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论文
新课程课堂改革论文
新课程课堂改革论文简・豪斯顿说: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他们几乎能学会一切东西。
大语文观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孩子们去实践和创造一切可能的语文。
当学习被理解为一种多纬度的、一体化的、其效果随时间推移而逐步显现的活动时,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幸福的……[理论背景]一、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积极的、全情投入的。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二、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应立足文本,整合设计,在引导学生扎实阅读鉴赏的基础上,尝试将文本具体化、活动化,做到个别展示与共同提高相结合,表扬激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过程描述]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全部以诗、词、文言文组合而成,如何将这一阶段的语文课上出新意,让学生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成了我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时,我决定以"落实笔头"为主题设计课堂活动,并做了以下设计尝试:【环节一】对联开幕上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句上联,请学生对出下联。
上联:同是天涯沦落人学生作品:下联1:异地相逢泪涟涟(黄静)下联2:共怀世间愁郁情(邹倩倩)下联3:共奏人间悲凉曲(方一茹)下联4:共享高山流水情(邹安邦)【自我点评】上联一出,学生立即来了兴致。
这个上联作为名句,学生早已知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但忽然间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无疑是新鲜非常的。
加之此前在练习时已简单介绍过对联的相关知识,学生有兴趣也应该有这个能力完成这副对联。
只见他们迅速开始思考并动笔写作,而且在交流过程中还出现了难得的主动举手展示自己作品的现象,课堂氛围非常热烈。
在此环节,学生的诗情得以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为整堂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勾画点评: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欢、或者特别有共鸣的诗句,进行勾画点评。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情况与同学关系等。
可以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也可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或者依据学生个性分类,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低年级学困生相对较多,这是既定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
三、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思考.doc 论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河北省昌黎汇文二中李建文066600走进了新课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教近二十年来,一直认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满足于学生各级各类考试取得的好成绩,更为赢得了学生的好评而沾沾自喜。
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突然感到自己好像已经跟不上形势,已经out了。
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述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
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反思教学,我犯了和渔王一样的错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凡事都为学生包办,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分析考试的重点、热点、学生的易错点,精心的为学生选编试题,练习题,以为帮助学生避免走弯路。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学与创新新课程是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体制和观念下,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美术教学的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美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全面的同时,传统美术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绘画上没有把美术欣赏指导放在较高的位置,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对美尤其是美术之美进行欣赏,以促进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的养成。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5篇范例]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5篇范例]第一篇: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汝南县课改征文大赛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学校:老君庙镇老胡庄小学校长:曹清华沐浴着汝南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汝南县各个学校承担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使命,接受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
如今,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校长,如何使教师接受挑战,尽快适应汝南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校长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承担的角色,并勇敢担起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进而促进新课改的成功实施。
一、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系统而复杂,内容博大精深,要领会实质、把握精髓,决非易事。
我认为:校长应做新课改的实践者、探索者。
首先,校长在实施新课改中,应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上课、听课、评课、探讨;其次,要重新改建学校管理模式,为新课改保驾护航,如在制度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体制创新上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的运行体制;其三,在学校还要创建一种领导重视,教师愿意,学生配合,家长理解的课改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人性化、和谐化;其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全面、过程、综合”的全方位综合评价。
如我校对教师评价提出“发展性评价”,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驱力,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注入活力。
校长还应通过教学实践,设法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
如我校采取“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自”(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即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动”(即引动、互动、自动)的教学模式。
“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同学参与教学过程,倡导课堂师生互动和生成。
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成为我校教学特色。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如何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景;科学分配教与学的时间、提问与讨论的时间;怎样引动、互动、自动;教学秩序的调控等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试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考试而教的课堂。
特点是:题海战术,支离破碎。
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考试,“考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第二个层次: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
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
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这个层次上。
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个层次:为发展而教的课堂。
特点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
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个层次的典范。
仔细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除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与一般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 新课程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老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语文教学必需进行改革,才能培育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养的学校语文老师,才能适应学校语文教育进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学校语文老师素养的要求老师的高素养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学校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应当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同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成长、进展的过程。
同学的成长和进展,不仅是积累学问,而且包括力量的进展、人格的健全。
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同学观,引导同学认知语文学问,使同学在把握学问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学问结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一个胜利的学校语文老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学问外,还应当具备特别宽广和全面的学问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亲密相关的学问,力求实现自身的学问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掩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老师自身的专业化进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制造性,注意同学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的培育,老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需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老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养的凹凸直接打算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打算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老师要具有自主参加意识,擅长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新课改革下课堂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考新的课改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变化,也带来不少困惑。
尖子生突出,可差生比例上升;课堂花招不少,可实效性下跌;教材贴近生活,可在生活中不会灵活运用。
课改错了吗?减负增效行不通吗?现在的书不好教,现在的英语书更难教!一串串的疑问常常困扰着我们一线的英语老师,也引发我们的深思。
课改与时俱进,减负增效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实现英语教学上的减负增效不只是课堂教学,也不只是先进的教学设备,关键是人,是我们教师自己。
一、知识更新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作为教师,要勤学习,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勤学习才能及时掌握时下英美人语言的变化;只有勤学习才能把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用英语完美地展现出来;只有勤学习才能全面地吃透牛津教材;只有勤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各类学生沟通。
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更是他们认识外面世界的窗口。
一个形象良好、思想上进,与西方文化融合很好的英语老师易成为学生模仿和喜爱的对象。
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工作严谨、态度求实、公正的教师易对学生产生亲和力,教师的治学态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精辟观点、人生态度,所有细微处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动力。
爱屋及乌,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英语老师,他的英语课一样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勤学习、有魅力的老师,他的每一个表情、动作,甚至是眼神都是那么的清晰!他的鼓励和表扬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课堂上真诚的、庄重的、温文尔雅的微笑;亲和有感染力的语调;流露出给学生上课时的愉悦情感都可以在浑然不觉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英语教师要通过勤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心中的魅力老师,让温情成为你的教育主旋律,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
二、不断的总结,有利于学生记忆英语老师要对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对支配这些教育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带来的变革与进步。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更新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我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创新。
二、教学方法创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改革在新课程教学中,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我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项目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我将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转变教师角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摘要:课堂改革仍在继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成为一群优秀的“工程师”。
我们以前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很辛苦,学生很无奈,教育却没有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如:教师准备很充分,搜集了各种资料制作了课件。
在上课时,教师忙着不停的将资料、课件呈现出来给学生看,似乎给人形式多样、耳目一新的感觉,然却只是点到而已,有时却是与内容无关;教师满腔热情的上课,知识点、教材内容一点也不放过,从头到尾都是老师一人在讲,一课下来老师喊累,学生不参与,学生没趣,无精打采。
教学低效无效甚多。
包括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有着深切的体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实现“有效教学”,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
“有效教学”理念是源于20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简单的说,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一种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这种状态使课堂教学有效呢?结合我自身的经验,我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以前,我们很多教师教学理念未改变,一直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未曾体现。
教师只在课堂上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有步骤的呈现给学生,或者是紧张的罗列讲述给学生,学生是否参与,参与面的大小,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否的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是否有收获,教师没有去考虑,故而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无趣,课堂气氛围沉闷。
可谓教学效果低效以至无效。
可是现在我们教师渐渐树立了这样的新观念: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接受性学习,他们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表现出他们的主动性,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舞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一、前言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和及时认识学生,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平等、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展现个性,积极发表意见。
要充分关注学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耐心指导犯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运用发现和掌握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学习材料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并非遥不可及。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发现和发现数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5篇)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5篇)第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浅谈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开江县沙坝初级中学蒋祖勇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位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
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
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
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打比方;精讲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发言的环境,提供各种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充分运用,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
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一、后现代教学文化分析理论教学文化分析是将学校组织作为文化实体来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组织就像复杂的社会组织一样符合网络构成,而不是一个自由标、官方角色、命令和规则推动的正式系统”。
文化分析关注课程变革的意义,它确定和检查教育时间所处社会文化环境里的变革过程。
其中一个关键是“教学对教师的意义”和那些意义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不同,它不是特定的学校文化。
教学文化承认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教师做的,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文化。
它使用许多界定文化的词汇和“标准实践”、“共享期望”等。
构成教学文化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不具有平等的意义。
按科柏特等人的说法,构成教学文化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可分为“神圣的”和“世俗的”。
神圣的被认为是不可更改的教师底线。
依据教师实践的基础,当神圣的规范受到课程变革的挑战时,变革将遇到教师的抵制。
例如,在许多教师看来,传授经典永恒的知识是神圣不可改变的,但如果有人提出知识是次要的,能力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课程实施重视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这一定会遭到极力反对。
与神圣的规范相比,世俗的规范更容易变革。
神圣和世俗的文化区分,有利于课程变革许多方面概念的重建,也为教师抵制变革现象提供基础。
这种区别也帮助解释吸收变革时的不一致。
它告诉我们:课程变革中包含的文化与学校中存在的文化优势越适合,它挑战的规范越少,成功实施变革的机会越多。
因此,看起来,学科的基础革新与认识中的信念、教育中的教学时间越一致,他们创造出的“文化不协”就越少,因此更能为教师所接受,至少在中学如此。
后现代的教学文化分析理论中,我们至少可以作出这样两点认识,一是教师与原有教学职业文化对课程改革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是为了课程变革能成功,有必要建立合作的教学文化。
二、教学文化分析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探索教学文化可以被看成是课程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而,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做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但是,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难以到位。
为此,本文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优化课堂教学观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教育观念不变,课堂教学优化无从谈起、课改难以实施。
所以,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虽然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主导”就是“领导”,课堂上仍然居“统治”地位,学生仍是操纵的对象。
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核心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起步策略,又是学生自在主体成长为自为主体的终极目标。
2.要确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课改中的重大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与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新课程下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则应当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教互学的过程。
3.要确立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任务观课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
教学任务观是否科学、全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幽默、富有情趣、诱导的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正确的选取教学方法,差生学习主动性差、基础差,教师要考虑差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差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调动他们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设问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恰当的提问往往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通过提问来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由于差生不注意复习和对知识的巩固,不注意知识的再现,对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透彻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所以,教师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新知,又要通过提问来巩固和回忆旧有的知识,以进行多次建构和分散复习。
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现代学习中提倡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差生思维。
要允许学生失败,让学生充分思维,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或则回答问题错误,
教师就会让学生终止回答,这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思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思维的缺陷。
2、提倡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探索
在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尖子也不是课堂的焦点,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主角。
这样,学困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的群体活动。
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思维接触,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思维发展。
由于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思维水平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让其更了解自己思维的不足,调节自己的学习。
合作学习使学困生从互动中形成知识,淡化生物知识技能的差异,消除情绪障碍,积极投入学习。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全面健康发展。
合作学习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学困生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学困生的生物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变化发展,以进行及时引导。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学困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空间。
3、进行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
由于学困生的知识结构、心理因素、情感、智力与学优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如果用一刀切的统一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会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因此,应当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并及时进行鼓励,
激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集中注意力听讲。
作业可以分成学生“必做题”和“选做题”,考试时可以分成两份卷子,也可以尝试把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分班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增加成功体验,减少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为了实现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设问层次化。
其次,教师应该设置弹性作业。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有的需要进一步理解,有的要巩固一记忆,有的是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作业作为课堂补充,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练习的要求就不同。
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同学认为很轻松,有的却认为难以完成。
因此,为了避免让学优生“吃不饱”,让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可以让课本中比较容易的a组题目学生全做,对于能较好完成的学困生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比较难的b组题学生选做。
作业形式也应该多元化。
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课后作业、复习作业、单元小结等。
再次,考试要多元化,既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考试评价重视相对性,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出不同难度的题目,考试结束后对学生多种评价相结合。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馈。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过程,学习出现偏差是无法回避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教师多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及时主动的暴露自己的问题以便尽早解决。
知识的缺陷是学困生的共病,生物基础差,生物知识断接,导致接受新
知识的能力弱。
所以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从他们从最简一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补习。
前进的阶梯要小,知识点要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抓住关键,选择内容贴切、难度适宜的例题。
讲解要透彻,要逐层深入,让学生理解解题思想方法,并不断让学困生巩固练习,补缺要及时。
4、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多媒体成为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声像俱佳、图文并茂、表现力强、课堂容量大等诸多优点。
但是生物教学如果过多的或不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就会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能动性的培养。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由于课件中不恰当的动画、不协调的声音和复杂的背景冲淡了课件的主题,学生容易忽视对知识的掌握,成了多媒体的观众。
所以生物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要合理,更不能过多的滥用。
教师在生物中使用多媒体时不能一屏一屏的往下翻,要注意设置好动画和播放顺序,不能忽略生物的推理过程。