是以长度的变化来标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而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它的粗细、薄厚不同,实验效果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我前后尝试了二十次不同规格的金属,为了确保学生的实验效果,最后才确定了每种金属的规格,如图所示:2.实验创新实验装置的设计,是本实验创新点。

其优点体现如下:(1)实验时间短。

短时间内就可以观察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铝片最短四分钟便可观察到现象,钢片最长六分钟。

(2)现象明显。

两根金属之间的缝隙在2mm左右,既可以实现两根金属同时加热,又可以清晰的观察到缝隙的变化,即金属受热膨胀,缝隙会明显缩小,金属受冷收缩,缝隙又会在缩小的基础上明显增大。

金属的 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的 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洪湖市沙口镇第二小学肖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热胀冷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它们依次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首先我想说一说教学目标,《金属的热胀冷缩》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从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他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3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知识的目标,那么学生要通过学习知道很多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且知道有些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冷缩热胀的,第二是能力目标,通过设计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有效的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给固体加热。

第三个呢是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

能初步意思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但有时也具有一些特殊性。

接下来说一说教学内容的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项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铝丝的热胀冷缩实验,第三个是对“金属都热胀冷缩”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我再说一说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本课主要涉及到两个重点的实验,第一个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因为这一课的实验材料是参照我们课本上的实验,效果显著,所以在实验中我们依然使用了书上的铜球穿铁环的实验。

那么第二实验是我们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请各位评委老师观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所需要的材料是电路检测器,铝丝两根及作为支撑的两样物品,这两样物品我们可以使用学生的字典、书籍等代替,只要两边等高就可以了,另外我们还需要蜡烛一支,打火机一个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把两根铝丝分别连接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头。

并且要把两根铝丝之间留有一个缝隙使两根铝丝没有直接接触。

这个时候灯泡是不亮的,接下来我们点燃蜡烛用蜡烛给其中的一根铝丝加热,我们可以看到小灯泡被点亮了。

这是因为被加热的铝丝受热膨胀与另一根铝丝接触小灯泡就点亮了。

接下来我们把蜡烛拿开吹灭蜡烛铝丝就会自然的冷却收缩电路断开小灯泡就会熄灭。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金属的热涨冷缩》为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课是在研究液体、气体之后,以金属为代表,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二、实验器材金属材料:钢片、铁片、铝片、钨丝、铜球。

装置基本材料:酒精灯、点火器、湿毛巾、三脚架、木板三、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一)教材实验的不足1.金属种类少,归纳不充分。

对于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教材只设计了XXX这两种金属的实验,用两种金属使学生归纳出:一些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牵强。

2.钢条实验装置操作时间长,现象不明显。

用钢条做的桥的模型做实验,时间长达三十分钟才会观察到很微弱的现象,且效果不明显。

(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强调从个别经验或个别事物出发,归纳概括出一般结论,归纳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金属的尝试装置,在尝试上,具体的改进和创新如下:1.尝试改进(1)金属种类的选择。

图1为金属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列表,考虑到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并结合学生对金属的熟悉程度和价格,我选择了铝、铜、铁、钢、钨这五种常见金属,虽然钨的热膨胀系数没有前四种的大,但是钨的熔点高、导热快的性质导致钨是能够达到实验效果的。

如ppt所示:(2)金属形态的选择。

本实验我们主要是以长度的变化来标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而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它的粗细、薄厚不同,实验效果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我前后尝试了二十次不同规格的金属,为了确保学生的实验效果,最后才确定了每种金属的规格,如图所示:金属形状铝片铜球钢片铁片钨丝2.尝试创新尝试装置的设计,是本尝试创新点。

其长处体现如下:金属规格厚2mm直径2cm厚1.5mm厚1mm直径0.8mm尝试时间2分钟2分钟6分钟5分钟5分钟(1)实验时间短。

短时间内就可以观察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铝片最短四分钟便可观察到现象,钢片最长六分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5金属热涨冷缩吗》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5金属热涨冷缩吗》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5金属热涨冷缩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涨冷缩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使学生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

教材以金属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金属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金属热涨冷缩性质时,可能对温度的控制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实验,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能用图形表示金属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用图象表达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能用图形表示金属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金属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的热涨冷缩性质,并用图形表示金属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二、说教材、说学情《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本单元的第5课,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气体及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可以说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但要问学生真正理解热胀冷缩是怎样一个过程,其实学生是不清楚的,根据对我校2014级192名五年级学生有关“热涨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调查问卷,44%学生认为金属会变长的同时变细,问其理由,答曰:总体积是一样的,不会无缘无故变多;有48%同学认为变长的同时变粗,还有8%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

所以如果这一课教学,按照传统套路--用铜球实验得到结论,不仅不能解决热涨的过程是怎样的,而且整个探究过程会显得浅显苍白,且科学实证意识淡泊,即一种金属不能代表所有金属。

故教材也提出:“要做出这类完整的概括之前,应该先做些什么?"等问题。

结合以上两点,对本课的实验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

三、说目标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科学活动是一种求真活动,科学必须用事实说话,从证据出发去探索结果。

因此将本节实验课的目标定位于:1.科学知识: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科学探究: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探究到不同金属热胀冷缩能力不同。

3.科学态度: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意到工具的使用给科学探究带来的帮助。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

经历对铜、铁、铝等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教学难点:设计观察金属受热体积膨胀的实验,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四、说实验教材中提供了铜球和钢两组金属,但通过这两种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就下全称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那么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事实,逐步发展、完善、建构科学概念呢。

本人设计了自制教具“铜铝钢热胀冷缩演示仪"。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第一篇:《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实验内容:《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自然就会联想到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让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上升到理性的较全面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学生虽有很高的探究热情,但观察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容易片面地得出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现归纳总结不够严谨的现象。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放大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提高实验效率。

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PPT展示)三、实验设计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运用比较法观察铜球受热前后是否能通过铁环来证明铜球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个探究活动,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并自制出了指针偏转式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的教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播放第6张PPT,课本原型实验是加热钢条挤歪大头针,经过实践发现,实验有以下缺点:我从材料和方法两方面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自制出了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以下优点:对照讲解。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激疑、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拓展应用四个环节组成。

(播放第7张PPT)。

心中生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

我用英国铺设第一条铁路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兴趣。

五年级科学5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5金属热胀冷缩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其他金属的热胀冷缩;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

而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

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

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二、说教材、说学情
《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本单元的第5课,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气体及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可以说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但要问学生真正理解热胀冷缩是怎样一个过程,其实学生是不清楚的,根据对我校2014级192名五年级学生有关“热涨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调查问卷,44%学生认为金属会变长的同时变细,问其理由,答曰:总体积是一样的,不会无缘无故变多;有48%同学认为变长的同时变粗,还有8%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

所以如果这一课教学,按照传统套路--用铜球实验得到结论,不仅不能解决热涨的过程是怎样的,而且整个探究过程会显得浅显苍白,且科学实证意识淡泊,即一种金属不能代表所有金属。

故教材也提出:“要做出这类完整的概括之前,应该先做些什么?"等问题。

结合以上两点,对本课的实验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

三、说目标
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科学活动是一种求真活动,科学必须用事实说话,从证据出发去探索结果。

因此将本节实验课的目标定位于:
1.科学知识: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科学探究: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探究到不同金属热胀冷缩能力不同。

3.科学态度: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意到工具的使用给科学探究带来的帮助。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

经历对
铜、铁、铝等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教学难点:设计观察金属受热体积膨胀的实验,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四、说实验
教材中提供了铜球和钢两组金属,但通过这两种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就下全称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那么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事实,逐步发展、完善、建构科学概念呢。

本人设计了自制教具“铜铝钢热胀冷缩演示仪"。

教具提供三组金属棒,分别为铜棒、钢棒和铝棒,每根金属棒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组金属棒的长短粗细几乎是样的,中间有一个断口,断口的距离也尽量做到相同。

用固体酒精给断口加热,观察小灯泡的变化,思考发现。

演示仪的优势在于能明显观察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同时能观察到不同金属热胀
冷缩能力不同,但演示仪在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了很明显的两个弊端:第一,完成整个演示实验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课堂內搭配不起;第二,炽热的火苗和烧红的金属棒都存有不安全因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人又将此实验过程录制为微视频,并采用视频中的快速播放技术来解决时长问题,同时安全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另外本人还寻找更多能热胀冷缩的金属制成微视频,金属有:铜、铁、钢、镍汞、吕、锑、铋等,上课时给每个小组提供ipad,供学生自由选择。

五、说流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是坚硬的金属,它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

简约课堂,直奔主题,为学生探究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

(二)实验探究,验证猜测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出示根铜导线,提问这是金属吗?你们打算怎么研究?请学生
观看老师带来了一套自制实验装置,说说如何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要求及注意点后,学生亲历探究铜丝的热胀冷缩实请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思考铜导线在热胀的过程中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变长可以确定,那粗细有没有变化呢?有学生说变细,有的说变粗。

提问:你们有证据吗?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学生设计和亲历铜球加热,并用精密的游标卡尺测量铜球各个方位体积的变化。

从而通过实验理解“胀"的概念,“胀不仅变长,而且变粗”。

发现铜能热胀,同学们纷纷表示金属能热胀冷缩,此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铜2匕热胀冷缩就代表所有金属能热胀冷缩吗?们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更多金属的热胀冷缩情况,培养学生的证据意
识,即一种金属不能代表所有金属。

从而过渡到各组开展微课学习,展开科学研讨,自
然而然的引出相对完善的科学概念:大多数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人的科学素养不仅要看他的科学知的多少,更要看能不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课的最后,出示钢轨和高压电线架设的案例,请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生活中金属热胀冷缩的案纵观全课,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和视频学习相辅相成,亲历探究和科学硏讨相得益彰,在多次省市展示课中,获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六、说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基于证据意识的培养为基点,通过自制教具,并整合微课教学,化长时为即时,更快速的得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获得事实结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为科学实证意识奠定更深的基础。

不过,欣赏之余,我们还应该有深层次的思考:第一,为了节约时间,将人里探究内容录制成微视频为课堂所用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是否一定合适。

第二,将有危险系数实验录制成微视频是否一定合理。

有旴教师介绍清矬使用方法,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