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397fc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1.png)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杜仲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干皮和根皮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三萜皂苷、多酚、黄酮等次生代谢物。
这些次生代谢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杜仲树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其资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杜仲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提高杜仲药用价值,研究人员采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培养杜仲细胞来获得大量杜仲次生代谢物。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促进杜仲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然而,对于杜仲细胞的悬浮培养以及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不清楚之处。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通过杜仲细胞的悬浮培养,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杜仲细胞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进而分析杜仲细胞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机理。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
本研究将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pH值等因素,探究对杜仲细胞的生长状况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
2. 杜仲细胞次生代谢物的定量分析。
本研究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及紫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杜仲细胞培养产生的主要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最佳次生代谢物积累条件。
3. 杜仲细胞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机制探究。
本研究将通过细胞内酶活性测定、代谢组学分析等手段,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杜仲细胞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机制和途径。
第三部分: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杜仲细胞的悬浮培养,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杜仲细胞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机制,从而为杜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有望推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为其他中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研究方法1. 培养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并通过细胞计数仪定期监测其生长情况。
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及紫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杜仲细胞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
杜仲的研究进展报告
![杜仲的研究进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73a0f0941ea76e58fa0497.png)
西南交大生命学院杜仲的研究进展报告班级:生工一班学号:20114677姓名:王亮2012/12/9对于杜仲我不是很陌生因为我家周围还种有几颗,所以就简单叙述一下杜仲近来的研究进展。
先介绍一下杜仲的一些基本知识,杜仲属杜仲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浅,具有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具有胶质,撕开可见白色丝状物,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
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
花期4~5月。
果期9月。
生长于山野林间或人工栽培,分布在长江中游和南部各省,如河南,陕西,甘肃等省,要求喜阳光,气候温和湿润,对土壤要求不高比较耐寒,丘陵平原皆可栽种。
接下来是杜仲的药用价值,杜仲最先出现在《神龙本草经》里名为思仙,在后来又有其他的叫法,比如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先看看各位名家对它药理看法: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
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
杜仲组培
![杜仲组培](https://img.taocdn.com/s3/m/c014ca1bfc4ffe473368ab81.png)
在不同培养基中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绿原酸含量的积累分析摘要: 以B5、N itsch、W h ite、M S、1/2M S 为基本培养基, 分别添加0. 5mg/L NAA 和0. 5mg/L BA , 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中的绿原酸含量的积累影响。
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生长状况是最好, 而1/2M S 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绿原酸含量是最高的。
利用植物组织具有“全能性”这一特点,将植物中分离下来的组织或者单细胞放于合适的人工培养基中它们仍然可以生活、生长发育和分化。
由于植物离体组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全部来自培养基中,而不同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的植物组织其生长发育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本实验研究在不同培养基中杜仲的离体组织分化成愈伤组织时绿原酸的含量积累差异,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高硝态氮培养基的B5培养基、中盐培养基的Nitsch培养基、低盐培养基的White培养基和MS培养基、1/2MS培养基进行培养,比较各个培养基中杜仲茎尖愈伤组织生长和绿原酸含量的差异。
一、材料:杜仲带芽茎段、70%酒精、95 %乙醇、0.01%升汞水、蒸馏水、无菌胶带二、仪器:天平、烘箱、冰箱、高压蒸汽灭菌锅、酸度计和PH试纸、蒸馏水器、超净工作台、培养架、生物培养箱、20个锥形瓶培养皿、计量器皿、镊子、消毒刀片。
微量注射器,石英比色皿,1L容量瓶16个、超声波洗涤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三、培养基配置表如下:(mg/L )都配置成1L的含量培养基成分B5Nitsch White MS 1/2MS母液I 大量元素NH4NO31450 33000 16500 (NH4)2SO42680KNO350000 18500 1600 38000 19000 Ca(NO3)2·4H2O 6000CaCl2·2H2O 3000 8800 4400 MgSO4·7H2O 5000 2500 14400 7400 3700 KH2PO41760 3400 1700 Na2SO44000NaH2PO4·2H2O 3000 330KCl 1300母液铁Na2EDTA 3730 3730 3730 3730 1865II盐FeSO4·7H2O 2780 2780 2780 2780 1390母液III 微量元素KI 75 75 83 41.5 H3BO3300 1000 150 620 310 MnSO4·4H2O 1320 2500 700 2230 1115 ZnSO4·7H2O 200 1000 300 860 430 Na2MoO4·2H2O 25 25 MoO30.1 25 12.5 CuSO4·5H2O 2.5 2.5 0.1 2.5 1.25 CoCl2·6H2O 2.5 2.5 1.25母液IV 有机成分甘氨酸750 300 200 100 盐酸硫胺素1000 25 10 40 20 盐酸吡哆醇100 25 10 50 25 菸酸100 125 30 50 25 肌醇10000 10000 10000 5000二、基本培养基母液的配置:(1)大量元素为无机盐,在培养基中含量是比较大,浓度太高,容易影响准确性,所以我将母液浓度配置为20倍。
杜仲药理作用探讨
![杜仲药理作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04eaf2a964bcf84b9d57b30.png)
杜仲药理作用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杜仲的繁殖与保护无性繁殖和其他所有栽培林木一样,良种选育是杜仲资源开发中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杜仲树体高大,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较难控制,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育种很难实施。
赵树泉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插根育苗、树蔸育苗、休眠枝扦插育苗等无性繁殖的方法[4]。
马小峰等通过对不同生长素种类、不同浓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得出杜仲扦插育苗以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L,采穗母树为1年,扦插时间以6月中旬为最好[5]。
孟宪民等也提出利用杜仲的萌枝力极强这一特性进行无性繁殖,以获得新的植株。
其方法为在冬季结合施肥,松动根际周围的土壤,损伤其部分侧根,促使其产生根蘖条,第2年将萌蘖产生的小苗移走定植。
也可将老龄杜仲伐后,加强水肥管理,促使其萌生蘖条,在蘖条基部进行刻伤并培土,待第2年蘖条产生新根后分离定植[2]。
组织培养研究杜仲繁殖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但其是雌雄异株,定植10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种子结实有限,靠种子繁殖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据报道,采用组培的方法繁殖杜仲,生产周期短,繁殖系数高,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另外,组培快速繁殖可以保证种苗形状一致,克服种子繁殖苗木观赏形状不一致的缺点,提高苗木的商品规格,有利于进行工厂化生产。
李俊红等通过实验得出,杜仲组织培养的不同培养阶段优化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L NAA + /L BA,诱导率为95%;愈伤组织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 +/L NAA + /L BA,成活率为%; 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L NAA + mg/L BA,分化率为4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L IBA,生根率为%[6]。
杜仲内生真菌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发现通过人工发酵方法生产与其宿主植物相同的特有药用活性成分是可能的。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8c2d32376baf1ffc4fad4e.png)
杜 仲( uo mi um i sOi.属杜 仲科 植 物 , E cr a lo e l ) n d v 其
1 材料 与方 法
11 材 . 料
药用 价值 和经 济价 值 均 高 , 是 名 贵 药 用 植 物 , 是 既 又 重要经 济树 种 … 。杜 仲 皮 是 传 统 中药 , 有 补 肝 肾 、 1 具 强 筋骨 、 胎 、 安 降压 、 久服 轻身 耐 老等功 效 _ 。其 全 株 2 J ( 除木 质部 外 ) 含有 的杜仲胶 以其独 有 的“ ( ) 都 橡 胶 一 塑 ( ) 重性 ” 料 二 的特 点 , 在航 空 航 天 以及 医疗 器 械 等 许 多高科 技 领域 具 有 巨大 的应 用 价 值 _ 。 杜 仲 的 主 】 ]
的增 殖
关 键 词 : 仲 ; 伤 组 织 ; 导 ; 殖 杜 愈 诱 增
A td nl s ec l r fEu o aumod s EP ,H N Y n QNJn ̄eD N nb Su yo su ut eo c mmi l iu ∥H o S a , I - , O Gwe.i J u E u n
h i u t no E cm i m i s a u a eB du 0 8 g r % U rS u p m n n wh . g LN A t d c o uo m a u od e c l , dt 5 ei ( . % a a +3 SCO )sp l e t t 1 0m / A en i f l u l n h s m m e e i i g
+1 5 / - A u d rt ec n t n o H 5 a d 1 h d iu n t n W p i z d frte p l e t n o al s . mg L 6 B n e o d i fp 6. 2 / l mia i a o t e r i r i fc l . h i o n l o s mi o h o fa o u Ke r s E c m a u n i e C l ;n u t n P ol r t n y wo d : u o mi h o dus; a u I d c o ; r le ai l s i f o F rta t o ’ l r : o l e o i c e c d E gn ei , S a n iUnv ri fS in e& T c n lg ,7 2 8 ,Xi is u h r S a l e C l g fLf S i e a n i e r d e e n n g n h a x ies y o e c t c e h oo y 10 1 —
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抑制褐化的研究
![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抑制褐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a2513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2.png)
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抑制褐化的研究邱晓芳;朱笃;张志斌;涂艺声;游海;王曼莹【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7(028)008【摘要】对杜仲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及其褐化现象的抑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5培养基+0.5mg/LNAA+1.0mg/L 6-BA是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褐化控制的适合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AC)能有效的抑制杜仲愈伤组织的褐化;与中强光和红光相比,蓝光和黑暗能减轻组织的褐化.【总页数】3页(P307-309)【作者】邱晓芳;朱笃;张志斌;涂艺声;游海;王曼莹【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相关文献】1.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研究 [J], 罗丽;赵德刚2.珙桐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中的褐化研究 [J], 余阿梅;苏智先;胡进耀;邹利娟;王箫3.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中抑制褐化的研究 [J], 胡凯;祝顺琴;谈锋;唐克轩4.苦豆子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的去褐化研究 [J], 王立强;杨军;王光碧;邓锷5.3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抗褐化的研究 [J], 陈爱萍;冯维卫;刘允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杜仲组织的培养技术研究
![论杜仲组织的培养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072fd789eb172ded63b73b.png)
论杜仲组织的培养技术研究作者:张海波等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为了探讨杜仲组织的有效培养技术,通过把杜仲种子无菌发芽后的胚轴作为外植体予以不定芽诱导。
分别对植物激素的类型与浓度、谷氨酰胺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探讨了根的诱导情况。
希望对杜仲组织的培养技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杜仲组织;培养技术;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杜仲属于杜仲科植物之一,同时也属于我国特殊的一种珍贵树种,整个植株除去木质部,其余均具有杜仲胶成分,能将其用于制作海底电缆,是海底电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其中杜仲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杜仲木材是相当高级的用材。
目前由于对杜仲价值的不断探索,使得杜仲价格剧增,人们开始乱砍滥伐,导致种子产量剧减,原有稀缺的杜仲资源也明显遭到破坏。
杜仲通常是应用伐桩形成萌蘖或是通过种子繁殖,但其发芽率较低,怎样有效提高杜仲组织的发芽率,探索出有效的培养技术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杜仲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以及分化方式1. 选择杜仲组织培养外植体杜仲组织的培养不可或缺的是选取有效的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与外植体发育时期、生长条件、取样时间以及取样部位等因素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应当选取饱满具有活性的杜仲种子,将种子置于清水内浸泡24小时,剥去种皮后,用清水反复清洗,使用70%的酒精将种子消毒1分钟后,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将种子表皮消毒约为10分钟;再应用无菌水反复清洗,不能低于三次;于消毒后的蛭石接入种子,将其置于恒温室且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培养。
等待2周时间后,种子会逐渐萌芽,要选择在胚芽子叶全部张开而真叶未全部张开的时期,选择胚轴切断当成外植体,以此种方式选择的外植体其效果更佳。
2. 杜仲组织培养的分化方式获得杜仲组织培养的再生植株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为器官发生方式,另一种为体细胞胚胎培养。
器官发生方式又能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外植体无需通过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再分化成器官的直接器官发生方式;其二为外植体先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产生器官的间接器官发生方式。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bb42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9.png)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唐亮;金晓玲【摘要】为了解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对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杜仲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的,所用的外植体有叶片、叶柄、腋芽、胚轴、带芽茎段、茎尖和子叶等7种,除子叶外都成功组培获得了小植株.基本培养基、激素和附加营养成分等是影响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其中,基本培养基以MS使用最多,初代培养中占83.3%,继代培养也有66.7%,而66.7%的生根培养基采用的是1/2 MS;芽的诱导中使用的激素有BA、NAA、IBA、BAP、IAA、KT、TDZ等7种,其中MS+0.1 mg/L 6-BA效果最好,诱导率达到96.7%;BA、NAA、IAA、BAP、GA3等5种激素对芽的增殖起作用,其中以MS+2.0 mg/L BA+0.05 mg/L NAA 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3.69;而生根所需激素主要有NAA、IBA、GA,其中以IBA 1.5 mg/L或2.0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92.5%;杜仲组织培养中常用的附加营养成分有酵母浸提物和谷氨酰胺等.【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3【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杜仲;组织培养;器官发生;植株再生【作者】唐亮;金晓玲【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杜仲是我国名贵的中药资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杜仲为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上新世遗留下来的单科单属单种的活化石植物[1]。
杜仲为落叶乔木[2],雌雄异株,其皮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杜仲的花、果实和叶片等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3]。
杜仲的野生资源相当匮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
目前杜仲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5]。
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
![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9205c6f27d3240c8447ef65.png)
于一年生枝 基部苞片 的腋 内, 有花柄 , 无花被。雄花有雄蕊 6 1 0枚; 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 的子房 , 子房 1 , 室 顶端 有 2 叉状花柱 。翅果卵状长椭 圆形而扁 , 先端下凹 , 内有种 子 1 粒 。花期 4 —5月, 果期 9月。 2 杜仲的繁殖 与保护 21 无性繁殖 和其他所有栽培林木一样, . 良种选育是杜 仲 资源开发 中极其重要 的基础性工作 , 杜仲树体高大, 但 生长 周期长, 生长环境较难控制,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育种很难 实 施。赵树泉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插根育苗、 树蔸育苗 、 休眠 枝扦插育苗等无性繁殖的方法。 22 组织 培养研究 杜仲 繁殖主要采 用播种育 苗方法 , . 但 其是雌雄异株 , 定植 1 以上才能 开花结果 , O年 种子结实有 限, 靠种子繁殖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据报道 , 采用组培 的方 法繁殖杜仲, 生产周期短 , 系数 高, 繁殖 成本低 , 经济效益 高。 另外 , 组培快速 繁殖 可以保证种 苗形状 一致 , 克服种子繁殖 苗木观赏形状不一致 的缺 点, 苗木的商 品规格 , 提高 有利于 进行工 厂化生产 。 23 遗传多样性研究 杜仲作为 古老的稀有物种 和重要经 . 济植物 , 需要得到很好 的保护 。 保护一个物种不仅要保存一 定的个 体数量, 重要 的是 要有 目的的尽可能多地保存其 更 种 内的遗 传 多样 性 。 王瑷 琦 等采 用 随机 扩 增 多态 D A N (A D方法对杜仲的 1 个群体 、 0 R P) 6 2 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 6 性 分析 , 结果显示用 1 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 出 10条清晰条 1 带, 中多态性 条带 为 16条 ,总的多 态位 点百 分率 为 其 0 9. , 63 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3 . 。N i 基 因多样性指 6 89 2 e’ s 数 H=02 6 ,hn o ’多态性信息指数 I .8 8 . 1S a nn s 4 =03 6 。基 因 分化系数 G t . 4 。杜仲种 内具有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s=04 4 2 而不 同群体 内部的遗传多样性低 。 3 杜仲 的化学成分 杜 仲的化学成分非 常丰富, 国学者都做 了大量的提 各 取、 分离 、 纯化和鉴定工作 , 结果发现杜仲的叶、 皮中含有类 似的化 学成分 , 主要有 木脂 素类0g as、 i n)环烯 醚萜类 一 n d ie)有机酸 (gnc c )萜类 ( d is 多糖类 (o sc o s、 d o a iai 、 r d i o ) i f d、 pl a— y c a d)氨基酸( n i) 仲胶 ( l eca h f e、 i a o c 和杜 mi a d g a r ) 机化 a p h 等有 合物 , 还有 一些无机元素 。 4 药理作用 41 杜仲的药理作用 对于杜仲在降压 , . 降血糖 , 调节血脂 , 增强免疫力, 抗癌 、 抑癌 , 抑制胆固醇上升, 突变 , 补体活 抗 抗 性, 抗氧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已有很多报道 , 者在 此只对 笔
杜仲培育的研究进展
![杜仲培育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f01c8f3172ded630b1cb6db.png)
杜仲培育的研究进展杜仲属杜仲科植物,该科仅1属、1种,为地质史上第三纪冰川运动残留下来的古生树种,还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
鉴于其起源古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重要的药用价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杜仲自古以皮入药而著称,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药效,特别是对血压独有的双向调节作用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仲既是贵重药材,又是提取天然橡胶的工业原料,此外还是很好的用材树种、园林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
因此,杜仲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对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涉及医药卫生、能源化工以及园林绿化等多个领域,已形成一个利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开发的全新格局。
为了更进一步开发利用杜仲资源,本文综述了杜仲的遗传育种研究成果,以期为杜仲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及生产提供参考。
1 国内外杜仲研究概况1.1 国外杜仲研究概况由于杜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自1940 年起前苏联、美国、日本、韩国、瑞典、西班牙、墨西哥、英国等国先后对杜仲进行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杜仲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利用等方面。
目前对杜仲的研究以日本最为领先,其次为中国。
日本对杜仲的研究涉及种质资源培植、成分分析、药理试验、产品研制、市场开发等方面。
近年来,英国、韩国也在杜仲愈伤组织诱导、血管紧张素化酶抑制剂等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析、药理及保健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1.2 我国杜仲研究概况我国早在 2 000 多年前就开始对杜仲进行栽培和药理方面的研究,《草本神农经》《本草纲目》《本草备要》等古代著名药书都有详细记载。
目前我国对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育种、药材用林营造与栽培、组培快繁、活性成分提取及分析、药理及保健功能研究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杜仲橡胶产业的蓬勃发展,杜仲橡胶提取工艺及胶用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成功。
2 杜仲育种我国系统开展杜仲遗传育种工作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河南省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些单位在杜仲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推荐下载】浅谈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
![【推荐下载】浅谈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b1d0df6aa00b52acec7ca01.png)
[键入文字]
浅谈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
2012-12-05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作者:张志强,殷红崔迎,沈书庆
【摘要】综述了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杜仲的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栽培、组织培养、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杜仲;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又名思仙、思仲、石思仙,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
1。
药用杜仲高效栽培与技术研究(一)
![药用杜仲高效栽培与技术研究(一)](https://img.taocdn.com/s3/m/cd341afaad02de80d5d8402c.png)
药用杜仲高效栽培与技术研究(一)杜仲原名丝楝树皮、丝棉皮、棉树皮、胶树,为杜仲科植物,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树种。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
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栽培。
我省歙县、休宁、泾县、黄山区等地偶见天然分布,全省多地有栽培。
近年来,亳州市林科所依托科研项目,开展了药用杜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而成,供各地参考。
一、药用杜仲高效栽培技术(一)造林整地技术标准。
造林地实行全垦,深度在30cm以上。
全垦整地验收合格后,放线定点,株行距1.5m ×2m,挖穴的规格0.8m×0.8m×0.8m,每亩220株。
(二)施足底肥。
每穴施腐熟农家肥0.5kg,施肥前将表土和农家肥拌匀返回坑内至坑深的1/3处,再复表土10cm 左右,待植苗。
(三)苗木规格质量。
杜仲苗选择2年或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
(四)栽植技术要求。
栽植前根据栽植苗木的数量,一般按用泥土和50公斤水放2克GGR生根粉进行充分搅拌成泥浆,再将杜仲苗木根系放入泥浆内,使泥浆粘满根。
植苗时先将苗木放入坑内,舒展好根系,再覆表土轻提、踩实、浇透水。
(五)地膜覆盖技术。
苗木栽植好后,及时在根部进行地膜覆盖、用土压实地膜,达到增温、保湿作用,促进苗木生根、发育。
二、药用杜仲抚育管理技术(一)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两次,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7~8月,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二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一年进行一次。
同时,杜仲林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等,增强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二)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年追肥两次。
追肥以腐熟有机饼肥加尿素混施,每株每次施入0.3~0.5千克,沿树冠投影进行环状或半环状沟施。
(三)整形修剪。
杜仲乔林作业主要获得干皮和种子。
一般在定植三年后平地截干,选留一健壮萌条,当年生长可达2米以上,以后每年冬季剪除竞争枝条,连续3年,可培养成4~5米通直主干。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X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X](https://img.taocdn.com/s3/m/b50152a00029bd64783e2cd0.png)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12—1916A ctaB ot.B orea l.-O cciden t.S in.文章编号:100024025(2004)1021912205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Ξ李 琰3,王冬梅,姜在民,唐 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 712100)摘 要:以M S、L S、B5、N6、H、N itsch、W h ite、1 2M 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5m g L NAA和0.5m g L BA,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B5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碳源、蔗糖浓度试验。
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也有利于总黄酮的形成,而1 2M S培养基有利于绿原酸的积累;12h d光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黑暗不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却抑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形成;3种碳源中,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以蔗糖为碳源时最高,葡萄糖最低;蔗糖浓度在10~50g L范围内绿原酸的含量随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0g L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关键词:杜仲;组织培养;次生代谢产物中图分类号:Q946.8;S722.37 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ba sic m ed i a and culture cond ition s on growth of ca lluses and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 etabol ites of E uco mm ia u l m oidesL I Yan,W AN G Dong2m ei,J I AN G Zai2m in,TAN G R u i(N o rthw est Sci2T ech U niversity of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Yangling,Shaanxi712100,Ch ina)Abstract:T he M S,L S,B5,N6,H,N itsch,W h ite,1 2M S as basic m edia,supp lem en ted w ith0.5m g L NAA and0.5m g L BA w ere u s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callu s grow th and secondary m etabo lites p ro2 ducti on of E uco m m ia u l m oid es.L igh t,carbon sou rces and sucro se concen trati on w ere studied w ith B5as basic m edia.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B5m edium w as best no t on ly fo r callu s grow th,bu t also fo r the accu2 m u lati on of flavono ids.1 2M S w as su itab le fo r the accum u lati on of ch lo rogen ic acid.12h d illum inati on increased the callu s grow th,ch lo rogen ic acid and flavono ids accum u lati on.D ark did no t influence callu s grow th,bu t no t beneficial fo r the ch lo rogen ic acid and flavono ids accum u lati on.Sucro se as carbon sou rce w as best fo r callu s grow th,ch lo rogen ic acid and flavono ids accum u lati on and gluco se w as least in the th ree carbon sou rces.In the range of10~50g L sucro se concen trati on,the ch lo rogen ic acid con ten ts increased along w ith concen trati on of sucro se.T he callu s increm en t and flavono ids con ten ts w as h ighest w hen the sucro se concen trati on w as40g L.Key words:E uco m m ia u l m oid es O liv.;tissue cu ltu re;secondary m etabo lites收稿日期:2003211221;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203217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1BA502B04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科研专项部分内容作者简介:李 琰(197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从事植物学及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db0207763231126edb1121.png)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摘要:为了筛选出杜仲(Eucommia ulmoides)组织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主要从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光照条件、其他理化条件等方面对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杜仲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为杜仲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杜仲(Eucommia ulmoides);组织培养;诱导;增殖;再分化Research on Tissue Culture of Eucommia ulmoides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 of Eucommia ulmoides tissue culture, induct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onditions for E. ulmoides callu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the aspects of choice of explants, basic medium, plant hormones, light conditions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The solution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E. ulmoides Olive tissue culture were analyzed. This articl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on E. ulmoides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Key words: Eucommia ulmoides; tissue culture; induction; multiplication; regeneration杜仲(Eucommia ulmoides)系杜仲科杜仲属(Eucommia)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特别是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被认为是世界上高效天然降压药物[1]。杜仲还是一种胶源植物,杜仲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抗酸碱性、热塑性和形状记忆等特点,受到世人的普遍重视[2]。因此,杜仲作为用材、水土保持、绿化的经济树种,集“一林、一胶、两材、三效益”于一体,应用前景广阔[3]。由于杜仲是雌雄异株植物,授粉较为困难,种子产量有限,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和长期无计划的采挖,以及扦插繁殖的技术问题还未得到完全解决,使得杜仲的供应十分困难,生产中种苗的数量缺口很大。组织培养是解决种苗快繁的有效方法之一[4]。杜仲是组织培养较为困难的一种木本植物。目前对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5]。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在不同时间采集,以杜仲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培养基、激素、光照等理化条件,目的在于找出杜仲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继代、分化及生根的最优培养条件[6],以期为大规模培养生产杜仲及次生代谢产物奠定基础。1 外植体的选择高等植物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以作为外植体,在合适的时间,选择适宜的苗龄、合适部位的外植体是有效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6]。同类型的外植体对于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不同,主要是不同的外植体其内源激素是有差别的[7]。杜仲组织培养多采用植株的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茎尖[8]。1.1 外植体的种类据罗丽等[7]的报道,杜仲各种外植体的诱导出愈能力比为下胚轴>子叶>幼叶,只要培养基中激素配比适宜,杜仲各类外植体均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另据李琰等[9]报道,以杜仲无菌苗作为外植体不仅出愈率高,愈伤组织生长旺盛,且不受季节影响,其中以下胚轴作外植体时,诱导率和生长状况最佳;以幼叶作为外植体时,污染小,便于消毒,出愈率也高;而对于茎,虽然诱导率高,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不利于继代,且污染率高,诱导率有下降趋势。此外,邱晓芳等[10]用杜仲无菌苗不同组织作为外植体,得出与上胚轴相比子叶更不易产生褐化,较容易进行稳定的继代;子叶和上胚轴均有利于诱导出疏松的愈伤组织,而上胚轴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非常疏松似乎更有利于作细胞悬浮培养。可见,以胚轴作为外植体不仅诱导率高且不易褐化,愈伤组织生长茂盛稳定,是最优选择。1.2 外植体大小、接种方式及采样时期在杜仲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接种方式的出愈率明显不同。李琰等[9]的研究表明,对不同外植体:将真叶、子叶切成0.5 cm×0.5 cm方块,下胚轴和根切成0.7 cm长的段进行接种;将幼茎切成0.7 cm长段,幼叶切成0.5 cm×0.5 cm的方块接种方式为佳。其中以幼茎为外植体,茎段的大小和接种方式以0.7 cm长度横放方式诱导效果最好。外植体的采用时期:田间材料幼叶取样时间以3月中旬为好,幼茎的取材时间以4月中旬前为最佳。2 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愈伤组织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愈伤组织能否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培养基材料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外植体以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6]。杜仲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LS、White、1/2MS、N6等,其中以MS使用最多,初代培养中占83.3%,继代培养也有66.7%,而66.7%的生根培养基采用的是1/2MS[8]。2.1 诱导培养基研究表明,B5培养基更有利于松散愈伤组织的形成,更适合作继代或悬浮培养;而MS培养基对子叶及上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为最强,且不易于褐化;相比之下1/2MS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构致密、生长缓慢、褐化严重,不利于诱导出疏松的愈伤组织[10]。2.2 增殖培养基关于继代培养的研究,何泼等[11]在MS、B5、LS、White、1/2MS、N6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MS培养基虽然在诱导时效果很好,但它不适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愈伤在接种到该培养基上后生长缓慢,增长率较低,有的接种后不久会褐化死亡;而B5培养基最适合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继代后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增长率最高;此外N6培养基的效果也较好。但据黄勇等[12]报道,MS培养基更适合于杜仲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这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上所加生长调节物质有所不同,或者与外植体种类也有一定的关系。另有李琰等[1]以MS、LS、B5、N6、H、Nitsch、White、WPM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不同培养基对杜仲嫩茎及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以MS、LS、B5、N6、H、Nitsch、White、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不同培养基对杜仲嫩茎及幼叶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MS培养基有利于杜仲幼茎愈伤组织的诱导,而B5培养基不仅对叶的愈伤组织诱导有利,对茎和叶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也是最理想的。3 激素的选择3.1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试验表明,没有添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杜仲愈伤组织继代生长很差,单独使用NAA的生长速度不如NAA与BA配合使用。B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1.0~3.0 mg/L,NA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0.5~4.0 mg/L。比较可见,在以MS培养基(0.8%琼脂+3%蔗糖)上附加2.0 mg/L NAA+0.5 mg/L 6-BA有利于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以B5培养基(0.8%琼脂+3%蔗糖)上附加1.0 mg/L NAA+1.5 mg/L 6-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11]。据黄勇等[12]的报道,以杜仲幼茎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NAA、2,4-D、KT、6-BA及其组合的MS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但附加2,4-D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容易褐化,其他均可正常生长,附加0.5 mg/L NAA+0.5 mg/L 6-BA+ 1.0 mg/L KT的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3.2 芽的诱导和增殖芽的诱导形成使用的激素有BA、NAA、IBA、BAP、IAA、KT等,BA和NAA 2种激素在从愈伤上诱导芽时通常需要混合使用,B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0.50~2.25 mg/L,NA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0.05~0.50 mg/L[8]。根据李岩等[5]的报道,在含有0.1 mg/L NAA+ 0.8 mg/L 6-BA的MS培养基中,杜仲胚轴可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诱导率达到47%,为较优培养方案。李琰等[2]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0.05 mg/L NAA+0.5 mg/L BA或者0.1 mg/L IBA+0.5 mg/L BA的培养基中,腋芽的诱导和生长较好;继代增殖培养以0.5 mg/L BA+0.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丛芽数量最多,增殖系数最高。可见,不同浓度的BA和NAA混合使用对芽的诱导与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3.3 根的诱导杜仲生根培养所需激素有NAA、IBA、GA等3种激素,以IBA的效果最好,其适合浓度为1.5~2.0 mg/L[8]。据报道,只用White培养基,不添加激素也可以生根[8]。李岩等[5]研究表明,在生根培养中,附加1.5 mg/L IBA+20 g/L蔗糖的1/2MS培养基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91.7%。另有王东良等[4]报道,以1/3MS附加0.1 mg/L KT+0.5 mg/L NAA也有生根现象,生根率18%。比较可知,采用1/2MS培养基材料的生根率明显高于采用1/3MS培养基材料的生根率,且较低浓度的盐离子有利于根的分化。4 光照条件光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杜仲的愈伤组织培养中,光照条件以12 h光照12 h暗培养最好。黑暗中和12 h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相似,但颜色差异较大。在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化能力上这些形态不同的愈伤组织也有很大的差异,其在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方面是否有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13]。何泼等[11]分别采取黑暗24 h/d、光照12 h/d、自然光3种不同光照方法进行光照对愈伤组织增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光照方式下愈伤组织的增长率并无太大差异,但光照12 h/d条件下培养的愈伤组织更易做进一步的继代培养,而连续黑暗培养24 h/d时的增长率略低。另外光照对杜仲愈伤中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有明显影响,杨振堂等[14]报道,光照有利于愈伤中杜仲胶的积累,与自然光下相比,杜仲胶的总生产率较高。另据李琰等[15]的报道,黑暗不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却抑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形成,光照12 h/d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 其他理化条件5.1 培养基pH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培养基的pH可通过影响培养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呼吸代谢、DNA合成、植物激素进出细胞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愈伤组织形成。培养基的pH因培养材料的来源不同,大多数植物都要求在pH 5.6~5.8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但不同的植物其最适pH也不一样。在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中发现,pH 4.8~6.8的诱导率差异不大,均在90%以上,但对愈伤组织的长势影响差异较大,只有pH 6.3时愈伤组织长势最好,20 d的增长率可达100%,过高或过低都起抑制作用[9]。5.2 碳源对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培养基中糖不仅起到碳源的作用,而且还有调节渗透的作用,因而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有明显影响。据李琰等[13]报道,以市售食用白糖、分析纯的蔗糖、葡萄糖作为碳源,3种糖中以分析纯的蔗糖最好,葡萄糖最差。白糖和蔗糖虽然主要成分都是蔗糖,但纯度不同,白糖效果不如蔗糖,可能是因为白糖中微量杂质如重金属、氯化物等对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蔗糖能提高培养基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其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培养基的渗透压。在10~40 g/L蔗糖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次生物质的积累随蔗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0 g/L时愈伤组织增长量和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蔗糖浓度50 g/L时,愈伤组织的生长受到抑制,黄酮含量和产量也下降,但绿原酸的含量和产量仍在提高[15]。6 杜仲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存在的问题6.1 初代的污染杜仲组织培养在使用茎尖和带芽茎段进行初代培养时污染率很高。据罗丽等[16]报道,以4、5月份取材萌发率高,污染小。外植体最佳表面消毒方法为:3%H2O2浸泡20 min后,0.1% HgCl2 +数滴Tween80浸泡10 min。培养基附加链霉素8万单位/L+山梨酸钾50 mg/L抑制微生物生长。在培养10~15 d受到污染时可浸泡于8万单位/L链霉素10min或0.1% HgCl2 5 min除菌。前10 d没有出现污染,10~15 d 时微生物污染发生率在20%以下。6.2 诱导芽困难目前获得成功的杜仲组织培养,大多以器官直接发生途径获得无菌芽,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织培养效率,但增殖率仍然很低,一般为3~5个,无法达到产业化生产的标准。在杜仲组织培养中相比较根的诱导,芽的诱导相对较低,如何克服这一关键问题,是目前杜仲组织培养应用于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8]。6.3 继代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在植物细胞培养特别是木本植物细胞培养中,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容易产生褐化,导致难以获得生长旺盛、目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的细胞株于杜仲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导致杜仲组织培养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现象,轻者影响细胞生长和繁殖,重者导致细胞死亡。据邱晓芳等[17]的研究报道,以B5培养基0.5 mg/L NAA+1.0 mg/L 6-BA是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褐化控制的适合培养基;另外,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AC)能有效地抑制杜仲愈伤组织的褐化;在光照条件方面,与中强光和红光相比,蓝光和黑暗能减轻组织的褐化。参考文献:[1] 李琰,姜在民,唐锐. 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优化研究[J]. 植物研究,2006,26(2):182-186.[2] 李琰,张靖,辛转霞,等. 杜仲组培快繁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6):79-82.[3] 李俊红,张焕玲,李周岐. 杜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4):97-100.[4] 王东良,丁兰,魏昊进. 杜仲组织离体培养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1):64-66.[5] 李岩,罗丽,赵德刚. 杜仲胚轴、子叶直接诱导不定芽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 中草药,2007,38(1):101-105.[6] 王慧英. 影响植物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51-53.[7] 罗丽,赵德刚.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861-2863,3019.[8] 唐亮,金晓玲.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3):15-18.[9] 李琰,张朝红,崔宏安,等.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153-156.[10] 邱晓芳,朱笃,张志斌,等. 杜仲疏松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筛选[J]. 食品科学,2006,27(11):375-377.[11] 何泼,申延,秦俊哲, 等.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21-25.[12] 黄勇,周吉源. 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增殖效应[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1):102-105.[13] 李琰,王冬梅,崔宏安,等. 不同因子对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1):61-63.[14] 杨振堂,臧埔,马淑琴,等. 杜仲组织培养中培养条件与含胶量关系的研究[J]. 特产研究,1999,2(2):6-9.[15] 李琰,王冬梅,姜在民,等.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12-1916.[16] 罗丽,赵德刚. 杜仲带芽茎段快速繁殖中的污染及控制[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78-80.[17] 邱晓芳,朱笃,张志斌,等. 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抑制褐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8):307-309.。
杜仲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胶含量的动态变化
![杜仲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胶含量的动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80cbdeb14e852458fb5758.png)
— — - 三
, t, 岍
, _I _
杜 仲 愈 伤 组 织 培 养 过 程 中 胶 含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何 泼 任红媛 申 延
(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 与工程学院 )
摘 要 : 培养杜仲愈 伤组 织并测定其含胶量 , 果发现 , 结 杜仲 胶 的合成 与愈伤 组织 的生长 周期 有一 定的相 关性。 在 继代培 养 中, 着继代 次数 的增加 , 随 含胶量呈增加趋势。外植体上愈伤组织一旦形 成就有杜仲 胶的积 累, 杜仲胶 含 量在 s ~ 代 出现一个 高峰值 ,8 5 s 代愈伤组织 的含胶量 已经达到原植株的 9 ,8 s 43 %,9代后 又迅速 下降。
05c 05c . m× . m的方 片 接 种 于 M S培 养基 上 , 且 附 并 加 N A20m / +6 B . m / , 行 愈 伤 组织 的 A . gL 一 A05 gL进 诱 导 。控 制培养 温 度 2  ̄ 右 , 照 时 间 1 / , 5C左 光 2 d光 h 照强 度 1 0 0~2 0 。诱 导 的愈伤组 织 选 择生 长 旺 5 0l 0 x 盛和颜 色 、 地及 形 态 都 相似 者 , 成 均 匀 一 致 的小 质 切 块, 接种于 B 培养基 上并 附加 N A10nJL +6 R 5 A 。 e 一A 15m / 进 行 继 代培 养 , 2 代 1 , 计算 增 . gL 每 5 d继 次 并
.
r s l h w d t a te S ar lt e co e rlt n hp e i ig b t e n te snh s fg t — e c a a d te go t e o f e ut s o e h t h r WB eai ls eai s i xs n ew e h y te i o ut p rh h rw h p n d o s e v o t s a n c ll s I al ss b ut e h ut o tn n r a e i h i so als sb u t e O c al sw sfr d h n a ahs .n c u u l u ,te g t c ne tice s d w t te t e l c r a h me fc u u c l l r u n e c u a ome .te g u — l
杜仲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
![杜仲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6d320116bd97f192279e9e0.png)
时间取材 对腋芽 萌动 的影 响 , 察 并记 录各月 上 旬 观
的腋芽萌 动情况 及污染情 况 。
萌发率 :( 芽萌 发 的外植 体数 ÷接 种 的外植 腋
体 数 )×10 0 % 污染率 :( 污染 的芽 苗 数 ÷接 种 的外 植 体 数 )
× 1 o% 0
带 芽茎 段 为 外 植体 组 培 快 繁 j 。本 文 报道 杜 仲成 年植 株带 芽茎 段快 速 繁殖 培 养 的研 究结 果 , 旨在为 杜 仲工 厂化 育苗提供 参考 。
12 材 料 处理 与培养 条件 .
于 附加 0 1m / . gL6一B A的 MS培 养基上 , 观察腋 芽
的萌发 情况 ,5d后统计 萌发率 。 1
将 取 回的枝条 剪 成 3~ m 长 的单 芽茎 段 , 4e 用 含清洁 剂的水 清洗茎 段 , 用软 毛 刷蘸 取 清 洁剂 轻 并 刷外植 体 表 面 , 茎 段 用 流水 冲洗 2~3h 沥 干 , 将 , 7 %酒精 消 毒 3 ,% H 0 浸 泡 2 i ,.% 5 0S3 2 2 0mn后 0 1
子繁殖是 当前大 量繁 殖杜 仲 的主要 方 法 , 一 般 情 但 况下实 生苗定植 7~ 8年甚 至 1 以后才能开 花 结 O年 果, 而且通 过种 子繁殖 虽 然 可 以迅 速 扩 大杜 仲 的 数 量, 但却 不能满 足建 立优 株 无性 系 。 当繁殖 目的 是
建立 优株无性 系或 选 择性 地 扩 繁雌 株 时 , 可 采用 则
1 材 料与 方法 1 1 材料 . 一
1 3 2 腋芽着 生部 位 对萌 动 的影 响 ..
芽在茎 段 上
的着 生位置 可分 为 顶 部 芽 ( 顶端 1~3个 芽 ) 中 茎 、
基于矮化密植技术的杜仲栽培模式研究
![基于矮化密植技术的杜仲栽培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05a8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0.png)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树高可达20m 。
杜仲具有极高的工业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是国家战略资源树种之一,在绿化、生产、储备林建设等多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杜仲叶可作为功性饲料喂养家禽,具有促进家禽生长、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但杜仲的树体普遍较高,不利于叶片采摘。
因此,可利用矮化密植技术培育杜仲林,实现对杜仲的综合利用开发。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组概况试验地设在河南省商丘市,位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较短,平均年降水量为711.9mm ,平均径流深76.8mm 。
1.2试验材料选择引种于陕西汉中的杜仲1年生实生苗(株高约50cm ,地径约1cm )用作试材,其他试验试剂及其购买来源见表1[1]。
1.3试验方法试验设栽植密度及栽植技术2个因子,共设A 、B 、C 、D 4个处理(见表2),按设计处理均于3月份分别将杜仲实生苗栽植于4块试验地。
试验组A 、B 、C 于翌年试验组A 1004025000试验组B 6016700试验组C 8012550对照组D普通栽植1004025000表2试验组基本情况对比编号栽植技术行距(cm )株距(cm )种植密度(株/hm 2)矮化密植矮化密植矮化密植基于矮化密植技术的杜仲栽培模式研究张颖(商丘市梁园区园林绿化局,河南商丘476000)摘要:为研究基于矮化密植技术的杜仲栽培模式,以一年生杜仲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栽植密度的矮化密植试验。
结果表明:在矮化密植模式下,当杜仲的种植株距为60cm 时,其单株生长指标、叶生物量、有效成分均能表现出更好的状态;矮化密植模式下杜仲植株的主干会增加至3~4个,且杜仲叶片的鲜重、干重有明显提升;但从产量看,当杜仲的种植株距为40cm 时,其单位产量高于其他2种株距;从有效成分分析,种植株距为40~60cm 时,杜仲的叶生物量累积相对较多,并且在6月时达到最多,因此可选择在6月采收叶片。
杜仲组织培养中培养条件与含胶量关系的研究
![杜仲组织培养中培养条件与含胶量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92fd5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4.png)
杜仲组织培养中培养条件与含胶量关系的研究
杨振堂;臧埔
【期刊名称】《特产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在杜仲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过程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含胶量也呈增加趋势,在4 ̄7代出现了一个含胶量的高峰值区,8代以后又迅速下降。
增加光照虽然能增加含胶量,但愈伤组织,增殖倍数降低,杜仲胶生产的总效率以暗培养为好。
固体静止培养的杜仲胶含量和生产效率经液体振荡培养高。
提出了一个较理想的产胶愈伤组织生产工艺。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杨振堂;臧埔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19
【相关文献】
1.杜仲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与含胶量关系的研究 [J], 杨振堂;臧埔
2.杜仲组织培养中杜仲胶的提取与检测研究 [J], 杨振堂;臧埔
3.不同产地杜仲果实形态特征及含胶量的差异性研究 [J], 杜红岩;李芳东;杜兰英;谢碧霞
4.施肥对杜仲叶含胶量与生长量的影响 [J], 李群学;何景峰
5.杜仲雌雄株细胞学、顶芽及叶含胶量的比较 [J], 王丙武;王雅清;莫华;罗立新;李懋学;崔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仲组织离体培养研究
![杜仲组织离体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1d574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d.png)
杜仲组织离体培养研究王东良;丁兰;魏昊进【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40)001【摘要】以杜仲(Encommia ulmoides Oliver)当年生枝条的叶片、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不同浓度的BA、KT和NAA.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KT 1.0 mg/L+NAA 0.1~0.5 mg/L;MS+BA 2.0 mg/L+NAA 0.1~0.5 mg/L,最佳芽丛增殖培养基为:MS+KT 2.0 mg/L+NAA 0.1~0.2 mg/L;MS+BA 1.0~2.0 mg/L+NAA 0.1~0.2 mg/L;MS+KT 2.0 mg/L+IBA 0.1~0.2mg/L;MS+BA 1.0~2.0 mg/L+IBA 0.1~0.2 mg/L,单芽增殖培养基:MS+KT 1.0 mg/L+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1/3MS+KT 0.1 mg/L+NAA 0.5 mg/L.【总页数】3页(P64-66)【作者】王东良;丁兰;魏昊进【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1【相关文献】1.杜仲茎尖离体培养的研究 [J], 何莉;贾文庆;刘宇2.杜仲补骨脂促进离体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J], 邹泽良;吴峰3.杜仲茎尖离体培养的研究 [J], 刘宇;王方云;王向瑞4.杜仲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药物成份定性分析 [J], 王俊丽;陈丕铃5.杜仲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 [J], 孙宁;刘玉芹;赵新海;陈小强;张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作者:袁云香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第02期摘要:为了筛选出杜仲(Eucommiaulmoides)组织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主要从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光照条件、其他理化条件等方面对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杜仲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为杜仲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杜仲(Eucommiaulmoides);组织培养;诱导;增殖;再分化中图分类号:S56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2-0228-04Research onTissueCultureofEucommia ulmoidesYUANYun-xiang(CollegeofChemistryandLifeScience,WeinanTeachersUniversity,Weinan714000,Shaanxi,China)Abstract:InordertoselecttheoptimalcultureconditionofEucommia ulmoidestissueculture,induction,proliferationanddifferentiation conditions for E. ulmoidescalluswerescreenedfromthe the aspects of choiceofexplants,basicmedium,planthormones,lightconditionsandotherphysicalandchemicalconditions.ThesolutionsofthecommonproblemsduringtheprocedureofE. ulmoidesOlivetissueculturewereanalyzed.ThisarticleprovidedatheoreticalbasisonE. ulmoidesrapidpropagationsystem.Keywords:Eucommiaulmoides;tissueculture;induction;multiplication;regeneration杜仲(Eucommiaulmoides)系杜仲科杜仲属(Eucommia)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特别是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被认为是世界上高效天然降压药物[1]。
杜仲还是一种胶源植物,杜仲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抗酸碱性、热塑性和形状记忆等特点,受到世人的普遍重视[2]。
因此,杜仲作为用材、水土保持、绿化的经济树种,集“一林、一胶、两材、三效益”于一体,应用前景广阔[3]。
由于杜仲是雌雄异株植物,授粉较为困难,种子产量有限,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和长期无计划的采挖,以及扦插繁殖的技术问题还未得到完全解决,使得杜仲的供应十分困难,生产中种苗的数量缺口很大。
组织培养是解决种苗快繁的有效方法之一[4]。
杜仲是组织培养较为困难的一种木本植物。
目前对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5]。
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在不同时间采集,以杜仲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培养基、激素、光照等理化条件,目的在于找出杜仲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继代、分化及生根的最优培养条件[6],以期为大规模培养生产杜仲及次生代谢产物奠定基础。
1外植体的选择高等植物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以作为外植体,在合适的时间,选择适宜的苗龄、合适部位的外植体是有效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6]。
同类型的外植体对于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不同,主要是不同的外植体其内源激素是有差别的[7]。
杜仲组织培养多采用植株的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茎尖[8]。
1.1外植体的种类据罗丽等[7]的报道,杜仲各种外植体的诱导出愈能力比为下胚轴>子叶>幼叶,只要培养基中激素配比适宜,杜仲各类外植体均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另据李琰等[9]报道,以杜仲无菌苗作为外植体不仅出愈率高,愈伤组织生长旺盛,且不受季节影响,其中以下胚轴作外植体时,诱导率和生长状况最佳;以幼叶作为外植体时,污染小,便于消毒,出愈率也高;而对于茎,虽然诱导率高,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不利于继代,且污染率高,诱导率有下降趋势。
此外,邱晓芳等[10]用杜仲无菌苗不同组织作为外植体,得出与上胚轴相比子叶更不易产生褐化,较容易进行稳定的继代;子叶和上胚轴均有利于诱导出疏松的愈伤组织,而上胚轴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非常疏松似乎更有利于作细胞悬浮培养。
可见,以胚轴作为外植体不仅诱导率高且不易褐化,愈伤组织生长茂盛稳定,是最优选择。
1.2外植体大小、接种方式及采样时期在杜仲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接种方式的出愈率明显不同。
李琰等[9]的研究表明,对不同外植体:将真叶、子叶切成0.5cm×0.5cm方块,下胚轴和根切成0.7cm长的段进行接种;将幼茎切成0.7cm长段,幼叶切成0.5cm×0.5cm的方块接种方式为佳。
其中以幼茎为外植体,茎段的大小和接种方式以0.7cm长度横放方式诱导效果最好。
外植体的采用时期:田间材料幼叶取样时间以3月中旬为好,幼茎的取材时间以4月中旬前为最佳。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愈伤组织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愈伤组织能否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培养基材料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外植体以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6]。
杜仲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LS、White、1/2MS、N6等,其中以MS使用最多,初代培养中占83.3%,继代培养也有66.7%,而66.7%的生根培养基采用的是1/2MS[8]。
2.1诱导培养基研究表明,B5培养基更有利于松散愈伤组织的形成,更适合作继代或悬浮培养;而MS培养基对子叶及上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为最强,且不易于褐化;相比之下1/2MS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构致密、生长缓慢、褐化严重,不利于诱导出疏松的愈伤组织[10]。
2.2增殖培养基关于继代培养的研究,何泼等[11]在MS、B5、LS、White、1/2MS、N6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MS培养基虽然在诱导时效果很好,但它不适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愈伤在接种到该培养基上后生长缓慢,增长率较低,有的接种后不久会褐化死亡;而B5培养基最适合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继代后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增长率最高;此外N6培养基的效果也较好。
但据黄勇等[12]报道,MS培养基更适合于杜仲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这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上所加生长调节物质有所不同,或者与外植体种类也有一定的关系。
另有李琰等[1]以MS、LS、B5、N6、H、Nitsch、White、WPM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不同培养基对杜仲嫩茎及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以MS、LS、B5、N6、H、Nitsch、White、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不同培养基对杜仲嫩茎及幼叶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研究。
结果表明,MS培养基有利于杜仲幼茎愈伤组织的诱导,而B5培养基不仅对叶的愈伤组织诱导有利,对茎和叶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也是最理想的。
3激素的选择3.1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试验表明,没有添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杜仲愈伤组织继代生长很差,单独使用NAA的生长速度不如NAA与BA配合使用。
B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1.0~3.0mg/L,NA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0.5~4.0mg/L。
比较可见,在以MS培养基(0.8%琼脂+3%蔗糖)上附加2.0mg/LNAA+0.5mg/L6-BA有利于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以B5培养基(0.8%琼脂+3%蔗糖)上附加1.0mg/LNAA+1.5mg/L6-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11]。
据黄勇等[12]的报道,以杜仲幼茎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NAA、2,4-D、KT、6-BA及其组合的MS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但附加2,4-D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容易褐化,其他均可正常生长,附加0.5mg/LNAA+0.5mg/L6-BA+1.0mg/LKT的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
3.2芽的诱导和增殖芽的诱导形成使用的激素有BA、NAA、IBA、BAP、IAA、KT等,BA和NAA 2种激素在从愈伤上诱导芽时通常需要混合使用,B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0.50~2.25mg/L,NAA的最优使用量范围为0.05~0.50 mg/L[8]。
根据李岩等[5]的报道,在含有0.1mg/LNAA+0.8mg/L6-BA的MS培养基中,杜仲胚轴可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诱导率达到47%,为较优培养方案。
李琰等[2]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0.05mg/LNAA+0.5mg/LBA或者0.1mg/LIBA+0.5mg/LBA的培养基中,腋芽的诱导和生长较好;继代增殖培养以0.5mg/LBA+0.01mg/LNAA的MS培养基丛芽数量最多,增殖系数最高。
可见,不同浓度的BA和NAA混合使用对芽的诱导与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
3.3根的诱导杜仲生根培养所需激素有NAA、IBA、GA等3种激素,以IBA的效果最好,其适合浓度为1.5~2.0mg/L[8]。
据报道,只用White培养基,不添加激素也可以生根[8]。
李岩等[5]研究表明,在生根培养中,附加1.5mg/LIBA+20g/L蔗糖的1/2MS培养基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91.7%。
另有王东良等[4]报道,以1/3MS附加0.1mg/LKT+0.5mg/LNAA也有生根现象,生根率18%。
比较可知,采用1/2MS培养基材料的生根率明显高于采用1/3MS培养基材料的生根率,且较低浓度的盐离子有利于根的分化。
4光照条件光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杜仲的愈伤组织培养中,光照条件以12h光照12h暗培养最好。
黑暗中和12h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相似,但颜色差异较大。
在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化能力上这些形态不同的愈伤组织也有很大的差异,其在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方面是否有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13]。
何泼等[11]分别采取黑暗24h/d、光照12h/d、自然光3种不同光照方法进行光照对愈伤组织增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光照方式下愈伤组织的增长率并无太大差异,但光照12h/d条件下培养的愈伤组织更易做进一步的继代培养,而连续黑暗培养24h/d时的增长率略低。
另外光照对杜仲愈伤中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有明显影响,杨振堂等[14]报道,光照有利于愈伤中杜仲胶的积累,与自然光下相比,杜仲胶的总生产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