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固态物理第五章-“磁电阻效应”
巨磁电阻效应及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图5中可以看出,线性最佳范围应在外磁感应强 度0.15~1.0 mT,精确测量时可选外磁感应强度在该 范围内。从图5所显示的巨磁电阻R(B)与磁感应强 度日关系数据可知:①当磁感应强度曰增加时,巨磁 电阻阻值R(日)减小;②当磁感应强度B增加到某一 值B。时,巨磁电阻中所有磁矩方向均与外磁场方向一 致,这时就达到了电阻阻值饱和,外磁场增加,巨磁电 阻阻值不变。上述这两个特点只能用多层膜巨磁电阻 的自旋电子学理论才能解释。
它是由4个相同的巨磁电阻(R。=R:=R,=R。=R)组
成的直流电桥结构,R:和R。由高导磁率的材料(坡莫 合金层)覆盖屏蔽,阻值对外磁场无响应。U+端和U.
端间开路,∥。。和0端为待测电阻的两端,当传感器处 于外磁场时,R2=R4=R;Rl=R3=R+AR,AR为外磁 场磁感应强度为口时,单个巨磁电阻的电阻改变量;
万方数据
地急剧增加。他们认为,巨磁电阻效应是一种全新的 物理现象,其物理根源可能归因于磁性导体中传导电 子的自旋相关散射口-。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极大地 推动了凝聚态物理学和信息存储领域的发展,并逐渐 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磁电子学(又称自旋电子 学)。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 的关注,在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计算机上使 用的巨磁电阻(GMR)读出磁头在多媒体信息库、网络 服务等方面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深远的影 响,利用磁电阻效应制成的各类磁传感器,也将在汽 车工业、国防、航天等方面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万方数据
"//////缁////////////L
0,,,,,\,似f,,?f,一fff |{f…l始㈨I\撇I}}“一J
V -一
(b)郐铁磁层磁矩平行排列 图2电子受散射示意图
《固体物理学》房晓勇主编教材课件-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基础
价电子由于受原子实的束缚较弱,而成为能在晶体内部
大
海 自由运动的自由电子。索末菲进一步假定,在自由电子的运 大
道
纳 动过程中,晶格周期场的影响可以忽略,电子间彼此无相互 道
致
百 作用。因此可将一个复杂的强关联的多体问题,转化为在平 致
川 均势场中运动的单电子问题,在首先求得单电子的能级的基
远
dN
=
2
⎛ ⎜⎝
L 2π
⎞3 ⎟⎠
dk
=
V 4π
3
dk
(5 − 13)
? 根据泡刺不和容原理,每一个波矢状态只 可以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海南大学
第
2. 能级密度分布
(1)电子能级密度定义:
lim G (E ) =
ΔZ = dZ
海
ΔE →0 ΔE dE
E + dE ky ds
(5 − 16)
第
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基础
在固体材料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固态纯元素物质属于金
属材料。由于金属具有极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及优良的机械 海 性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用材料,所以,通过对金属材料 大
纳 功能的研究,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同时椎动现代固体 道
百 川
理诧的发展。另一方面.对金属材料的了解,也是认识非金 属材料的基础。
道
百
每个电子都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薛定谔方程:
致
川
2
− ∇ 2ψ (r ) = Eψ (r ) (5 − 4 )
远
2m
E---电子的能量
ψ----电子的波函数(是电子位矢 r的函数)
海南大学
第
固体物理第五章5.5 霍尔系数和磁致电阻效应
这与前面得到的结果相同。
e 对于 E D * ( B D) 这一关于D的矢量方程来说, m
霍尔角 H 的正切函数定义为霍尔电场 EH 与沿电流方向电场 E// 之比,即: e e EH * 0 BJ / 0 J * B tan H m m E//
可以证明它的解为:
* 1 m E (B E) (6.4.14) 2 2 2 2 1 c 1 c e * e 1 m 将 D E ( B E ) 代入 E D * ( B D) 中得: 2 2 2 2 m 1 c 1 c
* * 10 20 10e1 / m1 20e 2 / m2 J E (B E) 2 2 2 2 2 2 2 2 1 c 2 2 1 c11 1 c 2 2 1 c11
假定磁场沿 z 轴方向,电场在x-y平面内.
将 Di mi* 1 E ( B E ) J J1 J 2 1D1 2 D2
J1 10 D1
* 10 10e1 / m1 E (B E) 2 2 2 2 1 c11 1 c11
* 10 10 e 1 / m1* 20e 2 / m2 20 Jy E BEx 2 2 2 2 y 2 2 2 2 1 c 2 2 1 c1 1 1 c 2 2 1 c1 1 10c1 1 20c 2 2 10 20 E E 2 2 2 2 x 2 2 2 2 y 1 c1 1 1 c 2 2 1 c1 1 1 c 2 2
磁阻效应物理实验报告
磁阻效应磁阻器件由于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工业、交通、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探矿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如:数字式罗盘、交通车辆检测、导航系统等。
磁阻器件品种较多,可分为正常磁电阻,各向异性磁电阻,特大磁电阻,巨磁电阻和隧道电阻等。
其中正常磁电阻的应用十分普遍。
锑化铟(InSb)传感器是一种价格低廉、灵敏度高的正常磁电阻,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用于制造在磁场微小变化时测量多种物理量的传感器。
本实验使用两种材料的传感器,砷化镓(GaAs)测量磁感应强度和研究锑化铟(InSb)在磁感应强度变化时的电阻,融合霍尔效应和磁阻效应两种物料现象。
实验目的(1)了解磁阻现象与霍尔效应的关系与区别;(2)测量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3)作出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变化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仪器磁阻效应实验仪。
实验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导电材料的电阻R随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规律称为磁阻效应。
当材料处于磁场中时,导体或半导体内的载流子将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在两端产生积聚电荷并产生霍尔电场。
如霍尔电场作用和某一速度的载流子的洛伦兹力作用刚好抵消,那么大于或小于该速度的载流子将发生偏转,因而沿外加电场方向运动的载流子数目将减少,电阻增大,表现横向电阻效应。
通常以电阻率的相对该变量来表示磁阻的大小,即用)0(/ρρ∆表示,其中)0(ρ表示零磁场是的电阻率,设磁电阻阻值在磁感应强度为B 中的电阻率为)(B ρ,则)0()(ρρρ-=∆B ,由于磁阻传感器电阻的相对变化率)0(/R R ∆正比于)0(/ρρ∆,这里)0()(R B R R -=∆,因此也可以用磁阻传感器电阻的相对变化量)0(/R R ∆来表示磁阻效应的大小。
实验证明,当金属或半导体处于较弱磁场中时,一般磁阻传感器电阻相对变化率)0(/R R ∆正比于磁感应强度B 的平方,而在强磁场中)0(/R R ∆与磁感应强度B 呈线性函数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磁阻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15 磁阻效应法测量磁场物质在磁场中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磁阻传感器利用磁阻效应制成。
磁场的测量可利用电磁感应,霍尔效应,磁阻效应等各种效应。
其中磁阻效应法发展最快,测量灵敏度最高。
磁阻传感器可用于直接测量磁场或磁场变化,如弱磁场测量,地磁场测量,各种导航系统中的罗盘,计算机中的磁盘驱动器,各种磁卡机等等。
也可通过磁场变化测量其它物理量,如利用磁阻效应已制成各种位移、角度、转速传感器,各种接近开关,隔离开关,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及各类需要自动检测与控制的领域。
磁阻元件的发展经历了半导体磁阻(MR ),各向异性磁阻(AMR ),巨磁阻(GMR ),庞磁阻(CMR )等阶段。
本实验研究AMR 的特性并利用它对磁场进行测量。
【实验目的】1. 了解AMR 的原理并对其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2. 测量赫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
3. 测量地磁场。
【仪器用具】ZKY-CC 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 )与磁场测量仪【实验原理】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 (AnisotropicMagneto-Resistive sensors )由沉积在硅片上的坡莫合金(Ni 80 Fe 20)薄膜形成电阻。
沉积时外加磁场,形成易磁化轴方向。
铁磁材料的电阻与电流与磁化方向的夹角有关,电流与磁化方向平行时电阻R max 最大,电流与磁化方向垂直时电阻R min 最小,电流与磁化方向成θ角时,电阻可表示为:θ2min max min cos )(R R R R -+= (1)在磁阻传感器中,为了消除温度等外界因素对输出的影响,由4个相同的磁阻元件构成惠斯通电桥,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易磁化轴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夹角为45度。
理论分析与实践表明,采用45度偏置磁场,当沿与易磁化轴垂直的方向施加外磁场,且外磁场强度不太大时,电桥输出与外加磁场强度成线性关系。
无外加磁场或外加磁场方向与易磁化轴方向平行时,磁化方向即易磁化轴方向,电桥的4个桥臂电阻阻值相同,输出为零。
物理磁阻效应的原理
物理磁阻效应的原理
物理磁阻效应是一种磁场作用下材料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其原理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解释。
从微观层面来看,物理磁阻效应是由于电子受到磁场力的影响而导致电阻值变化。
在材料中,电子在受到外加电场力驱动下形成电流流动,同时也受到晶格原子的散射,这些散射会导致电子的运动受到阻碍。
当磁场存在于材料中时,磁场与电子运动方向垂直,会给电子施加洛伦兹力,使电子轨道发生弯曲。
这样一来,电子在晶格散射时所受到的阻碍程度相对于没有磁场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当磁场垂直于电流方向时,电阻值会增加;当磁场平行于电流方向时,电阻值会减小。
从宏观层面来看,物理磁阻效应可以通过自由电子气模型来解释。
根据自由电子气模型,金属中的电子可以看作是自由电子气体。
自由电子在受到外加电场力作用下形成电流流动,同时也受到晶格散射的影响。
在没有磁场作用下,电子受到均匀的晶格散射,导致电阻的发生。
而在磁场作用下,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会改变电子的动能和动量,从而改变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进而改变电阻值。
具体而言,当磁场垂直于电流方向时,洛伦兹力和电场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导致电子在晶格中的平均自由程减小,电阻值增加;当磁场平行于电流方向时,洛伦兹力和电场力的作用方向相同,电子在晶格中的平均自由程增大,电阻值减小。
总的来说,物理磁阻效应是由于磁场对电子的影响,改变了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进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物理磁阻效应在磁记忆器件、磁传感器等磁性材料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磁性材料及巨磁电阻效应简介
磁性材料及巨磁电阻效应简介物理系隋淞印学号 SC11002094引言磁性材料是应用广泛、品类繁多、与时俱进的一类功能材料,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源远流长。
磁性材料的进展大致上分几个历史阶段:当人类进入铁器时代,除表征生产力的进步外,还意味着金属磁性材料的开端,直到l8世纪金属镍、钴相继被提炼成功,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3d过渡族金属磁性材料生产与原始应用的阶段;20世纪初期(1900-1932),FeSi、FeNi、FeCoNi磁性合金人工制备成功,并广泛地应用于电力工业、电机工业等行业,成为3d过渡族金属磁性材料的鼎盛时期,从此以后,电与磁开始了不解之缘;20世纪后期,从50年代开始,3d过渡族的磁性氧化物(铁氧体)逐步进入生产旺期,由于铁氧体具有高电阻率,高频损耗低,从而为当时兴起的无线电、雷达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磁性材料,标志着磁性材料进入到铁氧体的历史阶段;1967年,SmCo合金问世,这是磁性材料进入稀土—3d过渡族化合物领域的历史性开端。
1983年,高磁能积的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材料研制成功。
现已誉为当代永磁王。
TbFe巨磁致收缩材料与稀土磁光材料的问世更丰富了稀土一3d过渡族化合物磁性材料的内涵。
1972年的非晶磁性材料与1988年的纳米微晶材料的呈现,更添磁性材料新风采。
1988年,磁电阻效应的发现揭开了自旋电子学的序幕。
因此从20世纪后期延续至今,磁性材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时期,并融入到信息行业,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之一。
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应用十分广泛,品种繁多,存在以下多种分类方式。
按物理性质分类:(1)按静磁特性:即根据静态磁滞回线上的参量,如矫顽力、剩磁等来确定磁性材料的类型。
例如:永磁属高矫顽力一类磁性材料;软磁属低矫顽力的一类磁性材料;矩磁属高剩磁、低矫顽力的一类磁性材料;磁记录介质属于中等矫顽力,同时,具有高剩磁的一类磁性材料,而磁头却要求低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
磁阻效应的概念
磁阻效应的概念磁阻效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同霍尔效应一样,磁阻效应也是由于载流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而产生的。
在达到稳态时,某—速度的载流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等,载流子在两端聚集产生霍尔电场,比该速度慢的载流子将向电场力方向偏转,比该速度快的载流子则向洛伦兹力方向偏转。
这种偏转导致载流子的漂移路径增加。
或者说,沿外加电场方向运动的载流子数减少,从而使电阻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磁阻效应。
1.2 磁阻效应的分类1.2.1 常磁阻对所有非磁性金属而言,由于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影响,传导电子在行进中会偏折,使得路径变成沿曲线前进,如此将使电子行进路径长度增加,使电子碰撞机率增大,进而增加材料的电阻。
磁阻效应最初于1856年由威廉·汤姆森,即后来的开尔文爵士发现,但是在一般材料中,电阻的变化通常小于5%,这样的效应后来被称为“常磁阻”。
1.2.2 巨磁阻所谓巨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
巨磁阻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产生于层状的磁性薄膜结构。
这种结构是由铁磁材料和非铁磁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
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载流子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材料有最小的电阻。
当铁磁层的磁矩为反平行时,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强,材料的电阻最大。
1.2.3 超巨磁阻超巨磁阻效应(也称庞磁阻效应)存在于具有钙钛矿(Perovskite)ABO3的陶瓷氧化物中。
其磁阻变化随着外加磁场变化而有数个数量级的变化。
其产生的机制与巨磁阻效应(GMR)不同,而且往往大上许多,所以被称为“超巨磁阻”。
如同巨磁阻效应(GMR),超巨磁阻材料亦被认为可应用于高容量磁性储存装置的读写头。
不过,由于其相变温度较低,不像巨磁阻材料可在室温下展现其特性,因此离实际应用尚需一些努力。
1.2.4 异向磁阻有些材料中磁阻的变化,与磁场和电流间夹角有关,称为异向性磁阻效应。
磁阻效应
所谓巨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巨磁 阻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产生于层状的磁性薄膜结构。这种结构是由铁磁材料和非铁磁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 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载流子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材料有最小的电阻。当铁磁层的磁矩为反平行时, 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强,材料的电阻最大。
磁阻效应
某些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01 含义
03 分类 05 应用
目录
02 工作原理 04 发展经历 06 实验原理
磁阻效应(Magnetoresistance Effects)的定义:是指某些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变化的 现象。金属或半导体的载流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受到电磁场的变化产生的洛伦兹力作用,产生了磁阻效应。
对所有非磁性金属而言,由于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影响,传导电子在行进中会偏折,使得路径变成沿曲 线前进,如此将使电子行进路径长度增加,使电子碰撞机率增大,进而增加材料的电阻。磁阻效应最初于1856年 由威廉·汤姆森,即后来的开尔文爵士发现,但是在一般材料中,电阻的变化通常小于5%,这样的效应后来被称 为“常磁阻”(ordinarymagnetoresistance,OMR)。
应用
磁阻效应广泛用于磁传感、磁力计、电子罗盘、位置和角度传感器、车辆探测、GPS导航、仪器仪表、磁存 储(磁卡、硬盘)等领域。
磁阻器件由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工业、交通、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探矿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如数字式罗盘、交通车辆检测、导航系统、伪钞检别、位置测量等。
其中最典型的锑化铟(InSb)传感器是一种价格低廉、灵敏度高的磁阻器件磁电阻,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 值。
《固体物理学》房晓勇主编教材-思考题解答参考05第五章_金属电子论基础
金属电子气模型的费米面是球形。
5.4 说明为什么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对比热、电导和热导有贡献? 解答:本质是,对比热、电导和热导有贡献的电子是其能态能够发生变化的电子,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 才能从外界获得能量发生能态跃迁。 如对比热有贡献的电子是其能态可以变化的电子,能态能够发生变化的电子仅是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因为, 在常温下,费米球内部离费米面远的状态全被电子占据,这些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费 米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吸收声子后能跃迁到费米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 对电导,考虑到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有可能在外电场作用下,进入较高能级, 因而才会对金属电导率有贡献。而对于能量比费米能级低得多的电子,由于它附近的能态已经被占据,没 有可以接受它设为空态,所以这些电子不可能从外场获得能量而改变其状态,因而它们并不参与导电。 热导与电导相似,
解答:在 T = 0 时,所有电子能量不超过费米能量 EF ,因此没有电子脱离金属;但是,当金属被加
热到很高温度时,将有一部分电子获得的能量大于逸出功,从而脱离金属表面形成热电子发射电流,这种 现象称为热电子效应。
5.10 产生接触电势差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当两块不同的金属 1 和 2 相接触,或用导线连接时,两块金属将彼此带电并产生不同的电势U1
5.5 自由电子气的许多性质与费米波矢有关,试列举或导出下列参数与费米波矢的关系: (1)绝对零度时时的费米能量; (2)电子数密度: (3)金属电子气的总能量; (4)与费米能级对应的能态密度; (5)电子比热。
解答:(1)根据《固体物理学》式
5-19,绝对零度时时的费米能量 EF0
磁阻效应机理
磁阻效应机理简介磁阻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磁性材料时,材料内部存在电阻,这种现象被称为磁阻效应。
磁阻效应是磁性材料特有的电性现象,它是电流通过材料时,由于磁性材料内部的自旋和磁矩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电阻的改变。
磁阻效应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材料和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磁阻效应的分类磁阻效应主要包括巨磁阻效应和磁电阻效应两种。
巨磁阻效应巨磁阻效应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材料的电阻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材料内部磁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巨磁阻效应在磁存储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磁电阻效应磁电阻效应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性材料的电阻发生改变。
磁电阻效应包括安尔效应和磁惯性效应。
安尔效应安尔效应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阻的变化。
安尔效应是磁电阻效应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和磁存储器等领域。
磁惯性效应磁惯性效应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电子自旋磁矩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阻的变化。
磁惯性效应在磁存储器和磁传感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磁阻效应的机理磁阻效应的机理涉及材料的自旋和磁矩结构的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磁阻效应机理:1. 电子自旋共振(ESR)机制电子自旋共振机制是指在磁场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电子自旋状态发生共振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
通过调整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实现对电子自旋共振现象的控制,从而实现磁阻效应的调节。
2. 斯通-惠勒斯效应斯通-惠勒斯效应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从而改变了电子的传输性质。
这种效应在磁性材料中特别显著,可以通过调节外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来实现对磁阻效应的控制。
3. 磁性多层膜效应磁性多层膜效应是指在磁多层结构中,由于不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传输的改变,从而产生磁阻效应。
磁性多层膜结构具有独特的磁阻效应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磁存储器和传感器等领域。
4. 磁敏效应磁敏效应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磁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电子的传导性质改变。
物理实验 磁阻效应
如果将图1 中a、b端短接,霍尔电场将不存在,所有 电子将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向a端偏转,磁阻效应更明显。
通常以电阻率的相对改变量来表示磁阻的大小,即用 Δρ/ρ(0)表示。其中ρ(0)为零磁场时的电阻率, ρ(B)为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的电阻率,则Δρ=ρ(B) - ρ(0) 。由于磁阻传感器电阻的相对变化率ΔR/ R(0) 正 比于Δρ/ρ(0) ,因此也可以用电阻的相对改变量 ΔR/R(0)来表示磁阻效应的大小。 本实验要研究的就是ΔR/R(0) 与磁感应强度B的0.056237 0.111913 0.166475 0.223762 0.279944 0.342425 0.400285 0.45745 0.510567 0.565275
0 0.03238195 0.071898963 0.087509142 0.103580706 0.120134416 0.137192301 0.154777749 0.172915619 0.185327424 0.204445609
IM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B
B
0 0.05548 0.111073 0.166554 0.221808 0.278644 0.341695 0.399548 0.456045 0.509605 0.562712
0.6 0.5 0.4 0.3 0.2 0.1 0 0 500 1000 1500 B
(RB-RO)/RO
0.25
0.2
0.15
(RB-RO)/RO 0.1
0.05
0 0 0.1 0.2 0.3 0.4 0.5 0.6
在弱磁场下,磁阻变化率ΔR/R(0)与磁感应强度B成二 次函数关系 在强磁场下,磁阻变化率ΔR/R(0)与磁感应强度B成一 次函数关系
物理磁阻效应的定义
物理磁阻效应的定义《物理磁阻效应的定义》嘿,你知道物理里有个超有趣的磁阻效应不?让我来给你唠唠吧。
磁阻效应呢,简单来说就是材料的电阻会因为磁场而发生变化。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哈,我给你讲个我自己的事儿你就明白了。
我呀,有一次在捣鼓一个小玩意儿。
那是一个自己组装的简易电子小装置,里面有个小零件,我当时就觉得它特别神奇。
这个小零件呢,在正常情况下,电流通过它的时候就像汽车在平坦的马路上行驶,顺顺当当的,电阻就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这就好比你每天走同一条路去学校或者上班,路况一直没啥变化,你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
然后呢,我在这个小装置旁边放了一块小磁铁。
哇塞,这时候奇怪的事儿就发生了。
就好像原本平坦的马路突然出现了一些小坑洼,汽车行驶就没那么顺畅了,电流通过这个小零件的时候就受到了阻碍。
我用仪器一测,发现这个小零件的电阻变大了。
这就是磁阻效应在捣鬼啦。
也就是说,磁阻效应就是当有磁场存在的时候,材料内部的一些微观结构就像是被磁场这个调皮的家伙给搅乱了。
原本整齐排列的那些载流子(可以想象成是运输电流的小搬运工),在磁场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轨迹就变得歪歪扭扭的,就像一群本来排着整齐队伍前进的小蚂蚁,突然被一阵风吹得乱了阵脚。
这样一来,这些载流子运输电流就变得困难了,宏观上体现出来就是电阻发生了变化。
所以呀,磁阻效应就是这么个事儿,材料的电阻会因为磁场的存在而改变。
就像我那个小装置里的小零件一样,磁场一出现,电阻就不再是原来那个老实的数值了。
你看,物理是不是还挺有趣的呢?这磁阻效应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联系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好像没那么神秘了。
你要是也有机会去捣鼓一些小电子装置,不妨也试试找一找磁阻效应的影子,说不定也能像我一样有一些新奇的发现呢。
这磁阻效应就像一个隐藏在物理世界里的小魔法,等着我们去发现它的奇妙之处。
低温下的物理效应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室温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10-8Ω·m ~10-6 Ω·m.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室温下绝缘的电阻率108Ω·m ~1018 Ω·m. 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
一、超导现象(Superconductivity)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 到-268.98°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 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 导电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卡茂林由的零电阻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开始把处 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之为“超导体”。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在一定的 低温下突然消失,被称作零电阻效应。导体没有了电阻,电流流经 超导体时就不发生热损耗,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流大的电 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5-4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1986年4月发现钡一镧氧化物制成的陶瓷材料具有35K的转变温度, 1986年12月23日日本宣布研制出37.5K的超导材料; 1986年12月25号美国贝尔实验室获得40K的超导材料; 1986年12月26号中国科学院获得48.6K的超导材料; 1987年2月16号休斯顿大学美籍华人朱经武获得98K的超导材料; 1987年2月14号中国物理学家赵忠贤获得110K的超导材料;
在无外加磁场情况下,临界电流在超导体表面所产生 的磁场恰好等于临界磁场。
5-11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BCS理论是用量子力学来描述超导体系统状态的理论。
1957年,美国依利诺伊大学的物理学家巴丁、库柏和施里弗提 出了这一理论,后来以三位科学家姓名第一个大写字母命名, 称之为 BCS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计算出导体中存在电子相 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共振态,即存在“电子对”(称为库柏对 (Cooper‘s pairs),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超导现象。正常态的电子 是互相排斥的,超导态时,电子相互作用,使电子两两相互吸引, 形成电子对,称之库柏对。含有库柏对电子的金属具有较低的能 态。量子力学可以说明电子对的总动量在与金属正离子碰撞时不 损失,在低能态下,库柏对电子就像无阻力的流体一样易于流动。 因此巴丁、库珀、施里弗荣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 超导电性:ρ=0,B=0.
物理磁阻效应的概念
物理磁阻效应的概念物理磁阻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磁场的存在,导体内产生磁场,进而导致导体内部电流的阻尼效应。
磁阻效应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所描述的,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理磁阻效应,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的基本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迈克尔·法拉第在19世纪初提出的。
该定律表明,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该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安培定律是由安培提出的,描述了电流对磁场的影响。
根据该定律,电流在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在电路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
而导体周围的磁场会反过来影响电流的流动。
这种影响称为磁阻效应。
简单来说,磁阻效应是由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部因为磁场的存在而产生的阻尼效应。
导体内部的磁场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部磁场的强度会增加,进而抑制电流的流动。
磁场越强,抑制电流的效应越大,磁阻效应就越明显。
磁阻效应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电动机中的电流通过绕组时,会在绕组内产生磁场,磁场会影响到电流的流动,导致绕组内的电阻增加,从而降低电动机的效率。
此外,磁阻效应还在电磁泵、变压器和电感等器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磁阻效应的概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磁阻效应的原理和特性。
首先,磁阻效应是由磁场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磁场会影响到导体中的电子流动。
具体来说,磁场会使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与电子速度垂直,导致电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形成电流在导体中的阻尼。
其次,磁阻效应与导体的材料和形状有关。
不同的导体材料和形状会对磁阻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对磁阻效应的影响较小,而导电性差的材料对磁阻效应的影响较大。
此外,磁阻效应还与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电阻种类
从大小和产生机理的不同可分为 OMR:与洛伦兹力有关的正常磁电阻(Ordinary MR) 电荷相关
AMR:与技术磁化相联系的各向异性磁电阻(Anisotropic MR) SMR:自旋散射有关的磁电阻(Spin-dependent MR) 自旋相关 GMR:磁性多层膜中自旋散射有关的巨磁电阻(Giant MR) TMR:磁性多层膜中隧穿有关的磁电阻(Tunnel MR) CMR:锰基钙钛矿氧化物中庞磁电阻(colossal MR) ……
EF
U ρ↑
N↑ - N↓ P= N↑ + N↓
或
ρ↓
D ↑- D ↓ P= D ↑+ D ↓
N↑和N↓分别表示自旋向上和向 下的电子数, D↑和D↓分别表示 自旋向上和向下子带的态密度
Ni Co 45 Fe 44 Ni80Fe20 Co50Fe50 48 51 Co84Fe16 49
例如
材料
自旋极化度(%) 33
1988年法国Fert小组在[Fe/Cr]周期性多层膜中观察到外加 磁场引起电阻下降变化率高达50%,第一次出现GMR名词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Fe/Cu,Fe/Al,Fe/Al,Fe/Au, Co/Cu,Co/Ag和Co/Au 等多层膜中观察到更高的GMR,而且 随中间层厚度的变化最大MR值呈现周期性振荡,振荡周期 和行为非常接近多层膜中的磁耦合振荡
MR < 0
MR与I和H的相对取向无关或基本无关
层间交换耦合能
考虑两铁磁金属FM1和FM2 中间夹有非磁金属NM 假设FM1的磁化强度为M1, 其磁矩取向如箭头所示 FM2的磁化强度为M2,其磁 矩取向如箭头所示 FM1 NM FM2 M1
θ
M2
两者之间的夹角为θ
因为FM和NM都是金属,故存在大量传 导电子,它们处于整个系统内的运动 状态中 以 m 表示某个传导电子的自旋磁 矩,当它位于FM1时会受到由 M1 形 成的分子场 h1 = α 1 M 1 的作用,作 用能为 − m i h
§5.5 巨磁电阻
巨 磁 电 阻 在以 铁 磁 金 属
非 磁 金 属 层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简称GMR
铁 三明治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层膜中观 磁 察到~20-30%的磁电阻,远高于当 金 时已有的磁电阻,为区别起见,人们 属 将如此大的磁电阻称之为巨磁电阻
1986年德国Grunberg教授首先在Fe/Cr/Fe多层膜中观察 到有交换作用且当Cr的厚度适当时观察到反铁磁层间藕合 重 要 的 发 展 过 程 随后发现,金属多层膜中铁磁金属间不仅存在耦合,而且 随中间层厚度的变化耦合既可能是铁磁的也可能是反铁磁 的,呈现周期性振荡,振荡周期约为1nm
电子电荷属性
传统电子学或半导体电子学,其基本 原理是:以电子的电荷作为输运载 体,借助电场操纵电荷以调制材料中 的导电行为 电子器件的小型化、电路芯片的大容量或存储信息的 高密度化推动传统电子学向微电子学发展 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线宽~130纳米,估计 在今后15至20年内,线宽将减小至10纳米左右。 Moore 第一定律 问题 芯片容量每三 年增加4倍! 微电子器件能否无 限地被小型化?
重 要 的 发 展 过 程
1994年IBM公司基于GMR成功研制出读出磁头,将磁盘记录 密度提高了17倍,达 5Gbit/in2,目前的报道为11Gbit/in2, 从而在与光盘竞争中磁盘重新处于领先地位
特点
MR幅值巨大 负磁电阻效应,即 各向同性
正常金属和铁磁合金 MR 约为百分 之几,而Fe/Gr多层膜MR高达50%
§5.2 磁电阻效应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简称MR) 磁电阻效应指的是外加磁场引起材料电阻的变化
ρ (T ,H )− ρ (T ,H =0) ×100% MR ( % ) ≡ ρ (T ,H =0)
加磁场的电阻率
不加磁场时的电阻率
历史上, MR 值仅为 1 ~ 3% 的磁电阻曾经在 磁记录和传感器等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两带模型给出
σ 10σ 20 2 MR = ( ω τ − ω τ ) c1 1 c2 2 2 (σ 10 + σ 20 )
2 而 MR ∝ (ωc1τ 1 − ωc 2τ 2 ) ,
总是 ≥ 0
MR>0 由于 ωci ∝ B,
MR ∝ B ,
2
由于MR仅为ωτ的函数,而 ω ∝ B,τ ∝ 因此MR仅仅是
成本
集成电路的加工 费每三年增加2 倍的速率增大!
Moore 第二定律
经济上大到无法 承受的程度!
工艺
在数十纳米量级PN 结无法形成,二极管、三极管 也就无法正常工作。 当源、漏极间沟道长度减小到数十纳米以后,场 强迅速增加,电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将使器件雪崩 击穿,因此场效应晶体管也将无法正常工作。 随着器件密度的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热将变得异 常巨大,据估计芯片每平方厘米每秒钟的发热量将 相当于发射一颗子弹 器件尺寸的小型化,将逐渐步入所谓的受介观体 系物理支配的领域,呈现一系列量子相干效应, 从而导致某些经典物理定律的失效!
两种 情况
情况一
费米面非严格球形
R
电子速度、有效质量与方向和能量有 关,因此,仅部分电子的运动满足洛 伦玆力与霍尔场力的平衡,而其余的 电子因洛伦玆力作用使得运动轨迹发 生偏转,在这种情况下,磁场引起电 阻的增加,且没有饱和现象。
~B2 ~1%
0
1
μ0H(T)
情况二
参与导电的电子来自不同的能带 例如:参与导电的电子来自两个能带,这样 就有两组不同有效质量和不同速度的载流子 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出现洛伦玆力与霍尔场力相抵 消的情况。其结果是,外加磁场下,电子因洛伦玆 力作用而发生运动轨迹的偏转,引起电阻增加。
磁有序(自旋)
随 微 电 子 器 件 小 型 化所 带 来 的 严 重 问 题 , 人 们自 然 会 提 出 可 否 对 电 子 的电 荷 和自旋同时控制和利用? 磁电子材料在电子自旋和 电荷间存在强的关联性
控制和利用
触发了磁电子学或 自旋电子学的诞生
借助磁场在操纵自旋相对 取向的同时也调制了系统 的导电行为,从而达到对 电子电荷和自旋的同时控 制和利用
R(θ = π ) = ( R↑ + R↓ ) / 4
外加磁场: FM磁构型
FM
NM
电子自旋方向 薄膜中的磁矩方向
FM
当加了外磁场后,两个相邻铁磁层磁化方向相互平行 自旋和磁化方向平行的电子散射小,低阻状态,而自旋与 磁化反平行的电子散射大,高阻状态。总电阻是它们的并 联,即:
R(θ = 0) = R↑ R↓ /( R↑ + R↓ )
12
同样当电子从FM2运动到FM1时也 会产生作用能 − m i h2 ∝ cos θ
21
E (θ ) = − J 1 cos θ M1 M 2 = − J1 i M1 M 2
层间交换耦合能
E (θ ) = − J 1 cos θ
M1
θ
M2
决定磁构型(即两铁磁 体磁矩取向)的能量项 J1>0 θ=0,即两铁磁体磁矩平行 时E(θ)最低,即磁构型为 铁磁型的(FM) θ=π,即两铁磁体磁矩反 平行时E(θ)最低,即磁构 型为反铁磁型的(AFM)
磁电子学诞生
§5.3 正常磁电阻
特点 起因
存在于所有的导体中
反映的是电子的电荷特性而与自旋无关 磁场引起导体电阻的增加,即MR>0 洛伦玆力的作用使得电子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若费米面为球形,且参与导电的电子来自同一能带,在这种情况 下,不会出现磁电阻效应,因为电子感受到的洛伦玆力为霍尔力 所抵消,不会出现因洛伦玆力的作用而使其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R
规律
ρ ( H ) = ρ ( H = 0) + Δρ cos 2 θ
其中θ为电流相对于:电流平行于磁化方向的电阻率(ρ//,θ=0) 不同于电流垂直于磁化方向的电阻率(ρ⊥,θ=π/2)
坡莫合金Δρ/ρ0~3%,用于录音机和摄 像机的记录磁头
)
0
1
2
3
μ0H(T)
物理
电子自旋属性
1921年,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揭示出电子具有自旋的内 禀属性 利用电子自旋(磁矩)可做成各类存储器
电子
电荷 自旋
半导体 铁磁性材料
微电子器件 存储器
现代信息技术
20世纪物理或器件的研制多数情况下是将 电荷和自旋这两个属性分开考虑
磁电子 磁 电子输运(电荷) 场
20 世 纪 物 理 或 器件 的研 制 多 数 情 况 下 是 将电 荷和 自 旋这两个属性分开考虑
1
M1
m
1
m
θ
12
M2
FM1
NM
FM2
当 它 经 由 NM 运 动 到 FM2 根据能量最小原理可知,当 m 处于 中,则到达时<m>1方向不 FM1时,其平均值<m>1平行于h1,从 变但大小将会变化,设其 而平行于M1 变为<m>12 这<m>12又会与FM2中的分子场 所有这样的作用能之和与 h2 = α 2 M 2发生作用,作用能为 膜面积之比称之为层间交 换耦合能,记为E(θ) − m i h2 ∝ cos θ
由
R( H ) − R(0) R(θ = π ) − R(θ = 0) MR = = R(θ = 0) R(0)
2 2 MR = − ( R − R ) /( R + R ) 得到 ↑ ↓ ↑ ↓
令 则有 可见
α = R↓ / R↑
描述散射的自旋依赖性
MR = − (α − 1)2 /(α + 1)2
§5.5.自旋散射有关的磁电阻 非磁金属 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