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学(一)

合集下载

中药及方剂学笔记1

中药及方剂学笔记1

君臣佐使组方法则1 君药:一、方中君药治疗主证(主病)。

二、君药对其他药物起支配作用。

因此,君药的作用,药力一定要大。

药力判定公式:药力=药性+药量+配伍+剂型(用法)。

1.1量小力大者为君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

方中用牛黄与黄连、黄芩各一两清心火;麝香二钱五分开心窍。

药力分析明显看出,一两的牛黄要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药力强。

二钱五分的麝香也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山栀、郁金药力强。

故此方中应以牛黄为君药,麝香为臣药。

同理,犀角地黄汤中君药也只能是一两的犀角而非八两的生地黄。

1.2量大者为君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方中柴胡与黄芩单味药力基本相等,而柴胡用量为八两,黄芩只用三两,故而应当以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为臣。

以此原则作为判定标准,炙甘草汤中的君药应当是一斤的生地黄而非三两的炙甘草。

1.3配伍后药力明显加大者为君如九味羌活汤中,羌活、防风、苍术各用 15 g,单从单味药力上看,三药并无明显差别。

但羌活一味在方中与散风寒祛湿的细辛、白芷等药的配伍,使其去上焦与肌表风邪之力明显加强,故此方应以羌活为君药。

2 臣药2.1 辅助君药治疗主证一、药物都是靠本身的偏性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君药表现得更为明显。

但这些偏性又对人体不利。

因此,必须使用一定的药物来纠正君药的偏性,这是从侧面来辅助君药治疗主证。

例如,逍遥散中取柴胡舒肝解郁、条达肝气为君,但柴胡的偏性是专于疏泄,而易劫肝血,故方中又配伍白芍药养肝血为臣,来纠正柴胡的偏性。

二者相伍针对性地治疗肝郁血虚证。

二、君药在某一方面的功效尚嫌不足,这时就需要臣药来辅助其治疗主证,使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得以增强,可以理解为“相须为用”。

如麻黄汤中三两麻黄开表发汗为君,但其只能开发腠理而不能调和腠理,故而配入二两桂枝透营达卫,这样一来就能切合病机。

2.2 臣药治疗兼证 (主要兼证)如痛泻要方主治痛泻,其主要病机是脾虚,故根据君药的定义,当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为君。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清法:指通过清热,泄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治疗里热症的一种治法2.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它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3.热结旁流:见《温疫论》。

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纯稀水之病变。

症见腹部硬痛,肛门灼热,苔黄而燥,脉沉有力等。

治宜软坚攻下泄热,方用调胃承气汤。

4.道地药材:是指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的药材5.梅核气:梅核气是指以咽喉异物感如梅核状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时发时止为主要症状的咽喉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

6.四气:寒; 热; 温; 凉7.五味:酸苦甘辛咸8.消法:指通过消食,行气,活血,化瘀,利水,驱虫等作用,使脏腑,经络,肌肉之间因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而成的有形之邪得以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9.相须:两种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二、选择题:1.最宜八月采集的药材是:根及根茎2.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改变药性3.苦味药的作用是:能造能泄4.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增进疗效5.属于十八反的药对是:AA甘草与海藻B丁香与郁金C人参与五灵脂D川芎与莪术6.能够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的药物是BA秦艽B独活C木瓜D羌活7.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散寒的药物是:AA苍术B白术C桂枝D藿香8.既可用于湿阻中焦,又可安胎的药物是:黄芩9.茵陈蒿最常用于:黄疸10.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利水通淋的药物是:滑石11.风寒表证兼有水肿者宜选用:麻黄12.即可解表发汗,又可化湿和中的药物是:香薷13.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散结,被称为疮家圣药的是:连翘14.既能清虚热,又能截疟的药物是:青蒿15.甘遂为减低毒性,应进行何种炮制:醋制16.善祛经络之风痰的是:天南星17.旋覆花入煎剂应:包煎18.肺胃出血的要药是:紫珠19.下列具有温经止血功效的药物是:艾叶20.性善下行,能引血下行的药物是:牛膝21.附子的主治是:亡阳证; 阳虚证; 寒湿痹痛22.吴茱萸治何种头痛:厥阴头痛23.被称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是:香附24.焦三仙指的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25.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乌梅26.既能活血,又能养血的药物是:丹参27.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功用的药物是:远志28.天麻的应用是:熄风平肝29.外用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的是:冰片30.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31.风温初起,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宜选用方剂是:桑菊饮32.邪在少阳证宜选用方剂是:小柴胡汤33.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敛肺止咳34.具有峻下热结功效的方剂是大承气汤35.青蒿鳖甲汤证的发热特点是:夜热早凉36.芍药汤主治:湿热痢37.理中丸的君药是:干姜38.回阳救逆的代表方是:四逆汤39.四君子汤的主治是:脾胃气虚证40.补中益气汤中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人参—柴胡、升麻41.生脉散的功效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42.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选用方剂是:归脾汤43.四物汤的组成药物有:当归; 生地; 熟地; 白芍; 川芎44.腰痛脚软,下半身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舌淡胖,脉沉细,宜选用:肾气丸45.四神丸的药物组成有:肉豆蔻、五味子46.凉开三宝指的是: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47.半夏厚汤中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外,还有哪味药物:干苏叶48.血府逐瘀汤适用于:瘀热壅阻型经行发热; 气滞血瘀型闭经49.生化汤的药物组成中姜用的是:炮姜50.桂枝茯苓丸的功用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51.独活寄生汤的功用是:补肝肾; 益气血; 祛风湿; 止痹痛52.苓桂术甘汤的君药是:茯苓53.二陈汤主治:湿痰咳嗽54.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证的病机是:脾湿生痰,风痰上扰55.保和丸具有清热散结作用的药物是:连翘三、问答题:1.中药的药性包括哪些方面。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名词解释道地药材:指特定的产地所出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生产与加工技术精良,优质高产的著名药材。

(如云三七、怀地黄、川黄连、辽细辛、关防风回阳救逆: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

平肝潜阳:用具有平肝潜阳重镇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阳上亢证、肝阳暴亢证的治法。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事物的真实滋味。

升降沉浮: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五味,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事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能散、能行。

散:发散表邪。

行:行气、行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

补:补益。

缓:缓急止痛、缓解毒性。

和:和中焦’调和诸药。

酸:能收、能涩。

即收敛固涩作用。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相似。

苦:能泄、能燥、能坚。

泄:通泄、降泄、降泄肺气。

燥:燥湿。

咸:能软、能下。

即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

淡:能渗、能利。

即有渗湿利水作用。

三、升降沉浮: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五、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两部中药书籍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二、《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中药的配伍一、相须,即性能功效方面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二、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淡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中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中药方剂学试题集

中药方剂学试题集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东汉______著《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_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五十二病方》三、多项选择题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A.《外台秘要》B.《千金翼方》C.《太平圣惠方》D.《圣济总录》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简答题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142.徐之才《药对》二、单项选择题1.C2.E三、多项选择题1. AB2. CDE四、简答题金代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义》、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清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等。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填空题1.____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____的体现,即“_____”,“_____”。

(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

(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

(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4.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二。

辛凉解表6.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

扶正解表10.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四。

寒下11。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1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13。

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

润下14。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15.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七。

逐水16.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八。

攻补兼施17.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九.和解少阳18.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19。

方剂学方歌

方剂学方歌

中药方剂学方歌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六、解表剂(一)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麻黄6g,桂枝4g,甘草3g,杏仁9g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羌活10g防风6g苍术6g细辛2g川芎3g白芷3g生地3g黄苓3g甘草3g香苏散香附、紫苏叶各120g,炙甘草30g,陈皮60g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麻黄9g芍药9g干姜3g五味子3g甘草6g 桂枝6g半夏9g细辛3g(二)辛凉解表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 g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连翘9g银花9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甘草5g荆芥穗5g牛蒡子9g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伤寒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麻黄5g杏仁9g 甘草6g石膏18g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苓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柴胡6g,干葛9g,甘草3g,黄苓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升麻3g,葛根3g,芍药6g,甘草3g各等份(三)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5g甘草3g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法当谙。

中医中药方剂学

中医中药方剂学

第一章解表剂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用法:先煮麻黄,原文“覆取微似汗,不须吸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义:1.方中麻黄辛温,归肺与膀胱经,既开腠理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又开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

2.臣以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

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

3.肺主宣降,肺气郁闭,宣降失常,故又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既宣利肺气而平喘,且义复肺气宣降之权,使邪气去而肺气和。

4.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

附方1.三拗汤甘草不炙麻黄杏仁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症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2.大青龙汤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

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用法: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桂枝:芍药=1:1桂枝、芍药等量配伍,既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又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

方解:1.方中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为君药。

2.芍药酸甘而凉,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为臣药。

3.生姜辛温,助桂枝散表邪,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协芍药补营阴,兼健脾益气。

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化气生津,益营助卫,共为佐药。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方
剂的组成、配伍、制备方法、药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工具,通过多种药物组合的方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方剂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方剂的组成:研究方剂各种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功效,了
解各种中药的药物成分及其作用,合理组合中药以达到治
疗目的。

2. 方剂的制备方法:研究方剂的煎煮、浸泡、蒸馏、熬制
等制剂方法,确定最佳的药材处理和制剂工艺。

3. 方剂的药效作用:研究方剂的药性、功效、适应症和治
疗机制,了解方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4. 方剂的应用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剂的治疗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评估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方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可以提高方剂的疗效,并且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中药方剂学的研究也可以为新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完整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完整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A《太平圣惠方》 B《成方便读》 C《圣济总录》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治疗主病B 治疗主证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A 防风、苍术B 细辛、川芎C 生地、黄芩D 白芷、甘草E 前胡、枳壳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A 大黄B 枳实C 芒硝D 厚朴E 甘草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A麻子仁丸 B增液承气汤 C五仁丸 D济川煎 E黄龙汤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A黄芩、黄连 B丹皮、栀子 C黄芩、栀子 D黄芩、丹皮 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A少阳阳明合病 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协热下利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9.清胃散的组成是()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A 凉膈散B 八正散C 导赤散D 小蓟饮子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 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13.理中丸的君药是()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和干姜 E白术和干姜14.当归四逆汤主治()A 血虚寒厥B 阳郁厥逆 C阳虚寒厥 D亡阳肢厥 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治宜首选()A 补中益气汤B 健脾丸C 参苓白术散D 真人养脏汤E 四君子汤16.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续断、糯米、黄芩、砂仁组成的方剂是()A 归脾汤B 生脉散C 补中益气汤D 泰山磐石散E 玉屏风散17.肾气丸中轻用附子、桂枝的意义主要是()A 温肾壮阳B 阳中求阴C 阴中求阳D 少火生气E 温阳化气18.治疗喑痱,应选用下列何方()A 龟鹿二仙胶B 七宝美髯丹C 右归丸D 左归丸E 地黄饮子19.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A人参、沙参、丹参 B人参、玄参、丹参 C沙参、玄参、丹参D人参、玄参、苦参 E人参、丹参、苦参20.苏合香丸的功用是()A 行气开窍,温中止痛B 化痰开窍,辟秽解毒C 芳香开窍,消肿止痛D 芳香辟秽,温中止痛E 行气解郁,化痰定惊21.胃虚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治宜选用()A 旋覆代赭汤 B橘皮竹茹汤 C丁香柿蒂汤D半夏厚朴汤E半夏泻心汤22.定喘汤的用方要点不包括()A 咳嗽气喘 B痰多色黄 C壮热烦渴 D舌苔黄腻 E脉滑数23.温经汤的主治证是()A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B 血海虚寒C 产后瘀阻胞宫D 血虚寒凝经脉E 冲任不足,血虚瘀阻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A川芎、独活、防风 B白芷、细辛、甘草 C人参、桂枝、荆芥D熟地、黄芩、石膏 E生地、当归、白芍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 川芎B 白芷C 薄荷D 羌活E 清茶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A 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 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 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A 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 防己、黄芪、茯苓、甘草C 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 防己、黄芪、白术、甘草E 防己、黄芪、白术、生姜28.实脾散与真武汤两方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A 附子白术干姜B 附子白芍茯苓C 附子白芍生姜D 附子茯苓干姜 E附子茯苓白术29.下列哪项属于清气化痰丸的组成部分()A 瓜蒌、黄芩、胆南星、枳实B 瓜蒌、黄芩、杏仁、甘草C 瓜蒌、黄芩、陈皮、甘草D 桔梗、黄芩、半夏、枳实E 桑皮、黄芩、半夏、茯苓30.下列哪项不是乌梅丸的组成部分()A 黄连黄柏B 生姜半夏C 附子桂枝D 人参当归E 蜀椒细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止嗽散的组成中有()A桔梗、荆芥B紫菀、百部C白前、甘草 D前胡、杏仁 E半夏、茯苓2.普济消毒饮中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是()A疏散风热 B升提清气 C引经 D火郁发之 E解肌透疹3.清暑益气汤的组成中有()A石斛、甘草 B麦冬、甘草 C黄连、知母 D竹叶、西瓜翠衣E西洋参、粳米4.仙方活命饮的功用是()A 化痰通络B 清热解毒C 活血止痛D 消肿溃坚E 分利湿热5.黄龙汤的组成中有()A大黄 B人参 C芒硝 D枳实 E 当归6.炙甘草汤的功用是()A 益气养血 B滋阴降火 C通阳复脉 D 滋阴补肺 E健脾和胃7.半夏厚朴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 咽中如有物阻 B舌苔白腻 C口苦口干 D脉弦滑 E进食时吞咽困难8.涩精止遗的代表方有()A 固冲汤B 金锁固金丸C 缩泉丸D 四神丸E 桑螵蛸散9.清燥救肺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头痛身热 B干咳无痰 C气逆而喘 D 舌红少苔 E 脉虚大而数10.组成中含有二陈汤的方剂是()A 半夏白术天麻汤B 杏苏散C 温胆汤 D清气化痰丸E 贝母瓜蒌散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1.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并举,但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主治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概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概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妥善配伍而成的,俗称“处方”。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治法是指导临证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根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要点二常用治法中医学的治法极为丰富,目前一般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吐法是通过催吐,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因吐法易损胃气,故体虚气弱,孕妇或新产之后,均当忌用或慎用。

3.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证。

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6.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等里热证。

7.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 (1)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 (1)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二陈汤中的君药是()A橘红 B半夏 C茯苓 D炙甘草 E乌梅答案:B2、主治风疹、湿疹的方剂是()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玉真散 D 消风散 E 牵正散答案:D3、被称为“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A 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白虎汤 D 龙胆泻肝汤 E 白头翁汤答案:A(答案分析:竹叶石膏汤由清气分热之白虎汤化裁而来,方中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清补两顾之剂,故称“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4、紫雪的主治病证是A、痰热内闭心包证B、痰闭内陷心包证C、热闭神昏而见惊厥抽搐D、暑令时疫E、暑秽答案: C解析: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惊厥抽搐者。

5、治疗血虚寒厥证的方剂是()A阳和汤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回阳救急汤 E小建中汤答案:C6、用于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是()A升麻葛根汤 B柴葛解肌汤 C竹叶柳蒡汤 D普济消毒饮 E败毒散答案:A7、以下方剂主治肾阳虚水泛证的是A、苓桂术甘汤B、真武汤C、肾气丸D、实脾散E、理中丸答案: B解析:真武汤【主治】1.阳虚水泛证。

肢体浮肿或沉重,腰以下为甚,畏寒肢冷,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或心悸头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体润动,振振欲擗地。

8、九味羌活汤的主治病证是()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寒内饮证D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E 以上均不是答案:D9、三子养亲汤的功效有()A燥湿化痰 B清热化痰 C熄风化痰 D散寒化痰 E温肺化痰答案:E(答案分析:三子养亲汤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10、具有泄热破瘀,散结消肿功用的方剂是()A五味消毒饮 B桃核承气汤 C仙方活命饮 D大黄牡丹汤E复元活血汤答案:D11、下列不是生化汤的组成药物的是A、全当归B、川芎C、桃仁D、桂枝E、炙甘草答案: D解析:生化汤组成包括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和甘草。

2021中药方剂学试题和答案-试卷一

2021中药方剂学试题和答案-试卷一

中药方剂学试题和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连翘在保和丸中的用意是A、消痈散结B、清热解毒C、清热散结D、清热泻火E、利尿答案: C解析:保和丸方中重用山楂,消食化滞,尤擅消肉食油腻之积,为君药。

神曲消食健脾,尤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同为臣药。

君臣配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

半夏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和中,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热散结,俱为佐药。

2、八正散组成中包含下列哪首方剂()A 六一散 B二妙散 C 导赤散 D 五苓散 E小蓟饮子答案:A3、枳术丸中枳实和白术两药的比例为()A 1:2B 2:1C 1:1D 3:2E 2:3答案:A(答案分析:枳术丸原方中枳实用一两,白术用二两,二者用量比为1:2。

)4、“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

”的方剂为()A王氏清暑益气汤 B李氏清暑益气汤 C 香薷散 D六一散 E 清络饮答案:A(答案分析:王氏清暑益气汤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功能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5、黄连在朱砂安神丸中的作用是( )A. 清热解毒B. 清热燥湿C. 清心泻火D. 清热安神E. 泻火解毒答案:C6、治疗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宜首选用()A 五苓散 B真武汤 C 实脾散 D 苓桂术甘汤 E 猪苓汤答案:C7、方中同用海螵蛸和茜草的方剂是()A固经丸 B归脾汤 C桑螵蛸散 D固冲汤 E金锁固精丸答案:D8、“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A四君子汤 B参苓白术散 C归脾汤 D补中益气汤 E 生脉散答案:D(答案分析: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气虚发热证,此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9、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有()A人参 B当归 C桂枝 D生姜 E 附子答案:E10、不属于半夏厚朴汤主治证候的是 ( )A.咽中如有物阻 B.咯吐不出 C.吞咽不下 D.脘腹疼痛E.或咳或呕答案:D11、以下药物哪项是小建中汤的君药A、桂枝B、生姜C、大枣D、白芍E、饴糖答案: E解析:小建中汤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而为君。

(完整版)方剂学一类方总结

(完整版)方剂学一类方总结

方剂学组成见方解和方歌绪言1.方剂:在中医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2.方剂学的概念: 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3.方剂学的发展简史:1)先秦时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全书共有医方283个,涉及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

诸方用药242种,有不少品种是《神农本草经》中所未收载的。

2)两汉时期:(1)方剂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地反映在《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之中。

此书在治则和治法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治求期属”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

书中总结的大量治法内容无一不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在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此书虽是专门阐述中医基本理论的经典之作,还有13首方剂(2)张仲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完成了当代最高水平的临床巨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之得以广为流传。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和略》载方245首,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

《伤寒杂病论》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3)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所撰。

4)隋唐时期:( 1)《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力作。

《千金要方》共30卷,132门,载方5300余首。

《千金翼方》亦为30卷,载方2200余首,用以羽翼前书。

( 2)《外台秘要》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

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

方剂学 01 邓中甲

方剂学 01 邓中甲

方剂学01 邓中甲方剂学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临床上体现出整体动态的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思想,动态的思想,在《方剂学》中反映得非常突出。

因此,它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科的重视上很大差别的一个方面。

现代医学重药轻方,它是以药物为基本单元,即使有方,也把它还原为药。

中医学有轻药重方的特点,有些人说,重药更重方。

第一部分:绪言讨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方剂、《方剂学》?有些人误解为处方签上写上几味药,那个药物群体,就说“这个方剂怎么样”。

把任何一个处方和方剂等同。

这是不恰当的。

因方剂有很严格的规定性的。

“方”有规定,规矩的意思。

“以规成圆,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剂”字在战国以前与“齐”是相通的。

工具书中解释“剂”为“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排比而整齐”指事物排列当中,不管它有的是高矮、有的是多少,它都有一定的整齐度。

有一定的规矩,这叫“剂”。

既使是高高低低的,参差不齐了,但是它符合一定的规定性,也叫“剂”。

由此可见,方剂是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成的。

《汉书艺文志》里,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方”的规定性,它涉及到组织方剂时要考虑到药物的寒温,也就是药性了,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经过一些炮制加工调配,水火之剂,达到“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达到治病目的。

方剂应该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君臣佐使),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不是一个简单的药物拼凑或者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

方剂学是一个学科的名称,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它强调两个问题:(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

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说为代表],以及治法、方剂、中药。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

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绪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 《太平圣惠方》B 《黄帝内经》C 《五十二病方》D 《千金要方》E 《外台秘要》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 E 《和剂局方》3、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 《五十二病方》4、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A 6800余首B 5300余首C 788首D 314首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A 《普济方》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要方》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A 《伤寒杂病论》B 《伤寒明理论》C 《外台秘要》D 《五十二病方》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 《祖剂》B 《伤寒明理论》C 《医方考》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A 《医方发挥》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 《中国药典》D 《中医方剂大辞典》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A 组成B 证候C 病位 D药物 E 症状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A 患者性别B 患者年龄C 患者体质D 治疗方法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A 症B 舌C 证D 脉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A 《景岳全书》B 《医学心悟》C 《医方集解》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 汗B 下C 攻D 和E 温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 和解少阳B 透达膜原C 调和肝脾D 攻补兼施E 调和肠胃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A 清气分热B 清营凉血C 清热解毒D 清脏腑热E 分消上下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A 痞块B 宿食C 瘀血D 燥屎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A 《五十二病方》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伤寒明理论》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成无己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A 《伤寒明理论》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 《五十二病方》E 《千金要方》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A 大方B 急方C 缓方D 偶方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A 陈藏器B 赵佶C 张仲景D 成无己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A 《本草拾遗》B 《圣济经》C 《伤寒明理论》D 《本草衍义》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宣剂、通剂B 升剂、降剂C 补剂、泻剂D 轻剂、重剂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A 《黄帝内经》B 《五十二病方》C 《伤寒杂病论》D 《兰台轨范》E 《张氏医通》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 张仲景B 徐思鹤C 赵佶D 成无己E 张景岳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A 燥、湿B 补、和C 攻、散D 寒、热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A 产生协同作用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C 增强药力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A 桃仁、红花B 生姜、半夏C 砂仁、熟地D 附子、干姜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A 增强药力B 产生协同作用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伤寒明理论》 D《圣济总录》 E 《普济方》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A 君B 臣C 复D 佐E 使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 反佐药B 使药C 佐助药D 臣药E 君药。

中国中医药第九版方剂学方歌

中国中医药第九版方剂学方歌
53.苇茎散: 千金苇茎生薏仁, 桃仁瓜瓣四味临,吐咳肺庸痰秽浊,凉营清气自生津。
54.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55.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56芍药汤: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76.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枯桂芩甘草朴,川芎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瘀,祛湿化痰兼顺气。
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
77.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78.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荊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菏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107.桑螵蛸散: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第五节:固崩止带剂
109.固冲汤: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110.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第九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38.白虎汤: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39.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40.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1.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第四节 清热解毒剂 42.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黃皆可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一
总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中药方剂中药学方剂学
四性五味归经毒性
相须相使相杀相反
和法温法消法剂量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
经。

2.代编写的创用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和药物用途分类的方法。

3.唐代苏敬等编写的著作新修本草是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4.宋代唐慎微著的采用
的编写体例,较以前中药学进了一步。

5.中药性能是指和,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等方面。

6.寒凉药多具有、、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的功效。

7.辛味药有发散、行气、活
血、等功效,甘味药有补益、和中、缓急的功效。

8.升降浮沉一般可分为和两种,其影响因素有、、、。

9.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
有、、、和其他制法。

10.前人将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分别为、、、、、、。

11.妊娠禁用药物大多是或的药物。

12.药物的煎煮用具以为佳,用水为原则,如、
等。

煎药火候多为。

特殊的煎药方法
有、、、、
等。

13.服药时,汤药一般宜服,安眠药宜在
服,滋补药宜在
服。

一剂汤药,通常一天服次。

三.判断题
1.中药是指产于中国,中医所用的药物。

()
2.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理解是一致的。

()
3.苦味具有泻的作用,具体直通泻,降泻,清泻三种。

()
4.平性是指重要的寒热之性不慎显著的。

()
5.中药的五味均与口尝有关,与功能无关。

()
6.药物的归经仅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不同的病证为依据。

()
7.任何一种药物作用的趋向只有升浮或沉降中的一种,不可能兼而有之()
8.质轻的花类药物大多具有升浮性质,但芫花和旋覆花除外。

()
9.质重的果实种子类药物大多具有沉降的性质,但蔓荆子。

() 10.在使用毒性药
物时需考虑应用相杀、相畏的配伍关系。

()
11.中药的炮制只是对药材的加工处理,不会影响药材的性能。

()
12.因为治法能指导组方用药,所以现有法后有方。

()
13.中药的剂量是指单位药的成人一日量和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相对剂量。

()
14.方剂的组方原则是君、臣、佐、使。

()
四.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五十二病方)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是()
A. 《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开宝本草》
D.《证类本草》
3.平性药是()
A. 作用和缓的药
B. 无明显作用的药
C. 寒性、热性不显著的药
D. 升降浮沉不明显的药
4.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平肝等功效的药物是()A. 寒性 B. 热性 C. 凉性
D. 寒凉性
5.五味不包括()
A. 酸
B. 苦
C. 甘
D. 腥
6.中药的五味反映了药物作用的哪种性质()
A. 升降浮沉
B. 寒热变化
C. 补敛泻散
D. 作用部位
7.海藻、昆布、鳖甲等要能治疗瘰疬、瘿瘤、痰核,故其药味应归属与五味中的()
A. 辛味
B. 甘味
C. 苦味
D. 咸味
8.性能相类似的中药相互配伍称()
A. 相使
B. 相须
C. 相恶
D. 相杀
9.味辛的药物具有的作用除下列()除外
A. 行气
B. 活血
C. 发散
D. 补益
10.目前我国通用的药材计量单位是()
A. 公制单位
B. 斤
C. 两
D. 方寸匕
五.简答题
1.试述五味的功效是什麽?
2.简述十八反的内容。

3.简述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各自的含义。

4.简述汗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的含义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