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案(精选2篇)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案(精选2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案篇1【学习目标】(看清目标预习,才能有方向噢!)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学问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缘由。
【学习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学习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筑牢基础(信任我能行!)1.供求影响价格:1)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甚至_______、______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是通过转变商品的______来实现的。
2)当供不应求时,就会消失______________现象,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市场。
这种市场是由_______起主导作用,_______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当供过于求时,就会消失____________现象,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市场。
这种市场是由_______起主导作用,_______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打算价格:1)虽然价格的变动受___________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_______打算。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商品的价格凹凸不等,首先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__________不同。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________________打算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________________打算的________出售。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格的概念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供求关系、成本、竞争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格的概念与作用2.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3. 成本对价格的影响4. 竞争对价格的影响5. 政府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供求关系、成本、竞争、政府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格的概念、影响价格的因素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价格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分析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等情况下的价格变动。
3. 讲解成本对价格的影响:阐述成本上升或下降时,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 讲解竞争对价格的影响:分析竞争激烈程度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5. 讲解政府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介绍政府干预市场价格的各种手段。
6.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影响价格因素的理解。
8. 总结与反馈:总结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解答学生疑问,给予反馈。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拓展内容: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价格水平,让学生了解汇率对价格的影响。
2. 讲解汇率对价格的影响:分析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3. 分析其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如通货膨胀、季节性等。
七、实践环节1. 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收集不同商品的价格信息,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商品价格战、原材料价格变动等。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价格的概念、影响价格的因素等。
2. 强调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如引导资源配置、调节供需关系等。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影响价格的因素2. 课程类型:理论课3. 课时:45分钟4. 授课对象:高中经济学爱好者5.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b. 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c.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价格变动现象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a. 教师简要介绍商品价格的定义及重要性b. 提问:“你们认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 基本因素:a. 教师讲解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如生产成本、政策法规等b. 举例说明基本因素对价格的影响c. 学生笔记,提问互动3. 供求关系:a. 教师详细讲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b. 举例分析供求关系变动对价格的影响c. 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互动4. 实际案例分析:a. 教师提出几个实际案例,如油价波动、电子产品降价等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价格变动的原因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5.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b. 提问:“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价格?”c. 学生回答,教师拓展讲解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和供求关系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分组讨论3.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增强课堂活跃度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b. 让学生收集几个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价格变动的原因2. 评价:a.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互动等b. 作业完成情况:短文质量和案例分析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六、教学内容与步骤(续)6. 心理因素:a. 教师讲解心理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如消费者预期、商家炒作等b. 举例说明心理因素对价格的影响c. 学生笔记,提问互动7. 竞争与垄断:a. 教师讲解竞争与垄断对价格的影响b. 分析竞争激烈和垄断市场下价格的变动c. 学生讨论,提问互动8. 政策与法规:a. 教师讲解政策与法规对价格的影响b. 分析政策调整对价格的影响案例c. 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问互动9. 国际市场:a. 教师讲解国际市场对价格的影响b. 分析国际市场变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c. 学生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提问互动10. 总结与拓展(续):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b. 提问:“你们认为未来影响价格的因素会有哪些变化?”c. 学生回答,教师拓展讲解七、教学方法与手段(续)5.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增强课堂活跃度6.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分组讨论7.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8.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八、作业与评价(续)1. 作业:b. 让学生收集几个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价格变动的原因2. 评价:a.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互动等b. 作业完成情况:短文质量和案例分析九、教学反思(续)7.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8.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9.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十、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经济学基础2. 参考书籍:市场经济导论、价格理论与实践3. 网络资源:经济学相关网站、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4. 视频资源:相关经济学讲座、案例分析视频等5. 软件工具:PPT、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十一、教学内容与步骤(续)11. 价格与宏观经济:a. 教师讲解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b. 分析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c. 学生了解宏观经济指标,提问互动12. 价格泡沫与崩盘:a. 教师讲解价格泡沫的形成与破裂b. 分析价格泡沫对经济的影响c. 学生讨论,提问互动13. 价格控制与干预:a. 教师讲解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与干预b. 分析价格控制与干预的利弊c. 学生了解政府相关政策,提问互动14. 价格策略与竞争:a. 教师讲解企业价格策略与竞争b. 分析不同价格策略对市场的影响c. 学生讨论,提问互动15. 总结与复习: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b. 提问:“你们认为价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c.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十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续)7.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增强课堂活跃度8.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分组讨论9.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10.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十三、作业与评价(续)1. 作业:b. 让学生收集几个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价格变动的原因2. 评价:a.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互动等b. 作业完成情况:短文质量和案例分析十四、教学反思(续)8.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9.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10.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十五、教学计划与安排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3. 教学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4.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参加经济学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高中政治必修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掌握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2.难点: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房价走势图,引导学生思考: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2.新课讲解(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介绍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分析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的规律。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讲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如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增加产量,价格下跌时生产者减少产量。
引导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具体影响。
(3)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如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增加购买。
引导学生关注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以我国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为例,让学生分析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如何降低房价?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降低房价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讨论题目:如何看待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我国近年来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2.思考:在价格变动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如何应对?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2.1影响价格的因素.doc

影响价格的因素作者:郑永俊(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思想觉悟: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尊重他人劳动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三)·教学难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模式幻灯片,常规(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让学生举例和思考:通过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价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总结:从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即使时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价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有时高,有时低,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讲受新课】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板书)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一)、供求影响价格(板书)我们打开课本P11探究活动,这里有4个镜头,我们通过它们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是的,时间、气候、地域、生产都会影响价格的变化。
还有宗教也会影响(比如信仰回教的人是不吃猪肉的)。
我们看到前面这些因素它们实际上是影响了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1)、影响因素(板书)。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通过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2)、结果:(板书)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11和P12的例(可以适当再解释一下,同时让学生看P12名词点击,加深理解)(二)价值决定价格(板书)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禽流感的时候,即使再供过于求,鸡肉的价格再降价也好,都不会降到几毛钱一斤;非典时,即使再供不应求,口罩的价格再涨价也好,都不会涨到几百元一个。
人教版必修一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图表、视频、互动软件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
-教学活动:通过互动软件模拟供求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价格波动。
5.持续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效果。
4.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市场竞争和政策调控之间的相互作用。
2.能够运用供求曲线等工具分析市场价格的变化,并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价格现象。
3.深入理解价格形成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力。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如蔬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手机市场价格竞争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价格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价格变化的因素,并尝试用供求曲线进行解释。
人教版必修一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包括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市场竞争、政策调控等。
2.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能运用供求曲线分析市场价格的变化。
3.理解生产成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了解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4.了解市场竞争、政策调控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价格的概念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供求关系、成本、竞争等。
3. 探讨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格的概念与市场经济2.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3. 成本对价格的影响4. 竞争对价格的影响5. 价格变动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供求关系、成本、竞争对价格的影响,以及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价格变动的传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格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后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价格现象,引发学生对价格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价格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后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生活的影响。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某个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价格概念和影响价格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价格变动影响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调查:让学生调查市场中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原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3. 举办讲座:邀请经济学专家来校讲座,深入讲解价格变动的经济原理。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价格的概念,认识影响价格的因素,并理解价格与市场供求关系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价格的定义与表达方式市场供求关系及其对价格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价格的形成过程。
1.4 教学活动引入价格的概念,解释价格的表达方式,如单价、总价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第二章:供求关系与价格2.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的联系,掌握供求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市场供求关系的定义与分类供求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供求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2.4 教学活动讲解市场供求关系的定义与分类,如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等。
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供求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价值决定价格3.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价值的概念,认识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3.2 教学内容价值的定义与表达方式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引入价值的概念,解释价值的表达方式,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第四章:生产成本与价格4.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生产成本的概念,认识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生产成本的定义与分类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
4.4 教学活动讲解生产成本的定义与分类,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
第五章:市场竞争与价格5.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市场竞争的概念,认识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长乐一中宋家旺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
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及表现形式。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运用: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上长乐本地民营经济活跃,学生们实践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判断能力,但是经济理论基础单薄,较难深刻理解经济生活背后的理论支撑。
本堂课主要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讲解教材的基本理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解市场上常用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差异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教案和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目标:从具体事实入手,用一则广告和一则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求知热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多媒体显示1长乐步行街商家的巨幅广告:像“大特卖”、“夏装全场打折”、“凉鞋季末狂甩”等内容多媒体显示2内容简介:王经理一行人在水果市场先是高价购买龙眼1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龙眼,结果几天内市场上龙眼泛滥,价格狂降,王经理等人此时购买进大量龙眼,节省了大量资金。
问题思考:(1)王经理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龙眼?(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龙眼多了,价格下降了?(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4)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5)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以上的问题,体会王经理的智慧过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3页并讨论思考1-3题。
(二)新课讲授一、供求影响价格(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事例和直观的漫画或图示,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合作探讨。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视频中王经理通过放口风要再买3000斤龙眼,使商家大量购进龙眼,等市场上苹果泛滥时王经理以便宜的价格购进龙眼,节省了大量资金。
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购买商品会比较经济划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我们来看下面四组镜头:多媒体显示3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镜头二:秋冬换季时,皮衣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问津;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地区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13页漫画,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3、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
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媒体显示4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
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
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价值决定价格。
阅读教材14页二、价值决定价格(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寻找书上有关的阐述,做出判断、思考及质疑。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多媒体显示5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多媒体显示6想一想: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价值量是最大的,对不对?事实上价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会造成怎样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
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好,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课本P13页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重点讲解,突破难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不会。
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
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
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多媒体显示7多媒体显示8(三)练一练:1、近年来,微机市场日新月异,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而价格却不断下跌。
导致微机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B 微机产品质量下降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D 微机市场出现买方市场“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出自我国《晋书·左思转》。
说的是晋朝有个叫左思的文人,构思十年,写成了名篇。
于是洛阳城里的“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回答2-5题2、“洛阳纸贵”这一典故主要表明A 地域影响价格B 生产影响价格C 文化因素影响价格D 人们的富裕程度影响价格3、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及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的A 生产规模B 销售数量C 供给或者需求D 质量与性能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竞争,从而使,此时形成A 买者和买者价格高于价值卖方市场B 卖者和买者价格高于价值买方市场C 卖者和卖者价格低于价值卖方市场D 卖者和卖者价格低于价值买方市场5、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四)本课小结1、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五)探究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和收获,对你今后的消费有何启示和帮助?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再继续论证、查询、思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