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维护

合集下载

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首先作为主管部 门要重视 ,在上级行政部门 的领导下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 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 、监督和管理工作。通 过相应 的法规和文件来要求和激励工作人员加强对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 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 ,掌握疫源疫病的
基 本情 况 ,为制 定监 测 防控发展 规划 、应 急 预案提
驿 站 。 每 年过 鸟 量 达 2 0 万 只 , 目前 已观 测 记 录 的
作者 简介 :侯群 ( 1 9 7 6 一) , 戈 汉族 , 兽 医师 ;主要 研究 方 向
野 生动 物 疫 源疫 病监 测 。
鸟类有2 0 5 种 ,其 中大鸨 、黑鹳 、金雕 、玉带海
方 式 ,扩 大 人 工 草 地 面 积 。 总之 ,割 草 场 和 人 工
牧 业
2 0 1 3 年 第5 期
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
— —
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侯 群
( 五 家渠 市青格 达湖 自然保 护 区管理站 ,新 疆 五 家渠
8 3 1 3 0 0)
摘要 :青格达湖 自然保护区在加 强 日常野 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基础上 ,在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 方面积极联合各个
实现草畜平衡是草原畜牧业发展 的关键Ⅱ 】 . I 4 】 高鸿雁,宝鲁.
北 方 经济 ,2 0 1 1 ,( 5 ):1 4  ̄ 1 5 .
草地作为发展舍饲 、半舍 饲畜牧业 的主要基地 , 这 对 改变新 疆靠 天养 畜 的习惯 有非 常重 要 的意 义 ,也是实现乌鲁木齐市草畜平衡的必经之路。
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禽
流感的监测防控 ,按照疫病防控要求形成较为完善

新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工作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新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工作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测 与预 警 体 系 , 展 流行 病 学 调查 , 时评 估 疫 病 开 及
发生 与流 行态 势 , 时 开展 重大 动物 疫 病 的免疫 效 适
3 工 作运 行 现 状 分 析 从重 大动物疫 病监测 预警 系统在 建设过 程 和应 对各 种突 发动物疫 病 的情 况上 看 ,动物疫病 监测 预 警 系统 的工作运行 现状仍 然存 在监测 体 系建 设起 步
较晚、 基础 设施薄 弱 ; 疫情 分析处 理技 术和科 学决 策
果监 测 , 对建 立 的 免疫 屏 障有 效性 进 行 评 估 , 展 开
疫病 的病 原学 监测 ,及 时评 估疫 病 的感 染风 险 , 发
收 稿 日期 :0 9 0 — 9 20 — 2 0
作 者 简介 : 文 栋 ( 9 7 ) 男 , 古族 , 科 , 医师 , 期 成 16 一 , 蒙 本 兽 长 从 事 动 物疾 病 预 防 工作 。
之势 ; 四是新疆 周边 国家存 在小 反 刍兽 疫病 或其 他 亚型 重大 动物疫 病 等 , 随时 通过边 贸 、 境放 牧 、 过 野 生动物 的流动等 方式传 人 。建立 有效 的动物疫 病监
辫 、 \
物 防疫监督 所 、 产 品兽药 质量 检测 中心 ; ( ) 畜 县 市 建
杂趋 势 , 是 从 国外 引进 种 畜 禽 、 口动 物产 品 的 一 进 数量增 加 , 致使 一些 新 的动 物传 染病 传 人并 在 我 国
发 生 ; 是 动物 及 其产 品 的流 通频 率加 快 、 二 流通 渠
道增 多 、 通线 延 长 , 为 畜 禽疫 病 的传 人 和发 生 流 也 提供 了条 件 ; 三是原 来 已经控 制 或基 本 控制 的结 核 病、 炭疽 、 猪瘟 、 城疫 、 鲁 氏菌 病 等 古 老 的疫 病 新 布 又重新 抬 头 以新 的流行 方式 威胁 着 畜禽 , 呈 蔓延 并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作为拥有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就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问题存在1.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我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森林、湿地和草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和割裂,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

2.非法捕猎和贩卖现象严重我国的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如华南虎、大熊猫等,它们广受猎杀和贩卖的威胁。

非法捕猎和贩卖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也对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增加随着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增加,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在增加。

一些疾病如H5N1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疾病的传播往往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疾病的爆发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对动植物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对策建议1.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森林、湿地、草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划定和保护力度,限制开发和破坏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加强对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打击政府应加强对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猎和贩卖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遏制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

3.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政府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病的传播。

4.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共同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疫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

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动物疫病是指危害动物健康和生产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重要动物疾病。

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威胁。

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维护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因素1.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是影响动物疫病传播和发生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水资源状况、土壤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害虫和病原体的孳生和传播,进而影响动物疫病的防治。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也会导致野生动物迁徙、栖息地破坏,从而加剧疫病传播的风险。

2. 养殖管理因素养殖管理因素也是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不规范的养殖条件、粗放式养殖模式、饲料水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动物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养殖场的密度过高、通风条件不佳等也会增加疫病的传播和发生风险。

3. 病原体变异和传播途径病原体的变异和传播途径是决定疫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因素。

病原体的变异会导致现有疫苗的失效,从而增加动物感染疫病的风险。

不同疫病的传播途径也各异,有的通过空气传播,有的通过飞虫传播,必须要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

4. 监测和预警系统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的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监测手段落后,无法及时发现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导致疫情暴发后才采取应对措施。

这样不仅增加了疫情的蔓延风险,也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5. 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对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一些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对动物疫病的专门管理措施,导致疫情控制难度加大。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也会导致疫情防治工作的乱象丛生,增加了疫情的扩散风险。

二、对策探讨1. 加强环境治理,维护生态平衡针对生态环境因素对动物疫病的影响,需加强环境治理工作,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疫源疫病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疫源疫病的重要传播源地。

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野生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疫源疫病的传播情况,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应该覆盖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野生动物群体,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对流行病学调查和野生动物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疫源疫病的传播风险。

建立健全的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和监测网络。

自然保护区应该配备专业的疫源疫病防控人员和设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疫情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传播路径,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针对不同的疫源疫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和效率。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联动,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疫源疫病防控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培训。

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疫源疫病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疫源疫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与此周边居民也是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重要监测对象,他们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与野生动物的直接接触,避免疫源疫病的传播。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普及。

通过开展疫源疫病科普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疫源疫病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疫源疫病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不了解而导致的错误处理和传播。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
1.防控原则:遵循“加强合作、积极应对、预防为主、有
效处置”的防控方针,采取“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策略,坚持“强化监测、源头防控、科学防治、有效救治”的防控路径,以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2.监测预警: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
重点加强关键区域和环节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3.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
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源,追踪和观察疫情动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4.监督管理:加强对野生动物猎捕、交易、运输、加工和
消费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5.科技支撑: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提高快速诊断
和防控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在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6.宣传教育: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防控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总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野生动物防范应急预案总结

野生动物防范应急预案总结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给野生动物种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疫病,保障野生动物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制定了野生动物防范应急预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预案实施情况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我们成立了野生动物防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野生动物防范应急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加强监测与预警(1)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

对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站点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监测能力。

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调查和评估,确保及时发现疫情。

(2)完善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病预警体系,对野生动物疫病疫情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及时发现疫情,提前预警。

3. 强化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疫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措施和责任。

(2)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能力。

(3)落实应急物资储备。

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4.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疫病的认识,增强公众的防疫意识。

(2)加强部门协作。

加强与卫生、农业、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做好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取得成效1.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加强监测站点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有效提高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能力。

2. 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了在野生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3. 公众防疫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野生动物疫病的认识,为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不足与改进1.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网络仍需完善。

继续加强监测站点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2. 应急物资储备需进一步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河南省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河南省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动 物 医 学 进 展 ,0 2 3 ( ) 1 3 15 2 1 ,3 9 :1 - l
Pr g e s i e e i r e i i o r s n V t rna y M d c ne
河 南 省 动 物 疫 病 监 测 预 警 体 系建 设 的现 状及 建 议
王 小 雷 。 吴 志 明 , 若 潜 。 赵 雪 丽 , 林 海 , 闰 , 张
3 I 4 温度 、 . . 湿度 、 向 、 H 风 p
这 些 是 影 响病 毒 和
细菌 致病 力强 弱 的重 要 因素 , 是 疫 病 发 生 的 重要 也
3 2 科 学布局 监测 网络 . 监测 网络 的建 立 是 监 测 预 警 体 系 的重 要 方 面 ,
作 , 全市动 物 疫情 进 行 全 面 评 估 预 警 并 及 时将 本 指 标 之 一 。 对
级监 测 网点分 布 、 监测 结果 、 分析 报 告统 一 报省 动物
疫 病 预防控 制 中心 。
1 2 3 县 级 动 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县 级 动 物 疫 ..
其 中监测 网点 的选择 直接 决 定 了 监 测效 果 的好 坏 ,
监测 点 的选择 要遵循 以下 两个 原则 : 3 2 1 数 量原 则 由于经 费和 人力 的 限制 , 测 点 .. 监
作 者 简 介 : 小 雷 ( 9 5 , , 南焦 作 人 , 士 , 要 从 事 畜 禽 疫 病 免 疫 防 治 。 *通 讯 作 者 王 18 ~) 男 河 硕 主
14 1
动物医学进展
21 0 2年
第3卷 3
第 9期 ( 总第 2 1 ) 3期
1 2 2 市级 动 物 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市 级 动 物疫 . .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治体系有效防治动物疫病发生流行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治体系有效防治动物疫病发生流行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治体系有效防治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生物安全是指对生物机体和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物防治和疫病控制两个方面。

动物疫病是对动物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疾病,可能引起动物死亡、生产下降、毒素残留等问题,给动物饲养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治体系,有效防治动物疫病发生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安全防治体系应包括疫病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

疫病监测是指对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进行监测,包括病原体的种类、感染范围、传播途径等内容。

通过对动物饲养场、交易市场等地点的监测,及时了解疫病的发生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早期预警系统是指建立一套灵敏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病的早期症状或者有患病动物的报道,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尽快采取措施阻断疫病的传播,避免疫情扩散。

生物安全防治体系要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

这包括对动物饲养场和交易市场等场所进行消毒、隔离,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也应给予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出现疫情时,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对疫病传播的区域进行封闭,确保疫情不会扩大传播。

除了这些技术措施外,还需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对养殖户、交易商、消费者等各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疫病的防范意识,主动遵守政府的疫病防治政策和要求。

同时在疫病防治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疫病防治合作机制,为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坚实的保障。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治体系,对于有效防治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的监测预警、加强疫病防控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和积极的合作等措施,才能够全面防御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动物健康和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人民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野生动物作为我国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巨大意义。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陕西省城固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目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和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策,供同行交流参考。

;疫源疫病;监测;现状;对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张娟(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陕西汉中723200)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能及时发现野生动物及其种群之间的异常现象,根据监测内容作出相应预警和防控措施,切断疫源疫病感染人类及饲养动物的途径,为生态安全和国家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1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现状1.1城固县野生动物资源情况陕西省城固县处于汉中盆地中部,土地面积2,265km 2,林地用地面积为1,480.11km 2,城固县地貌丰富,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独特的地理地貌为野生动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目前城固县已建立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主要承担全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城固县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分别为8种和30种,本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详见表1)。

2.2逐步完善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城固县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为24h 值班制,监测人员每天要对监测到的野生动物情况和疫源疫病进行报告,坚持野生动物疫情责任人制度。

为更好的处理和预警突发紧急疫情,制定并执行了《城固县林业局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城固县在全县内已建立13个固定监测站,根据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情况,制定了12条固定巡护线路,监测站委派专人负责,同时对未建立监测站点的野生动物分布区采取不定期巡护监测[1]。

2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存在的问题2.1资金投入不足,监测防控水平低首先,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监测站运行经费有限。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主要经费来源于国家和政府财政补贴,但由于野生动物数量多,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区域,这样就加大了监测难度,造成野生动物监测设备和相关物资数量不足。

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汇报

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汇报

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汇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负责林业工作的相关部门,林业局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篇文章将对林业局在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保护工作1.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林业局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类型的保护区域,实施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措施。

我们注重保护和恢复栖息地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防止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确保野生动植物能够有适宜的环境生存。

2. 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我们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和保护工作。

通过人工繁育、种群监测、保护教育等手段,增加那些数量减少的物种的种群数量,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

3.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打击针对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行为,林业局加强执法力度,与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打击非法猎捕、交易和走私活动。

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非法贸易的监测和追踪,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法保护和利用。

二、监测工作1. 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林业局通过定期的野外调查和监测,了解并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以及栖息地的状况等信息。

我们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疫病监测我们重视野生动植物的疫病监测工作,通过定期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体检和样本采集,及时掌握野生动植物中可能存在的疫病情况。

一旦发现疫病,我们将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病的蔓延和扩散。

3. 生态系统监测林业局通过对野生动植物所在生态系统的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注重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形成可靠的科研成果,促进科学决策的制定。

三、改进意见1. 提高监测网络覆盖率目前,我们的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监测网络覆盖率有限。

今后,应加强对其他地区的监测,特别是那些可能存在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地方,以更全面地了解动植物的状况。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技术应用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技术应用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技术应用在现代社会,动物疫情的爆发不仅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

因此,动物疫情的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

有效的监测与预警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疫情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从而降低疫情带来的危害。

一、传统的动物疫情监测方法传统的动物疫情监测主要依赖于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

兽医通过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来判断动物是否患病。

流行病学调查则侧重于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发病范围和发病时间等信息,以便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然而,传统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临床症状往往在疫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显现,此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难以保证。

二、现代动物疫情监测技术1、分子生物学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核酸,从而确定动物是否感染了特定的疫病。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分析,了解其变异情况,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2、免疫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它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抗体或抗原水平,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了疫病。

免疫荧光技术则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原体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3、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物联网在动物疫情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养殖场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动物的体温、活动量、饮食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为预防野生动物源性疫病的传播提供依据。

三、动物疫情预警技术1、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历史疫情数据和相关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疫情发生的风险。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病原体的特性、动物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养殖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从而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依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依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依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繁。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已成为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国家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制定了一系列的依据和政策。

一、法律法规的依据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保障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科学监测和有效防控。

二、国家政策文件的依据国家制定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告》等政策文件,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保护措施,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科学研究成果的依据国家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标准,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国际公约的依据国际公约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国际合作的依据,推动了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跨境防控提供了保障。

五、监测与防控体系的建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体系,包括监测网络、信息评台、应急预案等,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组织和技术支持。

六、经验总结和借鉴国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一系列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七、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国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宣传教育和公众意识提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社会支持和保障。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依据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国际公约、监测与防控体系的建设、经验总结和借鉴、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监测与防控体系,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科学监测和有效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第三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定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加强监测防控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逐步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第七条乡镇林业工作站、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和护林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等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相应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掌握疫病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为制定监测规划、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预测预报、趋势分析等活动,评估疫情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预警信息和防控措施建议,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现状及对策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现状及对策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现状及对策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现状及对策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1. 监测现状:
- 目前,各国和地区都有不同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和机制。

例如,中国有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系统,通过野生动物标本或监测站点收集的数据,及时监测野生动物
的病原体传播情况。

- 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疫情。

-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通常包括对野生动物进行定期的采样和检测,并在必要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病原体的传播和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状况。

2. 对策:
- 增加监测力度: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采样,特别是对多样性和细菌载体动物进行监测。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等,加快病原体的识别和鉴定。

- 提高协同机制: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建立有效的疫情报告和响应机制。

及时共享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以便迅速应对潜在的疫情。

- 加强野生动物交易监管:野生动物交易是疫源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加强对野生动物交易的监管,打击非法交易和走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渠道。

-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降低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的风险。

- 加强公众宣传: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正确处理和消费行为。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现状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在国际协作和多方合
作下,采取综合对策能够有效应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发布时间:2021-04-12T02:56:06.044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3期作者:刘永辉[导读] 本文主要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其未来应如何进行提升做出了相关探究。

上蔡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河南上蔡 463800摘要:随着时代推进,我国有很多珍惜野生动物处于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状态,若要使国家能够获得良好发展状态,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对我国生态环境加以维护,积极进行林业建设,使野生动物在人工造林中能够获得良好生存环境,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大。

本文主要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其未来应如何进行提升做出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对策探究在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人类驯化动物被称为野生动物,全球野生动物分为四大类别,分别为濒危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有害野生动物以及有益野生动物。

对各类野生动物资源予以保护,帮助其合理发展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对我国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极大利益。

若要使野生动物生存不会受到该方面因素较大威胁,就必须针对各类疫情疫病研发出相应解决对策,使疫情疫病对我国野生动物危害性降至最低。

一、现阶段监测防疫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野生动物新型疫病近年来愈演愈烈,对世界各地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程度直线攀升,该类疫情疫病对人类生活安全影响性也逐渐加大。

根据科学资料显示,野生动物是许多人类及家畜疫情疫病传播源头,如禽流感、猴天花病等,该类疫病不但威胁到了野生动物生存,而且对人类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由于近年来新型疫病出现率攀升,我国林业部门必须针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加强相应防控体系。

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在蔓延最初期得到有效防治,进而使该类疫源疫病对野生动物及人类威胁降至最低[1]。

根据调查结果可得,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占全国总数百分之二十四,因此林业部门必须时刻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实施科学检测,尽可能使各类疫病对生物界造成影响缩减至最小化。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07-22T03:20:17.6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3月第5期作者:曾奇[导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与野生动物的频繁接触,野生动物疫病向人类、曾奇南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摘要: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与野生动物的频繁接触,野生动物疫病向人类、家禽家畜传播的潜在威胁和风险不断加大。

目前,世界上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至少有250种,包括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体病、真菌病、寄生虫和其他种类的疾病,其中对人类有严重危害的约有90种。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具有持续时间长、变异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死亡率高、预见准确性差、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是林业工作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关键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野生动物分布在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多样,感染的疾病和携带的病原体也极其复杂,导致野生动物疫病复杂化、多样化,甚至成为许多人兽共患病的疫源。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是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调查疫源陆生野生动物活动规律,掌握陆生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本底,发现、报告陆生野生动物感柒发病情况,研究、评估疫病发生、传播、扩散风险,分析、预测疫病流行趋势,提出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理措施建议,预防、控制和扑灭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林业部门在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保证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意义据相关报道,全球新发的传染病,其中动物源性占60.3%,而动物源性疾病中的71.8%来源野生动物。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引言1.1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保障动物健康、人类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动物疫病不仅会直接威胁动物的生命健康,还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传播,对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防疫能力和水平,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疫病的流行不仅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还可能影响人类健康。

一些动物疫病具有潜在的人畜共患性,如禽流感、狂犬病等,一旦发生扩散,将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及时有效地进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可以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动物疫病的控制还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一些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疯牛病等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

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

2. 正文2.1 常见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预防意识不强:许多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意识,导致在疫情爆发后才采取应对措施,已经为时已晚。

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养殖户的预防意识。

2. 防疫措施不到位:一些养殖场在防疫措施上存在疏漏,比如消毒不彻底、隔离不严格等,导致疫情蔓延。

因此,需要加强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确保防疫措施到位。

3. 监测体系不健全:目前动物疫病的监测体系存在薄弱环节,监测信息反映不及时,影响疫情防控。

因此,需要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缺乏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动物疫病疫情,有些地区缺乏应急响应能力,导致疫情扩散速度加快。

因此,需要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疫情的效率和速度。

综上所述,解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增强预防意识、加强防疫措施、健全监测体系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2.2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水平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影响,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健康安全,我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包含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的相关规定。

一、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是预防与控制疫病的关键步骤。

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要求和程序。

1.建立监测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

我国在各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并建立疫病监测专业队伍。

2.监测方法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了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等。

监测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保护野生动物和人类免受疫病侵害的重要手段。

《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原则和措施。

1.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的防范为了减少野生动物疫病的传播,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限制野生动物交易、禁止非法捕猎和屠宰野生动物等。

此外,还要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降低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

2.加强疫病的监管与处理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各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管与处理,及时控制疫情。

对于野生动物疫病的疫区,要采取封控措施,禁止人员进入,防止疫情蔓延。

同时,还要对疫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病原体、传播途径等,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宣传教育与国际合作为了推动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强调了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加强宣传教育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加强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疫病的认识与关注,增强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优化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的方案

优化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的方案

优化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的方案在现代畜牧业和动物保护领域,动物疫情的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

有效的监测与预警流程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措施,从而减少损失,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然而,当前的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以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

一、当前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存在的问题(一)监测范围不够全面目前的监测往往侧重于规模化养殖场和主要养殖区域,而对一些散养户、偏远地区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测覆盖不足。

这导致部分潜在的疫情源未能被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增加了疫情爆发和传播的风险。

(二)监测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检测、遥感监测等。

这种单一的监测手段可能导致疫情发现的滞后,尤其是对于一些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亚临床感染的情况。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有限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在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同时,数据分析方法相对简单,缺乏深度挖掘和趋势预测的能力,难以从大量数据中准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预警机制不够灵敏预警指标不够科学合理,预警阈值设置不够精准,导致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足。

在疫情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出有效的预警信号,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

(五)信息传递和共享不畅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这使得疫情防控工作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影响了整体防控效果。

二、优化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流程的目标(一)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确保对各类养殖场所、动物群体以及相关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时准确地发现潜在疫情。

(二)增强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能够在疫情初期快速发出准确的预警信号,为防控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三)提升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能力规范数据收集流程,提高数据质量,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2月31日
5.5.病源宿主野生动物监测、流行病学检测、候鸟迁徙规划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6.6.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7.7.监测跟踪防护设备采购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8.8.重大突发疫情防控准备金
2013年1月1日
项目申报的必要性
(220字以内)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是全国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沿屏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重要举措。保证其科学有序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际履约的需要。
应急演练及培训次数(人数)
120人/年(全国)
监测站运转督导检查
200个/年
通过现场、监测信息直报系统、电话抽查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
专家咨询及工作会议
10次/年
通过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咨询
候鸟环志与追踪
500只/次
国际交流与合作
30人/次
质量指标
监测运转正常率
≥95%
按照《监测规范》的规定,每7至15天巡查和观测一次,特殊情况每天一次,并上报监测信息。西部地区的大型保护区监测次数减少
对目标物种和目标疫病,开展针对性的取样、检测,每年300-600份样品(包括血清样、拭子样和粪样)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是否有利于减少和避免由此可能对家禽家畜的经济损失
有利
社会效益指标
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利
是否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
有利
环境效益指标
是否有利于生态安全
有利
是否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有利
可持续影响指标
质量指标
应急演练及培训次数(人数)
120人/年(全国)
监测运转正常率
≥98%
按照《监测规范》规定,每7-15天巡查和观测1次,特殊情况每天1次,并上报监测信息。西部地区的大型保护区监测次数可酌情减少
异常情况的现场封控和尸体无害化处理率
100%
按照《监测规范》规定,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要封锁现场,报告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检测,尸体无害化处理,防止可能的传播
异常情况的现场封控和尸体无害化处理率
100%
按照《监测规范》的规定,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要封锁现场,报告当地监测防疫部门检测,尸体无害化处理,防止扩散传播
取样任务完成率
≥95%
每年春秋季国家林业局根据防控需要,向有关国家级监测站下达取样任务(物种、样品种类、数量和时限)
突发疫情处置率
100%
突发疫情处置/发生数量
项目立项情况
项目立项的依据
(220字以内)
野生动物是携带和传播疫病的媒介之一,随着全球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的加剧,野生动物病原体变异速度呈加快趋势,野生动物传播扩散人兽共患病的风险越来越大,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广。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维护项目,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主动预警
每年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安排
对目标物种和目标疫病,开展针对性的取样、检测,根据目标物种的活动规律,提出目标疫病的风险预警报告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是否有利于减少和避免由此可能对家禽家畜的经济损失
有利
社会效益指标
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利
是否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
有利
环境效益指标
是否有利于生态安全
有利
是否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障主动预警前期工作顺利进行,为其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5)使国家林业局基本实现对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的快速应对,在应急物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为当地的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保障。
长期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பைடு நூலகம்
备注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监测站维护数量
≥350个
到"十二五"末,视"全国动物防疫体系二期规划"批复的情况而定
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
有利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主管部门满意度
是否能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翔实的信息,实现科学决策
满意
社会公众满意度
是否能第一时间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置,防止可能疫情扩散
满意
其他说明的问题
填报人:罗颖
单位负责人:张希武
填报日期:2012年6月12日
附件2:
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目名称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维护
项目属性
跨年度支出项目
项目起始时间
2013
项目结束时间
2013
主管部门
国家林业局
主管部门编码
169
项目实施单位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
项目负责人
张希武
联系电话
项目资金申请(万元)
资金总额:
自填
财政拨款:
自填
自有资金:
事业收入:
经营性收入:
其他:
突发疫情处置率
100%
突发疫情处置数/发生数
时效指标
取样任务完成率
≥98%
每年春秋季国家林业局根据防控需要,向有关国家级监测站下达取样任务(物种、样品种类、数量和时限)
检测及时率
100%
样品送达实验室后4-5天内完成检测工作
成本指标
日常监测
每年根据经费和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运行补助经费
按照《监测规范》规定,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线路巡查和定点观测,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安全状况
有利
可持续影响指标
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
有利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主管部门满意度
是否能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翔实的信息,实现科学决策
满意
社会公众满意度
是否能第一时间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置,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
满意
年度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备注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监测站维护数量
350个
用于运行补助
预警站维护数量
5个
用于工作运行
取样与检测数量
≥500份/年(全国)
实验室检测和快速检测各半;分别在野外种群取样和驯养种群中取样
驯养繁殖场卫生防疫的督导检查次数
1000家次/年(全国)
防止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与饲养人员之间的可能人兽共患病相互传播以及对周边安全的威胁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内容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1.1.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2.2.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督查和技术指导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3.3.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本底调查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4.4.主动预警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9.9.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维护与升级
2013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
10.10.
项目绩效目标
长期目标
年度目标
(1)完善和加强国家级监测站的监测工作,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控制异常情况。
(2)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探索并逐步掌握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和传播途径,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监测野生动物疫情,对疫情的发生、种类及其可能随野生动物活动的扩散范围迅速做出判定,为决策部门提供预警信息,阻断疫情向人类传播的途径,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消除疫源,将疫病对人民生命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和威胁控制在最低程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3)逐步加强全国监测人员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科学有效规范开展监测防控工作。
(1)保障国家级监测站日常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
(2)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率、时效性、安全性。
(3)保障国家林业局、监测总站和各省级监测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督导检查,提高监测能力,科学开展监测防控。
项目概况
(600字以内)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维护项目主要用于保证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的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重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加强患病或死亡病例的样本采集,并对主要监测物种进行定期的取样检测,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疫病流行动态;二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督查。对各地监测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工作等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三是本底调查。重点调查掌握自然疫源地、重要的人与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疾病的野生动物宿主范围及易感动物种类等基本情况,收集掌握国内外野生动物疫病发生信息,采集病例样本;四是主动预警。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国家级监测站,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取样检测和动态监测等,掌握大量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加以科学分析,对重要野生动物疫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五是病源宿主野生动物监测、流行病学检测和候鸟迁徙规律调查,快速检测技术等的研究;六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跟踪防护设备采购;七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政策调研、专题会议、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和国际交流合作;八是重大突发疫情防控准备金,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给予补助;九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维护与升级。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确保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安全传输和报送,并根据工作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