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实验[一]》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常见的一项实验,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内容。
【引言】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对于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可以亲手观察和记录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目标与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究和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并了解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需要准备、记录和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实验材料准备:- 纸巾或棉花- 透明小花盆或小玻璃瓶- 不同种类的种子(例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温水2. 实验步骤:A.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种子的外观,引导他们思考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帮助学生明白每种种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潜在能量。
B. 将纸巾或棉花放置在透明盆或瓶的底部,保持湿润的状态。
C. 让学生在纸巾或棉花上放置几粒种子,并观察种子的位置和数量。
帮助学生回答问题:“种子需要什么来发芽?”D. 将温水倒入盆或瓶中,保持纸巾或棉花湿润。
同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一组放置在室内,一组放置在阳光下,一组放置在低温环境中(可以使用冰箱)。
E. 学生应每天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并绘制观察到的结果。
鼓励学生在实验记录中使用图表和文字的形式。
F. 实验持续一周,学生可以观察到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和叶片的展开。
鼓励学生对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记录,他们可以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种子发芽的速度和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例如,放置在阳光下的种子可能会更快地发芽和生长,而放置在低温环境中的种子可能生长缓慢或者无法发芽。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光照、温度和水分是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实验》是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种子的发芽条件。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种子发芽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种子发芽的相关知识,准备好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发芽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发芽的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等。
同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种子发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种子发芽实验(一)》优秀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教材分析】教材结构:种子发芽实验: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的发芽实验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2)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3)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
活动一:提出要解决的问题1、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教材提示的“土壤、水分、气温"是学生熟识的,如果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还可能提出什么来呢?(空气、阳光、肥料、休眠期……2、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可能会说“种子不能发芽了")!草率吗?也是现实及真实的。
追问:是这样吗,你们有什么依据?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做呢?这样自然地进入了下一活动。
(科学教师就应该学会追问) 活动二: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讨论用实验证明1、明确:(1)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2)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只能用于观察的。
2、提示学生:研究要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明确研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呢?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书本中,提示“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活动三:配备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不少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和明确。
例如:教材提示把绿豆种子种在纸巾而不是土壤里,为什么要这样改?不改可以吗?教材提示每个盒子种两颗种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是可以提示学生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应该注意观察哪些内容,怎样观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
2、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明确对比实验的规则(或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观察实验的兴趣。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种子发芽实验》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种子的发芽条件。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植物种子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生活中的植物也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发芽的内在条件,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种子发芽的条件,从而达到理解种子发芽的科学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六. 教学准备1.种子发芽实验材料包(含种子、土壤、水、透明塑料袋等)。
2.实验记录表。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系列关于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发芽的条件,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种子发芽还需要哪些内在条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探究种子发芽的内在条件。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教师需要准备种子、水、温度计、等实验用具。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呈现花生苗成长的相关图片,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二、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细致、详尽的演示,讲解种子发芽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案。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在课后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引导学生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科学思维和实验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但是,由于课堂无法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在课后进行,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惯,提高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种子发芽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1. 纸巾2. 透明塑料袋3. 水4. 白色纸板5. 黄豆种子(或其他快速发芽的种子)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首先,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的种子图像,标出种子的主要部分,如外皮、胚根、胚芽等。
b. 另外,准备一些黄豆种子,洗净并晾干。
2. 实验操作:a. 将透明塑料袋打开,放在桌面上。
b. 在透明塑料袋底部放一层纸巾,保证其覆盖整个底面。
c. 在纸巾上均匀地撒上洗净的黄豆种子。
d. 再次在种子上覆盖一层纸巾,稍微湿润一些。
e. 将透明塑料袋用橡皮筋固定在一根直立的铅笔上,确保透明塑料袋内的环境湿润。
f. 将透明塑料袋放置在室温下,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g. 每天观察种子,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内容:a. 每天观察透明塑料袋内种子的变化情况,包括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方式等。
b. 记录下观察到的种子发芽情况,并画出相应的实验记录图。
4. 实验记录及结果:a. 当种子在透明塑料袋内发芽后,学生可以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包括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胚芽的生长速度等。
b. 学生还可以绘制实验记录图,用来展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种子在湿润环境中的发芽过程。
他们可以看到胚根向下生长,胚芽向上生长的情况,并且观察到胚芽的生长速度。
通过实验记录图的制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种子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对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耐心观察,并认真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并互相交流彼此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拓展实验:除了黄豆种子,学生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种子进行类似的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发芽的条件以及如何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种子发芽的过程充满了好奇,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他们不仅学到了种子发芽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种子发芽实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种子发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种子结构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强调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种子发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探究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种子发芽条件时,我应该更加详细地解释环境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其次,在数据记录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百分比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我应该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这一技能。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实验》是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发芽的具体过程和条件知之甚少。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能独立完成种子发芽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2.难点:如何控制实验变量,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子发芽的过程。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种子、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计时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同时,展示一个已完成的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精选3篇)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精选3篇)《种子发芽实验》篇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起始课。
本课就学生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开始研究。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控制变量实验中的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学生先前已有种植凤仙花等植物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
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
【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设计种子发芽的一个条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变量控制实验,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明了对照实验的公平性原则,然后把这个原则迁移到其他条件的实验设计当中。
然后同学们通过一个种子发芽的虚拟实验软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讨论交流时,要特别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同时让学生明白虚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课后必须用绿豆种子实际进行观察证明。
【教学目标】1.能说出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空气、适宜的温度、水。
2. 经历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虚拟软件探究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对探究种子发芽实验有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变量控制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变量控制实验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各组1台电脑,“种子发芽”虚拟实验软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 1. 出示一些绿豆种子:这些种子有可能会长成绿豆苗,但必需先发芽才能生长。
种子发芽你们认为需要哪些条件?2.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光、土壤、空气、水、养料、适宜的温度自由讨论。
回答。
引出研究的问题二、设计实验方案 1. 师生交流讨论怎样证明种子发芽需要这些条件。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和现象。
2、难点(1)如何控制实验中的变量,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每组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纸巾、水、滴管、标签纸、放大镜。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植物发芽生长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从哪里开始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能会提出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2、作出假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条件进行假设。
例如,假设种子发芽需要水,那么没有水种子就不能发芽;假设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那么温度过高或过低种子都不容易发芽。
3、设计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并示范如何使用培养皿、纸巾、滴管等。
(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条件进行探究,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3)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总结和完善,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个以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为例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两个培养皿、适量的绿豆种子、纸巾、水、标签纸、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中铺上相同厚度的纸巾。
②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种子发芽实验教案引言:种子发芽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常见的实践实验之一。
通过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种子发芽与植物的生存环境的关系。
本教案将以种子发芽实验为主题,为小学生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
一、实验目标:1. 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加强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红豆、绿豆或其他较大的种子。
2. 透明容器(例如透明杯子、烧杯等)。
3. 水。
4. 湿纸巾。
5. 温水浴或暖气片。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红豆或绿豆清洗干净,用湿纸巾包裹起来,放在温水浴或暖气片上保持温暖。
这样可以帮助种子更快地发芽。
b) 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放入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水,使种子浸泡其中,但不要过多。
2. 观察实验:a)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根的生长和芽的出现。
他们可以通过容器的透明壁观察种子的内部发芽情况。
b) 学生可以用铅笔或直尺在透明容器的外侧画出一条基准线,用于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
c) 学生可以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种子发芽的照片,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 结果分析:a) 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根部首先发芽,然后芽开始长出。
b)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有关种子发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种子的根部首先发芽?种子的发芽需要什么条件?c) 引导学生讲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发芽需要的条件,例如温度、光线、水分等。
四、示范及练习:a)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示范如何记录发芽的时间、长度等信息。
b)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总结:a) 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实验的结果和观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b) 学生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描述种子的发芽过程,并附上相应的实验记录和照片。
c)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种子发芽实验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实验教案:引言:种子发芽实验是生物学教育中常用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种子萌发机制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实验教案将介绍一种简单的种子发芽实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材料准备:1. 多种不同种类的种子(例如:大豆、小麦、玉米、豌豆等)2. 盖玻片盒或花盆3. 浇水容器4. 纸巾或棉球5. 温度计6. 光照度计(可选)实验步骤:1. 选择多种种子,并用湿纸巾或湿棉球包裹每颗种子。
2. 将湿纸巾或湿棉球装入盖玻片盒或花盆中,使其均匀铺满底部。
3. 将种子放置在纸巾或棉球上,并轻轻按压使其与湿度接触。
4.盖上盖子,确保种子处于黑暗环境中,以便孵化。
5. 记录下实验开始的日期和时间。
实验观察:1. 每天打开盖子,用温度计测量种子发芽环境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用浇水容器轻轻地向纸巾或棉球上加水,保持湿润的环境。
3.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来。
可观察到种子表面出现裂缝、根部伸出等现象。
实验数据记录: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表格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如下所示:日期种子类型温度(摄氏度)观察结果-----------------------------------------Day 1 大豆 20 无变化小麦 20 无变化玉米 20 无变化豌豆 20 无变化-----------------------------------------Day 2 大豆 21 出现裂缝小麦 21 出现根部玉米 21 无变化豌豆 21 无变化-----------------------------------------实验结果分析:1. 观察实验结果后,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的种子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
2.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种子的发芽速度,讨论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湿度或光照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实验》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种子的发芽条件。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单元,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发芽实验相对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
2.难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绿豆、小麦等。
2.准备实验器材: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3.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绿衣裹着红宝石,红宝石里藏着白珍珠,绿衣红宝石白珍珠,吃下去对身体好。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发芽实验。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发芽的条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种子发芽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记录种子的外观变化、发芽时间等。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实验》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让他们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探索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问题。
但是,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探索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探索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种子、土壤、水、透明的塑料袋等实验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工具。
3.教室环境: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活动,桌椅摆放整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谜语来导入课程:“小小生命,大大希望,没有枝叶,却能发芽。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引出种子的主题,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5分钟)我会通过PPT呈现种子发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同时,我会呈现一些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如种子的品种、种子的质量等。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试验〔一〕》教学设计【科学训练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分析、把握本学科课程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制造亲身经受科学探究过程的时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进展探究力量,培育学生敬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根本的科学概念的原理,使学生乐于用所学的科学学问和技能适应、改善四周的生活环境。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试验〔一〕》。
教学方法梳理:1、依据实际教学检测,课堂内是不行能安排学生操作试验,需在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预备过多的学具,排解干扰。
课堂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课后学习铺垫。
2、为尽量防止课后消灭很多学生没有落实完成比照试验的观看,而导致下节课的真空,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务必要激发学生观看兴趣,比方呈现花生苗成长的相关图片,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
3、设计种子发芽的比照试验,切不行一开头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争辩设计,教学中要经受扶-导-放的过程,使学生经受比照试验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试验的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明显增多,对观看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看和记录,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急躁、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材中局部学问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1、经受用比照试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的过程。
2、依据自己的比照试验打算进展试验观看、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培育对试验观看的兴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发芽》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发芽》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掌握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经过处理的豌豆种子–盆子和土壤–能够容纳盆子的托盘–水壶和喷雾器–放大镜2.教学环境:–教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以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3.教学工具:–PowerPoint演示文稿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有关种子的知识,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种子发芽的好奇心。
问题示例: - 种子是植物的哪个部分? - 种子可以直接长出根、茎和叶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使用PPT演示文稿向学生解释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包括以下内容: - 种子的功能:保护和传播植物的新一代。
- 种子发芽的三个阶段:吸水、休眠解除和出芽。
- 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适当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养分。
3. 观察实验(25分钟)将一些豌豆种子分发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观察种子的外观和质地。
然后,将盆子和土壤分发给学生,并指导他们在盆子中种植豌豆种子。
每个学生种植一个种子,并用喷雾器喷洒适量的水。
学生被鼓励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的变化,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4. 实验总结(5分钟)学生将被要求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教师将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并强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反思与延伸(10分钟)教学反思是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有关种子发芽的问题,如不同植物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与条件的关系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反思本次大班科学公开课《种子发芽》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和分享观察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布置学生课后根据实验计划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绿豆种子的 生长情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 行记 四、拓展 况,鼓励学生拍摄绿豆种子变化的照片或用图文结合的 方式进行记录,录,培养良好的科学 学习习惯。
尝试撰写观察日记。
种子发芽实验
对比实验 猜测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
板书设计
1 号组:有土壤
第 1 课时 种子发芽实验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 是还没 有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 要条件,大多数 学生还存在疑惑。五年级的星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能进行观 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并具有理性思维,能从科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研讨的形式将对比实验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从而达成共识,完善计划。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 合实际情况改进计划,而不是生搬硬套,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严谨性和科 学性。
3. 提问: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实验更加公平?
4. 追问:除了土壤以外,其他条件怎么设置?
学生第一次设计对比实 验,教
师需引导学生逐步 完善,并在 5. 讲解:实验中只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这
样的实验方法叫作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设计 中兼顾公平性和
6. 引导学生列出相同的实验条件、不同的实验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土壤、2 支滴管、一些水、实验记录单、多粒绿豆种子、培养皿(玻璃皿)、纸巾、标 签 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科学》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4页主题: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魏伟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2.教材分析在之前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对种植凤仙花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对比实验也是今后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3.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
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
所以这节课就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实验开始研究。
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在教学中使用扶-导-放的方法,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及和同学交流的过程,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
2、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正确填写实验计划表。
3、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评价任务任务1: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能说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任务2:小组成员交流,能够写出实验计划表。
任务3:根据自己填写的实验计划表,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教学重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具学具教具:两个培养皿、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烧杯、胶头滴管教学资料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相关照片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复习回顾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
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设计思路:从一组《凤仙花的一生》的照片切入课题,自然而亲切地由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转承到新的知识内容)2、自由交流师:根据你的经验,说说要让种子发芽该怎样做?师:不错,注意了知识的积累!那么种子发芽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种子发芽)把自己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联想到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水分,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水温度阳光空气土壤养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来书写板书的内容。
完成目标1。
)师:看来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还不少,那么这些条件是不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生:种子就死了,就不会发芽了。
生:它发芽就发得慢了。
生:我认为只要有水其它条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影响。
……师:是吗?凭什么这样认为?有什么依据能证明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生:可以做实验来证明。
师:对,通过实验来证明。
这节课我们就选用绿豆种子来作为我们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
(板书:实验)(设计思路:通过问答引发学生思考,哪些条件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创设条件,举例说明。
师:假如我们要改变“水”这个条件,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倾听、了解。
学生汇报师: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在杯子里,一组加入适量的水,另一组不加水,看看绿豆会不会发芽。
这个小组的方案大家觉得怎么样?和你们设计的方案相同吗?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或者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生:A.两组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设计思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改变“水”这个条件为例,通过交流,初步感知对比的方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师:这个小组设计了两组种子来对照观察,非常好!因为只有对比才能知道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假如只设计一组实验孤立观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根据刚才的讨论我们一起来填写一下实验计划表吧。
(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实验计划表2、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板书:对比实验)3、自主选择,设计实验。
师:请大家再来看一看,我们设计对比实验时应该思考哪些问题?(1)你们小组想研究什么问题?(2)你们小组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小组的研究中,改变了哪个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师:我们设计的这个实验,“水”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要控制的,怎样控制呢?两组种子分别放在有水和无水的环境里,水这个条件就得到了控制,只有这样对照起来才能知道控制条件起了什么作用。
阳光、空气、种子的种类和数量等等其它条件必须全部相同,最后的实验结果便能充分证明“水”是不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了。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师:现在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稍顿)阳光需要吗?我们怎样改变条件?温度需要吗?怎样控制条件?空气呢?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独立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学生讨论并填写实验计划表。
(设计思路: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
)4、汇报交流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
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阳光”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同时请一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教师、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
(交流“温度”,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
)(设计理念: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大脑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
因此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改变“水”这个条件的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完成目标2。
)三、了解实验过程师:有了实验计划,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实验操作了。
1、观看幻灯片上的实验操作方法指南。
2、教师通过亲自操作,指导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生:每个盒内要放上数量相同的绿豆。
生:不能只放一颗绿豆。
生:给盒子做上标记,便于观察。
……师:做好了实验准备,就请同学们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时期的照片。
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整理,分析,交流这些信息。
(设计思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
学会进行观察记录。
完成目标3)种子发芽和____的关系实验记录表实验开始的时间:班级:姓名:预设板书:种子发芽实验水分(有水——无水)对比实验阳光(充足——黑暗)温度(常温——低温)空气(充足——真空)土壤养分教学设计特点: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凤仙花的一生》引入,使学生从已有经验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考绿豆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是必需的,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种子发芽与哪些条件有关的实验,经过充分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动手填写实验计划表,最后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回家自己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在本节课之前,我充分了解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节课学生所接触的对比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就有所提高,这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设计这个实验时我采用了扶-导-放的方法来突破。
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此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试着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小学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分析这一节课重点是猜测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及设计对比实验,明确对比实验要领,注意事项。
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一科学概念。
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实验的计划,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并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案该如何操作。
在学生的交流讨论和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触类旁通,并设计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按照计划进行对比实验了,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严格控制好各个条件,坚持每天观察,及时的记录绿豆种子每天的变化,并能做到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观察任务和记录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