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购置、校准或检定、标识、使用、报废等全过程控制要求和方法,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标识及设备控制。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3.3物管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并保存原始入厂资料。
3.4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用及申购、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3.5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1.1各部门根据产品检验的需要及所要求的准确度,填写《采购计划申请单》交至采购部进行采购,申请购置的设备应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4.1.2 采购部对提交的《采购计划申请单》进行核对,按《采购管理控制程序》进行采购。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4.2.1新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到厂后,采购员应及时通知物管部,双方对其表面质量与实物配套情况进行交接,完毕后,由物管部通知品质部进行验收(包括说明书、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等);如需要委外检测的设备,品质部应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送外检测,经检测合格后须让对方出具检测合格证。
检测不合格,则返回采购员,由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货或维修手续,直至验收合格。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登记4.3.1所有测量设备,品质部负责确定校验周期并统一编号,登记在《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中。
4.3.2测量设备编码原则:JUST-部门编码-设备代码-流水号。
部门编码详见《文件控制程序》;设备代码分M、T、S三种,M.量测仪器(卡尺等);T.测试仪器(试验机器设备);S.检验仪器(激光干涉仪等)。
4.3.3监视和测量设备初次校验合格后,品质部对合格品应贴上标识,内容包括有效日期,设备编号、检验状态合格等,标识贴完后方能入库并发放使用。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1.目的对全站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使用、维护、标识、修理、报废等项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维修、停用、降级的审批,站长负责仪器设备购置、报废的批准;3.2.各分析室负责本室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使用、日常维护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的编写;3.3.设备资料管理室负责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标识管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程序4.1.购置4.1.1.各分析室如需购置仪器设备,应填《仪器设备申购表》,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站长批准。
4.1.2.对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除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外,分析室还应提交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各供方同类仪器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质量保证能力、同类仪器设备的价格比、用户使用情况等。
4.1.3.批准后的采购内容由集团公司采购部门实施,购置合同(或其复印件)由设备资料管理室归档。
4.2.验收4.2.1.仪器设备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由技术负责人、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同相关分析室验收,设备管理员填写验收纪录。
验收内容包括:4.2.2.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与合同及装箱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4.2.3.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4.2.4.验收后处理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
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技术负责人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3.建档4.3.1.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编号规则对仪器设备统一编号并登记。
4.3.2.各分析室协助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包括:a)申购表,购置合同及购置调研报告;b)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c)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d)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e)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f)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g)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h)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i)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j)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规范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测精度。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3 术语定义检定: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校验(校准):确定计量器具显示值误差(必要时也包括确定其他计量性能)的一组工作。
4 职责4.1 公司机电物资处4.1.1 负责建立公司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督促使用单位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4.1.2 负责编制公司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年度周期检定计划,并监督实施。
4.2 公司试验室及项目部测量队4.2.1 负责建立本单位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档案卡片,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负责将本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上报公司机电物资处。
4.2.2 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采购、验收、储存、检定、发放、使用、维护保养及报废管理工作。
4.2.3 负责编制本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下年度周期检定(校验)计划,并报送公司机电物资处。
4.2.4 负责实施本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年度周期检定(校验)计划。
4.3 公司直管项目部机电部门4.3.1 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组织配置能充分满足现场质量检测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4.3.2 组织建立项目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实施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4.3.3 督促项目部内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单位,按年度周期检定计划实施设备检定。
5 工作流程5.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工作流程。
5.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配置5.2.1 各使用单位根据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需要,配备技术性能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检测质量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5.2.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购置需填写“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购置申请表”(Fe760-1),并经批准后进行购置。
5.2.3 新购置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国家法定CMC标志、设备说明书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
检测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含表格)
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1.目的对测量和监视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设备的测量精度和正确性,满足产品测量的要求,以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直接和间接用于产品的测量和监视的设备(可简称监测设备)。
3.相关文件3.1《生产和服务运作程序》3.2《记录控制程序》3.3《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3.4《采购和供方评定程序》3.5《测量系统(MSA)分析程序》4.职责4.1质量科负责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归口管理,负责定期送检、送校测量和监视设备,确保其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2各有关部门负责正确使用和维护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5.工作程序5.1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审购、采购、制造。
5.1.1根据本公司生产发展需要和产品的结构的调整,需增添测量监视设备时,由质量科开出“采购单”,提交总经理审核。
5.1.2总经理平衡后,认为确实需要的,通知采购科采购。
5.1.3由于产品的特殊要求,外购标准设备无法满足时,需制造专用非标准的测量和监视设备时,使用部门需将对设备的要求向技术开发科交底,双方形成文件。
由技术开发科的技术人员设计后,制造部安排制造,并将校准的依据形成文件,即编制该设备的“校准规程”,待制造结束后,按此文件进行鉴定验收。
5.2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入库5.2.1外购或自制的测量和监视设备,在采购或自制完成后,分别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如属自制的在备注栏内写明“自制”。
由技术开发科进行验收。
如属需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检定的,由质量科外送,取得“检定报告”后,办理入库保管。
并将检定情况定一次记录在“测量和监视设备周期检定记录卡”上。
5.2.2入库的测量和监视设备一律登入“测量和监视设备管理台帐”5.2.3验收确认不合格时,如外购的将计量单位出具的“检定报告”连同设备一起退交采购部门,办理调换或退货手续。
对自制专用设备确认不合格,退交制造部安排返修,返修后应重新认定。
检验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确保本所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各项检测检验活动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对仪器设备的管理3.职责3.1 仪器设备由业务管理科统一编号管理。
仪器管理员负责对仪器室保管存放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和定期充电等管理,确保检验科室领用仪器时符合使用要求。
各检验室负责对其领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3.2 因使用不当造成仪器设备失效或损坏,要追究责任者的责任。
3.3 仪器管理员负责存放期间的管理和维护。
每次检验员送还仪器设备时,对重要仪器设备需履行验收手续。
3.4仪器管理员随时向所长或技术负责人报告所发现的问题。
3.5 业务管理科会同办公室对仪器办理计量检定。
3.6办公室对仪器设备的购置、赔偿等费用进行管理。
4.工作程序4.1 管理4.1.1 外购仪器设备安装、调试、计量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科室及检验责任师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原件要在仪器设备室存档。
各检验科室保存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复印件。
4.1.2 各种仪器设备由业务管理科统一编号,其随机部件和技术资料逐台登记上帐,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4.1.3 仪器设备未经所长批准,一律严禁私自外借或自行对换,更不允许任意拆卸零件。
4.1.4使用检验设备、计量仪表时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清擦干净,并把设备完好情况记录在设备的使用卡上,对高精度、大型、稀有仪器设备,必须定人定机,定保养细则,定期进行精度检验和校正并循章操作。
4.1.5 自制的检验设备,需经技术鉴定,主管部门认可后,图纸技术资料齐全方可投入检验,纳入固定资产(800元以上)进行管理。
4.1.6对闲置一个月以上的仪器设备,由使用部门清洗涂油原地封存保管。
对长期(一年以上)闲置的仪器设备,由仪器管理人员封存。
4.1.7仪器设备一旦发生事故,一律按《重大技术问题处理控制程序》规定进行处理。
4.1.8仪器设备室除管理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末经许可不得入内,外来人员参观须经所长批准。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1、目的对施工设备以及检验与试验装置等计量器具进行控制,有效控制监视、测量设备,使监测量活动正常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压力管道安装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所使用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等计量器具的采购、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3、职责3.1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质量控制由资产部负责,实行设备责任人负责制。
3.2总经理负责重大设施、设备(价格在一万元以上)配置申请的批准。
3.3使用部门负责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日常保养工作。
4、内容4.1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采购4.1.1工程部根据施工情况和工程项目的要求填写《工机具/设备采购申请单》,完成相关程序报采购部后,按《材料及零部件控制程序》实施。
4.1.2施工机具采购后应建立《施工设备台帐》。
4.1.3施工器具的验收由项目部及相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共同验收,见《建筑机械工程师常用规范选》按照说明书要求安装调试,填写《施工器具验收单》。
设备随机技术文件,由项目部保管。
4.1.4验收不合格的设备,按《材料及零部件控制程序》中相关部分执行。
4.2管理、使用和维修4.2.1项目部使用施工器具时应填报《施工器具计划单》,明确种类、数量、进场时间报工程部负责人审核,审核完成后携带《施工器具计划单》向设备管理员领取对应工机具或设备。
4.2.2进场时,项目部材料负责人根据《施工器具计划单》核实名称、数量、型号、机具完好情况等。
4.2.3工机具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由所使用的项目部进行。
4.2.4操作人员必须培训上岗,执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制度。
大型机械(二人操作者)实行机长负责制。
4.2.5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设备必须经过开箱检查和鉴定,并且有设备责任人认可。
4.2.6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程,提高经济效益,不带病运行,不超负荷使用,杜绝事故发生,负责施工器具日常的维护、保养。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1.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配置、校准、周检、维修和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本程序用于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用作检验手段的各类器具、样板/样架、测量仪器、测量传感器、特殊的检测设备及其所属软件以及影响产品/过程质量工装、检测定位装置、比较基准和过程监控仪器.本程序也适用于顾客提供的测量和售后服务用以及员工自带的测量设备管理.3. 定义3.1计量确认――为保证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程序.3.2计量标准――实现、保持或再现单位一个或多个已知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它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等.3.3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或讲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计量)标准获得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3.4溯源性――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用测量结果能够与有关的计量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家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3.5测量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结果.3.6检具能力――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比例关系确定.4.职责4.1质保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校准、维修及送检.4.2采购课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4.3各部门、车间负责各自使用的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5.工作程序5.1测量设备的配置5.1.1新产品或顾客特殊要求的产品测量设备配置,应在投产前由技术课对产品质量要求提出的测量能力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检测设备选型记录》,以确保选配的测量设备所需准确度.5.1.2因生产需要确需更新或零星配置的测量器具,由质保部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批准,采购课根据批准的申请单实施采购.5.1.3测量设备到货后,采购课须将合格证和随箱附件、设备资料与设备一起报质保部,由计量管理员先核对合格证或制造商提供的验收/认可文件,再送外检定或自行校准,并列入《测量设备分类管理目录》.5.2测量设备的管理5.2.1质保部对全公司已入库的和在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测量设备进行登记编号,建立测量设备的分类台帐即《测量设备一览表》.5.2.2对本公司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及需进行周期检定的测量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其内容应包括:出厂合格单、使用说明书、首次检定证书/记录、历次的检定(校准)证书/记录维修记录、校准操作规程、失准时处理记录.工程理更改后按准则规程更改记录等,顾客要求时须提供查阅.5.2.3本公司所用测量设备必须采用彩色标记管理,标记的种类和用途如下:《计量标准》标记(紫红色):表示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器,并处于合格状态.准予使用.《合格证》标记(绿色):表示按国家、部门和地方检定系统检定合格,准予使用.《禁用》标志(大红色):表示该设备国家已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禁止使用.《限用证》标志(浅黄色):表示该设备在量程或功能的局部下限,禁止使用,也适用于降级设备.《报废》标志(红色):表示不能从现场立即撤走的报废设备.《封存》标志(蓝色):表示不投入使用的试验设备,视情况可以就地封存,也可以收回集中封存,在封存内不纳入周期检定,启封使用前检定即可.彩色标记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粘贴,彩色标记须标明器具编号、有效期(检定期/失效期)和校准人员,与零件有关样板/样架须标明产品的编号及经实际更改状态.5.2.4测量设备的封存、降级与报废需填写《封存、降级、报废、测量设备一览表》经质保部审核,副总经理批准执行,并在《测试设备一览表》上做好相应记录.5.2.5测量设备在校准、使用时,应具备相应的规程或使用说明书,及所要求的环境条件.5.2.6测量使用人员要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按仪器设备搬运要求搬运,以防意外损坏.5.3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5.3.1凡需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由质保部根据器具磨损和使用频次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验计划表》.5.3.2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按以下原则进行:a.本公司需开展检定,应按规定检定,经最高计量标准器考核后才能开展.b.本公司不能检定的测量设备应送法定计量机构或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以及符合ISO/IEC导则25注册的机构检定,该机构校准范围须包括此种设备校准;c.无国家、部门或地方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由本公司进行校准,但其校准标准应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校准方法应进行不确定分析,并制订校准规程,或由原设备制造商负责校准.d.校准操作规程由技术课负责组织制订,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内容须包括设备型号、校准地点、校准周期、校准方法、验收标准、标识要求以及发现问题时应采取措施等.5.3.3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按以下原则确定:a.公司的最高标准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及送外单位检定的测量设备,按国家检定的周期检定;b.公司自行校准的测量设备,应根据设备性能、器具磨损情况使用频次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为1-2年.5.3.4送外单位检定的测量设备应做好检定证书的存档工作.本公司自检自校的测量设备应按规定作好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出具检定合格证书或校准报告,并妥善保存.对经检定或校准为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及时贴上《禁用》标志停止使用,等候处理.5.3.5检定/校准进的环境必须符合校准规程规定,并在校准/检定报告中记录,校准控制须《实验室质量控制手册》执行.5.4自制检测设备的管理自制检测设备由技术课根据工艺卡要求设计专用检测设备图纸,交制造部制作,经质保部检定合格后进行标识,填写检测设备台帐《测量设备一览表》和《检测设备历史记录卡片》,编制检定周期,并发放至生产部门,由专人保管.检定由质保部根据《自制检测设备校验方法》检定.5.5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5.5.1不合格测量设备是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超过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而未被检定、工作不正常或已损坏的.5.5.2当判定为不合格测量设备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禁用”标记.5.5.3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应及时地送维修部门检查修理,在排除不合格原因后,在经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不能修复的设备按规定手续作降级或报废处理,由计量室填写《封存、降级、报废计量器具清单》上登记.5.5.4对由偏离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出具的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应进行重新评定,必须进行复测.应做好评定和复测的记录,填写《偏离校准状态产品复测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如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如可疑产品已发运则须迅速通知顾客.5.6人员资格5.6.1对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项目的技术培训,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检定工作,否则检定无效.5.6.2校准人员须经本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本公司颁发上岗证.5.6.3检定校准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由公司办组织进行.5.7测量系统分析对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所有可重复性测量器具和系统均须按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对于样本小于300件时,计量型测量设备应采用极差法;计数型测量设备采用小样法.对于样本大于300件时,计量型测量设备采用均值和极差法;计数型测量设备采用大样法.通过测量系统分析进行系统的偏倚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如顾客批准,可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5.8测量设备在搬运、防护和贮存时须确保测量设备准确度和适用性完好,测量设备使用者须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防止因使用不当例其失效.6.使用记录略。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1.0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软件)的购置、校准、使用和维护进行控制,保证这些设备的测量准确度并且符合要求的测量能力。
2.0合用范围:合用于公司对生产和品检检测的控制。
3.0职责:3.1质检部负责检测工具的管理及校准工作。
3.2使用部门负责对检测工具的日常维护工作。
4.0工作程序4.1控制方法4.1.1检测仪器的控制分为校准和保养两种,以下两种情况须校准,其余的检测仪器可安排保养。
➢直接用于判断产品质量的检测仪器➢生产中的重要的检测仪器。
4.1.2校准可采用外校及内校两种,具体要求如下:➢外校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内校须由质量检验部编制《校准指导书》,其应包括校准周期、方法、工具、校准的标准,校准的标准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4.1.3需保养的检测设备依照《保养指导书》保养。
4.2质检部根据实际使用的所有检测仪器列入《检测仪器一览表》,《检测仪器一览表》需说明控制方法即:校准(内校、外校)、保养。
4.3校准的实施4.3.1校准的时机:a.《校准指导书》规定的校准周期。
b.新购买时。
c.修理及调整后。
d.过程中怀疑有失准时。
e.大型检测仪器搬运后。
4.3.2质检部根据前次校准日期及核准周期确定校准日期,在校准日期到前以联络文形式通知使用部门作出安排。
4.3.3外校由质检部负责联系合格的校准服务商,校准完成后应取回检定证书或者合格证和校准标签。
4.3.4内校由质量检验部按照《校准指导书》校准,并记录在《校准记录》上,校准后应贴上标签。
4.3.5发现设备失准时,应对失准的影响进行评审,需要时,对已测产品追回重测。
不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质检部安排送外修理,修理后应重新校准。
4.4使用与维护4.4.1对以下检测工具之使用人须依照《检测设备使用规范》培训合格方可使用。
4.4.2长期贮存的检测工具应按规定加油及包装。
***4.5文件和记录4.5.1质检部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档案,档案中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历次检定报告和使用情况记录。
质量检测中心仪器设备控制和管理程序
质量检测中心仪器设备控制和管理程序1目的为保证检测中心仪器设备的完好并正常使用,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验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验收、使用与维护、修理与降级及报废、标识与档案管理。
3 职责3.1 检测室负责拟订仪器设备添置和更新购置计划,报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后,综合办公室组织仪器设备的采购、供应及洽谈购货事宜。
3.2 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购仪器设备的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登记造册,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组织安装、调试、检定。
负责组织仪器设备的修理,按理修理计划,落实承担修理部门,对修理后仪器按有关技术文件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归档;负责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封存、降级、报废的审查和管理。
3.4 检测室负责编制本室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日常的使用、维护,作好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修理、使用的记录,粘贴仪器管理状态标识;负责仪器设备事故的分析、调研,并将结果报技术负责人;掌握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及时提交仪器设备的信息。
4 工作程序4.1 仪器设备的配置、采购与验收4.1.1检测室根据检测工作需要,提出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以满足承检项目所依据的规程、规范、标准和承检能力的要求。
包括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准确度、测量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量值的溯源性及维护,以及供货厂商服务方面的要求。
填写《购置仪器设备申请表》,并履行审批手续。
4.1.2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后的申请表填写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厂家,落实合同并组织订货,订货前要求供货厂商必须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指标、规格型号和准确价格单、核准价格以及各项指标后方可签订合同。
4.1.3采购检测仪器设备时,应考虑法律和法规对产品的要求(如生产厂家是否有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进口计量器具时,向供货厂商索取《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书》副本,查看是否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法制计量审查手续等);对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首先由使用部门经过对生产厂家的产品比较,然后确定所购买的产品。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1.0目的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测设备(工具)进行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项目检测设备(工具)的计量管理。
3.0职责3.1 生产系统产品部负责检测设备(工具)的周期检定、校准。
3.2 使用人员负责及时交送失校和已过有效期的检测设备(工具)。
4.0工作程序4.1 检测设备的准备4.1.1 根据被测特性所要求的准确度来选择和确定检测设备(工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生产系统产品部负责建立《检测设备(工具)清单》,统一编号和标识。
4.1.2 检测设备(工具)的使用人员,依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
4.1.3 当收到新设备时,生产系统产品部需验证设备的包装、合格证及检定证明等文件是否齐全,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管部门或保管人。
4.2 检测设备(工具)的检定或校准4.2.1 本公司的监视测量设备(工具)分外校和免校两种。
4.2.2 生产系统产品部按照《检测设备(工具)清单》中的描述,为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将需要校正的检测设备送国家计量管理机构认可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生产系统产品部应保存检定合格证书或检定报告。
(新购检测设备除外)4.2.3 如果某种检测设备本公司或外部机构难以检定或校准,该检测设备的校准也可由原制造厂家进行。
4.2.4 对于开源测试工具或免费使用的测试工具,生产系统产品部应确认测试工具软件的版本号、用途、测试要求等内容是符合要求。
4.3 检测设备的标识4.3.1 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状态应有适当的标识,包括合格、停用、仅供参考、待修复和检定不合格等。
合格标识上应列出:设备编号、有效期限、计量员签名等。
4.3.2 维修中经检定、证实为失准或准备报废等不可用的检测设备须以“停用”识别。
未经重检或获得有关领导同意前,一律不准使用。
4.3.3 凡数据只供参考且无须检定的检测设备必须贴有“仅供参考”标识作为识别,此类检测设备的测量结果只可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正式的测量数据。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流程)
物流管理
中心/PMC
部使用部 门
进行日常检查
定期校准/检定
外校
OK 标识记录
NG 暂停使用
使用
OK 维修 NG 报废
编号:COP-011 版次:L 生效日期:2010-3-13
相关 文件
质量记录
辅料采购作业指 导书
固定资产 申购单 领款购物 申请单
固定资产 申购单 领款购物 申请单
固定资产 申购单 领款购物 申请单
7 相关记录
7.1 校验证书
编号:03-344-X
7.2 检测设备台帐
编号:01-345-X
7.3 年度检测设备校准计划 编号:01-346-X
7.4 检测设备履历表
编号:01-347-X
7.5 检测设备发放记录表
编号:01-348-X
7.6 检测设备维修申请单
编号:01-385-X
7.7 领款购物申请单
辅料作业指 导书
校验证书 检测设备发 放记录表
检测设备台帐
检测设备履 历表 年度检测设 备校准计划
质量记录控 制程序
校准/检定 证书
检测设备履 历表
检测设备维 修申请单
固定资产 处理单
第6页共7页
程序文件
标题: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8.2 “合格证”标识式样(绿色)
合格证
NO: 检定单位: 检定日期 有效期至: 检定员:
分公司仪器管理人员依据《年度检测设备校准计划》负责收集需重新检定/校准的检测设备,送认证测试部;
由认证测试部联系计量机构,统一安排各检测设备检定/校准。
5.2.2 检测设备标识
标识有以下几种:
a、合格——适用于有仪器检验规程的,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检测设备,用绿色标签;
检测中心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1 目的对公司检测检验工作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的编号、标识、档案使用、保养及维修等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正确、完好状态,以保证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检测检验工作的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进行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3.1 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按计划完成仪器设备的送检、校准工作,使其保持正常的状态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3.2 使用科室对本室所需设备提出购置申请,行政人事部实施购置,并组织验收。
3.3 仪器责任人负责该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操作取证的培训工作。
3.4 技术负责人对监测/检验人员进行考核并颁发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证。
3.5 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校准/停用/报废的仪器设备,公司总经理审批校准/停用/报废的仪器设备,行政人事部负责已报废设备的处理。
4 程序4.1 设备管理员负责公司设备登记管理,并在每年年初进行核查登记并制定仪器设备维护计划。
4.2 用于检测(自校)并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均应建立档案和随机资料,并指定设备管理员。
4.3管理员负责设备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内容包括:(1)设备情况登记表;(2)产品合格证;(3)使用说明书原件(如为外文应有译本);(4)安装、调试记录及验收过程的其他文件;(5)操作规程、自校规程、期间核查规程;(6)校准证书(或计量检定证书、测试证书、自校报告);(7)用过的《设备使用记录表》;(8)其他与该设备有关的资料。
4.4 随机资料由设备管理员建立和保管,内容包括:(1)随机资料目录;(2)设备情况登记表;(3)设备使用说明书复印件(如内容较多,可只取主要内容;如为外文可只有译本);(4)操作规程、自校规程、期间核查规程;(5)校准证书(或计量检定证书、测试证书、自校报告)复印件;(6)《设备使用记录表》;4.5 仪器设备编号方法:××/□□-×××,其中“××”代表公司的代号,“□□”代表设备的类别,“×××”代表设备的“顺序号”。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程序---16949范本
页码:第1 页共5 页编制:洪烁波审核:批准:会签记录会签部门会签人/日期会签部门会签人/日期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业务部采购部技术中心生产部品管部行政部文件更改情况及其评审结论记录页码版本更改更改审核更改批准发放时间更改评审描述1. 目的1)保证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精确度及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2)保证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受控。
3)确保所測数据真实、准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3. 职责3.1 由品管部选择适用的、具有相应准确度、精密度、规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3.2 使用部门申请监视和测量设备配置,由使用部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
3.3 有资格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首次校验和周期性校验。
3.4 品管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3.5 使用者负责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
4.定义无5.控制流程图NG6. 程序6.1 配置与采购6.1.1 配置依据相关技术文件、测试和计量标准、检验文件等。
6.1.2 技术员根据监视和测量任务和所要求的准确度、精密度、规格等要求选择相应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6.1.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按《采购控制程序》处理.6.2 验收与首次校验6.2.1 采购部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接收时需由品管部验收(主要检验《合格证明》、《说明书》及其它相关资料,并依据要求的准确度、精密度、说明书中的内容严格逐項进行对照核实)。
6.2.2 首次校验6.2.2.1 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前应送有资格的计量单位进行首次校验。
如有某项不符合或不合格应退货、更换、维修,之后再行校验,直至合格为止。
6.2.2.2 监视和测量设备经首次校验合格后,由品管部计量设备管理人员予以验收,并填写《设备验收报告》。
6.3 管理与控制6.3.1 建立台帐6.3.1.1 品管部设备管理人员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帐》,说明设备型号、存放地点、使用人、校准周期、供应商、收货日期等。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编号:CWSZ-CX-14)1 目的为确保产品或过程、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的测量和监视结果的符合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对监视和测量使用的设备进行控制,以便保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满足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属项目部和相关单位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验收、检定和校准、使用、保养、报废以及封存等过程的控制。
3 术语3.1 检测设备—检验、监视、测量、试验等所用设备的统称。
3.2 计量检定单位—经国家计量管理行政部门考核认证合格的计量检定机构。
3.3外协监测设备—指租赁、客户提供、分承包单位使用的设备。
3.4精密、贵重检测设备—泛指计量标准设备、电子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激光垂准仪、电子秤等。
4 职责4.1公司总工程师审议计量管理文件并核准签发,审批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年度购置计划和检定计划。
4.2公司技术质量部4.2.1 制定和修订本程序并组织实施;4.2.2编制检测设备年度购置计划和检定计划;4.2.3定期检查项目部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情况;4.2.4 负责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以及检测设备的购置、报废、封存和降级使用审核工作;4.2.5负责计量人员的培训以及业务指导工作;4.2.6负责建立公司检测设备台账。
4.3 项目部计量员4.3.1 正确使用、保管、保养检测设备。
4.3.2 负责一般检测设备的自检工作,保存好检测记录。
4.3.3 负责建立本项目部的检测设备台账(包括分包队伍的检测设备)。
5 工作程序5.1 检测设备的分类检测设备根据检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B、C三类。
A类指按照一定的检定周期及时送到检定单位强制检定的设备;B类指按照一定的检定周期送到检定单位检定或依据规程规定的方法自行检定或校准的设备;C类指检测设备出厂时或新购后只校定一次的、在以后使用过程中之进行外观检查的、不易变形的、精度较低的设备,此类设备一般使用寿命较短。
5.2 检测设备的购置5.2.1每年十二月底之前,根据本年度检测设备的完好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的需求编制本单位的检测设备购置计划,填写《检测设备购置申请单》,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设备管理)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设备管理)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1. 安装和校准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应该在使用前进行安装和校准。
安装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基础,环境条件,设备之间的距离及位置等因素。
校准需要按照设备所在领域的规范进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手册每种计量检测设备应该有专门的操作手册,该手册应该详细描述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维护方式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操作手册应该定期更新,以保证其始终反映设备的最新操作。
3. 操作人员的资质和培训只有资质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计量检测设备。
所有操作人员应该经过必要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操作人员应该定期接受进一步的培训,以更新其知识和技能。
计量检测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该按照设备所在领域的规范进行。
检定应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并且应该定期进行。
5. 维护计量检测设备应该按照设备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维护。
维护包括对设备的停机检查,定期更换维护部件,及时清理设备,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等。
6. 销售和退货在销售和退货时,计量检测设备应该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
销售时,设备应该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客户的要求。
退货时,设备应该经过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销售时的条件和规范。
7. 环境管理计量检测设备应该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运行。
设备的工作环境应该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且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设备对环境的影响。
8. 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检测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应该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应该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应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
9. 安全措施计量检测设备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应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设备应该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并且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1 目的使检测设备(含软件)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的完好状态,满足规定的精度和准确性,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测设备(含软件)的购置、验收、存放、标识、使用和维护等的控制和管理。
3 引用文件检测设备校准管理程序标识管理规定结果报告管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铜业化验室服务和供应商采购管理制度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目录清单4 职责4.1 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检测设备申购计划,批准检测设备降级、报废或其他处置。
4.2 技术负责审核检测设备申购计划;组织检测设备的更新、引进、安装、调试、验收工作;组织编写、批准检测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审核设备降级、报废等处理意见;组织对检测设备的维护。
4.3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负责编制采购计划,并按本程序要求组织采购。
4.4 设备管理员具体负责组织或参加检测设备的采购、验收、建档、标识、检定/校准的联系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4.5 检测室负责人提出本检测室需配备仪器的技术、使用要求;负责管理好本室检测设备,提出设备降级、禁用、报废的意见。
4.6 检测人员按照检测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熟练地操作检测设备,并做好检测设备使用时的各种记录。
4.7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管理。
5 措施/方法5.1 检测设备(含软件)的配置与采购5.1.1 设备管理员应协助技术负责提出公司检测设备的配置要求。
配置应当满足公司检测的需要。
5.1.2 技术负责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根据配置要求起草购置(改造)检测设备的申请书,申请书应包括:购置理由、技术性能指标、型号/规格、参考价格及推荐厂(商)等。
5.1.3 对于贵重检测设备、在批准申购计划后,委托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市场部进行招投标和采购。
5.1.4 对于常规小型检测设备、在批准申购计划后,由材料采购员负责采购;铜业化验室委托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代为采购。
5.2 检测设备(含软件)的验收5.2.1 验收分开箱验收和质量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1.0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软件)的购置、校准、使用和维护进行控制,保证这些设备的测量准确度并且符合要求的测量能力。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生产和品检检测的控制。
3.0职责:3.1质检部负责检测工具的管理及校准工作。
3.2使用部门负责对检测工具的日常维护工作。
4.0工作程序4.1控制方法4.1.1检测仪器的控制分为校准和保养两种,以下两种情况须校准,其余的检测仪器可安排保养。
➢直接用于判断产品质量的检测仪器➢生产中的重要的检测仪器。
4.1.2校准可采用外校及内校两种,具体要求如下:➢外校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内校须由质量检验部编制《校准指导书》,其应包括校准周期、方法、工具、校准的标准,校准的标准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4.1.3需保养的检测设备依照《保养指导书》保养。
4.2质检部根据实际使用的所有检测仪器列入《检测仪器一览表》,《检测仪器一览表》需说明控制方法即:校准(内校、外校)、保养。
4.3校准的实施4.3.1校准的时机:a.《校准指导书》规定的校准周期。
b.新购买时。
c.修理及调整后。
d.过程中怀疑有失准时。
e.大型检测仪器搬运后。
4.3.2质检部根据前次校准日期及核准周期确定校准日期,在校准日期到前以联络文形式通知使用部门作出安排。
4.3.3外校由质检部负责联系合格的校准服务商,校准完成后应取回检定证书或合格证和校准标签。
4.3.4内校由质量检验部按照《校准指导书》校准,并记录在《校准记录》上,校准后应贴上标签。
4.3.5发现设备失准时,应对失准的影响进行评审,需要时,对已测产品追回重测。
不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质检部安排送外修理,修理后应重新校准。
4.4使用与维护4.4.1对以下检测工具之使用人须依照《检测设备使用规范》培训合格方可使用。
4.4.2长期贮存的检测工具应按规定加油及包装。
***4.5文件和记录4.5.1质检部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档案,档案中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历次检定报告和使用情况记录。
4.5.2有关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文件需更改时按原审批程序更改。
4.6购置、停用和报废4.6.1有关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购置、停用、报废等按生产《设施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0相关/支持性文件5.1《设施控制程序》5.2相关的《校准指导书》5.3相关的《检测设备使用规范》6.0质量记录6.1《检测仪器一览表》6.2《检测工具校准鉴定证书》6.3《校准记录》6.4《保养记录》采购控制程序1 目的对公司生产、环境控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所需物资的采购或项目承包方进行控制,以保证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生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所需物资采购及供方(承包方)的控制。
3 术语产品──包括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生产设备、辅料备件、外包服务等。
采购产品——指采购的生产所需的设备原燃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外协件、器材、包装材料等。
重要采购产品(A类):直接影响成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可能导致顾客投诉的产品和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有重要作用的产品。
一般采购产品(B类):不直接影响成品的使用性能或即使影响或稍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的产品。
4 职责4.1 经营副总经理主管采购过程,负责审批供方评价表和合格供方录。
4.2 市场部负责采购过程的归口管理和控制。
负责组织生产、技术、质检、安全人员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采购产品分类明细表》《合格供方名录》《采购计划》。
4.3 生产部负责确定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验收标准,编制《采购产品分类表》。
4.4 安全科负确定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采购产品或承包项目的相关要求。
4.5 公司负责采购产品的验证,生产部负责监督采购产品的验证过程。
5、工作程序5.1 采购过程的策划5.1.1 对采购活动的控制主要指: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承包方的控制、制定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
5.1.2 采购产品指对构成最终产品的原料、辅料、燃料和对最终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机电设备及外包项目。
分厂之间的产品交付接收,按外包过程进行控制。
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程度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后生产工艺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
5.1.3 对供方提供产品能力的评价和选择是对采购活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评价供方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符合性。
5.1.4 为使采购活动能按计划有效运作,应对采购过程的下述活动实施控制:a) 确定采购工作目标与计划;b) 根据采购产品或外包项目对随后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识别、分类;c) 评定选择合格供方(承包方),并建立供方供货档案;d) 制定采购要求有关的文件;e) 培训采购人员;f) 采购;g) 验证采购产品、承包项目;h) 采购或分包业绩的检查和改进。
5.2 采购产品的分类生产部根据对最终产品性能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程度,将采购产品分成重要、一般、辅助产品三类(A类、B类、C类),并确定采购产品的技术标准。
5.3 供方调查在与供方(承包方)进行第一次合作之前,市场部应组织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业绩、交货期、信誉等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比较,初步拟定候选供方名单,收集供方的有关资料,并提供给评价小组(由采购、生产、技术、成本核算、质检人员及主管领导组成)进行评价。
5.4 供方的评价方法5.4.1 样品测试:公司向供方提出采购产品的要求,请供方提供样品,由市场部负责样品送检并出具检测报告。
必要时由生产部组织小批量试用,试用后的产品由使用部门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4.2 现场考察: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供方生产现场,对其质量管理现状、生产设备、检测手段、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评价结论记录在供方现场评价报告中。
5.4.3 历史评价:对供方以往供货及服务情况(如交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信誉等)进行评价,或对外部使用者的使用经验进行评价。
5.4.4对于采取招投标形式确定的合格供方(承包方),招投标过程就是合格供方确定过程,中标方就是合格供方。
5.5 供方评价准则重要(A类)产品的供方必须同时使用三种评价方法(样品测试、现场考察、历史评价),一般产品(B类)使用样品测试和历史评价,辅助产品(C类)可只选择历史评价。
5.6 供方的控制5.6.1 评价小组按规定对供方进行评价,评价结论为合格的供方,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内。
5.6.2 重要产品的供方由供方评价小组定期(每年至少一次,一般在年终)进行一次业绩评价(需要时可临时组织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表;主要依据各供方的供货业绩和质量跟踪记录、市场情况以及本企业的持续改进需求,并按本企业接受为合格供方的条件重新评定各供方的等级。
对于达不到要求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从合格供方名录内删除。
5.6.3 市场部对合格供方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对质量控制能力差的供方可随时进行评价,直至取消其供货资格。
5.6.4 对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供方提供的产品类别、供货能力和供货业绩、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
5.6.5 采购部门负责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A、B类物资的档案内容应包括供方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开户银行账号、法人代表的有关资料、组织机构及主要成员、联系电话、供方的生产规模、质量控制能力、供货历史、范围、业绩、信誉度、本公司对供方的评审记录、产品检验报告、试用记录、进货质量跟踪记录等。
5.6.6 对重要产品的供方,由采购部门及时做好供货质量跟踪记录,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对合格供方实施动态的有效管理,并为定期复评供方提供依据。
5.6.7 对一般产品在签订供货合同时,应明确产品技术要求和验收条件,明确质量保证要求,包括内部接收检验或分类要求。
5.7 采购计划5.7.1 采购文件a) 采购文件一般以技术图纸、技术文件、采购协议书、采购单等方式体现。
b) 采购文件应清楚地说明对采购物资的要求。
c) 采购文件发放前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授权人批准。
5.7.2 产品需求部门每月和季度应按本规范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编制下一月和季度的采购计划。
5.7.3 计划的内容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数量、颜色、执行的产品标准、需要日期、验收要求产等。
5.7.4 市场部根据生产计划及车间库存情况编制下月采购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以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的、适宜的。
5.8 产品的采购5.8.1 产品采购由市场部采购员按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产品的供方名称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
5.8.2 没有采购计划但有特殊原因生产急需的产品,需做临时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签字。
5.8.3 重要产品采购应签订产品采购合同或协议,合同应明确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质量要求、交货方式、价格、数量、产品检验标准、违约责任等提出要求。
合同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避免含糊或分歧的情况出现。
5.8.4一般产品、辅助产品(包括零星、临时采购)由采购员按采购计划要求直接采购。
5.9 采购产品的验证5.9.1 对采购产品的验证可有多种方式,如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查验提供的合格证据等。
a) 当需要对原燃材料供方货源处的产品质量进行验证时(如对新增供方), 由生产部汇同采购部门有关人员到供方货源处实地综合取样检验,对其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验证和考查。
对供货历史较长、质量业绩稳定的供方,也可由其提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由采购部门和生产部对其进行核对及验证, 符合规定要求的,同意进货.b) 对购进的原燃材料产品,由使用单位负责验证,并将检验结果及时通知市场部;机电设备及备品备件由公司设备科组织验证,验证记录由设备科保存。
c) 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做好统计分析。
对不合格的原燃材料和辅料应按规定进行隔离并做好标识,让步接收或处置由公司经理审批。
d) 仓库负责建立和实施相应的仓库管理制度,做好采购产品的入库验收、登记、建帐、标识、维护、发放等工作。
5.9.2 合同有要求时,顾客可以在本公司或供方所在地验证采购物资,采购部门和相关部门应给顾客提供必要的验证条件。
顾客的验证既不能免除本厂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的拒收。
5.9.3 当供方在提供产品或服务中出现问题时,由采购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与供方沟通、加严采购的验证或检验、限制或停止供方供货(如:填写[采购产品质量反馈单] 通知供方,提出整改要求。
连续严重不合格,则取消合格供方供货资格)。
5.9.4对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物资或项目的验收,安全科必须参与,并出具意见。
5.9.5承包项目验收一般依据合同要求进行,验收时应关注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