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炙法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09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
[炮制作用与应用] 大黄:苦寒,攻导积滞,泻火解毒。 1.生大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 焦,长于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用 于实热便秘、湿热黄疸、跌打瘀肿,瘀血经闭, 痈肿疔毒。 2.酒大黄 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 引药 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 牙龈肿痛。酒蒸后寒凉之性缓。
炒白芍 (炒黄)
酒白芍 (酒炙)
中药炮制学
药物 品种 续断 续断(切片)
炮制作用 生用长于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 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跌打 损伤。
酒续断 (酒炙)
盐续断(盐炙 乌梢 乌梢蛇(切段 蛇
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作用增强,用 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引药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增强,用于腰 膝酸软。 生用长于祛风止痒,但气腥,不得服用和粉碎。
中药炮制学
7.醋的用量: 100㎏药物,用米醋20~30㎏,最多不超过 50kg。 8.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醋较少难以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3)宜文火炒制,勤翻动,炒至微干显火色即可。 4)树脂类药若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药先加 醋易松散,故必须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 5)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 均匀。 6)醋的选择:宜用米醋,不能用醋精代替米醋。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生大黄: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至 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锦纹), 质轻,气清香,味苦微涩。 2.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 香气,味微苦。 3.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 斑,内部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中药炮制学
4.大黄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轻 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 5.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内部浅棕 色,略有醋香气 (醋大黄与酒炙大黄性状 相似,只是气味不同,醋大黄有醋香气,酒 大黄有酒香气)。 6.清宁片:圆形厚片,表面乌黑发亮,有香气, 味微苦甘。
中药炮制学蜜炙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 甘草G. inflata Bat. 或 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 根,晒干。
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感, 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久 泻脱肛、便血崩漏。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 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 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中药炮制学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过程的学科,炮制方法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化加工工艺进行处理,以便提高药效、改善品质、降低毒性或改变药性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主要药物进行详细的论述。
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烧、煮、浸、炙、炸、研、煅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
炒是指在炒锅中炒制,常用于一些干燥性草药的炮制,如茯苓、白术等;烧是指在火上直接烘烤,常用于一些带壳的药材,如茉莉花、麦冬等;煮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继续煮制一段时间,常用于一些草本植物的炮制,如黄芪、当归等;浸是指将药材浸泡在水中,以提取有效成分,常用于一些硬质药材,如海石、石决明等;炙是指将药材放在火上烤制,常用于一些具有寒性的药材,如阿胶、牛黄等;炸是指将药材放入炸锅中进行炸炒,常用于一些植物硬性物质的炮制,如皂角刺、木香等;研是指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常用于一些需要外用的药材,如冰片、水银等;煅是指将药材放在高温中进行熊制,常用于一些含金属元素的药材,如雄黄、朱砂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
比如炒制可以去除一些杂质,减轻或改善中药的味道;煮制可以破坏药材细胞结构,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浸泡可以提取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炙烤可以加强中药的温热性质;炸制可以去除中药中的不良物质;研磨可以增加中药的细腻度和可溶性;煅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烧灼性。
通过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下面,我将就中药炮制方法的一些主要药物进行详细介绍:首先,茯苓是一种常用的草本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炒制。
炒茯苓可以去除其表面的杂质,使其品质更加纯净,同时减轻其寒凉性质,增加其温热性。
其次,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煮制。
煮黄芪可以破坏其细胞结构,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释放,增加中药的药效。
再次,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炙制。
炙当归可以加强其温热性质,增加中药的活血行气作用,并改善其味道。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第10章_中药炮制学 盐炙
【炮制方法】
• • 1.补骨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盐补骨脂 取净补骨脂,加盐水拌匀, 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进裂并有香气 逸出时,取出晾凉。 • 每l00kg补骨脂,用盐2kg。
【炮制作用】
• • 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 生补骨脂长于温肾壮阳、除湿止痒,用 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 斑秃。 • 盐炙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增强温肾纳气、 止泻的作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盐水后炒 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解,与 药物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 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 2.先炒药后加盐水 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 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用此法。 • 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第4节 盐炙法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 水溶液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 泻相火、利尿和疗疝止痛的药物。
• (一)主要目的 •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杜仲、巴戟天等盐炙 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车前子等盐炙后可增强 泻热利尿的作用;小茴香、橘核等盐炙后可增强 疗疝止痛的功效。 •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 可协同药力,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 •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益智仁等盐炙后可缓和 辛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
• (三)注意事项 • 1.药物盐炙前要大小分档。 • 2. 溶解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水的用量应视药物 的吸水情况而定,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 • 3.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炒药后加 盐水。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 容易粘锅,故需先将药物加热炒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 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 • 4.盐炙法火力宜用文火,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炮制药 物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 蒸发,食盐即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参与者掌握中药炮制学炙法以及采用此法炙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求。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炙法是指将药材植物处理为粉末或汤剂的过程,以获得更加有效的草药治疗。
在炙制过程中,植物组织中的活性物质和水分被淬火抽出,并且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炙取的草药更容易消化,所含的有效成分更为集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有不同草药、炮制工具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好炮制药材,如普通药材和海洋药材。
2.用榨汁机细碎药材,使其变成粉末。
3.准备好炮制工具,像烤箱,烤架,炉子等。
4.把药材放入烤架,放入烤箱,并调节温度。
5.根据所需要的炙制时间定时调整温度,完成炙制工艺。
6.炙制完成后,把药材取出,放入干燥箱进行干燥,以便更深入的分析和检查。
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参与者可以用炮制好的中药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
果。
实验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中药炮制学炙法的重要性,以及采用此法炙制药材的步骤和技术要求。
参与者可以熟练掌握此法,并在日常实践中应用之。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中药炮制学(执业药师)炒、炙法药物规格及作用总结
加
辅
料
炒
麸炒
枳壳
缓和燥性和酸性
苍术
1.麸炒后缓和燥性,增强了健脾燥湿作用
2.固肠止泻
米炒
斑蝥
降低毒性,矫正气味
土炒
白术
(也可麸炒)
1.土炒白术以健脾止泻力胜
2.麸炒后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加,能提高健脾和胃作用,在四君子汤中用之
砂炒
马钱子
1.质地变脆
2.除去绒毛
3.降低毒性
骨碎补
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乳香
①乳香
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较强,多外用
②醋乳香
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并可矫臭矫味
③炒乳香
同上
香附
①香附
解表,理气解郁
②醋香附
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③四制香附
能通经脉,散结滞
④酒香附
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
⑤香附炭
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
盐炙
杜仲
①杜仲
性温偏燥,能温补肝肾,强筋骨
①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②炙枇杷叶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油炙
淫羊藿
①淫羊藿
祛风湿,坚筋骨
②炙淫羊藿
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蛤蚧
①蛤蚧
补肺益精、纳气定喘
②酒蛤蚧
可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
③油酥蛤蚧
易于粉碎,腥气减少,功同蛤蚧
③麸炒泽泻
寒性缓和,长于渗湿和脾,降浊以升清
车前子
①车前子
利尿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②炒车前子
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
③盐车前子
炮制中炙法的实验原理
炮制中炙法的实验原理
炮制中炙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炙煮炼制中药材,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增加药效,提高中药的疗效。
其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热力作用:炙煮中药材可以提高温度,使中药材发生剧烈的变化,促进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药效的释放。
炙煮中药材能增加内在的温度,激发出更多的活性物质,改善中药的疗效。
2. 化学反应:中药材炙煮时,受到高温的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发生破坏或产生新的化合物。
炙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成分的结晶、聚合、水解等反应,使药材的药效得到提升。
3. 组织结构改变:炙煮中药材时,热力和化学反应会改变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和表面结构,使其更易于提取有效成分。
炙煮过程中,细胞壁的破裂、肉眼可见的液体释放等变化可能会导致药材的溶解度和释放速度增加。
总的来说,炮制中炙法通过炙煮中药材,利用热力和化学反应改变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提高中药的药效。
炙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包括物质的溶解、聚合、水解、结晶等。
同时,炙煮过程中中药材内部的温度增加,增强了中药材的整体药效。
《中药炮制学炙法》课件
炙法的临床应用
炙法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中风、风湿病等。
炙法的质量控制
炙法的质量控制包括药材的质量、炙热过程的控制、以及炙法后的成品检验 等方面。
炙法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炙法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防火安全、防护措施等,确保人身和药 材的安全。
炙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炙法研究的深入,炙法将会在质量控制、操作便捷性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
待药材炙热后,进行冷却处理,使药材达到适合使用的状态。
炙法的炉具和工具
炙炉
采用传统炙炉,可以控制温度和 炙热过程。
研钵和研杵
炙刷
用于炙法前的准备和炙后的研磨。 用于刷洗药材,清除杂质。
炙法的常用药材
人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炙法能够提高人参的活性成分含量,增强其补 益作用。
肉桂
肉桂经过炙法处理后,具有更好的发散作用和 温经作用。
炙法的国内外现状和比较
炙法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各国在炙法方面的发展和运用也存在差异。
炙法相关研究和成果
近年来,关于炙法的研究日益深入,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炙法的未来挑战和问题
炙法面临着未来的挑战和问题,如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 困扰。
炙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和应用
炙法的经济意义和前景
炙法作为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炙法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炙法嵌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医药的智慧和独特魅力,对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
炙法在中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炙法在中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产业链。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学炙法
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
中药炮制学炙法
姜炙:厚朴 竹茹 盐炙:知母 黄柏 车前子 砂仁 来源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
中药炮制学炙法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增强补肝肾作用: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 增强疗疝止痛功效: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
将鲜姜切片煎汤,加入药物煮2小时,待姜汁 基本被吸尽,取出,进行切片,干燥。
药:生姜=100:10 干姜用量为生姜的1/3。
中药炮制学炙法
五、注意事项 1.制备姜汁浓度1:1为宜。 2.先加辅料,应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
炒干。
中药炮制学炙法
厚朴
[处方用名] 厚朴、川厚朴、姜 厚朴
[来 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 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 皮及枝皮。干皮沸水中微烫,堆 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紫褐色。
炒干,取出晾凉。 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 药物:盐=100:2
中药炮制学炙法
五、注意事项
1.食盐的溶化 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防过多与拌不匀。
2. 注意操作顺序 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拌炒
药,再喷盐水,以防发粘,且盐水不易渗透。
3.注意火力 一般宜小,采用第二种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
的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并用微 火加热共煮,至姜液被吸尽时取出,切丝,干燥。 筛去碎屑。
厚朴丝:生姜=100:10。
中药炮制学炙法
厚朴
中药炮制学炙法
姜厚朴
[炮制作用]
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 服都不生用。
姜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 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满或呕吐泻 痢,积滞便秘,痰饮喘咳,梅核气。如平胃散; 厚朴三物汤。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炙法是中药炮制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火炙的方式来处理中药材,使其产生一些理化变化,进而达到提高药效或改变药性的目的。
下面详细介绍中药炮制的炙法。
炙法是指用文火温炙或武火烧炙的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炙烘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中药材内在的活性成分的产生、分解或转化,提高中药材的药效。
炙法常用于平肝、温胃、化痰等病症的治疗。
中药的炙法一般选用文火炙制,需要将中药材放在特制的炙器中,用文火慢慢炙烘。
炙器可以使用铁锅或瓷器制成,以便保持药材的独特气味和药效。
炙法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和温度。
炙制前,首先将中药材洗净,放在炙器中加热。
炙制时,需要不断地搅拌或翻动,使中药材均匀受热,避免过热或不热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要注重火候的掌握,保持药材的色泽不变,避免过炙。
一般来说,炙制时间较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炙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能和性味。
炙法能够提高药材的温热性,并增强其活性成分的释放。
例如,对于寒凉之性的中药材,经过炙制后可以使其变得温热,更适合于寒凉体质的人群。
此外,炙法还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使其更容易入药或降低其毒性。
炙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单味药的炮制,也可以用于多味药的复方炮制。
在炙制药物时,需要根据药性和临床应用要求进行炮制方法的选择。
比如,对于百合这种性寒味甘的中药材,可以选择采用大火炙制,以增强其温热性和药效;而对于枸杞子这种性平味甘的中药材,可以选择用小火炙制,以保持其天然的性味。
总之,炙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利用火炙来处理中药材,可以改变其性质和性味,增强药效,提高疗效。
在使用炙法时,需要根据具体药材的性质和病情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尤其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过烤或不烤的情况发生,以确保中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采用特定的加工方法,对中草药进行处理,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并改善药材的质量和药理作用。
中药炮制方法多样,各有特点,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
一、炙炒法炙炒法是指将药材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炙炒,以增加药材的药效。
常用的炙炒药材有黄芪、白芍、制附子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炒锅。
2. 将炒锅加热至适当温度,一般为热锅冷油,然后放入药材。
3. 快速翻炒,持续加热一段时间,直至药材出现特定的颜色和香气。
4. 关火待凉,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待用。
炙炒法能够去除药材中的湿气,增加药材的质地和气味,提高药材的功效和稳定性。
二、蒸制法蒸制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理作用。
常用的蒸制药材有人参、冬虫夏草、枸杞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蒸锅。
2. 将药材放入蒸锅,加水至适当高度,盖上锅盖。
3. 打开蒸锅的火源,用中小火蒸煮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不同的药材而定。
4. 关火待凉,取出药材,晾干后存放。
蒸制法能够使药材柔软开化,增加其药效,提高吸收利用率。
三、煮制法煮制法是指将药材放入煮锅中用水煮沸,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常用的煮制药材有黄连、雄黄、白术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煮锅。
2. 将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足够的水,使药材完全浸没。
3. 火源调至中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不同而定。
4. 关火,待凉后滤出药液,去除渣滓。
煮制法能够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增强药材的药理作用。
四、曝晒法曝晒法是指将药材暴露在阳光下进行干燥,以提高药材的保存性和药效。
常用的曝晒药材有地龙、阿胶、决明子等。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相应的药材和晾晒场所。
2. 将药材均匀地摊放在晾晒场所,注意避免污染和混杂。
3. 暴露在适当的阳光下,定时翻动药材,使其均匀受热。
4. 待药材完全晾干后,收集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容器中。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姜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炙法。
此外,还有用姜汁煮者,统称姜制。
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辅料的选择及一般用量1.生姜的用量一般为100公斤药物,用生姜10公斤。
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
2.姜汁的制备方法捣汁生姜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反复2~3次,合并姜汁,备用。
煮汁取净生姜片或干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适当浓缩,取出备用。
操作方法1.姜汁炒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
或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2.姜汤煮将姜切片煎汤,加入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
注意事项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
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文火炒干。
炮制目的1.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
如:草果仁生品辛香燥烈,姜炙可缓其燥烈之性,增强温胃止呕之效。
厚朴生用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姜炙后可以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抑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
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
(1)先炒药后加酒。
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归 P177
➢ 当归(全当归):除去杂质,洗净,稍润,
切薄片,干燥。
-生品
➢ 酒当归:净当归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
(100:10)
-酒炙
➢ 土炒当归:灶心土中火炒制灵活状态,投入
当归片炒至当归沾满细土,取出,筛去土,
第九章 炙 法
熟悉:炙法概念、作用、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渗入部位、火力、温度、时间) *掌握: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了解:姜炙、油炙目的、方法。
一 酒炙
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 大黄、黄连、黄柏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 当归、川芎、蛇类等
矫味去腥
- 动物类
方 法:1.先拌酒后炒药 – 常用 2.先炒药后加酒 – 五灵脂
❖ 酒大黄:治目赤头肿的大黄汤。 ❖ 熟大黄:治瘀血、闭经的大黄蜇虫丸。 ❖ 大黄炭:十灰散。 ❖ 清宁片:缓泻不伤气,逐瘀不败正。可单用。
酒炙大黄
大黄苦寒沉降 酒性辛热主升提
酒炙后药性转降为升
炮制后
结合型蒽醌含量下降,泻下作用减弱 游离型蒽醌含量提高,抑菌作用增强
新工艺:
熟大黄酒热压制法 - 黄酒加适量水稀释,在 一定的压力下蒸制即得。
酒大黄 100:10 引药↑,清上焦血分热
熟大黄 100:30
活血祛瘀
大黄炭 -
凉血止血化瘀
醋大黄 100:15
消积化瘀
清宁片 100:75:40 缓泻祛瘀不伤正
(大黄:黄酒:炼蜜)
生大黄易致腹痛、恶心、呕吐,炮制后可减轻。 泻下作用:生大黄>酒、醋>熟、清宁片>炭
❖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 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猛。如治热结便秘的 大承气汤,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
➢ 清宁片:净大黄片或块,加水煮烂,加入黄 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晾 干后粉碎,过100目筛后再与黄酒、炼蜜混 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搓成直 径14mm的圆条,50~55℃低温烘至七成干, 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晾干。
品种 辅料用量 炮制作用
大 黄 -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黄 连 P176
➢ 黄 连: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
干燥。
-生品
➢ 酒黄连:净黄连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酒炙
➢ 姜黄连:净黄连片,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 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姜炙
➢ 萸黄连:净黄连片,吴茱萸汁拌匀,闷润至 汁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
-酒炙
➢ 另有醋炙、土炒品种
白芍
炮制作用: 生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炒黄:药性缓,养血敛阴
酒炙,酸寒之性↓,和中缓急
醋炙:敛血、止血,疏肝解郁
白芍
生品:治阴虚发热的芍药散。 炒黄:肝旺脾虚,腹痛泄泻的痛泻药方。 酒炙:血崩腹痛的六一散。
药材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
仙茅 酒炙
减毒增效
丹参 酒炙
增效
品 种 辅料用量
炮制作用
黄连 -
清热躁湿,泻火解毒
酒黄连 100:12.5 引药↑,清上焦火热
姜黄连 100:12.5 (4) 清胃和胃止呕
萸黄连 100 :10 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 火
可缓和苦寒之性
炮制后均
❖ 生黄连:治热毒、痈疽的黄连解毒汤;热痢 的白头翁汤。
❖ 酒黄连: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 粉汤。
晾凉。 (100:30)
-土炒
➢ 当归炭:净当归片,中火炒至微黑色,取出
晾凉。
-炒炭
当归
头 —-- 止血而上行 身 —-- 补血而守中 尾 —-- 破血而下行 全 —-- 活血而统治 补血活血 酒炙— 活血通经 土炒— 入脾补血 免滑肠 炒炭— 止血补血
❖ 头 —- 治血崩不止的当归头散 ❖ 身 —- 治血虚烦躁的当归补血汤 ❖ 尾 —- 治月经逆行从口鼻出 ❖ 全 —- 治便血痔漏的连归丸 ❖ 酒炙 — 治血虚血滞崩漏的四物汤 ❖ 土炒 — 治血亏脾虚便溏的当归建中汤 ❖ 炒炭 — 治月经过多崩漏的当归散
牛膝 酒炙、盐炙
增效
蕲蛇 蕲蛇肉、酒蕲蛇 增效、矫味、 便于调剂制剂
蟾 酥 P192
➢ 蟾 酥:取蟾酥饼,蒸软,切薄片,烤脆,研 细粉。
➢ 酒蟾酥: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 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1:2)
❖ 姜黄连:治胃热、烦渴的黄连竹茹汤。 ❖ 萸黄连:治积滞、胁肋胀满、下痢脓血的大
香连丸。
❖ 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等易溶于水,切制时, 水温宜低,缩短浸润时间,减少损失。
❖ 炮制温度↑,小檗碱↓,但炮制可提高小檗碱 在水中的溶出率。
❖ 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 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 脓杆菌的抑制作用。
辅料用量:100:10~20 (黄酒)
注意事项:1. 闷润时加盖 2. 酒少加水稀释
掌握:大黄、黄连、当归、白芍、炮制方法、辅料用量、炮制作用。 熟悉:续断、川芎、蟾酥炮制品、辅料用量、作用。 了解:丹参、牛膝、蕲蛇、乌梢蛇等。
大 黄 P174
➢ 大 黄: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
或块,干燥。
➢
➢ 炮制作用: ➢ 生品:补肝肾,强筋骨,续折断,止崩漏。 ➢ 酒炙:增强药效。 ➢ 盐炙:引药下行,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白 芍 P181
➢ 白 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 润透,切薄片,干燥。
➢ 炒白芍:净白芍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
取出晾凉。
-炒黄
➢ 酒白芍:净白芍片,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 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晾凉。(100:10)
-生品
➢ 酒大黄:净大黄片或块,黄酒拌匀,闷润至 酒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酒炙
➢ 熟大黄:净大黄片或块,(黄酒拌匀,闷润
至酒被吸尽,)置蒸制容器内,密闭,隔水
加热24~32h,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取出
干燥。
-蒸法
➢ 大黄炭:净大黄片或块,武火炒至外表焦黑
பைடு நூலகம்
色,取出晾凉。
-炒炭
大黄
➢ 醋大黄:净大黄片或块,米醋拌匀,闷润至 醋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醋炙
川 芎 P179
➢ 川 芎: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薄
片,干燥。
-生品
➢ 酒川芎:净川芎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至棕黄色,取出晾凉。
➢ (100:10)
-酒炙
➢
➢ 炮制作用: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
续 断 P180
➢ 续 断: ➢ 酒续断: (100:10) ➢ 盐续断: (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