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概念与本质
税收基础知识
(1)税收法律(2)税收的行政法规(3)税收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5)国际条约
6、纳税环节 指应税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应交纳的具体环节。 7、纳税期限 指纳税人的纳税人义务发生后按税法规定应交纳税款的具体时间。
8、纳税地点 9、减免税 10、法律责任 五、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 1、现行税种构成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减缩到目前的19个,具体是:增值税、消费 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关税、烟叶税、资源税、契税、固定资 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国内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消费税、铁道部、各银行 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 契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3中央与地方共享部分: (1)国内增值税:中央政府75%地方25% (2)个人、企业所得税:中央与地方6:4分成 (3)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交纳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 (4)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97%归中央,3%和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方。
• 1、税法体系包括: 2、税法构成要素
1、纳税义务人 简称纳税人,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 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税种之间的区别 3、税目 指税法中规定应当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4、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也称税基,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5、税率 指应征税额与计税金额(或数量单位)之间的比例,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均按同一个比例征税的税率。 (2)累进税率是指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3)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
税收的概念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和依法征税所具有的固定性。
税费的区别:根据税收的特征来看,无偿征收的是税,有偿征收的是费,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具体是征收主体不同、遵循的原则不同、款项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不同。
税收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本质,是国家筹集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工具,是为广大居民利益服务的,体现了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税收的职能:筹集财政资金、调节社会经济和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反映和监督。
其中筹集财政资金是税收的最基本职能。
税收的原则:税收原则,就是政府征税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我国从社会、经济、财政、管理四个方面将税收原则归纳为“公平、效率、适度和法治”四原则。
税制的要素: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是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重点,一般称为“税收三要素”。
另外还有征税主体、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税收的分类: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分析的角度不同,税收分类可以有不同的依据,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征税对象划分,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按照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税收的负担: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因此,税收负担应该保持在经济的承受能力范围以内。
我国税收负担的确定原则是合理负担、公平税负。
税负的转嫁:所谓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不实际负担所纳税收,而是通过购入或售出商品价格的变动,或通过其他手段,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
税负转嫁并不会影响税收的总体负担,但会使税收负担在不同纳税人之间进行分配,对不同的纳税人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
税收的优惠: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
第一章 税收的定义
第一章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第一节税收的定义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出现了国家以后才产生的。
税收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环节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所形成的特殊的分配关系,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税收产生后,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国家的更迭而不断发展,有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和社会主义社会税收。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第一节税收的定义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对于税收的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税收就是国家的一种财政收入。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多种多样。
税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目前,税收收入在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超过95%。
二)税收交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税收的实物交纳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税收的低级形式,货币交纳形式的发展有利于财政统一结算,方便了人们交纳,并能够避免运途损耗二、税收名词的演进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各种各样的名称。
税、租税、捐税、赋税、课税。
在古代,税与租是通用的。
第二节税收的本质税收在本质上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征税的过程,就是国家把一部分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分配过程由于税收分配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社会产品分配关系不是一般的分配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一、税收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税收收入是国家用特殊方式取得的实物或货币。
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税收是个分配范畴,但是税收不是一般的分配,它是一种特殊的分配。
它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的一种分配形式。
首先,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税收是国家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成员征收的实物和货币。
税收的本质特征
税收的本质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定的标准,向社会成员和组织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
税收的含义(一)政府征税是为了实现职能而筹集资金职能范围的差异和税收的规模。
(二)政府征税凭借的是政府的政治权征税权力与财产权力不同。
(三)税收是绝大多数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二、税收的本质第一种观点: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第二种观点:税收是政府为实现职能(提供公共产品)而向社会成员筹集的收入。
第二节税收的特征一、无偿性政府征税以后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提供任何代价,包括实物和特权。
个别无偿性——就征税过程和单个纳税人而言整体报偿性——就财政收入全过程和全体纳税人而言二、强制性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注意:1、强制而非自愿;2、强制而非惩罚;3、其根源是税收无偿性;政府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三、固定性税法中规定了政府要征什么税种、向什么征税(征税对象)、由谁纳税(纳税人)、征多少税(税率)。
这些内容规定之后一般不频繁变动。
税收制度什么是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规范征税机关、纳税人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所有涉税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的总称。
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从不同角度,有不同概括,以下面两种分类为例:1、从税收法律的级次来看:2、从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法制定与法律级次可概括为:一、纳税人1、定义: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扣缴义务人:税法确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征税对象1、定义: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目的物。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根本标志。
2、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①计税依据:计算税款的依据(有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②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分类。
国家税收概述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稿酬所得
级 数
含税级距
1
不超过15,000元的
2 超过15,000元到30,000元的部分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不含税级距
不超过14,250元的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2、地方税。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 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屠宰税和筵席 税等(严格来讲,我国的地方税只有屠宰税和筵席 税)。这类税一般收入稳定,并与地方经济利益关系 密切。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 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 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资源税等。这类税直 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利益。
五、税收的分类
税率的形式
1、比例税。即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 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种。
2、累进税。是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逐级 提高税率的税种。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 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定额税。是对每一单位的课税对象按固定税 额征税的税种。
六、我国主要税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五、鞭炮、焰火
六、成品油 1.汽油 (1)含铅汽油 (2)无铅汽油 2.柴油 3.航空煤油 4.石脑油 5.溶剂油 6.润滑油 7.燃料油
七、汽车轮胎
八、摩托车 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250毫升(含250毫升)以下的 2.气缸容量在250毫升以上的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Hale Waihona Puke 作用二、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营先富起来,经济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先富起来。 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走上共 同富裕的道路。为了调整收入高低悬殊的状况,国家通过对 高收入者征税,以缓解公民之间的收入相差悬殊的状况,体 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二、调节经济
人们常把能改变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影响人们的经济行 为,使之朝着既定方向和目标运转的一切经济手段或方法统 称为经济杠杆。税收就是一种由政府直接掌握的经济杠杆。 运用税收这一杠杆调节经济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在宏观方面,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收入总量,相应减少或 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支付或购买能力,使社会供给和总需求趋 向平衡,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上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的作用
五、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要求经济发展不出现大幅度波动,不出现萎缩和 通货膨胀。运用税收杠杆是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节、 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需求过旺、供给不足,甚至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 扩大应纳税额的基数,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 人的可支配收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反之,当经济萎缩时,则要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消费 和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达到稳 定经济的目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其本身所固有的功 能。它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税收具有组织收 入、调节经济和社会管理三项职能。
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征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含义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一个以履行公共职能为基础的公共权力机构。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是由国家征收的,而不是别的什么机构和组织。
其征收权力只属于国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体说来,就是征税办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征税活动由政府组织进行,税收收入由政府支配管理。
除国家政府之外,其他任何组织或机构均无征税权。
2.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在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过程中,必然要有相应的财力、物力保证。
而国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只能以税收的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物质财富,用于行使国家职能。
同时,为了用于满足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和公共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国家也必须以税收的形式聚积大量资金。
3.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从古至今,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但使用时间最长、运用范围最广、积累财政资金最为有效的,就是税收这种形式。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都来自各种税收。
因此,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4.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法律是体现国家意志,强制性地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与其他社会规范调整相比较,法律调整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
由于政府征税涉及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经济利益,税收负担轻重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安定,因而决定了税收征收与调节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因此,各国政府往往都会通过立法和执法程序使税收制度和征管制度法律化,以便把税收活动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税收就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政治权力),通过一定的法律标准和程序,向企业、单位和个人强制征收的。
税收学
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2、.非直接偿还性:指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受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的交换关系。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税收是有偿的;(2)税收是整体有偿而不是个别有偿;(3)税收有偿是非直接的,不存在一一对等的直接偿还关系,国家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代价。
3.强制性:是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追究,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4.规范性:指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
5.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是税法规定的拥有课税对象、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负税人:最终承受税收负担或实际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代扣(代收)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课税对象课税的客体,指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是划分不同税种、区分各税由来的主要标志,是税制的首要要素,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
7.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真正的税源只有从真正的负税人那里才能查明。
8.征税范围一般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界限。
9.税目: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或项目,是课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表明国家征税的广度或具体范围。
10.税基:又称计税依据、课税基数、计税标准,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是课税对象量的具体化。
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11.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国家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第一课 税制概述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 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 作用的客观对象。它是税收法律关系产生的 前提、存在的载体,又是权利和义务的直接 体现。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应税的商品、 货物、财产、资源、所得等物质财富和主体 的应税行为。
第二章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注意:税收的“三性”成为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 据。判断什么是税,什么不是税,不在于它的名称是什 么,而要看它是否同时具有税收三个特征
三、税收的职能
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税 收职能是指税收固有的职责和功能,具体说,税收的 职能就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它所回 答的是税收能够干什么的问题。税收职能的特征在于 它的内在性和客观性。
(六)减税免税(税收优惠)
减税、免税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 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一种规定。减税是 对应征税款减征其中一部分;免税是对应 税款全部予以免征。按照具体内容划分, 可分为政策性减免税和照顾困难减免税; 按时间划分为长期减免税和定期减免税。
(1)起征点——税法规定征税对象 开始征税的数额。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 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 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
(3) 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税源归根结底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税源 与征税对象有时是一致的。也有很多税种,税源与征税对象 并不一致。
课税对象与税源关系:一致 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 入 所得税;不一致 其他方面 大多数税(如营业税、消费税、
二、纳税人
3.法律责任
法津责任是指税收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双方违反 税收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法律上的责任,也就是由 于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自考税法学习要点
自考税法学习要点1.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物证: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存在的客不雅必然性:①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剩余产品进行“社会扣除”的手段之一;②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需要通过税收来正确处理国家与它们之间的分配关系;③通过税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3.税洛的概念及特点: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规定的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形成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我国经济法体系中—个重要的部门法,除了具有经济法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①税法是具有相对不变性和执行过程中又具有相对灵活性的法律形式;②在确定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③在处理税务争议所适用的程序上,税法与其他部门不同。
④税收是国家办理经济中不成缺少的重要经济杠杆。
即征收上的强制性、缴纳上的无偿性和征收比例或数额上的固定性。
4.税法的调整对象:①税务机关与社会组织、公民和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分配关系②税务机关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征纳过程中的征纳程序关系;③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上级国家机关与下级国家机关之间,因税收办理权限的划分所产生的具有责权性质的行政办理权限关系。
5.税法的作用:①税法是国家取得不变财政收入的重要包管;②税法能够合理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是经济运行中搞活微不雅经济、加强宏不雅调控的重要法律手段;③税法对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违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④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发展国际间经济和贸易住来6.税法原则:即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公平合理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
7.税法的分类:①按照征税客体性质不同,可以把税法划分为流转税法、收益税法、资源税法和行为税法;②按照各级对税收的权限,可以把税法分为中央税法、地方税法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法;③按照适用的纳税主体不同,可以把税法分为对内税法、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税收是政府向个人、家庭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费用,用于满足政府的开支需求。
税收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强制性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征收以满足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的支付。
税收学是研究税收的一门学科,包括税收理论、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各种各样的征税方式都已经存在,并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税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是政府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学的基本理论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依法征收,用于公共支出的一种经济征税制度。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强制性、普遍性、特定用途、公平公正和合法合理等。
强制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规定,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
特定用途是指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
公平公正是指税法要求征收税收必须公平公正,不得偏袒特定阶层或个人。
合法合理是指税法规定的税收应当合法合理。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权力性、强制性、确定性、终止性、非必要成本性、收益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指政府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全体纳税人。
权利性是指政府是唯一的税收征收主体。
确定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标准和征收对象是由法律规定。
终止性是指税务机关检查纳税人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确定其纳税义务。
非必要成本性是指纳税人没有取得直接的利益,只是通过纳税来给政府垫付开支。
收益性是指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该公平公正,不偏袒特定的阶层或个人。
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的增加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和投资。
(2)税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资源向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领域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2.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 任何一个国家,为了保证其社会管理职能的行使和国家机
器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国家本身并 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只能以税收的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 配,取得物质财富,用于行使国家职能;同时,为了满足公 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各项法定权利的实现,以及企事业 单位发展的需要,国家也必须以税收的形式聚积大量资金, 用于工农业基础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教育、卫生等事业。因此,税收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国家取 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事先确定的标准向社会集团和个人 强制执行征收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作为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有着自身固有的形式特征, 即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这二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 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
1.强制性 这是指法律一经确定征税,国家对社会成员即享有征税的
权力,企业、单位和个人即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对拒不纳 税或逃避纳税者,国家依法给予强制征收或进行法律制裁. 2.固定性 这是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征税对象以 及征收数额或征收比率。未经严格的立法程序,任何单位和 个人都不得随意变更或修改。税收的定性特征,使税收与社 会上一些部门、单位的随意罚款、摊派严格区别开来。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其本身所固有的功 能。它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税收具有组织收 入、调节经济和社会管理三项职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
3.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税收是在国家产生以后,又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后
才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国家存在及其为实现国家职能对资 金的需要,是税收存在的外部条件,而现实的经济条件,是 决定税收存在的内在依据。税收分配的是社会产品中的剩余 产品,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税收分配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因此,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能调节、影响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税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一、税收的本质
【教材版本】
何珍芳,吴利群.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税收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何珍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税收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掌握税收的定义
2. 理解税收的本质
能力目标:1.在理解和掌握税收的概念及本质后,能明确政府为什么征税和
纳税人为什么纳税。
2.联系目前税收实际,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能解释有关税收的
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税收概念、本质及税收与国家、经
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认识到依法纳税的必要
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税收的本质。
教学难点:税收的定义、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和使用配套教学光盘第一章第一、二节。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本门课程的启始课,介绍如何学习好税收,该课程本学期教学安排。
新授课(70分钟)
第一章:税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概念(板书)
提问:同学们是否交纳过某种税?
生:利息税、自行车税等。
师:纳税后国家是否还偿还该笔税款?同学回答:“不”。
列宁曾给税收下过
定义“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收入。
”那么什么是税收?作为公民我
们为什么应该纳税?
一、税收的定义:(板书)
税收定义是: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标
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板书)
[讲解]
(1)征税的主体是什么?国家
(2)国家为什么征税?实现其职能,征税的根本目的是无偿取得财政收入。
(3)什么是财政?财政是经济领域的主干课程,平时所说的财经是财政与经济的简称。
通俗说财政是是处理花钱和来钱的钱袋子,国家既要花钱,又要来钱,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国家必须用资金发展,国家需要钱,
但国家本身没有钱,通过税收来收取。
这是财政研究的内容。
税收取之于民,用
之于民。
我们纳税是支援国家建设。
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4)实现税收凭借的权力是什么?政治权利。
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分组讨论]
世界上有没有不征税的国家?为什么?(同学讨论)
二、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板书)
1.税收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板书)
[讲解]
(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
(2)税收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举例:为限制进口的汽车,提高关税。
让其售价偏高大家不买。
为控制房地产,提高税收。
为加快农业发展,农业免税。
问题:经济的发展与税收之间有什么影响?
2.税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板书)
[讲解]
(1)经济决定税收。
(2)税收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2002年至2005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90%以上。
结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一、税收的本质(板书)
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第一个内容税收的本质并在笔记中归纳]
课堂练习
1.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收5256亿元,总收入和增收额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
我国税收收入得以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A.税收种类的不断增加 B.税率水平的不断提高
C.国家分配政策的调整完善D.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2.2005年1—4月,全国农业税、牧业税累计入库
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收10.36亿元,减收幅度达77.3%。
据预测,今年全国农业税收入将由2004年的232亿元减少到15亿元左右,减幅达93%。
同时意味着我国农民的农业税负担将在2005年减少200亿元以上。
据此回答23—24题:
上述材料体现税收的作用是
A.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
B.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增加农民收入
D.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争做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②作为纳税人,将自觉纳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国家主人翁的体现③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④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小结(10分钟)
学生小结为主,教师补充。
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