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供参考)

合集下载

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01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 能
循环系统的概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 内输送血液的器 官
循环系统由心脏 和血管组成
循环系统的生理 功能是维持人体 内环境的稳定
循环系统对人体 的生命活动具有 重要意义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循环 系统负责运输营 养物质、氧气和 激素等物质,维 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
代谢废物排除: 循环系统将代谢 废物和二氧化碳 运输到排泄器官, 如肾脏和肺,以 保持体内环境稳 定。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跳不规则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 体征包括心跳过快或过慢、心律不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等
高血压
定义:高血压是 一种常见的慢性 疾病,指以体循 环动脉血压增高 为主要特征,可 伴有心、脑、肾 等器官的功能或 器质性损害的临 床综合征。
调节体温:通过 血液循环调节体 温,保持人体正 常体温。
免疫防御:循环 系统中的白细胞 和抗体等免疫物 质可以抵御病原 体入的核心,负 责泵送血液
血管:负责运输 血液,包括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与循 环系统共同作用, 协助清除组织液 中的废物和细菌
观察症状:观察患者的临床 表现,如疼痛、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 液等检查,了解患者的生理
指标和生化指标。
影像学检查:通过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患
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注意事项
准确收集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 家族史等信息,为诊断提供依据。
系统体格检查:对循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注意心、肺、肝、脾等器官的异常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1.休息与活动 频繁发作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 动、情绪激动和改变体位时动作过快等诱发晕厥; 避免单独外出,以防发生意外。
2.应急处理 有晕厥先兆时,立即下蹲或平卧;发 作时,安置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低位,松开衣 领,以改善脑供血、促使苏醒。
3.治疗配合 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配合人 工心脏起搏、电复律、消融术治疗。
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 觉症状,但一般日常活动时出现上述症状,休息 后很快缓解。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于一般日 常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需休息较长时间后症 状方可缓解。
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 亦可出现上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4.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 素检查;心-肺吸氧运动试验;心导管检查。
(二)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疼痛:心前区疼痛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药物止痛
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疼痛发作时的心 率、血压与心电图变化。
4.健康指导
ppt课件
9
四、心 悸
心悸(palpitation)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有心 前区不适感。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临床表现 ①心悸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②
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全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将氧和营养物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将氧和营养物质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废物运走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ppt课件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参考模板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参考模板
4、辅助检查:重点为心电图检查,其他有动态、运动实验、电生理检查
5、处理要点: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
二、常见的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停搏、病窦
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处理要点
2、房性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重点讲解
1)病因:生理性、病理性
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与听诊特点
3)心电图:重点讲解心电图特点
1、病因治疗是关键
2、药物治疗:四大类标准治疗药物及其他药物
五、总结归纳,布置预习内容
时间
分配
45分钟
45分钟
1、名词解释:心力衰竭
2、试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主要表现及处理要点
湖州师院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
内科护理学
任课教师
张明梅
教学单元
第二节 心力衰竭(2)实验 制定心衰护理计划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衰的定义、分类
2、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3、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级
4、理解慢性心衰的处理原则,理解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
5、理解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配合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衰的定义、分类,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2、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应用
4、理解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配合
5、掌握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编号:XXX教学科目: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循环系统教学时长: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掌握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2.学生对于血液动力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课本、幻灯片或电子教案。

2.模拟病例、护理操作示范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的构成有哪些部分?二、讲授(30分钟)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结构: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

-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

2.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

-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

-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模拟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和对比。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归纳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2.案例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板书设计:循环系统-构成: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循环系统的学习主动参与。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的状况。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主要的死因。

(一)心脏1.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的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 动脉——阻力血管2. 静脉——容量血管3.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的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 人口学资料2. 既往史3. 家族史4. 个人生活史5. 用药情况6. 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内科护理学项目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级护理

内科护理学项目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级护理

内科护理学项目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级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常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及级护理的详细介绍。

1. 高血压(血压大于140/90mmHg):该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等。

体征包括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动脉搏动加强等。

在护理中,首先要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

其次,要指导患者遵守饮食控制,限制食盐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控制体重。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药物治疗方面,应监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2.冠心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

心电图异常、心脏杂音以及心肌酶的升高等是其体征之一、护理包括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心功能、观察心肌酶谱等。

此外,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

饮食上要控制胆固醇、脂肪和钠的摄入,避免食用高脂、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此外,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3.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心悸等。

体征方面有心跳加快、水肿、颈静脉充盈等。

护理中要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呼吸状态和水肿程度等。

饮食方面要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避免食用高钠食物。

患者在活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上,要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4.心律失常: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眩晕等。

体征方面有心率异常、心电图异常等。

护理中要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饮食上要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巧克力、酒精等。

生活方面要避免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是针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帮助其康复和管理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标题:循环系统护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

3.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液的循环过程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高血压护理-冠心病护理-心力衰竭护理3.护理实践技能训练-测量血压和心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变化-插入外周静脉导管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讨论不同疾病的护理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3.护理操作指导法:通过示范和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血压、心率测量等护理操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循环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吗?”2.介绍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包括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血液的循环过程。

3.案例分析:以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为例,讨论这些疾病的护理要点,如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

4.护理操作指导:示范和实践测量血压和心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变化、插入外周静脉导管等护理操作。

5.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提醒学生需要继续加强护理实践技能训练。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包括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的图示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操作指导。

2.案例分析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病例,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3.护理设备:包括血压计、心电图仪等,供学生进行护理操作指导实践。

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循环系统构造和功能、常见疾病护理要点的理解和提问情况进行评估。

2.护理操作考核:通过对学生进行血压测量、心率测量等护理操作的考核,评估他们的实践技能。

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案例分析和护理操作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使用护理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并进行正确的操作指导。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05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本章 Nhomakorabea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详细介绍了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生 理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常用诊疗技术
包括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冠状 动脉造影等诊疗技术的原理、适应症 和操作方法。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常 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 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疾病和诊疗技术,提出了相 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活 调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诊疗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系统诊疗技术将不断更新 换代,如心脏介入手术、心脏移植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 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精准医疗的发展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将更加精确和个性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
常用诊疗技术
心电图检查技术
01
02
03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信号检 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方法 。
心电图的种类
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 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 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电生理的基本原理
心脏电生理是研究心脏电活动规律的科学。
家属参与和支持的重要性强调
1 2
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提供情 感支持、协助日常护理、监督患者遵医行为等。
家庭环境对康复的影响
说明家庭环境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如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3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疾病等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针对不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监测病情、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视和关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提高对病人的关怀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病因及症状介绍。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3.不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提出“循环系统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2.知识讲解(30分钟)a.分类、病因及症状介绍:-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动脉疾病:动脉硬化和动脉瘤等。

b.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介绍。

3.护理干预措施(40分钟)a.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协助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管理心脏病病人的饮食和运动。

b.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血压情况。

-提醒病人按时服药。

-帮助病人调整生活习惯,如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

c.动脉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病情,如血压、水肿等。

-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

-教育病人避免过度用力。

4.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提供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所学的循环系统疾病知识,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1. PowerPoint演示。

2.课堂讨论。

3.案例分析。

五、教学资源:1.讲义/教材。

2. PowerPoint演示。

3.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

2.对案例分析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课后考试成绩。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汇报人:2023-11-28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回收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维持液体平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炎等。

血管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以及症状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诱因等。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

病史采集0102体格检查相关指标检查,以评估心脏病变情况。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悸不安,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详细描述心悸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总结词心悸VS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异常,可能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

总结词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治疗措施。

详细描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结词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心力衰竭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的水分潴留,同时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

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移植等治疗措施。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一)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9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6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病例分析、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3、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小结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其内容较多且难度大。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能够运用护理技能进行循环系统患者的护理。

能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沟通。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关注和热爱护理工作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2.2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2.3 循环系统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3 实践操作法演示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护理技能。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应用能力。

4.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内科护理学》教材,用于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2 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信息和护理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提高课堂参与度。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主管护师 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 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心脏(1)结构:心房、心室、瓣膜。

(2)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2.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冲动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其中窦房结具有最高的自律性。

3.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本身的血供主要来自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其大分支分布于心肌表面,小分支进入心肌,经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心脏静脉,最后形成冠状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症状评估1.心源性呼吸困难(1)劳力性呼吸困难:指呼吸困难多在较重体力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呼吸困难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病人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又称心源性哮喘。

(3)端坐呼吸:中、重度呼吸困难者常因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2.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3.发绀:观察部位:口唇、甲床、颊部。

4.胸痛:循环系统疾病时发生的胸痛常由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5.水肿:心源性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

6.晕厥:指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例题】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A.肺栓塞B.心绞痛、心肌梗死C.急性心包炎D.心脏神经官能症E.主动脉瓣病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心绞痛、心肌梗死。

第二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减少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使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1.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其有无舒缩障碍分为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全文优选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全文优选

— 28 —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评估要点
评估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范围、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放射;有无伴随症状;发生的 诱因及加重与缓解的方式;有无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
(三)心理―社会状况
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或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患者可产生焦虑、恐惧 等心理。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情况及对疾病的认识;评估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情况。
四、心源性晕厥
护理评价
患者是否:① 晕厥发作减 少或未再发作,发作时无受伤; ② 恐惧减轻或消失。
— 26 —
五、心前区疼痛
— 27 —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心血管病病史;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发作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
(二)身体状况
1.心前区疼痛的特点
① 典型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 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五、心前区疼痛
— 29 —
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了解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协助判断疼痛的原因和性质。
护理诊断
(1)疼痛 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炎症累及心包或胸膜壁层有关。 (2)焦虑 与疼痛反复发作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 (2)患者焦虑心理缓解或消失。
五、心前区疼痛
四、心源性晕厥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 25 —
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 生活活动,提高治疗的信心,减轻 焦虑、恐惧感。
(三)心理护理
(四)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晕厥的原因和诱 因、病情发展,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增强 其治疗信心;避免从事相关危险性工作; 遵医嘱用药;教会患者自测脉搏,自我监 测病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具有无创、 无痛、无辐射等优点,是心血 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是通过心导 管检查心脏电生理功能的一种有
创性检查方法。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可以检测心 脏传导系统异常、心律失常等疾 病,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需要在专业 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以确
心电图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广泛应用于临床。
心电图检测技术可以监测心脏电生理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 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是通过高频 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 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可以评估心 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检测心脏 瓣膜病变、心肌肥厚等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稳定。
维持酸碱平衡
防御和免疫功能
循环系统通过运输和排泄酸碱物质,维持 机体内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具有防御和 免疫功能,抵御病原体入侵。
循环系统疾病分类
01

03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 肌病、心律失常等。
血管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 形成、静脉曲张等。
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友 病等。
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心悸
心绞痛
呼吸困难
水肿
心脏跳动过快或不规则 的感觉。
胸骨后疼痛,通常因心 肌缺血引起。
呼吸费力或气短等症状。
身体组织或器官肿胀。
02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
心电图检测技术
心电图检测技术是循环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对心 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诊断。

2014电大《内科护理学》课程辅导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2014电大《内科护理学》课程辅导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2014电大《内科护理学》课程辅导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学习要求目标本章介绍循环系统七类疾病,除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复律、心肌病外,其它五类疾病是学习重点,要求从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全面掌握。

学习建议:复习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

第一节总论重点提示:1.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

2.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赖于起搏点与传导系统,窦房结以自律性最高而成为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3.心脏的营养由冠状动脉供给。

4.心脏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相互制约,取得平衡,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第二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一、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最常见的为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心室前负荷和后负荷过重。

2.诱因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可由某些因素所诱发,称为诱因。

常见的诱因有: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多;②心律失常,尤以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多见;③水、电解质紊乱;④体力过劳(二)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可由三方面因素参与。

1. 血液动力学异常有各种病因及诱因促使心脏泵功能减退。

2. 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心力衰竭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增高,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排血量。

3.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

【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1.临床症状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体征:交替脉为左心衰特征性体征,出现舒张期奔马律。
2.右心衰竭
(1)多脏器淤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
(2)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主要体征,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肝肿大和压痛:肝淤血所致
(4)水肿:多发生于下肢、腰骶部等低垂部位。
3.全心衰竭
当左心衰竭继发右心衰,由于右心排血量减少,可使左心衰竭的肺淤血症状相对减轻。
重点:1、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难点:1、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心脏的传导系统有哪些?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பைடு நூலகம்日期
2015年4月24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
2、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1、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1)心脏
(2)心脏传导系统
(3)心脏的血管
(4)血管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资料收集】
1.年龄与性别
2.发病因素
3.主要症状与体征
①水肿 ②胸痛 ③呼吸困难 ④心悸
2.心腔的结构特点?
3.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在备课时,将所涉及血液循环的解剖、生理知识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再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这样由浅入深讲解,注意渗透知识点,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课后记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主动探究,分析出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症状、体征、确诊方法及治疗要点,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2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展望。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技术的特点。
3、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重点: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难点: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
(2)容量(前)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临床特点】
1.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早期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多发生于夜间,痰液为白色浆液泡沫状。
(3)心排血量降低症状: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心悸、少尿等。
思考题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内容小结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引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并强化记忆,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护考的考点和考题形式。
3、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内容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
【定义】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因素所致心排血量锐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
2.心负荷过重
(1)压力(后)负荷过重: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
【健康史】
1.既往史 2.个人生活史 3.家族史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检查
5.其他非侵入性检查
【心理社会资料】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3.心理护理
4.用药护理
5.护理配合
6.健康指导
四、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展望
备注
复习回顾
重点难点
结合病例
重点难点
4.心功能分级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
3.药物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
备注
重点难点
画图讲解
重点难点
结合病例
思考题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3.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措施有哪些?
内容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因此掌握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诊治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内容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一)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9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